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戀人,尋找一種紅粉知己的可能!(2)
我們不是已經在一起,就是在通往在一起的路上?
但人際關係畢竟是雙向的。當一方退縮、改變的時候,另一方也會調整步伐——兩個人有相同目標的話。勞拉·格雷羅與他的夥伴阿蘭娜·查維茲指出,所謂的紅粉知己至少有四種模式:
互有好感:雙方都想發展成戀愛關係
我方渴望:我想交往但怕他不想
對方渴望:他想交往但我不想
柏拉圖式友情:雙方都不想交往,只想當朋友
在第一種關係裡面,雙方都會有程度相當的正負向互動、有爭吵也有親密;但如果只有一方想交往,這段友誼就會演變得比我們想像中複雜了。以「對方渴望」的關係來說,當女性察覺到自己並沒有想要和對方發展的時候,會降低連絡頻率;但男性即使是對於「不可能在一起」的異性好友,仍然是常常連絡、通電話、約出去玩等等。
縱使是雙方都沒有其他非份之想的「柏拉圖式友情」,男女的反應也相當不同。女方會持續地向對方掏心掏肺,傾訴心事;男性則是維持一貫的相處模式。而在「我方渴望」的關係里,女性會希望能多跟對方聊一些感情的問題(儘管這可能會造成爭執),但男性則對心儀女孩的愛絕口不提。
勞拉指出,這樣的性別差異反應,常給每一對紅粉知己帶來各種疑惑、曖昧與不確定感:既然愛我,為何又不說?如果說一開始就不打算和我交往,為什麼又要一直打給我?倘若我們本來就沒有在一起的可能,又為何在每次傷心難過的時候,第一個打給我與我分享心痛?
這是因為男女雙方對於「朋友」的期待與印象本身就有所出入。美國堪薩斯大學的傑弗里·霍爾分析,發現女性稍微比男性更重視忠誠、慷慨、訴說心事、親密感、陪伴、共同興趣等,男性則更重視朋友的吸引力身分、地位與能力。換個角度來看,你可能因為他跟你傾訴許多,就覺得對方和自己情投意合,殊不知對他來說重要的不是與你們之間分享了多少話,而是你的身材辣不辣。
究竟是什麼在維持著這段「特別」的友情?
但更奇怪的或許是:如果已經發現兩個人不可能在一起了,究竟是什麼在維持著這段「特別」的友情?阿什蘭大學的布倫特·馬丁利或許會跟你說:那是因為你在對方的眼睛裡看見了自己。
有一種朋友讓我們無法離開他。他可以反映我們的錯誤、糾正我們的盲點、陪我們一起咒罵、幫我們看見自己無法察覺的性格死角。而且,就算我們死性不改,他也不會因此而離開。時間久了,我們會對這樣的朋友產生相互依賴、喜歡跟他在一起的時光、形成一種陪伴的連結、讓你願意為對方犧牲時間、耗費精力來維繫關係。
當一個人真切地與你談話、重視你看法的時候,當你對他訴說著人生感受、世界脈絡、渴望風向的時候,原先自己都覺得模糊渾沌的自我概念,也漸漸變得清晰了一些些。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在找尋自己、定義自我,如果有一個人能扮演這樣的鏡子,我們當然願意多花時間與他相處、為他付出。於是,他就成為你生命中那個「特別」的人。
對這段關係的經營、所投注的心力,也會調整我們對彼此的期待,而當有一天期待變得與眾不同,兩人的關係也會變得無可取代。
寫在後面:
「我……曾經一度很喜歡你噢,說不定現在還是。」他說,語尾的迴音透過璀璨的煙火四散到天幕的每一個角落。我的身體微微地發抖著,差一點就要握不住手中的酒瓶。我嘗試想說一點什麼,但是上半身卻不聽使喚,一股無形的力量將我的喉嚨捆綁著。「但是每次我的感情都是悲劇收場,我不想失去你這個好朋友。你也知道,我是一個不會談戀愛的人……。結果沒想到相處久了以後,好像越來越像哥兒們了,哈哈。你看,說不定連你歷屆男友都不知道你的內衣穿幾號呢!」他好像知道我要問什麼似的接著說,並試圖把氣氛緩和。
煙火輝映在他的眼睛裡,像是要激起一些什麼餘燼似的,然後在他的瞳孔中亂竄了一陣子,最後終於平靜了下來。直到最後一發煙火升空,用長音為黑夜划下句點,我才發現原來有些時候,有些人,終究只適合一個曖昧不明的角色。這個角色既不是戀人,也不是朋友,更不在兩者之間,而是在朋友與戀人之上,保留一個更為純粹的位子給彼此。在這層意義上,我們可以串聯視界、交融信任、彼此依靠,甚至可以商量感情困擾、煩惱罩杯大小,但就是無法談起戀愛。不過也因為這樣,我們為彼此的生命增添了一縷比剎那的璀璨更為持久的風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