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師《楞嚴經講座》五十陰魔47(佛經每日聞思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第五節 識陰魔境 一、識陰區宇相(定中初相) 我們剩下兩堂課,就是兩次,下個禮拜就會把《楞嚴經》全部結束。結束了,接著星期天就講《楞伽經》。 2457頁, 經文:【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沉,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這一段對初學佛法來講,很難的!幾乎聽不懂,完全看不懂它在講些什麼。師父已經講過,修學佛道必須經過困惑、艱澀、困難、吞不進去、吐不出來這個過程,世間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所以薰習變成非常地重要!聽得懂,更好!聽不懂,還是要聽!因為只有這樣子,佛道才慢慢地、漸進地往前邁進,中間不能停頓。 [注釋] [「行陰盡者」:謂行者若在想陰盡,行陰顯現之後,開始修斷行陰,於此修斷過程中,若能始終不起狂解,]諸位!不起狂解有什麼好處呢?就是不會著心魔!不會著心魔,不起狂解的人就不會著心魔。[或一有妄念生起,]或者是有一念妄念生起,[便能覺知不為所惑,]諸位!一念妄念生起是什麼意思?也就是對於生滅無常的世間,徹底沒有意見!再來,行陰的範圍是什麼?行陰的範圍是滅與生,是行陰的範疇,是行陰的範圍。那麼,所以說只要有生、有滅的,列為行陰的範圍。那麼一有妄念生起,那麼有生,它就一定會有滅,這個就是列入行陰的範圍裡面。便能覺知不為所惑,[常住於圓定,]圓定就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終點,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叫做圓定。這個圓定就是圓滿的定,[因此終能達到行陰盡的地步。] [「諸世間性」:指世間之生滅性。]諸位!這個世間性,世間的生滅性是什麼?叫做空無自性,釋迦牟尼佛講了四十九年,就是講一個字,就是「空」。「空」是什麼意思呢?「空」就是生滅性;「空」就是無常性;「空」就是空無自性;「空」就是緣起性;因為它是生滅性,所以佛說它是「空」;因為它是緣起性,所以佛說它是「空」;因為是條件所構成的緣起性,所以佛說它是「空」;因為它空無自性,求其體性不可得,所以佛陀說它是「空」。諸位!「空」有兩種,法界性有兩種「空」:㈠在有情來講,叫做「覺性」;㈡在無情的世界裡面講,叫做「法性」。那麼「法性」,動物、植物、礦物來分類,法性來講,像植物跟礦物叫做體性本空,空性,但是它不附帶有覺性;那麼,我們有情有眾生四大本空,所以還有一個覺性,那麼覺性也是不可得,就是絕對的覺性,不能加一個覺性。換句話說,叫做絕對的覺,不立一個知,不立一個見,不立有、不立空,不落入有見,不落入無見,不落入斷見,不落入常見,一切見,不可得!無少許知,也無少許見,是正知正見,那麼諸世間性是指世間的生滅性,所以我們說它是空。 [「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同分」,]就是[眾同分。「生機」,]就是[生滅之機。「機」,同「基」,動之始也。此句謂幽隱輕清、]這幽隱輕清比喻做很隱秘,那麼輕清地在擾動,[而擾動不息、眾同分的生滅之機。]在這裡特別地注意!凡夫只能到色、受、想的觀察,還有去覺受,接下去,行陰跟識陰,完全沒有辦法!因為它不是一種經驗的東西,它必須深入去觀照,所以它已經沒有辦法從經驗裡面去獲得到一種模式,因為萬法唯心所造,它有深層的識心分別,深層的識心分別就是行陰跟識陰,所以這個已經沒辦法從經驗裡面獲得。簡單講,你讀書了,讀到博士……讀到死,你都沒有辦法體會行陰跟識陰,很難!這個已經超越語言、文字的範圍,所以已經不是學歷的問題了!這個沒辦法觀照,自心所起的妄想、動念,除了肯修行內觀的人,要不然沒辦法、沒辦法! [「倏然隳裂」:「倏然」,]就是[突然。「隳」,]就是[毀。「裂」,]就是[破裂。] [「補特伽羅」:梵語,義為數取趣。「數」,]就是[數數,]一次又一次,多的意思。[多之義。「取」,]就是[得也。「趣」,]就是[六趣。謂數數不斷地由取而得六趣之果報。數取趣亦即是眾生。]數取趣也就是眾生。所以在座諸位!我們得到六趣的果報,這裡有一個重點!如果你還沒了生死,愈能舍的人,那個人下輩子的果報就愈莊嚴!要牢牢記住師父這一句話!愈能舍的人,身舍、心舍,乃至一切時間也肯為三寶做事情,那麼下輩子這個人就有無邊無量的莊嚴色身,胸量放大,你下輩子就會升天!多行善!那天界的人,就好大好大的色身!所以,如果你們還沒了生死,期盼下輩子會不會更好,很簡單!從現在開始,萬法盡舍!萬般也不計較,萬般不計較!那麼如果一個獻身宗教的人,就是更重要了!要更健康的心態,像師父所抱的心態就是:如果一個宗教家,因為過勞而致死,但是能讓無量無邊的眾生法身慧命活下來,那麼這個就是他(宗教家)的天職!這個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是說我們很偉大,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投身於宗教的人,你心裡要有準備,就是要準備犧牲!不肯吃苦的人,也不肯犧牲的人,你千萬不要出家!我出家以後想來享受,要來enjoy一下,你不能做此想!這樣何必出家剃頭?對不對?剃頭又不是圖涼快的!剃度有它深層的意義,出家就要向佛陀學習啊!向佛陀學習!為什麼要轉凡成聖?出家的重大的意義是什麼?就是一定要犧牲!沒有任何的道理,也不會感覺很委屈,我就是要這樣做!沒有人教我這樣做,這個就是我們要這樣做。所以宗教家有宗教家的情懷,別人、凡夫認不認同我們,不重要!最主要的,我們的內心深處,良知、良能告訴我們:難得一次出家,就每天要提升自己的心境,做好心理準備!為什麼要出家?出家人的定義是什麼?有大慈悲心,是出家人!有大智慧心,是出家人!這個定義就是這樣子,所以出家,重點在哪裡?就是準備要犧牲!乃至於犧牲生命,在所不辭!就是要這樣做。 [「酬業深脈」:「酬業」,]就是[酬答宿業,即](也就是)[受宿業之報。「深脈」,]也就是[深潛之脈絡,即](也就是)[指行陰。] [「感應懸絕」:「感應」,即](就是)[因果感應。「懸」,]就是[遠。「絕」,]就是[斷絕、絕跡。謂行陰為能感應因果者](的)[,而今行陰已盡,]行陰已盡,諸位!叫做微細的生滅已盡。諸位!微細的生滅已盡,就了生死了!但是外道還掉進最微細的第八意識!諸位!生滅已盡,很了不起!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出在於智慧,沒有……般若的智慧不夠,只有定力夠,所以證阿羅漢果,想陰已盡到最後,那麼變易生死,就是行陰,還有識陰,問題出在哪裡?外道的定力有時候很深,可是他沒有佛的般若智慧!諸位!定力,外道的定力只能伏煩惱,沒辦法斷煩惱!也就是沒有佛教導的般若的智慧,是沒有辦法斷煩惱、出三界的,佛一再地強調:解如目,行如足!換句話說,一個佛弟子應當聽佛的指導,他才有辦法徹底地斷除煩惱,要不然你只有修三昧的話,到最後就會落入外道的觀念,要不然行陰已盡的外道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為什麼還會掉進去識陰,最極微細的生滅?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出在沒有佛的教導!就是自己硬闖、自己搞、自己想、自己對,到最後修學佛道就變成外道!簡單講,會變成外道,就是沒有善知識的指引,剛愎自用啊,人家勸,怎麼樣講都不聽,我就是要這樣做,誰講也沒有用!那麼只有三昧力,就是外道的三昧,行啊!但是卻沒有佛的正見。而今行陰已盡,[因果之深潛脈絡便斷,因喪果亡,故不復受生,因此說感應因果之行陰已斷絕懸遠,亦即是](也就是)[說行陰已經遠離。] [「將大明悟」:即](就是)[天亮,得大醒覺(]就是[大覺悟)。] [「精色」:精明之色;天將亮之時,]天將亮的時候,[天上雖有精明之色,但未大明。這用以象徵於性天之中,行陰已盡,識陰顯現,故於性天中現有精明之曙色,但仍未放大光明。] [「內外湛明」:內六根、外六塵湛然明徹,根塵化為一味,歸於一體,而無復內外相隔之相。] [「受命元由」:「受命」,即](就是)[受生。受生之根由即是](就是)[第八識。]在座諸位!這個第八識裡面,我們稱八識田中,我簡單提示一下,看這裡!我們如果這個無量劫來所種的種子,十法界的種子都有,這都有種子……都有!看哪一種因果先成熟,比如說:你這下輩子持這個五戒持得很好,那麼還沒有佛的智慧跟三昧,那麼這個種子慢慢、慢慢成熟,慢慢成熟,就是這個田地裡面持五戒持得非常好,下輩子第八意識,人死了以後,我們靈魂消失了,下輩子他會蹦出最強的種子,因為你持五戒持清凈,蹦出最強的種子,繼續投胎,你投胎以後就得到人身,不是高麗人蔘,是六道輪迴那個人身,因為你持五戒持得最強,最強,知道嗎?那再接下來,如果你這一輩子,這一輩子聽到了佛法,還沒有佛的智慧,沒有佛的智慧,也沒辦法了生死,但是你很肯犧牲自己:我什麼都犧牲,我什麼都慈悲,行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對不對?等等……身三、口四、意三都持得很好,那麼這個田地裡面,它這個升天的種子就最強了!最強了,最強、最強……這樣子,然後到你臨命終的時候,靈魂消失了,就是我們消失在這個人間,然後那個強大的種子就:噗!就是用這個最後你那一念的念頭,最強的那一念頭去投胎,下輩子就升天、就升天。還有一種叫做渾渾噩噩,我以前都渾渾姜姜的那一種,就是我也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然後我也不持五戒,但也不是犯戒,然後就死了以後,這個靈魂啊,上不去,下不來,它在陰陽的交界處裡面,就是上不去,也下不來!它也沒有很大的善因,善因力,但是也不會造了很強的惡業,他死了以後就變成有一點類似孤魂野鬼,停頓在這個人間,又在陰間的中間,中間、中間……他這個就是很難去判斷,開始找不到一個門道去轉世、去投胎,要等,然後就開始無量劫來這個computer啊,電腦開始計算,因為他也不學佛,也不是很壞,就渾渾噩噩過一生,就是死了以後,他就是變成無量劫來,重新計算!所有的種子都計算看看,噗嘍噗嘍噗嘍……看看無量劫來你哪一個種子就比較強,就:咻~!所以我告訴你:雞啊,雞,不是那種香港講的那種雞,或者是鴨,台灣養的雞跟鴨,這個雞,有時候一死亡,它的靈魂會直接升天的,知道嗎?它的果報已經盡了,它宿世有行十善業,這個雞的種子滅,業盡,業報盡了,那麼就情空了,那個上天的種子,叩!就往天界飄浮,要不然為什麼外道,印度的外道看那個雞啊,每天都是這樣一隻腳,叫做金雞獨立,有沒有?就是金雞獨立啊,還狗吃大便啊,牛吃草啊,那死了以後,看這隻雞的靈魂,因為外道也有很多很相當的功夫,看這一隻雞每天用一隻腳站立的,誤認為這一隻雞死了以後它的靈魂升天了。外道說:喔!那我要學雞啊,用一腳金雞獨立,知道嗎?站整天,我這樣可以站整天的,像金雞獨立一樣地站整天,以為是升天的因啊,其實是:不是!其實是:它的果報剛好盡了,它的靈魂剛好升天,被他看到,叫做非因計因。所以在座諸位!修行,不能打沒有把握的仗,什麼叫不能打沒有把握的仗?也就是說:我來佛門用混的、用混的!用混的,就是:我今天有一點善根,也不肯發心啊,對不對?寧願在家裡吹冷氣,也不願意來這裡做義工,人家死的時候,也不肯跟人家助個念,這個又不用花錢!他就是不做,對不對?不做!那這個就變成:你在佛門裡面來講的話,雖然有一點善根,但是善根力不夠強,那麼就會跟配合的無量劫來的惡業一起審,叫做審判啊,一起平衡,我們講平衡,就是:大自然是動物跟植物的平衡點。而且是ing,現在進行式喔!那麼業力是生死的平衡,六道輪迴的平衡,是業力!由業力、業識來決定的,所以在因果的輪迴裡面是很公平的!是非常公平的!對不對?你今天一投胎轉世,就是投胎成香港最有錢的李嘉誠的兒子,人家一出生,他的爸爸就留個幾百億、幾千億給他,對不對?我們一投胎,爸爸也分了一百零八萬的債務給我們!那……對不對?這個如果業力可以選擇的話,大家想到香港去啰,或者王永慶家,隨便分,也有十億!隨便分都有十億啊,對不對?可是這個業力,沒辦法這樣子的!你做不了主的,沒有辦法的!因為你晚上睡覺的時候,你完全不能操控你自己,就知道:你的業力是沒辦法做主的!不是說你想怎樣就怎樣,沒有辦法的!知道嗎?所以要修到有三昧力,我告訴你:你連晚上做夢,都可以控制你自己,那你就有佛的三昧力了!寤寐恆一啊!白天跟晚上是一如啊!所以智者無夢,有智慧的人,大智慧的人,有佛的定力的人,晚上是不做夢的啦!是不是?我還沒有辦法,我還沒有辦法像佛一樣的,因為我有時候還是會做夢。我們沒有佛的那一種功夫啦!這個就是告訴你:大家受命的緣由,受生之根由就是第八識。 [「觀由執元」:「由」,]就是[根由,即](就是)[識陰。「執」,]就是[計執。「元」,]就是[本元真心。謂此行者觀自己受命之元由(識陰),便計執它是本元真心。]太早執著了! [「諸類不召」:「諸類」,]就是[指十二類生。「召」,]就是[召引。謂十二類生皆不能召引他再去受生,因為他的行陰已盡故。] 2460頁, [「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獲」,]就是[得,得證。「同」,同一識性。]為什麼叫做「佛佛道同」?我們的心,心性跟佛是一模一樣的。「同」就是同一個識性,[謂已證得十方界皆是同一識性,亦即](也就是)[同是唯識變現。]在座諸位!如果你證得到:萬法同一個識性,你絕對不會再去做傷天害理的事情,也絕對會寬待一切動物跟植物,因為一切都是你心性的一份子,只有執著的人就有對立,就對立,所以大家同一識性,佛佛道同,那麼所有的眾生都是同一個心性,因此叫做法法平等。那麼我們這個山河大地叫做唯識變現,也就是同是唯識變現。在座諸位!這裡有兩個角度:如果是無明就變現山河大地,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量的星球變現出來,變現,其實也不叫做變現,是錯認啦!把這個緣起的空相,當作是真實的相。所以,為什麼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個就是站在相的體性本空來講的。在座諸位!二乘人跟佛有什麼不一樣?把筆放下來!注意聽!二乘人,(師父拿起毛巾)這個叫做什麼?叫做無常,這個叫做:無常的這個毛巾,無常的毛巾,這個叫做二乘人觀無常、觀了你……那些徒弟啊,去小乘學這個內觀法,回來都是講,我說:你怎麼修行啊?他說:我修內觀,我觀無常。觀無常,我說:你怎麼觀啊?怎麼觀?花是無常,桌子、椅子是無常,我就開始觀無常,我們的細胞、新陳代謝都是無常。他去泰國一趟,回來都是這樣講。那佛是什麼境界?佛不叫做「無常」,佛叫做「真常」。「真常」是什麼意思?「真常」就是:這個毛巾體性本空,體性本空,所以你今天增增減減,其實都是幻相,因緣所生的東西,而是你內在的主觀意識去承認它,去承認它。所以,真正的生滅,不在相!真正的生滅,是在你識!識生滅,識,唯識,心識變現出來的,行陰因為沒有斷,所以看到這一些相,都是生滅的東西,唯識,你只要記住一句話:遮無外境!唯識不討論外在的境界,統統討論心識!那你就對唯識有個了解。所以,如果是佛來講,看這個(毛巾)叫做「真常」。為什麼?它的變化、塵自生滅,自心不動!所以禪師開悟的時候:我不見一法生,也不見一法滅。是什麼道理?就是因為這個毛巾本身它就是空性的!你生滅你的,我的自性是不動的,不受影響的!所以當你……在座諸位!當你的心達到如如不動,不受影響的時候,全世界都平衡,全世界都平衡!當你很窮,你體悟到諸法畢竟空,你的心是平衡的,你不會因為窮而煩惱;當你身上很有錢,也知道很有錢,是畢竟空,心如如不動。心如如不動,就達到全世界最強的平衡點!沒有牢騷,也沒有抱怨,不會恨眾生,也不會特別執著哪一個角度,因為為什麼?因為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所以生命的最終處,就是佛性!佛性達到最大的佛性,萬法都達到平衡,所以他不會得到精神病。你絕對不會聽到說:諸佛菩薩證得了這個如如不動,不取於相,他本身得到精神病,精神病不是外來的,是自己逼死自己!對外境空性不了解,所以自己逼死自己,把自己設下一個牢籠,死在語言裡面,死在文字裡面,人家批評你一句話,你一直……活不下去了,人家一直批評我……如果達到如如不動、不取於相的、空性的,你批評我,跟虛空一樣,色即是空嘛!你讚歎我,也色即是空嘛!也跟虛空一樣嘛,對不對?所以在座諸位!只有證悟到佛的境界,如如不動、不取於相,這個人天地萬物、宇宙,統統擺平!沒有一樣不平,沒有一樣不平!所以,修行,隨便講哪幾個字來,你一輩子的幸福都用不完!記得:你所擁有的東西,是空!所以你的內心要保持如如不動,你所失去的東西,本來就空!也沒有所謂失去,還是如如不動,這個世間真的大悟的人沒有得失的觀念。 [「精色不沉」:其識精元明之色不再沉溺而復現黯冥。] [「發現幽秘」:「發現」,]就是[開發顯現。「幽秘」,]就是[幽暗隱秘之處,即](也就是)[識陰之體。以行陰既滅,識陰即顯現,故有如開發顯現出幽暗隱秘之處。] [義貫]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以修斷行陰、但一向不起狂解,]注意!起狂解,落入兩種:㈠落入心魔;㈡落入外道。注意!修行就是不能狂![因而得達「行陰盡者」,其「諸世間」生滅「性,幽」隱輕「清擾動」不息,眾「同分」之「生」滅「機」樞「倏然隳」壞破「裂」,深「沉」微「細」之大「綱」樞「紐」,亦即](也就是)[一切「補特伽羅」(眾生)「酬」答宿「業深」潛之「脈」絡(行陰)已斷,故因果「感應」之根本便已「懸」遠斷「絕」。] [當此之時,行者「於涅槃」之性「天,將大明悟」(天將亮),]因為剩下最後一個識陰,識陰破了,就是真如。[「如雞」於微明之「後鳴」啼,此時「瞻顧東方,已有精」明之「色」出現,但仍未大明。是時「六根」皆不受外塵故一片「虛靜」,其心「無復」奔「馳」散「逸」,是故「內」六根與「外」六塵皆「湛」然「明」徹,]注意!你學佛不要學很多,學這個,學這一句:其心無復賓士散逸。你就學這個!你一輩子的快樂跟幸福,都享受不完!眾生因為就是一直賓士散逸,所以苦不堪言。在座諸位啊!你記住!不貪的人,路就會走得很長遠!你愈不貪,尤其是法師,你愈不貪,信徒愈敬佩你!才敢把錢交給你,你知道嗎?路才會走得長遠。今天人家要來布施啊、布施,可是看你平常的行為舉止:這個法師這個錢不曉得用到哪兒去喔?會不會亂用喔?為什麼?看這個法師的心有一點貪喔!重視自己的享受喔!諸位!那信徒的錢拿不出來,拿不出來!所以,當你內心不貪,為法、為眾生、為了佛教,你能夠舍,身心都舍了,何況外在的錢!人家看到……對不對?足感心,就是很感動,就是人家就會自自然然地……所以這個世間剛好顛倒,你一個比丘,你愈貪心的,貪名、貪利的,看起來你好像叱吒風雲,不可一世,很會搞頭;可是人家心裡的感受不一樣!那這個法師肯放棄這個,他就一心一意為道,不管他有沒有飯吃,為弘法利生犧牲,很奇怪!你愈不貪,他的福報就愈來愈大……因為他不貪啊!對不對?是故內六根與外六塵皆湛然明徹,而[且根塵化為一味、一體,無復內外之相,故](所以)[「入無所入」。從而「深達十方」世界「十二種類」,眾生投胎「受命」之根本「元由」,由是第八識便顯現。行者雖得「觀」見此元「由」(識陰之體),然而卻「執」此為其本「元」之真心,是故仍不能破之;雖不能破識陰,但]是[由於行陰已破,故]所以[「諸」十二「類」生皆「不」能「召」引他再去受生,因他「於十方界,已獲」證「其同」一識性,即十方同是唯識變現。]諸位!這是指有修行的三昧,這是有修行、有佛的智慧的三昧,這是指有修行。外道可不是一樣,外道有這個類似的行陰的定力,但是因為沒有佛慧,所以又掉進去更微細、最微細的第八識。所以行的人,在行陰就解決了,就有證量了!可是不行的人搞錯方向了,還掉進去第八意識,最微細的生滅,又變成外道![其識「精」元明之妙「色不」復「沉」溺汩沒於無明。又,以其行陰已盡,識陰顯現,故有如開「發」顯「現幽」暗隱「秘」之處一般,亦如脫下外衣,然猶無法破之,「此則名為」本心被「識陰區」拘於其狹「宇」中之相。] 二、識陰盡相(定中末相) 經文:【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凈。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注意!那個「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來!複習一下!複習一下五陰:受陰,受陰的範圍。 色陰,先講色陰,色陰的範圍、範疇是什麼? 色已空,對不對?是什麼妄想?堅固妄想; 好!那麼受陰的範疇,就是觸已離,對不對?那是什麼妄想?虛明妄想。答對了,很好! 那麼想的範圍咧?想陰的範圍呢?妄跟計,就是常常妄計,是想陰的範疇。那麼是什麼妄想?融通妄想。何以叫做融通妄想呢?因為心動念,會驅使身體去造作,所以雖是心法,但是,它會驅動色法;雖是色法,也受到心的影響。簡單講,融通妄想,最好記了!就是身不離心,心不離身,所以融通、貫通,融通妄想,知道嗎?心會影響到身,身會影響到心,所以,我們身體一生病,心裡就不舒服,知道嗎?我們心裡煩惱,身體他就會生病,比如說:一個人啊,一個人常常被她老公,被她老公怎麼樣?欺負、不給她飯吃啊!然後老公外面又有小三、小四、小五,到國中,統統有啊!那這個大老婆的話,就開始發瘋了,她的精神,你看她本來是心的問題,可是造成她心裡的壓力非常地大,到最後,身體崩潰了,崩潰了!所以想陰是融通妄想。 諸位!行陰的範圍是什麼呢?為滅與生是行陰的範疇,為滅與生是行陰的範圍。 那麼,識陰的範圍呢?是湛入合湛,湛入,湛然有所入,實無所入,湛然有所入,實在是無所入,就像清凈的大海水,好像入於大海,其實是無所入,這個是識陰的範圍。湛然有所入,實無所入,叫做湛入合湛。那麼,請問識陰是什麼妄想呢?罔象妄想。 所以,背起來:色陰,堅固妄想;受陰,虛明妄想;想陰,融通妄想;行陰,幽隱妄想;識陰,罔象妄想。嗯!很好!都是我在念!養你們這些,也沒啥用處!都是我在念的啊!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注釋,來看一下。看底下。 [注釋] [「若於群召已獲同中」:「群」,]就是[眾也,指十二類生。「召」,]就是[召感,果報之牽召。「獲」,]就是[得,證。「同」,]就是[同一唯識性。「中」,]就是[境界之中。謂於十二類生之果報召感,已證得其同一之唯識性。] [「銷磨六門」:「銷磨」,]就是[銷鎔。]銷熔。[「六門」,]就是[六根。謂六根隔別之相已經銷鎔,六根便得融通為一性。] [「合開成就」:「合」,合為一。「開」,開為](就是)[六。]諸位!「一」就是心性。「六」,就是六根,見、聞、嘗、嗅、覺、知。[謂不論是令六根合而為一,或]者[開而為六,此行者皆已得自在成就。] [「見、聞通鄰」:「見、]就是見[聞」,此系]攝[「見、聞、覺、知、嘗、嗅」等六用。「通鄰」,]就是[不隔,指六用不隔。] [「互用清凈」:謂六根之互通而共用,皆得清凈,而全無浮塵與勝義之隔障。] [「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十方世界」,指外器世界。「身心」,為有情世間;即](也就是)[依報與正報。「吠琉璃」,即](就是)[琉璃、又做]琉璃、[毘琉璃,意為青色寶,為七寶之一。其寶青色「瑩徹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慧琳音義》)。據經典中說:虛空之色(]就是[青色)即是](就是)[由須彌山南方之琉璃寶所映現者](的)[。](純凈大氣中,大氣分子散射太陽光的結果是,波長短的藍光波段會被分子散射,即藍色光被散射,因此天空是藍色的。○海洋能透射太陽光,但對不同波段透射不同,對紅光等波長長的波段透射多,短的藍光透射少,被反射或折射;另外天空的藍色也被海水反射,因此海水呈藍色,海水越深越藍。○天空有時是灰白的,表明大氣中固體顆粒物(氣溶膠)較多,發生顆粒散射的結果是太陽光任何波段都被散射,因此天空呈灰白色.這也表明此時大氣污染嚴重。——錄自互聯網上資料)在座諸位!這是錯的!這是不符合科學的!諸位!我們今天天空之所以藍色的,類似青色的,是因為帶有氧氣,學佛還是要懂得這個!是因為有氧氣,四十億年前,我們的CO2遍滿整個地球,那個時候我們地球的溫度是一、兩千度,很高的!那個時候CO2,全部都是CO2,是不是?那麼現在就結合變成了石灰岩沉澱、沉積,所以這個石灰岩,在再一下雨,又排放出CO2,所以四十億年前,我們這個地球,你看不到天空的!全部都是紅色的!CO2!所以四十億年前,沒辦法住人的。今天我們不能說看經典就全盤接受的,這個不符合科學!什麼須彌山啊,南方的吠琉璃所印現,不是的!是空氣裡面帶有氧氣,才變成藍色的。如果這個空氣裡面,氧氣統統把它除掉、抽空,比如說:你到另外一個星球去,那個星球就不是湛藍色的,像現在的虛空啊!對不對?像現在的虛空,不是這樣子的!你看到的四十億年前的地球,你看到的是什麼?一片火紅。所以,佛法是講求理性,跟講求科學的!不能人云亦云的!在座諸位!我們比喻一個例子,你像:這個老法師九十歲的,他萬一,他只讀四書五經,他只有讀四書五經,他怎麼會了解這個?沒有辦法。所以每一個朝代都要有法師出來,要把正確的觀念告訴大家,老一輩的,因為他沒有物理化學的觀念,他覺得經典這樣寫,我就這樣講,這個講不通的!這個講不通的,對不對?[(《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隨寶威德色現於空,故贍部洲空似吠琉璃色。」)]這個經典講的,並不符合科學! [「識陰盡」:識陰盡]的[時]候[即得一念不生,故](所以)[生滅和合之相俱滅。] [「超越命濁」:前面經中釋命濁]中[云:「汝等見聞元無異性(即](也就是)[一性也),(然)眾塵(令之)隔越,無狀(]就是[無端)異(相)生(起,成為六用)。(此六用之)性中(本)相知,(但於)用中(卻)相背,(其)同(與)異失(去一)准,相織妄成,名為命濁。」]諸位!這個「命濁」,很好記的!命濁就是有了生命繼續輪迴,叫做命濁。一次又一次地投胎,這個生命始終斷不了,叫做命濁。[現在由於合開皆已成就,一六俱亡,無復相織,故能超越。] 2464頁, [「觀其所由」:「觀」,]就是[返觀,回觀。謂識陰破後,返觀識陰之所由來。] [「罔象虛無」:「罔」,]就是[無。謂識陰本無相,其體本自空寂。]在座諸位!你注意!這一句很重要的!所有的執著,就是識心分別;所有的分別,都是識心分別;而所有的執著,都空無自性!沒有任何的意義!在座諸位!這個世間活得完全沒有意義,就是因為:莫名其妙地執著、莫名其妙地煩惱、莫名其妙地分別,不了解諸法空性,所以這一輩子你沒有聽到正法,你活在這個世間,等於你這一輩子,就是白來!你不曉得你內心裏面的深處,全部都是生滅的分別心、跟執著心、煩惱心、無量無邊的骯髒、污穢的種子!不知道!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其體本自空寂。諸位!其體本自空寂,就見性!歇即是菩提。所以修行,你一定要抓到一個重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注意:這裡的「生清凈心」的「生」,其實是「無生」,因為本來就存在,只是無明覆蓋住了,無明沒了,清凈心顯現出來了。——整理者自解)——應當無所執著,而生清凈心。注意!清凈心就是我們保任的功夫,保任的功夫。你今天不是布施很多的錢,就叫做修行;也不是你替三寶做了很多的事,就叫做修行。諸位!真正修行人,四個字:如如不動!那個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那個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顛倒妄想以為其本」:謂識之體本空寂無相,但以顛倒妄想而令無相而現相,識陰乃得於中生起,此為識陰生起之本。] [義貫] [修三昧者「若於群」生果報之牽「召,已獲」證「同」一唯識性之境界「中」,以諸法一性故,即得「銷」鎔「磨」盡「六門」之差別相與用,於「合」而為一及「開」而為六兩方面皆得自在「成就」,故其「見、聞」等六用便能「通鄰」而不隔障,六根「互」通共「用清凈」而無所染著。外器界之「十方世界及與」內「身心」有情界,一切依報正報,皆「如吠琉璃」寶「,內外明徹」,通同如一,無有隔礙,此「名識陰盡」之相。以識陰盡故,「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超越命濁」,什麼意思?就是不再生死,走對路了的意思。諸位!如果我們有三昧力,又有佛的教導,那麼我們色、受、想,再加上行陰的微細生滅,就有佛的般若思想,又有三昧的定力,到行陰,就了生死了,至少二乘人,識陰雖然沒有完全破,沒有!但是分段生死已經離了!二乘人為什麼有變易生死?因為後面還有一個更微細的識陰!所以,他有變易生死,而變易本身,並不是生死!是境界在轉變。境界在轉變,叫做變易生死。所以,佛教講:只要有生滅,統統叫做生死!變易也是一種微細的生滅,微細的變易,就叫做生死。知道嗎?所以他不是真正的生死,是境界一直在……還是最極微細的生滅!所以佛教講的「生死六道輪迴」,會歸到最簡單的詮釋:就是有生滅,就叫做生死!這個就是最深的詮釋了!你有生滅,就是生死!執著生滅,就是執著生死!知道嗎?比如說:你吃一塊蛋糕,比如說,我假使、假設說,我今天是……假設生日喔!HappyBirthday ToYou!生日,我還沒有走到101室,人家101室就把蛋糕吃光了,對不對?就吃完了,對不對?當然101不會這麼惡質,只是比喻啦。我今天是生日,下來,如果是大悟的人,他一定講:沒關係、沒關係!因為那是生滅法嘛,對不對?生滅法,是不是?如果一個小朋友怎麼得了?!小朋友,今天他的生日,對不對?蠟燭都插好了,對不對?要等他來,他都還沒有吹蠟燭,你就把那蛋糕吃完了,那個小朋友哭死了,對不對?可是悟道的人不會這樣子!悟道的人會說:求求你……留一點給我啦!嗯!悟道的人,只要是生滅的,就不會幹礙到他的清凈心,那一種的……錢是不是生滅?是,那就放下。諸位!婚姻是不是生滅?這一輩子做夫妻,是不是生滅?當然是生滅啦!要不要放下?當然放下了。你所擁有的房地產,是不是生滅?是生滅,放下。你擁有一對兒女啊,是不是生滅?當然是生滅啊!有一天,不是你先死,就是你那一對兒女會先死啊!是不是?是生滅,就要放下,要學習放下啦。所以在座諸位!這個就是很重要的。簡單講,若於生滅起歡喜心,就會在生滅當中迷失,一定會有悲傷的心跟在後面,喜悅跟悲傷是孿生兄弟啦!你因為一件事情而喜悅,不是法的喜悅,不是空性的喜悅,不是智慧的喜悅,你會因為六根、六塵、六識、世間的緣起的假相、某一件事情而喜悅,你就會為這一件事情的喜悅的背後,就會悲傷。喜悅跟悲傷,是孿生的兄弟啊。所以,春觀百花開,不用喜悅,因為是生滅法;秋睹黃葉落,也不會潦倒,也不會落寞,知道吧?心總是保持這樣子的。所以,像師父來講的話,你今天你來我們文殊講堂,師父非常地珍惜;你今天你到這個文殊講堂來,離開我非常地尊重你;有緣說法令解脫,無緣合掌令歡喜。大家每天都是這樣子,你看這個佛法有多好!這個哪裡用金錢可以買得到的?是不是?[既超越已,反「觀其」識陰之「所由」來,乃知全是以非有之「罔象」、體性空寂之「虛無」等「顛倒」的「妄想」,致令非有而現有,「以為其」生起之「本」。] 三、識陰十境相(中間過程諸相) ⑴墮「因所因」之邪執——生外道種 經文:【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這個就是告訴你,注意聽!就是說行陰已經破了,識陰還沒有達到圓滿,就是在這個中間的過程。注意聽!已滅生滅,這行陰破了,而於寂滅精妙就是真如,真如。注意聽。「寂滅精妙」就是真如。「未圓」就是第八意識。知道吧?這裡講得非常清楚,已滅生滅,破了行陰,而於寂滅精妙,就是真如。「未圓」就是落入第八意識,還沒有達到真如,就是第七意識破了,還不到真如的、究竟的寂滅精妙,「未圓」就是還沒有達到圓滿,當然就是指第八意識了。所以前六識叫做粗糙的生滅;第七意識叫做微細的生滅;第八意識叫做「最極」微細的生滅。 【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淴,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 2466頁, [注釋] [「窮諸行空」:研窮行陰相,而達於空。] [「於識還元」:「識」,]就是[八識。「還元」,]就是[返本還元,歸於本識,即](也就是)[第八識顯現。] [「已滅生滅」:「生滅」,]是[指七識遷流之相。行陰既盡]了[,識陰即](就)[顯現。] [「而於寂滅精妙未圓」:「寂滅」,]是[指第八識的本寂之性。]本寂之性,諸位!就是涅槃妙性,就是我們這一次九月九號,要在台中烏日開示的《摩訶般若與涅槃妙心》,依《六祖壇經》為依據,這一次,九月九號依《六祖壇經》、禪宗的思想為依據,還有般若思想為依據;那麼,八月二十六,依《楞伽經》第一義諦大空為依據。那麼,八月二十六,這個彰化,今年講完了,明年就剩下最後一年,那麼他就會去請別的法師,我答應了三年。那麼,這個台中烏日,我只答應了一年,他們沒有說要三年,所以一年,那明年怎麼樣?不知道。八月二十六以《楞伽經》第一義諦大空為依據,九月九號以《六祖壇經》、禪的思想跟般若的思想為依據,歡迎諸位報名來參加!平常你們出錢出力來護持講堂,我供養你們這個不到哪裡,還有,車上還有二餐的便當,二餐嘛!不錯啦,不錯。你們文殊講堂這個師父、這個老闆啊,算不錯啦!這不用錢的!再繼續給他報,不過你要確定來喔,你先報了一個名字,結果你時間到,你不來,你有罪的喔!真的!你佔了一個空位喔!對不對?所以,你不能來參加這個齋僧的聽經聞法,你一定要事先趕快打電話來101室確認說:對不起!最近出了一點狀況,不能去參加齋僧。那一定要講的![「精妙」,真精妙明。「未圓」,]就是[仍未圓滿,亦即](也就是)[仍為識陰所覆(即識陰區宇)。] [「根隔合開」:「根」,]就是[六根。「隔」,]就是[隔礙。謂六根之隔礙已銷鎔(消融),而達六根開合自在之用。] [「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諸類」,]就是[十二類生。「通」,通同,同一。「覺」,]就是[見聞覺知等六用。] [「覺知通淴」:]這個[「淴」,]就是[吻合。見聞覺知之用已通同吻合。] [「能入圓元」:「圓元」,]就是[圓滿根元,即](就是)[識陰。] [「若於所歸立真常因」:「所歸」,]就是[所歸之圓元。謂若於所歸的圓滿根元,不達即是識陰,]還不了解這個還是生滅,[而妄立之為真常。]而妄立為真常。提早做真常的確認。 [「因所因執」:「因」,]就是[依,即](就是)[能依,指能依之心(]就是[八識)。「所因」,]就是[所依,即所依之境。]又是能依之心,又是所依之境。諸位!這兩個角度,統統是指第八意識。也是能依之心,也是所依之境,統統是指第八意識。[換言之,即](就是)[能所之執,即](就是)[執八識為「能」,七轉識為其「所」。]諸位!這個七轉識就是不離八識田中的微細種子。諸位!這個七轉識就是八識裡面微細的種子,知道吧?所以第八識為能依,同時也是前七識所依,前七識所依,依什麼?還是依第八意識,所以「因」、「所因」都是指第八意識。其實「所因」雖然是講七轉識為其所依,但是究竟義來講,七轉識也是第八意識所幻化出來的微細種子,其實仍然是一體的。在解釋裡面來講,第八意識為能依,那麼七轉識為所依,但是究竟義來講,七轉識怎麼個轉出來的?仍然是第八意識微細種子幻化出來的,也是不離第八意識。 [「娑毗迦羅」:黃髮外道。] [「立所得心」:「所得」,]就是[有所得。由於能令此身根隔合開,而立有所得之識心。] [「成所歸果」:「成」,]就是[成立。「所歸」,]就是[所得。謂立與諸類覺知通淴,為識陰所歸之果。] [義貫] [「阿難當知,是」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窮諸行」(行陰)而達於「空,於」八「識」返本「還元」,於是識陰顯現;他雖「已滅」七識遷流「生滅」之相,然「而」彼「於」識陰之「寂滅」之性、]諸位!寂滅就是一切修行人所鎖定的目標。今天修學佛道,就像六祖講的,五祖說:你是南方的獦獠,你來這裡有所求,有什麼要求?他說:但求做佛,不求其餘。六祖講,六祖對五祖講,我只求做佛!什麼其他我都不求!可見所有的修學佛道,如果不懂得要求做佛,那麼你來學佛幹什麼呢?常常講:我的根器不夠啊,怎麼樣……那麼怎麼做佛咧?諸位!做佛的人一定要懂得:菩提自性,人皆有之,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菩提自性是什麼?菩提自性就是涅槃妙心,菩提自性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妙心,菩提自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大圓覺清凈自性;要怎麼樣能夠契入呢?那就是:歇即是菩提!也就是無所住心,就能入寂滅之性。諸位!有所執著,你就會動念!就會頭上安頭!無所執著,那麼就入於寂滅,沒有能所,包括了行陰跟識陰,都是這樣子。那麼行陰跟識陰只有兩種情形可以破:㈠多訓練三昧的力道,多訓練,先學習,如如不動,不取於相。對不對?最後堅持不取相,那麼就破了行陰,跟識陰就會破。㈡堅持空性、堅持無所得,像《金剛經》裡面講的,悟無所得,燃燈佛才會把法傳給他,悟無所得,悟諸法無所得,那麼才會把這個法的衣缽傳給大家。現在,在傳這個法啊,有一點比較太過於……應該怎麼形容?不是像以前傳統那麼樣子。像傳這個禪宗第幾代祖師啊,在台灣哪,在台灣,在我們了解的時候,這祖師的位子也傳給那個、祖師的位子也傳給那個、祖師的位子也傳給那個……那個我們就知道,他的知見有一些問題,也把那個法傳出去!所以到最後、到最後說:慧律法師,你兩個祖師的位子要不要傳下來了?喔!不要!我覺得那個沒有什麼意義,意義不重大!除非我這個人,真正的發現:嗯!這個人真的是大悟,那這樣傳法才有意思唄。對不對?所以,現在這個傳法,不方便說!嗯!比較不會招人怨恨。這已經有一點忽略了那種重要的實質的意義了!就說:這個孩子有一點知名度、辦事能力很強,怎麼樣……或做某一個道場的住持,就好像他有這個能耐來接這個祖師的位子,那麼很多現在變成傳法,就變成比較隨便一點,就比較簡單一點,該怎麼說呢?很不方便說這個。所以我對這個兩個的祖師位,有一些說:他想接我的衣缽。我也沒有傷害他,我就跟他講:因緣還是不具足,我覺得相不重要,相不重要啊,大悟比較重要!那麼有的人說:那你不傳承,你的會不會斷滅啊?不會,不會,不會。悟無心法,就是傳承佛陀的法嘛,悟無心法。那個相啊,第幾代祖師、第幾代祖師,那個也還是相嘛。是不是?所以接祖師位不代表了生死,這跟那個沒有什麼關係喔。[真「精妙」明,尚「未圓」滿,仍為識陰所覆。] [此時他已]經[「能令己身」六「根」之間的「隔」礙銷鎔(消融),而達到六根「合開」自在之用。「亦與十方諸」十二「類」生「通」一見聞「覺」知;見聞「覺知」等六用既已「通」同「淴」合,此人即「能入」於「圓」滿根「元」(識陰)。他「若於所歸」之圓元不達乃是識陰,而妄「立」之為「真常因」,且「生」殊「勝」之「解者」(以為那是究竟極果),「是人則墮」於外道的「因所因」之「執」(能依所依之執),於是入於「娑毗迦羅」(黃髮外道)「所歸」之「冥諦」而「成其伴侶」(即](也就是)[學佛]法[反]而學[成]了[外道),「迷佛」果「菩提,亡失」佛]的[「知見」。] [「是名」於定中識陰所現之「第一」境,此為由能令身根開合,]凡夫沒有這個能力,凡夫,六根就是六根,因為沒見性,所以沒有辦法會歸真如,也沒有辦法佛的大用。[而「立」有「所得」之識「心,成」立其為「所歸果。違」悖]了[「遠」離「圓通」之道,「背涅槃城」而行,當「生」於「外道」之「種」類。]很可惜,很可惜。已經達到了行陰的相當的功夫,在識陰,卻迷惑顛倒! ⑵墮「能非能」之邪執——生我遍圓種 經文:【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2470頁, [注釋] [「若於所歸」:若於所歸托之圓滿根元。] [「覽為自體」:「覽」,]就是[觀。觀識心為自體;久久觀成,即見識體無邊,因此接著便覺一切眾生皆是在我識心中生,我成為能生,而彼眾生則為我]識心[所生;這樣便與大自在天所見一般,因大自在天之咎即在於計其身能生無量眾生,而彼等眾生皆是大自在天之所生者。] [「能非能執」:「能」,]就是[能生,指我能生彼。「非能」,非能生,指彼眾生非能生我。如是之計執,稱為能非能執。] [「摩醯首羅」:即大自在天,亦即](也就是)[自在天魔。] [「成其伴侶」:即與天魔成同一類,墮於魔知魔見,而不信眾生之生滅為別有因果。]別有因果就是自作自受。並不是……簡單講,佛教的思想並不是哪一個上帝、哪一個大梵天、大自在天在控制你! 佛教的思想就是:你造什麼因,你自己得到什麼果!是很公平的,是非常公平的。在座諸位!我教你如何來解脫,如何來解脫。這個世間有千差萬別的有錢人、沒有錢人,貌相完全不一樣的人,對不對?公不公平?這個站在這個角度,是不公平;但是站在業力、生生世世所修的福報,是絕對公平的!天下沒有冤枉的事,因為有業識、有業力、還有業報,因為它有因果的法則,因果的法則,連佛都不可以改變喔。諸位喔!因果的法則,連佛都不能改變喔!佛是發現這個因果法則的真理,同時:因空、緣空、果空、事空、理空、體空、相空、用空,因空、緣空、果空,是體會到諸法空無自性,但是不能壞事相的因果。所以佛陀發現了兩種真理:㈠因果絲毫不爽,第一個真理。㈡所有的因果當體即空,所有的法要會歸當下,會歸當下才能夠有自內證的功夫。佛法,如果你用期待的,等到明天才開悟,那沒有辦法,永遠!等到明天,等到明年……那就是表示你沒有開悟!佛法會歸當下,當下這一念:清凈心、寂滅心,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時間跟空間,沒有成、住、壞、空,成、住、壞、空統統在一時!統統在見性時。諸位!成空、成劫空,就是見性;住劫空,就是見性;壞劫空,就是見性;空劫空,就是見性,此一性,沒有二性!所以,成、住、壞、空都在同時,成、住、壞、空統統在同時,都在見性時。而見性沒有分過去、現在、未來,所以佛教講的「無始」,講的「無明」,其實那個也是方便說,破除外道的對某一種時間的、時空的角度來講的。比如說:上帝在七千年前創造天地萬物,對不對?那佛教就會問說:那麼七萬年前是誰創造的?如果你說上帝在七千年前創造天地,那麼七萬年呢?那七十萬年呢?山頂洞人、北京人,就七十萬年啦,對不對?上帝創造了以後,休息了七天,所以變成每個禮拜有七天。 好!佛為什麼講無始?就是破凡夫用思維的模式:設定一個開始跟設定一個終點,為了破除他的執著,才講「無始」、「無終」。如果是講究竟真如來講的的話,哪有什麼「無始」、「無終」?「無始」對「有始」講的;「有始」對「無始」講的。只要對立所襯托出來的邏輯觀念,都不是佛法,都不是究竟義。真如沒有這個東西,真如是絕對,真如是:沒有語言、沒有文字,不可推論,當下就是。 [「立能為心」:謂立能生眾生之識陰為因心。] [「成能事果」:成就能生眾生之事的果。] [「生大慢天」:即](也就是)[「大自在天」所在之天,大自在天王之形貌為三目八臂,騎白牛,執白拂。]在座諸位啊!有三個眼睛、諸位!假設說,我請問你:如果你有三個眼睛,你那個眼睛希望長在哪裡?其實長在(眉心)這裡,其實是多餘的,為什麼?有兩顆眼睛就好,如果我有第三個眼睛,我會長在後面,我希望前後都看得到啊,對不對?那你就多一個,楊戩,三目楊戩,他的兩個眼睛已經夠看,還三個。看起來很不自然。你後面長一個眼睛不是更好嗎?對不對?這樣前後三百六十度都可以看得到。 [「我遍圓種」:「遍」,]就是[遍一切處。「圓種」,]就是[圓攝一切種性之眾生。] [義貫] [「阿難,又」修三摩地之「善男子」研「窮諸行」(行陰)之相以達於「空,已滅」第七識遷流「生滅」之相;行陰(七識)既盡之後,識陰(八識)即顯現,然「而」彼「於」識陰「寂滅」之性,其真「精妙」明則尚「未圓」滿,仍為識陰所覆。] [此行者「若於所歸」托之圓滿根元(識心)「覽為自體」,]覽為自體,就是把第八意識當作自己的意思,叫做覽為自體。[遂見「盡虛空界十二類」生「內」之「所有眾生,皆」是從「我身中一類流出」者;若於此而妄「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於我「能」生彼,而彼「非能」生我之計「執」;於是感得色界天摩王「摩醯首羅」天為之「現無邊身」以攝化之;彼於是為自在天魔所攝,而「成其伴侶」(與天魔同一類),自計能生,而不信眾生之生滅非彼所主。以此計執,而「迷」失「佛」果「菩提」,並且「亡失」正「知見」。] [「是名」於定中識陰所現之「第二」境,「立能」生眾生之識陰「為」因「心,成」就「能」生眾生之「事果」,「違」悖「遠」離「圓通」之道,「背涅槃城」而行,當「生」於「大慢天」(色界魔天),而計「我遍」一切處,能「圓」攝一切「種」性之眾生。]
推薦閱讀:

楞嚴經淺釋卷六(9)
《楞嚴經》淺譯八
大佛頂首楞嚴經(一)
果如法師:楞嚴經講座【七十九】
卷三十四(經文卷八之四)-大佛頂首楞嚴經正脈疏-交光大師

TAG:佛經 | 法師 | 聞思修 | 講座 | 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