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越行越窄,親情越來越淡
孝道越行越窄
親情越來越淡
一我一個從前的鄰居,偶然碰面,聊起了家長里短,問起他的父母,他說,父親過世了,母親去了養老院,是他和哥哥商量好後,一起把母親送去的。母親身體不好,需要有人在身邊看護,雇保姆看護母親,有沒有那個經濟能力,而他們哥倆因為家裡都有第三代需要他們看護,都不方便收留母親,所以只好送母親去養老院。其實,母親不願去養老院,為了他們的第三代,他說只能委屈老母親了。他還說,忘不了他們送母親去養老院離開的時候,85歲的母親站在養老院的大門口,木木地望著他們,幾綹花白的頭髮隨風飄起,那情景在他心裡留下了抹不掉的傷感。我問他的母親現在怎麼樣了,他說有點老年痴呆了,一會清醒一會糊塗。我聽了以後,心裡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我對他的父母還有印象,挺和藹可親的一對老人。我不想評價我的這個鄰居,只是一想到為了兩個兒子操勞了一生的兩個老人,最後只剩下一個母親還去了養老院,我的心裡就很難受。
像他父母那一輩的人,大都是上個世紀30年代出生的人,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還是比較濃重的。儘管他母親自己有退休金,傳統的家庭意識還是讓她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子女,獨自一人去養老院。老人家的兩個兒子最小的也60多歲了,都已陸續跨進65歲老齡人口範圍。而為看護兒女的孩子,又成為他們不得不操勞的重任,出於一些大致相同的原因,四世之家就不得不有一輩不能同堂,而不能同堂的只好是他們的老母親了。特別是在50、60年代出生的人群中,上有老的負擔還是很重的,而他們的子女大都是80、90年代出生的,也是現在社會的中堅階層,正在拼搏的階段,為了他們子女的下一代,往往選擇放棄他們的上一代。這是一個很殘酷很悲哀的現象,其中的原因也很複雜。孝道固然重要,但是對待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的重視,可能更甚於傳統的敬老意識,這也許是時代風氣的變化所致,也還有經濟環境的限制。
二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的鄰居王大叔才和女兒達成諒解,與照顧他的保姆結婚不到一年,出去散步時突然不行了,趕忙拉到醫院搶救,搶救了五天就不搶救了,據說把氧氣管子一拔下來人就死了。是他女兒不讓搶救了,因為搶救費一天將近一萬元,用了不少外國葯,大部分都是個人報銷。朋友告訴我,他女兒女婿是開大理石廠的,非常有錢,卻不搶救她爹了,真他媽不孝順。我不知道大理石廠能賺多少錢,但是一天將近一萬元的醫療費,估計開什麼廠子也受不了。問題是從哪個角度看這個問題,是站在道德層面來看還是站在經濟角度去考慮,抑或站在老年人或年輕人的立場來考慮,救不救老人應不應該救老人,我們都很難去下一個定義。還有人說,拔氧氣管子也許是不知道能不能治好多長時間能治好的原因,我的理解就是你盡孝道或講親情的實際作用有多大。這個事情在老年朋友圈裡議論,大都對扒氧氣管子的行為義憤填膺,似乎女兒開大理石廠就不應該這樣。如果女兒是個一般的工薪階層,掙的錢只夠自己生活,那麼拔了氧氣管子是不是就可以原諒了?這是一個很難判斷的選擇題,既有道德因素又有經濟因素,只是一和錢掛上邊,天平總是傾向於無情。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醫生說的,他負責治療過一位老人,是肺部感染呼吸困難,每天需要呼吸機支持,雖然神志清楚但說不了話。高昂的治療費引發了子女們的議論,主要的意思是想放棄治療,但是他們又誰也不敢做決定,怕以後落下話把,最後子女決定聽從老人意見。子女來到老人病床前問道,媽你想回家嗎?想就眨眨眼。老人獃滯著目光瞪了好久,眼裡被風吹得裹滿了淚花,最後終於撐不下去,眨了下眼。老人的兒女馬上說,咱媽想回家,趕快和醫生說辦理出院。這個醫生說,老太太根本不能說話,讓她不眨眼可能嗎?這樣的事情很多,久病床前無孝子,老祖宗早就認識到這個真理,好多看起來的孝子孝孫,真的是在裝孫子。
其實,能夠裝孫子還知道一點羞恥,有的乾脆連孫子也不裝,直接變成惡狼。最近微信群里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兒子把還沒咽氣的生病的父親直接裝棺材裡埋了,女兒知道後又給挖了出來,並報了警。警察來到現場調查立案,老父親還躺在棺材蓋上喘氣。這不用說就是一個惡狼般禽獸不如的兒子,畜生都干不出來的事情,作為人子他就能幹出來。這雖然是個別現象,但是綜合來看,中國的孝道真是越行越窄,親情越來越淡。
三
我的朋友小眼告訴我,他們學校的美術老師讓他80多歲的老母親折騰壞了。他的老母親也是自己住,白天退休的姐姐去照顧,晚上他去照顧。美術老師說,兩個問題他受不了,一個是老母親晚上不睡覺。這個問題他問過姐姐,白天你是不是總讓母親睡覺,要不母親晚上怎麼不睡覺?為此還和姐姐產生了矛盾。老太太有點半糊塗狀態,不睡覺也不讓他睡覺,一會喊他要尿尿,一會喊他要喝甜水。美術老師晚上被母親折騰得睡不好覺,白天上班就睡大覺,美術課都忘上了,因此受到了校長的批評。二是老太太身患糖尿病,還喜歡喝甜水,不給喝就鬧,沒辦法他只好給她買可口可樂。老太太喝習慣了,和他姐姐也要可口可樂喝。姐姐說他你不能給母親喝可口可樂,那也是糖水,總給她喝會喝死的。他很苦惱也很無奈,不給母親喝母親就不舒服就鬧就不睡覺,喝了又對身體不好加重糖尿病的發展。他和老師們探討這個問題時說,現在看來孝敬老人不僅需要錢,還要有強壯的體魄、堅強的意志和明智的觀點。如果有錢就可以請個保姆好好侍候母親,沒有錢你就得有強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意志,老人怎麼折騰你都能受得了堅持住,像我這樣白天上班晚上值班,不僅侍候不好母親,自己也折騰完了,久病床前無孝子怎麼來的?就是這麼來的。關於要不要給母親要喝甜水的問題,他和姐姐觀點不同。他說母親喝了甜水就快樂,心理感覺和生活的質量就比不喝甜水要好得多,已經這麼大歲數了,為什麼因為糖尿病的原因就不讓母親喝甜水,就不讓她舒服快樂?她還能活多長時間?快樂一天算一天吧!如果不快樂,沒有甜水喝,母親活著還有什麼質量還有什麼意思?就這麼一點快樂,應該滿足。美術老師說這是他的明智的觀點。只是小眼說,當她問美術老師,這麼喝甜水你母親還能活多長時間,他竟然順嘴就說今年差不多了。就是這句話讓小眼聽得很窩心,一下子改變了對美術老師的看法,讓她覺得美術老師很虛偽。小眼問我怎麼看,我並沒有順從她的觀點。我倒是覺得美術老師代表了時下一部分人對中國孝道親情的一種現實性的詮釋。任何一種慈善行為都是有成本的,比如救災、助學、臨終關愛等等,這裡面也包含對親人的關懷和對父母的養老和孝順,因為孝順也離不開行孝者的慈與善。
為什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養老投入很大,在養老金之外大都建立公共養老儲備基金制度,這是源於他們的文化理念和消費觀念的不同。他們認為對於老人的養護屬於社會責任,中國傳統的認識應該是兒女的責任;西方老人相對獨立比較依賴國家和專業養老機構,中國人則傾向養兒防老的幾代人合居式養老。關於社會養老問題,解決比較好的是美國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也是全球品質養老的典範。我在這裡簡單介紹一下,看看美國社區居家養老的模式。一是全托制的退休之家,由養老院全部負責;二是日托制的托老中心,白天在中心就餐活動,晚上回家休息;三是組織互助養老。讓老年人結伴認對、互助養老;四是提供上門服務。由政府財政出錢,派家庭保健護士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務。她們不僅僅為老年人做飯、洗衣、打掃衛生,還負責醫療護理工作。
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老人養老問題,觀念的轉變也需要物質基礎的托墊,好在我們祖國正在發展壯大,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於養老的觀念和條件,都會發生很大變化,也會越來越人性化。
關於老齡化社會的標準,國際上通常的計算方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而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的人口普查數據統計,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比例為15.5%,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10.1%。按照國際標準來看,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的門檻,處於老齡化逐步加深的階段。面對我國老齡化的快速到來,我國物質財富積累則相對不足,不能向西方發達國家那樣由國家大部分承擔社會養老問題。所以說,在目前這種狀況下,孝道和親情還是應該大力提倡的。再說,孝道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國人品德形成的基礎。中國畢竟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經濟水平,社會養老也還處在剛剛起步的探索階段,國家在這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投入機制和管理制度,對於老人的關愛和照顧仍需要子女們盡心儘力。
推薦閱讀:
※對親情的思索 李子勛
※送給我記憶里的她——媽媽!我愛你。
※七夕——親情給了老婆,愛情又給了誰?
※親情 錢
TAG: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