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準備手冊

我們去找他們玩好不好啊?」之類的話。這樣的鼓勵對孩子有很積極的影響。

  要帶孩子熟悉環境,減少焦慮

  建議父母在入園前,可以帶著孩子到所就讀的幼兒園附近散步活動,如果幼兒園允許,還可以到園中的活動場地進行玩耍,暗示孩子「這裡有許多好玩的」,「以後要做幼兒園的好寶寶」等,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

  重視老師入園前的家訪

  很多幼兒園在孩子入園前都會安排老師上門家訪,這是父母、孩子與老師溝通的好機會。父母一定要安排出時間,並且一定要讓孩子在家,讓孩子儘早地認識老師。果果幼兒園要求家訪的老師要了解比如孩子睡眠時間的長短、睡覺時有沒有特別喜歡抱的東西、是否仍在使用尿布等,此時父母儘管暢所欲言。

  充分信任幼兒園的教育,以緩解孩子焦慮的情緒

  孩子剛到幼兒園一定會經歷一段適應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園還很開心,可是第二、三天就哭著鬧著不想去上學了。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孩子第一天還比較有新鮮感,等到接下來幾天「反應過來」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那肯定是要哭鬧的。這個時候父母盡量不要有過多的猜測,而是要盡量相信幼兒園,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幼兒園的喜歡,這樣孩子慢慢也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的。

  特別提醒

  要學會「狠心」

  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聽到孩子哭鬧聲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還有的中途來看望,這樣孩子的哭鬧時間會延長、次數會增多。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否則,孩子就會知道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去上幼兒園了。

  新生入園宜早接

  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父母早點來接,體驗與父母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更怕上幼兒園。

  寶寶適應攻略

  寶寶可能會出現的2種不適應情況

  情況一,怕見陌生人和陌生環境

  明明和小雲剛進幼兒園時,都有一些「反常」。明明很容易大吵大鬧,哭得天昏地暗,小雲卻是太安靜了,以前在家裡很喜歡玩的遊戲,也不感興趣了,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若有所思的樣子。

  對策:大多數孩子見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通常會不適應,但是反應出來的行為可能會相差很大。有的孩子大哭大鬧,情緒激動,有些孩子則顯得異常安靜。對於情緒激動的孩子,老師和父母會格外重視,及時地去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對於異常安靜的孩子,父母和老師往往會忽略,以為孩子「很聽話」就不加以重視。其實,這樣的「乖」孩子,往往也是不適應陌生環境的,只是因為知道「即使哭鬧,爸爸媽媽還是會送自己上幼兒園的」,就停止了「反抗」,但是心裡還是不開心的,還是害怕陌生環境,如果再受到忽略,對於心理的成長就想當不利。因此老師和父母對於異常安靜的孩子要格外關注。

  情況二,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易生病

  圓圓平時在家裡睡覺吃飯都特別香,但是剛上了幼兒園就徹底改變了。一到午睡時間就哭鬧,胃口也很不好,飯量不足平時的二分之一,而且沒幾天就發熱生病了。

  對策:孩子睡覺時防範意識特彆強,尤其是換了陌生的環境,沒有父母在身邊哄著,睡前特別容易哭鬧,也就是平時常說的「作覺」。同時,由於幼兒園飯菜和家裡的口味有所差別,而且取消了餵養方式,所以孩子在幼兒園往往吃得很少,甚至不吃。這在一開始階段都是很正常的。一般來說,孩子不想午睡,幼兒園的老師一般會輕輕撫摸孩子的額頭,讓孩子安靜下來直到入眠。至於孩子吃得不多,父母可以準備一些食品讓孩子帶去幼兒園,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境後,他的飲食起居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境複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但是寶寶的身體對各種接觸到的病原體也會產生抗體,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幼兒新生入園準備倒計時

提前一個月

  作息時間調整 根據之前所了解到的幼兒園作息安排,開始逐步調整孩子的生活起居,譬如8點之前起床然後用早餐,上午安排一個小時左右戶外活動,中午12點左右午餐,飯後半小時開始午睡,下午3點左右吃水果。

  提示:要鼓勵孩子自己吃飯,學會提前表示大小便,自己穿脫鞋襪以及獨立入睡等。

  準備必要物品 在為孩子準備入園物品時要做到簡單、細緻。譬如一個有背帶和飲水口的水壺,一雙教室里穿的軟底鞋,兩套合身的換洗衣物,一兩塊小手絹等。

  提示:別忘了在孩子的衣物上綉上名字。

  提前3周

  參觀幼兒園 幫助孩子熟悉幼兒園,帶著孩子在活動場地看看小朋友是怎樣做集體遊戲的。然後帶他到教室里轉轉,讓孩子熟悉放物品的小柜子、吃飯的小桌子、午睡用的小床以及小便和洗手的地方。

  提前2周

  列出服裝清單 剛入園的小朋友經常會尿濕褲子、吃臟衣服,所以最好多備幾套衣物。衣服要簡單易穿、合身。

  給老師寫封信 最好能給孩子的老師寫封信,簡單介紹一下孩子喜歡的遊戲、書籍,有哪些習慣、身體狀況(有沒有過敏)、生活自理能力、孩子的個性等。

  提示:信的內容力求真實,少誇張。如果孩子願意的話,可以讓他在信封上給老師畫幅畫,表示心意。

  提前1周

  早間流程演習 孩子入園後的每個早晨,家裡都會像一場戰鬥,因此讓家庭成員儘早熟悉操作流程非常重要。並且儘可能詳細地告訴孩子幼兒園的時間表。

  提前1天

  練習分別 告訴孩子,當父母把他送進幼兒園大門後,就該告別了。可以用特定的語言或動作,如抱抱,可以吻別,但最好簡單、若無其事。

  提示:入園對孩子來說是他出生之後的最大事件了,所以父母可以送他一件小禮物作為紀念,如一個可愛的小鬧鐘或是一個卡通包。

  選擇服裝 把可選擇的服裝提供給孩子,讓他挑選第二天穿的衣服。這樣做可以減少第二天早晨的忙亂,也給孩子製造一些興奮感,緩解緊張情緒。

  提示:在準備物品的同時,可以將孩子平時最喜歡的玩具塞進他的小包里。

  入園當天

  拍張照片留念 在送孩子入園時別忘了帶上相機或DV,幫助他記錄下成長過程,留下終生印記。

托班幼兒入學前準備的研究和思考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進入幼兒園,幼兒園是他們離開家庭走向集體的第一步,也是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是幼兒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可入園對於孩子和父母來說,就像是一場戰爭。孩子「衝鋒陷陣」,父母則暗自擔心——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老師會不會喜歡他?孩子與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處?會不會被欺負……而孩子所接觸的人、事、物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難免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有的哭鬧不止、情緒不安、孤獨、不愛說話,有的甚至拒絕進食。這時家長和老師如何才能幫助幼兒順利地邁出這人生的第一步,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呢?

一、; 家長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孩子一出生,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對他們傾注了全身心的愛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幼兒已和家人建立了親情對家人形成了依戀,乍被送到幼兒園,心裡產後了不安全感,這時孩子的第一位教師――父母應該做好以下幾件事是至關重要的:

(一)、幫助幼兒做好各項準備,增強一些社會經驗

1、思想準備

A、要帶孩子熟悉環境,減少焦慮

幼兒入園前,家長應經常帶幼兒到將要入讀的幼兒園參觀,觀察幼兒園小朋友一日活動,並及時鼓動、激發幼兒,如:「哥哥姐姐在幼兒園讀書真有趣,寶寶以後也來幼兒園讀書好嗎?」 暗示孩子「這裡有許多好玩的」,「以後要做幼兒園的好寶寶」等,。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切不可嚇唬孩子,有的父母在送孩子入園前,經常會在孩子耳邊吹這樣的風或無意中這樣說:「看你不聽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幼兒園裡有老師,讓老師狠狠地制一制你、管一管你,不來接你。」孩子還沒來得及接觸

幼兒園,就被嚇倒了,心裡產生了一個念頭:「幼兒園裡有老師,太可怕了,我不能去幼兒園,否則就見不到爸爸媽媽了」顯然,這樣的言語會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在孩子的意識中會認為幼兒園就是懲罰自己的地方,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在入園前就產生抵觸情緒,只會加深孩子的恐懼感。

B 、重視老師入園前的家訪

很多幼兒園在孩子入園前都會安排老師上門家訪,這是父母、孩子與老師溝通的好機會。父母一定要安排出時間,並且一定要讓孩子在家,讓孩子儘早地認識老師。幼兒園要求家訪的老師要了解比如孩子睡眠時間的長短、睡覺時有沒有特別喜歡抱的東西、是否仍在使用尿布、奶粉等,此時父母儘管暢所欲言,讓老師多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

2、生活自理能力的準備

有的孩子一開始入園是因為充滿好奇心,並沒有強烈的依戀家人,可是過一段時間後反而鬧得更凶。這裡我不得不講到以前我帶托班的一個案例。開學一周後我發現航航不會獨立進餐,喂進去的飯菜他會全嘔吐出來,他不會咀嚼,小便不會請老師幫忙,一天兩三條褲子不夠他換,一開始我總是自責自己工作沒有盡心,後來和家長溝通後才了解到航航的父母是雙職工,航航一出生便由退休的爺爺奶奶專職照顧,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融化,可畏是無微不至。到了幼兒園,失去了爺爺奶奶的幫助,滿懷新鮮入園的航航產生了失敗感,生活上的這些困難嚴重的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從小家長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教會孩子生活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如吃飯、穿衣、洗手、自己大小便等等,這些簡簡單單的事情有助於孩子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更能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家長要避免事事包辦代替、處處代勞,不要讓孩子過分的依賴父母,一旦進入幼兒園或託兒所孩子不能適應集體生活。

另外,在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方面也應孩子做好準備,讓孩子學會有困難求助於旁人,願意和老師、小朋友交往。這樣孩子會用一顆積極開朗的心態面對陌生的壞境。

(二)、按時接送,對教師要的信任感

A、要學會「狠心」

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戀戀不捨,留下來陪孩子吃吃早飯,說說話,不僅自已的孩子不能擺脫對親人的依戀,還會讓情緒波動不大的觸景生情,教師又不好意思下逐客令。又有的家長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這樣孩子的哭鬧時間會延長、次數會增多。曾經有一名入托的孩子叫曉易,從未上過幼兒園,入園兩周後情緒仍然很不穩定。一天午餐後,暫時忘記痛苦的曉易突然衝到窗戶口大喊大叫:「媽媽、媽媽。。。。。。」小手不顧一切的敲打著玻璃窗簡直是撕心裂肺,我立馬上前抱住曉易,曉易乾脆對我拳達腳踢了,我當時傻了腦子裡出現了一個大問好:這是怎麼了。突然我發現有一人影一閃而過,我頓時明白了:那是曉易媽媽。好不容易稍微平靜點的情緒又引起一陣狂瀾,讓孩子再一次嘗到了分離的痛苦。而那天整整一下午曉易變得心神不寧、坐立不安。

家長這樣的舉動非但幫不了孩子,還直接影響了老師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要信任你們的老師才能夠幫助你的孩子。

B、要早接

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父母早點來接,體驗與父母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更怕上幼兒園。所以剛開始的一個月里父母可以適當的提早老接孩子,減少幼兒痛苦的體驗,縮短分離的痛苦。

C、要有「恆心」

孩子入園這一場仗仗打得漂不漂亮,關鍵看家長是否有恆心,能夠堅持,無論天冷天熱、颳風下雨還是家裡有客人都要送孩子入園,天冷天熱不去、一哭一鬧不去、家裡有客人也不去,這樣的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孩子就會知道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去上幼兒園了。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孩子任性、嬌氣、自由散漫的心理品質,這種心理品質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及工作。

二、; 教師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一)、用心接待幼兒,消除幼兒的畏懼感

對於入托幼兒來說最難渡過的是早晨入園著一難關,教師要仔細琢磨,找到切實的辦法。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剛剛帶托班的時候一下子沒辦法進入角色,經常被弄的措手不及,覺得和孩子們之間總有距離。後來,我翻閱了書籍,看到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安全需要是列在第二位的幼兒對教師因為陌生而產生不安全感,於是我轉變角色,把自己由老師變成孩子的「媽媽」,經常摸摸孩子的頭,用臉貼貼孩子的臉、親親孩子,時時對孩子說些悄悄話,比如:「老師很喜歡你。」就這樣,我用平等的身份和溫馨的口氣對待幼兒,漸漸的,我和幼兒之間建立了親情,幼兒也對我消除了戒心,漸漸的依戀上了我。

(二)、合理的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避免讓幼兒感到寂寞

1、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新生剛入園,情緒不穩定,有的會逃跑,只要把幼兒園的大門一關,讓他們哭上兩個星期,

幼兒自然而然就會習慣了,那麼教師在這裡充當什麼角色,是「獄卒」嗎?倘若把門一關,更加劇了幼兒的恐懼,那樣做只會適得其反。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設法安排每日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活動的趣味性,分散幼兒想家的念頭,轉移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活動中能暫時獲得愉快的情緒,減輕「分離焦慮」的痛苦。

2、行簡單的常規訓練

從開學第一天起,教師就應該對幼兒進行簡單的常規訓練,如果每天無所事事會讓幼兒覺得很無聊,也回因此厭煩上幼兒園,首先交情緒穩定一點的幼兒說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如:「老師早上好」、「再見」等。活動、吃飯要到指定的位置,,並知道一些簡單的信號,比如老師敲小鈴鐺、彈鋼琴該作什麼了,男孩子、女孩子解小便要去不同的地方,飯前便後要洗手,洗完手要關上水龍頭,沒有在老師的帶領下不能隨便去別的地方等等。這些初步的常規訓練能暫時減少幼兒的焦慮情緒,更重要的為以後正常的教育教學作好鋪墊。

新生入園工作既細緻又繁瑣,還需要我們幼兒園和家庭搭建好溝通的橋樑,找到一條捷徑,讓沒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兒入園前的準備事項

「能幹」的寶寶走到哪兒都招人喜歡,自信心越來越強,孤獨無助的感覺也比較少。因此,上幼兒園之前,對寶寶進行一定的生活技能訓練十分必要。

吃 飯 孩子2歲多的時候,看到父母吃飯就躍躍欲試。我們應索性往小碗里夾點飯菜,讓他拿著勺子自己吃。並且,一次次地示範、糾正不正確的用勺姿勢。入園時他就基本能獨立吃飯了。

幼兒園多為營養配餐,有些寶寶因為進食速度慢而吃得少;有些寶寶因為囫圇咽下而造成消化不良,或是卡在喉嚨里引起嘔吐,甚至造成短時間內體重下降。對吃飯慢的孩子,父母應限定用餐時間,開始長,然後逐漸縮短,直到半小時左右為宜。幼兒園不會因為挑食給任何人開小灶,如果發現寶寶挑食,千萬不能遷就。在家時應盡量豐富寶寶的飲食品種,尤其是不喜歡的食物。

喝 水 常常看到2、3歲的寶寶抱著奶瓶喝水,這不利於口形的發育,甚至會妨礙他適應幼兒園生活。最好為寶寶準備一個小塑料杯,比如幼兒訓練杯,有2個把手、蓋子上有一個突出的小嘴。但不要買帶吸管的。等寶寶學會後可以取下杯蓋,倒入一點點水,練習直接用杯子喝。當寶寶能夠喝少量的水時,再往杯子里多倒些水,讓他學習控制水杯的傾斜度,做到既能喝到水又不至於灑一身。

午 睡 睡不好的寶寶為數不少,有的甚至1分鐘也睡不著,有的還吃手、咬被子。午睡困難與早上起床晚有直接關係。調整好作息時間,這個問題便會迎刃而解。最好是晚上8點半上床、9點之前入睡;早上7點前起床,中午12點的午睡就不會太困難。如果晚睡晚起,只能形成惡性循環,在生理上難以適應集體生活。

大小便 寶寶1歲半左右,父母就應有意識地訓練他學會說「我要大便,我要小便。」3歲左右的寶寶應學會自己穿脫褲子。睡前、醒後、飯後半小時或1小時,父母應提醒寶寶大小便;同時,注意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另外,在家時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知道哪條毛巾、哪個杯子是自己的,以免拿錯;會穿脫簡單的衣服、鞋子,知道反正。如果寶寶基本掌握了這些技能,就不會產生自卑、焦慮的心理,適應新生活的速度會快得多。

幼兒園擇園與準備全攻略

又到春花爛漫時,年輕父母要開始為寶寶入園作準備了。為此,晨報本期特地請來上海市幼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傅寶麗、上海市托幼協會副會長譚星、《上海托幼》雜誌編輯部主任黃錚、華師大附屬幼兒園園長王順妹、普陀區童星幼兒園園長章曉霞、浦東新區孔祥東音樂幼兒園園長黃莉莉、楊浦區政通路幼兒園園長陳靜等幼兒教育專家,為眾家長解答入園之前的種種疑惑,讓家長輕鬆上陣,安心送寶寶入園。

  【選擇篇】

  如何選擇最適合寶寶的幼兒園?

  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示範園、一級園、二級園、三級園;科技特色幼兒園,音樂特色幼兒園,雙語幼兒園……目不暇接的幼兒園讓家長們挑花了眼,那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家寶寶的幼兒園?

  對於這個問題,專家們認為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根據家庭環境和寶寶的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寶寶發展的幼兒園是最明智的選擇。構成幼兒園的條件無非是兩種,其一為硬體,其二為軟體。硬體非常重要,但軟體更加重要。

  軟硬體指什麼?

  關注幼兒園的硬體,是出於對寶寶自身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考慮。但關注硬體不意味著幼兒園條件越奢華越好,專家們所指的硬體是能夠滿足寶寶日常生活、玩耍、學習和休息的場所。

  軟體涵蓋的內容就更加廣泛,包括幼兒園的辦學思想、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等諸多方面,而這些方面對於家長挑選合適幼兒園來說顯得更重要。一個幼兒園的辦學思想既不能以營利為目的,也不能是空洞的說教理論。包括園內課程的設置,甚至於老師的教學水平、教學品德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幼兒園的辦學思想。

  如何選擇「特色幼兒園」?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辨別那些所謂的「特色」幼兒園,家長都應該親自到園內看一下。有可能的話,還可以和園內的老師、園長等聊一聊,了解這個幼兒園真正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針對一些所謂「特色」幼兒園「掛羊頭賣狗肉」的名不副實現象,專家提出,家長轉變觀念很重要。以音樂特色而言,特色並不體現在孩子在幼兒園內學會了幾樣樂器、幾首曲子,這樣的一種特色只是一種重複勞動的簡單培訓,並不符合特色園的定位。真正的音樂特色,是通過音樂這樣一種媒介達到啟發孩子智力、培養健全人格等目的的教育理念。

  家長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寶寶在幼兒園時期形成一個良好的個性比學習所謂的技能更加重要,良好的個性不僅可以讓寶寶在健康快樂中成長,更可能決定到寶寶以後的命運。因此,根據自家寶寶的興趣和潛能,選擇適合寶寶發展的幼兒園才是聰明的選擇。在這一方面,不人云亦云「軋鬧猛」進名園非常重要。

  幼兒園的辦學理念,及其具體落實到辦學行為上的成果,應該成為家長擇園時的首要考慮要素。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兒童觀,為孩子創造的環境也是不同的。

  給家長承諾過多的幼兒園未必是最好的。部分幼兒園招生時再三強調,將開設美術、鋼琴、雙語、圍棋等課程。家長也熱衷於此類學校,美其名曰:「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姑且不論幼兒園是否能夠「照章辦事」,即使果真做到,家長也應該冷靜下來,至少為孩子想想,他(她)究竟是不是學習某些特長的料呢?如果不是的話,結果只能導致孩子苦不堪言。

  例如,一些「海歸派」也不願意將子女交給雙語幼兒園,他們擔心過早對孩子進行兩種語言的灌輸,會使其出現思維混亂,因為語言與思維關係密切。而雙語學校是很難為孩子長時間提供完全的語言環境,兒童回家後,除非父母繼續與其用外語交流情感,一般而言,他們的語言水平是較難得以鞏固和提高的。

  家長不要以量化的標準衡量兒童,譬如:掌握多少個外語單詞、鋼琴彈到幾級。拔苗助長只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也有例外,某些孩子早先就表現出對某方面的喜好,其記憶、意志、自律能力等也達到一定高度,能夠接受傳統規範的教育,這樣的兒童才適合選擇特色幼兒園,而且可以孵化出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大多數處於該年齡階段的兒童沒有玩夠,家長強迫他們一本正經地學習所謂的一技之長,未免有些不妥。

  最後,家庭距離學校的遠近、家長在接送孩子時是否方便、孩子的健康與安全問題、學校環境、孩子的個性、教師教育理念、經濟條件等等也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誤區篇】

  家長選園存在4大誤區

  不顧子女有無興趣,將孩子送入「特色幼兒園」。

  首先,孩子在幼兒園中學習的英語單詞是很容易忘記的,也就是說,學會的知識不一定能在將來顯現出來。沒有特殊需要,不要刻意追求名校。其次,某些幼兒園名不副實,收費高,但教師水平不一定高,教學效果不一定好。家長千萬不要聽「名」選「校」,不了解實情盲目跟風、攀比。

  不求最好,只求最貴家長往往認為價格高的學校,一定是好學校,孩子在此肯定能夠受到最好的教育。實際上,完善的設施設備是毋庸質疑的,然而家長更應該了解學校的軟體。

  將幼兒園教育取代家庭教育一部分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入園後,自己的責任與重擔可以暫時放下了。從長遠角度考慮,學校與家庭的教育應該同步,才能有利於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忽視對孩子各方面能力培養幼兒園的確起著與小學銜接的作用,教孩子語數,不應只教孩子識字念詩,而是應該注重對他們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如:學習習慣、學習意志、興趣、品質等。

  【準備篇】

  家長和寶寶該作何準備?

  每年3月到每年9月,所有新入園的寶寶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專業術語稱之為分離焦慮,通常所說的則是入園適應。

  這裡所說的準備包括兩個層面、兩個方面的準備。第一個層面是家長自身的準備,第二個層面則是家長幫助寶寶進行的準備;兩個方面的準備則是心理和生理上的準備。

  報名對於初次帶寶寶報名入園的父母來說,做好自身的功課非常重要。爸爸媽媽不僅要提前為孩子找尋最適合孩子發展的幼兒園,待到心中所屬幼兒園塵埃落定之後。一定要提前和園方取得聯繫,確認報名時間和注意事項。

  從政策上來說,公辦幼兒園的招生範圍一般都在周圍,民辦轉制幼兒園則可以跨區。由於招生名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民辦幼兒園在招生方面可能會更花力氣,園方也會推出一些不同措施鼓勵家長對幼兒園進行了解。此時,家長一定要把握機會。

  面談完成報名事宜後,幼兒園一般會約見家長帶寶寶面談。面談當日,家長要注意寶寶的情緒,即使寶寶表現稍微欠缺,也不要一味責怪寶寶,不要給寶寶過分施加壓力,讓寶寶對入園產生敵對情緒,這對寶寶日後適應幼兒園生活無益。面談結束後,家長要密切關注幼兒園公布的孩子入園名單,防止一些不必要麻煩的產生。

  能力準備在完成前期的各項工作後,家長還要注意幫助進行調試,基本生活能力、基本學習習慣與能力的準備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幼兒園是寶寶第一次離開父母進入集體環境中生活,培養寶寶的一些基本生活能力諸如辨認衣物、脫鞋、獨立大小便、獨立睡覺等等,對寶寶正常的幼兒園生活非常有用。

  其次,則是基本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準備。在幼兒園寶寶不僅要學會和其他寶寶相處,還要懂得適時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關於時間、相處方面的意識會非常重要。

  心理準備和生理上準備同樣重要的還有心理上的準備,家長要有意無意地給寶寶講述幼兒園和家中生活的不同,讓寶寶有「我要去上幼兒園」的概念,但是在描述過程中還有一點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就是要盡量激發寶寶對幼兒園的嚮往,防止寶寶的消極情緒產生。

準備好,寶寶該進幼兒園了

  上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集體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適應社會的關鍵一步。幼兒在家庭生活中與父母、親人朝夕相處,建立了依戀情感,一旦離開家庭和親人,孩子會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戀和安全感而產生焦慮。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為擔心父母是否不喜歡自己了,是不是不來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兒園生活。有的孩子由於在家庭中處於中心位置,處處受到成人的保護,缺乏獨立交往能力,對陌生的環境和人產生恐懼,因而來到群體生活的幼兒園這一新的環境就不能很好地適應。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飯要喂,走路要抱,這使他們對幼兒園的生活產生畏懼心理,到吃午飯、睡午覺的時候就會想家、想媽媽,孩子那本來就不夠穩定的情緒又會波動起來。

  除了孩子這些本身的原因,還有一些客觀因素也會影響幼兒園入園時的表現。陌生的環境是造成幼兒不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個剛剛進入新環境的人都有一個漸漸適應的過程。幼兒園是個集體的生活環境,集體對個人而言意味著某種約束,孩子不可能像家裡那麼自由。一個剛剛3歲的孩子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有約束的新環境,會在生理和心理上產生一定的壓力,對幼兒園產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一些誤導,如有的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時,拿幼兒園和老師來嚇唬孩子,用"不聽話就送你去幼兒園"、"叫老師把你關起來,不接你回家"之類的話來教訓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就對幼兒園產生恐懼感,認為幼兒園並不是一個快樂的地方,這也是孩子人園後不適應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孩子入園的適應,說到底是個家園銜接的問題,家園過渡自然了,幼兒入園困難就容易克服,幼兒也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新的生活。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幼兒儘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新生活。

  家庭心理衛生備忘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調試到到最佳心理狀態:

  自豪:我已經長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兒園了!

  嚮往:幼兒園裡可以學好多本領,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可開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兒園是什麼樣子,做什麼事情,媽媽都告訴過我。

如何指導幼兒進行寫前準備

幼兒寫前準備中的「寫」,並不是寫字,更不是寫作,而是有關寫字方面的基本動作、空間知覺、方位知覺、字形辨別、書寫姿勢等的學習和培養。 書寫需要手腕和手指動作的互相配合,並由腦控制,然後才能寫出來。它需要小肌肉群有較好的協調性,以及眼睛和手的相互配合。幼兒升入小學後,開始時,使用「田」字格寫拼音、漢字。不管是拼音還是漢字,講究筆順、筆畫、間架結構,孩子要具有上、中、下、左、右、里、外等方位概念,才能夠正確使用「田」字格,將一個拼音、漢字布局好。寫字的前提是準確地辨認字形,應注意鍛煉幼兒辨別物體、圖形、標記等的相同與不同的能力。幼兒正式書寫之前,還需要了解有關書寫時的坐姿、光線、握筆、眼與書本的距離、書寫順序、起筆、落筆方向等知識,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書寫基本動作的練習,包括發展手腕的活動,如扭動門把、用大畫筆著色、將豆或珠由一碗捏至另一碗等;發展小肌肉──手指的活動,如,玩組合性的玩具,用麵粉團或橡皮泥進行製作等;發展手眼協調的活動,如,穿珠子、系鞋帶等。那些有機會塗塗畫畫、剪貼、玩積木、測量、分類、用廢物做模型等的孩子,都會在操作的技巧上,得到很多有價值的經驗,因為這一切的活動,都具有手眼協調、小肌肉和手腕操縱等的訓練。這些都是執筆寫字的基礎,倘若幼兒還未掌握到這些技巧時,千萬不要強迫他寫字,那樣做只會產生不良的後果。在孩子的畫畫動作中,很多線條和樣式,都是漢字或拼音字母的筆畫,例如:曲線、點、圓圈、之字形的線條、長線、短線、斑馬線等,可以此為基礎,構思成一幅幅畫,讓幼兒描畫或填畫。借著這些基本形狀,可以幫助幼兒控制手的肌肉,懂得怎樣使用鉛筆,將來在寫的方面,可以有較好的技巧和信心。幼兒對田字格的認識,可用遊戲的方式或在收放玩具時,利用柜子的結構框架,讓幼兒建立有關概念: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等。 幼兒書寫姿勢的培養,應結合繪畫練習進行,注意糾正個別兒童不正確的姿勢。

入幼兒園的重要準備

  寶寶在家,所有人照顧他一個人;到了幼兒園,一個老師照顧幾十個小朋友。新的生活對孩子來說的確有些艱難,難怪許多寶寶對此極不適應。

  專家表示: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入園前的一段時間做些準備工作,將大大減少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難度。

  在入園前,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樂於開口、願意動手的習慣。尤其是生活方面的困難和請求,都要學會用語言表達出來。否則,孩子就很可能會出現尿褲子或餓肚子等情況,進而造成孩子對幼兒園的排斥。

  如果孩子在入園前便能知道要按時吃飯、按時睡午覺,那麼進入幼兒園這個共同生活集體的難度就比較小。如果孩子已經養成飯前便後洗手、與別人分享玩具、物歸原處等好習慣,那麼進入幼兒園的新生活對他來說就沒有什麼障礙了。

如何做好幼兒入小學前準備工作的個案研究

一、; 個人情況分析:

姓名:安健 安康

性別:男

年齡:7

特殊情況:孿生兄弟

二、; 情況分析:

安健、安康是我班的一對孿生兄弟,兄弟倆長得比較矮小,再加上由於家庭經濟的影響所造成營養學上的欠缺,兄弟倆比起同齡的的小朋友更加顯得有點那麼瘦弱了。由於父母文化層次較低,家庭也是再結合型家庭,父親平時好吃懶做,形成了父母不融洽的關係。所以平時對孩子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得不到很好的照顧,更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故孩子養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很差,學習習慣也很差,課上沒有坐姿,不夠專心聽講,對學習不感興趣。但對已是大班幼兒的安健安康來說,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是做好入學準備的關鍵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的將來乃至於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作用,為此我決定重點研究其倆兄弟,做好入學前的準備工作。

三、; 指導方式:

孩子從幼兒園到入小學,是人生的道路上的第一個轉折點,由於生活上習慣上的驟變以及課目的繁重,使許多孩子進入小學後出現疲勞、消瘦、害怕學習的現象,因此做好孩子入學前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的一點措施:

1、應從心理準備入手

進入小學一年級了,學習和社會交往這兩個方面適應不良,常常會在心理上產生緊張,當緊張情緒不能及時消除時,孩子就會產生退縮的行為,安健安康倆兄弟平時就比較膽小,為了避免他倆的不適應,我就從孩子的心理準備上做好幼小銜接,具體安排如下:一是安排角色,如與倆兄弟玩「老師與學生的」遊戲,讓孩子擔任「老師」的過程中體驗學校氣氛,消除緊張情緒。二是在活動中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幫助引導孩子分析成敗的原因,增強其成功的信心,並鍛煉其意志品質。三是鼓勵孩子與夥伴交往。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孩子們升入小學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管是上課還是做操,我要求他們坐要正,站要直,挺胸抬頭,寫寫畫畫時,握筆方法要正確,一尺一寸一拳。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安健安康的坐姿、站姿、寫姿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觀,趴著畫畫的現象不見了,屈腿弓背的現象也明顯減少了,可我並不放鬆,我們深知,習慣的養成需要保持,需要持之以恆,因此我重點在平時提醒孩子們,促進良好習慣的養成。其次培養幼兒善於觀察,勤于思維的良好習慣。如果說學習姿勢是走向成功的內部因素。上課時教孩子們獲得知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們會觀察,善於思考,善於調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在於孩子共同完成學習目標時,善於啟發誘導,多提幾個為什麼,讓孩子做活動地主人,讓還悟出「為什麼」的答案,引導幼兒觀察時,按照一定的順序或方位順序或時間順序,切忌視而不見。

3、情感上的培養

1、 在入學前我們還孩子去小學看看,熟悉一下性學校的的校園環境,教室、廁所,知道垃圾箱的位置,了解操場上運動器械的使用性,帶孩子去參觀小學生的升旗儀式,早操活動、課間活動,而卻還把他們帶進小學生的課堂,參觀小學生的學習,課間活動等從而激發他們上小學的願望。回園後我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談話,引導他們主動參與環境的創設。「以我心中的教學」為主題,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出一套生動形象的,有趣的小學生生活場景圖,其中有小學生上學,升旗,上

課,鍛煉,課間活動等情景。

2、 加強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訓 小學生課間和課餘時間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這就要求他們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要特別注意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增強幼兒的獨立意識,讓; 幼兒學會自理、自立,做好入小學前的一切準備。

幼兒入園準備不完全手冊—— 讓寶寶開心邁向社會第一步

  兩歲的小寶寶們,再過三個月,到9月1日就要去幼兒園上學了,從家庭到幼兒園,是寶寶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可入園對於孩子和家長來說,就像是一場戰爭。孩子「衝鋒陷陣」,家長則暗自擔心———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老師會不會喜歡他?孩子與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處?會不會被欺負等。怎樣才能讓孩子開開心心地上學,在進幼兒園之前,作為父母應該作好哪些準備?寶寶在入園之初會有哪些不適應的狀況?學校會安排怎樣的課程和活動來迎接新生的到來?年輕的爸爸媽媽恐怕正為此思前想後吧。晨報專訪了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幼兒園王順妹園長和徐匯區果果幼兒園黃蓉園長,讓他們來為新入園的寶寶們做專業而又貼心的提醒。

  【家長準備攻略】

  作積極暗示與老師密切配合

  首先,家長不要作消極的心理暗示。

  不利暗示一:「你再不乖,過兩天就送你去幼兒園。」

  不利暗示二:「這兩天讓寶寶多玩玩吧,過幾天就要到幼兒園裡去收骨頭了。」

  有的家長在送孩子入園前,經常會在孩子耳邊吹這樣的風或無意中這樣說,但這樣的言語對孩子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在孩子意識中會認為幼兒園就是懲罰自己的地方,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在入園前就產生抵觸情緒。

  而積極的心理暗示是相當重要的,華師大幼兒園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小範圍調查,向一些剛入園就特別能適應幼兒園生活、不哭不鬧的孩子家長作了一些諮詢,發現這些家長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入園之前都曾經說過鼓勵性質的話,比如有的家長告訴孩子:「寶寶這幾天真乖,我們過兩天到幼兒園去」,或者告訴孩子「幼兒園裡也有許多跟你一樣乖的好寶寶,我們去找他們玩好不好啊?」之類的話。這樣的鼓勵對孩子有很積極的影響。

  其次,要帶孩子熟悉環境,減少焦慮。

  建議家長在入園前,可以帶著孩子到所就讀的幼兒園附近散步活動,如果幼兒園允許,還可以到園中的活動場地進行玩耍,暗示孩子「這裡有許多好玩的」,「以後要做幼兒園的好寶寶」等,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

  第三,重視老師入園前的家訪。

  很多幼兒園在孩子入園前都會安排老師上門家訪,這是家長、孩子與老師溝通的好機會。家長一定要安排出時間,並且一定要讓孩子在家,讓孩子儘早地認識老師。果果幼兒園要求家訪的老師要了解比如孩子睡眠時間的長短、睡覺時有沒有特別喜歡抱的東西、是否仍在使用尿布等,此時家長儘管暢所欲言。

  第四,充分信任幼兒園的教育,以緩解孩子焦慮的情緒。

  孩子剛到幼兒園一定會經歷一段適應期,有的孩子第一天入園還很開心,可是第二、三天就哭著鬧著不想去上學了。其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孩子第一天還比較有新鮮感,等到接下來幾天「反應過來」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那肯定是要哭鬧的。這個時候家長盡量不要有過多的猜測,而是要盡量相信幼兒園,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幼兒園的喜歡,這樣孩子慢慢也會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的。

  【特別提醒】

  要學會「狠心」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聽到孩子哭鬧聲很不放心,便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還有的中途來看望,這樣孩子的哭鬧時間會延長、次數會增多。家長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否則,孩子就會知道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去上幼兒園了。

  新生入園宜早接

  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家長早點來接,體驗與家長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更怕上幼兒園。

  【寶寶適應攻略】

  寶寶可能會有的2種不適應情況

  情況1:怕見陌生人和陌生環境

  [案例]

  明明和小雲剛進幼兒園時,都有一些「反常」。明明很容易大吵大鬧,哭得天昏地暗,小雲卻是太安靜了,以前在家裡很喜歡玩的遊戲,也不感興趣了,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若有所思的樣子。

  [對策]

  大多數孩子見到陌生人和陌生環境,通常會不適應,但是反應出來的行為可能會相差很大。有的孩子大哭大鬧,情緒激動,有些孩子則顯得異常安靜。對於情緒激動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會格外重視,及時地去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對於異常安靜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往往會忽略,以為孩子「很聽話」就不加以重視。其實,這樣的「乖」孩子,往往也是不適應陌生環境的,只是因為知道「即使哭鬧,爸爸媽媽還是會送自己上幼兒園的」,就停止了「反抗」,但是心裡還是不開心的,還是害怕陌生環境,如果再受到忽略,對於心理的成長就想當不利。因此老師和家長對於異常安靜的孩子要格外關注。

  情況2: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易生病

  [案例]

  圓圓平時在家裡睡覺吃飯都特別香,但是剛上了幼兒園就徹底改變了。一到午睡時間就哭鬧,胃口也很不好,飯量不足平時的二分之一,而且沒幾天就發熱生病了。

  [對策]

  孩子睡覺時防範意識特彆強,尤其是換了陌生的環境,沒有家長在身邊哄著,睡前特別容易哭鬧,也就是平時常說的「作覺」。同時,由於幼兒園飯菜和家裡的口味有所差別,而且取消了餵養方式,所以孩子在幼兒園往往吃得很少,甚至不吃。這在一開始階段都是很正常的。一般來說,孩子不想午睡,幼兒園的老師一般會輕輕撫摸孩子的額頭,讓孩子安靜下來直到入眠。至於孩子吃得不多,家長可以準備一些食品讓孩子帶去幼兒園,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境後,他的飲食起居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境複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但是寶寶的身體對各種接觸到的病原體也會產生抗體,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媽媽實戰經驗】

  我與孩子有個約定

  點點媽(孩子去年入園):為了讓孩子愉快地走進幼兒園,前半年,我就抓住一切機會向兒子灌輸:小朋友都應該上幼兒園。玩耍中遇到鄰居家孩子從幼兒園回來,總忘不了誇獎幾句:「真是好孩子,都上幼兒園了。」為了引起孩子興趣,一次次地帶孩子到幼兒園「體驗生活」,當孩子玩在興頭時,我就抱上他回家,並保證下回還來玩。僅僅讓孩子有了願望當然不夠,還要告訴他「實情」。我反覆地向兒子說明「寶寶上了幼兒園就要自己吃飯。媽媽上班,點點自己與老師和小朋友們在一起。」「點點一天都不回家,自己睡覺,媽媽下班後才去接寶寶。」……

  9月1日這天,我決定不去送孩子,但卻早早去接他,到了時間進去發現,兒子背沖門坐在後面,看見媽媽,竟似渾然不覺。「點點!」我喚他,兒子依然老老實實地坐在小凳上,「點點!」我一陣心痛,張開雙臂快步過去,點點才站起來,撲到我懷裡叫了聲「媽媽!」我抱起他,兒子緊緊地摟住我,小臉用力地貼住我的臉。許久,方用小手捧起我的臉認真看看,送給我燦爛一笑。我沒有馬上帶孩子離開,而是給他鼓勵,堅定他上幼兒園的決心。於是,便抱上他向老師詢問。老師介紹說,他是自己吃的飯,有事知道跟老師說,就是午睡時哭了一下。我忙對兒子說:「老師表揚你了吧,明天點點睡覺時也不哭,對嗎?」兒子認真地點點頭。

  兒子入園1個多月後,每天都高高興興地離家,還主動向老師問好。

  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

  欣欣媽:女兒2歲半時,我們把她送進了一所一級幼兒園,說實話,送孩子去幼兒園時,我的確有一些擔心。但我希望孩子去幼兒園過一過集體生活,多學一些知識,我更希望她在幼兒園生活快樂。

  每天早上,老師都在教室門口等著孩子們,主動先與孩子打招呼問好。對一些不肯與父母告別而哭鬧的孩子,老師就一個個抱起來安慰,「寶寶乖、寶寶親」地哄著勸著。我女兒就是其中的一個。女兒上的是小小班,班裡共配備了3個老師,兩個管教學,一個管生活。女兒上幼兒園之前,我還擔心她的大小便問題,怕她不敢與老師說,專門在家訓練了幾天。後來,事實證明,我的這一擔心也是不必要的。女兒天天在幼兒園大便,卻從未弄髒過衣褲。

  女兒每天回家我都要問她:「今天在幼兒園高興不高興?」她每次都痛快地回答:「高興!」其實不用問也能看出來,她每天回家後總是哼哼唱唱的,唱老師教的童謠,玩老師教的遊戲。我問女兒:「幼兒園的老師好不好?」女兒說:「好!」我問她怎麼好,她想了想說:「老師像媽媽。」把孩子交給像媽媽的老師,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入幼兒園的重要準備

入幼兒園的重要準備

  寶寶在家,所有人照顧他一個人;到了幼兒園,一個老師照顧幾十個小朋友。新的生活對孩子來說的確有些艱難,難怪許多寶寶對此極不適應。

  專家表示: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入園前的一段時間做些準備工作,將大大減少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難度。

  ·在入園前,父母一定要培養孩子樂於開口、願意動手的習慣。尤其是生活方面的困難和請求,都要學會用語言表達出來。否則,孩子就很可能會出現尿褲子或餓肚子等情況,進而造成孩子對幼兒園的排斥。

  ·如果孩子在入園前便能知道要按時吃飯、按時睡午覺,那麼進入幼兒園這個共同生活集體的難度就比較小。如果孩子已經養成飯前便後洗手、與別人分享玩具、物歸原處等好習慣,那麼進入幼兒園的新生活對他來說就沒有什麼障礙了。

托班幼兒入學前準備的研究和思考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進入幼兒園,幼兒園是他們離開家庭走向集體的第一步,也是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是幼兒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可入園對於孩子和父母來說,就像是一場戰爭。孩子「衝鋒陷陣」,父母則暗自擔心——孩子是否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老師會不會喜歡他?孩子與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處?會不會被欺負……而孩子所接觸的人、事、物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難免會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有的哭鬧不止、情緒不安、孤獨、不愛說話,有的甚至拒絕進食。這時家長和老師如何才能幫助幼兒順利地邁出這人生的第一步,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呢?

一、; 家長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孩子一出生,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對他們傾注了全身心的愛和無微不至的關懷,幼兒已和家人建立了親情對家人形成了依戀,乍被送到幼兒園,心裡產後了不安全感,這時孩子的第一位教師――父母應該做好以下幾件事是至關重要的:

(一)、幫助幼兒做好各項準備,增強一些社會經驗

1、思想準備

A、要帶孩子熟悉環境,減少焦慮

幼兒入園前,家長應經常帶幼兒到將要入讀的幼兒園參觀,觀察幼兒園小朋友一日活動,並及時鼓動、激發幼兒,如:「哥哥姐姐在幼兒園讀書真有趣,寶寶以後也來幼兒園讀書好嗎?」 暗示孩子「這裡有許多好玩的」,「以後要做幼兒園的好寶寶」等,。這樣孩子正式入園時,就會減少對新環境的陌生感和不適應感。切不可嚇唬孩子,有的父母在送孩子入園前,經常會在孩子耳邊吹這樣的風或無意中這樣說:「看你不聽話,把你送到幼兒園去,幼兒園裡有老師,讓老師狠狠地制一制你、管一管你,不來接你。」孩子還沒來得及接觸

幼兒園,就被嚇倒了,心裡產生了一個念頭:「幼兒園裡有老師,太可怕了,我不能去幼兒園,否則就見不到爸爸媽媽了」顯然,這樣的言語會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在孩子的意識中會認為幼兒園就是懲罰自己的地方,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在入園前就產生抵觸情緒,只會加深孩子的恐懼感。

B 、重視老師入園前的家訪

很多幼兒園在孩子入園前都會安排老師上門家訪,這是父母、孩子與老師溝通的好機會。父母一定要安排出時間,並且一定要讓孩子在家,讓孩子儘早地認識老師。幼兒園要求家訪的老師要了解比如孩子睡眠時間的長短、睡覺時有沒有特別喜歡抱的東西、是否仍在使用尿布、奶粉等,此時父母儘管暢所欲言,讓老師多了解幼兒的生活習慣。

2、生活自理能力的準備

有的孩子一開始入園是因為充滿好奇心,並沒有強烈的依戀家人,可是過一段時間後反而鬧得更凶。這裡我不得不講到以前我帶托班的一個案例。開學一周後我發現航航不會獨立進餐,喂進去的飯菜他會全嘔吐出來,他不會咀嚼,小便不會請老師幫忙,一天兩三條褲子不夠他換,一開始我總是自責自己工作沒有盡心,後來和家長溝通後才了解到航航的父母是雙職工,航航一出生便由退休的爺爺奶奶專職照顧,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融化,可畏是無微不至。到了幼兒園,失去了爺爺奶奶的幫助,滿懷新鮮入園的航航產生了失敗感,生活上的這些困難嚴重的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從小家長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教會孩子生活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如吃飯、穿衣、洗手、自己大小便等等,這些簡簡單單的事情有助於孩子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更能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家長要避免事事包辦代替、處處代勞,不要讓孩子過分的依賴父母,一旦進入幼兒園或託兒所孩子不能適應集體生活。

另外,在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方面也應孩子做好準備,讓孩子學會有困難求助於旁人,願意和老師、小朋友交往。這樣孩子會用一顆積極開朗的心態面對陌生的壞境。

(二)、按時接送,對教師要的信任感

A、要學會「狠心」

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戀戀不捨,留下來陪孩子吃吃早飯,說說話,不僅自已的孩子不能擺脫對親人的依戀,還會讓情緒波動不大的觸景生情,教師又不好意思下逐客令。又有的家長躲在牆角、門後、窗外看,這樣孩子的哭鬧時間會延長、次數會增多。曾經有一名入托的孩子叫曉易,從未上過幼兒園,入園兩周後情緒仍然很不穩定。一天午餐後,暫時忘記痛苦的曉易突然衝到窗戶口大喊大叫:「媽媽、媽媽。。。。。。」小手不顧一切的敲打著玻璃窗簡直是撕心裂肺,我立馬上前抱住曉易,曉易乾脆對我拳達腳踢了,我當時傻了腦子裡出現了一個大問好:這是怎麼了。突然我發現有一人影一閃而過,我頓時明白了:那是曉易媽媽。好不容易稍微平靜點的情緒又引起一陣狂瀾,讓孩子再一次嘗到了分離的痛苦。而那天整整一下午曉易變得心神不寧、坐立不安。

家長這樣的舉動非但幫不了孩子,還直接影響了老師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要信任你們的老師才能夠幫助你的孩子。

B、要早接

剛入園的幼兒特別希望父母早點來接,體驗與父母團聚的欣慰,否則,孩子會產生孤獨、失落、甚至有被人遺忘的感覺,使孩子更怕上幼兒園。所以剛開始的一個月里父母可以適當的提早老接孩子,減少幼兒痛苦的體驗,縮短分離的痛苦。

C、要有「恆心」

孩子入園這一場仗仗打得漂不漂亮,關鍵看家長是否有恆心,能夠堅持,無論天冷天熱、颳風下雨還是家裡有客人都要送孩子入園,天冷天熱不去、一哭一鬧不去、家裡有客人也不去,這樣的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孩子就會知道只要哭鬧就可以不去上幼兒園了。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孩子任性、嬌氣、自由散漫的心理品質,這種心理品質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及工作。

二、; 教師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一)、用心接待幼兒,消除幼兒的畏懼感

對於入托幼兒來說最難渡過的是早晨入園著一難關,教師要仔細琢磨,找到切實的辦法。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剛剛帶托班的時候一下子沒辦法進入角色,經常被弄的措手不及,覺得和孩子們之間總有距離。後來,我翻閱了書籍,看到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安全需要是列在第二位的幼兒對教師因為陌生而產生不安全感,於是我轉變角色,把自己由老師變成孩子的「媽媽」,經常摸摸孩子的頭,用臉貼貼孩子的臉、親親孩子,時時對孩子說些悄悄話,比如:「老師很喜歡你。」就這樣,我用平等的身份和溫馨的口氣對待幼兒,漸漸的,我和幼兒之間建立了親情,幼兒也對我消除了戒心,漸漸的依戀上了我。

(二)、合理的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避免讓幼兒感到寂寞

1、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新生剛入園,情緒不穩定,有的會逃跑,只要把幼兒園的大門一關,讓他們哭上兩個星期,

幼兒自然而然就會習慣了,那麼教師在這裡充當什麼角色,是「獄卒」嗎?倘若把門一關,更加劇了幼兒的恐懼,那樣做只會適得其反。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設法安排每日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活動的趣味性,分散幼兒想家的念頭,轉移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活動中能暫時獲得愉快的情緒,減輕「分離焦慮」的痛苦。

2、行簡單的常規訓練

從開學第一天起,教師就應該對幼兒進行簡單的常規訓練,如果每天無所事事會讓幼兒覺得很無聊,也回因此厭煩上幼兒園,首先交情緒穩定一點的幼兒說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如:「老師早上好」、「再見」等。活動、吃飯要到指定的位置,,並知道一些簡單的信號,比如老師敲小鈴鐺、彈鋼琴該作什麼了,男孩子、女孩子解小便要去不同的地方,飯前便後要洗手,洗完手要關上水龍頭,沒有在老師的帶領下不能隨便去別的地方等等。這些初步的常規訓練能暫時減少幼兒的焦慮情緒,更重要的為以後正常的教育教學作好鋪墊。

新生入園工作既細緻又繁瑣,還需要我們幼兒園和家庭搭建好溝通的橋樑,找到一條捷徑,讓沒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完》


推薦閱讀:

人稱「清華蝦哥」,他在2年間試吃上千斤蝦,日均銷售額30萬元,今年準備開1000家門店
【分享】孩子入園前的六項基本準備
費孝通:機會永遠只青睞有準備的人
如何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TAG: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