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川民俗】回族婚俗拾趣

回族群眾在風俗民情、生活習慣及婚姻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和約束。由於長期與漢族雜居,相互影響,在服飾、禮儀、婚禮等方面有所改變。回族婚嫁實行回族內部通婚,若與非穆斯林通婚,對方必須信仰伊斯蘭教。婚嫁一般為:提親、送開口茶、定親、送禮、嫁娶,按伊斯蘭教教法規定,彩禮只能用於女方置辦嫁妝花費,不能挪作他用。

張家川回族結婚,必須先「提親」。當男方相中女方,並從側面了解女方的品德、家庭情況後,由男方聘請媒人說合後,拿上「四色情」(即四樣禮品),去女方家提親,女方若留下「四色情」 則表示初步同意。

「送開口茶」。提親後,女方探聽男方為人、家庭基本情況等,如中意便給男方回話表示同意。此時,男方家則要通過媒人向女方家送去名茶,佐以三種上等禮品組成「四色情」,故名為「送開口茶」,表示初步定親。

「定親」。「送開口茶」後,按照議定日期舉行定親儀式,由男方備好「四色情」,衣料、鞋襪、首飾、化妝品等,由媒人、新女婿、家長及親友一行8人去女方家定親,女方家盛筵款待。同時,媒人與男女雙方家長商酌、言定彩禮數目、衣服件數、人情禮品份數和送禮日期。告別時,男女雙方互送禮物叫「接換手」,表示同意。

「送禮」。定親後,按預定日期,由媒人、新女婿、家長及親友一行8人帶上彩禮、衣料、首飾、化妝品及四色禮品數份,並提紅公雞、黃母雞一對(稱「提話雞」)前去女方家送禮。女方家以筵席招待,親房戶族以「出湯麵」招待。三餐後,女方家擺出回送禮品,贈與男方,有衣料、鞋帽、蒸饃、油香等。

「嫁娶」。 嫁娶是男女雙方家中最大的喜事,結婚日期,除星期二(阿拉伯語「斜扇拜」)視為不吉祥外,其他日子都可舉行,一般以「主麻日」(星期五即聚禮日)嫁娶者居多。新婚之前,新郎、新娘要進行一次「大凈」(盥洗沐浴)。結婚這天,男女雙方家宰牛、羊,搭棚結綵,到處張羅,請親朋好友,邀賓客盛筵款待客人。新娘迎娶進門第一道儀式是首先要請阿訇念「尼卡哈兒」(結婚證詞),新郎、新娘嚴肅恭聽。在堂屋正中設一張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證婚人和父母親,地下鋪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聽阿訇的教誨,阿訇宣讀《古蘭經》有關片斷,再用漢語作一番解釋,其大意是:結婚是成人的標誌,是夫婦做人的開始,從此做人應盡種種責任;要嚴守教律,孝敬父母,待人謙虛,主持家務,奉公守法,上進求學等。然後阿訇面對證婚人問新郎:「你願娶她為妻嗎?」新郎如願意則應馬上表態。再問新娘:「你願意嫁給他嗎?」新娘如表示願意,阿訇就宣布,從今天起,你們二位正式結為夫妻,並告新郎、新娘互敬互愛,白頭到老,使男女雙方在宗教意義上成為合法夫妻。證婚儀式結束後,新郎、新娘準備入洞房時,由阿訇撒喜物——將早已準備好的糖、棗子、核桃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意為感謝真主賜給的良緣,祝新郎、新娘長生到老,早生貴子。有些地方新人入洞房時,將喜棗、喜糖等撒向圍觀的群眾,大人和小孩,人們爭相搶拿,以示喜慶。隨著法制觀念的增強,阿訇在念「尼卡哈兒」 前,先看結婚證,再念「尼卡哈兒」。儀式完畢,新娘入新房,盤起辮子,戴上回族婦女的白帽,表示由姑娘成為媳婦。接著男方家要盛筵款待女方家來送親的人,吃第一道菜,稱「下馬筵席」,然後到就近居住的親房請「喝湯」(吃出湯麵),最後吃正筵「十三花」, 名曰打發娘家。最後,新娘還要拜送娘家人,即娘家人站一圈,新娘由堂客陪同轉一圈,娘家人給新娘賞錢,名曰「拜作錢」。同時娘家人送「回盤」(熟肉和蓮花饃饃),至此婚禮宣告結束。有些人在婚後女方要認「尼卡」(證婚人),「尼卡」有的是親戚,有的則是女方的好友,「尼卡」在男女雙方發生重大爭執時有調解和仲裁的義務。

「吃筵席」。張家川回族群眾的宴筵,有「九碗、十全、十三花」三種,當然以十三花最為豐盛。但不論幾種菜都是一盤端,麵食有油香,一般很小,每人夾一個,然後是花捲和米飯。因此,人們把赴婚事叫「吃筵席」。在「吃筵席」 前,一般先端上果碟,果碟則是由五種、七種或九種不同食品拼合而成的小果盤,有花花、葡萄乾、花生米、糖果、瓜子、面果子、核桃仁、紅棗,有的還切有小塊梨、蘋果等水果。

「喝湯」。許多人在婚、嫁招待中,除了坐席之外,主人家的親房或近鄰要請客人和男方娶親的人、女方送親的人「喝湯」。每人一碗臊子湯,撒上各種調料和小菜,主要以紅、白蘿蔔絲的涼拌菜為主,同桌擺上菜碟,既有「四碟」的,也有「八碟」的。用各色菜絲擺成菊花形、梅花形等各種花樣,並配以盛有醋、鹽、油潑辣子等調味品的碟子。中間放一小盆細長面,每人各自撈到碗里吃,在此過程中,還要換幾次湯,人們只吃面不喝湯,「喝湯」是「吃出湯麵」的別名而已。

「吃眯眼飯」和「吃睜眼飯」。在鬧新房人走後,新郎、新娘就寢之前,婆家包一頓餃子,端到新房,新郎、新娘對吃,以示婚後和睦相處,俗稱「吃眯眼飯」。在新婚次日凌晨,天還沒亮之前,婆家人再給新郎、新娘做好餃子,端到新房裡,新郎、新娘對吃,吃完後才梳妝打扮,俗稱為「吃睜眼飯」,以示白頭到老。

「看十天」。新婚後第十天,娘家母和親戚中的婦女們要去婆家看望新娘,去的人要給新娘帶一件衣服;婆家則以席招待。娘家人走時,婆家人還要以比較優厚的禮物送給每一個來看十天的娘家人。

「謝媒人」。西北各回族地區謝媒人的禮物一般是茶葉、被面等日常生活用品,而張家川的回族則用鞋來答謝媒人,意在媒人在說親過程中跑了不少路,以鞋答謝最合適。

「試手面」。婚後4天,由新娘親自擀一頓長面,請家裡人吃,意在看新娘烹飪手藝和勤儉持家的能力。

「經名、小名、官名」。人生下來,首先,必須先請阿訇起個經名,經名都是《古蘭經》里聖哲先賢的名字或知名學者的名字,故多重複。男的多為「爾薩」、「尤素夫」、「穆撒」、「伊斯哈兒」、「耶兒故班」等;女的多稱「阿依舍」、「密蘭」、「法圖賣」、「海金者」等,這是每個伊斯蘭教徒都有的。很多家長還要給孩子起個小名,有的是愛稱,如「靈娃」、「八斤兒」、「有利娃」等;有的則按其生日以伊斯蘭教吉祥的日子為名子:「主麻兒」、「度善兒」。在一些盼子心切的父母,生了孩子,愛稱「有娃子」。入學兒童到上學時或有些人到了成年,便起個「官名」,統一都冠以姓氏,有的按漢族習慣另起個名字,成為社會上公認的名字。有的只冠以姓,名字則用小名,如「李狗娃、馬邁邁」;有的冠以姓,名字仍用經名,如「馬主麻兒、李舍目、蘇哈兒三」等。這樣,張家川的回族群眾除姓氏之外,有的有三個名字,有的兩個,有的一個。

回族群眾有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平時必須洗「大凈」(盥洗沐浴),禮拜時必須洗「小凈」(洗手、臉、耳、口、鼻、腳等),湯瓶和吊罐是家家必備之物。一般家庭都在房門後的房粱上掛有吊罐,地下有一個地坑和通水道,這就是主人日常家庭淋浴的地方。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條件的改善,部分家庭已經用淋浴器代替了吊罐,因此,許多人能健康長壽。

茶為回族群眾待客的佳品。飲茶則為日常生活中的三膳習俗,不論平時或節日、嫁娶,凡是登門來訪者,都要沏茶相待,回族人沏茶比較講究,一般用蓋碗,通常把這種飲茶方式叫「刮碗子」。待客以茶葉、桂圓、冰糖、枸杞、杏干、紅棗、核桃仁、葡萄乾、菊花等「五香茶」或「八寶茶」,沏在碗子內相敬,俗稱「三泡台」。

推薦閱讀:

「非遺」寧海十里紅妝婚俗
淺談中國古代的婚俗 (高建軍)
奇特的花瑤婚俗
中國傳統婚俗的十大禁忌:還是有必要看看的(33)

TAG:民俗 | 回族 | 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