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針灸經驗推薦——三叉神經痛
06-30
急症針灸經驗推薦——三叉神經痛
【概述】 |
三叉神經痛系指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覆出現的陣發性短暫劇烈的疼痛。其臨床表現為:驟然發作閃電樣、短暫的劇烈疼痛,性質如刀割樣、鑽刺樣、火灼樣或撕裂樣。發作常無先兆,且嚴格限於三叉神經感覺支配區內。疼痛持續僅數秒至1~2分鐘,並可引起同側面部反射性抽搐。疼痛多為一側性,常因面部動作或觸碰面部某一點(稱「板機點」或「觸發點」)而誘發。 針灸治療本病的現代文章,始見於1955年,文中討論了各種刺灸之法。之後,臨床報導日益增多。尤其是近十餘年來,隨著對針刺部位的探尋篩選和刺激方法的不斷增多改進,其有效率迅速提高。目前,體針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近期有效率,通過上千病例的觀察,已超過95%。採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如穴位注射、電針、頭針及直接深刺神經乾等),效果也大致接近。針灸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遠期療效,一般也較為鞏固。如果複發,再次治療也可奏效。鑒於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目前現代醫學還缺乏絕對有效而又無副作用的治療方法,針灸療法的應用顯然為本病的有效治療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
【治療】 |
(一)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Ⅰ支痛加魚腰、陽白,Ⅱ支痛加四白、迎香、翳風,Ⅲ支痛加地倉、頰車、迎香。 配穴:太陽、阿是穴、風池、合谷。 阿是穴:系指觸發點(扳機點)。 2.治法 藥液:654-2注射液或當歸注射液。 每次取患側主穴為主,酌加1~2個配穴。用5號齒科針頭刺入,待有觸電樣感或其他形式針感時,略退針,緩慢注射654-2注射液,每穴5mg~10mg。或當歸液6ml。每日1次,發作不頻繁者,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3.療效 治療75例,有效率達96%。 (二) 體針(之一) 1.取穴 主穴:魚腰、四白、下關。 配穴:夾承漿。 2.治法 Ⅰ支痛,取魚腰。針法:以28號1.0寸~1.5寸針,從魚腰斜向下方以30度角刺入0.3寸~0.5寸,待有觸電樣針感傳至眼及前額時,提插3~5次。 Ⅱ支痛,取四白。針法:以26號1.0~1.5寸針從四白斜向上方約45度角進針。刺人0.5寸~0.8寸,待有觸電樣針感傳至上唇與上牙等處時,反覆提插5~6下。 Ⅱ與Ⅲ支或Ⅲ支痛,取下關。針法:以26號2寸針,從患側下關穴直刺進針1.5寸深左右,或向對側下關穴剌入約1.5寸當有觸電樣針感傳至舌或下頜等處時,提插5~6次。如下關治療效果不明顯可加取夾承漿。針法:從夾承漿斜向前下方約30度角進針,刺入0.5寸左右,待有觸電樣針感傳至下唇時,輕搗3~5次。 上述穴位,均取患側。如未能獲得所要求針感,應細心調節針刺方向及深度,直到滿意為止。一般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症情重者可根據情況每日1次。 3.療效 近期療效判定標準:(1)疼痛消失:疼痛完全消失,且3個月內未複發者;(2)顯效:疼痛程度明顯減輕,發作次數減少;(3)好轉:疼痛程度減輕,發作次數較前減少;(4)無效:治療後無變化。 以上法治療2656例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病人,痛止1481例,顯效706例,好轉24445例,無效24例,總有效率99.1%。其中562例痛止者,隨訪1~6年,複發者361例,複發率為64.2%。 (三) 體針(之二) 1.取穴 主穴:聽宮、合谷。 配穴:眼支加魚腰;上頜支加顴髎;下頜支加下關、頰車。 2.治法 患者仰卧位,患側向上,選用30號2寸毫針,先閉口取穴,快速直刺患側聽宮6~8分,提插平補平瀉,使酸麻脹感向面部放射。囑患者慢慢張口,在穴位四周斜刺或平刺3~5針,每針均有酸麻脹或觸電感。留針30~60分鐘,間隔10分鐘運1人。余穴均每穴1針,捻轉瀉法,留針時間及間隔運針同上。每日1次,7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日。 3.療效 以本法共治療85例,結果痊癒51例,顯效23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為100%。 (四) 電針 1.取穴 主穴:Ⅰ支痛:魚腰、攢竹;Ⅱ支痛:四白、下關;Ⅲ支痛:地倉、顴髎。 配穴:陽白、水溝、承漿、迎香。 2.治法 據疼痛之神經支選穴,加取配穴2穴,均患側。針刺得氣後,接通G6805電針儀,採用可調波,頻率150次/分~600次/分,強度以病人耐受為度。留針通電20分鐘~40分鐘。留針期間,根據病人感應,略增大電流量1~2次,以維持重、脹、麻針感。每日1次,重者日可2次。 3.療效 電針治療66例,有效率87%~92.4%。 (五) 全息針 1.取穴 主穴:第二掌骨橈側近指掌關節處。 2.治法 藥液:當歸寄生注射液。 取雙側穴區,先以拇指按壓,在壓痛最明顯處,將當歸寄生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注射時用5號齒科針頭,沿第二掌骨近指掌關節橈側略斜刺人,待探測到有較強的得氣感後,每穴注入藥液2ml,3天注1次,10次為一療程。 3.療效 以上述方法治療86例三叉神經痛患者,結果,臨床痊癒46例,有效3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5.3%。 (六) 刺血 1.取穴 主穴:分二組。(1)上星、囟會、五處、承光、通天、絡卻。(2)前頂、百會、(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 2.治法 每次取1組穴,兩組穴交替使用。局部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穴位出血,每次每穴出血1~5滴,如不出血可用兩手拇、食指擠壓局部出血。每周治療2次,10次為一療程。 3.療效 以上法治療30例,結果臨床痊癒21例,顯效6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為100%。一般而言,點刺放血治療以某一支痛效果較好,兩支以上合併疼痛效果較差;病程短者效果較好,病程超過兩年者,效果較差。 (七) 拔罐 1.取穴 主穴:第Ⅰ支痛:太陽、陽白;第Ⅱ支痛:顴髎、四白;第Ⅲ支痛:夾承漿、禾髎。 配穴:風池、合谷。 2.治法 根據病變的分支,每次取1~2穴。以三棱針在穴位上快速點刺2~3下,以刺入皮下為度,繼以閃火法或抽吸法在該部位拔罐,留罐5分鐘~10分鐘,一般以每穴出血1ml~2ml為宜。同時,應注意觀察,拔罐處須出現紅暈(但不現瘀斑)。起罐後,可針刺配穴。風池穴,針尖向對側眼球方向刺入1寸,使針感向頭頂或前額放散;合谷穴,針尖向心,刺入1寸,使針感向肘部放射。均用強捻轉手法。上述治法,隔日進行一次。10次為一療程。 3.療效 以上法治療多例,效果明顯。 (八) 挑治 1.取穴 主穴:下關、翳風、風池。 配穴:三叉神經第Ⅰ支痛加魚腰、攢竹、陽白、印堂,第Ⅱ支痛加四白、巨髎、顴髎、太陽,第Ⅲ支痛加頰車、承漿、地倉、人迎。 2.治法 每次選主穴1個,配穴2~3個。常規消毒後,用1%普魯卡因作局部麻醉。取消毒三棱針1支,右手持針靠近穴區,左手食指輕輕將皮膚向針尖方向一推壓,使針尖穿透皮,並作縱行挑破一0.2cm~0.3cm口子,再向下把皮下白色肌纖維挑斷,直至肌纖維挑盡為止。用碘酒消毒,上覆蓋小方消毒紗布,用膠布固定。一穴挑完後再挑治第二穴。每隔7天挑治1次,10次為一療程。 3.療效 共治49例,結果臨床痊癒19例,有效23例,無效7例,其有效率為85.7%。 (九) 其他措施 1.針灸主要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癥狀性三叉神經痛應以治療原發病為主。 2.針灸治療本病多有效果,如不能控制者,可改用其他中西醫療法,包括中藥內服外用、純酒精封閉及手術等。 |
【古案選介/名家驗案】 |
醫案一 溫××,女,43歲。1987年6月12日就診。 主訴:右面部疼痛4個月。近兩周發作頻繁,疼痛難忍。 病史:患者4個月來,右側面部從下唇到鼻旁、目內眥,呈發作性放射樣劇烈疼痛,持續半分鐘左右。經住院治療癥狀改善。2周前因感冒發燒面病復作,疼痛部位還向前額竄痛、灼痛,發作頻繁。可因風吹、漱口、說話、輕微觸碰痛處而誘發。經住院綜合治療不效。 檢查:精神萎靡,面容痛苦、少華。其疼痛部位為右側第一、二、三枝混合作痛,右鼻旁板機點明顯。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問有尿黃,便秘。 診斷:三叉神經痛。 治則:清泄肝胃腸火,通經止痛。 取穴:分二組:(1)豐隆(雙)、迎香(右)、禾髎、承泣;(2)四關(合谷、太沖)。 治法:疼痛發作時,取第一組;間歇時,取第二組。用粗毫針(26號)剌入,行針得氣後,皆用瀉法,強刺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運針3次,兩組穴位治法相同。共10次獲愈。 (李一清醫案) 醫案二 陳××,男,33歲,工人。1976年1月9日初診。 主訴:右面部反覆劇痛15年。 病史:患者從1967年起,突起右面部電擊樣劇痛1次,以後每天發作1~2次。至1969年逐漸加重,每日反覆發作性電擊樣疼痛20~30次,發作持續時間約10~30秒。曾在瀋陽某醫院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經用電針、穴位封閉以及中西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近1個月來,日夜發作性疼痛100餘次,由右側鼻唇溝處竄至太陽穴處。不敢吃硬食,只能吃流質食物,痛苦難忍,故來就診。 檢查:一般狀態尚可,表情苦楚。舌苔白厚,脈弦。血壓:17.3/12kPa(130/90mmHg),脈搏70次/分。右眉中和右鼻翼旁有痛性壓點。 診斷:三叉神經痛。 治則:平肝熄風,活絡止痛。 取穴:四白(右)、太陽(右)。 治法;毫針刺法。每日1次。 針4次時,患者劇痛消失,已可以刷牙。針第9次時,疼痛明顯減輕,僅有時微痛。針第15次時疼痛未再發作,有時有蟻走感。第20次時,疼痛完全消失。隨訪2年未複發。 |
推薦閱讀:
※裙子製版時常用的八點經驗總結
※迄今為止發現的最經典的十條開車經驗
※[人才]10年跳槽經驗總結
※斷命經驗談 -
※0-3歲寶寶英語啟蒙怎麼做?手把手教你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