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矮星恆星系統,宜居帶星球很多但又很尷尬

什麼叫做紅矮星?所謂的紅矮星,也是m型主序星,一般是指體積較小,質量只有不到太陽1/3的小恆星。紅矮星其表面溫度基本都比較低,從外觀來看顏色偏紅,表面溫度基本在2500到5000k。像是我們太陽系之外的比鄰星就是一個典型的紅矮星。一般來說,大多數的紅矮星,他們的質量以及直徑都不到太陽的1/3,而且所釋放出來的光也非常的弱,甚至是低於太陽光度的萬分之一,這是由於它們的內部氫元素的聚變速度比較慢,而這些紅矮星一般都擁有較長的壽命,紅矮星不會膨脹成為紅巨星,而是慢慢的收縮,最後耗盡。

銀河系中大約有3/4的恆星都是紅矮星,一般的恆星其輻射包含了從紅外波段一直到紫外波段,但是隨著恆星表面的溫度不斷的變化,這些輻射能量集中的波段就會發生不同的變化,也就是說那些比較溫度高的恆星,其主要的輻射能量,基本都是集中在看起來偏藍色的波段,而溫度比較低的是偏紅色的波段。這種紅矮星看起來顏色就是偏紅,

不過這些偏紅的紅矮星,有時候在自身磁場的作用下,會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反常行為,像是它們會發出一些比較強烈的x射線,還有一些紫外波段的輻射,並且出現了像太陽風暴活動的耀斑一樣的活動。

紅矮星的體積非常小,所以它的引力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小的,在它的內部產生的壓力還有溫度都不高,這就不足以讓氫聚變,所以紅矮星就不可能膨脹成為紅巨星,相反的,它的發展方向是逐步的收縮,最後一直把內部的氫元素耗盡,這個過程非常的緩慢,所以紅矮星的壽命非常長,可以達到上百億年,這聽起來幾乎跟宇宙的年齡是差不多的。

美國科學家提出,圍繞在紅矮星周圍運動的行星,或許可能適合孕育生命體,而現在發現宇宙中的紅矮星數量非常多,也就是說,地外生命的存在可能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多,科學家表示,儘管由於引力的作用,會導致圍繞在紅矮星周圍運行的行星,只有固定的一面是面向著紅矮星,而另一面完全是沒有光亮和熱量的,但是由於星球表面大氣的流動,或許能夠很好地傳遞熱量,這就很好的為這些星球背面提供了熱量,從而適應生命體的存在。

科學家表示,紅矮星的氫聚變非常的緩慢,而且它們的壽命出乎意料的長,基本上可以保持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年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下,這樣來說,對於它們星球上的生命體存在是非常有利的,而與之相比,我們太陽系中地球上的生命體,未來或許只能存在50億年,太陽之後將逐步變成一顆膨脹的紅巨星,最終地球將被太陽吞噬,我們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也將不復存在。

然而最近美國宇航局,科學家艾拉佩蒂安,通過研究表示,計算機模型可以評估出這些活躍的紅矮星周圍所分布的系外行星表面的氧子的逃逸速度。這項最新的探索研究,將對於人類科學家研究系外行星是否適合居住?具有很重大的意義,

艾拉佩蒂安表示,希望發現一顆系外行星能夠形成和維持生命存在。這就需要我們分析出這些系外行星的親源恆星,並且需要進一步的理解我們所需要研究的親源恆星,科學家現在為了研究恆星的宜居地帶,一般都會通過分析,這顆恆星所釋放出來的熱量和光線等因素,來確定恆星的宜居地帶。

大家都知道,宇宙中的恆星數量是非常多的,有很多其質量要比太陽大得多,這些比較大的恆星所製造出來的熱量和光線也要比太陽多很多。所以,這樣的恆星宜居帶會更遠一些。而那些比太陽質量小一些的恆星,其宜居帶相應的範圍也會小一些,恆星所釋放出來的光亮,還有可見光以及釋放出來的x射線,還有紫外線輻射,甚至是製造出來的耀斑和日冕等等,都是太空氣象。

恆星的輻射所產生效應大氣的侵蝕,以及高能離子對於大氣分子的牽引,就像是氫和氧,而科學家經常會在紅矮星中搜尋適合居住的行星,這是因為紅矮星基本都是一些溫度不高或是質量比較小的恆星,而且也是目前為止宇宙中分布數量最多的恆星,這些恆星更容易被探測到一些周圍環繞的小型的行星。

當觀測銀河系內部的年輕紅矮星,看到許多亮度比較低的恆星,一般按照傳統的觀念來說,紅矮星的宜居帶,應該要比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近十到二十倍,而這些紅矮星會在系外行星,宜居地製造出大量的x射線以及比較極端的紫外線噴射,是由於頻繁的耀斑和恆星風暴造成的,這些紅矮星製造的超級耀斑和放射性噴射,是我們太陽所發出的十倍以上。

超級強烈的耀斑可以侵蝕大氣,高能x射線以及那些極端的紫外線,就會將分子分解成為原子,並且電離大氣氣體。在這個過程中,放射線將不斷的轟擊原子,並且去除了電子,電子就會比之前更輕,這樣他們就更容易逃逸引力,進入到太空環境中,這就造成了大量的氧,逃離了宜居行星,從而造成了宜居行星可能面臨缺氧的尷尬。

推薦閱讀:

你想住在怎樣的星球上?
為什麼愛《星球大戰》?科幻外衣下包裹的分明是仙俠呀!
反轉星球好看嗎?
藍色星球上的一片凈土

TAG:尷尬 | 恆星 | 星系 | 宜居 | 星球 | 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