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之畔陳家溝 「太極 」出百億特色小鎮
在洛水清流與黃河濁波的會流之地,兩股水流一清一濁迴旋激蕩卻涇渭分明,宛然一幅天然的太極圖。相傳這裡就是「河出圖,洛出書,伏羲悟太極畫八卦的地方。」而此地東北處,就是鑲嵌在清風嶺之上的河南溫縣趙堡鎮陳家溝。
這裡,就是全球3億多人在研習、廣傳150多個國家的太極拳的發源地。趙堡鎮黨委副書記王韜說,趙堡鎮特色小鎮規劃面積3.16平方公里,陳家溝就是特色小鎮的核心區域。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陳思/文
首席攝影記者 袁曉強/圖
喝喝陳溝水,都會蹺蹺腿
初到陳家溝可能會覺得它並無大山大水,與尋常的中原鄉村無異,與小說中竭力塑造的神秘、浪漫的武術桃源有些差距。相逢的頑童與街邊常見的小孩無異,偶遇的老伯與老家的鄰居一樣可親。但是,如果你放慢腳步,打開心眼就能發現,這個只有3000多人的小村落里,太極拳的古老印記,早已融入了陳家溝的每一寸農舍巷道與草木溝壑。
步入陳家溝,入目皆是藍磚黛瓦、古樸的房舍與寬大的院落。被俗世侵染多了,來到陳家溝,恍然有種返璞歸真、紅塵遠去的感覺。漫步於街頭巷尾,屋舍田間,這裡隨處可見婦孺老幼、青壯少年切磋拳技的畫面。看上去平凡無奇的老伯,隨手打起拳來卻也是一派仙風道骨的模樣。
陳家溝的早晨,比啾啾的鳥兒醒得更早的,是太極拳的一拳一腳、一招一式。
橙黃色的日輪方起,64歲的陳執經已早早地在自家寬敞的院子里,勁從腳起,過雙腿至腰間,提膝沖拳,震腳落拳。獵獵的衣袂,在黃河滔滔東去的最母性的鼻音相伴里,散發出一股幽幽的古意。
「金剛搗礁!」正在三樓隔著玻璃窗觀看師傅打拳的徒弟,忍不住喊出了聲。
愛穿荷葉領對襟扣的陳執經說,陳家溝人打拳已經是融入血液里的東西。網上有資料說陳執經是十歲學拳,但是陳執經對這種說法只是報之一笑。與熱血青年看完影視作品後的熱血澎湃不同,陳家溝人打能記事起,目之所及,就是太極拳。在跟隨伯父陳克忠、陳克信正式學習家傳陳氏太極小架之前,太極拳的招式變化,早已深深鐫刻在年幼的陳執經腦海里。耳濡目染之下,無怪乎陳家溝會有民謠說「喝喝陳溝水,都會蹺蹺腿」。
陳家溝近三千人幾乎人人都會太極拳,這裡有門樓大氣的太極拳學校,也有掩映在楊柏之間、隱匿在小巷之內的家庭武館。而除卻在本村授拳的,陳家溝這一個小村落,外出教拳廣收門徒的拳師將近全村人數的十分之一。
教下些弟子兒孫 成龍成虎任方便
發源於趙堡鎮陳家溝的太極拳,有著充滿傳奇色彩的來歷。
按輩分應該稱呼陳執經爺爺的趙堡鎮宣統委員陳靜,打小就是聽著祖輩們的傳奇故事長大的,再加上做過當地的導遊,對那些悠遠年代裡的往事耳熟能詳。陳靜說,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洪武年間,陳家溝始祖陳卜帶領族人由山西遷至該村。現在村中還流傳著「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的說法。陳卜舉族遷至常陽村後,因村中有三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著陳氏人丁繁衍,該村更名陳家溝。
雖然陳卜被《陳氏家譜》奉為一世祖,但是太極拳的創始人卻是他的九世孫陳王廷。
明末清初,陳氏第九世祖陳王廷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博採眾家之精華,結合太極陰陽之理,參考中醫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創造了一套具有陰陽性質,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松活彈抖等特點,以及符合人體生理規律和大自然運轉規律的拳術運動,故定名為「太極拳」。
陳王廷年老時,消極隱居,造拳自娛,教授弟子兒孫。遺詞上半首有「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
此後,陳家溝就開始了400多年的太極拳傳承之路。
陳家溝400年來名家高手輩出,但是陳家溝由於氏族觀念比較重,歷來有太極拳不外傳不傳女的規矩。所以太極拳能夠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離不開那個叫楊露禪的執拗年輕人。
王韜指著陳家溝的一處殘垣說,這就是楊露禪偷學拳的地方。貓著身子匐下,一所落滿黃葉的院落盡收眼底,這就是陳長興練拳教拳之處。
楊露禪本是河北永年人,偶然看到陳長興教拳,於是躲在殘垣與枝葉後偷看。陳長興發現後頗為感動,於是摒棄門戶之見與江湖禁忌,准其業餘時間練拳。楊露禪正是在拜師之後,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藝成時,他已經是四十歲左右的人了。太極拳也由此走出陳家溝,顯露崢嶸。
但是由於楊露禪在北京授拳時,弟子多為京城貴族,生活奢侈不耐艱苦,所以所授太極拳經過了簡化且動作相對柔和。而在陳家溝看到的太極拳,卻保留了最初的剛猛,看上去更像是「拳」。
在陳家溝走出的拳師數不勝數,但其中以陳家溝陳氏家族嫡系傳人中的陳氏19世掌門人陳小旺,陳氏20世傳人陳自強,陳氏21世傳人陳飛鴻為代表,並且在陳家溝產生了影響世界的四大金剛、八大天王、六大豪傑、太極九虎、太極九俠。
一步一個故事,三步一段傳說
在陳家溝移步換影,一步一個故事,三步一段傳說,走上十步,似乎就有一段歷史撲面而來。歷代名家練拳之處的東溝、充滿傳奇色彩的楊露禪學拳處、為太極拳斷而復續做出傑出貢獻的陳照丕的陵園……這個村子的每一片磚瓦都是太極拳發展的見證者,在陳家溝「上圪垯下溝」不住地穿行,如同走在時光的水底、窺視著流淌百年的太極血脈。
21歲的李軍是湖北人,兒時體弱,再加上他小時候迷戀吳京主演的《一代宗師》。十歲大時,父母索性將他送到陳家溝學拳。他見了老拳師就磕頭,還邊磕邊心裡犯嘀咕:不知道一會兒還有什麼儀式,會不會割手指喝血酒啥的。李軍早慧,邊磕頭邊說,師傅我家沒啥錢但是我想學拳。他師傅一聽樂了,楊露禪也沒錢,陳長興還不是教了嗎?
李軍最喜歡聽村裡的老人講前輩們的軼事,他清晰地記得村裡老拳師講起來太極拳先輩滅土匪、懲惡霸時,那種神采飛揚的表情。但是他最喜歡陳發科的事迹。
據載,當時中國最有名的摔跤專家沈三,在北京武術比賽大會上和陳發科相識。二人互道仰慕後,沈三直爽地說:「我們學摔跤的人對太極拳沒有認識,總以為這個套路只是活動身體,而不是武術,如果在比賽會上,練太極的抽籤恰好和摔跤的成對,該怎麼辦?」陳發科笑笑說:「那也不能抽了不算,當然也該有辦法,比如過去打仗,豈可挑選對手?不過,我卻不一定準能應付。」沈三說:「咱們研究研究。」陳發科說:「我雖不會摔跤,但也喜歡看摔跤比賽。」說著把兩臂伸過去給沈三抓住,並說:「我見過摔跤是這樣先抓。」觀者都暗想:今天二位名家比試,有眼福欣賞了。沈三剛握住陳發科手臂,剛好有人呼喚他們去商量什麼事。沈三便撒開了手,二人相視哈哈一笑,眾人不解。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陳老師讓我握著他的兩個胳膊,我想借勁借不上,腿也抬不起來,我就知道他的功夫比我高得多。」沈三隻能無奈地向人解釋道。
陳家溝村支書陳景元說,平日有人要與陳發科比試,陳發科總是頭搖成撥浪鼓,「我不中!」於是被大家笑稱他為「陳不中」,然而讓人尷尬的是,一搭手,卻沒人贏得了「陳不中」。
「陳不中」正是陳家溝拳師們的真實寫照:身懷絕技卻又含蓄內斂。
能敬能和,然後能打太極拳
沈威老家在貴州,去年畢業,一個月前剛辭掉北京的工作來到陳小星創辦的武校里學拳。校園裡的沙袋,在他拳頭的猛擊之下,一次次地震顫著發出悶響。他說,你別看太極拳練起來似乎慢悠悠的,太極拳練起來慢,但是打人快。陳家溝景區管理局的副局長牛占文,不僅負責景區各項事務,還是一個練太極的好手。他說,現在總有人腹誹太極拳是「老人拳」,說太極拳如果真的這麼厲害為什麼不去武林風打比賽。牛占文說,太極拳打起來看著行雲流水,但是真到了實戰中講究一招制勝,是沒有觀賞性的。武術在古代不僅是為了看家護院,動亂年代裡,武術是殺人技。
但是研習太極之人卻不可懷有傷人之心、爭強之意。
用陳家溝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朱天才告訴弟子的話就是:「能敬能和,然後能打太極拳。」現年71歲的朱天才住在一個古色古香的大院里。朱天才雖負盛名,但是人卻非常隨和,看起來宛如一尊「彌勒佛」。陳家溝太極拳「四大金剛」,有三個都常年在省外國外教拳,所以很多接訪的瑣事,都落在朱天才身上。雖然繁忙,每天早晚之時,朱天才還是會來到練武場親自為弟子們糾正身形,講解要點。
太極拳不僅是拳術,更是中華傳統文化在形體上的展現。
太極拳融匯了道教的「道法自然」、佛教的「圓融」與儒教的「中庸」,習練太極拳的人長年累月受到這些理論潛移默化的濡染,漸漸脫離功利之心而走向內在的德行。
投資100億的太極鎮項目
如果說,老的陳家溝是依附於三條溝上的古老小村落,而現在趙堡鎮政府不遺餘力打造的太極鎮項目,則可以使陳家溝不僅是古村落,更是新農村。在保持古香古色傳統風貌的同時,又搭上時代的快車道,日益煥發出新氣象。
趙堡鎮黨委書記李輝說,投資100億元的太極鎮項目已經簽約,先後引進了投資23億元的太極文化國際旅遊養生基地項目、投資36億元的太極文化生態園項目,實施了投資1.5億元的陳家溝老村改造項目……
與網路上流傳的陳家溝茅屋低小的畫面不同,現在的陳家溝,古今皆有、新舊相映,古香古色的農院、青磚黛瓦的老街、碧瓦朱甍的商街、獨具匠心的博物館……在清風嶺中段上,有錯落有致的美感。
趙堡鎮一方面積極開發太極拳練功服、器械、四大懷葯等產品,一方面利用灘區工業原料林、四大懷葯種植、家庭農場等特色基地,策劃鄉村風情游、休閑生態游、農業觀光游等路線。
「太極+文化」「太極+健康養生」「太極+旅遊+休閑觀光」「太極+健康食品加工」……圍繞享譽世界的太極拳,趙堡鎮切切實實地用起了「太極+」理念。
五千年來,黃河文化、河洛文化的深厚積澱;今天,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新洛公路、旅遊大道等貫穿全境,產業發展與生態美城和諧共生,這所極具典型區域特色的文化旅遊小城鎮,正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陳家溝祖祠演武場
被譽為陳家溝太極拳「四大金剛」之一的朱天才老人
遊客在陳家溝觀看太極拳表演
「太極」這一文化符號在陳家溝隨處可見
編輯:何小千
推薦閱讀:
※師幼齊參與,環創顯特色。
※南傳佛教源流與特色
※【每日菜品】14道特色家常菜品
※『特色科室』乳腺外科
※[轉載]盤點無可替代的30大華人「特色」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