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面對新的「婚姻觀」

張頤武

一條「空巢青年」已經超出5800萬的消息引發熱議。報道所提及許多新一代的年輕人不願意為婚姻關係所束縛,擔憂這種關係造成對自己生活的困擾的狀況確實是現實存在的。這其實也是中產社會發展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對感情婚姻等表達也在出現重要的變化。從戀愛到結婚的原有的固定的青年的生活方式實際上受到了嚴重的衝擊。這種在中國從「五四」以來一直主導我們社會的愛情婚姻觀其實受到了社會現實的衝擊。

五四以來的婚姻觀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激進反傳統的,就是衝破原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婚姻,想像兩個人有一種天然的感情,這種感情可以超越一切具體的生活考量,就是一種絕對的愛情。堅信愛情高於一切,也是婚姻的唯一基礎。一種超越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和生活考量的「純愛」是婚姻的理想。這種理想化的想像一直是婚姻觀的基礎。所以一般的社會思潮多抨擊那種對婚姻和財產等相關聯的觀念,這從五四以來一直到二十世紀末都是主導性的觀念。另一方面,傳統的人應該適時結婚生子,過家庭生活等觀念仍然得到了保留和延續,並和男女平等等觀念一樣成為社會的支柱。而在計劃經濟時代,為了社會的穩定發展,婚姻關係也被視為重要的關係受到法律和道德的高度保護。這種保護當時並非基於一種財產的保護,而是一種來自社會和單位等的道德性的管束。由於計劃經濟環境下的個人對單位集體等的全面依賴,這種束縛還是有效的。

由於中國過去的普遍的貧窮和計劃經濟時代缺少較多私有財產的狀況,中國的戀愛婚姻觀念其實和西方中產的注重私有財產和感情的平衡的觀念是相當不同的。中國人常常認為西方式的愛情到婚姻完全是超越財產等關係的。其實對於西方對婚姻關係的嚴密的法律制度對財產的保護缺少了解。往往認為愛情就是不管地位財產的絕對的感情,而婚姻也和財產等全無關係。《簡愛》作為一部十九世紀的作品,一直在中國社會中流行,有很多人就是看中了家庭教師和有錢人超出財產的愛。那部書在很多年都被認為是「個性解放」的名著。現在如果從一個中產社會的角度看,卻往往會認為是家庭教師成功「逆襲」嫁給有錢人的故事,財產還是起到了關鍵作用的。當然這種理解完全沒有了文學上的意義和價值。五四以來一套激進的感情觀是接受了西方自由戀愛的觀念。但卻沒有把西方式的對於私有財產的觀念拿來。過去中國人都沒有什麼說得出的私有財產。民國時代激進青年放棄財產,後來計劃經濟,個人都是存款幾百元就是大戶,那時候結婚離婚也沒有什麼財產觀念。

當然這僅僅是理念上的狀況,其實在現實中,物質生活的基本的需要的要求或金錢地位等考量也一直是現實社會的基礎。計劃經濟時代,是人們財產很少的時代,結婚也遠非那麼浪漫,也有許許多多的現實的考量,這也是無需爭辯的現實。只是財產較少,往往也是由公家安排等而來的待遇,並非私有,不像現在這樣的具有最為重要的性質。但就是那私有的一點點也是具有相當意義的。人們的婚姻里的相互算計和計較也是非常多的。現在有些人把那時的婚姻浪漫化,說是沒有任何物質和生活方面的考量,其實是並無現實基礎的。當時嫁給幹部子女或軍人或國營大企業工人都是很好的選擇。那時大家都沒有多少現金,社會地位和戶口等都是現實的考量,因為那些裡面也有許多切身的利益。當時也有對物質考究的,那物質今天看很可笑,但當時就是不得了的。如所謂「三轉一響」。婚姻關係在計劃經濟時代也不是很簡單的。改革開放後張潔等人的小說當年就慨嘆過這種現實的物質關係對愛情的衝擊,把這看成中國社會的負面的狀況,那時的不少文學作品都反映為了過上相對好一點的生活而被家裡壓力放棄愛情的狀況。那時的解釋是物質生活過於貧困才造成的結果。那時覺得西方式的關係是「純愛」,而在中國則受到很多物質的侵擾等。現在看其實也是相對很天真的。人們當時不了解西方的婚姻其實也是建立在財產關係上的,有關於財產關係的嚴格的保護的法律制度。因此,就出現了一種一方面把西方式的婚姻浪漫化的傾向,認為那種婚姻基於「純愛」,另一方面,對於現實的財產等方面的作為婚姻基礎的問題缺乏一種深入的了解和觀念上的正視。往往被認為是玷污了純潔感情的「唯利是圖」的庸俗的人們所有的。因此中國的婚姻觀從理念上的所謂「反庸俗」。

現在的狀況是兩者都發生了現實的改變。 一方面是傳統的必須結婚的觀念在年輕一代中逐步弱化,對老輩人的「逼婚」等極度反感,也厭惡人們談論此類的事情。這些年來認為這些事情完全是個人選擇而和社會無關的數量急劇增加。這可以說是一種意識上的明顯的變化。另一方面,和這種意識變化相適應的其實是生活方式的變化。現在戀愛到結婚,由於社會的中產化,涉及的關鍵就是雙方的財產的問題。當下的年輕人已經和過去雙方都沒有財產的情況有極大的不同,無論未來繼承的財產,還是現實的房產等都構成了非常重要的方面。家裡財產較少的青年可能因為婚姻關係得到巨額財產。而同時可能由於婚姻關係的終結而造成一方的財產損失和另一方的獲得等等。這些都是極為現實的狀況。最近有一個報道,說一位浙江的青年放棄了杭州的公務員工作,回鄉參加建設。為了回鄉不惜賣掉岳父母為他買的的房子的事情。就引發爭議。人們對於他回鄉參加建設都無疑義,還都表示欽佩和讚賞,但對於他賣掉岳父母家為他買的房子,則多有議論,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因為這一套不動產可能是家裡最重要的資產,也是他靠著婚姻關係獲得所有權的,現在僅僅為自己的願望隨意處分,就被普遍認為並不適當。這其實也就提出了婚姻遠超出愛情的「財產確權」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是現實存在的。

因此,財產關係其實是婚姻關係的重要的方面,一旦在這方面發生問題,所造成的損害往往不是過去的相對財產極少時代的結婚離婚所能承受的。前一段出現的關於王寶強和蘇享茂等的事件,引起社會的高度的關注,其實就是現實的財產關係對婚姻衝擊的現實的狀況。這其實是需要很細緻周密的法律對財產權利的保護的。這也造成了對原有的婚姻觀的衝擊。如何在婚姻中保護財產?形成了現實的問題。當然,缺少關鍵性基本的財產如房產,也在造成了現實的壓力,使得一些人進入婚姻困難。人們不願意結婚一方面是由於社會的變化,自主選擇的意義加大。另一方面其實也包含著對於婚姻關係造成的巨大的財產變化會形成某種「不安全」狀況的焦慮。個人的財產和大家庭的財產如何在婚姻關係中得到有效的保護等等,都變成了重要的議題。

中國人要面子,往往這些問題前面不講明白,只談恩愛浪漫,但其實心裡也都有小九九,但都沒有「確權」。一旦到了動真格的鬧開或一方的當事人覺得吃虧,過去的事就都變成撕的一部分。又傾向用道德方式解釋,都想訴諸網路輿論。其他媒體對此看法也會跟著網上主流說法跑。這方面西方關於婚前財產和婚後財產劃分都有詳細協議。尤其財產較多的一方更著急有保障。如美劇《傲骨賢妻》有很多集都是講結婚的財產協議的。兩人談感情,後面的律師談財產。離婚時對協議解釋也需要各找證據。其實不止演藝名人,就是看法制節目,兄弟姐妹鬧翻,也是為了老人留下的一套房劃分問題,沒明確就天翻地覆。這靠道德勸說或感情浪漫其實都不能有效解決。當年計劃經濟時,財產很少,也會為一點點錢算計得一塌糊塗。還是需要對契約關係有更明白認識,對浪漫有理性判斷。這也是社會的常態,也無需對人性過度浪漫,這些現實也需要有客觀的解釋。最近有關夫妻一方欠下的債務的司法解釋實際上也是涉及這方面的問題。

這就使得婚姻絕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大家庭之間的複雜的關係,也是兩個人之間和兩個大家庭之間的財產的新的結構的形成。由於房產等對於人的一生最為重要的財產等方面的問題的現實存在,就形成了對原有抽象的浪漫婚姻觀的現實的超越。這種變化帶來的對婚姻問題的敏感其實是對現實的財產關係的敏感。五四以來的對於婚姻所涉及的財產關係忽視或輕視的價值觀在現實的婚姻文化中面臨著極為具體的衝擊。這種衝擊就是來自於一個中等收入者普泛化時代新的社會環境造成的。這是現實的問題所在,也不是僅僅重申原有價值的意義就能化解的。這種新的問題需要新的社會的解決方案,現在這樣沒問題就是恩愛夫妻,一旦有問題就靠在媒體或自媒體中的「撕」來獲得婚姻中的「財產確權」顯然並不是理想的方法,其實也會影響到年輕人的婚姻意願。如何建立一套既考慮感情真愛,又能夠有更清晰的「財產確權」的方式的婚姻理念,是社會要正視的,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議題。


推薦閱讀:

創傷人人都有,這樣面對才叫成熟
從容淡定生活,面對風雨人生
面對逼婚,如何1句話懟回去?
面對如此執法者,我憤怒!所有人都憤怒!
遭遇「碰車」留心眼 面對索賠堅持報警

TAG:婚姻 | 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