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闡述中醫辨體養生-治未病

闡述中醫「辨體養生」【摘 要】 面對快速興起的養生產業,為了進一步提高養生防病的效果,本文根據中醫體質學說的基本理論及中醫養生之道,提出辨體養生的觀點和具體應用。辨體養生是中醫辨證論與「治未病」的體現。【關鍵詞】 辨體;養生;中醫;治未病數千年來中醫中藥在養生防病方面備受喜愛,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渴望健康,並且認識到防病更重於治病,中醫養生又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同時使中醫藥養生產業快速興起。為了更好的有針對性地養生防病,進一步提高養生的效果,本文圍繞體質和養生問題進行論述,提出如何緊緊圍繞體質進行「辨體養生」的觀點。 1.中醫體質學說及體質分型 體質是指人體稟賦於先天,受後天多種因素影響,在其生長發育和衰老過程中,所形成的形態上、心理和生理功能上相對穩定的特徵。這種特性往往決定著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變過程的傾向性。現代生物學研究也表明,人具有區別於其他動物的共性,同時在人類群體中也普遍存在著個體差異,這種個體差異性的研究完全符合中醫的體質學說。 對體質的研究由來已久。在國外,迄今為止已有30多種體質類型學說。祖國傳統醫學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的《黃帝內經》里,就對體質學說進行了多方面的論述。《黃帝內經》不僅注意到個體的差異性,並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的體質作了若干分類。如《靈樞》中的《陰陽二十五人》,將體質劃分為木、火、土、金、水5個主型,每個主型之下又劃分5個亞型,共25種體質類型。《素問·異法方宜論》里還指出,東南西北中五方由於地域環境氣候不同,居民生活習慣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體質,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也要隨之而異。後世醫學家在《黃帝內經》有關體質學說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張景岳、朱丹溪、葉天士等醫家都很注重體質與發病等方面的研究,都說明了不良體質是發病的內因,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這就為因人養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根據。現代醫家也從不同角度對體質進行了研究並分類,王琦繼承古今研究成果將體質分型概括為9類[1],即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鬱質、特稟質,並且初步編製中醫體質量表[2],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人群以及個體的體質進行量化評價,為體質分類研究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工具和方法,在實踐中有較大的可操作性和進一步的研究性。 實踐發現體質不是固定不變的,外界環境和發育條件、生活條件、干預措施等影響,都有可能使體質發生改變。因此,對於不良體質,可以通過有計劃的、科學的改變周圍環境,改善工作、生活條件和飲食營養,運動鍛煉,以及中醫手段干預等等養生措施,都可以糾正其體質上的偏頗,從而達到防病延年之目的。 2.中醫養生及養生手段 一般認為養生即保養生命,是根據人類生命發展的規律,在整個生命過程,綜合協調多種能夠保養身體、防禦疾病、延緩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達到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目的的一種自覺的保健活動。養生學術流派眾多:包括道家養生、儒家養生、醫家養生、佛家養生和武家養生等。養生主要針對健康者及亞健康人群,養生體現中醫「治未病」思想,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論。中醫養生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人類生命規律、衰老機制以及養生原則和養生方法的一種實用性科學。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與歷代醫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反覆探索、求證,逐步認識與實踐總結經驗形成的。因此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比較系統的理論體系。如《黃帝內經》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可見,中醫養生學屬於中醫預防醫學範疇。數千年的臨床實踐,研究出許多養生方法,比如四季養生、自然養生、情志養生、香氣養生、運動養生、飲食養生、藥物養生、音樂養生、按摩養生、針灸拔罐養生、房事養生等等。近年來,隨著現代物理醫學、現代電子醫療技術的發展,中醫養生手段更是豐富多彩,電聲光磁、熱動力等養生手段不斷出現,並廣泛應用於養生領域。 3.辨體養生及其應用 我們已知人的體質是不同的,目前可以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鬱質、特稟質9種類型,因此我們在養生防病時應當根據其體質進行,即辨體養生。進行辨體養生,更符合中醫個性化理念,同時也是中醫辨證觀在養生領域的具體體現。儘管體質和癥候不同,中醫體質類型是對非病狀態下的正常體質與不良體質的歸納,而中醫癥候是機體對發病後正邪交爭所形成的某一階段表現及機體的反應狀態等疾病現象的概括,但是二者在機制上具有統一性。比如,痰濕體質機理是由於水液內停而痰濕凝聚,以黏滯重濁為主要特徵的狀態。我們在防治上可以長期使用能夠阻止或者減慢水液內停而痰濕凝聚的燥濕化痰干預方法。又如氣鬱質是由於長期情志不暢、氣機郁滯而形成的以性格內向不穩定、憂鬱脆弱、敏感多疑為主要表現的體質狀態,在干預上長期使用疏肝理氣的方法,阻滯或者減慢氣機郁滯。 可見,辨體養生在具體應用上首先在於辨別體質類型,辨體相似於臨床辨證,根據其形體特徵、常見表現、心理特徵、發病傾向、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舌象、脈象等等綜合分析,辨別確定在9種體質類型中屬於哪類。其次,在明確體質類型後,要結合中醫理論了解體質的機理,確定干預方法,比如痰濕體質燥濕化痰干預方法。另外,根據所確定的干預方法,制定具體干預措施,比如針對燥濕化痰的干預方法,在干預措施上包括①飲食方面:少食肥甘厚味,酒類也不宜多飲,多吃些水果蔬菜,且勿過飽。②運動方面:多進行慢跑及器械運動,根據心功能測量制定具體運動處方,尤其要注意腹部肌肉的鍛煉。③葯膳方面:服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葯膳。④按摩方面:注意背部脾胃俞、肺俞、中脘、豐隆等腧穴按揉。⑤足部反射區按摩:注意脾胃、肺、三焦、內分泌等反射區為重點。最後,根據以上制定的具體措施,制定長期堅持干預的方案。 辨體和養生二者相輔相成,辨體是養生的前提,養生是辨體的結果,養生的方法是由辨體的結果決定。辨體養生要求我們在研究具體養生方法時必須符合某種體質。
推薦閱讀:

中醫心理學
治療腺胃炎西藥容易複發,那如何使用中藥治療雞腺胃炎?
中醫治療婦科疾病的方法和中藥材
中醫里「風」的記錄
中醫診療:看面色診五臟

TAG:中醫 | 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