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配合消除幼兒5個安全隱患

寶寶在幼兒園的安全牽扯著每位家長的心。大家都很關注幼兒園的安全工作是否做到位,卻很少有人想到,這項工作與家長同樣關係密切。那麼,寶寶入園後,有哪些安全隱患與家長關係密切,而作為家長,又該如何配合幼兒園為寶寶的安全盡責呢?

  安全隱患1:飲食

  目前不少幼兒園都是混齡入園,同一個班級的寶寶年齡參差不齊,年齡最小的寶寶可能只有1歲半。2歲以下的寶寶牙齒沒有長齊,牙齒的咬合能力不佳,咀嚼能力自然也比較差,加上吃東西時寶寶愛跑動、哭鬧或發笑,很容易造成咽、喉、食管或者氣管被異物堵塞。不少家長都有給寶寶帶些食品去跟小夥伴分享的習慣,有的幼兒園還有分享課。因此,飲食安全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考慮到上述種種情況,建議家長在給寶寶帶以下食品去幼兒園分享時,一定要慎重:

  黏稠度太高的食物 這類食物很容易黏在寶寶的咽喉、食管等部位,給寶寶造成吞咽困難。

  堅果類食品 寶寶在吃這類食品時,可能因為彼此打鬧,還沒來得及咀嚼就將食品吞咽下去。另外,由於寶寶咀嚼能力欠佳,不容易嚼碎食物,即便嚼了,也可能嚼得不到位而引起吞咽困難。

  飲料或果凍 飲料和果凍看起來是比較安全的食品,但是由於寶寶氣管細小,它們也極可能噎到或嗆到寶寶。尤其在寶寶哭笑打鬧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更大。

  水果 一些比較小的、圓形光滑的水果,像葡萄、龍眼、荔枝、櫻桃、紅棗等,這些水果很容易滑落到寶寶咽、喉等部位,導致寶寶哽噎。其他比較硬的水果,如果寶寶咀嚼能力欠佳、不容易嚼碎,也很容易噎到寶寶。

  易過敏食物 如果寶寶有過敏史,最好及時向老師通報。

  安全隱患2:玩具

  如果幼兒園沒有硬性的要求不允許帶玩具,很多寶寶都有帶玩具去幼兒園的習慣。這些玩具可以帶給寶寶更多的安全感,幫助他更好地適應幼兒園,但是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因為2歲內的寶寶喜歡把一些小的玩具塞入口內。即便過了2歲,不少寶寶因為入園焦慮,也會再度出現這類行為,也有的寶寶因為口欲期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會在兩三歲時出現口欲期補償行為。如果稍加疏忽,這些玩具就可能給寶寶帶來威脅。因此,給寶寶帶玩具時要考慮到玩具的安全性。建議帶到幼兒園的玩具要滿足以下條件:

  *玩具的外表面要光滑,不容易摔碎,沒有容易脫落或者可拆卸的小配件;

  *氣球等容易堵塞呼吸道的玩具,最好不要帶到幼兒園。

  安全隱患3:寶寶行為

  寶寶們在一起,打鬧總是難免的。並且,他們的打鬧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遊戲,也正是在這樣遊戲的過程中,他們習得了非常多的社交技巧。無論是有攻擊性行為的寶寶,還是容易被欺負的寶寶,都有可能在彼此攻擊時受傷。如果寶寶有攻擊性行為,建議家長用簡短堅定的語言告訴他「這樣很危險,會傷害到別人」,並且最好不要輕易就給他的行為定義為「打」,而要盡量從正面給予引導,如用類似「你想跟小朋友玩,那就輕輕地拍拍他(抱抱他……),你看,像我這樣」之類的語言給他一些暗示。如果寶寶總是被欺負,建議通過玩一些躲閃的遊戲讓他學會及時規避,而不要為了擔心寶寶吃虧教他打回去。

  如果寶寶有爬桌子、柜子等危險行為,建議家長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就有意識地給他一些積極的暗示,及時消除他的這些行為,並提前把寶寶的情況反映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掌握情況,留個心眼,及時防患。

  安全隱患4:著裝

  寶寶上幼兒園後,最好給他穿那種合體舒適、方便活動、造型簡潔的服裝。褲子不要太長,最好穿褲腳收緊的褲子。上衣不要有長系帶,以免系帶不小心繞到脖子上帶來危險。小女孩最好不要穿長裙,裙擺不宜過大,面料要不容易起靜電。鞋子要選擇那種柔軟、輕便、防滑、合腳的式樣。

  安全隱患5:寶寶心理

  寶寶入園後,很多家長都很關心寶寶生理上的安全,卻很少有家長關心寶寶心理上的安全。不管寶寶3歲前入園還是3歲後入園,第一次走入社會,對他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分離焦慮總是難免的。分離焦慮不僅僅是寶寶單方面的問題,實際上,家長本身一樣存在分離焦慮。如果處理不好,這種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會導致寶寶出現非常多的問題,甚至會帶來健康方面的問題。

  有關寶寶的分離焦慮,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本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去權衡。分離焦慮克服得越早,孩子適應幼兒園的速度越快,他越快樂,遭遇其他問題的可能性就會越小。在處理寶寶分離焦慮的問題上,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小訣竅,協助寶寶在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重新建立起安全感,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1.平和地看待與認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不管幼兒園環境多好,寶寶看起來多外向、多獨立,第一次離開媽媽進入一個陌生環境,與一些陌生人相處,對寶寶來說都是一件富有挑戰性的事件。因此,平和地看待並認可寶寶的分離焦慮,可以傳遞給他一個信息:這個事情很正常,不值得大驚小怪。家長的態度就會無形中給他帶來一種心理上的支持。寶寶入園之後,他的分離焦慮克服之後,也會出現反覆,這也很正常。平和地看待就好了。

  2.允許寶寶發泄情緒

  入園之後,寶寶的性情短時間內有些變化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他可能變得比較煩躁、比較黏人、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等,此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他以自己的方式去發泄情緒,跟他共情可以幫助他釋放壓力。一旦這種壓力釋放出去,他的分離焦慮也就減輕了。

  3.不要給寶寶任何負面的暗示

  很多家長因為擔心寶寶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回到家經常會問他一些與幼兒園相關的問題,比如「你今天在幼兒園表現好嗎」「有沒有哭」「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老師有沒有批評你」等,類似的問題經常會帶給寶寶一些負面的暗示,讓他對幼兒園產生警惕與抵制的情緒。尤其當他在幼兒園有過不愉快的經歷之後,這些問話會導致他更加恐慌、更加抵觸幼兒園。如果不知道問什麼,那就乾脆不問,讓寶寶在家裡的生活維持在入園前的狀態,反而會更好一些。

  4.給寶寶找一個可以託付的人

  把寶寶帶進幼兒園之後,可以選定某位看起來比較溫和的老師,將他交給這個老師,並且當著寶寶的面對這個老師說:「我把你交給**老師,我相信**老師一定會愛你。」家長在對著寶寶說這些話的時候,實際上不僅僅是給了寶寶一種積極的暗示,同時,這番話也會讓這位老師非常感動,他也會更多地承擔協助寶寶適應幼兒園的責任。

  5.給寶寶帶個安慰物

  找個寶寶熟悉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告訴他,如果他想媽媽,他可以抱抱這個玩具或者物品。實際上,這個他熟悉的玩具或者物品可以部分地替代家長,帶給他一種心理上的支持,幫助他更好地適應陌生環境。

  6.家長的焦慮也需要出口

  寶寶入園之後,家長也會寢食難安,很多家長甚至會悄悄地跑到幼兒園去看、去聽,試圖藉此了解寶寶的情況。家長的這些行為就是焦慮的具體表現。因為嬰幼兒的直覺力非常發達,所以他們很容易感受到家長的這些焦慮情緒。那麼,家長的這種焦慮會帶給寶寶更多負面的影響,導致他更加難以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既然把寶寶送進了幼兒園,那就放寬心,坦然地去面對吧。畢竟,寶寶終究是要走入社會的。萬一遇到問題,到時候再想辦法解決問題就好了。文/林怡


推薦閱讀:

2013年食品安全熱點事件
拒絕誤區 解讀你心中的4種汽車安全誤區
幼兒園常見的安全事故
如何安全駕駛摩托?
多家大牌衛生巾被曝,花王綜合排名雙冠!

TAG:安全 | 幼兒 | 安全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