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關乎歷史與未來的兩個日子

原標題:評論:關乎歷史與未來的兩個日子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題:關乎歷史與未來的兩個日子

  中新社記者 高凱

  9月3日和12月13日,或將成為中國的兩個重要的法定紀念日。

  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始審議有關決定草案,擬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此舉旨在以國家意志的高度提醒每個中國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以立法形式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集中反映中國人民的意志,然而,這勝利中包含的痛苦經歷尤其不容忘記。

  自1994年開始,每年12月13日南京全市都會拉響警報,紀念南京大屠殺期間死難的30萬同胞。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

  但是在這一天,悲傷絕不獨屬於南京這座城市。需要直面這幕歷史的,不僅僅是南京,還有整個中國,甚至整個世界。

  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鐵證如山,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審判,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

  對於南京大屠殺所代表的反人類行為,儘管始作俑者已經受到了國際法的制裁,但是日本右翼始終持否認態度,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國家層面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十分必要。

  南京大屠殺之於中國等同於奧斯威辛之於歐洲,制定本決定是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許多二戰勝利國每年紀念日都舉行隆重紀念活動,緬懷先烈和死難同胞。當日全國鳴警報,降半旗,國民肅立默哀。

  在中國,民間關於立法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呼聲不斷,自2003年開始,更有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意見、建議,希望能以法的形式予以確立。

  如今中國欲以立法形式確定和設立兩個紀念日,既是對這種訴求的回應,也體現一個民族對於人權和文明的態度,有助於中國與世界在認知上的溝通,是一種國際慣例式的紀念法則。

  當然,此舉同樣可以被視為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有力回擊。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底參拜靖國神社後,日本國內為侵略戰爭翻案之風愈演愈烈,不斷衝擊人類良知和國際道義的底線。

  正視歷史,才能面向未來。將9月3日和12月13日確定和設立為國家層面的紀念日,是為了讓民眾緬懷先烈,紀念包括港澳台僑同胞和外國友人在內為抗戰做出貢獻甚至犧牲的人們,牢記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沉重災難,讓世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避免歷史悲劇重演,維護世界和平。

  此舉也意在表明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和確立的戰後國際秩序的堅定意志,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紀念過去,不是為了培養仇恨,而是要牢記歷史的教訓,決不讓歷史的悲劇在未來重演。紀念過去,更在激勵國人牢記從苦難中走向輝煌的歷程、更好地面向未來。

  民族精神的提升,需要國家制度化的培養。此番兩個直面歷史的紀念日若得以確定和設立,是把現有制度、歷史記憶、國際慣例和人道原則做一次有益的結合。(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劉小楓《沉重的肉身》讀後 (評論: 沉重的肉身)
如果抽老公一巴掌,就給你兩萬,你打不打?網友們的評論亮了!!!
評論丨金像獎提名:港影大年的一場錦上添花?
評論:張靚穎能不能成為一代歌后
網路詩壇精評三十家之胡僧篇

TAG:歷史 | 未來 | 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