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未開放明陵一瞥 獻陵 景陵

尚未開放的明朝帝王陵一瞥獻陵景陵

明朝的永樂皇帝朱棣給後世留下不少遺產,紫禁城,皇城,北京城,八達嶺明長城,還有位於北京昌平的明十三陵。不能不說,永樂皇帝是一位很有規劃意識,很會建設的一位帝王,從北京城的整體布局來看,就相當地有大局觀。前幾天北京下大雨,網上有不少帖子盛讚故宮的排水系統,遇大雨而不積水,也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今人對明朝規劃建築藝術的一個肯定吧。

這永樂大帝不但對生前的居住環境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施工,對他自己和他的子孫身後的陵寢也有長遠規劃,而且他的這種規劃,確實被他的後世子孫忠實的執行了,而這片皇陵區為後世子孫預留的位置幾乎恰好到崇禎皇帝為止,如果明朝再延續幾代,多幾個皇陵的話,那明朝的皇陵按現在的疏落程度,就沒有地方安置了,若硬要多安置幾處的話就顯得太擁擠了,這一點,可以從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的思陵的位置得到認證。思陵的位置已經在天壽山左翼接近平原的位置了。估計這位有規劃意識的永樂大帝,也有些樸素的概率論的意識,他從以往王朝存續的時間比較中,大概意識到他身後還能有十幾位子孫能夠坐天下吧。或許,他研究了推背圖,推出了身後的事情也未可知。

永樂大帝為自己建造的長陵,居天壽山的中央,現在的道路建設,削弱了長陵地勢的雄壯感覺,設想當時這裡是一片田野時,從石牌坊處開始,地勢逐漸上升,進了大宮門,兩側是石人石獸,這裡就是官員必須下馬步行的地方了。之後亦步亦趨,在兩側巨大的石人石獸護衛的神道上,瞻仰的人,不由得覺得自己的渺小,而在前方的長陵自然就顯出了它的威嚴莊重。長陵是明十三陵的中心,明朝其他皇帝的陵墓在長陵的兩翼展開,或在長陵的後面,形成後世子孫陵墓拱衛長陵的布局。

長陵和定陵是早就開放遊覽的陵墓,定陵還把地宮打開了。1990年又開放了整修一新的昭陵。一般來十三陵的旅遊團最多就是參觀這三個陵墓,外加一個神道。如果你是北京人,或者你雖然不是北京人,但對明朝的歷史感興趣,不妨去那些尚未開放的陵墓周圍轉轉,憑弔一下,會對明十三陵有個整體的感覺,也會對明朝遷都北京之後的歷史和各位皇帝的事略,加深印象。估計把這十三個陵全都轉到的人不會很多,且不要說外地遊客,就是北京人也沒有多少人都轉遍,能把每個陵墓里的皇帝究竟是那一位,姓名,廟號,年號,陵名都對上號的人,想必少之又少了。

明成祖朱棣估計只熬了到了三世同堂吧,也就是說,他辭世之後的兩個皇帝,是他生前見到過的兒孫,而這兩個兒孫辭世後的陵墓順理成章地安排在長陵的左右。明仁宗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是個胖子,而且跛足。他的運氣不太好,登基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才48歲。他的陵墓叫做獻陵,在長陵的右後方,也就是西北側。現在長陵的門前是汽車總站,總站的西側出口的馬路斜對面,有一條東西向的路,路口有個牌子,寫的是獻陵,遊人很容易按這個牌子的指示,拐到這條路上去尋找獻陵,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就被這路牌所誤,沿此路往西行幾百米後,看往南拐的路象是個村莊,結果越走越遠,看到了昭陵的路標了也沒有找到獻陵。第二次再去尋找獻陵,就沒有再往南拐,一直向西,這次倒是真的找到了獻陵村,在村民的指點下,棄車步行,繞了一個大圈,走到了大馬路上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可不必進獻陵村,這獻陵就在昌赤路的路邊不遠處,從長陵門前的汽車總站西口出來右拐,沿著昌赤路直接向西北開,不到5分鐘就可以到了,我曾經多次路過此處,但比較弔詭的是,此處的路標與獻陵村的路標有異曲同工之妙,照樣是誤導遊人的。這處的地名叫黃泉路。我之所以多次路過此處,沒有往裡面拐,就是覺得這個地名太不吉利了。現在好像改成了皇泉路了,可能本地的人也討厭原來的地名吧。我們去的那天,正好是雪後,在獻陵門前徘徊觀望了片刻,陵門前有三座小橋,小橋的南邊有座小山,就是玉案山,據說只有獻陵在祾恩殿和明樓之間有小山阻隔,這樣看來我們看到的陵門,是修復後明樓前的門。去的那天下雪,用手機拍照了陵門的雪景,有棵松樹的樹枝從牆內伸出牆外,雪在樹冠上,姿態非常優美,雪,松,金色的琉璃瓦和紅牆。遺憾的是照片找不到了。沿著陵墓右側的路,一直走到寶城處。這個胖子皇帝的年號是洪熙,因為在位不到一年,所以洪熙元年也就是洪熙末年了。因為壯年去世,遂留下死因之謎,千古未解。

要說這獻陵在1956年時,差點遭到被開挖的命運。當時吳晗當北京市副市長,他本人對明史相當有研究,還寫了本《朱元璋傳》對於挖開一座明陵一探究竟的念頭,非常著迷。當中央批准可以開挖一座時,第一個開挖對象是長陵,只不過處於考古第一線的人,圍著長陵轉了幾圈,看這長陵也太雄壯堅固了,可能心裡也有不忍的感覺,就向吳晗建議,是否先挖個小的陵墓試試,再挖明陵,這小的就選的是獻陵,好在報上去之後,可能也觸動了吳晗,一想,還是挖個昏君的陵墓,比較好向人民交代,這才決定了挖定陵。長陵,獻陵免遭一劫。

明成祖朱棣的孫子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熾的長子,所以從朱棣這兒算的話,朱瞻基是以長子長孫的嫡傳地位承接大統的。朱瞻基的廟號是宣宗,年號是宣德,中央電視台的鑒寶欄目里常可以看到某某瓷器上印著宣德的年號,您家裡的瓷器若能找到這兩個字,那就發了。獻陵就在長陵右後側500米左右,去看的時候,千萬不要進獻陵村。坐公交車的話,在黃泉寺站下車。

明宣宗的景陵與他爺爺的長陵就挨著更近了。由於人都有燈下黑的錯覺,以至於我好幾次在長陵附近轉悠,居然沒有找到,有次問路,人家給我指了方向,我還是找不到。我找到景陵的那次,也是問附近的人,他往北一指,說不遠了,和我原來在此處問路得到的答案一致,我這次就多問了句,說,那不是長陵村嗎?人家說,對呀!就在長陵村裡面。我心說,這明宣宗的兒子可太節省了,少設置了一個看陵護陵的村。可看附近的地名確實也有景陵村,那肯定就是長陵村太大了,景陵又離長陵太近了的緣故吧。進村不遠,有一處汽車可以掉頭小空場,空場的北邊就是景陵了,景陵的門前有鐵柵欄,只能隔著鐵柵欄看看。陵墓的左側是個啥機構的院子,也沒有辦法進去,只好沿著景陵的右側土路往寶頂處走,走進去10米左右,右側就是田野了,有桃樹,梨樹,棗樹,田野間還有人在勞作,陵墓這面的牆上,安裝著監視器,還有自動開啟的喇叭,人一經過,喇叭就播放一段保護文物的提示。在牆上有些松樹破牆而出,增添了陵墓的滄桑感。寶頂後面就是山了,沿牆的這一側無路可走了。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10年,雖然他在位的年頭比他爹長九年多,但他的壽命卻比他爹短11年。憑弔景陵,為了對這位皇帝有個鮮活的印象,最好記住關於他的一兩件事情,也不一定是軍國大事。關於宣德皇帝的傳說,我自己印象比較深的有兩個。一個是他爸爸朱高熾是個既胖且跛的人,他爺爺朱棣多次動了廢長立幼的念頭,最後沒有廢掉朱高熾,還是因為朱棣有一次向大臣解縉透露廢長立幼的想法時,解縉進言,說太子仁孝,朱棣不為所動,解縉又說了三個字,朱棣聞之動容,放棄了廢長立幼的念頭。這關鍵的三個字就是「好皇孫」所以說朱棣決定了他身後兩代的接班人,眼光還不錯,仁宣兩朝被稱為仁宣之治。

還有個故事,也挺有意思,這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之後,他叔叔朱高熙不服,領兵謀反,(這朱高熙就是朱棣當時動了廢長立幼的念頭時想立為新太子的人)明宣宗朱瞻基力排眾議,御駕親征,抓住了他叔叔。給他叔叔關在北京西安門內某處。有一天,朱瞻基動了惻隱之心去看他叔叔,沒想到他這叔叔不領情,一個掃堂腿就給明宣宗摔倒在地。這時明宣宗可就氣壞了,令左右用銅缸把他叔扣在裡面,架上柴火就給燒死了。故宮的太和殿前,可以看到那種大銅缸。

這西安門我可太熟悉了,這附近還真有個監獄,一直到文革時期仍然是個監獄,從西安門穿過劉蘭塑衚衕在往北就是草嵐子監獄了。國民黨的時候,薄一波安子文等曾被關押在此處。沒準兒,這架火燒皇叔的事情還就真發生在此處呢。

同樣,對仁宗朱高熾也應該記幾件事情,這樣的記憶就是鮮活的記憶了。我自己記這麼幾件事,首先他是個胖瘸子,其次他雖然在位不滿一年,但是開啟了仁宣之治,罷西洋寶船,也就是咱們引以為榮的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讓他給停了。還有就是「諸司不得鞭囚背及加人宮刑,有自宮者以不孝論」反正他一上台就把朱棣鋪張浪費純為虛名的事情都給停了,把因言獲罪的都給放了。是個實事求是,辦實事的,撥亂反正的皇帝。

皇帝除了姓名外,還有廟號,年號,陵名,挺不容易記憶。一次說多了容易記混,今天就說這爺仨吧。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他們在位的年號分別是永樂,洪熙,宣德,他們的陵墓分別是,長陵,獻陵,景陵。仁宗,宣宗的陵墓分別在長陵的左右兩側,按右為上的原則,兒子的陵墓在長陵的右側,孫子的陵墓在長陵的左側,長幼尊卑,一絲不亂。按此原則推測,下一位皇帝的陵墓,應該在獻陵的右後方。

推薦閱讀:

邱毅:一個逐漸向大陸開放的台灣?
中國低空開放造就新萬億市場
窮則思變,銳意進取!透過「特區」看中國改革開放
中國迎來第四次開放浪潮
如果開放三孩,家長如何贏在起跑線上?

TAG: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