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學派:孔子與墨子的思想對立

摘要: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社會轉到封建社會的時期,湧現出了很多的英雄人物,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本篇講述《四大學派》篇。


儒家(創始人:孔子)

孔子

儒家是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創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推廣其規模,荀子使得學派學術大成。

孔子通過夏商周三代文化總結出一套思想體系,即為儒家。儒家思想分為兩個部分:內聖與外王,即個人修養與政治主張。即由內聖而外王,通過內體心性成就外王之事。春秋時期,儒家本有6部經書,《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時期的焚書坑儒燒毀了《樂經》,使得失傳。東漢時期增加了2部經書《論語》、《孝經》,唐朝時期再加上5本經書《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爾雅》,到宋朝時期又加上1本經書《孟子》,所以到如今儒家經典經書有13本。

儒家認為「周禮」是實現政治的理想道路,主張以禮治國,所以儒家的承載者是封建社會,當封建社會倒塌時,儒家的承載之船也翻了,近代時期的太平天國起義,辛亥革命,以及反對最強烈的五四運動等使得孔子權威降到最低點。


道家(創始人:老子)

老子

道家又稱道德教,是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創始人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時陳國人,道家的淵源可追溯到黃帝時期,作品為《黃帝內經》,直到老子集先輩流派大成於一身,創建道教。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列子、莊子。

道家以道為世界的本源,政治主張無為而治,世人對道和無為的理解不同,所以內部又分為幾種不同派別,或者偏重於治國,或者偏重於修身等。常見的道家經典有:《道德經》、《道家易學》、《太一生水》、《文子》、《莊子》、 《列子》、 《六韜》 。道教用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春秋末期,老子創建《道德經》,戰國時期,各種學派爭艷,道家興起,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使之受到壓制,到西漢初期,因為長期的戰亂,朝廷選擇道家治國,出現了「文景之治」,在漢武帝時期,因為採用董仲舒的「崇尚儒術」,受到壓制。直到晚清,儒家受到打壓後,道家慢慢復興。


墨家(創始人:墨子)

墨子

墨家是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創始人墨子,本名墨翟,春秋時期宋國人,春秋戰國時期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曾學習過儒學,但不滿「禮」太繁瑣,於是另建新的學派,聚徒講學,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者們絕大多數都是有知識的勞動者,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有社會實踐經驗。

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禽滑厘、田鳩、孟勝,首領稱呼為「巨子」,代表作品有:《墨子》、《胡非子》、《隨巢子》、《我子》、《田俅子》等,墨家的思想主張是:兼愛(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非攻(反對侵略戰爭),節用(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明鬼(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天志(掌握自然規律)等。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後來墨家分成兩派﹕一派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叫做「墨家後學」,另外一派轉化為秦漢時期的遊俠。

戰國後期,墨家勢力變得衰微,到西漢武帝時期,墨家幾近消失。據考古發現,晚清時期最後一代墨子抗擊八國聯軍而亡。


法家(創始人:韓非)

韓非

法家是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創始人韓非,韓王之子,春秋戰國時期韓國人,法家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時期,經歷了管仲,李悝、商鞅,吳起等不斷的完善,直到韓非集其大成。法家可以說是春秋戰國時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法家的代表作品有:《管子》、《商君書》、《申子》、《韓非子》,範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在春秋戰國時期,用法家思想治國的諸侯國,都會使得國力強勢,齊國,秦國,吳國即為代表。

但法家的「不別親疏,不殊貴賤」在當時的半奴隸半封建的社會裡,很難實現,因為這危害了貴族的利益,秦國的商鞅,吳國的吳起為此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法家提倡的「依法治國」的核心思想,到如今的國家治理方面都有借鑒的地方。

我是趣味的歷史,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關注我。


推薦閱讀:

為何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對墨家及墨子評價高於儒家諸子?存在過譽及夾帶私貨的可能嗎?
為什麼《史記》中沒有「墨子列傳」?
量子糾纏本質的思考|「墨子」通信的起源
陸棄│墨子眼中的戰國是「戰國四雄」,竟然沒有秦國
墨家思想中的工匠精神

TAG:大學 | 思想 | 孔子 | 戰國時期 | 墨子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