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客家傳統民俗(攀親結拜)之:結同年
客家民謠「世上人親同年第一親,同年一到就起身,粉干煮蛋來點心」這是舊時很時興,結什麼男同年、女同年、老同年、少同年,甚至由父母作主結拜的二、三歲的小同年,「同年哥」「同年嫂」之稱呼充耳可聞。也有人情投意合,年齡相差幾歲十幾歲結拜譜兄弟的。有的人親生祖父母,父母都建在,同胞兄妹眾多,還要攀親去拜個義父母、義兄弟、認姐妹做親戚來行,真是「親戚不怕多」
同年會
客家民俗攀親結拜的「同年會」「譜兄弟會」形式最為簡單,古時候以12人為一會,全是男人,只要出生年更相同,又情投意合,自願結拜,友好一生,以出生的月日時刻來定誰是大哥、二哥……排下去,從此同年阿哥、同年老弟就叫開。譜兄弟不計較同庚,以年齡大小排行譜史譜弟。女人對女人自雙方認識後,在平時的往來中都認為合得來,同庚就可以結同年。男人結同年、譜兄弟要至老大家中或宮廟去焚香點燭,放鞭炮,三牲酒禮參拜「彭祖」或『桃園結義』劉關張神像前鳴誓結同年,譜兄弟不三心二意,不中途退會,友好終身等等,並備「清燉總熱食」一桌,就在神像前暢飲,盡歡而散。
第一輪的酒席當然由阿哥帶頭舉辦,再由眾人決定一個月或二個月或每個季度,由大到小輪流舉辦一次,按第一次菜譜周而復始。但女人結同年不搞形式,只要兩個人融洽,商定日期相互「上行」(由攀認者先上門)。女同年「上門」也很繁縟,送同年要公雞1隻,粉絲一斤包,有幾個小孩要包幾個紅包。對同年的翁姑(未出嫁為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血伯叔父母及兄嫂弟婦和同年分開生活的媳婦等一家一戶一包粉絲。女同年「上門」還要上門餅9個或29個……,分發給他們及其鄰居每戶2個。同年上門不放鞭炮,不開正門迎接,但要「往上」來回,亦不辦筳席,以4菜2湯加盤白宰雞一隻配酒吃午餐。下午同年家要回禮敬她丈夫的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其丈夫四包桔餅每包1斤重或各色差點,還要水果幾斤給小孩「等路」。雙方「上門」之後,才算正式同年,家中人都一律尊稱她為「同年娭」「同年娭毑」「同年爹爹」等等「同年爺」按照輩分稱呼:對下輩小孩可喚他名字;對未出嫁的稱「同年阿姐」。總之,到同年家跟同年喚,就都是要加「同年」兩字。(郭曉紅 溫雲遠)
編輯:鍾毅康 編審:吳禎德
公眾號ID
fjshxww
推薦閱讀:
※從「治」看中國「禮法」傳統
※劉雲波:傳統文化豈能「虛無」
※2011.12.2.上課內容..<<傳統六爻>>
※六大傳統合婚方法
※產科醫生:打破傳統坐月子,至少年輕十歲,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