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入行論二班24課課後答題--20170616

《入行論釋·善說海》第二十三課複述

在第23課,上師主要宣講了四種對治力中「厭患對治力」「所依對治力」的內容。【厭患對治力】分二,一、總說懺悔罪業之方式,二、依殊勝對境懺罪特殊罪業之方式,總說懺悔罪業之方式,在上節課中已經講完了,本節課繼續宣講第二點,依殊勝對境懺罪特殊罪業之方式。頌詞:

惑催身語意,於三寶父母,

師長或餘人,造作諸傷害。

因昔犯眾過,今成有罪人,

一切難恕罪,佛前悉懺悔。

無始以來,眾生因為煩惱無明,在貪嗔痴的催動驅使下,以身體和語言對殊勝功德田——三寶、有養育之恩的父母、具有法恩的上師,以及有恩德、無恩德的的其他眾生造過各種各樣的罪業。由於往昔業力所致,我在殊勝對境面前因毀謗、毆打而造過不少惡業,現在是一個罪業深重的人,這一切難以饒恕的罪業,我都要在諸佛菩薩、傳承上師面前以莫大的追悔心、慚愧心來一一發露懺悔。

沒有這樣的懺悔,就永遠不能擺脫輪迴或惡趣的痛苦,只有精進地懺悔,我們才有解脫的機會。反觀自心,對上面這些嚴厲的對境,如果我們造過難以彌補的罪業,那一定要懺悔。為了懺悔清凈罪業,有時,即使以身體和生命來懺悔也是值得的。《八十四大成就者傳記》中有一個公案:一位修行者因為曾對上師生邪見,違背上師教言,醒悟後精進修持卻始終沒有得到一點感應,後來他遵照本尊的開示,自斷四肢精進懺悔,最終在中陰獲得了成就。

對我們而言,即使不能以身體、生命懺悔,也應該珍惜暇滿人身,以四對治力懺悔無始以來造下的罪業。

【所依對治力】分三:一、皈依原因;二、所皈依之對境;三、如何皈依。

丑一(皈依原因)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寅一、略說:

罪業未凈前,吾身或先亡,

云何脫此罪,故祈速救護!

我今生或前世所造的罪業相當深重,在沒有得以清凈之前,很有可能會提前死去,到那時有什麼辦法能擺脫這些可怕的果報呢?沒有任何辦法,因此祈請十方諸佛菩薩儘快加持護佑我,讓我千萬不要墮入惡趣。

上師曾在開「金剛薩埵法會」時講過,大家一定要精進念完四十萬遍金剛薩埵心咒,如果沒有念完就死去,這些罪業會一直伴隨著你,來世有沒有把握獲得解脫,這也是很難說的。所以,臨死之前,一定要盡量清凈自相續中的罪業。

《賢愚經》中講過:拘留孫佛時有個人貪污僧眾的財產,並且以惡語罵人,後來沒來得及懺悔就死了。死後變成一條特別醜陋的怪魚,生生世世處於骯髒不堪的糞坑中,即使賢劫千佛出世也不能得到解脫,累劫都在惡趣中受苦。如果他當時來得及懺悔,也不一定會轉生到這種惡趣當中。

寅二(廣說)分二:一、思維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

二、思維死亡極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

卯一(思維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分三:一、略說;二、廣說;三、攝義。

一、略說: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凈否,

無論病未病,壽暫不可恃。

死主閻羅是不可信賴的,他不會管你的罪業有沒有清凈,也無論你有病沒病,他隨時都會降臨。可見,人的壽命一點也不可靠,相當的脆弱。

法王如意寶在《忠言心之明點》中說:「死主大敵如暴雷,誰也不知何時到。」所以,死神就像打雷一樣,什麼時候到來,誰也無法了知。如《因緣品》云:「明日死誰知,今日當精進」。

我們的生命猶如被風吹動的水泡或風中的殘燭一樣很容易破滅,死亡什麼時候來臨,誰也不可能確定。不管坐車也好,睡覺也好,死亡的因緣隨時都會出現。修持佛法、懺悔罪業越快越好,如果一直拖延,修行是不會成功的!

因吾不了知,死時舍一切,

故為親與仇,造種種罪業。

因為無明愚痴所蔽,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是如此脆弱,死時必須要捨棄親友受用、萬貫家材、名聲地位等一切的一切,所以為了親人與仇敵,無端造作了種種罪業。

人們從不觀察自己死的時候會捨棄一切,所以在現世當中為了保護親友、消滅怨敵,經常大發嫉妒心、嗔心、貪心,造下了無數的罪業。梁皇懺的來源,魏朝杜昌妻子的公案很好得說明了這一點。

梁武帝的皇后因為嫉妒六宮嬪妃,轉生為醜陋的蟒蛇,會通過梁武帝請寶志禪師為主的高僧大德制懺悔文十卷,並請僧眾禮懺後,得以脫離惡趣之身,轉生於天界。

杜昌妻子因為嫉妒,先後殘忍斬斷一位丫環的手機,割下另一位丫環的舌頭。結果她自己很快感受果報,手指被狐狸咬斷,舌頭糜爛,痛不欲生。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後,特意請禪師誦經後,舌頭才恢復正常。

可見,為了自己的親友,眾生所造的惡業是相當可怕的,對於怨恨的敵人,以嗔心等造的業就更不用說了。實際上,我們在臨死的時候什麼也帶不走,生前為他們徒造惡業,必定會對自己的解脫大有障礙,因此我們一方面懺前戒後,厲厲懺悔悔往昔的罪業,並盡量斷惡行善。

二、廣說:

仇敵化虛無,諸親亦煙滅,

吾身必死亡,一切終歸無。

不管是怨恨的敵人還是親戚朋友,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在死亡來臨時,都會化為空無。所以,活著的時候,我們不應為了這些而造下各種各樣的惡業。

世間人為了保護親人、消滅仇敵,一生中造了相當多的惡業,這些親怨若按照佛教的觀點來觀察,就會發現一切都是無常的:所謂的怨敵,到了一定時候,有些已經離開了人間,有些與你冰釋前嫌、化敵為友;所謂的親朋好友,暫時雖與你關係密切、形影不離,但到了一定時候,也不見得對你如是的親熱,而且他們遲早也會離開人間,最終全部灰飛煙滅。

凡夫往往對自己的身體相當執著,但終有一天,我們一定會死亡的,那時又有什麼可值得生貪、生嗔的呢?

【總結】:

暇滿難得,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而今我們依靠上師的慈悲攝受,加上自己往昔的福報、善願成熟,才得到現在這樣難得的學修機會,值遇了這麼殊勝的大乘佛法。我們確實沒有理由不去好好珍惜。

《華嚴經》云:「如人水所漂,懼溺而渴死,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就像一個人漂在水裡,但因為害怕淹死而不敢喝水最後會渴死一樣,如果我們僅僅聽聞佛法,但沒有實際修行,珍貴的妙法也是難以融入我們的相續中,我們也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臨終是否有解脫的把握也不好說。

因此,只有反覆串習思維懺悔罪業、死亡無常的道理,才能讓這些佛法道理融入我們的相續,最終在實際行動中真正運用起來。

作為學習大乘佛法的人,我們雖然也要觀察外界的社會情況,了解世間上的各種學問,但最關健的一點要知道:我們的生命非常短暫,自己應該有所準備,如果明天就死的話,自相續中的罪業清凈了沒有?

我們無始以來,對殊勝上師三寶父母等殊勝對境造下了滔天大罪。了知了無常的道理後,我們應該減少對親怨的執著,不再為了所謂的親人怨敵繼續造業,並以四對治力懺悔往昔的罪業。如果我們沒有在自在的時候精進懺悔而轉生惡趣,可能多生累劫都難以再遇到這樣的懺悔機會了。

《入行論釋·善說海》第二十四課串講

七支供之懺悔支

寅二(廣說)分二:一、思維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二、思維死亡極恐怖而生起皈依之心。

卯一(思維疾速死亡而生起皈依之心)分三:一、略說;二、廣說;三、攝義。

一、略說: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凈否,

無論病未病,壽暫不可恃。

因吾不了知,死時舍一切,

故為親與仇,造種種罪業。

二、廣說:

仇敵化虛無,諸親亦煙滅,

吾身必死亡,一切終歸無。

人生如夢幻,無論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復見。

人生如夢幻泡影,所有事物經歷之後只能成為回憶,不會再次重現。三層境界——第一層:執著萬法為實有。第二層:通達萬法如夢如幻,但尚有世俗如幻的顯現存在(有二取顯現)。第三層:真實證悟並安住實相(無二取)。第二層是具有空性正見的凡夫和菩薩的境界,也是本頌的重點,當我們真正了知萬法如夢的時候,自然不會執著夢中情境。

複次於此生,親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報,點滴候在前。

再看今生,我的親友對頭大多已經離去,而我因他們所造的惡業,絲毫不會錯亂地在前面等著成熟在我身上。

阿闍黎吉公說過:「誠信因果不虛,是下根者的正見;證悟內外諸法現空、覺空雙運,是中根者的正見;證悟所見、能見、所證智慧三者無二無別,即是上根者的正見。」

在見解方面,根據根基,有上中下三種:

  下根者:誠信因果不虛,也承許前世後世存在。一般來講,這是人天或小乘行人必須具有的見解,但遺憾的是,不說世間人,甚至一些佛教徒對此也是心存疑惑。

  中根者:證悟一切諸法都是現空無二。

上根者:遠離一切執著,能見、所見以及所證智慧全部融入一體。

三、攝義:

因吾不甚解:命終如是驟,

故起貪嗔痴,造作諸惡業。

因為我不太了解人生的真理,沒有意識到死亡會來得如此迅速,因此在貪嗔痴的攝持下造下了無數罪業。

智悲光尊者《功德藏》 「只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金剛薩埵。

晝夜不暫留,此生恆衰減,

額外無復增,吾命豈不亡?

時間沒有一刻停留,此生在持續減少,它沒有額外的增加,我怎麼可能不死呢?長壽灌頂,九種橫死。嘴裡說著「人生非常非常暫短」,內心卻想著「我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

卯二(思維死亡極恐怖而生皈依之心)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一、略說:

臨終彌留際,眾親雖圍繞,

命絕諸苦痛,唯吾一人受。

臨終之際,親友雖然圍繞在身旁,但命絕身亡四大分散等等痛苦只能我一個人來承受。《無量壽經》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臨終時八識逐漸消失,阿賴耶識是所有不清凈現象的載體,當載體消失以後,就會出現一種光明的境界,這在密宗裡面叫基光明或母光明,也即所有物質最基礎、最原始的面目,大圓滿裡面也叫做死亡光明,通常情況下只有死亡的時候才會出現這種光明,這一刻我們最接近佛的境界。死亡的時候,需要母子光明相結合。子光明就是生前證悟的境界。

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閻羅獄卒來帶我們走的時候,親友能有什麼幫助呢?只有自己生前修的福德能夠救護,可是我沒修。

甘地遇刺,八關齋戒

思考題:

1、生活中快樂和痛苦都是實實在在的,為什麼說這些就像一場夢?你真的這樣認為嗎?

答: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告訴我們:人生如夢幻,無論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復見。佛子中說:逢遇悅意對境時,視如夏季之彩虹,雖顯美妙然無實,斷除貪執佛子行。慈悲的菩薩告訴凡夫遇到的對境,通常會貪著不舍,但若從里里外外進行剖析,一切都會蕩然無存,一切都好象在夢中一樣。末學沒學佛以前感覺生活中快樂和痛苦都是實實在在的,比如工作不順利、生活的貧窮了、組建家庭的種種壓力和煩惱了,那些事兒天天活生生地折磨,怎麼可能是夢境中一樣呢,哪有不生有煩惱呢;現在學習上師的開示後,明白許多道理,對於以前傷害自己特別深的或是欠我錢比較多到現在也不還的人,時過境遷,已經慢慢淡忘了,回憶起來,感覺也如夢境中一樣,放下了;但是也許是修鍊不到位,在現實中,末學還是比較貪執於親情,很難一下子把這種感覺放入夢中,不去在乎。特別是前幾周,聽聞兒子所在學校的一位六年級獨子溺水身亡,父母年大難再生二胎,自己竟也唏噓不以。所以,末學希望自己修行到一定境界,不管自己曾經是如何的興盛快樂,或者感受過怎樣的衰敗痛苦,就像昨天的夢一樣,只能成為回憶的對境了。就比如一個做夢的人,在他夢未醒之前,夢中的苦樂對他來說是真實不虛的,醒來卻如泡影一般,這一切都不復存在。末學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能夠一切都證悟明白。

末學答題完畢,如有不如禮不如法的地方,末學懺悔。

2、「既然人生如夢,那我在夢中造業有什麼關係,反之一切都是假的」,這種說法正確嗎?請具體分析。

答:上師曾經開示:按別解脫戒的觀點,夢中犯戒雖然有一定過患,但因為不具足真實的對境,所以不算真正犯戒。

既然不具足真是的對鏡,一切都是假的,那麼我們夢裡所作所行造了業,是不是就沒關係呢?末學分別念,末學理解的是按照上師的開示,夢中犯戒造業還是有一定過患的。如你說我願意做個夢,在夢中可造許多業,那就是罪業。如你沒打妄想要在夢中造業,則與你沒關係,就不算造業。

3、有些人殺一些蛇、甲魚、刺蝟等動物,用它們的血肉給父母治病,這種「孝順」是否令人稱嘆?為什麼?如果你周圍有這樣的人,你會怎麼做?

答:這種「孝順」不能令人稱嘆,我周圍有臨終病人的眷屬殺一些活雞或海鮮供給病人,但是對病人的病情依然不能起到正向的作用,病人最後死亡的時候更痛苦。首先宰殺活物並不能以活物自身的血肉營養供給病人,使他們病情治癒,病人需要根據自身的病情科學的治療,而且很多活物血肉對一些疾病非但起不了治療的作用還會造成病情的惡化。其次地藏經雲,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綜上所述,不管出於慈悲心的角度,還是科學的角度都不應該以血肉活物供養孝順父母。我的家人自從我皈依後基本吃的是三凈肉,在外有宴請基本也不點殺。在生活里有誤殺眾生的情況,盡量懺悔罪業。

4、有些人口中說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行為上經常大肆造惡業,這是為什麼?你平時應該怎麼做?2R08鴻鵠16

答:這個問題可從兩方面來說:第一:如果把這句話當作是成語典故或者是一種口頭禪,是來告誡我們,一切從善,「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的真理。若我們從內心生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信念,懂得善惡三世因緣因果報,是絕對不會造惡業的。因為每個眾生都害怕痛苦,一旦造惡業就會墮入惡趣第二:根據法本來分析,因為這些人他們不了知壽命是如此短暫,以致受煩惱的牽制依靠身語意造了許多惡業。就像法本中攝義「因吾不甚解:命終如是驟,故起貪嗔痴,造作諸惡業。」實際上,人的壽命是有限的、無常的。由於思想被無明愚痴所蓋,人的貪慾心和嗔恨心來自愚痴無明,對人生的真理不太了解,沒有深刻意識到死亡是如此的突然,而生命又是如此的短暫,雖然口頭上說「萬法皆無常」、「一切都是有為法」,並試圖以這些道理來說服自己和他人,但實際上,內心並沒有很好地去籌劃未來的事情,嘴裡說著「人生非常非常暫短」,內心卻想著「我還有很長很長的時間」。同時還以貪嗔痴造下了無數的惡業,對親朋好友經常生貪心,對怨家債主生嗔恨心,在取捨因果方面以痴心造作了各種各樣的惡業。這裡的造業,主要是從心上安立的,而不是從行為上安立的,行為上的惡業,並不是那麼嚴重,判斷業力的大小,不在於外表的形象,而在於內心的善惡。平時不管你的行為怎麼樣,如果起了貪心、嗔心、痴心,都是有過失的;假如你的心很善,就算行為不太如法,也不會變成惡業。因此,我們做任何事情,首先應該看自己的發心清不清凈,如果心很清凈,行為上縱然不太如法,過失也不大;如果心不清凈,即使你說自己是修密宗的、修禪宗的,怎麼樣假裝也沒有用。那自己平時如何來看待待這個問題,怎麼做?末學認為:1、自己的內心一定要堅定「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緣果報信念,一心向善;一定要明確造惡業就會墜入惡趣;不要被愚痴無明掩蓋。2、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壽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和無常的,死亡隨時會降臨,抓緊時間,供養三寶、發菩提心、懺悔罪業。3、認識到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發心要清凈,無貪嗔痴之心雜念,供養三寶、供養諸佛菩薩,利益眾生。

5、如果我們沒有遇到天災人禍,是否就不必憶念壽命無常了?為什麼?

頂禮上師三寶,各位師兄晚上好,末學今晚法供養的題目是「如果我們沒有遇到天災人禍,是否就不必憶念壽命無常了?為什麼?」答:不是。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說「縱然無有諸損害,士夫壽命亦流逝,晝夜剎那皆變化,逐漸靠近死主域,猶如江河匯于海,或似日落於西山。」我們的壽命就算沒有遇到突如其來的災禍,也是白天晚上行住坐卧間不斷衰減的,猶如江河終將歸入大海,夕陽畢竟沉於西山一樣,我們的生命也是一個月一個月,一天一天,一剎那一剎那地靠近死亡,它就像截斷了水源的水池一樣,只有減少,沒有增加。聖天論師曾說「死緣極眾多,生緣極稀少,彼亦或死緣。」我們活在這個人世間,導致死亡的因緣是非常多的,比如車禍、四大不調等,而生存的因緣卻非常稀少,即使有那麼一點生緣,有時候也會變成死緣,譬如,吃飯本是生緣,但偶爾也能把人噎死,因此,我們的生命即使沒遇到什麼違緣,也不可能活很長時間。

6、世間有句話「能死在親人的身邊,這是一種幸福」,你覺得這樣死真的很幸福嗎?為什麼?

答:這並不是一種幸福,反而是獲得解脫的障礙。因為親人的哭泣會引起你對他們無限的眷戀,由於貪戀他們而不能順利往生。另外,死亡時親朋好友、眷屬、財產都沒有用,只有自己去感受臨終四大分離的痛苦。佛在《無量壽經》中也說:「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來獨去。」末學欣賞紅樓夢的扮演者林曉旭對死亡的態度。她在1999年皈依佛門,2006年5月,被查出罹患乳腺癌。2007年2月23日,在長春百國興隆寺出家,法號釋妙真。 2007年病逝,她在生病期間,有凈空法師和常慧法師兩位著名法師護持,有300多位四眾弟子日夜不停的給其助念,為其祈福。每個人都有壽命,壽命到了,都會死,這是誰都無法抗拒的自然現象。末學希望自己在生命臨終時,能夠在寺院中安安靜靜的,從內心深處懺悔自己的過錯,作為皈依佛門的佛弟子,在此時應該放下一切,念佛求生凈土。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7、死亡來臨的時候,唯一能救護自己的是什麼?平時你是怎麼做的?

頌詞中講到「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意?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就是說當閻羅獄卒來的時候,親朋、地位、財產、軍隊、權勢這些外在的力量統統沒有用,唯有善法功德才是最有用的,而這種善法功德唯一來源於上師三寶。

《無量壽經》中說:「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讀來讀去。」所以我們死的時候,就像大德說的,猶如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一樣,不帶走任何東西。這時候,唯有我們平時所修的這些善法是最有用的。

如果我們一生受持戒律、布施、念咒、皈依三寶,在臨死的時候,所有恐怖的現象就會自然消於法界,同時,阿彌陀佛或自己的根本上師會來迎接。如果沒有這樣,平時唯造惡業,臨終時原來你殺害過的眾生就會全部出現在你面前。

所以,世間中任何事情在臨終時都不會對自己有幫助,平時要唯一修持善法,同時,還有對上師三寶有信心,如理取捨因果,好好懺悔,發自內心的恭敬三寶,平時經常好好的串習,在臨終時才能好好發願,祈禱三寶,來世要利益眾生,如果缺乏串習,臨終時可能會非常慌亂而忘記祈禱上師三寶,這種情況是末學個人比較害怕的。

平時的做法:上師在講記中提到很多,並且特彆強調希望至少受一分戒,方便的時候在佛教節日里受持「八關齋戒」,這樣一來,我們的一生中就有了戒律的所依,依靠這種所依來供養三寶、布施、持咒,來生會有一些安全感。

至於末學自己的做法,首先末學自己只受過皈依戒和一次八關齋戒,並未受過居士戒,所以也發願以後受居士戒;並且把學習佛法、參加共修當做非常重要的事情,也盡己所能的做一些發心,發願一定不離開佛學團體,因為把時間都用在善法上,做惡業的時間就沒有了,就會大大減少自己做惡業的可能性。但是一方面自己散亂的時間還是很多,另一方面作為欲界眾生來說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末學自己也會多多懺悔。

另外末學也意識到自己實修比較差,所以會擔心自己到臨終時候特別慌亂忘記祈禱上師了,所以在生活中也會有意識的串習,讓自己隨時憶念上師三寶。


推薦閱讀:

考前突擊之案例問答題模板(二、三級通用)
入行論29課課後答題--20170721
學佛的答題
故事思維——讓你的面試答題更接地氣
入行論二班19課課後答題--20170421

TAG:答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