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從這裡起步!6大基本概念深入串講

攝影從這裡起步!6大基本概念深入串講來源:ZOL 作者:佚名 2005-08-31

序言: 隨著數碼時代到來,很多朋友都用上了DC也就是DIGITALCAMERA數碼相機,數碼相機也憑藉其便利的使用,或超薄或超絢或超專業的外型已經搶奪了傳統相機的半壁江山!

  隨著數碼時代到來,很多朋友都用上了DC也就是DIGITALCAMERA數碼相機,數碼相機也憑藉其便利的使用,或超薄或超絢或超專業的外型已經搶奪了傳統相機的半壁江山!雖然DC已經深入民心了,但是很多朋友對相機技術和專有名詞卻不是很明白,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朋友,買機器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的相機是多少W象素的拉」等等這些不是太專業選購的話!所以我想做個相機技術知識普及的系列報道,好讓不了解相機的朋友將來買相機可以多和商家侃侃,讓他們不能輕易用」象素「來左右你的口袋中的MONEY,也讓稍懂點的朋友更加的深入了解!那麼首先我們從"光圈景深的關係"來討論吧!首先我們來談「光圈」,光圈的是一組製作在鏡頭裡面可以活動的葉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線在一定時間內,進入相機內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過程中,我們通常都是藉由調整「光圈」與「快門」的大小組合,來完成一張相片的曝光。「快門」我們留到下一堂課中來研究,在這裡老師要請大家有空時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數值: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上面的光圈數值,是我們一般相機鏡頭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號碼越小的光圈(例如f1.4)它的進光量會越大,相對的光圈號碼越大(例如說f22)的進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們在說大光圈時,就是指號數越小的光圈值,這點初學者時常會搞混。  在每一組鄰近光圈值之間,都有「一格」(或稱為「一級」)的光量差異。f1.4與f2兩個光圈差了一格,f5.6與f8兩組光圈間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進光量都是以倍數成長,例如f4的進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這樣倒算回去,f2.8的進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實不會算這個沒有關係,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間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幾個光圈值花點時間記下來。接下來我們要來談談「景深」,景深所指的是當我們對焦完成之後,在底片上呈現完全清楚(也就是說不會模模糊糊的樣子)的距離範圍。景深的大小與鏡頭焦距的長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攝影的距離有密切的互動關係。通常鏡頭焦距越長(例如說是長鏡頭)、光圈越大、攝影距離越近,景深就會越淺;而鏡頭焦距越短(例如廣角鏡頭)、光圈越小、攝影距離越遠,景深也就會跟著變深。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鏡頭,它的景深變化都會不一樣。在大部分手動的鏡頭上常會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來判斷,而自動對焦的鏡頭則大多是使用了簡化的景深表。在我們的初級課程中並不教大家如何看景深表,一來是學起來乏味,二來是一般拍照的人真的很少在查這個功能。由於景深對於一張照片的影響非常重要,所以在這個課程中要大家自己體驗一下在使用不一樣的光圈和鏡頭時,會有怎樣的景深變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鏡頭在景深上變化的表現後,以後拍照才能更得心應手。首先需要一位模特兒來跟自己配合一下(找自己的親朋好友就行啦,美醜別挑剔,我們現在作的是光圈景深練習課程,不是在拍寫真),然後找個背景較具變化的場地(例如在公園),將相機接上快門線架在三角架上。因為待會我們在使用小光圈拍攝時,快門的速度可能會拉的很慢,如果沒有使用三角架拍攝,可能會得到晃動的畫面。接下來準備好一張紙筆來做紀錄用。首先裝上你常用的鏡頭,檢查一下鏡頭光圈值從最大到最小的範圍,然後將它記錄起來。以我們這次的鏡頭為例,從最大光圈f2.8開始、然後是f4、f5.6、f8、f11、f16。請模特兒就定位之後,我們就要開始拍照了,使用自動相機的人可以把相機切換到「光圈先決」模式。一開始我們從最大光圈開始拍起,然後依序調整光圈,一直拍到最小的光圈為止,一邊拍別忘了一邊要記下你拍攝時使用的光圈值。使用自動相機的人因為可以交給相機來測光,所以只要依序變動光圈就可以了。使用手動相機(像是FM2)的人就要自己變化合適的快門值來配合每一段光圈,反正就是先設定好光圈,再尋找可以曝光OK的快門就對了。至於不知道如何使用「光圈先決」、或是不會作正確曝光的人,請翻閱自己相機的使用說明書,裡面都會教你怎麼作的。

以上相片為 F3.5,7X光學變焦,1/250秒快門,由於大光圈和長變焦,我們得到了清晰的主體虛化的背景,淺景深非常適合人像的拍攝!

  其實很簡單的一句話,大光圈長焦距往往適合人像和靜物的拍攝,可以造成淺景深的效果,也就主題清晰,背景虛化的效果,而一般來說,MM時尚機器都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焦段略長,諸如10X焦的DC就能做到的效果了。。。 第二章快門的初識上一節選集講到了光圈和景深的關係,其實攝影說白了就是一個通過相機來控制光的過程,而光圈和快門,都是來控制暴光多少的方法而已!上節說到光圈值越大光圈也就越小,進光量也就越少,反之大家舉一反三!暴光也就是取決於進光的多少,過暴會因為光線太強損失很多細節,弱暴卻是光線太暗使得畫面同樣不盡人意!這就要求我們控制好暴光度,而暴光其實簡單的來說是取決於光圈和快門的,上節講述了光圈,這一節就讓我們來學習下快門的知識!快門是一組做在相機機身內的一個裝置(有些中、大型相機的快門是做在鏡頭上),用來控制每一張拍攝底片的感光時間。首先我們來看看一般相機上面快門的組合: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甚至很多專業相機快門值達到30~1/16000上面每一組數字的單位都是秒,譬如1是一秒、1/15代表的就是15分之一秒、1/125代表的就是125分之一秒,這個意思就是說每一次我們照相時,讓底片曝光的時間。跟光圈一樣,上面每一個相鄰的快門值之間都有「一格」(或說是「一級」)的差異。例如1/8跟1/15兩個快門相差了「一格」、1/125與1/250也有「一格」的差距。眼尖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上面的每一段快門時間,都是以倍數的方式在增減,也就是說每一段快門的時間都是次一段快門的兩倍。越大值的快門進光時間越長,相對的讓底片接受光量的大小就會越多,快門跟上一課談的的光圈組合搭配起來,就是每一次我們拍攝底片曝光組合。         

  以上相片就是用慢快門1/2秒以上,F2。8手持拍的,這樣的快門和光圈的組合造成了煙花菊花狀態!打個比方,要是你想拍出夜色下,車流如絲帶的效果,這就必須要你有三角架,有穩定的拍攝場地,在快門優先的情況下將快門打到10秒或者更長,這樣在條件允許狀況下你就能拍出那樣的效果了。           

而以上的相片就是由於沒開閃光,並且機器快門為1/2秒,F2.8光圈,手抖造成了數碼相機常見的「鬼影」現象,因此在手抖的情況下,快門過慢那麼就應該用閃光來防止抖動,但是卻要損失主體背後的細節,因為閃光幾乎會讓細節全黑!因為DC相對傳統相機來說,CCD或CMOS成相原理的不同,決定了快門時滯總會慢一點,所以DC拍攝時更容易造成抖動,也就我們常看到的「鬼影」效果,所以我們在購買長焦距的DC時,可以選擇同時購買三腳架,對於更專業點的來說,可以選擇購買快門線,當然DC自帶的防抖功能也能幫助你降低幾檔快門的!一般單眼相機上面的快門組合還有一種稱為「B快門」(就是在快門轉盤上標示B的快門),它是藉由快門按下時間的長短來決定每一次曝光的時間,所以沒有一定的秒數,至於上面的快門組合同學們倒不一定要強迫自己把它背下來,不過倒是要記得每一段快門的差距都是一倍這樣的觀念。象一般數碼相機在LCD和EVF中就能直觀的看出調整快門和光圈值後的效果,這也是DC能夠越來越佔領相機市場的一個原因之一!    第三章曝光EV的調整前兩節已經說到了光圈和快門的初步知識,其實很直白的說,攝影就是通過相機來控制光的過程,通過合理的構圖和暴光來達到理想的相片!光圈和快門都是物理上控制暴光的,而數碼相機中的EV卻可以通過調整相機內部軟體來控制更合理的暴光度!應該說合理掌握了EV可以更好的幫助攝影者得到暴光更準確的相片。很多玩家在挑選數碼相機的時候,往往只注意到數碼相機的光學變焦倍率,像素,解析度大小等問題,對於數碼相機曝光參數的注意往往不夠,而這確實數碼相機拍攝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說到曝光則不可能不提到EV——曝光值。曝光值與光圈、快門以及ISO感率有關,當ISO固定時,EV就是光圈和快門的特定組合。  我們用一個光圈快門對應表來講述EV的概念。  第一行是光圈序列A,從f/1~f/32,而左邊則是快門的速度,單位是秒,從1秒至1/1000秒。我們以EV=6為例,從表中找出任意一個6,看它的行和列分別對應的數值,比如第8行第4列是一個6,那麼它對應的光圈序列是F1.4,快門速度為1/30秒。EV光圈快門對照表

  這個表很簡單,大家應該很快就看懂的,不過普通消費級數碼相機的光圈範圍大多在f/2.8~f/8之間。  玩過數碼相機的人都知道有曝光補償這一說法,曝光補償分為正補償和負補償兩種。正補償即曝光量要增加的意思,標示為EV+;負補償即曝光量要減少的意思,標示為EV-。而從表中可以看出,EV0是1秒、f/1的組合,EV20是1/1000秒、f/32的組合,可見曝光量最大值是EV0,最小值是EV20。這和數碼相機中正補償、負補償的表示方式恰好相反,也就是說正補償EV+,其實EV值要減小;而負補償EV-,EV值要增加。

[以上片為EV無增減拍的片]

而這幅呢,為EV增加0.30的片,根據兩幅同一場景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不同EV帶給我門的將是不同暴光組合,可以使攝影者發揮自己最豐富的想像來玩弄光線!  數碼相機的曝光模式  現在的數碼相機曝光模式一般分為兩種:程式自動模式和全手動模式(光圈優先模式、快門優先模式)。  光圈優先模式是指由拍攝者人為選擇拍攝時的光圈大小。由相機根據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為選擇的光圈等信息自動選擇合適曝光所要求的快門時間的自動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動、快門時間自動的曝光方式。這種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優先考慮景深的拍攝場合,如拍攝風景、肖像或微距攝影等。它的優點是可讓拍攝者根據需求控制景深。  快門速度優先模式是指在拍攝者選擇確定快門的基礎上,由相機根據測光信息、CCD感光度和人為設定的快門時間,自動選定正確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大小。即快門時間手動選擇,光圈自動調定。在該模式下,大多數相機無論是手動選擇快門時間,還是相機自動調定光圈係數,都會在LCD屏幕上和取景器內顯示。  手動曝光模式下拍攝需手動完成光圈和快門速度的調節,可惜有此功能的數碼相機不多,不過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這部分用戶對於曝光調整的需求。有曝光補償的數碼相機能使相片的明暗度得以改變。  用自動曝光模式在大多數光線下都可以拍出不錯的效果,但嚴格地說,自動曝光的設置並非在任何光線條件下都可以完美地完成曝光控制,它也有一些自身的缺陷,由於所拍物體處於不同的環境光線下,因此如何正確控制曝光顯得至關重要。閃光燈、反光板等自然非常有用,正確使用曝光補償是對這一缺陷的最好補償,使相機能拍出高質量的圖像來。現在商用數碼相機一般均提供曝光補償功能,調節範圍則一般在±2.0EV左右(一般數碼相機的曝光補償值的步長是1/3EV,有些是1/2EV)。一些較好的數碼相機還具有自動曝光包圍拍攝(AEB)功能,也就是在用戶自己設定的自動曝光補償的步長下,連續拍攝3~5張照片,讓用戶從中挑選出效果最接近實物的來,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閃光燈在開啟AEB功能的時候無法使用。.  對曝光作出怎樣的調整還是決定於攝影者本身,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什麼時候該加大補償、什麼時候該減小補償」。選擇什麼樣的亮度最終是由攝影者的眼睛來掌握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則:一般來說,白色和高亮度多的對象,應增加補償;黑色和昏暗的區域廣的對象,應減小補償。  實戰分析  這裡拍攝了一張藍天白雲的圖象,相機設置為普通的自動曝光模式,此時相機主要是針對主要圖景周圍較黯淡的背景設置的曝光值。從圖像效果可以看出,這張圖像明顯存在曝光過度現象,白雲和藍天的顏色都顯得很淡(圖1)。為了獲得更好的曝光效果,可以使用相機的曝光補償功能來降低整個圖象的亮度。經過曝光補償設置為-1來降低整個圖像的亮度,整個圖像的色彩顯得相當飽和,有著相當突出的細節,雲更白、天更藍(圖2)。

圖1

圖2

玄機認為,攝影很多時候不要局限於機器的優劣,當然專業的相機更能幫拍攝者實現更多的拍攝想法,光圈,快門,EV,鏡頭等等都是一台DC基本固定的,所以在了解了這些技術後,最要緊的就是培養自己的審美觀和獨道眼光的培養!不知道本人的愚見是否大家認同「獨到的眼光勝於專業的鏡頭」  第四章ISO值光圈快門關係和運用  這一節和大家說說ISO的知識以及這幾者之間的關係!  ISO值:在傳統相機和數碼相機裡面都有這個設置,它是膠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普通家用的膠片一般ISO值是100,這好像一個標準值一樣,在這個值下面,我們基本可以實現各種場合的曝光正確,建議初學的朋友可以使用這個值來進行操作。如果低於100,比如50或更低,那麼畫面質量將有所提高,畫面更細膩,適合於拍攝人像或風光靜物等場景,層次非常豐富。低感光度帶來的影像是照成感光時間加長,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門來補充曝光,以達到正確的畫面要求。如果感光度值高於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麼,膠片畫面的顆粒感就會增強,CCD畫面就有噪點產生,它的好處在於可以選擇更快的快門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這樣通過縮小進光量來達到正確曝光。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抓拍運動場面或者動態景物,合理運用可以產生比較特殊的效果。在比較暗的環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個好辦法。  光圈:  鏡頭的通光量有光圈的控制作用,通常鏡頭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過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帶來的特點就是能夠獲得很淺的景深,就是那種主體清晰,前後景模糊的效果,這個手段經常被用在人像攝影當中,能夠突出主體。當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準確,否則比較淺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點的偏差。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過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獲得比較長的景深,這樣比較適合表現寬廣的風光或者環境,清晰度範圍很大。  快門:  配合光圈的變化,可以調整快門的速度來實現正確曝光,快門就是曝光時間的長短,比如你的光圈確定為F8,那麼快門越快,進來的光亮就越少,快門越慢就進光更多,快速的快門可以把運動瞬間凝結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噴涌的瀑布,在陽光下凝結成晶瑩剔透的水珠。如果放慢快門速度,那麼,主體不動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會變成模糊的運動效果,畫面的生動性加強。  光圈和快門的關係:  當一個景物的正確曝光確定以後,你可以變換不同的曝光組合來達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個場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確曝光值是F8,1/125,那麼,你可以選擇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種組合,來控制畫面的表現方式,這裡面就是一個攝影常用的規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證曝光量的正確,可以放大一擋光圈,同時提高一擋快門,或者縮小一擋光圈,同時放慢一擋快門。這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係,放大或縮小几檔光圈,就要相應的加快或放慢幾檔快門。這樣才能維持曝光總量的正確,保證畫面質量,而畫面效果就是通過不斷變換光圈和快門的組合來達到的。當然,這種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時候比如拍攝月夜星空,等等特別的環境,這裡就不是簡單的倒易率能解決了,更多依靠攝影者的經驗和技巧,這是需要實踐來總結的。  以上片,就是用ISO100,F2.81/80秒這樣的組合得到的,而攝影者將聚焦定在了前面的塘葫蘆上,由於IOS的過低,光圈過大,因此民間藝人揮動的手是動態模糊的,人物作為背景也是虛化的!  ISO值的運用:  ISO值可以控制曝光量,通常增加一擋ISO值,光圈就可以獲得一擋縮小,或者快門獲得一擋加快,反之亦然。這也是需要根據畫面效果的要求來調整的。當然在一般數碼相機來說,高ISO會帶來更高的穩定性和感光度,但是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成象效果的降低,比如在ISO50拍攝和ISO200拍攝的同一張樣片來看,ISO的畫面幾乎肯定的是比後者要乾淨,噪點也要降低不少,所以在使用一般DC的人們,在光線不太好的狀態下,選集推薦使用腳架而不是一味的提高ISO來提高穩定性!  第五章CCD指標以及象素的秘密前面說到了數碼相機一系列技術部件的知識,而現在我們回到最讓普通消費者比較注意的地方那就象素的知識,很多朋友問的第一句話,你的數碼相機是多少象素的,其實這一點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象素越高就能帶來更高的清晰度,他只能帶來在電腦上看更高的解析度而已!接下來,讓我了解下CCD和象素之間秘密吧!  到底需要多少CCD像素?  CCD,是英文ChargeCoupledDevice的縮寫,中文譯名即「電荷耦合器件」。從功能上看,它負責將鏡頭傳來的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類似於普通光學相機的膠片。  CCD光電轉換是通過CCD上面布滿的許多感光點(MOS電容)來實現的。一張圖片,就是通過這一個個的感光點來描述其色彩、亮度與灰度的。  對CCD感光點,我們通常的另一種描述是「像素」。理論上,像素越多,拍攝時就能使被拍攝物的影像分得更精細,對圖像的描述也會更精細。也就是說,要提高圖像的解析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像素個數,即CCD感光點的個數。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CCD像素的個數,構成了數碼相機成像質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決定因素——甚至,被絕大多數人當作了唯一重要的參數,尤其是在普通消費者那裡,「唯像素論」已經變成了主流消費觀念。開頭的例子中,那位同事,就是了為500萬像素,甚至連變焦能力和鎳氫電池都可以容忍。  那麼,在實際應用中,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像素的個數呢?  有人說,如果要達到普通35mm光學相機的畫面質量,數碼相機的像素至少要到千萬以上。這句話的另外一層意思好像是,即使如600萬像素級的高檔家用數碼相機,其成像質量也無法與普通的光學相機相比。  但事實並不完全如此,上面的比較是不公平的,因為所有的一切皆取決於我們的應用。在一些特殊的行業,比如出版、影像、廣告行業等,它們經常需要將圖片放得很大。對這種應用,即時目前最先進的千萬像素級數碼相機,與傳統光學相機相比,也捉襟見肘。而在家用領域,卻極少有把照片放大到7寸以上的需求——即使7寸照片,200萬像素也完全滿足需要了。  下面列出一組解析度、像素與實際成像大小的關係:600×800=48萬像素=3寸照片  700×1000=約80萬像素=5寸照片(3.5×5英寸,毫米規格89×127);  800×1200=約100萬像素=6寸照片(4×6英寸,毫米規格102×152);  1000×1400=約150萬像素=7寸照片(5×7英寸,毫米規格,127×178);  1200×1600=約200萬像素=8寸照片(6×8英寸,毫米規格152×203);  1600×2000=約310萬像素=10寸照片(8×10英寸,毫米規格203×258);  1600×2400=約400萬像素=標準照片(8×12英寸,毫米規格203×304);  1600×2800=約400萬像素=寬幅照片(8×14英寸,毫米規格203×356)。  (註:以上解析度是相應尺寸照片所需要的解析度,可能與數碼相機所能調節的解析度檔次略有不同。一般地,圖片的解析度乘積就是所需像素的個數。在同一相素數情況下,所能成像的最大尺寸也大致相差無幾1熱紓?00萬像素產品,其可調節的解析度檔次在數碼相機中可能表現為2048×1536,也可能表現為1600×2000。)  從上面的對比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對於普通家庭,如果沒有特殊的放大需要,那麼,300萬像素應該是一個性價比都比較好的產品檔次,甚至,200萬像素也說得過去。如果在一種較低價位上,片面追求高像素值,那就極有可能損失相機的其他功能,而這些功能,比如變焦能力、微距拍攝能力、鏡頭質量、晶元處理速度等,對數碼成像的質量而言,同樣是極其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有些300萬甚至4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所拍攝的畫面質量倒不如部分200萬像素級產品高的原因。現在的一個市場趨勢是,許多廠商正利用用戶對像素的盲目崇拜,玩起了像素升級的遊戲。當然,升級的代價是成本的迅速增高。即以索尼的P系列看,其P52、P72與P92相比,除了像素由300萬增加到500萬外,功能幾乎沒有其它質的改變,然而,就是這個像素的變化,就引起了價格從2500元到3500元的變化——幾乎增加了1000元!  為了迎合用戶對像素的偏好,有些廠商還在插值像素上大做文章,比如說富士的SuperCCD技術。而插值像素的真面目是,通過軟體運算得到新的像素數,從而提升畫面的解析度。由於新像素不是CCD的物理感光點產生的,也即不是對畫面的真實描繪,雖然畫面可以翻倍地增大,但畫面質量必然有所降低。因而,購買時一定要搞清楚光學像素與插值像素的值到底是多少。  被人忽視的CCD大小  如果拿索尼的MVC-CD300與P92這兩款產品放在一起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前者是300萬像素,而後者是400像素,但前者價格卻比後者高了近2000元!箇中原因在於,除了鏡頭的不同外,CCD面積的大小也是影響數碼相機成像質量的一個極重要的因素。MVC-CD300是300像素,CCD面積為1/1.8;而P92是400萬像素,CCD面積才只有1/2.7英寸——像素多的面積小,像素少的面積反而大。  在選擇數碼相機時,只關注CCD像素數的消費者可能忽略了CCD面積這個更為重要的參數——可能,還有人把CCD的大小理解成了顯示屏LCD的大小。而有的產品似乎也不太願意告訴消費者這個參數,乾脆不標明自己CCD的大小。  CCD面積的增大意味著什麼?  在同樣的像素條件下,CCD面積不同,也就直接決定了感光點(MOS)大小的不同。感光點的功能是負責光電轉換,其體積越大,能夠容納電荷的極限值也就越高,對光線的敏感性也就越強,描述的層次也就越豐富。相反,如果感光點的體積過小,就容易出現電荷溢出的現象,使畫面出現噪點。  不僅如此,CCD的大小還直接決定了焦距的長短。數碼相機由於CCD面積遠小於傳統光學相機的35mm膠片,因而,它的鏡頭焦距就可以做得很短。如果增大了CCD面積,則必然要帶來鏡頭焦距的變長,這自然會提高生產的成本。同理,如果CCD小一些,那麼,相機的在焦距變短的情況下,也能做出類似長焦的效果,當然,其拍攝圖片的景深也會大打折扣的——這也是家用數碼相機拍攝景深無法與專業相機比美的一個重要原因。  基於這一點,有些數碼相機玩家並不看好那種僅升級像素個數卻不改變CCD大小的做法,他們認為,如果CCD面積相同,倒不如去買像素值低的產品。如果再聯繫上面對照表中的數據,在CCD像素處於一種浪費的狀態時,這種說法不無道理。  對於專業數碼相機,其CCD面積往往做的比較大,比如尼康D1x,其像素僅為547萬,但價格卻高達3萬元左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CCD面積高達23.7mmx15.6mm。與之相較,我們前面說過的索尼P92,儘管其像素為400萬像素,比D1x僅少100多萬像素,但其CCD面積卻只有1/1.8英寸(即8.1mmx6.64mm),遠遠小於D1x。

[這張是由FUJIFILM S304 300W象素 1/2.7英寸CCD的DC拍出的片]

而以上這張為本人去廣東旅遊在火車上拍到的鐵路沿線收廢品的老頭的片,機器為美能達A1

    500W象素,2/3英寸CCD,當然在實際尺寸下,相對前幅相片,後者尺寸大很多,解析度也高很多!  對於300萬級的家用數碼相機,一般CCD的大小為1/2.7英寸——即使400萬像素級產品(如索尼的P92)達到了1/1.8英寸,但考慮到100萬像素的增加,其MOS的體積並沒有增加,CCD的相對面積也沒有發生變化。但如果300萬像素級的產品,其CCD面積卻只有1/3.2英寸,那麼,其成像質量肯定要打折扣;而有的雖然標稱像素值很高,比如部分國產300萬像素級產品,但卻不肯標明其CCD大小。對於這兩種情況,消費者在購買前一定要問個清楚。  想必大家看完了這個文章,對象素和CCD有了一定的了解吧,那麼走到賣場或者和其他玩家交流時,就不要光說「你象素是多少啊」這樣話了拉!至少,可以把玄機幫助大家學習攝影的前4篇文章總結起來,那麼我想下次你和其他人聊攝影時,也能說出點點道理拉!  第六章白平衡的定義和運用提到白平衡也是數碼相機里非常重要的一個技術參數,比如,要是你在作畫,明明是紅色的花,而由於你的顏料調不出那種紅色,那麼你的畫肯定會要失色不少!因此,DC中的白平衡技術,也就是讓拍攝者來調整出適合當時光線以及色彩的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在當時光線條件下,怎麼使一張白色的紙更好的還原本色而已!白平衡即WhiteBalance,這個概念來自數碼相機的運用中。在數碼攝影中,如果白色還原正確,其他顏色還原也就基本正確了,否則就會出現偏色。我們知道:不同的光源發出光的色調是不同的,物體的顏色會因投射光線顏色的不同而產生改變,同一個物體在不同光線的場合下拍攝出的照片會有不同的顏色。人眼可以辨別各種顏色,而DC的CCD不具備這種功能;為了能讓DC拍攝出的圖像色彩與人眼所看到的基本一樣,就需要「白平衡」來調整。白平衡能使DC在各種光線條件下拍攝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見的基本相同。如果使用傳統相機,我們只能用日光型或燈光型膠捲加上一些濾色鏡來調整色溫。DC在調整色溫方面的方便之處就是可以在相機內直接設置白平衡,使景物的色彩比較準確地重現。通常我們在拍攝時可以簡單地使用自動白平衡,自動白平衡是DC根據當前畫面,找出最亮點(白點)和最暗點(黑點),然後以此兩點算出色溫。使用自動白平衡能應付許多通常的拍攝任務,拍出照片的效果也不錯。不過,自動白平衡雖然方便,但準確度有限,所以現在的DC除了自動白平衡以外還預置了日光、陰天、白熾燈、日光燈等多種自定義白平衡,讓拍攝者可以根據不同的光照條件選擇合適的白平衡。在現實生活中,光線條件是多種多樣的,燈光類型也各不相同,於是許多DC又增加了手動白平衡功能,即按標準白色設置白平衡參數。在拍攝現場光照條件下,用DC的鏡頭對準純白色物體,並使景物充滿DC的取景範圍,手動調整白平衡。另外,在拍攝時我們可以靈活運用白平衡。在使用閃光燈拍攝時,因為電子閃光燈發出光線的色溫與日光基本相同,所以應把白平衡設置為日光,即使是在拍攝夜景時也應如此,這樣的設置對近景人物色彩的還原也比較好,而遠景燈光在照片上一般表現為溫暖的黃色,為大多數人所喜歡。如果你在拍攝夜景時只有遠景而沒有近景人物的話,則可以把白平衡設置為白熾燈。以下就是三張同一場景不同白平衡得到的不同效果的樣片!

而這三張圖片,都拍攝的是KFC蛋塔,而哪中白平衡更能體現色彩的本色,我們不得而知,或者說用白平衡來創造意義的拍攝物體,用本來非原色的東西來烘托主題或者相片內容,那麼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花草是攝影愛好者經常拍攝的東西,拍花時不要用自動白平衡,根據當時的光源調整就行了。如果在日光下拍花而把白平衡設置為白熾燈,則可以讓白色的花拍攝出來帶一些藍色,如同情人節花店出售的「藍色妖姬」!現在學校教室、單位辦公室基本是用日光燈照明。日光燈看上去是白色,其實是我們的眼睛在「自動白平衡」。日光燈發出的光的光譜不是連續光譜,只能用近似色溫大約4000K來表示。在日光燈下拍攝時可以設置白平衡為日光燈;如果你嫌拍出來的照片有點偏綠色,也可以設置白平衡為日光,然後在鏡頭前面加一個專用的日光燈濾光鏡,它是品紅色(Magenta)的,只是市面上不常有賣。在拍攝日出或日落時,色溫比較低,別用自動白平衡,也不要設置成白熾燈,而應設置成日光。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效果會比較紅一些,更加符合日出或日落時的氛圍。小結:  通過六章的討論,我們對光圈,快門,暴光EV,ISO感光度,CCD以及白平衡這六種DC中最常用的技術參數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麼仔細看看,說著簡單的東西,其實在實際運用中有著千變萬化的組合來得到千變萬化的攝影效果,其實萬變不離其中,所有這些的改變和組合,唯一目的就是得到暴光準確的相片,加上攝影者獨到思維的構圖,那麼一張好PP也就亮相於眾人面前!DC是方便的,我們不要盲目的崇拜專業的DC,雖然專業DC能帶給攝影者更多的創作靈感,但是後期的處理更是能彌補前期拍攝的瑕疵!因此,不管您現在正在使用何種DC,其實他都只是一支內容豐富的筆,而真正使其豐滿的是攝影者您本身!玄機對攝影的理解就是「獨到的眼光勝過專業的鏡頭」!希望大家能喜歡這篇文章,玄機也希望該文章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是思維的活躍而不是困惑於DC機器各種各樣技術參數的束縛!


推薦閱讀:

到底還要多少年,我們才能造出匹敵日本的單反相機?
穿著婚紗,沉醉在浪漫紫色的薰衣草花海里.花海婚紗照這麼拍
腦洞大開,由水果蔬菜製作的人體塑像
藝術攝影 桃之妖妖

TAG:攝影 | 概念 | 起步 | 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