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四論述心佛無別之義趣 丁二別說心之功用(三)(《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
【乃至嗔喜痛癢何異木人,只緣推尋痛癢不可得。】
所謂的嗔恨喜怒痛癢與木人無異是指,色身本身無有覺受的作用,故一切嗔喜痛癢等皆是心之用,非色身而有,色身只不過和一個木偶沒有差別。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從物質色身上觀察覺照,確實找不到那個痛癢的受者,如是故云:「只緣推尋痛癢不可得。」
若仔細觀察之下,我們會發現這個色身沒有任何覺受的作用,而能起這一切覺受的是我們的心,這個身體象木偶一樣。所以說:「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永嘉大師的這個偈子說明,我們現前這個身體如木偶,要找到抽線的人,那個木偶才能停止。我們色身的這個造作者即是自心。
愚僧有時問各位同修:「你們有沒有見過自己的屍體?」大家都回答:「沒見過,因為我們還沒死,怎麼能見到自己的屍體呢?」我說:「我每天乃至時時刻刻都見到。」沒有生命意識的有情身體被稱為屍體,但若仔細觀察你會知道,這個物質身體從來都是死的,因為它沒有任何覺受的作用。只不過在我活著的時候,神識在依它為用,故能起見聞覺知,但並非是它自己有這些作用。所以這個身體本來就非是活物,故我們每天都在見自己的屍體,但是並沒有人知道。
【故經云:惡業即得苦報,善業即有善報,不但嗔墮地獄,喜即生天。】
身體本身猶如木偶,一切造作乃是由心指使,故一切業乃由心而造。凡夫眾生不明見聞覺知本體空寂,故而由見聞覺知而起倒執,執有人我,而生起貪嗔痴等心,由三毒攝持而造三界輪迴之業因。造惡業者當得苦報,造善業者得善報,這既是說明一切所感皆是報應。
眾生本心本來清凈圓滿,但因迷而不覺,起顛倒分別,依人我執起分別計度,妄心串習而成業習,由業習牽引而感業果。如:一個喜歡下棋之人,由念念間執著下棋之故,因此必為下棋之事所轉。一個喜歡說謊的人,由於說謊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故由說謊而轉。因中之串習,最後就能成為果之助緣,故喜歡說謊之人將來必感謊言之欺。因乃自己所喜之故,故而由心串習而能感相應之果報。
又,眾生於諸法本空中起人我執著,依六根本煩惱,故而在其面前現起六道眾生之相。面對眾生之時,喜歡者起貪,不喜歡者起嗔,不在貪嗔二種執著中者,起無記之痴。凡夫造業之對境本來是空寂虛幻的,由心之顛倒而執有對境,起種種造作。其實,實無有所對之境,皆是自心之故。故能造者由業習的串習,最終亦轉為相對之境。如:殺生者,將來必定成為被殺者。說謊者將來必定會轉為被欺騙者。貪者必定會隨貪而生相應之處,嗔者也必隨嗔之串習生到相應之處,痴者亦復如是。每個眾生所對之境界皆是自心的幻化,故在妄心外顯之境界中,由業習之牽引,眾生時而為此,時而為彼,交替輪換,如是能殺及被殺而成因果。
所以造業受報皆是妄心,即是妄心則心若不滅,罪業亦不能滅。心非物質所生,故非物質生者,不隨物質色身滅而滅,因此一切業報如影隨形。故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我記得有這樣一樁公案,那是在民國時期:有一個人死去了,在七天以後要出殯時,親人和亡者進行最後道別,因此而開棺。但這時,周圍的親人朋友等,突然聽到有抽鞭子的聲音響起,緊接著就看見這個屍體上出現鞭打的痕迹。當時親人朋友就非常害怕,隨即請一個通靈之人來和這個不明的鞭屍生物交談,最後得知,原來來鞭屍的這個眾生就是亡者自己。亡者說:「因為自己在世時,為了這個身體的種種享受而造了很多惡業,死後受到了報應,而墮入惡道。由於自己有一些特殊因緣,故而回來了卻心事,鞭打自己的身體而泄憤。」
從這個公案中,我們看出這個亡者還沒有覺悟,因能造業的是心,身體只是一個工具而已。若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懲罰身體而不罰心,則無有是處。如《八大人覺經》云:「身為罪數,心為惡源,如是觀察,建立生死。」身體只是一個受罪的器具,真正造業的根本是妄心,這個妄心是萬惡之根源。所以若人能如是觀察,而獲得覺悟,則必能遠離生死。
【若知嗔喜性空,但不執即諸業脫。】
如果了知了所謂的嗔喜,其自性本空,如是安住在本空之中,不起任何執著,則一切業報當下解脫,於一念頃滅盡恆沙罪業。
這不是我講的,諸佛菩薩都是這樣講的。真正了達這個道理,就能看破嗔和喜的本質,了知其心體本空,並安住在本空的境界當中,那麼嗔和喜也就自然灰飛煙滅。
凡夫正是由於不覺的緣故,才會有嗔和喜的造作。若覺悟一切能所作者即是虛幻,本無作者以及所作事。覺悟的當下嗔喜等妄心當體空寂,如是不起嗔喜轉,故當下清凈,則不為彼等虛妄而轉。所謂造業是由妄心造。妄是不覺的意思,因不覺而現起的覺受和執著,這叫妄心。那麼我們覺悟的當下已經脫離了妄心了,妄心當體就空寂了,滅去了,故由妄心所造的業就不能束縛空寂的本心了。所以但不執著即諸業脫,不執著的當下解脫一切。
【若不見性,講經決無憑,說亦無盡。】
如果一個法師不見自性,那他講經是無憑無據的。因為自己沒有修證,沒有體會。人家說蘋果好吃,從來沒吃過,聽別人說蘋果好吃,就照葫蘆畫瓢給人說一通,說來說去沒有加持力,而且所說也不圓融。故不見性講經絕對沒有憑據,因為你不是過來人,那又如何知過來之事呢?如果是過來人,必知過來事。要行菩提道,當依止悟得道體之過來人。
如果法師不悟覺性,說亦無盡,說來說去終究說不到底。只有真正徹心底源,才叫通徹大悟,大悟以後不離現前之心當下就能圓通一切佛法。這樣才能真正地透透徹徹、明明白白地把佛法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了解佛法究竟的義趣。所以一個沒有見性的法師,無論他的言辭多麼美妙,但他所講的一切都會給人一種雲里霧裡不清楚不明晰的感覺,因此也不會令聞者開悟。
【說亦無盡】即是指雖言說如恆河沙數,但亦不能徹法底源,而盡佛法之意趣。
因此,說法者最好是明心見性之人,若不明心多說無益。如永嘉禪師說:「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
【略標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什麼是邪?不見性以妄心造作而修佛法者,一切為邪。若體悟自性,而行持佛法者為正。
什麼是外道?什麼是內道?悟自心者皆為內道,不悟自心者縱是佛教徒亦是外道。
悟自心者不離殺盜淫妄,當下解脫殺盜淫妄,不悟自心者雖離殺盜淫妄的事相,但亦沒有脫離殺盜淫妄之業習,故還受不斷除殺盜淫妄之報。因此斷除不斷除煩惱、惡業,不是在事相,而是真正對內心的體證。所以區分邪和正等,只看是否悟心。
【不及一二也】意即:若詳細標邪正之差別的話,不是一二言語而能說盡的。但若歸根結底而總說的話,則當從見性不見性來抉擇觀察。所以說不見性者一切為邪為外道,見性者為正亦為內道。
如果學習佛法,與自心相應的話,那你是內道,而不是外道。念念間顛倒向外執著,不管你學了多少經教,都是一個外道,沒有真正進入佛門。
愚僧作如是之言說是想讓諸位明白,身體是死寂的無情物,而心體是靈明的。能隨方起作用者即是自心本性,在作用之時不迷即是修行佛法。如《真心直說》云:「一切時中動用施為,東行西往吃飯著衣,拈匙弄筯左顧右盼,皆是真心妙用現前。」以是之故,諸修行佛法者,應當不離見聞覺知,而體悟見聞覺知的清凈本體。如果真能體會到,就當下獲得解脫。所謂的真如自性,不離當下的心體。所謂的虛妄是依清凈心現起的一種作用,了知這個所謂的真和妄的道理,那麼滅去真妄的取捨,歸還清凈的本體心源,便當下解脫。故《永嘉證道歌》中說:「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
愚僧再一次強調,成佛不在於種性、地位和老少的差別,也不在於知識是否廣博。因此在《大圓滿基道果發願文》里麥彭仁波切說:「亦不觀待根基差別等。」因為「自心簡易難信之秘密」,修行佛法是證悟自心的過程,故屬於自心中的事情,所以不觀待任何根基或其它條件,只看能否向自心體悟。若能緣自性而行觀照,如是乃為內道所行,若心外求法者是為外道。丁二別說心之功用。丙四論述心佛無別之意趣。乙五論述何等眾生可成佛竟。
推薦閱讀:
※辨中邊論述義
※許倬雲新著《華夏論述》·解說
※滴天髓》《醉醒子》《三命通會》《窮通寶鑒》關於十乾的論述》(一
※不孕不育症綜合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