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風神
上一篇我們談了旱神魃,其中女妭在黃帝戰蚩尤時,立了大功,決定了戰爭的勝負。當時,與女妭對陣的是風伯雨師,即我們俗話所說的風神和雨神。
風伯,也稱為風師,是降風之神。風伯並非某一位具體的風神的名字,大約是一種統稱。「伯」的意思是「長」,即排行老大。據說,在八卦中,巽為風,是長女,所以「風」稱「伯」。風伯也稱作風師,《風俗通》說:「風師者,箕星也;主簸物,能致風氣也。」箕星是二十八宿中的箕宿,屬於東方蒼龍,在龍尾的部位。它之所以叫「箕」,是因為構成箕宿的四顆星連起來形狀像播揚穀物用的簸箕,播揚穀物時會產生風,所以箕星主風。還有說法是箕星在龍尾,龍尾甩動時會產生風。箕風畢雨,古人認為月亮經過箕星時,預示著會有大風。
圖片來自互聯網
風伯是天神,住在天上,但工作時得到大地上來,所以在人間應該也有住所。《山海經》里有一座山叫做「風伯之山」,在大地的中部,大約就是風伯在人間的住所之一了。這座山盛產黃金、玉石、鐵,山上的樹木主要是柳杻檀楮,它東邊有一片樹林,叫做莽浮之林,生長著很多高大結實的樹木,樹形優美,很多鳥獸生活在這裡。
據《韓非子》所載,蚩尤、風伯、雨師都是黃帝的臣子。黃帝在西泰山上召開鬼神大會,乘坐著用象牙裝飾的輅車(或者象拉的車),由六條蛟龍拉車,蚩尤做他的先鋒,風伯在前面負責清掃道路,雨師則負責朝地面上洒水。這件事是在涿鹿之戰之前還是之後,難以確定,一般的說法是蚩尤戰敗身死,那麼蚩尤在涿鹿之戰前曾是黃帝的臣子,後來起兵叛亂。黃帝還有個臣子叫「風后」,有人認為他也是一位風神,「後」是君主、首領或長官的意思,和「伯」的意思差不多,「風后」就是風神之長。不過,在涿鹿之戰中,他並沒有用風作為武器衝鋒陷陣,而是用他的智慧破了蚩尤的濃霧之陣。當時,蚩尤作起了彌天大霧,黃帝一方被困,分不清東南西北,看不清人,無法行動。風后便以北斗七星為參照,發明製造了指南車(指南針的前身),從而突破了濃霧的圍困。單從這件事來看,說風后是風神似乎不大可靠,因為如果他是風神的話,本方的水神應龍都上戰場和敵方的風伯、雨師廝殺了,在沒有其他得力戰將也暫時沒有外援的情況下,他不大可能不用自己的特技去作戰。
圖為河南南陽漢畫像石中的風伯雨師圖,「風伯進掃,雨師灑道」。最右為風伯,他的前方是乘坐帝車的天帝,再往前是三位風神;下方四個雙手持器皿洒水的便是雨師。圖片來自互聯網
我國古籍中記載的風神很多都是鳥形,如飛廉、大風、禺彊等。這大約是類比聯想:風神首先生活在天上,其次會飛翔,再次能致風;而鳥飛行時,翅膀扇動也能產生風。所以,古人們認為風神像鳥一樣身生雙翼是合乎邏輯的,或者也可以這麼說:某些神鳥是風神,而不是風神像鳥。
我們首先來談談在神話體系中有相當分量的一位風神。此神叫做禺強(或作禺京、禺彊),也叫玄冥,長得人面鳥身。他住在大地的北極,是北海海神,同時也是北風之神。根據《山海經》的說法,他是黃帝的孫子,他的父親是東海海神禺?(音豪),也是人面鳥身神。禺強渾身上下包括手和腳都是黑色的,耳朵上戴著兩條青色的蛇,腳下踩的也是兩條青色的蛇(或者兩條龍),他手執象徵天地之間法則、秩序的秤砣,輔佐北方之帝顓頊,共同管理北方一萬二千里的大地和天空,在北風中降臨人間,司掌萬物凋零的冬天。據說,靈龜是他的使者。關於他與靈龜,有這麼一則故事:東海之外原有五座神山(蓬萊、方壺、瀛洲、岱輿、員嶠,方壺也叫做方丈),漂浮在海面上,隨波浮動,住在山上的神仙們很苦惱,就向天帝訴苦,天帝派禺強解決這個問題,禺強帶著十五隻巨鰲來到東海,把他們分成三組,每組五個,每個負責馱一座山,三千年一交班。事情到此似乎圓滿了,然而世間事往往不盡如人意,不久之後,海邊一個龍伯之國的巨人,想用龜甲占卜,就把馱山的巨鰲給釣走了,山失去了依託,又在海面上漂浮不定,其中岱輿和員嶠流到北極,沉入海底,只剩下了蓬萊、方壺、瀛洲這三座。
在楚國,風神被稱為「飛廉」,也寫作「蜚廉」(切不可和「蜚蠊」搞混,「蜚蠊」是蟑螂)。漢代的應劭說他是一種「神禽」,個頭像豹子那麼大,長著鳥的腦袋,頭上有角,身體像鹿,尾巴像蛇,總之是多種動物形象的混合體。漢武帝篤信鬼神之說,聽說神仙喜歡居住在高樓,下令在長安城裡建造飛廉觀來迎接神仙。
還有一位邪惡的風伯,叫做「大風」,外形是一隻大鳥。《淮南子》說:「羿繳大風於青邱之澤。」東方有一片湖澤,叫做青邱之澤,「大風」在這裡為非作歹,折木髮屋揚沙石,傷人性命,給人們帶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天神羿用天帝俊賜給他的彤弓(紅色的弓,諸侯之弓)、素矰(尾部為白色的箭)射殺了大風,為民除了一害。
除了以上幾位有名的風神外,一些古籍如《山海經》、《淮南子》、《呂氏春秋》等還提到四方風神、八方風神。「四方」指東南西北,「八方」除了東南西北外,還包括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各方吹來的風,各有名字,且都有具體的風神掌管。
《山海經》里提到的四方風神分別是東方風神折丹,住在東極之山,掌管東風「俊」;西方風神石夷,住在大地的西北角,掌管西風「韋」以及日月的長短;南方風神因因乎,住在南極,掌管南風「民」;北方風神鵷,住在大地的東北角,掌管北風「(犬炎)(音剡)」和日月的運行。
《淮南子》中的八方風神分別是東北方掌管條風的諸稽、攝提,東方掌管明庶風的通視,東南方掌管清明風的赤奮若,南方掌管景風的共工,西南方掌管涼風的諸比,西方掌管閶闔風的皋稽,西北方掌管不周風的禺強,北方掌管廣莫風的窮奇。
當然,各方風的名字在不同的典籍中有不同的稱呼,即便在同一本書中也有差異,因沒有涉及到神靈,本文不再贅述。至於以上四方風神和八方風神,有一些我們很是陌生,具體事迹也無可考證,有一些我們比較熟悉,如共工、窮奇等,留到以後再細談。
除了專職的風神外,還有一些神或怪也能夠興風,如山神、水神、山中怪獸等。
古人認為風、雲、雨興于山中,所以山神往往也主管風雨。例如,《山海經》東次三經九座山的山神,都是人身羊角,只要出現,就會有狂風暴雨,毀壞田禾。所以說,他們實際上也是風雨之神,而且是具有一定破壞力的風雨之神。此外,山神兼風雨之神的還有計蒙、燭龍(或燭陰)等。計蒙是大地中部一座叫做光山的山神,身體如人,頭面如龍,經常出沒在漳淵,每次出現總伴隨著狂風暴雨;燭龍是大地西北方一座叫做鐘山的山神,外形和龍首人身的計蒙正好相反,長著人的臉、蛇的身子,身長千里,身體是紅色的。燭龍住在鐘山腳下,他撮口用力吹氣,便形成冬天凜冽的寒風,用鼻子呼氣,便形成夏天宜人的涼風,所到之處,經常有風雨。
燭龍
西晉張華的《博物志》和稍晚的《搜神記》都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周武王(《搜神記》為文王)姬發任命呂尚(姜尚姜子牙)為灌壇令,之後有整整一年的時間沒有刮過大風,沒有天災,百姓們得以安居樂。有一天,武王做了個夢,夢見一個美麗的女子在路中間哭泣。武王問她原因,她回答說:「我是泰山神的女兒,嫁給了東海神。我想回娘家,要經過灌壇,可現在灌壇令為官有德政,我沒法兒回娘家了,因為我所經之處,必定有狂風暴雨,會影響他的德政。」文王醒來後,召來呂尚詢問,當天果然有疾雨暴風在呂尚的封邑旁邊經過,灌壇並沒有受到的影響。
在這則故事裡,雖然並沒有說明女子是山神還是水神,但她是山神的女兒,嫁給了水神,那麼無論如何都是和山神或水神關係密切的神,所以總是有風雨隨行。
除了這些神外,還有一些怪物也能致風,如山(犭軍,hui1),是一種野獸,住在北邊的獄法之山,樣子像狗,長著人的臉,善於投擲東西,見了人就笑,走起來像一陣風。它出現的地方,必定會刮大風;夔,生活在流波山上的一種獸,樣子像牛,但頭上沒有角,只有一條腿,流波山在東海之中,離西岸七千里。生活在流波山上的夔也經常在海水中玩耍,每當在海面上出沒時,總是伴隨著風和雨。它發出的聲音像打雷,響徹天地,黃帝在戰蚩尤時,曾用夔的皮做成戰鼓;聞獜(lin1),生活在中部的幾山上,樣子像豬,身體是黃顏色的,頭和尾巴都是白色的,只要它出現,天下就有大風。
夔
主要參考文獻:
《山海經校注》,袁珂
《淮南鴻烈集解》,劉文典
推薦閱讀:
※中國一個世界強國的復興-完美的文明:18世紀末之前的中國-最進步的文明
※中國最牛的10個漢字
※李秀輝:中國改革開放40年個人觀念的發育與反思
※做一個講衛生的中國人
TAG: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