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埃及事件的思考與警示 【轉】

埃及事件的思考與警示

[11727] (2011-02-18)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體";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重要事件愈是能夠顯示出其深遠的歷史意義。以全球化的視野觀察與分析正在發生的埃及事件及其影響,國際社會值得認真思考埃及事件帶來的警示,妥善應對埃及事件可能帶來的變化。

  埃及事件改變了中東地區乃至世界的地緣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巴勒斯坦與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之間的衝突難以遏制。衝突的原因複雜而廣泛,其宗教根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對聖經中的人物和事件的不同的理解與解釋。幾十年里發生的五次中東戰爭讓雙方逐漸明白,戰爭並不是保證雙方生存和安全的最好的方式。在美國和埃及的參與下,巴以雙方終於走向談判桌,和平曙光開始顯現。但是,在中東地區,阿拉伯民族主義意識根深蒂固,人民性格偏執強悍,激進的原教旨主義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隨著激進的哈馬斯組織接手巴勒斯坦政府權力,巴以和談一波三折。和談「路線圖」能否實現,結果難料,不容樂觀。

  幾十年來,在阿拉伯世界前線國家與以色列的正面衝突中,埃及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中東第一大國的實力地位,所擔當的領頭羊角色舉足輕重。在巴以和談進程中所發揮的平衡器作用更是不可或缺。穆巴拉克下台以後,與哈馬斯組織相似的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如果在今年九月的大選中獲勝上台執政,巴以和談的形勢將更加撲朔迷離,前景暗淡。甚至阿以對立也可能再生事端,糾纏不休而重蹈覆轍。如果出現這樣的局面,國際社會將不會有任何贏家。

  埃及事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令人擔憂

  眾所周知,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是世界經濟的生命線。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更是世界貿易的動脈與咽喉,通過運河的航運噸位佔世界石油貿易量的90%以上。埃及動蕩加深了人們對世界經濟復甦前景的擔憂。法國農業信貸銀行2月份數據顯示,動蕩期間埃及每天的經濟損失超過3.2億美元。其中由於百萬遊客離境,旅遊損失已經超過10億美元。預計今年埃及經濟增長將由5.3%降至3.7%。

  可以預見,即使穆巴拉克已經下台,由於不同的利益訴求難以協調以及缺少穩定有效的政府管理,過渡時期的埃及仍將繼續面臨社會動蕩和經濟衰退的風險。在全球經濟復甦過度消耗和過分依賴石油能源的條件下,地緣經濟結構的平衡是很脆弱的。今後的日子裡,如果不能保證蘇伊士運河航道長期、穩定、安全地運行,面對全球能源短缺、原油價格不可預測地持續上漲帶來的災難,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

  審時度勢,改革和完善國家治理方式。

  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埃及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是,長期以來埃及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官員貪腐成風;人民貧困絕望;社會矛盾尖銳。的確,埃及事件的發生並非一日之寒。然而,長期極權專制的國家治理方式,才是導致埃及動蕩的致命傷。

  1981年,埃及穆斯林兄弟會刺殺了埃及前總統薩達特。穆巴拉克臨危繼任。其後若干年間,穆巴拉克曾經獲得埃及民眾廣泛的擁戴與支持。筆者1983年11月首次逗留埃及期間,在與埃及民眾的交往中,很容易感受到民眾對穆巴拉克的信任與期待。1993年6月筆者第二次到埃及,埃及的發展與變化令人印象深刻。然而,1999年7月筆者第三次到埃及,在與埃及民眾交談時,則多次聽到人們對政府以及穆巴拉克的抱怨和不滿。公平地說,穆巴拉克執政的前十年、甚至更長一些的時間裡,多數民眾情緒穩定,並沒有公開出現要改朝換代、趕走穆巴拉克的強烈要求。到過和了解埃及的人們可以看到,埃及的變化和發展是有目共睹的。2009年埃及GDP為1621.4億美元,世界排名第49位。8500萬人口的埃及曾經有過一個中東大國的輝煌。毫無疑問,與埃及人均日收入2至3美元相比,執政三十年,穆氏家族的財產居然高達500億—700億美元(即使縮小十倍也是令人震驚的),埃及民眾的憤怒感受怎麼想像都不過分。其必然導致的後果不言自明。

  不可否認,隨著動蕩的加劇,穆巴拉克最後一刻被迫做出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儘管不太體面。它畢竟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大規模的流血衝突和社會分裂的局面。

  埃及事件的警示

  世界是變化的。當今世界,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人類社會面臨的複雜而艱難的挑戰史無前例。人民的訴求此起彼伏。歷史的演變從來沒有任何天經地義、與生俱來、不能改變的規則和教義。

  三十年不變的集權力於一身的極權人物,三十年不變的專制的國家治理方式,最終迫使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街頭,用一種非常規的、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訴求,實現了國家權力的轉換。在這樣的歷史時刻,埃及人民的表現也許不是完美的,甚至有悖於某些既定的法律和程序。但是,在改變歷史的緊要關頭,人民的意志應該得到尊重。

  國家治理的方式和領袖人物的表演必須適應人類共有的求生向上、求新向美、求變向好的正常本性的要求。任何政治制度和政治人物都不是無可挑剔的。即使是比較好的制度和比較優秀的人物,也要能夠面對和接受人民對國家狀況和執政群體產生的「審美疲勞」的挑戰,這應該成為「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的基本要求。

  在全球化時代,普遍的民主化意識與廣泛的信息化運用,讓世界發生著目眩的變化。任何執政者都需要與時俱進,適時地改革與完善國家治理制度,推行民主、順應民意、改善民生,才能不為人民所拋棄。

  童曉谷

《聯合早報網》
推薦閱讀:

古埃及王朝是如何形成與統一的?
seagull 埃及情結(之三)
在埃及神廟上刻字的是一個人么
埃及軍警清場行動現場圖集:中國記者相機被警察搶走
走近埃及~下

TAG:思考 | 埃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