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千字文》:絕妙華章背後的故事 / 望於江湖 / 第14頁

趣解《千字文》:絕妙華章背後的故事共129頁 作者:望於江湖 提交日期:2007-05-15 17:36  作者:歌酒以詠志 回復日期:2007-5-15 02:48:56      佩服~~看了這文章,感覺多少年的書是白讀了,    樓主是否可以說說這些知識是怎麼積累起來的嗎?    另外,從開篇《千字文》是不是有重複的字的這段論證,感覺樓主好像是專門從事與文字有關的工作,近乎於文科教授一樣,而非一般的文字愛好者,是否可以明示?    另外,謝謝樓主可以繼續寫完,本人隨時關注,    開貼有益~~呵呵  ----------------------------------------------------------  多謝誇獎!承蒙厚愛,不勝榮幸。活了這麼多年,唯一的收穫就是讀了點書,不敢說有多少積累,天外有天。我從事的工作是經濟類的,與文字關係不大,這只是個業餘愛好,所以文中難免有貽笑大方之處,誠心聆聽指正。

-  作者:望於江湖 提交日期:2007-05-16 14:11  第九句 雲騰致雨      雲,這裡應為「雲」,象形字,指大氣中的水蒸氣,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與雨共存時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中說:「地氣上為雲。」   古人認為雲是從山石中產生的。《說文》中說:「雲,山川氣也」, 《詩注》上也說:「雲生於石,故名曰云根。」 所以古人經常把山石稱為「雲根」。如賈島在《題李凝幽居》中說:「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很多名山大川也有以此命名的石頭,像安徽宣州城北敬亭山的山頂有怪石,上面就刻著「雲根」二字,據說是李白所題;黃山漁梁壩景區白雲禪院西首山壁的摩岩石上也刻著「一帶雲根」四個大字,為明代末年名士孫子貞所書;湖南邵陽城南桃花洞外的巨石上刻著「古雲根」三個字,是宋代邵州郡守麋登乾的好事。後來「雲根」也用來指寺院或雲遊僧人休息的地方。   雨,正規的解釋是指從雲層中降向地面的水。《荀子 勸學》中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為什麼要有山才能下雨呢?因為除了正常的冷暖峰交匯產生的降水外,地勢的變化也是降水的原因,我們知道,海拔每上升一千米,溫度就會降低六攝氏度,空氣遇山上升並變冷,從而產生降水。   騰,在這裡指升入空中。《禮記 月令》中說:「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致,造成,導致。   這句話說的是一種我們極為熟悉的自然現象,不用多解釋了。        雲雨巫山枉斷腸      雲雨本來是常見自然現象,但是如果說「巫山雲雨」,說的則是另一種「自然」現象了。具體指什麼,你知,我知,大家都知。   為什麼「雲雨」到了「巫山」意思就全變了呢?我們不得不請出戰國時楚國大夫宋玉,就是前面小露了一把臉的那位對鄰家美女熟視無睹的才子,唯楚有才啊。   那位完美的鄰家女孩是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里為了襯托自己是如何的高尚正直、不好色而寫的,至於宋玉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個芳鄰,誰也不知道,或許他是在吹牛皮,反正也不用上稅。   可能宋玉是個完美主義者,在塑造了一個小家碧玉型的、完美的凡間芳鄰之後,又塑造了一個大家閨秀型的、更加完美的巫山神女,只是,宋玉筆下這兩位美女都夠主動的。如果據此按照現代的觀念進行心理分析,說明宋玉可能是個很自戀的人。   宋玉寫巫山神女,用了兩篇辭賦:《高唐賦》和《神女賦》,這兩篇辭賦是姊妹篇,相當於一部電影的上下集。上集主要是鋪墊,神女在開頭露了個臉,然後放在一邊不管了,任憑你急著想看仔細神女的細部特徵,宋玉就是不提這個茬兒,吊著你的胃口,文章開始改道了,大篇幅地描寫景色,用華麗的語言、磅礴的氣勢描寫巫山地區的山水風物,展示了一幅美麗壯觀、原生態健康品的自然畫卷。   到了下集,神女再次出現了,看點又回來了。這會不玩虛招子了,宋玉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神女的細部特徵,展示了神女的容貌情態、裝束身段,真是沒法再美了,而神女那神采煥發、攝人魂魄的精神氣質更是美到了極至,反正我是想不到詞兒、找不著調兒、跟不上流兒、走不上道兒了,無法用自己的語言來形容神女有多美,只好麻煩各位去看宋玉的原創。總之,神女那個美啊,足以讓天下男人集體口水狂流、鼻血狂噴。   這兩篇辭賦並不是簡單描寫美景和美女的,如果那樣就成了旅遊宣傳片了,實際上人家是彩色寬熒幕故事片,其中還是有故事情節的:   上集《高唐賦》中說宋玉曾經陪楚襄王到雲夢公費旅遊,看見高處雲氣變化無窮。楚襄王問宋玉:「這是什麼東東啊?」宋玉說:「這就是傳說中的朝雲。」 楚襄王又問:「朝雲又是什麼東東?」(帝王以及其他達官顯貴好像普遍智商不高,什麼都不懂,基本屬於外行指導內行。)   宋玉也不好意思嘲笑領導無知,只好不厭其煩地解釋說:「楚懷王,也就是你老爸,曾經到高唐公費旅遊,玩累了,大白天就睡覺了,還做了個夢,也就是白日做夢,不過他這個白日夢是個春夢。夢見一個女子說:我是巫山之女,聽說你來高唐旅遊,特地來當個三陪:陪玩陪樂陪睡覺(原文寫得很雅緻:「願薦枕席」)。結果,你老爸就這樣被俘虜了。女子臨走前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這句放到後面專門解釋)你老爸一覺醒來,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一看果然天上有雲氣,就在那裡立了廟,叫朝雲。」   上集的故事基本結束,臨了楚襄王還問:「朝雲始楚,狀若何也?」宋玉猛用華麗的辭藻形容了一番。楚襄王說:「我可以去我老爸戰鬥過的地方遊歷一下嗎?」宋玉看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巫山美女,能說不行嗎?楚襄王又說:「那個地方怎麼樣啊?你給我描述一下吧,寫個高唐旅遊攻略,好讓我有個感性認識。」於是宋玉就開始寫美景。寫完美景,上集完。   下集《神女賦》一開始就把劇情推向了高處,但還未達到高潮就掉了下來,走向了結局:   楚襄王讓宋玉作完《高唐賦》後,晚上睡覺。估計早就想睡了,好像他老爸一樣做白日夢。夢裡真的與神女相遇了,神女果然很美麗,楚襄王很奇怪。(為什麼奇怪呢?因為神女沒有「願薦枕席」?)第二天,楚襄王告訴宋玉說我也做夢了。宋玉問:「怎麼樣?」楚襄王說:「迷迷糊糊的,好像看見了一個美女,長得很奇異。醒了之後就記不大清了,平心靜氣想了半天才記起來一些。上次我老爸見到的神女長什麼樣啊?」宋玉說:「當然美了,"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不可勝贊。』要多美有多美。」 楚襄王說:「那你就給我寫篇文章描述一下吧,讓我過過干隱也好。」於是宋玉開始寫美女。寫完美女,全劇終。   看完這部故事片,我們會有一種感覺:好像和現在國內某些大導演拍的爛片差不多啊?畫面美輪美奐,但是故事情節殘缺而且不合情理,基本上屬於走「情節不夠、床戲來湊」路線的。比如在《高唐賦》里是宋玉給楚襄王講故事,楚襄王聽著高興,叫宋玉再給他「賦」一回;而到了《神女賦》中,楚襄王做夢,然後給宋玉講夢,講完後又讓宋玉給他「賦」一回。宋玉又沒有夢到神女,憑什麼給楚襄王講神女如何如何漂亮啊?這不欺負人嗎?看來這部電影存在硬傷啊!   其實從宋代開始就有人提出類似的質疑。於是有人提出假設:《神女賦》的「王」與「玉」由於長得太像而在傳抄過程中弄混了,於是把楚襄王和宋玉說的話給弄反了,實際上是宋玉做夢,然後給楚襄王講夢,楚王聽後叫宋玉再給他「賦」一回。這樣一來,這部電影的硬傷就解決了。有道理吧?這種假設對不對,請大家自己判斷。      《高唐賦》中「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一句,產生了這樣幾個成語:「巫山雲雨」、「朝雲暮雨」、「朝朝暮暮」。   神女說的這一句話倒是不難理解,只是最後一句「陽台之下」有點讓人費解。難道指的是我們今天高樓大廈的陽台嗎?難道現在從陽台爬下來幽會的行為是效法神女嗎?   當然不是。去過三峽旅遊的人可能知道,巫山有古代「三台」遺址:「楚陽台」、「授書台」、「斬龍台」。這三台都與巫山神女有關。楚陽台又稱高唐觀,位於巫山縣城西的山丘上,就是巫山神女自稱「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授書台位於巫峽飛鳳山麓的平台上,傳說神女在此授予大禹以招鬼神之書;斬龍台在南岸之錯開峽,神話傳說有一條惡龍開錯了峽,神女在江邊的石坪上親自代表人民將惡龍處決。現在這「三台」還有沒有,我就不知道了,因為我既沒銀子又沒時間,所以沒辦法去三峽進行實地考察。   美麗多情、勇敢正義的巫山神女到底是誰呢?宋代李昉等編著的《太平廣記》中說她是「雲華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瑤姬」。   而「高唐」又是個什麼地方呢?一般認為是古人用來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也有人認為是史前人類防禦洪水的遺迹,類似防洪紀念塔,還有人說「高唐」就是高媒,是古時候的愛神、媒神和母神,掌管著人間婚戀與生育,真是一專多能、能者多勞、勞苦功高、高高在上……。總之,所謂「高唐」,可能是個人多的地方,適合於通過海選的方式談戀愛、找對象、約會、速配;也可能是一個相當於現在婚姻介紹所的地方。   宋玉可能也沒想到自己的作品對後世有這麼大的影響,此後的「雲雨」就成了男歡女愛的代名詞。唐代詩人李商隱慨嘆:「一自高唐賦成後,楚天雲雨盡堪疑。」宋代葉閶《摸魚兒 倚薰風》中寫有「紅裙濺水鴛鴦濕,幾度雲朝雨暮」一句,讓人浮想聯翩,臉紅心跳。不過最有名的「雲雨」類詩篇,要數唐代元稹的《離思》。   元稹,我們在前面說過,就是那位拋棄崔鶯鶯、攀上了高官並娶了高官之女韋叢的傢伙。韋叢二十歲和元稹結婚,二十七歲時就不幸死去。雖然說家花不如野花香,但元稹對妻子的感情還是十分深厚的,與其對崔鶯鶯的絕情形成鮮明的對比。《離思》就是他寫給亡妻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雖然按一般道德準則來看,元稹人品確實不咋地,但客觀地說,這首詩寫得是有很高的藝術水準的,我們不能因為不喜歡作者而貶低其作品的價值。可是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時下有一位八零後作家,多部作品涉嫌抄襲,但很多粉絲還是誓死捍衛其偶像,剛出的新書一下子就賣了上百萬本。我沒看過這位作家的作品,不敢枉加評價,否則就會有「文人相輕」的嫌疑(雖然我還稱不上文人),不過粉絲們是否需要先搞搞清楚:偶像的新書是不是又涉嫌抄襲,然後再去賣書,這樣是不是更為理智些,對其偶像也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愛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自己的心中「神女」或「楚王」。美麗的邂逅應該是一個溫馨的夢,是一首朦朧的詩,是多年之後仍不會改變的微笑,是靈魂深處的感動與呼喚。漫漫長路上所有回憶的心情,都來自最初那深深的悲歡。時代在改變,觀念在更新,但美麗依然優雅地牽引著人類心靈的航向,儘管我們苦苦地安慰自己:美麗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十句 露結為霜      語出《詩經 秦風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緊接著的下一段開頭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晞,指被太陽晒乾。也就是說,「露」的命運有兩種:結凍成霜,或晒成水氣。   《說文》中說:「霜,露所凝也。士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   露,是靠近地面的水蒸氣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球,因而被用來命名加入葯料、果汁、顏料等東西製成的飲料、藥劑、化妝品等,比如止咳露、枇杷露、潤膚露。   霜,是露水再遇冷凝結成的小冰晶,因而常被用來指粉末狀或膏狀的東西,如比較霸道的砒霜、深受廣大女士喜愛的各類美容霜。《紅樓夢》第六十回標題「茉莉粉替去薔薇硝 玫瑰露引來茯苓霜」,一口氣說了四種高級化妝品。   霜和露連用,常用來比喻艱難困苦的條件。如宋代蘇洵《六國論》中說:「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就是說前輩創業那個難啊,揮多少汗,流多少淚,才混了一塊安身之地,就像我們今天一樣,辛辛苦苦幹一輩子,每個月的錢都讓銀行扣了還買房貸款。        不悲霜露但傷春      西方的節日大行其道,而傳統的中國節日如寒食、端午、七夕、中秋等越來越沒人關係了,連春節的年味都變淡了,如果不是中國鐵路運力不足導致春運期間一票難求,或許我們已經感受不到多少過年的氣息。我對西方的節日一向抱著淡漠的心態,看著很多人興高采烈地過洋節,覺得有點「耕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意味。不過世事變遷,開放搞活,你想過什麼節就過什麼節,別人無權干涉。   但是我對西方的「母親節」「父親節」倒是舉雙手贊成的。時下國人重視子女多於關心父母,雖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心」,但現在的狀況是多數家庭將心血完全傾注於子女,兒子是自己的親兒子,而父母反而疏遠了很多。每每看到許多年邁的老人忙於家務,而年輕夫婦為嬌生慣養的子女忙前忙後的時候,不禁發出由衷的讚美之詞:「真孝順啊!」   非常愧疚的是我自己連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的生日都不知道。上一代人過得太艱難,他們連自己都不記得自己的生日。可惜我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讓他們輕鬆地頤養天年,至盡老人家們還在為生計辛苦忙碌,只好用「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來自我安慰。   《禮記 祭義》中說:「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由此誕生了下面幾個成語:霜露之辰,指父母先人的生日;霜露之思或霜露之感,指對父母先祖的思念。霜露之悲,指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元代戲曲作家高明在《琵琶記》寫道:「風木之情何深,式彰風化之表;霜露之思既極,宜沾雨露之恩。」意思可以用三個字概括:念親恩。   唐末進士韓偓曾寫過一首《過茂陵》:「不悲霜露但傷春, 孝理何因感兆民?景帝龍髯消息斷,異香空見李夫人。」大意是說漢武帝不追念先祖,卻傷悼於李夫人之死,又如何能用孝道來感化廣大人民群眾呢?你老爹漢景帝死了你不懷念,卻找了巫師神漢來為李夫人招魂。這首詩對積極提倡孝道又極端好色的漢武帝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無情的批判。    在孝道方面漢武帝確實是說一套做一套。比如有一次他去汾陰后土祠祭祀「媧皇后土聖母」,也就是去祭奠老祖宗,搞完祭祀活動之後,他寫一首《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蕭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兮奈老何!   這首辭寫的是不錯,有文才有氣勢,重點描寫了漢武帝祭祖之後對人生短暫、老之將至的感嘆,有一種悲涼壯美的風格,但是卻沒有表現出一點對祖先的尊重和追念,而是重點強調了「懷佳人兮不能忘」!   在這裡我不多講關於「孝」的話題了,以免講到「孝當竭力」一句時候沒的可說,但最後還要強調一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推薦閱讀:

TAG:故事 | 背後的故事 | 江湖 | 《千字文》 | 背後 |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