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教學2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鍊字之妙
這首詩的用字,非常講究情味。用「系」字抒寫不忍離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條、藤蔓修長的特點,又符合春日和風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設。這種擬人化的寫法為後人廣泛採用。宋人周邦彥「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王實甫《西廂記》「柳絲長,玉驄難系」、「柳絲長,咫尺情牽惹」等以柳條寫離情,都是與這句詩的寫法一脈相承的。
妙句賞讀:
1、 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寫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地流尚。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水流聲變得細小了,低沉了,暗啞了,彷彿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極準確、生動、傳神。詩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絕妙。這十個字,把泉聲、危石、日色、青松四個意象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與泉聲的幽咽相互襯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咽」字繪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幽靜,與「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等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冷」字繪日色,以感覺寫視覺,融孤寂之情入陰冷之景,妙化無垠,誠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所以說,第三聯兩句中的「咽」「冷」二字,精鍊傳神,堪稱「詩眼」。
題龍陽縣青草湖
元 唐珙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兩句中一個「老」字不可輕易放過。秋風颯颯而起,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與春日中輕漾寧靜的碧水比較,不給人一種深沉的逝川之感嗎?詩人悲秋之情隱隱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說,而塑造了一個白髮湘君的形象,發人深思。傳說湘君聞帝舜死於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夠悲切的了。而今日蕭瑟之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間愁成滿頭銀髮。這種新奇的構想,更使人可以想像到洞庭秋色是怎樣的觸目驚心了。客觀世界如此,詩人自己的遲暮之感、衰頹之意,自然盡在不言中了。一個「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謂達到神而化之的地步。華子崗
唐裴迪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這一聯寫雲光、山翠。雲光,指落日的餘暉。「侵」,有逐漸浸染之意。「雲光侵履跡」,不僅寫出了詩人在夕陽落照下一步步下行的生動情景,也寫出了夕陽餘暉逐漸消散的過程,引導讀者去想像那蒼翠的松林在餘暉點染下富於變化的奇景。可謂「一字落下,境界全出」。如果換成「映」、「照」等字,那就缺乏韻味了。「山翠」,指蒼翠欲滴的山色。用一「拂」字,增強了動感,使人想見那山色是如何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這「侵」和「拂」都可說是「活字」,使句子活了,全詩活了,雲光山色也都獲得了生命。它們追逐著詩人的足跡,輕拂著詩人的衣衫,表現了對詩人眷戀不舍的深情。而這,正折射出作者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使詩人對華子崗的美好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代: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蘇軾《赤壁賦》中有「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但江上清風,山間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適,故李白也曾說「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襄陽歌》)。但「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中「月色」用一個「賒」字,似乎這湖光山色之美景,是有主人的,就將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儼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擁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風等等無價之寶,當然這個主人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與。著一「賒」字,人與自然有了娓娓對話,十分親切。這種別出心裁的擬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籌的。
端居
唐代: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一聯中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素秋,是秋天的代稱。但它的暗示色彩卻相當豐富。它使人聯想起潔白清冷的秋霜、皎潔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聯想起一切散發著蕭瑟清寒氣息的秋天景物。對於一個寂處異鄉、「遠書歸夢兩悠悠」的客子來說,這凄寒的「素秋」便不僅僅是引動愁緒的一種觸媒,而且是對毫無慰藉的心靈一種不堪忍受的重壓。然而,詩人可以用來和它對「敵」的卻「只有空床」而已。這裡本可用一個比較平穩而渾成的「對」字。但「對」只表現「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之狀,偏於客觀描繪。而「敵」則除了含有「對」的意思之外,還兼傳出空床獨寢的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種難以言狀的心靈深處的凄愴,那種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於主觀精神狀態的刻畫。試比較李煜「羅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便可發現這裡的「敵」字雖然下得較硬較險,初讀似感刻露,但細味則感到它在抒寫客觀環境所給予人的主觀感受方面,比「不耐」要深細、雋永得多,而且它本身又是準確而妥帖的。這就和離開整體意境專以雕琢字句為能事者有別。
高考對接: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山東卷)
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8分)
早上五盤嶺①
岑參
平旦驅駟馬,曠然出五盤②。
江回兩崖斗,日隱群峰攢。
蒼翠煙景曙,森沉雲樹寒。
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
棧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蜀交界處峻岭、其山道曲折盤旋,故名。②出五盤:攀越五盤山道登上山峰。
(1)「江回兩崖斗,日隱群峰攢」中的「斗」「攢」兩字,生動傳神,所寫景物特徵鮮明,請作簡要分析。(4分)
斗、攢兩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斗,意為爭鬥對峙。江流迴轉曲折,兩岸相互交錯,山崖遙望對峙。斗字將山崖人格化,寫出了山崖高聳遙望對峙的特點。2、攢字意為聚集。太陽未出時群峰聚集。攢將山峰人格化,寫出了群峰密集的特點。
【2016年高考新課標Ⅲ卷卷】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後面題目。
內宴奉詔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學六韜②,英名常得預時髦③。
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
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雲高④。
庭前昨夜秋風起,羞見盤花舊戰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將。 ②六韜:古代兵書。 ③時髦:指當代俊傑。 ④陣云:戰爭中的雲氣,這裡有戰陣之意。
(1)詩的頸聯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軟,眼昏猶識陣雲高」,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麼?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
(1)觀點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認自己已年老體衰的客觀現實,但強調即便如此,也還是能夠衝鋒陷陣;②更強烈地表現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殺敵報國的剛毅精神。
觀點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認為雖然歲月流逝,但身體依然強健,當然還可以衝鋒陷陣,為國驅馳;②表現作者心存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堅定信念,而忘記自己老之將至。
(2015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8分)
卜運算元
張元千
風露濕行雲,沙水迷歸艇。卧看明河月滿空,斗掛蒼山頂。
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張元千,宋代愛國詞人
(1)請對上片前兩句中的「濕」「迷」二字分別作簡要賞析。(4分)
(1)「濕」「迷」使動用法,爽風夜露使得濕氣瀰漫,彷彿行雲亦被打濕;沙溪上氤氳著水霧之氣,使小舟迷失了歸路。作者用「風」「露」「雲」「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繪出了一幅夜間泛舟歸來清幽而略顯凄迷的畫面,為下文抒情做鋪墊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細節之妙
鄉村春日,人們都在田間勞作,村裡是很清靜的,除了孩子們在宅前屋後嬉戲之外,少有閑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發現有船進灣來了,以為是客人來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開柴門的扣子,打開柴門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詩人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攝取了一個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的形象。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
1、妙句賞讀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誰呢?是屋裡燭光太耀眼嗎?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濕了身上的衣裳。這裡的「滋」字不僅是潤濕,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2、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寄家書時的這一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本來「欲作家書意萬重」,心中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所以就有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時候,卻又忽然感到剛才由於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復恐」二字,刻畫心理入微。這「臨發又開封」的行動,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這個細節之所以富於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於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礎上產生的。並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寫進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繫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這是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的評論。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似乎可以作為王安石精到評論的一個生動例證。
高考對接:(2015年高考福建卷)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6分)
秋夜紀懷
[宋]陸遊
北斗垂莽蒼,明河①浮太清②。
風林一葉下,露草百蟲鳴。
病入新涼減,詩從半睡成。
還思散關③路,炬火驛前迎。④
(選自《四庫全書》本《放翁詩選》)
[注]①眀河:銀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關:即大散關。④炬火驛前迎:舉著火把到驛館前迎接。
(1)第二聯寫景精細,請簡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
【答案】
(1)(3分)[要點]①上句寫微風穿過樹林,葉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寫露水沾濕秋草,百蟲呼叫;③全聯細緻地寫出了秋夜的寂靜,營造出一種凄清的氛圍。(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014年高考新課標1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題目。
阮 郎歸
無名氏①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②。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觀。②諱愁:隱瞞內心的痛苦。③劫:圍棋術語。
(1)詞上半闋的景物描寫對全詞的感情抒發起了什麼作用?請結合內容分析。(5分)
(2)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人什麼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6分)
【答案】
(1)奠定了詞的情感基調,春風吹雨,殘紅滿地,次一開始就給人以壓抑低回之感,接下來寫風雨雖停,紅日卻以西沉,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層暗淡的暮色。
(2)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派遣的情緒。是通過人物的動作來表現的,回身整理殘棋並想續下,可又因心事重重,意志猶豫不決,落子遲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