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藤方在婦科痛證方面的應用的論文---中醫學論文
【關鍵詞】 紅藤方;婦科病證
紅藤方是戴德英教授經過30多年的臨床應用及研究,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引發的痛經方面取得很好的療效,有效率達90%以上。根據辨證與辨病施治相結合的原則,提出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病機為「瘀熱互結」,並創立清熱活血化瘀之紅藤方。子宮內膜異位症臨床以「痛」為突出表現[1~8],痛經、腰骶痛放射至大腿、性交痛等,並伴腰酸、肛門墜脹、月經失調。「不通則痛」,該症的基本病機屬血瘀,再者患者有經期發熱、口乾便結、舌質紅等熱象表現,故認為內異症的病機應為癥積下焦,瘀久化熱、瘀熱互結,胞脈阻滯而為病,由此以清熱活血,化瘀消癥,特製紅藤方治療本病。針對內異症血瘀的基本病機,課題研究時首先採用tpa:a、pai:a纖溶系統指標作為觀察指標,研究結果證實紅藤方有通過改善血漿tpa:a、pai:a來改善機體的血瘀狀態,調整纖溶功能,從而改善臨床癥狀及體征。紅藤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對血ca125和emab指標有明顯的改善。該研究在2000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擴展紅藤方的使用範圍,應用於其他婦科痛證,同樣取得很好的效果,總結老師經驗,以供同道參用。
1 「不通則痛」是婦科痛證的基本病機
蓋人身氣血陰陽相貫,如環無端,暢流不息,流佈於臟腑,灌輸於經絡。若外感於六淫之邪;或內傷於飲食、情志、體虛;或因跌仆、外傷及手術等均可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人體臟腑功能失調,經脈閉阻,氣機阻滯,不通則痛矣。wWW.11665.Com痛證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提出:「五臟卒痛」,其病機是「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所謂「不通則痛」。婦科痛證是許多婦科疾病的常見癥狀,臨床以痛經最具代表性。痛經是指在月經期或月經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並伴有噁心嘔吐等,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月經初潮即有痛經,稱為原發性痛經,多由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頸狹窄等所引起;繼發性痛經,多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瘀血症、刮宮術後宮腔粘連、宮頸粘連等。中醫辨證將痛經分為實證和虛證兩類,臨床以實證多見,根據婦科痛證的發病特點,其病位在胞宮,變化在氣血,表現為痛證,多為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2 「通則不痛」是治療婦科痛證的基本原則
中醫對疼痛的認識,是經絡不通,氣機受阻,陰陽失調,對疼痛的治療強調一個「通」字,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痛證之作,病因多端,論治應遵循「治痛之則,以通為主,因通則不痛,故宜寒則溫之,熱則清之,痰則化之,血則散之,氣則順之,蟲則殺之」。屬氣滯者,理氣即所以通;血瘀者,化瘀即所以通;陰虛者,養陰即所以通;陽虛者,溫陽即所以通;蟲積者,驅蟲即所以通。臨床須結合具體病機,分別採取相應的治法。運用中藥治療痛證,有很好的效果,但存在一定的差異,止痛效果如何,關鍵在於求因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因病制宜與靈活用藥相結合,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痛證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祖國醫學對此認識較為深透,處理並無固定模式,它不是把著眼點集中在見痛止痛上,而是努力尋求病因,準確辨證,施以相應的治療方法,解決主要矛盾,痛證最終得到治癒。
3 異病同治,療效
顯著紅藤方由紅藤、敗醬草、桃仁、薏苡仁、丹皮、丹參、香附、延胡索、莪術等組成,方中紅藤、敗醬草苦平無毒,散瘀清熱通絡,敗醬草又有祛敗血的功能,為本方君葯。莪術有「通月經,消瘀血、止撲損痛下血及內損惡血」(《日華諸家本草》),「血瘀、血閉之專葯」(《本草逢源》);丹參「苦微寒無毒,破癥除瘕,破宿血,生新血,能活血化瘀消癥」,三葯合用更能增強紅藤、敗醬草活血祛瘀之用,為臣葯。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等活血化瘀葯能夠調節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環(特別是微循環),改善血液的物理化學性狀,調整凝血與抗凝血系統的功能,改善血液的「粘」「聚」「滯」狀態,是治療盆腔內瘀血癥瘕理想的藥物。丹皮有涼血活血作用是為輔助葯。瘀血久居下焦能化熱助濕,而致下焦濕熱,薏苡仁有健脾利濕作用,與敗醬草合用可起到活血化瘀、清熱利濕作用,濕為陰邪,濕性粘膩,一旦濕邪附於瘀血,使瘀血凝聚,更粘更凝,故加薏苡仁健脾利濕,有利發揮活血化瘀葯的消積作用。香附、延胡理氣行滯止痛。全方合用,共奏清熱化瘀、理氣活血、軟堅止痛之功,紅藤方治療瘀熱型痛證,使瘀去熱清而痛解。擴大紅藤方的使用範圍,在臨床上以紅藤方進行加減,還可用於原發性繼發性痛經,盆腔炎、盆腔瘀血、宮腔粘連所致的腹痛,均有較好療效。
3.1 子宮內膜異位症 卵巢巧克力囊腫者,加豬苓、赤石脂或血竭,取豬苓利水消瘤,後二葯活血化瘀消瘤;有子宮肌腺瘤者,加蛇舌草、莪術、山楂以活血消瘤,抑制異位內膜生長。
3.2 慢性盆腔炎痛經 該病多屬濕熱或瘀熱,所以可用紅藤方治療。如腹脹者加木香、川楝子或枳殼;帶黃者加土茯苓、茵陳等。伴有經行發熱者,在經前加荊芥、防風、銀花,一般連用2~3個月經周期,經行發熱癥狀即可消失。
3.3 盆腔瘀血症 由於盆腔靜脈瘀血阻滯,氣血不暢,在經期常有痛經,且痛而拒按,舌紫暗明顯。在紅藤方基礎上加赤石脂、紅花或益母草等活血化瘀通絡葯,改善盆腔血管的氣血暢通,血液循環通暢,通則不痛。
3.4 宮腔粘連而致痛經 其特點是經行量少不暢,下腹痛而脹,多由人流手術不當引起宮腔感染或手術操作粗暴所致,可伴有低熱;亦有閉經而周期性腹痛腹脹者。以紅藤方去敗醬草加乳香、沒藥、紅花或莪術、烏葯、小茴香等。若偏瘀熱者加連翹、蒲公英;偏寒凝者加桂枝活血通絡。
3.5 原發性痛經:此類痛經居多。經量偏少者在紅藤方的基礎上去敗醬草加桂枝、蘇梗;量多者去敗醬草加艾葉、木香或肉桂、木香、仙靈脾等,亦每每奏效。以上婦科痛證都可以用紅藤方治療,是因為該方有許多活血理氣止痛的中藥,如香附、延胡、蒲黃、桃仁、丹參等,根據辨證寒熱進行加減即可。以紅藤方加減運用於婦科各類痛證,提示只要我們掌握了該方的組方意義及功能,就可以隨證加減,這是一種靈活動態的辨治思想。
4 病案舉例
患者,女,32歲,已婚。2006年3月16日初診。患者結婚2年未孕,平素下腹疼痛,經期加重,伴有腰骶酸痛,帶下增多,色黃有異味。末次月經3月2日,量中,色暗紅,歷時7天,胃納尚可,大便乾結。婦科檢查:外陰已婚未產;陰道暢,分泌物量多、色黃;宮頸光滑;宮體前位正常大小,活動可,無壓痛;兩側附件增厚,壓痛明顯。白帶檢查:白細胞(+++),b超提示:後穹隆積液42mm×36mm。苔黃膩,舌尖紅,脈弦滑。證屬濕熱下注,胞脈阻滯。治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選用紅藤方加減。藥用:紅藤30g,敗醬草15g,薏苡仁12g,桃仁12g,丹皮12g,丹參12g,紫草30g,制香附15g,川楝子12g,延胡索15g,土茯苓12g,銀花12g,枳殼9g,炙甘草6g。7劑,水煎服。囑節慾。2006年3月23日複診:服藥後,腰酸腹痛明顯好轉,帶下減少,色轉白,稍腹脹,大便乾結,苔薄黃膩,脈弦滑。濕熱漸化,胞絡疏通,再以上方出入,加鬱金12g,制川軍12g,7劑。2006年4月6日三診:末次月經3月30日6天,無腹痛,稍腰酸,納便如常。複查白帶常規正常,b超提示:後穹隆積液8mm×10mm。苔薄白,脈小滑,治以活血化瘀,清熱利濕佐以益腎,繼以紅藤方加杜仲15g,桑寄生15g,治療1個月。2007年8月前來產後調理,告知2007年6月順產一女。按語:綜觀脈證,患者當屬濕熱下注胞宮,胞絡氣機阻滯,久而成瘀,瘀熱互結,選用紅藤方加減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諸證明顯好轉,證情穩定後輔以補腎之品杜仲、桑寄生,使濕利瘀化痛解,終而喜得千斤。
【參考文獻】 1 束蘭娣,戴德英.中藥紅藤口服液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小結.上海中醫藥雜誌,1999,1:30-31. 2 束蘭娣,宋知理,戴德英.紅藤合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80例療效觀察的臨床小結.中醫雜誌,1999,40(9):547-548. 3 束蘭娣,葉偉成,宋知理,等.紅藤方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纖溶酶原的影響.中國現代臨床醫藥雜誌,2001,2(2):46-47. 4 束蘭娣,桑珍.紅藤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的臨床小結.中外臨床醫藥雜誌,2002,2(9):50-52. 5 束蘭娣,宋知理,戴德英.活血清熱,化瘀通絡法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觀察.中華中西醫雜誌,2002,3(18):1770-1772. 6 張婷婷,陳麒,朱抗美,等.中藥「紅藤方」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模型大鼠異位內膜的形態學影響.生殖與避孕,2005,12:716-717. 7 楊峰,李鳳梅,束蘭娣,等. 紅藤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82例臨床觀察.山東中醫藥雜誌,2006,25(12):824-825. 8 尹燕,張婷婷,黃彩梅,等. 紅藤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術後複發31例.實用中醫藥雜誌,2007,23(3):153-154.更新時間:2011-03-28 13:58:56 作者:11665
推薦閱讀:
※引用 婦科診室內的悄悄話(5)
※【食療養生】孕婦科學飲食一日三餐食譜
※宮外孕>中醫寶典>中醫婦科 正文
※婦科病治驗 祝諶予
※山西名老中醫 白清佐 運用傅山經方 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