承德木蘭圍場壩上草原介紹(附圖)

  內蒙古高原的邊緣統稱壩上,這一帶適合旅遊的有張北壩上草原、豐寧壩上草原、圍場壩上草原。張北草原的自然環境破壞得太厲害,所以很少有人前往;豐寧壩離北京270公里;而圍場壩上因為《還珠格格》的熱播而知名度上升,距離北京490公里。秋天是圍場景色最美的時間。

  木蘭圍場是一處自然淳樸、野趣天成的旅遊勝地。劃草是這裡最有特色的項目;隆冬,在林海深處,滑雪、狩獵都是不錯的娛樂。這裡四季都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木蘭圍場景區以紅山軍馬場為中心,月亮湖、將軍泡子、桃山湖、五彩山、大峽谷的風景是最美的。

景點信息

  地址:河北省承德圍場縣的西部  門票:70元/人。(其他景點,塞罕壩33元/人,塞汗塔3元/人,將軍泡子10元/人,公主湖15元/人,七星湖3元/人,月亮湖9元/人。)紅山軍馬場 60元。  景區電話:010-86698206  景區官方網址:http://www.mulanweichang.net.cn/index.asp  交通:火車和長途汽車都是到達圍場的交通,所需時間相差不大。  北京→木蘭圍場   從北京北站乘坐開往河北四合永站的列車,行程6—7小時,然後換乘去圍場的汽車。或從北京西直門長途客運站乘汽車經承德到圍場,約需10小時。每天十幾班,車費35—41元。  承德→木蘭圍場  從承德乘火車到四合永站,行程3小時,四合永站離圍場22公里,有中巴車直達。乘小公共到圍場縣城長途站,再換乘班車或包租吉普(400元/天)到紅山軍馬場。  自駕車 也可以從承德出發沿京承公路西行,到雙塔山往北走,沿次級公路經隆化、四永合到達圍場縣城,繼續北行經機械林場可到紅山軍馬場。  住宿:木蘭圍場有個體旅店、招待所和蒙古包,住宿有幾個檔次:蒙古包30—40元,小木屋20—30元,標準間50—60元。條件雖不太好,但衛生是沒有問題。夏季自帶帳篷在外露營,頗有情趣。  美食:旅店裡一般都附帶有餐館,以野味最多,烤全羊和手扒肉是這裡的看家菜。

旅遊小貼士

  最佳游季   木蘭圍場夏季的最佳游季為7月中旬至8月,此時草原上野花最盛;秋季的最佳游季為 9月中旬至10月,此時林木色彩最絢麗,適合攝影發燒友拍攝。

  冬季防凍  冬季到圍場攝影要注意防凍,使用電子快門相機要多備一些電池,以免對景空嘆,夏季要注意防止突如其來的大暴雨。

  旅遊準備   1、遊玩木蘭圍場一般需要兩三天的時間,事先可以與木蘭圍場駐京辦聯繫一下,提前安排交通及住宿。電話:010-66359318,周女士  2、人多可侃價,至少也要講成半價。  3、壩上夜間溫度極低,適當帶一些衣物,夏季也是如此。除帶一些衣服外,防風帽手套也不可少,特別是有一雙便於登山的鞋,當地可以租到馬靴。

  木蘭圍場的消費  1、騎馬的價格:20元/小時,40—50元/半天。時間越長越便宜,在將軍泡子感覺極好。  2、草原上包車通常200—300元/天,一般為吉普車。

  壩上的住宿  盡量避開雙休日,否則住宿可能是個問題。住宿價格也隨季節而定,旺季高且不好找,淡季價格有所下降。

  壩上吃喝  1、人多的情況可以考慮烤全羊,一隻需要400~500元。  2、「張大鬍子」是家穆斯林餐廳,飯菜的口味不錯,而且可以充當嚮導。  3、帶上飲用水,也可汲取當地的泉水,那裡的水質極好。

  烤羊腿的妙招  選一歲以下的肥羊(一定要肥),取下羊腿,在羊腿的正反面斜著划出花刀。然後放在炭火架上翻面烘烤,還要往羊腿上刷些調料。烤時要用文火,不能用旺火和明火。等到羊腿變成深棕色並且冒油時就大功告成了。

木蘭圍場旅遊須知

  1、機械林場至軍馬場的路段在雨天有很大的霧氣,能見度很低。自駕車最好是駕駛越野車,進山方便。另外機械林場有私人的汽車修理廠,一般的故障都能得到解決。  2、林場的加油站內沒有高標號的汽油。  3、如遇陷車等意外事故,可就近向當地牧民們求救,事後要付一定的報酬。  4、因當地岔路多,容易迷失方向,太陽落山後就應反回趕路。  5、目前壩上已建無線通訊網站,可使用手機,但在軍馬場手機基本不能使用,全靠直撥電話與外界聯繫。  6、頭一次到圍場壩上,又是自駕車的話,最好找個嚮導,省得多跑路。  7、若非自駕車,可選擇四五人合租一輛吉普車,每人每天50元左右,可去很多景點,且隨意,極為方便。圍場可供租車的車輛不多,到林區通常都是北京2020系列的吉普車。  8、手電筒是基本的裝備,因為草原上照明大都是靠月光和星光。  9、不想被晒黑的話,一定不要少了太陽鏡、帽子和防晒霜。

景點地圖(點擊查看大圖)

景點相關資料

  承德皇家獵苑——木蘭圍場,位於河北省東北部,與內蒙古草原接壤;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禽獸繁衍的草原。「千里松林」曾是遼帝狩獵之地,「木蘭圍場」又是清代皇帝舉行「木蘭秋獮」之所。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煉軍隊,在這裡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千米的狩獵場。每年秋季,這裡都舉行一次軍事色彩濃厚的狩獵活動,史稱「木蘭秋獮」。在清代康熙到嘉慶的一百四十多年裡,就在這裡舉行木蘭秋獮一百零五次。清朝在沿途修建了許多行宮,於是有了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如今在青山碧野之中仍存有古樸典雅的七通碑,獨特的廟宮合一建築——東廟宮,富有傳奇色彩的練兵台、將軍泡子,成為遊人憑弔懷古的好去處。

  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在這裡建立了方圓一萬平方公里,含72圍的狩獵場。到嘉慶25年(公元1820)前後140年共舉行「木蘭秋獮」105次。1690年,康熙在這裡舉行了著名的平定噶爾丹叛亂的烏蘭布通戰役。木蘭圍場秀麗的景色也引起了影視藝術家的矚目,先後有《響鈴公主》《四渡赤水》《江湖奇俠傳》(鄭少秋主演)《荊軻刺秦王》(張豐毅、鞏俐主演)《還珠格格》等二百餘集影視劇在此完成。

  木蘭圍場,是滿語、漢語的混稱。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木蘭是滿語哨鹿之意。何為哨鹿?打獵時八旗兵頭帶戴雄鹿角,在樹林里口學公鹿啼叫,引誘母鹿 ,是一種誘殺的打獵方法。圍場是哨鹿之所,即皇帝打獵場所。木蘭圍場在清代是原始森林和遼闊的蒙古草原。到了清朝晚期,宮廷下令,對木蘭圍場原始森林進行砍伐。到了清朝晚期,原始森林被砍伐一盡。全國解放後,1962年,國家決定在此建大型機械化林場。經過林場工人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現在木蘭圍場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林場,浩瀚森林已經恢復當年的活力。遼闊的蒙古草原,煥發出青春與活力。滿山遍野的山花,笑迎天下遊人。國家領導人對此的評語是:"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頭"。木蘭圍場是動物的天堂,影視劇的最佳外景地。

  當時的木蘭圍場,根據地形和禽獸的分布,劃分為72圍。每次狩獵開始,先由管圍大臣率領騎兵,按預先選定的範圍,合圍靠攏形成一個包圍圈,並逐漸縮小。頭戴鹿角面具的清兵,隱藏在圈內密林深處,吹起木製的長哨,模仿雄鹿求偶的聲音,雌鹿聞聲尋偶爾來,雄鹿為奪偶爾至,其他野獸則為食鹿而聚攏。等包圍圈縮得不能再小了,野獸密集起來時,大臣就奏請皇上首射,皇子、皇孫隨射,然後其他王公貴族騎射,最後是大規模的圍射,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內有一幅《乾隆木蘭秋獮圖》,生動地描繪了清代圍獵的壯觀情景。每次圍獵,一般要進行二十幾天。圍獵結束以後,以張三營行宮(現隆化縣境內)舉行盛大的慶功告別宴會,飲酒歌舞,摔跤比武。並宴請蒙古等王公,按軍功大小,予以獎賞。

  現在,圍場還保留著東廟宮、乾隆打虎洞和石刻、古長城說碑等十幾處清代皇帝行圍狩獵和北巡圍場的文物古迹,以及點將台、將軍泡子、十二座連營等古戰場遺址。圍場不僅是著名的狩獵名苑,更是一個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優美的自然風光被田紀雲副委員長贊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塞罕壩景區一百多萬畝森林,一百多萬畝草原,為遊人提供了回歸自然、旅遊觀光的美好去處。

  春夏時節,萬頃松濤,清風習習;茫茫草原,繁花似錦,遊人徜徉其間,心曠神怡,不知有暑。八月金秋,紅葉滿山,霜林疊翠,吸引無數國內外遊客和藝術家前來觀光、攝影、寫生。一到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蒼蒼、氣象萬千;雪凇玉樹,無限情趣。豐富的冰雪資源為人們提供了滑雪、狩獵的理想場所。

  1991年國家建設部通過專家論證把木蘭圍場確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隨著人們回歸自然願望的增強,來這裡旅遊的人數不斷增加,到1998年年接待遊客已達45萬人次。同時,木蘭圍場秀麗的景色也引起了影視藝術家的矚目,先後有《響鈴公主》《四渡赤水》《江湖奇俠傳》(鄭少秋主演)《荊軻刺秦王》(張豐毅、鞏俐主演)《還珠格格》等二百餘集影視劇在此完成。

  一道綠色長城

  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坐落於華北地區著名河流——灤河的上游地區,集中分布在河北省圍場縣的西部,總面積5萬餘公頃,是以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和瀕危珍稀野生動植物為主的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於內蒙古高原與冀北山地過渡帶,遠望猶如橫亘在冀北山地與內蒙古高原之間的一系列大壩,因此,又有「壩上」之稱。由「壩」根向南,則是連接壩上高原和冀北山地的丘陵山地地帶,由厚厚的沙土覆蓋的古老花崗片麻岩構成的山嶺呈渾圓狀。這裡也是保護區的核心區域,由於森林植被十分豐富,沙土層已被牢牢鎖住,使之不能形成流沙。保護區的南部是冀北山地的北端,此區域多為崇山峻岭,山高坡陡,地勢險峻,溝壑深幽,林木蔥鬱,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觀。

  由於保護區內植被保存較好,森林覆蓋率高,形成了區域小氣候特徵,降水相對充沛。保護區內空氣質量較高,藍天白雲,綠草如茵勾勒出保護區如詩如畫的壯美畫卷。

  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個保護區必然要擔負起護衛京津生態安全的生態特區這一重任。保護區北接渾善達克沙地,南臨清代第二政治中心避暑山莊承德,距北京384公里,距天津504公里,生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從高空俯視,遼闊的渾善達克沙地上座座沙丘就像是黃色的浪潮,洶湧澎湃,向南吞噬。星星點點的沙地榆無助地在沙海中掙扎,幾片新綠猶如飄落在沙海中的孤葉。沙海的南端則是連接北京正北方向風口的三大風沙通道:小灤河流域風道、伊馬圖河流域風道、伊遜河流域風道。渾善達克沙地南緣的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而京津地區的平均海拔不足50米,渾善達克沙地的風沙在來自西伯利亞冷高壓氣流的作用下,就像被一台功率巨大的鼓風機吹動,沿著3條風沙通道,居高臨下,兇猛地壓向京津地區。卡在三大風沙通道入口處的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猶如一道綠色長城,阻擋著渾善達克沙地的風沙對北京的侵害,遏制了渾善達克沙地南侵的步伐。站在保護區的制高點向北望去,遠處渾善達克沙地的沙丘就像海嘯掀起的巨浪,氣勢洶洶,滾滾而來,到了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忠誠的森林衛士腳下,不得不敗下陣去,平息下來。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草原、濕地,不僅阻擋了風沙,固住了本地的流沙,起到了防風固沙的重要作用,而且還具備著攔洪蓄水、涵養水源的生態功能,成為灤河的主要水源地。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使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成為天然的生物資源、基因資源和植物種質資源庫。保護區完好的植被自然狀態及完美的森林生態系統,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類未來的遺產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保護區茂密的森林,原始狀態的生態環境,是各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據調查,保護區有陸生野生動物317種,昆蟲970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5種,分別是黑鸛、金雕、白頭鶴、大鴇、金錢豹。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0種。

  規模宏大的皇家獵苑

  木蘭圍場自然保護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圍場是柳條邊或界樁圈定的哨鹿之所。歷史追溯到三百多年前,那時的木蘭圍場,山清水秀,林密草豐,四季鳥語,三季花香。「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山高林密藏鳥獸,風吹草低現牛羊」是當時木蘭圍場的真實寫照。正是這奇特的人間勝景,秀美的自然風光,吸引了一代清帝康熙,在這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家獵苑。這裡原為蒙古喀喇沁杜楞君王扎錫和翁牛特鎮國公吳塔特的領地,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隨聖祖玄燁巡幸塞外時以敬獻牧場的名義,獻給康熙皇帝,遂設置木蘭圍場,這座清代的皇家獵苑就此而建立。自康熙二十年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前後一百多年的新建和擴建,木蘭圍場逐步界定為72個圍。

  木蘭圍場自建立之初就遵循了維護自然生態、保持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主要表現在:一是建立嚴格的保護制度。木蘭圍場建立後,自康熙至嘉慶的歷代皇帝,包括從未到過木蘭圍場的雍正帝都曾嚴令「民人不得濫入」,「禁樵牧」、「禁伐殖」,並派八旗兵嚴加看守;二是有計劃地進行圍獵。每次秋獮只擇其中的十餘圍進行狩獵,其餘眾多圍則是休養生息,令野生動植物得以繁衍恢復;三是不過獵,不濫獵。在每次木蘭秋獮時都嚴令隨行軍騎「遇母鹿幼獸一律放生」,設圍時留有一缺口,令年輕力壯之獸得以逃生。每次圍末,「執事為未獲獸物請命,允其留生繁衍,收兵罷圍」。這些都體現出古人樸素自然的生態保護意識,使這裡的森林和自然生態、野生動植物種群因此而得到保護。從這個意義上講,這裡應該是中國最早、最具有實際內涵的自然保護區域,這在世界自然保護史上也是非常難得和具有開創意義的。

  清康熙帝選擇木蘭圍場作為皇家獵苑,是有其深遠政治目的和戰略意義的。木蘭圍場北控蒙古,南拱京津,是歷史上的戰略要地。清代自設立木蘭圍場之後,每年都要在這裡以行圍狩獵的方式演練軍旅,推行「肄武綏藩」的國策,從而達到控制蒙古、震懾沙俄、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北部邊防的目的。這時的木蘭圍場實際上已成為清政府的主要政治、軍事活動場所,是北京——避暑山莊政治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為鍛煉軍隊、安撫邊疆,在現在塞旱壩的地方開闢了一萬多平方公里的狩獵場--木蘭圍場,此後每年秋季舉行一次軍事色彩濃厚的狩獵活動,史稱「木蘭秋狩」。木蘭是滿語「哨鹿」的意思,即士兵吹起木哨、模仿鹿鳴、引誘獵殺野獸的意思。後乾隆帝在北巡途中的熱河(即今天的承德)建立行宮,興建廟宇,接見蒙古等部族首領,此後熱河不僅是皇家出遊的避暑勝地,也成為北京之外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  

  但到同治二年開圍放墾,森林植被逐漸被破壞,後來又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掠奪採伐和連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塞罕壩地區退化為黃沙漫天的荒丘。解放後,幾代人克服了重重困難,在此建成了中國最大的人工生態林場。如今圍場森林、草原、古長城,全稱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塞罕壩是圍場的精華部分,蒙語叫「塞罕達巴罕色欽」,意為美麗的高嶺,這裡森林和草原兩種景色相互輝映,以紅山軍馬場為中心,方圓40-50公里內都是景點,圍場因此成為離京最近的最著名的攝影基地。把木蘭圍場玩透大概需要十天到半個月的時間,建議您找個嚮導,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欣賞不同的景色。  

  壩上景觀景點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

  塞罕塔  塞罕塔位於公園海拔1780米的東壩樑上,佔地30畝,距公園入口處僅8公里。景區內有塞罕塔、塞北靈驗佛、跑馬場、射擊場、民族歌舞表演等旅遊娛樂項目。

  塞罕塔,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層八角,仿古建築。塔內設步行梯和電梯,能同時容納100人參觀遊覽。它集森林放火瞭望、生態旅遊觀光、木蘭秋獮再現、佛事陳列、塞外四季攝影等多功能於一體。

  登上塞罕塔,千里壩上,萬頃林海盡收眼底。春天,色彩鮮明,草色遙看,萬木吐新,火紅的杜鵑盡染遠山近嶺。夏季是登塔的最好時節,東觀,綠波涌動,碧浪滔天;南觀,一覽眾山,青翠如黛;西望,綠色地毯鋪在草原上,大小湖泊像明亮的眼睛,給人以無限的活力;北瞰,百萬畝人工林,與烏蘭布通相接,令人浮想聯翩。秋來,畫家和攝影家們紛踏而至,那真是「爽氣迎人面,秋色怡性靈」;冬至,千里冰封,玉樹瓊花,林海雪原,好一派北國風光!

  登塞罕塔,在不同季節,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會有不同的感受:「登高瞰林海,林海百萬松。迎風一揮手,四野起濤聲。」人生難得遠眺,何不臨塔登高。

  金蓮映日  康乾三十六景之第二十四景,原在承德避暑山莊如意洲上,康乾時代盛極一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此景以消失。塞罕壩獨特的地理 環境為金蓮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使金蓮映日奇觀得以重現。置身觀賞園中,如同置身於金蓮花的海洋,在明麗的陽光照耀下,株株金蓮,金彩新鮮,輝煌璀璨,這不正是「輝輝爭日色,灼灼動風枝」的「金蓮映日」奇觀嗎?

  園中那獨具特色的甬道、長廊、涼亭,神秘的吐力根河、古樹、白樺林、情人谷,充滿情趣的水車、風車,孩子們自由嬉戲的遊樂場,無一不讓人留戀忘返,再免費品茗一杯香氣濃郁的生態金蓮花茶,驅暑提神,更能讓遊人忘卻旅途的疲勞,置身於無限遐想之中……

  灤河源頭  界河是河北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分界河,此河名「吐力根河」,是蒙語,意為彎曲狹窄。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見底,象一條銀色的玉帶,飄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引灤入津工程完工後,時任水利部長的錢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認定這裡是灤河發源的主要河流 之一,因此得名「灤河源頭」。

  七星湖  七星湖是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新開發的重點旅遊景點,位於塞罕壩林場以北三公里處,環抱於青山、綠樹和碧水之中。原是七個小湖,遠遠望去,有如天上北斗七星降落人間,七星湖因此而得名。早在康熙年間就有記載,如今通為一體。七星湖水域深,水面廣,湖中多野生鯽魚,如你有雅興,垂釣片刻,說不定會小有收穫呢。  遊客來到七星湖,可乘快艇飛渡於碧波之上,領略壩上的旖旎風光;或蕩舟徜徉微瀾之中,觀賞秀麗景色;晚間若投宿木屋別墅,可於晨間憑欄垂釣,享受大自然的寧靜,或漫步長橋,呼吸清新的空氣,感受心與橋的共振;或湖心賞巧奪天工之古石,湖邊觀天然花海;或西遊白樺林,尋求你心中的夢境,或北去奇樹群,看百年古榆,風雨滄桑,古榆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真是詩情畫意,妙不可言。

  泰豐湖  泰豐湖,水面面積300畝,水面平靜如鏡,清澈見底,在艷陽麗日下,湖光山色,美景如畫。尤其在夕陽西下時,遊人登上東側高山俯瞰,泰豐湖如同一柄玉如意鑲嵌在塞罕壩的山水之間,西望湖水,滿天彩霞染透了湖底,金光灼灼,水天一色。當日落接近遠山時,便出現地上、水下各有半輪紅日,並逐步向地平線靠攏,天上、水下紅光一片,蔚為壯觀。

  傳說乾隆皇帝當年打獵來到這裡,當時他騎馬站在東面的山上向這裡一望,見這明凈的湖面彎彎曲曲好像一個玉如意,於是把這裡命名為如意湖又名泰逢湖。這裡的北邊就是當塞北佛石廟。

  塞北佛石廟  坐落於北曼甸管理區石廟子景區,周圍是一望無際的萬頃林海。一條清澈透底的山泉噴珠吐玉,緩緩流向遠方。一入此地,使人頓有神清氣爽、超凡脫俗之感。

  石廟由13塊削磨見方的石頭砌成,座北朝南,高1.96米,面寬1.21米,進深1米。廟頂由一塊石頭鑿成瓦狀模樣,小巧古樸,別具一格。廟內一尊坐佛像,身披紅色袈裟,兩小童侍立左右,均是滿族官服裝束。廟門兩旁,鏤刻著一副對聯,字跡清晰,筆力遒健,上聯是:「清得道千秋不朽」,下聯是:「塞北佛萬古流芳」,圓拱門上橫批是:「英靈千古」。在廟前有一座石碑,因年久風蝕雨剝,字跡已無法辨認了。塞北佛石廟的建立還要從康熙設立木蘭圍場的良苦用心說起。康熙作為清王朝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他胸懷大志、深謀遠慮,文治武功、卓有建樹,一生中智除鰲拜、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寶島台灣、簽定《中俄尼布楚條約》、親征噶爾丹。為了「肄武綏藩」,設立木蘭圍場,通過木蘭秋獮,團結、懷柔蒙古各部並對其流離民眾給予優撫,使蒙古王公感激涕零,稱之「仁德高峻,養育群生,宏施利益者謂之佛。臣等蒙聖上大佛洪恩,特加拯救,是即臣等得遇活佛也」。由此,蒙古人尊康熙為活佛。

  由此,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出現了清朝服飾的塞北佛,既是康熙「肄武綏藩」戰略的成果,也是清代民族團結的標誌。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塞北佛作為康熙大帝的一段歷史鐫刻在塞罕壩上。

  每年農曆六月十三這一天,數以萬計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齊聚於此,殺豬宰羊來祭奠塞北佛,並在紅布上寫下自己的心愿,祈求神靈的保佑。

  點將台

  康熙點將台,又名亮兵台。位於森林公園陰河景區,為一孤立巨岩,形如卧虎,頂部是狹長平台,周圍地勢平坦開闊。傳說康熙大帝在烏蘭布通之戰勝利結束後,曾登臨此台檢閱得勝凱旋的清軍將士,因此得名點將台。如今,點將台四周方圓十幾公里均為落葉松人工林。登台四顧,綠海波涌,涼風習習。頗能領略當年康熙大帝點將閱兵的恢宏氣勢,只不過三百年前的清軍將士如今換成了整齊劃一的落葉松。

  紅山軍馬場

  紅山軍馬場是中國最大的軍馬場,建於1964年8月,主要擔負邊防部隊軍馬供應保障任務。紅山軍馬場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世界地質公園)西南端的烏蘭布統古戰場核心區(烏蘭布統為蒙語,漢語的意思為紅色的壇形山,實指大、小紅山,紅山軍馬場由此而得名)。南與河北省賽罕壩機械林場接壤,北與渾善達克沙漠為鄰。該場處於「昭烏達高原」東南緣向內蒙古高原過渡部位(俗稱「壩上」地區),西部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屬渾善達克沙地東南邊緣,相對高差5~20米;東部漫甸地勢平坦,平均海拔1500米。

  軍馬場總使用面積27800公頃,其中草原15333.3公頃、林地5333.3公頃(天然白樺林5000公頃,人工林約333.3公頃)、水域34.7公頃、沼澤1573.3公頃、耕地1333.3公頃。該場建於1964年8月,隸屬於北京軍區聯勤部。現有總人口1138人,其中軍人10人、職工281人、農牧民847人。下設林業科、財務科、保衛科、辦公室、農牧辦公室、旅遊開發辦公室、獸醫站、水電組等8個科室站組和煙子窯、煙子窯溝、沙樹柏、連營、紅松、對場溝、夾皮溝、北溝、九號地、小紅山子等10個放牧點。現存欄軍馬1116匹、牛448頭、羊4800隻。

  軍馬場境內及鄰近的「將軍泡子」、「亮兵台」、「十二座連營」、「喇嘛山」、「五彩山」、「夾皮溝」、「象群山」、「熙水泉」、「歐式風景區」、「影視外景基地」、「金蓮花保護區」等十幾個歷史人文和自然景區,每年吸引著眾多中外遊客來此遊覽觀光。也使得一些影視片導演看中了這裡的場景,到這裡拍攝影視片。據不完全統計,在該場拍攝的影視劇有《還珠格格》《康熙王朝》《新射鵰英雄傳》《三國演義》等60多部。每年還有眾多攝影家到這裡創作,有數百幅攝影作品在國內外雜誌發表,其中「全國大紅鷹攝影比賽」特等獎及一、二、三等獎作品,都出自這裡。

  2002年,紅山軍馬場先後被全國綠化委、國家林業局和全軍環綠委確定為「全國草原生態保護示範教育基地」、「全軍生態環境保護示範教育基地」、「國家風景名勝區」等,並被譽為「北京後花園」。

  烏蘭布通古戰場

  烏蘭布通古戰場位於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西北部,清康熙初年,漠西蒙古噶爾丹汗兼并厄魯特四部(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和輝特部)自稱準噶爾汗。此時的噶爾丹統治著天山南北廣闊地區,控制著河西走廊西部,橫行西北,並於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起,遣軍南下,大敗漠北喀爾喀部,逼其部眾數十萬人降清,請求清帝收容和保護,喀爾喀部原有的廣闊土地悉為噶爾丹佔據。

  康熙大帝對噶爾丹的侵略意圖早有察覺,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他決心集中力量解決噶爾丹問題。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三至六月清軍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調動。此時,噶爾丹叛軍已越過呼倫池,六月深入到烏珠穆沁,逼近具有戰略意義的烏蘭布通(蒙語,漢譯為紅色瓮形小山)。

  七月上旬,康熙大帝力排眾議,決定御駕親征。七月二十日康熙抱病退至波羅河屯(今隆化縣城)坐鎮指揮。清軍在吐力根河一線集結,十二座聯營旗幡招展,壁壘森嚴,福全為諸路軍統帥。七月二十九日噶爾丹屯軍於烏蘭布通。烏蘭布通南距承德200公里,是北京出古北口,經圍場通向內蒙古的必經之路, 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清軍與噶爾丹叛軍在這裡展開了一場關係大清江山社稷的激戰。

  噶爾丹叛軍「數萬陣山下,依林阻水,以萬駝縛足卧地,背加箱垛,蒙以濕氈,環列如柵,士卒於垛隙發矢統,備鉤距,號曰駝城」,企圖以此阻擋清軍的進攻。八月一日凌晨清軍出發,「設鹿角槍炮,列隊徐行,未時(下午1點至3點)臨敵,發槍炮擊之」。雙方戰鬥的十分激烈,準噶爾兵憑藉有利地形,以箱垛空隙向清軍放槍、射箭。清軍則以火炮、鳥槍還擊,雖有火力優勢,但臨河仰攻,道路又泥濘難行,進展困難,傷亡很大。率左翼軍進攻的參贊軍務內大臣佟國綱(康熙的親舅)奮勇督兵進擊,被敵人以槍打中,不幸陣亡。將軍的鮮血染紅了身邊的泡子河,這就是「將軍泡子」的由來。直至黃昏時分,左翼軍在佟國維的帶領下,自山腰繞到敵後,衝破敵陣。清軍大舉齊進,駝城內血肉橫飛,屍橫遍野,準噶爾軍全線潰退,最後經過四天激戰,清軍取得了烏蘭布通戰役的勝利。

  熙水泉風景區

  紅山軍馬場有沼澤3.2萬畝,這一片是熙水泉①濕地保護區,佔地1餘萬畝是我場轄區內最大的一塊沼澤濕地。沼澤是濕地的一種,對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護草原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場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這裡的植物主要有水草、金蓮花②、塔頭草、蘆葦、蒲蚌草等,主要動物有旱獺、刺蝟、蝮蛇、青蛙等二十多種動物,也是鹿、狍、等草食動物汲水的場所,同時也是狼、狐等肉食動物獵取食物的去處,每到夏季,這裡還是大雁、鴻雁、灰鶴、大鴇、野鴨等五十餘種鳥類的棲息地。

  熙水泉  位於場部西北二里許的公路東側,金蓮甸子的西南部。這裡屬濕地沼澤,泉水充沛,四季長流,冬不冰,夏無暑,是這一帶牧民早晚飲牲畜的主要水源地。歷史上,烏蘭布統之戰和清帝木蘭秋獮,也是清軍主要水源地之一。此泉因與康熙有關,故名熙水泉。據傳: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烏蘭布統之戰之前,時年大旱,百日不見星雨,撫遠大將軍裕親王福全10萬大軍人馬飲水問題嚴重。坐陣隆化的康熙皇帝無耐命福全選低洼地設壇挖井祈雨。福全遵命在此處設壇祈禱上蒼降雨賜水,以壯軍力,保證平叛勝利。軍士掘井之時,突然湧出一股清水,隨之便泉涌不竭,順地勢形成一條彎曲的溪流。零下40°也不結冰,乾旱時節也不斷流。烏蘭布統之戰清軍取得勝利與此泉有直接關係。因此,清軍將此泉命名為「康熙泉」,後俗稱熙水泉,流傳到今。又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玄燁帝巡視西拉木倫,時逢天下大旱,在廣闊的草原上十河九干,許多牧民無糧,挖草根充饑。康熙深明「君以民為貴,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一方面在當地發放錢糧,調撥牛羊等牲畜救濟;一方面在附近勘察。據說康熙在返回的途中發現此泉,見此泉在大旱之年仍然清澈見底,潺潺流淌,十分驚奇,隨對左御使徐元夢說:「朕常留心格物之學,據其說取山泉一小石塊置於泉中攪之,即可祈雨,蒙古人謂之『查達齊』」。康熙帝隨即下馬,伸手入泉底,摸起一小石塊,在泉水中攪動。說也奇怪,不一會兒烏雲密布,雷聲滾滾,真的下起雨來了,這雨一下就是三天三夜。康熙帝見此甘霖說道:「山泉靈佑,是我大清洪福!」後來,人們為紀念康熙「攪泉祈雨」的故事,把該泉稱為「康熙泉」。軍馬場建立後,因該泉在場部西面,職工們習慣稱為「熙(西)水泉」。現在每逢旱季,當地牧民還保留著「攪泉祈雨」的風俗。

  影視基地風景區

  這裡山緩川平,水草豐盛。攝像機和照相機可四面取景。這裡的樺樹林疏密相間,疏可馳馬,密不通風,鑽進去,枝葉遮雲蔽日,不知道林子有多大,有多深,油然產生一種神秘感。若進到林邊乘涼,立時即爽身明目,暑氣皆消。有的地段樺樹加上這裡的地形富於變化,有草場,有濕地,有山丘。早晚太陽斜照,逆光將一道道山樑打出了高光輪廓線,明暗反差渲染了大環境的朦朧美,構成了一幅幅古希臘油畫。每年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藝術家到這裡採風、創作。攝影家稱這裡是攝影之鄉,創作基地,是歷屆大賽大展獲獎及優秀作品的高產園地。美術家稱這裡是油畫臨摩的範本,10里畫廊。影視家稱這裡是露天影棚。近10年,八一、長影、北影、蕭湘、港台等影廠在這裡攝製了60餘部影視。其中:還珠格格、康熙王朝、射鵰英雄傳、漢武大帝等10餘部大片的大部場景都是在這裡拍攝。到這裡拍攝部分鏡頭的影視及廣告、專題片就不計其數了。

  歐式風光區

  這裡林原結合。東北長白山森林一望無際, 缺少疏朗的草原;內蒙古大草原場景廣闊,   一望無垠,但是觀賞起來略感單調,這裡是森林和草原有機結合,既具有南方優雅秀麗的陰柔,又具有北方粗獷雄渾的陽剛。兼具南秀北雄之美,可以說這裡也是馬場轄區的一大特徵。這裡雖不是一望無際,但置身此地,我們必會感觸到「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北朝民歌的意境。每到夏季,草原上一片生機,百花盛開,10餘天換一茬花種。每一茬總以領銜花種為主色調,其餘顏色陪襯其間。有名的、沒名的,千姿百態,萬紫千紅,您這次來是黃色,過十餘天再來也許就是粉色、紅色……。連綿起伏的丘陵草原上點綴著白樺樹稀稀疏疏,有單棵的,有三五一簇的,有幾十棵成叢的……,美不勝收,一處比一處美。藍天、白雲、青山、白樺林襯托著喧鬧的百花世界,勾勒出一幅幅絢麗多姿的歐式油畫。遊人徜徉這萬頃碧海,呼吸著習習清風,聞嗅著百花的芬芳,今人心曠神怡、盛夏忘暑。2002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趙南起看到這裡的風光後,高興地說:「這裡是我見到的最美的草原,也是保護最好的草原。」

  北溝風景區

  北溝為一條南北走向的長溝,因其位於原場部的北面,所以當地人習慣上稱其為北溝,北溝橫亘于軍馬場南北,綿延十多公里,這裡是馬場境內次生林種類較多的地方,山坡上長滿了白樺樹,溝底是塘柳夾雜著山葡萄樹、山丁樹、野山楂樹和槐樹、榆樹等。

  北溝是馬場允許倫牧的區域,所以「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景只有在這裡才能看到。因其是南北走向,且地形富於變化,加之藍天、白雲、牛羊、碧草,非常適合早晚側、逆光取景拍攝,是出「片子」的高頻地區,是攝影家必到之處。

  五彩山風景區

  五彩山是馬場轄區觀賞次生林秋景的主要景點之一,原名叫於家大山。「五彩」是虛指,實際豈止五彩。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由於微霜凍的作用,山上不同的樹種因抗寒能力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顏色,五彩山像是披上了節日的盛裝,松的綠、柞的紅、杏的紫、樺、楊的黃、白……赤澄黃綠青蘭紫百色爭艷,奼紫蔫紅,真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大有大場景的壯美,小有小環境的柔姿,不知道哪兒美哪兒更美,有童話世界之比。五彩山有沙楊樹、柞樹、樺樹、楓樹、松樹、杉樹、槐樹、榆樹、柳樹等,還有虎楱、山玫瑰、藤條、檸條等十餘種灌木類植物。林中有狼、獾、鹿、狍、狐等十多種哺乳動物和喜鵲、烏鴉、山雞、黑禽雞(也稱鬥雞,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等三十餘種鳥類在這裡生息繁衍,是我場境內樹木品種、動物、鳥類最多的一個自然生態保護區。由於五彩山色彩艷麗,層次分明,所以每年的這個季節,都有許多中外攝影愛好者在此爭相拍攝,以五彩山為背景的無數照片,發表在中外報刊、雜誌是,有近百幅照片獲國際大獎。

  夾皮溝風景區

  這裡在建場初期,由於冬季雪比較大,且須經過一條窄窄的溝方能到達,酷似電影《林海雪原》中夾皮溝的場景,從此場職工就把這裡稱為夾皮溝。  夾皮溝草深林茂,水草豐美。這裡有白樺,有沼澤地,有遍布草地、山坡的蘑菇圈,有野山楂樹、山葡萄樹和山丁樹,有野玫瑰。百花坡、金蓮甸子和小野鴨湖都在這個區域內。  夾皮溝風景區是軍馬場植被最好的區域之一,這裡長滿了黃花,黃花一般把花稱為黃花,把花蕾稱為金針,也有有稱金針黃花、金針菜,是馬場的特產之一。黃花喜光、喜水、耐涼、抗寒力強,和要生長在土質肥沃的向陽坡面或草原及疏灌叢中,適宜生長於水草肥美、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的地方,馬場的氣候、土質地適合黃花的生長,生長的黃花,花大艷黃,品質上乘。黃花可葷可素,可涼可熱,別具風味,還可做成金針缺罐頭,其味道獨特,是色、香味俱佳的上等到菜肴。其營養價值極為豐富,並含有鈣、磷、鐵及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可做藥用,具有健胃、利尿、通乳、消炎等功效。

  喇嘛山風景區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玄燁帝帶領王公大臣、千軍萬馬浩浩蕩蕩經熱河、木蘭圍場巡視西拉木倫、喀爾喀河、索爾岳濟山。路經烏蘭布統,駐蹕烏蘭布統山下的薩里克河傍,圍幄落成後,外藩蒙古諸王、貝勒、台吉等各率所部進獻駝馬,康熙帝非常高興,並設宴招待他們和扈從的王公大臣們。宴席間,蒙古諸王又談及了烏蘭布統之戰,度感謝皇帝為他們除掉了民族分裂分子噶爾丹,奪回了他們的土地,同時為皇帝歌功頌德。雖然那場戰爭已經過去了十七年,但身臨此地的康熙彷彿又聽到了槍炮轟鳴和巡視戰場的馬蹄聲,據說康熙帝在那一晚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在烏蘭布統之戰戰死的大將軍佟國剛(康熙舅父)、前鋒參領格斯泰、前鋒統領邁圖等一些將士淚流滿面,在他面前長跪不起,康熙醒後,回想起夢中的情景,心中非常傷感,隨命隨從大臣速回熱河請喇嘛365個到東大山(今喇嘛山)致祭七七四十九天以超度烏蘭布統之戰的亡靈,後來,每歲仲秋康熙都派熱河都統帶喇嘛到此山致祭,喇嘛山由此得名。據當地的老人敘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此山上還留有一塊祭碑,後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喇嘛山植被較好,山上長有許多蕨菜。蕨菜是一種野生草本植物,適宜生長在高寒陰濕地帶,與山楊、楱柴、羊胡草等伴生,對土質、水份十分講究,一般在腐殖質含量高,相對濕度大的土質中生長的品質最好。它有許多有趣的別名:拳頭菜、長壽菜、龍爪菜、金勾如意菜、貓爪菜等。由於它嫩綠如碧、清香撲鼻、滑脆鮮美、開如龍鬚,是色、香、味、開俱全的山珍,而被譽為「山菜之王」,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此菜還是當地頭人海通向乾隆皇帝進貢之禮品,因此,被譽為「長壽菜」之名。蕨菜可用鹽腌和晒乾保存,其營養可和藥用價值較高,可去暴熱、利水道、令人睡、芷氣補五臟不足,長久食用對高血壓、頭昏失眠類風濕關節炎、關節痛疾病具有一定療效。

  象群山風景區  位於煙子窯後溝北山,這裡是火成岩懸崖峭壁,崖壁高50米至100米不等,崖壁大約有2里許。細細觀之,酷似一個象群,大小象只有幾十個,頭、鼻、腿、身俱全。俗話說,「三分像,七分想像」。「像與不像,全憑想像」。而象群山,用不著七分想像,五分足以,請看那隻,那隻,頭、鼻、腿、身,特別的相像。這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惟妙惟肖。象群山生態保護區山巒連綿起伏,溝壑縱橫。4萬多畝天然白樺和機械林場的人工林遙相輝映,護衛著灤河的發祥地。每到春、夏、秋、三季,各種知名不知名的花兒競相開放、爭奇鬥豔,將您融入這花的海洋。

  十二座連營風景區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康熙出師烏蘭布統,平息民族分裂分子噶爾丹叛軍,史稱烏蘭布統之戰。是年六月,康熙皇帝之兄裕親王福全(時稱撫遠大將軍)出谷北口經熱河上塞罕壩,行至吐力根河處,距敵四十餘里,為遵帝命與安北大將軍匯合,選擇在此安營紮寨,營房分布於吐力根河南北兩岸,範圍東西60里,南北20里,立營140座。此是大將軍本營計12座,時稱12座連營,置土牆、木柵、壕溝,故至今仍留有遺迹,其餘營房均為臨時帳篷,今天已看不出什麼痕迹了。後稱此地為十二座連營。站在十二座連營的遺址上,彷彿聞嗅到了300年前狼煙點燃後的刺鼻氣息,感到了古戰場迎面撲來的烽火熱浪,又似看到十萬大軍安營紮寨的壯觀場面。

  將軍泡子風景區  康熙年間,蒙古分漠北、漠南、漠西三部。準噶爾強大、頭領噶爾丹揮師南下進內蒙,企圖統一整個蒙古和清庭分庭對抗。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六月康熙御駕親征,發兵兩路。一路由胞兄裕親王福全為主帥,領兵十萬出古北口北上,一路由胞弟恭親王常寧率十萬大軍出喜峰口進內蒙。常寧在烏珠穆沁與噶爾丹軍相遇激戰不敵,向南敗走,在吐力根河與福全軍相遇。二十萬人馬在吐力根河南、北兩岸扎連營(十二座連營),四十里拒敵。噶爾丹率十萬軍追擊常寧至烏蘭布通,得知南下之道被阻,便依山面水,在薩里克河北岸設防,用萬匹駱駝縛四蹄卧伏地上,上面用濕毛氈和箱垛蓋在駱駝身上做掩體,成為駝城和清軍對峙。康熙于波羅河屯(今隆化)指揮戰鬥。八月一日清軍進攻烏蘭布通,分兩路出擊,進攻駝城。噶爾丹軍在駝城內槍、炮、弓、弩齊發,清軍久攻不下。調火器營布炮在前沿,萬炮齊鳴摧毀駝城。噶軍見清軍勢大,下令停戰,派人到清營訖降。清軍主帥被其假象所蒙蔽,沒能乘勝攻擊。夜裡噶爾丹悄悄率軍逃竄。由於主帥福全怯戰,把原已準備好的殲滅戰打成了擊潰戰,因而受到了康熙的處罰。烏蘭布通之戰雖然沒把噶爾丹消滅,但使其有生力量受到了重擊,給康熙帝統一內外蒙古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在這次戰鬥中,安北大將軍(康熙之舅)佟國剛率將士攻擊,在河時,不幸被噶軍用俄國的鳥銃擊中,以身殉國。演義說戰鬥中大炮的後坐力震塌了草原形成了泡子,後人為紀念佟國剛,稱此湖為將軍泡子。

  據說,每陰雨連綿的天氣里,隱約可見無數門大炮直衝雲霄。

景點圖片

將軍泡子

將軍泡子上的騎馬人

草原上的牛羊

田野

圍場壩上草原

圍場壩上秋色

夕陽下的風景

草原上的花兒

樺樹林

油菜花

攝影作者:夢 longle 攝影老朱

本景點最後修訂時間:2008年07月09日

推薦閱讀:

承德市區旅遊攻略
承德避暑山莊和周圍寺廟
尹承德:美國是南海仲裁鬧劇的最大輸家
承德的「外八廟」
如何看待承德這個城市的未來?

TAG:草原 | 介紹 | 承德 | 壩上草原 | 圍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