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何插手敘利亞內戰:看看歷史就明白了
敘利亞內戰自2011年起便持續不斷,愈演愈烈。而土耳其作為地區內最有實力的大國,同時也是敘利亞北部邊境的唯一領國,在這場內戰的前幾年裡一直冷眼旁觀,避免被牽涉其中。一直到2016年,覺得自己再也無法獨善其身的土耳其人,開始出兵南下敘利亞。也算是正式加入了這場漫長的多方鏖戰。
地緣政治因素是土耳其人出兵的最大原因。但自從2015開始,敘利亞緊張局勢不斷升級並影響到了土耳其自身的安全形勢。奉行極端主義的伊斯蘭國組織(isis)在土耳其邊境以南擴張地盤,土耳其人一直嚴加防範的庫爾德人也乘機擴張地盤。更要命的是,隨著俄羅斯的介入,土耳其人的周圍又進一步攙和進了大國勢力。因而直接出兵敘利亞,保護自身利益,擴大對於南方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都符合土耳其的自身利益。
然而,土耳其軍隊在敘利亞戰場的表現卻是差強人意。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陸軍擁有大量先進武器,可是出現在媒體鏡頭上的更多的是軍隊被打敗、坦克被擊毀的畫面。
不過,即便如此,土耳其人也依舊毫無退縮之意。作為一個有著相當歷史底蘊的國家,土耳其也在歷史上多次出於地緣政治的需要出兵敘利亞。這些歷史的積澱,也在相當程度上左右著土耳其傳統精英們的策略選擇。
在敘利亞北部丟盔卸甲的土耳其人
古典時代的牽絆
土耳其與敘利亞的地緣聯繫在地圖上一目了然
從地圖上,我們很容易發現敘利亞與土耳其人所在的小亞細亞半島是直接相連的。小亞細亞半島的西面和北面是地中海與黑海,東部又是地形複雜多變的亞美尼亞山區,南部也有海拔2000~3000米的托羅斯山脈阻隔。所以,這裡最重要的陸上通道,就是東南部與敘利亞交界的地區。這也使得小亞細亞半島在歷史上的眾多大事件中,都與敘利亞聯繫在了一起。
在土耳其人作為一個獨立民族出現在人類歷史的大舞台之前,小亞細亞半島與敘利亞地區的衝突便持續不斷。公元前1285年,以小亞細亞半島為核心的赫挮帝國便南下同擴張到敘利亞的埃及人發生衝突。雙方爆發了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卡迭石之戰。在戰場上互有勝負之後,赫梯人守住了小亞細亞半島到敘利亞北部的地盤。雙方還簽署了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早的和平條約。
卡迭石之戰便是對敘利亞霸權的爭奪戰
卡迭石戰役同時代的邁錫尼希臘人也經常光顧敘利亞地區。由於希臘本土缺乏足夠的銅礦,這些青銅時代的邁錫尼人就經常需要從敘利亞地區進口兩河流域及亞洲山區的銅來製造武器和各種工具。又因為當時的航海技術限制,船隻必須依賴沿海港口基地來頻繁補給。於是希臘人便開始在小亞細亞半島的西部和南部建立殖民地,並同壟斷這條貿易線路的赫挮帝國發生了長期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成為了後來希臘史詩中特洛伊戰爭的原型。
希臘人被擊敗後,銅礦資源斷絕所帶來的邁錫尼文明衰退,最終造成了大規模的海上民族遷徙。邁錫尼人與南下的蠻族們紛紛入侵亞洲沿海,在敘利亞等地定居,曾經一度深入埃及。
海上民族主力其實便是失去了敘利亞銅礦資源的邁錫尼希臘人
著名的波斯帝國建立後,也將小亞細亞半島和敘利亞先後收入自己的版圖。到了公元前334年,來自歐洲的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又從小亞細亞半島殺入敘利亞。一百多年後的羅馬人也從歐洲進軍小亞細亞地區,與之對抗的核心是來自敘利亞的希臘人政權塞琉古帝國。這場發生在小亞細亞地區的戰爭被羅馬人稱之為敘利亞戰爭,因為塞琉古希臘人的首都安條克位於敘利亞西北部,靠近小亞細亞半島的險要位置。
羅馬人筆下的敘利亞戰爭實際上都發生在土耳其地區
中世紀時的互相傷害
突厥化的中亞勢力是土耳其人的文化祖先
中世紀時,突厥人開始從中亞的土庫曼等地出發,大規模向西遷徙到了今天的小亞細亞東部,其中最重要的一支被稱為塞爾柱突厥。1071年,原本只想借道小亞細亞半島入侵敘利亞和埃及的他們,遭到了當時控制該地的拜占庭帝國皇帝羅曼努斯四世的拒絕。雙方發生了對歐亞歷史影響深遠的曼奇刻爾特之戰。突厥人在此戰中大獲全勝,從此便在小亞細亞地區站穩了腳跟。此後,他們一直以南方的敘利亞為主要進攻目標,而被中國古籍稱為綠衣大食的埃及法蒂瑪王朝則從南方控制了敘利亞,雙方一直衝突不斷。
在曼奇刻爾特獲勝後的突厥人
企圖收復失地的拜占庭人向西歐各國求援,引發了持續兩百年之久的十字軍東征。1096年,第一批十字軍便選擇了從小亞細亞半島進軍,並在此後的幾年裡擊敗突厥人,成功進入敘利亞。
後來,反擊的埃及馬穆魯克王朝,也在消滅巴勒斯坦沿海的十字軍國家後繼續北上,控制敘利亞地區多年。為了拱衛敘利亞領地的安全,當時的埃及軍隊還一直控制著小亞細亞半島東南部地區。
十字軍正是從土耳其地區進入敘利亞
蒙古人崛起後,又迫使更多突厥部落向西遷移到小亞細亞地區定居,當代土耳其人的直系祖先奧斯曼人便是在這個時期到來的。他們利用本地的突厥人、希臘人和西歐人相互之間征戰不休的時機,大肆擴張地盤。在不到兩個世紀的時間裡,便成為了控制小亞細亞半島大部,並成功侵入歐洲地區,漸漸成長為一個地區性大國。
在奧斯曼人來到小亞細亞後,僅有來自中亞的帖木兒帝國曾經一度將其重創。1402年,在富庶的敘利亞地區燒殺擄掠後,兇猛的帖木兒大軍沒有滿足,繼續北上,在今天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附近發生的大戰中,幾乎全殲了奧斯曼軍隊。
今天的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也是當年奧斯曼人慘敗的舊戰場
可以說,正是這些歷史上的大規模交戰與遷徙,使得身居小亞細亞半島的土耳其人對於這個封閉半島的周邊局勢異常關心。而南方的敘利亞作為富庶之地和進入半島的最佳路上通道,也格外引得土耳其人的關心。隨著小亞細亞各地勢力逐步被奧斯曼帝國平定,控制住半島東南部的埃及人又同他們發生了衝突。
擊敗蒙古人和十字軍的馬穆魯克王朝也順理成章的從敘利亞進入土耳其
奧斯曼帝國的大規模南征
征服敘利亞後的奧斯曼帝國才開始成為橫跨三大洲的帝國
1514年,已經在西方取得了重大勝利的奧斯曼帝國軍隊會師東進波斯地區。由亞塞拜然人建立的波斯薩法維王朝治下的大部分居民是什葉派,這與遜尼派的奧斯曼人矛盾重重。薩法維王朝長期支持那些居住在小亞細亞半島東部的什葉派居民起兵造反,最終引得奧斯曼人從歐洲和亞洲各地集合了帝國最精銳部隊,發起遠征。勇武善戰的奧斯曼蘇丹塞利姆一世在波斯西北邊境的查爾德蘭平原上,利用近衛軍火槍、大炮與地方封建騎兵部隊的完美配合,擊垮了精銳的波斯騎兵。
第二年,奧斯曼帝國準備再次發動對波斯人的大規模遠征。南方的馬穆魯克埃及人不願意看到波斯被再次被擊垮,於是警告塞利姆一世不要輕舉妄動。馬穆魯克曾經先後兩次收留奧斯曼蘇丹爭奪戰中的失敗者,更有支持這些人繼續在小亞細亞山區抵抗的先例。所以當塞利姆計劃南下用兵時不得不把埃及的可能反應也考慮進去。至少,他必須確保埃及的軍隊不會在他下一次出征波斯時,襲擊他的後方交通線。
以嚴格訓練著稱的馬穆魯克騎兵
1516年,奧斯曼人精選的6萬大軍從小亞細亞半島出發,進入敘利亞。馬穆魯克王朝的最後一任蘇丹加里古爾召集了包括5000近衛軍在內的8萬大軍。雙方在敘利亞北部的達比克草原發生了決戰。
通過嚴格挑選與訓練的馬穆魯克騎兵表現比前一年的波斯騎兵更加勇猛。他們不僅冒著奧斯曼軍隊的火炮發起數次衝鋒,甚至一度威脅到了蘇丹塞利姆本人。但隨著埃及主將阿迪吉米和敘利亞總督的先後陣亡,失去指揮的馬穆魯克騎兵在奧斯曼軍隊的沉重打擊下終於無法支持。最終,殘存的埃及軍隊也開始潰散,蘇丹加里古爾在亂軍中被土耳其騎兵殺死。敘利亞全境內的大小城市開門投降,奧斯曼帝國正式將敘利亞收入囊中。
奧斯曼人的火槍與土耳其弓是馬穆魯克人難以比肩的
原本準備見好就收的奧斯曼帝國在吞併敘利亞後向埃及方面釋放了和解的信息。然而以武力立國的馬穆魯克人不願意在失去敘利亞的前提下與北方強敵握手言和。埃及人已經重新推選了自己的新蘇丹——土曼貝伊。這位年輕的新蘇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主戰派,他不顧埃及各地方軍事長官的反對,執意抵抗。這位新蘇丹從沙漠地區的貝都因部落和埃及民間招募人員,組成新的軍隊。不僅如此,他還搜集和購買了足夠的火炮和火槍來武裝這些新兵。然而由於一名馬穆魯克貴族的叛變,洞悉埃及軍隊作戰計劃的奧斯曼人臨時改變了進軍方向,徹底消滅了土曼貝伊。
隨後,奧斯曼大軍兵臨埃及,經過4天的巷戰佔領首都開羅,又用一年時間平息了殘餘抵抗力量在尼羅河上游地區的游擊叛亂,埃及和敘利亞都成為了奧斯曼帝國的領土。
馬穆魯克騎兵的輝煌永遠的留在了中世紀
藕斷絲連的關係
在統治敘利亞的四個世紀里,奧斯曼帝國對於當地的管理都比較寬鬆。無論是阿拉伯穆斯林與東方教派的基督徒,還是居於少數民族身份的亞美尼亞人、庫爾德人和猶太人,都能在自己的宗教領袖管理下,有著寬泛的自治權。但隨著近代民族主義的興起和奧斯曼帝國的國力衰退,這種和諧的共處開始出現了裂痕。
一戰的爆發,促使了奧斯曼軍隊向南方的敘利亞和東部的伊拉克同時開進。持續四年的世界大戰,不僅在歐洲讓百萬人屍橫遍野,也讓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一度落入英法聯軍的火炮射程。在近東的阿拉伯世界也不太平,在德國軍隊支援下的奧斯曼土耳其人從敘利亞出發,在伊拉克戰場先贏後輸。
一戰中的土耳其軍隊
接著,土耳其人又決定南下埃及,攻取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但再次失敗了。而阿拉伯半島上,著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正在領導當地人騎兵反抗奧斯曼的統治。在一系列失敗的戰役後,奧斯曼軍隊不僅失去了阿拉伯半島與巴勒斯坦等地的控制權,還將敘利亞境內最重要的城市大馬士革丟給了起義者。
在小亞細亞半島本土,如同驚弓之鳥的土耳其人開始將矛頭對準了一直與自己是鄰居以及合作夥伴的亞美尼亞人,最終迫使倖存的亞美尼亞人向南逃亡到了敘利亞。同時期內,英法兩國的決策者們也對敘利亞的命運提前做出了決定,1916年的《賽克斯-皮科協定》將敘利亞大部分地區劃歸了法國人的勢力範圍內。戰爭結束後,法國人支持的亞美尼亞人與庫爾德人開始在土耳其的傳統南部地區作戰。他們差點與揮師東進的希臘遠征軍一起,將作為戰敗國的土耳其肢解。
阿拉伯的勞倫斯讓土耳其人被迫吐出了敘利亞
軍事強人凱末爾的上位與絕地反擊,最終拯救了土耳其的命運。希臘和法國紛紛同土耳其簽訂了新的領土協議,但是敘利亞的大部分地區終究被劃入法國的勢力範圍。只有北部,已經衰敗的夕日大城安條克,依然被算入土耳其的領土。這條邊界就此開始相安無事的歲月。二戰時,土耳其嚴守中立,坐視分別效忠維希政府和自由法國的兩支法軍在南面的敘利亞同室操戈。二戰後,成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與親蘇聯的敘利亞等國關係不太好,也沒有參與過四次大規模的中東戰爭。
正在視察軍隊的凱末爾
一直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敘利亞戰爭的擴大,讓土耳其無法再繼續坐視南方領居不管。從空軍戰機擊落敘利亞邊境的俄羅斯戰鬥轟炸機,到直接派出大規模地面部隊參加對isis的圍剿。土耳其迫於地緣政治因素,正追隨著前人的步伐,讓自己進入了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戰場。
更多的了解奧斯曼帝國對敘利亞的征服
點擊
推薦閱讀:
※一文讀懂美國為什麼打敘利亞?
※字面意義上的「吃人」和誇張意義上的「吃人」
※思脈原創|敘利亞內戰——各大勢力博弈時代探析
※敘利亞局勢:縱然「春秋無義戰」,也要捍衛文明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