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樂器·三弦 】

【 民族樂器·三弦 】…民族樂器分類民族樂器 三弦

三弦源於古時的弦鞀,元朝時是元曲的主要伴奏樂器。明清以來三弦極為盛行,主要用於說唱曲藝伴奏。三弦:又稱」弦子」,我國傳統彈撥樂器。柄很長,音箱方形,兩面蒙皮,弦三根,側抱於懷演奏。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於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

中國民族樂器分類民族樂器分為四類:體鳴樂器、膜鳴樂器、氣鳴樂器、弦鳴樂器。一、體鳴樂器(1)敲擊體鳴樂器:叮咚、木棍琴、韻板、基諾竹筒、竹筒琴、鑼、鐺鐺、單打、鋩鑼、銅鼓、三角鐵、木魚、廣東版、木琴、鋁板琴,等等。(2)互擊體鳴樂器:棒棒、銅鏡、竹梆、竹杠、鈸、布哉、乳鈸、頭鈸、二鈸、小鈸、鐃、大鐃、釵、司涅、鑔、小鑔、碰盅、碰鈴、腰鈴、闊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3)落擊體鳴樂器:樂杵、竹搗筒、竹筒、瑤族竹筒、阿嘎、,等等。(4)搖擊體鳴樂器:連廂棍、薩巴依、熱巴鈴、盤鈴、金剛鈴、瑤鈴、薩滿鈴、晃鈴、串鈴、銅鈴、八寶銅鈴、師刀,等等。(5)綜合奏體鳴樂器:竹簧、蹈到、鐵簧、錫伯族鐵簧,等等。二、膜鳴樂器(1)棰擊膜鳴樂器:大鼓、排鼓、壯族的種勞、瑤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攏、贈疆、瑤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豬嘴鼓、姜鼓、戰鼓、扁鼓、八音鼓、書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環鼓、抬鼓、達瑪、納格拉、達瑪如、建鼓、神鼓、那額、達布爾、竹鼓,等等。(2)拍擊膜鳴樂器:夏爾巴鼓、八角鼓、鈴鼓、達卜、黃泥鼓、長鼓、光亞、光吞,等等。(3)混合擊膜鳴樂器:手鼓(俗稱蛇皮鼓)、圓鼓、邊鼓、雙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三、氣鳴樂器(1)唇振氣鳴樂器:牛角、銅角、剛洞、海螺、鹿笛、長號、筒欽、鋩筒、布巴,等等。(2)嗓振氣鳴樂器:合歡簫,等等。(3)邊棱氣鳴樂器:胡笳、壯笛、乃依、橫笛、排蕭、短簫、筒簫、鼻簫、斯布斯額、鷹笛、骨笛、吐任、直通簫、布利亞、巴葛丟冬、列都、笛朽篥、庫洛、雙管鼻笛、扎令、阿烏、笛老挪、泥哇嗚、狍哨、口笛、塤,等等。(4)吹口氣鳴樂器:夜簫、侗笛、塞簫、獎、瓦格洛、雄林、蘇奈依、嘟嚕、低音嘟嚕、太平簫、嘎嗦、五月簫、篳簫、篳筍、勒絨、姊妹簫、雙管侗笛、波曉呼、決篥傑,等等。(5)單簧氣鳴樂器:巴烏、篳、篳相、苗笛、芒筒、竹葉笛、馬布、篳魯、寸笛、咚咚虧、筆管、大嘀瓏、篳多喝、波蘆、篳建、利列、利羅、笛列、篳爾、篳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雙管巴烏、雙管篳朗叨、篳總、決列、雙管竹葉笛、雙管馬布、菲察克、篳達、葫蘆絲、蘆笙、排笙、高音笙、中音笙、低音笙、木葉,等等。(6)雙簧氣鳴樂器:巴拉曼、波伯、細篳篥、小悶笛、蘇爾奈、長嗩吶、嘉令、波列、苗族嗩吶、白族嗩吶、彝族嗩吶、拜、勒尤·勒浪、洞巴、闊詩乃依、雙篳篥、長積、雙管悶笛、咪咪、雙勒浪,等等四、弦鳴樂器(1)打擊弦鳴樂器:揚琴、竹筒琴、竹琴、鏘,等等。(2)彈撥弦鳴樂器:古箏、柳琴、阮(大阮、中阮、小阮)、古琴、蝶箏、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獨弦琴、五弦琵琶、納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茲、蘇古篤、扎木年、彈布爾、賽依吐爾、碧約牛腿琴、獨它爾、喀什熱瓦普、多朗熱瓦普、熱瓦普、巴朗孜庫木、庫木日依、阿肯冬不拉、樂隊冬不拉、月琴、貴州咸寧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龍頭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傈僳三弦、賽玎、壯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豎箜篌、鳳首箜篌、雙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轉調箜篌、卡龍、弓琴、達比亞、傣玎、托甫秀爾、東布爾、菲特克吶、三線琴,等等。(3)弓拉弦鳴樂器:二胡、曲胡 中胡、老胡、高胡、京胡、板胡、馬頭琴、琤尼、牙箏、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薩它爾、胡西它爾、椰胡、葫蘆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獨弦胡琴、適爭、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鐵琴、藏京胡、馬骨胡、竹筒胡、納西胡琴、二黃、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馬頭琴、克亞克、呃吱、牛腿琴、庫布孜、朝爾等。中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三千多年以前,我國已有了不少相當精緻的樂器,如鍾、磬、陶塤、石塤、鼓、鈴、鐸、鐃、龠(類似排簫的一種樂器)、和(大笙)、言(大簫)。到了周代和春秋戰國,樂器種類增加至八十多種。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期間,由於各族人民的創造和外來文化的頻繁交流,又增加了橫吹笛(即現在的笛)、笛(即現在的簫)、曲項琵琶(現今琶的前身)、篳篥(即現在的管)、銅鼓、羯鼓、腰鼓等,其中有些樂器後來流傳全國,成為民族樂器中的重要樂器。五代、宋、元、明、清期間,由於民間文藝的蓬勃興盛,出現了敲擊樂器雲鑼、八角鼓、梆子、揚琴等;吹管樂器嗩吶;彈撥樂器三弦;拉弦樂器二胡、板胡、京胡、墜胡等,樂器的種類更為齊全。本世紀初,民間還有一些新的樂器陸續出現:如喉管、粵胡等戲曲伴奏樂器。四九年以後,民族音樂事業發展蓬勃,改良樂器的工作亦有顯著成績。大批常用樂器經過改革,性能和表現力大為提高,有一些久已棄用的樂器,如方向、箜篌等,經改革後重放異采。 而為了配合新型民族樂隊的需要,在吹、拉、彈、打樂器形制的基礎上,還研製成功了一批中音、低音樂器和定音的敲擊樂器,如革胡、拉阮等,開闢了樂器發展的新途徑。第一類 吹管樂器1.笛 … 相傳在漢武帝時(公元前一四零至一八七年),張騫出使西域(現中小亞細亞一帶)時傳入(也有說是於漢代由蒙古傳入)。笛,古稱「橫吹」,亦稱「橫簫」,竹製,吹孔一個,指孔六個,貼有笛膜,這是中國笛子與其他國家的笛子不同的地方。笛子傳入後,經二千多年的長期實踐,近年把笛子製成活節以便調音,加上鍵子以利轉調,發展迅速。笛子音色清脆、高吭、透明而圓潤動聽,獨奏、合奏均具特色。 常用的笛子分兩種:(一) 發音較高者為梆笛,亦稱短膜笛,聲音高吭奔放。 (二) 發音較低者為曲笛,亦稱長膜笛,聲音優雅潤厚。2.笙 … 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早見於殷商,是一種可以一吹一吸交替發音的吹管樂器。一方面利用呼吸的空氣振動簧片發出聲音,另一方面利用簣管中的空氣柱共鳴,使之發出聲音更為響亮。 傳統的有圓笙、方笙、蘆笙等,近年又改革做成中音排笙和擴音笙。笙聲音清晰透亮,音域寬廣,能吹奏複雜的和聲和簡單的復調。3.嗩吶 … 又名喇叭,是中國古老的民間樂器之一,在民間婚、喪等紅白事以及風俗性的節日中,它是主奏樂器。嗩吶有二千年歷史,在明代時已經非常普及,當時用來作戲曲伴奏之用。嗩吶聲音高吭、宏亮,分高、中、低音嗩吶三種,另有一種最小的嗩吶稱為「海笛」。經長期實踐及改良,目前所採用的嗩吶並加上鍵子,稱為「加鍵嗩吶」。在樂隊中,嗩吶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樂器。4.管 … 是一件歷史悠久的吹奏樂器。在古代,管用蘆葦製成,只能吹奏二、三音。其後篳篥隨《龜茲樂》傳入中國,漸與中國的管同化,至今管的結構與篳篥已大致相同。管分南北,北管多用木做,亦有兩支相連,一起吹奏,稱 「雙管」,音域寬廣,聲音響亮。南方管又稱喉管,用竹製成,發音雄壯。管經過長期改良,並加上鍵子,稱為「加鍵管」,除擴大了音域外,更方便於轉調的演奏。5.洞簫 … 簫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唐宋朝時,人們已把豎吹的古笛稱為「簫」。相傳最初的簫只有三孔或四孔,到魏朝的時候(公元二二零至二六五年)才有六個按孔的簫。簫的音色柔和優美,宜表達抒情的樂曲。第二類 拉弦樂器1.二胡 … 又稱胡琴或南胡。在唐宋時已有類似樂器出現,且相當流行。宋代音樂家陳暘所緝的「樂書」中曾描述過一種名叫奚琴的拉弦樂器,它的形狀與後來「元史」中記載的胡琴相似。二胡琴筒上蒙蟒皮(蛇皮),兩根弦五度定音,用馬尾製成的琴弓拉奏。二胡音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味。悲時猶如杜鵑啼血,烈時好比萬馬奔騰,二胡具有哀婉剛毅無所不能的表現力。它是最接近人聲、最富有表現力的拉弦樂器。2.高胡 … 外形與二胡相似,琴筒比二胡略小。音色娓婉,柔和細膩,最能表現南方的風土民情,是粵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故又稱為「粵胡」。高胡演奏方法和技巧與二胡基本上相同,但有時也會將它平夾於兩腿間,使其音色更加細緻動聽。在樂隊合奏中它屬旋律樂器。3.中胡 … 筒比二胡大,外形及弓法與二胡相同,但音域較低。中胡的出現,是為配合近年中樂合奏需要而改進出來的中音域拉弦樂器,在樂隊中,加強了胡琴的中音部份,其作用有如西洋樂器的中提琴,襯托及豐富樂隊的音色。4.革胡 … 民族樂隊中的低音拉弦樂器。它是在中國民族樂隊中缺少低音樂器的情況下,在五十年代改革成功的低音胡琴。革胡保留了中國胡琴類樂器的形制和蟒皮振動發音的特點,並借鑒大提琴的某些長處,解放了弓子,採用了指板。革胡發音低沉渾厚,蒼勁有力,由於琴桿較長,演奏時,高音區也較便利,特別是它的發音原理接近胡琴類樂器,與其他民族拉弦樂器配套使用,音色接近,風格協調。低音革胡,外形與革胡相似,但體積更大,弓法和演奏法與西洋樂器的低音大提琴相同,能加厚樂隊中拉弦樂器的低音聲部。5.大馬頭琴及低音馬頭琴 … 此二種樂器同為用木板振動發音的低音拉弦樂器,外形與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相似。6.板胡 … 公元十七世紀,板胡隨著梆子腔的興起而流行,是梆子戲、採茶戲中的主要伴奏樂器,故又稱梆胡。板胡面板由一塊薄桐木板製成,因而得名。體積小,發音高吭粗獷,具有民族色彩,在合奏中常扮演領奏和獨奏的角色。板胡因演奏性質和需求的不同,又可分為高音板胡、中音板胡和次中音板胡。第三類 彈撥樂器1.柳葉琴 … 其外形好像一片柳葉,故此稱為柳葉琴。它已有百餘年歷史,屬於彈撥樂器中的高音樂器,用撥子演奏,發音清脆嘹亮,是柳琴戲、泗州戲的主要伴奏樂器。柳葉琴音色清逸柔美、音調活潑,適合獨奏及合奏,且其音域寬廣,備四弦廿四品,能轉各種調和彈奏半音階,因此在民族管弦樂的配器上,成為不可缺少的樂器。2.琵琶 …遠在公元前三世紀,中國已有長柄皮面圓形音箱的琵琶出現,名叫弦。漢朝亦有木面十二品的琵琶出現。目前使用的琵琶,相信是以秦、漢琵琶為基礎,並吸收梨形曲項琵琶的長處改良而成。經後人不斷改革,由原來的四相增至六相,十二品增至廿六品,具有十二個半音,是彈撥樂器中,表現力最豐富的樂器之一。 琵琶音色柔和、華麗,左右手技巧豐富,並能彈奏和聲及復調等手法。3.揚琴 … 約在明代由波斯一帶傳入中國。最初在廣東省沿海地區流行,以後逐步普及全國。因其外形似蝴蝶和摺扇的扇面,故又稱「蝴蝶琴」和「扇面琴」。它以竹製的雙簽,分握左右兩手,擊弦發聲,適合用以彈奏快速跳躍的曲調,音色活潑流暢。揚琴原來轉調不便,後來發展成推拉滾珠式轉調揚琴,方便快速轉調。 揚琴是中國民間音樂、戲曲及各種戲劇曲藝的主奏樂器,遷往往作為二胡等一些獨奏樂器的伴奏樂器。它發展了琶音、刮奏、按音等手法,能奏出復調及多種伴奏織體,成為一種表現力豐富的獨奏樂器。因為揚琴的發音跟其他彈撥樂器一樣,顆粒性較強,故將之歸類為彈撥樂器。4.阮 … 最早出現於漢朝(公元前一四零至前八七年),是中國一件古老的彈撥樂器。相傳在晉朝的「竹林七賢」中,阮咸善於彈奏這件樂器,故將此樂器稱為「阮咸」,至今簡稱為阮。阮分大、中、小三種,音色柔和優雅、圓潤渾厚,在民間戲曲、說唱樂中常用作伴奏樂器,在現代大型樂隊合奏中,多參與伴奏,而近年已發展成一件技巧豐富的獨奏樂器。5.三弦 … 又稱「弦子」,因其有三根弦而得名,它由秦代的「琴」發展而來,明代才有三弦的名稱。三弦的琴筒是木製的,為長圓形狀,兩面蒙上蟒皮,柄長而無品位。由於它音質堅實、深厚、音量大、音域廣,及具有多變的演奏技巧等獨特風格,在獨奏、合奏和伴奏中廣泛地被應用。小三弦又稱曲弦,是評彈中的主奏樂器。在江南絲竹中也占著重要位置,其節奏性頗強,發音較高昂。京劇中小三弦是「四大件」之一的主奏樂器。大三弦,是伴奏京韻大鼓等曲藝的主奏樂器。大三弦音色脆亮硬朗,甚具個性。6.古箏 … 箏於戰國時(公元前四八一至二五五年)流行於秦地,故又稱「秦箏」。唐宋時已經定型為十三弦了。 傳說東晉時,桓伊曾撫箏而歌,諷諫孝武帝不應猜疑立有功勞的宰相謝安。從而可知,箏在古時已經有著相當的藝術表現力。近代除了以右手三指彈弦外,還發展成雙手均可彈奏的新技巧,弦數又擴充為二十五弦,表現手法更為豐富。 箏的每根弦以音柱支撐,其音色悠揚流暢,善於表現行雲流水的意境。唐朝時,十三弦箏傳入日本。至今,日本彈箏仍保持一千多年的傳統,弦數十三,採用絲弦。朝鮮的伽椰琴,是漢朝由中國傳入分化發展的,彈奏一端放在膝上,一端置於地上。箏由於左手的吟、按、滑等指法的不同,加上右手大指的彈奏手法之區別,形成了不同流派的不同風格,河南派活躍歡快,山東派剛勁有力,浙江派流美清麗,廣東潮州派婉轉優雅。第四類 敲擊樂器中國敲擊樂器,品種繁多,富地方色彩,表現力強。大致可根據其製造材料作分類:皮革類、金屬類及木製類。1,皮革類 …包括大鼓,小鼓等。鼓的歷史悠久,它的出現比吹管樂器及拉弦樂器更早,商代甲骨文已有「鼓」字。中國鼓一般以木為框,蒙上獸皮或蟒皮,形制大小不一。外形較大者為大鼓,聲音低沉,及後發展至可校定不同音高的大鼓,稱之「定音鼓」,一套三至四個。外形較小者為小鼓,聲音活潑響亮。小鼓亦發展至能定音高,稱為「定音小鼓」,由五個至七個不同大小的定音小鼓組成「排鼓」,適合表現熱烈歡騰的氣氛。 其他鼓類,包括有板鼓、手鼓、八角鼓等。2.金屬類 …包括鑼、鈸、鈴等。①、鑼又稱「銅鑼」,在唐代已見應用,是用響銅製成的圓形敲擊樂器,直徑由三、四吋至三、四呎均有,其面則有平面和微凸之分,各地的鑼形制不一。大鑼的演奏方法用蒙布的木槌擊奏,小鑼則以木片或竹片擊奏。鑼常用於戲曲及民間鑼鼓樂。 鑼亦可校定音高,將十面或更多面的定音鑼,編懸在一個有方格的木架上,用小木槌或小絨槌擊奏,這就是「雲鑼」。經過改革後,現時雲鑼己增至二十四面,甚至三十九面,音域廣大了,演奏範圍亦增大了。②、鈸,古稱「銅鈸」、「銅盤」。銅製圓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狀,直徑約為全個的二分之一,以兩片為一副,相擊發聲,初時流行於西域,南北朝時傳入內地。唐代以後,民間迎神賽會、佛道法事、舞獅舞龍均有用之。後被廣泛採用於民間歌舞、戲曲、吹打樂、鑼鼓樂中。鈸形制大小不一,可分大、中、小鈸。 另有古老的編鐘、編磬和方向等,在民族樂隊合奏中,有時也有應用,或會用鋼片琴代之。3.木製類 …包括木魚、響板、梆子、沙的及木片琴,均在民族樂隊合奏中,廣泛地被應用。
推薦閱讀:

我總算做完了一把吉他
如何快速找到喜歡二胡的胡友?
談了男朋友後我學會了第三種樂器
尤克里里常見和弦問題之如何按好大橫按和弦?

TAG:民族 | 樂器 | 民族樂器 | 三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