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情感關懷:家庭幸福的源泉(二)

家庭的情感關懷,這本來不應該是問題。家庭就是情感的港灣,親情是人最親密的關係。男女之間互相愛戀,然後結婚成家,沒有情感怎麼會走在一起?再後生了兒女,誰又不愛自己的孩子?把兒女撫養成人,傾注了畢生的精力,自己老了,當然希望兒女的關心與照看。我們這一輩子,誰能離開得了家?家,伴我而生;家,送我而去。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家庭,是人生幸福的第一要事。 幸福的伊甸園http://blog.sina.com.cn/wack3那麼,怎麼才能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呢?這可是一門大學問。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各家都有不開心的事。我今天能講什麼呢?通過一些案例,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要重視孩子的情感

我講一件發生在北京的慘案,一個大學生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和母親,還割下了頭,慘不忍睹。他的父親是科學院的高級工程師,母親是大學副教授,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大學生叫李兵,濃眉大眼,一頭捲髮,是一個十分漂亮的小夥子。他為什麼要殺死自己的父母呢?

李兵的父母和中國的絕大部分父母一樣,對兒子期望很高,望子成龍。他們採取的辦法也幾乎和大多數家庭一樣,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懷,學習上要求非常嚴格。就一條,你給我好好學習。兒子打掃自己的房間,不讓,你給我學習,房間自有人打掃。孩子早上起來做早點,不用,把時間用來學外語。孩子要打網球,不可以,只允許跑步。孩子要看電視,不能,星期六隻能看一次。孩子看書會突然被檢查,不讓看課外書籍。這沒有虐待啊,只是管得嚴一點而已。

李兵從中學開始苦苦追求一個女孩,一直到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才確立戀愛關係。有一天他去見這個女孩,在路上逛街,手牽手,被他母親發現了,訓斥他「不是花前月下的時候。」當天晚上,兒子和父母發生了爭執,父母不允許兒子在事業有成以前考慮這方面的問題。他所苦苦追求的戀愛成為泡影。當天晚上李兵思考了一夜,早上九點多鐘的時候,把父親掐死。中午母親回來,買了排骨和青菜,一起吃了豐盛的午餐。母親午睡時想把她電死,但母親坐了起來,他就用皮帶掐母親的脖子。母親說:「你有什麼要求可以講啊」。他說:「已經晚了,我已經把父親殺了。」母親非常震驚,說:「不管怎樣,你現在住手,如果你坐牢我陪你坐牢,如果你死我陪你去死。」講到這兒,他有點猶豫。母親想要掙脫皮帶,結果他一下子把她掐死了。

這個案子發生以後,那個女孩根本不相信,說李兵是個非常乖的孩子,從小聽父母的話,沒有和任何人打架,談戀愛都很靦腆,怎麼可能殺死自己的父親和母親呢?

這個案例確實使人震撼,很有討論的必要。兒子為什麼殘忍地殺死自己的父母,給我們做父母的有哪些教訓?李兵父母最關心的是李兵的學習,成績好,就能考上好大學,將來找份好工作,就能有好的生活,恰恰忽略了李兵的情感。當著李兵被嚴加管制,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的時候,肯定他是不高興的、抵觸的。但他父母完全不重視、不顧忌他的情緒。他苦苦追求、好不容易確立的戀愛關係,被父母不容置疑的否決後,他積壓內心已久的不滿與憤怒一下子噴發出來了,變得如此殘忍,這似乎讓人難以理解。這就讓我們看到情緒的作用力,一個人的壞情緒爆發是多麼可怕,後果是多麼嚴重!

李兵在監獄裡回憶,母親什麼時候最好?就是他小時候,腳被狗咬傷,母親帶著飯菜來,看著他吃完走,他認為這時候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對母親的回憶就是這麼一點,其實他的父母花了二十年的心血來培養這個孩子。

李兵把父母二十年的養育之恩都忘了,但他小時候,腳被狗咬傷,母親關心的情節卻不忘,而且評價母親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可見對人的情感關懷的重要。

這使我想起杭州的一個慘案,一個17歲的中學生殺死了自己的母親。這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後來名次落後了,母親要孩子好好學習,不讓孩子看電視,他與母親發生衝突,把母親殺了。他回憶起,曾幫母親和鄰居把液化氣瓶提上樓,他母親不許,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

這兩個案例說明什麼?現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的學習、考分放在第一位,既忽視對孩子的情感關懷,又不重視培養孩子對別人的情感,造成孩子心靈的扭曲、情感的喪失,最後釀成慘案。

這裡有一個細節很重要。他母親被掐的時候說:「你有什麼要求可以講啊」。他說:「已經晚了。」如果李兵父母平時也能與孩子溝通、交流,這就不會發生這件慘劇了。

臨死以前,李兵說,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十分悔恨,但是很痛恨家庭的這種教育方式,希望世界所有的家長和孩子都記住他們家的教訓。中國很多家庭都在重演悲劇,當然未必一定是殺死父母。頂撞父母、離家出走、自殺跳樓的不斷發生。

教育子女,是當今中國最大的問題之一。中國的父母是全世界父母中付出最多的,但90%以上的孩子對父母不滿。據對美國、日本的調查,最崇拜的前三人中,其中一個一定是父親或母親。我國調查,最崇拜的前十二名都是歌星、球星、影星,父母排到13名以後。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父母是最失敗的。

現在養雞、養豬都需要專業技能,上崗要進行培訓,做不好就要下崗。就是當父母教育子女不需要專業、不需要培訓,也不會下崗。這確實是個大問題。

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對待孩子?或者教育孩子要注意點什麼?

這是一個大題目,不是幾句話能討論清楚的。但有一點要關注、重視孩子的情感,直接了當說,就是孩子的情緒。孩子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我們都要關心,去詢問、交流。尤其是內向的、不太願說話、說他幾句也不回應的孩子,更要關心他的內心世界。最重要的是能與孩子溝通,孩子有什麼話肯講,做到這一點,就不會出大問題。

與孩子溝通,是需要方法的。我講一個孩子被老師罰抄單詞的例子。孩子生氣地說:「英語測驗,我錯了5個單詞,老師罰我每個詞抄寫10遍,太可氣了,我不喜歡這樣的老師。」

家長怎麼回應呢?如果你是家長,怎麼回應?

「你的學習態度有問題。明明是你做錯了,老師應該罰你,你還說老師可氣。」

「你不想一想,如果你都對了,老師還能罰你嗎?自己學習不好怎麼怪老師!」

「老師這樣做還不都是為你好?如果是我,感謝還來不及呢。我看你抄上十遍二十遍也不多。」

從認知上說,老師是對的,孩子是錯的,我們要幫助孩子端正學習態度,從內心接受老師的處罰。所以,大家都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上批評孩子。但是,大家勿略了孩子的情感,此時的孩子情緒很抵觸,你看,他說:「太可氣了,我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在情緒對立的時候,你認知上再正確的話,他都聽不進去。孩子是這樣,我們大人也一樣啊!在鬧情緒、鬧彆扭的時候,道理很難聽得進去。孩子已經很生氣,家長站在老師的立場上來教育孩子,必然引起孩子對老師和家長更強烈的反感。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怎麼做?

可能是不說話,轉身離去。

也可能是「算啦、算啦,不跟你說了!」

也可能是「你知道我有多少作業嗎?你了解我的感受嗎?」

總之,孩子感到委曲,以後碰到這樣的事再不會與你說了。這種事多次發生後,孩子與家長溝通的大門徹底關上了,當我們不知道孩子內心在想什麼時,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

關注、重視對方的情感是保持正常、良好溝通的前提。情緒一對立,還怎麼溝通,只有吵架了。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往往被人們忽視。尤其是強勢方對待弱勢方,比如家長、老師對待學生,老闆對待員工,上級對待下級時很容易發生。話題轉回來,請問正確的態度與方法應該怎樣呢?

首先要化解孩子對立的情緒,這就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從孩子的感受出發,再來加以引導。家長關注地說:「噢,錯了5個單詞,老師罰你每個抄10遍啊!」重複孩子的話,表明家長認真地傾聽。 孩子回答:「是啊。我每天一大堆作業要做,再加上這些,煩也煩死了。」 家長同情地說:「是啊,每天都有作業,如果是我,也會煩心的。其實,我上學的時候,面對每天大量的作業,與你一樣的感受。真想高喊『給我一天沒作業的時間吧!讓我玩個痛快吧!』」這是家長與孩子共情,表示理解孩子想法。孩子:「您上學時也是這樣?」家長引導說:「是啊。不過幸好遇到一位負責任的老師,不然,我可能與其他同學一樣,不能走進大學校門了。」這能引起孩子對問題進一步探討的慾望。孩子:「你們老師怎麼負責任?」家長:「當時也認為老師在罰我們,不會的題目也要再做幾遍,出錯的卷面,要反覆練習。有的同學因此對老師有意見,不喜歡老師,結果功課越來越差。」孩子:「那您對老師沒意見?」家長:「和你現在一樣,也不滿意,畢竟我也想有更多的時間去玩呀。但想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我做得更好,老師就沒機會『罰』我啦。於是,我更努力,老師喜歡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這一點,直到今天也是這樣吧?於是,我才有機會順利地考入大學。而和老師鬧彆扭的同學,還以為為老師學習,不喜歡老師,就不喜歡那門課。結果成績越來越糟,別說進大學的校門,就是高中畢業,還有幾個補考的呢。我的體會是:重複可以令記憶更深刻,這也符合記憶的規律。」孩子:那好吧,我也按你的方式試試看。這就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孩子端正了學習態度,並且化解了與老師的矛盾。

這是我們中心樊子夢諮詢師寫的一個案例。一個人的意見、態度、情緒怎麼不對,總還有合理的成份,或者有它的根據與理由。老師罰孩子抄單字,孩子是該罰,但是在作業那麼多的情況下,他壓力很大、負擔很重,他的不滿,在這件事上,似乎是不對的,但是是有道理的。所以,不能簡單地批評孩子不對,從尊重他的感受出發加以引導。生活中都是一件件小事,不重視對方的情感,長期積壓就會出大問題。殘殺自己親生父母的李兵,杭州殺害母親的徐力,都是長期積怨的總爆發。所以,關心孩子的情感十分重要。

要打下做人的根基

有的家長會說,我很重視孩子的情緒啊,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生怕孩子不高興。現在,大都是獨生子女,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寶貝,吃啊!寶貝,穿啊!寶貝,玩啊!這就步入另一個誤區,一切都順著孩子的意,哄孩子高興。所以,現在的孩子都過於自我,從小隻知道被愛,不知道愛人;只知道得到,不知道付出。一個只有自我,沒有他人的人,是最脆弱的。他沒有支撐生命的精神力量,只要欲求得不到滿足,就覺得生命無意義而自殺。

現在,15歲至35歲年輕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自殺。媒體上不斷報道中學生、大學生、年輕員工自殺的消息。當然,自殺畢竟是少數。孩子不懂得做人處事,只愛自己,不愛別人,進社會、成家庭,都不會幸福。兒女不幸福,做父母的哪有幸福可言?

目前,教育孩子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過嚴,不重視孩子的情感;一種是過寬,什麼都依孩子。這叫寬嚴失度。過嚴的,是要求孩子學習好、有本事,不重視孩子的為人。過寬的,只圖孩子高興,沒有原則,不教育孩子做人。所以,兩種傾向都是一個誤區,忽視了做人的教育。做個什麼樣的人,關係孩子一輩子的幸福。

孩子長大了,可以做教師、工程師、律師、公務員、老闆、員工……但有一條共同的,就是要做一個好人。什麼是好人?就是有善意的人、有仁愛精神的人、會愛別人的人,一個大度、積極、開朗、寬厚的人,而不是一個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投機取巧、愛佔便宜,心胸狹隘、思想偏執的人。能做這樣的好人,走到哪裡,都會與人相處,討人喜歡,做什麼工作都會愉悅、快樂。否則,再有本事、事業再好,最後也不會幸福。

愛心怎麼培養?愛人的情感怎麼培育?這就是從愛父母的教育---孝開始。大家都知道,父母對孩子愛最深、情最切。這是一種天生的本能。但是孩子愛父母的孝心是需要後天培育的,不會自然而然產生的。如果不注意教育,孩子會認為,父母給我愛,是理所當然的,再多也不感恩,少了就抱怨。

教育孩子孝,並不一定要討孩子的回報,而是讓他們從小懂得感恩,心中不光有自己,還有父母。對父母感恩,這是愛他人的出發點。一個連父母也不愛的人,很難想像怎麼會愛別人。孩子生日時,不只是給孩子買蛋糕、送禮物,而是要讓孩子懂得,誰給了他生命。父母生日、逢年過節,一定要讓孩子感恩父母。對孩子進行孝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自己做榜樣,孝敬自己的父母。一個孝敬父母的人,才有孝敬父母的子女。這就是家風的傳承。

我講一個自己的例子。我看韓劇,年輕人結婚時一定要跪拜雙方的父母。跪拜是感恩的表示,這給了我很大啟發。我父母已去世。過去祭奠父母,只是到那裡看看,放一些祭品,再清潔一下,就走了。這次去,我覺得應該跪拜。我就跪下去了。這一跪,我的感情就控制不住了。想起了父母養育我的細節,我淚流滿面,深感沒有來得及報答養育之恩。這與過去站在那裡看看,感受完全不同。

我與夫人去她老家祭奠她的祖父母和外公外婆。她們老家的風俗,是在墓地放鞭炮。放完就準備走。我說,還是要行跪拜禮。我與夫人都一起跪了,當我的頭叩到地時,我的心似乎與已故老人相通了。想起夫人給我講,小時候如何受到老人的疼愛呵護,我不覺得流下了眼淚。

兩次實踐,使我懂得禮的重要。內心的感受要通過一定的禮節---肢體動作來表達,而肢體動作表示的禮節會加深內心的感受。由此,我認為,對父母感恩,一定要用禮來表現。於是,每年過年,我就帶頭與夫人一起向岳父母跪拜,說祝福的話,送孝敬的禮。然後,由孩子向老人跪拜,再向我們跪拜,說感恩的話,我們給壓歲錢。這祥,老人特別高興,老岳母流下眼淚。孩子也學會感恩,表示對老人、對我們的孝敬之心。過去過年,我們給岳父母紅包,老人還要感謝我們。孩子只知道要壓歲錢,忙著數錢。現在,過年對老人增添了一份孝心,使孩子懂得了感恩之情。

孝的教育、愛的教育寓於日常生活之中。我那個兒子小時候特自私,尤其是有好東西喜歡自己吃。後來有了很大進步。那天有三個水蜜桃,我和夫人散步去了。回來一看,他吃了一個,還把兩個水蜜桃削了皮。我就叫他寫了一篇作文《三個水蜜桃的故事》。按過去他會把三個水蜜桃全吃掉,很有快感,不過也只有幾分鐘。但我們回來就會批評他,你怎麼把水蜜桃全吃了,怎麼那麼自私啊?他馬上不快樂了。現在他吃了一個很快樂,還想到我們,不僅留著,還削好了。我們就很高興,兒子,你真不錯,真有進步。怎麼樣,他很快樂。我們又打電話給他的舅舅、爺爺、奶奶,說他真有進步,這個快樂傳遞給了更多的人。這說明什麼?一個人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就不會快樂。你想到自己,也想到別人,大家都快樂。這個故事孕含著淺顯而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我們的教育下,現在兒子大氣多了,會處處想到別人。

我再舉一個例,星期天,一對夫婦帶來3歲多的小女孩來我家玩,我拿出了巧克力糖。她拿起一塊,就要吃。當時,我們正在談小孩教育問題,她母親談不好教育的理由。我就對小孩說,「小朋友,你拿了糖,應該先給爸爸媽媽吃,然後再自己吃。這樣就是好孩子。」小女孩,拿了兩塊,給了爸媽,又拿了兩塊,跑來給我們「伯伯、阿姨吃!」我們高興的大笑,這孩子真受教,馬上懂得要先要給大人吃。所以,關鍵在於父母有沒有教育孩子的意識。確實「子不教,父之過」,小孩的錯,就在大人不教。 幸福的伊甸園http://wack201031.blog.163.com/ 孝敬父母、學會愛人,這就是做人的根基。一個人有了這個根基,不管他將來職位高低、能力大小、賺錢多少,都會幸福。否則,儘管有一時的地位、財富、榮耀,最後還是會不幸的。

中國幸福研究院院長、深圳市市民情感護理中心主任徐景安wack 2010.6.22

推薦閱讀:

幸福婚姻「三碗面」
幸福的坡度
幸福。。。。。。
經濟學家眼裡的幸福是什麼?
有一種女人,嫁給誰都幸福!

TAG:情感 | 家庭 | 子女 | 幸福 | 關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