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秘傳黃帝內經(不同於市面版)連載6

道家秘傳黃帝內經(不同於市面版)連載6

道家秘傳黃帝內經(不同於市面版)連載6

2009年09月16日 星期三 06:54

辛丙

經曰: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是以知陰盛,則夢大火燔灼。陽盛,則夢大水淹沒。陰陽俱盛,則夢相擊毀傷。是故持脈有道,虛靜爲保。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夏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筋,蟄蟲周密,君子居室。

故曰:『知內者,案而紀之,知外者,終而始之』。何謂也?言以脈而知內臟之彊弱盛衰也,當以陰陽,時序五行爲之綱紀矣。知之陰陽時序,五行之綱紀。以明其內中之循,動也,違時則爲病。此六者,持脈之大灋。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其耎而散者,當環消自已。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其耎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今不復散發也。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隊若博。因血在脇下,令人喘逆。其耎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耎而散者,當病食痺。

脾脈搏堅而長者,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耎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骨行)腫若水狀也。

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其耍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今不復也。

心脈堅而急,病曰心疝,少腹當有形也。何以言之?心爲牡臟,小腸牝之爲使;故曰小腹當有形也。

胃脈鼓而長,爲實爲脹。弦而長,爲氣爲痛。細緊爲冷爲痛,沉而細長,爲虛爲泄。故病形成而變。風成爲寒熱,癉成爲消中,厥成爲巔疾。久風爲飧泄,脈風成爲癘。

病之變化不可勝數,故傷巽坤之風,而爲癰腫,坎震吹來而爲筋攣骨痛。此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

故徵其脈小色不奪者,氣乏而神彊,病不久也。徵其脈不奪,其色奪者,神持而邪淩其氣,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奪者,神氣俱衰,此久病也。徵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肝與腎脈並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

尺內兩傍,則季脇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上附上,右以候肺,內以候胷中。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上竟上者,胷候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足中事也。

麤大者,陰不足而陽有餘,爲熱中也。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爲厥巔之疾。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爲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有脈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浮而散者爲眴僕,諸浮不躁皆在陽,則爲熱。其有燥者,在手陽脈之中也。諸細而沉者病在陰,則其爲骨痛,其有靜者,在足陰脈之中也。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洩及便膿血。

諸過者,切之濇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陽氣有餘,爲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爲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推而內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冷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案而至骨,脈氣少者,腰背痛而身有痺也。

79《太素.辛丁》

2009年09月19日 星期六 09:03

辛丁

師言:脈之肇始於四時。四時生成之變,化爲五行。萬物作息,宴然有紀。脈之大小,與外相呼應,故三代從來之驗證,傳爲紀也。抑有餘而奉不足者,天也,窮有餘而盈不足者,地也。故治者,灋天地以治之也。是以養益之道,其象天,而治理之道,其灋地也。

故言五行者,金震則抖,水動則波,木動則搖,土動則活,火動則溫,此五行之動也。以是四時言,則春,發也。夏,長也。秋,收也。冬,藏也。以氣言,則春,溫。夏,火。長夏,濕。秋,燥。冬,寒也。春之風,夏之火,秋之涼,冬之朔也。

  故脈之至也,象乎天氣,灋乎地機。察四時五行之變者,可以通切也。故經言:持脈有道,虛靜爲保,若則不用其心:而切之以形,不用其神:而虛用其表,切何者哉?

故言肝脈之在春,如魚之遊在波,乃中規也,天下見者也。心脈之在夏也,泛泛乎萬物有餘,天中上見也。肺脈之在秋也,下膚至肌,像蟄蟲之將去,中下見也。腎脈之在冬也,在骨,下中見也,像蟄蟲周密,君子居室。此四時平脈之所以在孟月者也。

夫切也,非擒也,當以三、五、七粟之重記之,論之曰一、三、五分之重也。若掌握刀兵之在陣,豈切之脈乎?故曰:輕切若微風之拂面,重案若敗艸之浮波,謂切諸浮之意是也。先案至骨,而知其三部之深淺,則衡三部,九重九候之位,則得之所部也。故曰浮中沉而三之,一毫而已矣。

是言:察乎陰陽升降之標準,自識脈波遁遷之氣象。審氣候交住之去來,分明氣血分合之交併。欲知精微之玅用,且觀於地上時序之秩昁,盡心精恖五土之表現,神聰水與時之韻,脈理自豁然矣。

故曰:五行生王者,脈之準也,四時六氣者,脈之度也。雨露雪霜者,氣之變也。江河水流者,脈之應也。此四者,迺脈之宗,師之表也。望者之診,知易辧難,聞者之診,難明難精,問者之診,似易且難也。切者之診,難上加難也。知難不難,恆之惟艱,道不遠人,耳目之前也。

80辛戊

經曰:人之脈也,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者也。常以不病之脈,頪比而知病飪也。故醫者以不病爲師,方知其病之者,故以平息而調之爲灋也。

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者,曰少氣也。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燥者,尺中熱者曰病溫。尺不熱者,脈滑曰病風,脈濇曰痺。人一呼四動以上者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踈乍數曰死。

平人之氣,常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春之胃微弦而平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眞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夏之胃微鉤而平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臟眞通於心,心藏血脈之氣也。

長夏之胃脈微耎弱而平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耎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眞濡脾,脾藏肌肉之氣也。

秋之胃脈曰微毛而平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藏眞高於肺,以行榮衛陰陽也。

冬之胃脈曰微石而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藏眞下於腎,腎臟骨髓之氣也。胃之大絡曰虛裏,貫隔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脈宗氣也。盛喘數絕者則病中,結而橫有積矣。絕而不至曰死。乳下甚動應衣過者,宗氣泄也。

師言。:經曰平者,活也,即春之胃脈,微弦而濡曰平,濡者,耎而活,餘同也。聖人說教,言之不覆。故有四時五臟之平脈,而無六腑之象也。辧之則六腑之脈亦在其中也,姑引以言之。

春膽之脈微弦而長曰平,弦多長少曰膽病,長多弦少曰胃病,長而毛浮曰秋刑。毛盛曰今病,藏眞於膽,膽爲十二經之首,衛氣之主將,營衛於頭,支資於心,故膽病者,頭渾渾而恍惚,心悶悶而少眠,精神失運。大脊負沉而酸,膽陽爲邪所幹也。

夏小腸之脈微鉤散大曰平,鉤多大少曰本病,大多鉤少曰火病,散大而鉤曰疝痛。藏眞與小腸,昇精華以傳糟粕者也。

秋大腸之脈微毛而耎曰平,毛多耎少曰本病,耎多毛少曰泄中,毛而弦長曰腸風。藏眞與大腸,爲代瀉之關隘,故病痔漏下血。脫肛少氣。

冬膀胱之脈,微石而滑曰平,石多滑少曰本病,滑多石少曰自消,石而滑芤曰失禁,耎而石者曰亡津。藏眞於關元,爲水道之官,故其病癃閉,遺溺不收,白濁淋灕者也。

三焦之脈,微大耎長曰平,微大而耎曰泄氣病滑精,長而耎曰羸中,耎而芤曰血淋,微而耎曰濕淋,虛而大曰石淋,芤革而虛曰屍消。屍消者,自消而下其血肉也。此六腑之常脈灋也。

81《太素.辛己》

2009年09月27日 星期日 07:30

辛己 經曰:欲知寸口太過與不及,脈中手而短者曰頭痛。脈中手而長足脛痛。脈中手而促上擊者,曰肩背痛。脈中手而沉兼堅者,曰病在中,脈中手而浮兼盛者,曰病在外。脈中手而沉兼弱者,曰寒熱及疝瘕少腹痛。脈中手而沉兼橫者,曰亦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脈中手沉而喘之者,曰寒熱。脈中手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中手小實而堅者,曰病在內。脈中手小弱以濇者,謂之久病。脈中手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急者曰疝瘕少,腹痛。

脈滑曰風,脈濇曰痺,緩而滑曰熱中,盛而緊曰脹,脈從陰陽病易已;脈逆陰陽病難已。脈得四時之順,曰病無它。脈反四時及不間藏,曰難已。臂多青脈曰脫血;尺脈緩濇謂之解依。安臥脈盛,謂之脫血。尺濇脈滑謂之多汗,尺寒脈細謂之後泄,脈中麤常熱者謂之熱中。

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已死。是謂眞臟,見勝皆死。頸之脈動,人迎鼓甚而見缺盆上者,心悸而喘。人迎及耳下脈鼓者,肺被熱蒸而陽氣上逆,曰水氣上溢也。目裡微腫如臥蠶起之狀者,水在腹也。溺黃赤者,腎勞胞熱。溺黃赤安臥者,黃癉內疽。已食如饑者,胃疸。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者曰黃疸。婦人手少陰之神門脈動甚者,妊子也。足少陰動者亦同。

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臟形。春夏而脈瘦沉,秋冬而浮大者,命曰逆四時也。熱而脈靜,洩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濇堅者,皆難治,命曰反四時也。

人以水穀爲本,故人絕水谷曰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但得眞臟脈不得胃氣也。所謂不得胃氣者,肝不微而弦,腎不微而石也。

太陽脈至,洪大以長。少陽脈至,乍數乍踈,乍短乍長。陽明脈至,浮大而短。

夫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氣爲本,病心脈來,喘喘連屬,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脈來,前曲後居如操帶鉤,曰心死。

平肺脈來,厭厭聶聶如落榆莢,曰肺平。秋以胃氣爲本,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如循雞羽,曰肺病。肺死脈來如物之浮,如風吹毛曰肺死。

平肝脈來,耎弱迢迢,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氣爲本;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

平脾脈來,龢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爲本;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死脾脈來,銳堅如鳥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案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爲本,病腎脈來如引葛,案之益堅曰腎病。死腎脈來,發如奪索,闢辟如彈石,曰腎死。

82《太素.辛庚》

2009年10月02日 星期五 07:05

辛庚

師曰:經言之可謂詳盡矣,然人不悟者,何以從之?言曰:醫之非書也,書之非文彩也,乃心得也。非文語也。實爲言之以說者也。故浮非眞浮,沉非眞沉,頪者之言也。

故經雲。春脈之來,如苗破土;弱而寄堅,癩癩氱氱。夏脈之來,緩而滂薄;稼穡在川,汪汪洋洋。長夏脈來,如鷺在波;輕柔活潑,盈盈泊泊。秋脈之來,如風吹毛;秋雨泣竹,微微漂漂。冬脈之來,如撏珠璣;累累疊疊,潛潛圓圓。

四時有常,順則天龢,察色切脈,聲氣蕩龢,此爲無病。獨慰其樂。得氣者生,無胃缺缺。知天知命,知地脈活。夫醫之爲道,貴在其活,勿拘勿泥,輕鬆灑脫。若是也者,心眼得活矣。

經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其氣來實而彊也,此爲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胷痛引背下,兩脇胠滿。

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故其氣來盛去衰,曰洪。其氣來盛去亦盛者,此爲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爲浸淫,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欬唾,下爲氣滯。

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邊虛,此爲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而欬。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氣來,沉以搏,故曰營石,反此者病。其氣來如彈石者,此爲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解依,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縣如病饑,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

長夏脈者,脾也,土也,受穀藏營以灌四傍者也。其善也,隱於四傍而不可見之,見者惡也。其來如水流者,此爲太過,病在外。如鳥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彊。謂臟氣重疊,氣逆四併也。

經曰: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迴,迴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於微。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

83《太素,辛辛(微博)》

2009年10月05日 星期一 07:18

辛辛

師言:春也,萬物始生,枝葉未分,茁壯而嫰弱,不經風霜,故其脈來,濡弱寬耎而長也。故太過,則病形於外。不足,則少氣於中,氣之盛衰也,其養筋支胷者也。故實則怒冒,自足而上入毛中,貫胷布脇,循喉入頏顙,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上,故病如是而已矣。

夏也,萬物增長,枝葉分明而茁彊。其主火,御形也,垂枝佈葉,皆下曲若鉤。故其脈,來疾去遲也。何謂也?夏陽盛也,則陰道不足,是以來疾者陽盛,去遲者陰虛也。以其土生於物,而自營不足也。

秋者,萬物已成,子實葉枯。莖枯而濡,風朔秋涼,霪濕而物燥,陽道潛而陰上行。故其脈之來也,輕虛以浮,來急去散也。以其氣歸根而枝獨浮也,故曰毛也。

冬者,萬物之所以藏也。其水凝而如石,其土若金。地下溫、若在夏蒸蒸然,故其脈來沉濡而滑,如營之固也,故曰石也。

脾者,中合之臟也,應於長夏,萬物之所以豐熟也,其時也,地氣上蒸,濕熱四注,水中炁冒,山石皆汗,故其脈之來也,四佈各臟,獨無自主,然亦有其象焉。故其來若水之在器,動之弱以輕,柔活中耎也,故曰耎也。

經言: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

故肝受腎之氣,而生之於脾者;得大腸之炁以柔活也。故平肝者瀉其肺,補肝者益腎清心。柔肝者,龢其血而利其氣是矣。

心受肝之氣,而生之於肺者,得膀胱之炁以柔活也。故平心者瀉其腎,補心者益肝清脾。柔心者,龢其氣而利其血是也。

脾受心之氣,而生之於腸者,得膽之炁以柔活也。故平脾者瀉其肝,補脾者益心清肺。柔脾者,溫其氣而利其水是也。

肺受脾之氣而生之於胃,得小腸之氣以柔活也。故平肺者瀉其心,補肺者益脾清腎。柔肺者龢其氣,而利其水者是也。

腎受肺之炁而生之於心,得胃之氣以柔活也。故平腎者瀉其脾。補腎者益肺瀉肝。柔腎者,龢氣而利其濕者是也。

何謂哉?五臟相承,而各有其生。各有其支,各有其源,各有其合。龢而動,刑而動,生而動,尅而動,動則有而靜如是。是謂同氣相求,運以生剋而周流者也。

84《太素.辛壬》

2009年10月12日 星期一 06:57

辛壬

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受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灋三月若六月,灋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

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生死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爲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

或痺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燔及火灸、刺而去之。

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欬上氣。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於肝,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脇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案若刺耳。

弗治,傳之於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案可藥可浴。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溺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案可藥。

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

弗治,滿十日灋當死。腎因之傳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灋當三歲死。此病之次也。

85《太無.壬甲》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06:53

太 無(靈虛一點,二氣相報)

壬甲

一之始也,是謂無其極。無,有生焉,是謂一元。一元者,無其極也。一之動也,從形,從氣而來;是謂陰陽,命曰兩儀。兩儀之運,動而無形,周而不息,是謂太無(靈虛一點,二氣相報)。太無(靈虛一點,二氣相報)者,氣虛於空,雲形於上,谷形於下,無也,氣與物之化也。

若夫(髟付)。病也,從風而來,客入皮腠,皮腠若冬之封固,則液化粘涎而肌裡悶熱,內氣難舒。病也,從形而來,則爲溼爲腐,蝕人形腑。是謂客入而變者,變化之道,是謂死生之道也。

故師曰:邪客於氣,則氣爲所動,動則妄行。邪併於血,則血爲所客而生病。故氣者本煦之,在血者本濡之。

氣之受制而不濡者,氣病也。脈壅而不濡者,血病也。

故形病脈不病者曰生,脈病形不者曰死。形病而脈不病者,氣病也。是氣之病也,七惑之所致也。六欲之所賜於氣者也,故曰生。而其脈病而形不病者,病隱於血而潛於臟也。是故人莫知之其病也。良工之莫治也,故曰死。

是以脈有伏匿。陰陽相乘,陰陽相伏。陽中伏陰,陰中匿陽。故有陰之部反見陽脈者,爲陽所乘也。雖陽而脈來,沉濇而短者,陽中伏陰也。陽部反見陰脈者,爲陰所客也。雖陰而脈來,浮滑而長者,陰中伏陽也。故重陽則狂也,重陰則癲也。脫其陽則幻而見鬼,脫其陰則瘀而目盲。

夫若是,女得男脈,則爲太過,病在四肢。脈右病左,脈左病右。男得女脈爲不及,病在內;脈左病右,脈右病左,以脈言也。何謂也,以其男尺常弱,而女尺常盛也。

故得肺脈結者,積氣右脇也。結盛積甚,結微積微也。亦有肺脈不見而右脈沉伏者,亦積氣於右也。譬脈結伏而內無積象,脈浮結而外無痼疾。有積聚而無伏結伏,有痼疾而無浮結,乃脈不應病也,死矣。

是以診之當審也。觀其病腹大而泄,脈當微細而濇,若反緊大而滑者,不救。病若譫言妄語而身熱,脈當洪大,其有手足厥逆脈沉細者,不救。開目而渴,心下牢脈應緊實而數,其若沉濇而微者,不救。吐衄者,脈應沉細,其浮大者不救。冥目厭人,脈應左關弦急而長,若右寸浮短而濇者,不救。

師言,病有內外,不可不察也。陰結陽滯,不可不審也。故有脈在肝,面青善怒,臍左有動氣,案之緊痛,其病四肢滿,溲便難者,肝也。

脈在心,面赤,口乾善笑。臍上有動氣,案之緊痛,心煩痛,掌中熱啘者,心也。

脈在脾,面黃,善噫多恖味。臍有動氣,案之緊痛,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疲而墮者,脾也。

脈在肺,善嚏面白,悲愁欲哭,臍右有動氣,案之緊痛,喘咳,灑淅寒熱者肺也。

脈在腎,面黑,善欠而恐,臍下有動氣,案之緊痛,逆氣腹急痛,洩如下重,足脛寒而逆者,腎也。

九候之診,其勢可抉。脈之來也,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守經,五至曰死,六至曰絕命

故呼因陽出,吸隨陰入,吸至於腎,數滿五十。是以五十不止者,無殆,以其數之鈞也。其有止者,知其應於是也。卌而止者,臟爲邪乘也,不治則四年而亡。卅而止者兩臟殆也,不治則三年而絕。廿而止者,三臟殆也,不治則二年死。十動而止者治難及,六月亡也。

師言,脈之爲治要矣,治之與病也,至關至重也。故脈辧於望,脈辧於聞,脈辧於問,不若存神以觸者也。觸者,心會者也。彚四時之變而觸其氣之應,乃知存亡矣。

故其脈損者,益之以氣。其心損者,調其榮衛,其脾損者,調其飲食,寒溫得適。肝損者,緩其中氣。其腎損者,益其精氣。何爲益也?內息以心而外治其虛也。

86太無.壬乙》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07:06


推薦閱讀:

邵雍和陳摶是什麼關係?
先秦諸子有哪些很有意思的觀點?
凈空法師:必修課是儒家《四書》、道家《道德經》、佛家《無量壽經》
解老:《道德經》第二十八~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
道家氣功秘訣,似守非守,積氣沖關

TAG:道家 | 黃帝 | 黃帝內經 | 內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