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晚清重臣張之洞有功於辛亥革命?

本文摘自《文匯讀書周報》2011年08月19日第08版,作者:李國濤,原題:張之洞有功於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了,就找幾本關於這次革命的書看。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也算一位能幹的封疆大吏,學習洋務,開礦、辦學、築路,樣樣有規模,居全國之首。而且為官不貪,這在清末簡直難見。我最近讀《張之洞年譜長編》(吳劍傑編著),見到這樣一件事。不知為什麼,1898年,朝廷要他進京。據雷頤《歷史:何以至此》書中所說,是光緒皇帝要他去主持中樞。因為他為當時新、舊兩派所容。張之洞奏報云:「……臣即於是日(閏三月十七日)交卸,由鄂乘輪起程,赴詣闕廷,跪聆聖訓。」張之洞是文章高手,這奏章真是華美無比,此處不說。那時候從武漢到北京,要先到上海,再乘船北上。張之洞剛到上海,閏三月二十五日,聖旨又到了,說是湖北沙市有「焚燒洋房之案,恐湘、鄂匪徒勾結滋事。長江一帶呼吸相連……著張之洞即日折回本任,俟辦理此案完竣,地方一律安靜,再行來京。」這樣張之洞就立刻折回武漢。其實就是一泡尿的事兒,一位大員的調動停了。於是他即刻回任。我寫過一則小文題為《「小便」激起「大變」》,說的就是這事。如無此事,那戊戌變法的結局都很難說。

張之洞生於1837年,卒於1909年,也就是宣統元年。在1907年他奉調到北京學部工作。兩年之後,即1911年,才發生辛亥革命。那麼,張氏如何有功於辛亥革命?我是從這個角度來說的,也算趣聞一則吧。原來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發生時,準備並不充分。一夥士兵飲酒被抓,與下級軍官發生衝突,引起嘩變。那時,搞革命要錢。革命黨人要用錢來僱人(包括社會下層的會幫)打仗。錢從何來?當晚的那一批起義士兵,一打開府庫,發現裡面竟然有存銀一百二十多萬兩。還有其他處存有的銀兩、銅錢,富得很。武器有張之洞購置的大量德國造步槍萬餘支,日本造的萬餘支,大可一用。這樣,武昌起義才有了聲勢。我想,張之洞雖然在四年前已離湖廣總督任,這時此地的幾百萬兩銀錢,大約也是那時候積蓄下來的。這是在西太后的支持下搞洋務掙得的錢和槍呀。這場革命,有了這錢和槍,才轟轟烈烈展開了。所以我想到張之洞這位清末大員,是有功於辛亥革命的。

清末官場流傳一則評價:袁世凱屠民,岑春煊屠官,張之洞屠財。我在《張之洞傳》一書里看到此說,好像是民間傳聞,沒有更準確的出處。那意思是說,袁世凱濫殺平民,岑春煊猛劾貪官,而張之洞花錢如水。這最後一位是位好官。我讀《張之洞年譜長編》,發現張之洞其實是屠財而不圖財。他曾任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都是在經濟發達地區;而其時也正是中國向世界學習,興辦洋務的時候。那種風氣大開,人心思變的情況,在歷史上也是少有的。他那二三十年,在廣州,在武漢,在南京,每天處理的要務就是修鐵路、辦鐵廠煤礦、造槍炮子彈、辦官錢局、辦造幣局、辦工廠、辦學校、造輪船、修碼頭、辦海軍學校和陸軍學校以及學洋務的學校等等。這就要向各方大員聯繫,以至向中國駐外使節(如當時的欽差大臣)聯繫商量,借錢,聘人,請洋教員、洋教官,研究合資問題、分配問題,貸款還款及利息問題。為此就要向朝廷報告請示,向各省各部官員商量懇請。我看這部《年譜長編》里大量記載的就是這樣的各種公文信件。如果總起來講,這就像是今天我們說的經濟建設問題,其實主要是工業發展和科學技術發展問題。這當然要花錢,而且要花許多錢。也許張之洞一介書生,在花錢時花過不應花的錢,或者是冤狂錢。那也許可以說是一定會有的吧。大把大把地花錢,在當年閉塞的中國,誰見過,誰又懂得呢?所以說他「屠財」,也就是糟塌錢,浪費錢的意思。如果責之過嚴,那是不公平的。張之洞當時所掌握的財權極大,如果想貪污,想受賄,那真能大大發財。而且,以他的聲勢和實權,包括兵權,誰敢管,誰又管得了?朝廷也得有所顧忌呢。在此還可以說,慈禧太后實際上支持了他,不然的話,他也不敢那麼干。

說張之洞「屠財」可以,但張之洞並不「圖財」。也就是說,他不是往自己腰包里裝,他不貪污。我參閱汪南垣《記張之洞》,有云:「其人好大喜功,不謹細行,又盛氣凌人,故毀之者亦不乏。」這應是公正之論。我見《年譜長編》里有兩次記他過生日的情況。一次是在1897年9月,都是皇太后賞給「御筆」的字畫等等。沒有見他的下屬「送禮」。在那幾天里,上海《申報》報道有他的下屬來賀,「設席一百八十二席款之」。他的手下人去函辯駁,說並無此事。「壽辰之日是屬員來轅祝嘏,不特未設一宴款待,且並未出見一客受賀,即署內文案委員亦未得見。所有禮物,一概未收,即壽帳壽聯,亦全數璧還,依照湯文正故事,錄其詩詞文,還其屏聯……」我是相信這通辯解的。末尾的細節很真。湯文正就是清初當過總督的大學者湯斌。那時候為人祝壽,送去壽聯壽帳,是精緻的小屏風,上寫祝文,或大幅錦緞,上面縫上祝賀聯語。這也都是較為貴重的東西。而退還的辦法也巧妙,就是把壽聯壽帳上的詩文抄下來留存,作為紀念,而把貴重之「載體」退還。《大清畿輔先哲傳·張之洞傳》上說,張死後,「家無一錢,惟圖書數萬卷」。當然,還有幾百萬字的著述。一代書生,一代大吏,在晚清的一潭爛泥里,能如此,實不易。我很佩服他在錢山錢海里卻點滴不沾,最後,銀錢和槍支,竟支援了武昌起義。

他早年在山西當巡撫時,曾提拔一位山西人張彪,後來成為武將,一直帶到湖廣總督任上。張彪就會貪。清朝倒台以後,張彪跑到天津,從此不問政事。但是,這位張彪卻在天津蓋起一個豪華的「張園」,與上海的張園媲美,溥儀逃到天津時,就住在那裡。你說張彪貪了多少錢?這是他的主人張之洞所不屑為的。

推薦閱讀:

光榮革命與反法戰爭:英國如何成為世界霸主?
《大視野看民國》連載三——辛亥排滿革命的前因後果(2)
每日一拍 3.29 | 斯特朗:你的名字叫紅
戰爭還是革命?
一顆頭顱與一場革命——清末亂局中的端方之死

TAG:革命 | 辛亥革命 | 晚清 | 張之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