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在右腦拓展上不可替代
美術在對於人類右腦拓展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創想教育原創】
縱觀右腦學科的幾乎所有理論基礎,都是來自於美國零點計劃中加德納帶頭的課題組。家長因錯誤的誘導而忽略的真相:美術在右腦統合中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而零點計劃近幾十年唯一得到的結論就是「必須大力加強與美術相關的藝術教育」。
右腦思維內容包括:觀察力、應用力、表現力、想像力、發散思維、創造力、直覺力、空間識別力、靈感頓悟、情緒定力、記憶力、自信心、感知力、創造力、審美和實踐能力。
學美術,對孩子陶冶性情、美術欣賞能力、修養、結構認知等多方面能力都是有幫助的,並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和增進孩子的自信心、注意力、模仿力、創造力、形象思維能力、強化記憶力等學習能力,並激發他們內在的創造潛力,成就感和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將使孩子心理建立自信,這不是語數外所能給的。
讓孩子學畫畫,很大程度上,是讓孩子增加對周圍現實生活的認識和體驗,最大限度的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大腦在左、右兩個半腦分工不同,左半腦主管抽象思維(包括概念、判斷、邏輯、推理等)右半腦主管形象思維(形體、體積感、空間感、色彩等)是一種憑空的無中生有的創造性,。一般人常常多用左半腦,而右半腦的開發遠遠不夠,這實質上是一大片富饒的荒地。美術是形象表達的視覺藝術,右腦的潛能通過美術才可能更大能量的發揮出來,美術教育恰恰是開發右半腦的最好途徑。重視美術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與培養,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不是是個會畫畫的人都能教好孩子,教學方法才是關鍵,面對只為了「教美術」而「教美術」的現狀,不利於兒童身心智能的全面發展。美術教育,先是教育,然後才是美術,要懂教育的人才行。每個孩子都是茁壯的小樹苗,關鍵是引導方法,引導正確就是參天大樹,引導方向不對就是歪脖子樹。更可怕的是,做傳銷的人也改行教美術!
家長讓孩子通過「美術」的學習,不是要培養單純的畫家、畫匠,而是富有「創造性思維」與「創造性人格」的「創造性人才」(創造性人才=創造性思維+創造性人格。)
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多數時候,往往受家長空洞期望的限制,就會太照顧學生,做不到校外美術教育的特色,往往藝術創意發展不前。美術教育應該結合本身擁有的優勢,家校一體,給學生全面的教育。
我們把創造認識上爭論情景的方法和組織學習討論的方法列入刺激學習和啟發學習動機的方法。學生參與科學爭論,不但使他們在有關問題上加深知識,而且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教育要給人以自信,擁有抗挫折的能力。不好的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真理,好的教師是讓學生找尋真理。
我不同意課堂必須是安安靜靜的觀點,安靜,就是不許人有講話的權利,進而剝奪了孩子參與學習的權利和主動學習的能力,課堂死氣沉沉毫無生氣。如果想要兒童變成順從而守教條的人,你就會用壓服的教學方法;而如果你想讓他們能夠自主的獨立地、批判地思考並且有想像力,你就應當採取能夠加強這些智慧品質的方法。
我同樣反對「倒金字塔」的教學方法,跨越孩子心理年齡提前教給他們最後才該學的東西。任何沒有基礎的大廈都將是空中樓閣。繪畫的基礎技能,建立在對事物的觀察力、審美、結構及表達上。孩子掌握了這些,再到了手部肌肉成長到可以精細動作時,他們自然能畫出美麗的畫來。沒有敏銳的觀察力,談不上想像力,想也是瞎想,是空洞無物的。而真正的純繪畫技能,倒是可以等孩子大了再學。讓12歲以下的孩子直接學習素描是原則性的錯誤。
孩子繪畫啟蒙,2歲就已開始。教育就是對孩子潛力的探索、發掘,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並通過知識的反覆,大大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培養孩子敏銳的觀察力要不斷的引導暗示。很在意早教的家長,不妨這樣子做:看見樹,就可以問孩子有什麼不同,是樹葉不同,還是樹的形狀不同。顏色、大小?樹榦大?還是樹枝大?遠處的樹,近處的樹,一樣嗎?家長要給孩子開放活動的空間,引導孩子走向自然,走進社會。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只要留心,教育隨時隨地。
繪畫,在某種程度上,和語言是很接近的,畫畫是另一種語言的表達。孩子是用形象、色彩、和聲音來思維的,「思維課」要求學生會談、會觀察、會思考、會描繪周圍世界的種種現象種種場景。
蘇聯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在《論個性的全面發展》一書中指出:人的主觀想法主導著人的思維和行動,是知識在起作用,只有創造性養成的教學,才會使人變得聰明起來。
美術教育是關於右腦的教育、是創造性人才的教育、是完美人格的教育。
右腦思維繪畫訓練,激發右腦思維,右腦思維即創新思維,擁有超右腦思維的人必是特立獨行的創造型人才。
推薦閱讀: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一上一下畫折線
※中國美術史複習資料
※梁啟超何以把「中國現代美術第一人」頭銜送給陳師曾
※35第七章宋代美術
※ArtAmoy國際博覽會公共藝術區——任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