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洋:新內閣里混進個「鴿派」,就能掩蓋安倍的野心嗎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洋】
經歷了一系列改造後,新一屆安倍內閣於8月4日正式成立。對於剛剛經歷了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辭職、女性參議員今井繪里子「小三門」,自身又醜聞纏身、支持率暴跌的安倍來說,如何組建一支新隊伍來提振士氣顯得尤為重要,從人事安排上來看,安倍也確實動了一番腦子。
在此次內閣改造中,內閣官房長官、財務大臣等主要職位並未發生變動,這首先說明了安倍政權的基本政策不會發生巨大的變動。與此同時,安倍首相啟用了「知華派」政治家、日本前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的長子河野太郎擔任外務大臣,以及對安倍政權頗有批判的野田聖子擔任總務大臣,這也預示著安倍首相今後會在外交政策與內政方面進行一定的微調。
安倍率新內閣亮相,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記者馬平攝
由於《日本國憲法》的第68條賦予了內閣總理大臣「任命國務大臣」以及「任意罷免國務大臣」的權力,所以首相在遇到內閣支持率暴跌或內閣成員出現醜聞等情況下會進行內閣改造。這樣做,一來通過調整閣僚的人事任命可以刷新內閣的整體形象,二來則可以喚起民眾對新內閣的期待與關注。
此次迫使安倍首相進行內閣改造的直接原因,就是東京都議會選舉的慘敗以及加計學園醜聞、PKO日報隱瞞等問題,這導致安倍內閣支持率大跌。根據時事通信社在7月中旬發布的民調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降至29.9%,系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政權成立以來最低值。在8月3日的臨時內閣會議中,安倍晉三首相將新內閣稱之為以最終結果為導向的「工作人內閣」,可見他迫切渴望取得實際成績來擺脫輿論對此前「朋友內閣」的批判。
當然,首相藉助改造內閣來擺脫執政危機,既有成功案例,但也不乏失敗的教訓。比如,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2003年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在進行內閣改造前的支持率為45%,改造後則猛升65%;2012年1月時任首相野田佳彥在內閣改造前的支持率為30%,而改造後則驟降至20%。
由於安倍晉三在此次內閣改造中,「揮淚斬馬謖」地將首相接班人稻田朋美調出內閣,並將「反安倍」勢力的河野太郎、野田聖子等納入內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日本民眾的認可。日本共同社在4日發布的緊急民調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較上個月上升8.6個百分點,為44.4%;每日新聞在同一天發布的民調也顯示出類似的結果,安倍內閣支持率較上個月上升7個百分點,為35%。雖然內閣支持率有所回升,但不支持的比例依然佔據半數以上,所以安倍晉三的此次內閣改造並不能說是完全成功,民意支持率依然在低位徘徊。
8月3日,在日本東京,新任外務大臣河野太郎抵達首相官邸。(新華/美聯)
在本次的安倍內閣改造中,筆者認為最具看點的就是在核電站等問題上,對安倍政權頗有批判的河野太郎入閣擔任外務大臣。出生於1963年的河野太郎曾在美國喬治城大學攻讀比較政治學專業,而且還曾在一些美國政治家的辦公室中擔任實習生。在今年6月初的香格里拉對話期間,河野太郎還曾用流利的英語向美方官員進行提問。鑒於日本外交長期以日美同盟作為出發點,所以安倍首相的這一任命顯然是看中了河野太郎在美國政界的廣泛人脈以及流利的英文水平,這將有助於與美方高級官員建立良好私人關係以及鞏固日美同盟關係。
當然,筆者認為安倍首相將外務大臣一職委任給河野太郎,並不完全是為了鞏固發展日美同盟。回顧2012年至今的安倍外交可以發現,其絕大部分成績都集中在對歐美外交,從G7峰會的舉辦、促成美國總統訪問廣島、對珍珠港進行歷史性的訪問到與歐盟達成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談判等。但是,安倍政權在處理與周邊鄰國的外交上則絲毫沒拿到任何便宜——中國海警船巡視釣魚島呈常態化、日韓「慰安婦」協議面臨重申、日駐韓大使館前的「慰安婦」少女銅像依然未被撤走、日俄領土問題仍然原地踏步等。在對歐美外交與亞洲鄰國外交上出現這樣不平衡的結果,其實凸顯出了安倍外交的局限性。因此,任命河野太郎擔任外務大臣,安倍首相很有可能是尋求改善日本與中韓等鄰國的關係。
河野太郎的父親河野洋平在日本政界屬於「鴿派」政治家、「知華派」政治家。在1993年8月4日,河野洋平以內閣官房長官的身份發表了影響深遠的「河野談話」,就二戰期間日軍強征「慰安婦」問題進行衷心地道歉與反省。正是這樣的一份坦誠的談話表態,不僅讓河野洋平深受中韓等亞洲國家民眾的尊重,也使其成為日本政壇中為數不多的能夠與中國政府高層進行直接對話的政治家。
河野洋平
比如,2014年4月訪華期間,河野洋平獲得了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接見;2015年4月與2017年4月訪華期間,河野洋平兩次獲得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接見,並被稱讚為「有勇氣面對歷史」「(發表『河野談話』)展現了政治家的勇氣和擔當」等。因此,在當前日本與周邊鄰國外交發展緩慢的背景下,安倍首相任命河野太郎為新外務大臣,想必也是希望藉助其父親在中韓兩國的影響力與人脈來改善日本與中韓兩國的關係,特別是安倍首相念念不忘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儘早在東京舉行,以及2018年對中國與韓國進行正式訪問等。
除了其父親河野洋平在中韓兩國有廣泛人脈外,河野太郎的祖父河野一郎在俄羅斯也有一定的影響力。河野一郎曾任農林大臣、建築大臣,在1960年代初還曾被視為首相的有力競選人。1956年5月,河野一郎以農林大臣的身份前往莫斯科,與蘇聯就兩國捕魚量問題進行談判,並最終妥善解決。同年10月,河野一郎與時任首相鳩山一郎前往莫斯科,見證標誌戰後日蘇(俄)邦交恢復的《日蘇共同宣言》的簽署。鑒於安倍首相迫切希望在任期內使日俄爭議領土「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問題取得突破,所以河野太郎擔任新外相,也有助於向俄羅斯打感情牌。
由於戰後日本政府長期堅持以日美同盟作為制定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所以新任外相也必將沿襲這樣的政治傳統,預計河野太郎能夠自由主導的外交空間較為有限。河野太郎雖然可以藉助其父親、其祖父的影響力與人脈來推動日本與中韓等鄰國關係的改善,但不應忽視的是,日本外交的最終決定權依然掌握在安倍晉三首相手中,並且還不時受到美國政府的亞太政策的干擾。因此,河野太郎上台後的中日關係、日韓關係值得期待,但也應該保持足夠的理性與冷靜,畢竟「太郎」與「洋平」並非同一人,至少在修改《日本國憲法》問題上這對父子的觀點就截然相反,河野太郎積極支持修憲,而河野洋平則明確反對。
最後,根據日本年內的政治議程安排,9月底開始舉行秋季臨時國會。在此次的國會期間中,由安倍晉三率領的自民黨將正式向國會提交憲法修改草案,並進行廣泛的討論。雖然通過此次的內閣改造,使得加計學園問題、PKO日報問題的相關問責暫時告一段落,但安倍內閣如果不能在秋季臨時國會前取得實際成果的話,那麼這些陳舊問題不僅將會打亂安倍首相的修憲議程設置,而且還會再度威脅到安倍晉三的執政。這樣一來,此次讓人倍感驚喜地任命河野太郎擔任外務大臣,安倍首相究竟是真心尋求發展中日、日韓關係,還是僅為了改變任人唯親的形象,則值得我們進一步關注。
推薦閱讀:
※美國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內閣(1825年-1829年)
※明朝內閣大臣著名的三楊
※安倍內閣90名議員集體靖國神社拜鬼|安倍內閣|拜鬼|靖國神社
※美最高六位內閣要職表明要遵從《聖經》教導!
※【每日一題】內閣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