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先說說經絡辨證與六經辨證

中醫的辯證方法有很多種,相互之間有聯繫、有區別也有令人產生誤解的地方。我們先看看經絡辯證與六經辯證。經絡與六經都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經絡為理論基礎的經絡辨證與以六經為基礎的六經辨證顯然是不同的,但是兩者之間的差別表現在哪些方面,他們之間有沒有相關聯的地方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與大家共同探討。

1.理論基礎的差異

陰陽是中醫基礎理論的綱領,經絡與六經作為中醫基礎理論的組成部分,與陰陽是密不可分的。由一陰一陽衍生出三陰三陽是陰陽理論的巨大進步。三陰三陽即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三陰三陽之間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係,即一陰對一陽、二陰對二陽、三陰對三陽。亦即厥陰—少陽、少陰—陽明、太陰—太陽。這種對應反映了陽氣的不同存在狀態。六經的三陰三陽即按此種對應形式。經絡因解釋人體機理的角度不同,陰陽的對應關係出現了一些改變、轉換成為厥陰—少陽、少陰—太陽、太陰—陽明。

六經的陰陽關係適宜於解釋六氣之間的轉換,六經也因此與六氣緊密聯繫在一起。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經陰陽與六氣的關係是:太陽寒水、陽明燥金、少陽相火、太陰濕土、少陰君火,厥陰風木。六經與六氣的結合使疾病有了明確的分類。《素問.至真要大論》:「帝曰:夫百病之聲也,皆生於風寒署濕燥火,並以之化之變也。」既然「百病皆生於風寒署濕燥火」並且還「以之化之變」,那麼以六氣為綱領論述疾病無疑是非常明智的。六經與六氣結合後把天地人系統地聯繫在一起,形成統一的同體體系。《素問.五常政大論》「帝曰:寒署濕燥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生化奈何?歧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金,在氣為柔,在臟為肝。其性為喧,其德為和,其令宣法,其變催拉,其眚為損,其味為酸,其智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肝,燥勝風;酸傷筋,燥勝酸......」這樣,天地萬物就系統地劃分成幾個類別。使紛雜的自然現象變得綱目清晰,條理明確。

經絡因其具有聯繫內外,網路全身的作用,使得臟與腑,臟腑與四肢官竅密切聯繫在一起。經絡解釋的內容決定了與其配屬的陰陽對應關係與六經的陰陽對應關係不同。我們暫且稱經絡的這種對應為表裡對應。表裡對應關係密切了臟腑之間的關係,臟為里,腑為表,緊密相連。而且為了使五臟六腑各有配屬,更進一步的分為足三陰,足三陽,手三陰,手三陽,組成十二經脈。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以手太陰肺經為例: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懦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靈樞.經脈》)明確指出了肺經這一系統所聯繫的臟腑—肺與大腸,與循行部位上肢內側。表裡之間一線貫穿、密切相關。

我們可以看出六經是把人放在天地間,使天地人合而為一,形成完美的整體。經絡則著眼於人體自身的統一性。二者皆是整體觀念的具體反映,但整體的層次卻不同。我們可以將六經與經絡兩種辯證方法看做內與外的差別。

2.辨證依據的差別

經絡辨證是以經脈絡屬的臟腑與循行部位出現的病證為依據的。《靈樞.經脈》「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喝,煩心胸滿,糯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汗出,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手太陰肺經的病侯,包括肺的本臟病,肺經循行部位的肢體病症等,如果出現這些病症就可以辨證為肺經病。以此為綱再分出虛證與實證。

六經病的辨證標準依據六經中的特徵性病症、脈象、愈解時等幾個方面。六經病的每一經都有一條提綱條文與愈解時條文。以太陽病為例:提綱條文是:「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的愈解時條文為:「太陽病癒解時,從巳至未上。」凡是出現以上癥狀,並且在巳午未三個時辰表現為愈解時,就可以辨證為太陽病。太陽病又分為表證和里證兩個類型。太陽表證又因邪氣感人之不同表現為中風與傷寒兩種證型:「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太陽里證又有太陽蓄水證,太陽蓄血證兩種證候。此外還有兼證,變證等。

經絡辨證與六經辨證雖同稱為辨證,證的類型卻有一定差別。

3.經絡辨證與六經辨證的時間相關性

人的生命活動與外界環境的變化息息相關。外界的溫熱,冷濕和朝夕陽光的強弱隨時影響人體氣血的運行。並呈現一定的規律性。《素問.八正神明論》:「先知日之寒溫,月之虛盛,以候氣之浮沉,而調之於身。」要求我們在辨證時與時間相結合。

經絡辨證在這方面具有相當精細的一套體系,即子午流注針法。子午流注又分納子法,納甲法,靈龜八法等。以納子法為例。納子法是按照十二地支時間的推移配合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順序開穴施治的一種針法。一天分十二個時辰,每一個時辰分配一經,即寅時屬肺,卯屬大腸,辰時屬胃,巳時屬脾......依次配屬完畢後,按照發病時間的規律性辨證選經取穴。若辨出是肺經病,即可選擇肺經的相關腧穴,進行針灸治療,當其方盛之時,「迎而奪之」,於其衰退之時,「隨而濟之」。

六經病表現出的時間性,主要在愈解時相條文里。傷寒六經各有愈解時。「太陽病癒解時,從巳至未上。」「陽明愈解時,從申至戌上。」「少陽病癒解時,從寅至辰上」「太陰病癒解時,從亥至丑上。」「少陰病癒解時,從子至寅上。」厥陰病癒解時,從丑至卯上。」根據疾病表現出的愈解時,就可輕易的辨出是那一經的病證。疾病發生的時間規律性,即可作為辨證的依據,又是治療的關鍵。經絡病的實證,在其氣血方盛之時,採用瀉法;虛證則在其氣血衰退之時,採用補法。六經病則應該在其愈解時,給予治療,以資補瀉。

4.治療方法的差異

辨證的最終目的是治療。對經絡來說,他是聯繫表裡內外,網路臟腑肢節的通路,選取直接作用於經絡的外治法實施補瀉,應該是最有效的。例如:針灸、刮痧、推拿、拔罐等。六經病的治療則以方葯為主。「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象這樣含有證、葯、方的條文在傷寒論里俯拾即是。針灸的方法在傷寒論里也可以看到。「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行其經盡故也。若欲作再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經絡病與六經病的治療,均不是單一的。但是治療的目的,卻有一定的差別。經絡病治療的目的是恢復經絡通的功能。《靈樞.經脈》指出「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以不通。」六經病治療的目的則是調氣驅邪,恢復六經陰陽各自的生理作用。無論是太陽病的汗法,還是陽明病的下法都是為了達到開門逐邪的目的,使太陽司其開,陽明司其合。

唐代大醫孫思邈曾說:「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皆非良醫;針灸而不葯,葯而不針灸,猶非良醫也!」針灸與方葯的結合,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經絡與六經的結合。如果這樣的結合能夠實現,那麼針灸與方葯的靈活應用就可以成為現實,造就良醫的理想也將成為現實。

推薦閱讀:

打通經絡除百病 揭秘經絡的9大養生秘訣
經絡穴位
白水話中醫之七 經絡(上)
強木型人體質及經絡特徵
 養生先從經絡開始

TAG:經絡 | 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