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225:世界上載重量最大的飛機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安-225是世界上載重量最大的運輸機,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架最大起飛重量超過600噸的飛機(安-225的最大起飛重量為640噸)。作為那個紅色帝國留給世界的寶貴遺產,僅存的這架安-225將安東諾夫設計局的水平體現地淋漓盡致。安-225的最大載重量為250噸,是美軍現役最大的運輸機C-5的最大載重量的2倍多。
她的名字叫夢想 她為太空探索而生
1985年春天,蘇聯人翹首以盼的暴風雪號太空梭的計劃穩步推進。而為了滿足運輸太空梭的需要,安東諾夫設計局接到了這樣的任務:設計並生產至少2架足以背馱暴風雪號太空梭進行跨越洲際飛行的重型運輸機。
暴風雪號太空梭是蘇聯研製可重複使用的空天運載飛行器的一次嘗試。圖為攝於1999年的茹科夫斯基試驗基地的暴風雪號太空梭。
暴風雪號空重為105噸,為了滿足搭載的需要,安-225的運載指標在1985年就被定在了200噸以上。安東諾夫設計局知道,他們將要打造一款讓世界為之矚目的飛行器,並為人類的太空探索活動作出重大貢獻。
於是,安-225獲得了一個美麗的名字:Мрия(俄語)、Мр?я(烏克蘭語)。
意為:夢想。
肩負著太多夢想的安-225發展順利,而暴風雪號太空梭也如期迎來了首飛。同時進行這兩個大項目,而時間節點的把控又十分精確,這在當時或者即使是放到現在來說,依然算是體現了極高的工程管理水平。
1988年11月15日,暴風雪號太空梭進行了首次發射。在用206分鐘繞地球飛行了2圈之後,自動降落在了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的跑道上。(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降落的時候,正好趕上有17米每秒的側風,無人駕駛自主著陸的暴風雪號最後停下的位置僅比理論期望位置側向偏離3米,超前10米。)
1個多月後,安-225運輸機也滿足了首飛條件。1988年12月21日,在6台
D-18渦扇發動機的推動下,安-225拔地而起。從此以後,安-225與暴風雪號太空梭成為了一對伴侶。
安-225的如期入役與安東諾夫設計局的設計理念息息相關。留給安東諾夫設計局的開發時間非常短,他們沒有從頭設計一款重型運輸機。因此,安-225的大部分設計都是繼承自蘇聯的另外一款大型運輸機安-124。安-225在安-124的基礎上,延長了機體。為躲開暴風雪太空梭產生的亂流,安-225的垂直尾翼被挪到了水平尾翼兩側,形成了H型布局。發動機也由安-124的4台增至6台。
安-124與安-225模型的對比
作為背馱式運載載機來說,安-225是怎麼把暴風雪號放到背上的呢?答案在這裡:需要用特殊設計的起吊裝置將太空梭吊裝到安-225的背上。
吊裝設備將暴風雪號太空梭吊起來。
然後,一輛軌道拖車將安-225運輸機拖拽到位。
暴風雪太空梭兩側有14個吊裝工位。另外,從這張照片上可以看到安-225為了馱載太空梭而專門設計的背部凸起。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到,左右兩側的吊裝工作人員是由兩台雲梯車舉上去的。左側為紅色雲梯車,右側為黃色雲梯車。
從安-225的尾部向前拍攝的剛剛安置好的太空梭。可以清晰地看到暴風雪尾部與安-225相連的撐桿機構。
安裝工作完成
從吊裝裝置下開出來的安-225可以將暴風雪號運到發射場了。
翱翔
1989年6月1日,安東諾夫機場。安東諾夫設計局的工作人員、家屬和一些被邀請來的人行走在安-225和暴風雪號周圍。這是蘇聯當時罕有的對公眾開放的一次參觀活動。2周後,她們將飛赴巴黎,她們將舉世矚目。
安東諾夫機場,至今仍是這架世界上唯一製造完成的安-225的家。從這裡,安-225飛向世界各地,把能夠接納她的機場都當作了展示她身姿的舞台。
而說到舞台,就不得不提1989年6月15日那一天。在第38屆巴黎航展上,暴風雪號太空梭和安-225運輸機都是首飛之後剛剛過了半年多的時間。她們在當年的巴黎航展上賺足了眼球。當時流行一個說法:「蘇聯人的飛機像他們的領土那樣大。」
巴黎航展上的觀眾們正在圍觀安-225。注意,安-225為了方便貨物(當時主要是火箭部件)進出,採用了可以掀起的機頭設計,駕駛艙則位於貨艙頂部。另外注意暴風雪太空梭頭部側面的姿態控制發動機的噴口方向的設計。
1989年6月17日,安-225馱載暴風雪太空梭進行飛行表演。
1989年6月17日,安-225馱載暴風雪太空梭進行飛行表演後平安著陸。
而當時,又有誰能想到這次展示,既是暴風雪太空梭與安-225的巔峰,又是暴風雪的絕唱呢!
1989年,由於經費欠缺,暴風雪號太空梭乃至整個蘇聯的太空梭計劃被迫中止。1993年6月30日,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命令,全面終結了俄羅斯的太空梭計劃。暴風雪號太空梭從此就擱置在了哈薩克的機庫中。2002年5月12日,年久失修的機庫倒塌,在令8名工人喪生的同時,砸毀了暴風雪號太空梭。從此,當年的一對好搭檔就只剩下了安-225自己了。
暴風雪已經過去 但夢想依然存在
攝於1989年加拿大航展的安-225,注意其發動機的工作狀態。
加拿大航展上的安-225
沒有了暴風雪的安-225夢想運輸機(北約代號:哥薩克)。攝於1990年9月份的英國范保羅。
在1990年的范保羅航展上進行飛行表演的安-225,背上已沒有了太空梭,顯得有些空曠。注意機頭也進行了一些改造。
安-225裝備有6台功率強大的D-18渦扇發動機,每側3台,攝於1990年9月7日。
後來的安-225的塗裝,還是同一架,還是白色的,只不過過去的紅條條變成了藍條條。
風扇直徑2.33米,長5.4米,最大推力229.85千牛。攝於一架安-124的翼下。
依然是攝於1990年英國范保羅航展的安-225,注意其起落架的布局。安-225有著64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起落架的設計自然馬虎不得。其前起落架由兩組雙輪結構組成,非常罕見。
這張照片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雙輪、雙組前起落架。
安-225的主起落架,每側為7組雙輪結構。因此,安-225的起落架共有2×2+2×2×7=32個輪子。
提到了安-225的起落架,小火箭在這裡還得多說兩句。通常來說,前三點布局的起落架,前起落架是可以轉動的,這樣的飛機轉彎就像是三輪車(或者神奇的三蹦子)那樣。然而,安-225雖然看起來還是前三點布局,但是,她可不僅僅只有前起落架能轉動呢!安-225的機身長度為84米,是有史以來人類製造的最長的重於空氣的飛行器,比目前最長的客機波音747-8還要長7.4米。因此,如果還是用傳統的三蹦子式的轉彎機構的話,是很難找到用於掉頭的空地的。所以,安-225進行了一些獨特設計:前面的2組雙輪前起落架可以轉動,主起落架裡面,從後面往前數,每側的後4組機輪也是可以轉動的,與前起落架隨動。通過這樣的設計,84米長的安-225能夠在寬度只有60米的機場跑道上完成180度掉頭的動作。
這樣的設計讓小火箭想到了這種導彈發射車。
從一個比較少見的角度看看安-225的起落架布局形式。另外注意,和安-124不同,安-225沒有尾艙門。
1990年,安-225展示了她的實力。她把世界上最重的推土機:100多噸重,820馬力的T-800型推土機由蘇聯切里亞賓斯克拖拉機廠運到了雅庫茨克。
安-225正在飛行的照片,攝於1991年8月17日。
1991年8月18日,安-225結束了一整天的飛行任務之後,降落在安東諾夫機場。這或許是傳統意義上的蘇聯時期的最後一張安-225的照片。第二天,蘇聯爆發了著名的八一九事件。
改進後的安-225在安東諾夫機場上空做通場飛行。攝於1993年8月的安東諾夫機場停車場。
安-225與法航一架波音747。
2001年6月,巴黎航展上的安-225。沒有了暴風雪的陪伴,即使被眾多飛機包圍,也只能讓安-225覺得更加孤單。
想要完整地看到安-225的正面,只能離得遠些再遠些。
安-225的貨艙內部。這個當初為了運輸火箭而設計的貨艙完全貫通,十分平整。貨艙全長43.51米,最大寬度6.68米,貨艙底板寬度6.40米,最大高度4.39米。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