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與哀愁:一個真實的梅艷芳

序論女人花要強的、堅韌的、明朗的梅艷芳;暗自憔悴的、陰鬱的梅艷芳,她的眼神、她的身影就這樣以不同的兩極左右著人們對她的理解。因為美麗而哀愁嗎?世界上並沒有這種邏輯,但美麗的她的確比很多凡人多了一些哀愁。按照大多數人的喜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她的形象和她的歌,作為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一個女人最好能夠安靜、賢淑一些,就像《胭脂扣》裡面的淑嫻最好,不是嗎?她沒費吹灰之力就最終戰勝了一個貌美如花、痴情哀怨的女妓。聽她的歌也是這樣,大多人還是喜歡那種看上去斯斯文文,有點優雅,有點脆弱,能夠寄託自己的浪漫人生幻想的女子。而梅艷芳的歌就和麥當娜一樣,太娛樂化,或者說有點風塵氣。但哪一個歌手是真正在為藝術而唱,最終不還是在製作公司的包裝下成為一個娛樂明星。能夠根據歌手自身的特徵進行相應的包裝已經是大幸了,還有一些違背歌手的心愿只顧追求商業利益的行為就更加讓人氣憤不已了。梅艷芳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而又能根據自己的心境和時代環境的變化不斷改換自己的風格,對於她所從事的職業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最真誠的愛與敬。正是這種敬業精神足以贏得更廣泛的尊敬,需要向她致以敬意的又豈止娛樂圈的藝人們,任何一個普通人都需要認真領略她那種寶貴的對事業無比熱愛的精神。昔日夢裡繁花煥彩的偶像,最終不還是現實中寂寞收場的人生?真正把她留存在記憶中的有多少?她在舞台上無論多麼光彩照人,卻最終難免像普通人那樣離去,是的,大家都說她走得很安詳、很美麗,那只是因為她天生屬於舞台,就是走這麼一件最宿命的事情,她也要使之帶上一點文化新聞的意味,讓別人知道她最終也沒有為了自己的悲慘命運而掙扎,而其靈魂深處的掙扎不依然可以通過她在生命最後時刻寫下的那些文字透露出一些痕迹?「親愛的,今夜又再失眠了,想起了一首詩送給你。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定要做,不做就沒得做了!」「如果我現在不工作,我就會胡思亂想……你知否我做完化療有多辛苦?我想,事情如果發生在你身上,要是面前有一碗毒藥,我相信你一定喝下去,如果是我,我也會這樣做。」梅艷芳給劉培基的最後一封信:……人生在世只是夢一場,一切皆有天意,我只希望我能和我的好朋友歡度可能是短暫但多姿彩及豐富的時光。當我向你說了這件事(罹癌),我好後悔,令你這樣為我費神,心情低落,真對不起,可否答應我不管將來會如何,都請不要難過和傷心,只要我感覺不到痛就已好,更有可能我完全好呢……」「親愛的,無論月圓月缺,我也祝福你,心常滿足。念你的人。」「有人說,人生如舞台,不必太認真,但每一次我的演出都會全心全力,佛經說:生又何嘗生,死又何嘗死,人世間一切是無常,早日脫離苦海。願上凈土懺悔心。」……4目錄  第一章 她,如花逝去一、一直,她都是美麗的二、永遠,她都是哀怨的?三、從來,她都是堅強的四、「明天,誰還記得我?」第二章 與寂寞有個約會一、守著寂寞長大二、她比煙花寂寞第三章 愈愛愈無求一、下輩子別再做女人二、我是多麼值得愛三、受不了沒有愛情四、一生愛你千百回第四章 一個天生的歌手一、破繭而出二、百變天后三、似水流年四、芳華絕代第五章 演繹自己的另—個舞台一、《胭脂扣》詮釋一個等愛的女人二、《半生緣》她是否也想做曼楨?三、《男人四十》她怎會如此內斂?四、《十面埋伏》缺席而又猶在的盛宴第六章 一生娛樂別人一、俠骨柔腸二、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三、胭脂涼心四、曲終魂斷夢猶傷第七章 梅艷芳精神一、面對死亡的勇氣二、花不再香但美麗心中一再想三、寒梅極樂吐芳蕊四、感謝你這麼長時間陪伴我們第八章 永遠的梅艷芳一、月光(上弦月版)二、月光(下弦月版)附 錄附錄1:梅艷芳所獲獎項附錄2:關於演戲的10次獨白附錄3:《南方都市報》記者對梅艷芳好友劉培基的專訪全文附錄4:許戈輝專訪梅艷芳附錄5:梅艷芳的經典專輯附錄6:梅艷芳小檔案第一章:她,如花逝去一直,她都是美麗的 我有花一朵種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 朝朝與暮暮我切切地等候有心的人來入夢 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 只盼望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我內心的寂寞 我有花一朵花香滿枝頭誰來真心尋芳蹤 花開不多時啊堪折直須折女人如花花似夢 我有花一朵長在我心中真情真愛無人懂 遍地的野草已佔滿了山坡孤芳自賞最心痛 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 只盼望有一雙溫柔手能撫慰我內心的寂寞 女人花搖曳在紅塵中女人花隨風輕輕擺動 若是你聞過了花香濃別問我花兒是為誰紅 愛過知情重醉過知酒濃花開花謝終是空 緣分不停留像春風來又走女人如花花似夢 ——《女人花》 有時候人總是否定命運的存在,但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無比神秘地開始,無比神秘地結束,讓人充滿了猜測。比如關於2003年這個不幸的流年。在這一年之始的春天,張國榮突然去了,天空都為之垂淚,春天,本是一個欣欣向榮、萬物復甦的季節,卻因為他的離去打了折扣,後來又遭遇了嚴酷的SARS,不安寧的年份彷彿從一開始便有了預兆。到了蕭瑟的冬日,梅艷芳也終於沒能熬過生命中的寒冬,沒能等到2004年的美麗向她展開,便撒手人寰,告別了這個她深深眷戀的世界。不知道這是上蒼冥冥之中的安排,抑或只是令人悲傷的巧合?兩個曾經帶給我們無數美好回憶的巨星,都以這樣的令人錯愕令人扼腕的方式,為這個不平靜的2003年畫上了句號。 如今,回頭去看梅艷芳走過的道路,或許可以在一個算不上偉大的女人那裡看到一顆高貴的靈魂,至少可以為她的豐富而掬一把同情的淚水,把眼睛放過來吧,一起來看「百變歌后」「東方麥當娜」的傳奇人生。一直,她都是美麗的 梅艷芳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外表不是漂亮的,但她卻是最美麗的。成龍說,梅艷芳去世時非常安詳、平靜和美麗。在病魔的纏繞下,不是每一個女人都可以做到為了美麗而放棄一些治療的,國內的著名演員李媛媛去世之後,一些娛樂記者曾經公布了她在病中的一些照片,都是一些面色枯黃、腰身肥壯的形象,這一方面顯示了一些娛樂記者的職業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也讓公眾看到一個為了挽留生命,而放棄了美麗的女人最後的真實。而梅艷芳更加重視的卻是她的女人身份,她要把自己的美麗留給別人,不想讓任何人看到她被病痛折磨而變形的臉。她做到了,且不論這種方式是否值得提倡,作為藝人的選擇,任何一種不損害他人的方式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一個對自己的遺容也格外重視的女人,一定是一個真性情的女人。 有人猜測,她一定為了維護自己的美麗形象而放棄了某些治療,對於生命,也許她缺乏一種堅定的珍視,也許她已經厭倦了,想要到地下找尋那個最懂她的「哥哥」,這些或許促使她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來不及看一眼2004年的風景,但她把美麗留在了人間,把永久的回憶留給了她的Fans,甚至留給了每一個與她有一線緣份的人。 試想當年,李宗仁的夫人患上了乳腺癌,醫生建議她切除病乳,但她為了維護自己女人形象的完美,堅決拒絕了醫生的建議,很快就告別了人世。再回憶那些影視劇中的鏡頭吧,為了使自己在所愛的人心中永遠是一張美麗的臉,堅強的女人會拒絕愛人看她最後一眼,也許是永遠的遺憾,但一定是永不更改的美麗。 為了維護美麗,放棄生命,是不是有點殘酷?像《胭脂扣》中的兩個現世的男女無法理解如花即使化成鬼也要和自己所愛的人永遠廝守在一起一樣,如我們一樣的凡人,又如何透徹理解梅艷芳的選擇? 她帶著美麗消逝,把永久的春天留給了我們,這樣一種以生命為代價也不放棄做女人,不做有瑕疵的女人的勇氣,又有幾人可以具備? 她靜靜地走遠,留下的是生著的人無法逃避的生活,生活每日里很枯燥,無論你有錢還是有利,沒有愛情卻不行。無論她多麼美麗,一路上卻灑落了那麼多哀愁的眼淚,我們可能像她的那些男女朋友一樣了解她生活的點滴,但這種距離或許可以造成另一種審美的效果。遠觀她,只有一個完美的軀殼,靈魂已經飛升到那個沒有傷害的世界。 是不是傷她的人太多了,還是她命中注定不屬於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男人,因為她屬於我們,屬於愛她的每一個人。 想像她,像是春天裡拂面的風,梅艷芳,歌灑人間梅花艷,舞曼宇寰芳香飄。她該能夠想到,這個世界還在生活著的人,聽著她的歌,看著她的電影,充滿了對她的緬懷。 人們說2003年真的是流年不利,先是張國榮毫無先兆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從高高的樓上墜落了自己的身體,把無數的疑問和傷感留給了那些和他一起見證了整個時代的男男女女。再是「小黑哥」——柯受良在自己的家裡搶救無效,窒息而死,然後便是一代天后梅艷芳的離去。有評論說,張國榮和梅艷芳的離去意味著一個巨星時代的終結。再沒人能夠呼喚起人們心中的感懷和共鳴了。 但哥哥的離開與梅姑的離開又是那麼不同。記得一篇懷念文章寫到,張國榮這個人與人世本來就是不相容的,是落落難和的,他離開就像一出《謫仙記》的終了,不需要太多不必要的同情和揣測,一切都是符合他自己意願的自主選擇,所有懷念他的人都會有遺憾,但不必是對他的遺憾,而是對他身後這個世界的遺憾,這個世界失去了他,然後又失去了梅艷芳。 也許梅艷芳想要追隨這個最懂她的哥哥,也許他們可以在地下有個開始。但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會感到梅艷芳對這個世界的不舍和牽掛。她那麼結實地愛著這個世界。她與這個世界是兩情相悅的,她的辭世更多地像《牡丹亭》的劇情,合乎戲曲跌宕起伏的法則,卻凸顯了命運的隨意和殘酷,她如此用力地愛這個世界,卻無法阻止命運的戲弄。帶著那麼多的不甘和不舍,她無奈笑離了人間。 2003年12月30日清晨,很多人都在傳遞或收到了這樣一個信息:本日凌晨2 點50分,梅艷芳在香港養和醫院因為癌症引起的肺功能失調而不幸病逝,終年40歲。還有兩天就是預想中美麗的2004年的元旦,但她卻連這兩日也等不到,拋下喜愛她的朋友、親人、歌迷,作別了這個她無限眷戀的世界。 12月29日晚7 點多,因為一個病人病情的突然惡化,使得養和醫院突然嘈雜起來,很快香港娛樂界的一些大哥、大姐級人物紛紛前往這家醫院探視。敏銳的香港記者便從中嗅到一股不安的氣息,一些敏感人士猜測梅艷芳到了彌留時刻。很快一些媒體便傳出消息「梅艷芳已經離開人世」,1 小時內,香港10餘家電視台, 20 多家報紙的100 多名記者紛紛雲集在阿梅所在的香港跑馬地養和醫院。 從晚上8 點多開始,楊紫瓊第一個來到了醫院,成龍緊隨,一直到次日凌晨3 點多,謝霆鋒、陳亦迅、劉嘉玲、呂方、譚詠麟,曾志偉等大批梅艷芳的好友陸續到達。 晚上近10點,梅艷芳的經紀人Mariane (Mariane 是梅艷芳經紀人王敏慧的英文名,正如梅艷芳的英文名是Anita 一樣。)和演員劉天蘭從病房出來告訴媒體,梅艷芳病情穩定,但沒有一家媒體因此離開。 凌晨3 點鐘左右,有人流著眼淚告訴記者,梅艷芳真的不在了。由於沒有官方的發言,所有媒體沒有予以公布。 很快,醫院的保安開始往醫院裡搬運防護欄,這意味著醫院方面將有消息發布,3點50 分左右,梁家輝和黃毓民出現在媒體面前,宣布將在醫院四樓的禮堂召開記者會,現場出現混亂。 凌晨4 點,梁家輝向媒體宣布,「梅姐生前好友一會兒都會出席記者會」。聽到「生前好友」,在場的所有記者此時確定:梅艷芳已經離開了人世。 10分鐘後,曾志偉、劉德華、謝霆鋒等人出現在媒體面前,成龍、譚詠麟、鄭秀文等不少人甚至帶著口罩或墨鏡掩飾哀傷,所有人都沉浸在悲痛中。 作為梅艷芳治喪委員會的代表,香港著名設計師、也是梅艷芳的長期合作者劉培基第一個發言,用粵語向媒體宣布梅艷芳去世。之後梅艷芳的經理人Mariane 、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以及何超瓊先後發言,對梅艷芳一生的事業和為人做出評價。 之後成龍對媒體說,梅艷芳人很好,臨走前她看到了她所有的朋友,才在熱鬧中走了,她走得很安詳,走得時候依然很漂亮,很美。最後,曾志偉用普通話向媒體宣布梅艷芳辭世,並希望各界人士為梅艷芳祈禱祝福。 一直到早晨7 點多,劉德華和曾志偉等至親好友仍沒有離開。 12月30日10點左右,梅艷芳的遺體在多名親友的陪同下送往香港殯儀館安放。 由於消息公布時,已經過了香港報紙第一截稿時間,《東方明報》、《星島日報》等不少報紙都出了兩個版本,加急版公布了梅艷芳去世的消息,這在香港新聞界上是少有的。 這個夜晚因為她的離開而變得擁有了特殊的意義,很多人記得,這是一個星月無聲的夜晚,星星不肯睜開眼睛,月亮也藏在了夜的後面。 聯合早報評論,建華七年第186 日(2004 年1 月2 日) ,本周香江巨星隕落,一代舞台天后梅艷芳在摯愛親朋陪伴下,於2003年12月30日凌晨2 時50分含笑上路,撒手塵寰,畫上人生句號,離開人世,結束了短暫但璀璨的40年人生。 幾天前,這間醫院便已經受到一些傳媒的關注,有消息透露,一代歌后梅艷芳病情變化,被送往這間醫院救治時被留院觀察。 早在12月21日晚,便有香港媒體報道稱,梅艷芳不久前從日本拍完廣告返回香港後,一直沒有露面,原因是身體狀況不佳。前一晚突然病情加重,不得不化名前往跑馬地的私人醫院養和醫院就醫,院方隨即將其收留在深切治療部。一則消息稱,梅艷芳為了治療子宮頸癌,服食了大量抗癌藥物,加之長時間化療影響,其肝臟以及腎臟,已經受到了極大損害。這次進入深切治療部,就是為了洗肝。另有消息稱,給梅艷芳治療的一位醫生透露,梅艷芳的病情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目前已經停止了電療和化療,原因是這兩種療法對消滅她身體內的癌細胞已經無效。目前,院方改以一種叫訊號治療的新療法為她治病。據說,這種新療法是以藥物堵塞新生腫瘤血管的生長,以此達到延緩癌細胞擴散的功效。此說無疑表明,梅艷芳的疾病,已經到了無葯可醫的程度,目前僅僅只是苟延殘喘。 但作為私人醫院的養和醫院拒絕任何記者的採訪,所以香港記者都採取了守株待兔的方式,圍在養和醫院周圍,靜等事態發展,但遲遲不見梅艷芳和與梅艷芳過往甚密的朋友露面。 許多記者在等待之中又獲知了另外一個消息,稱梅艷芳已經在親朋的陪伴下回家過冬至節去了,香港記者迅速趕至梅家樓下。最早到達的記者稱梅艷芳的契弟謝霆鋒已經進了房間,顯然是探望自己的契姐的。 凌晨1 時許,梅艷芳的經紀人王敏慧匆匆駕車趕至梅宅,記者們見到王敏慧,立即將她圍住,向她打探有關梅艷芳的情況。王敏慧對記者的行為十分不滿,並且發表這樣一番聲明:「我衷心希望關心阿梅的人不要再發這種嚇人的消息。我暫停她所有的工作,只想讓她好好休息。阿梅現在病情好穩定。她是到醫院檢查過身體,但沒進過深切治療部,更沒有洗肝。那些所謂洗肝的報道講得好嚴重,嚇死人。醫生只是開了肝葯保護她的肝,因為吃過多西藥多少會傷肝。」 王敏慧還向記者表示,為避免阿梅看到那些報道後不開心,她已經對阿梅進行新聞封鎖,把有關報道的報紙藏起來,並在娛樂新聞時關掉電視機。她說:「如果讓阿梅看到就糟了,她一定會不高興,說"幹什麼?幾十部車停在我樓下,難道是想看我被人抬出去嗎?』」她還表示,外間有關梅艷芳的許多說法都是道聽途說,有媒體報道說,醫院表示用化療以及電療已經無效,事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目前停止電療和化療,只是因為療程結束,與她的病情無關。 香港媒體對梅艷芳的徒弟何韻詩及她的契弟進行了輪番「盤問」和「炮轟」,得到的回答一致是梅艷芳病情目前十分穩定,希望媒體不要妄加猜測。她的經紀人王敏慧更是專門舉行了記者招待會,稱梅艷芳狀況良好,將和友人一起過平安夜,並且開始計劃2004年元旦之夜的派對的事。 誰料想,12月27日,即又有消息傳出,說梅艷芳進養和醫院進行複查,院方仔細檢查之後,對她的狀況非常憂慮,隨即作出留院觀察的決定。 記者對此向梅艷芳的兩名助理進行求證,兩位助理並不諱言梅艷芳目前已經處於危急狀態,但對於具體的病情並沒有多談。到29日晚,成龍出現在養和醫院的時候,記者們便猜到成龍此行一定與阿梅的病情有關,畢竟他們是多年的好友,甚至傳出緋聞等等。 隨後便有各種關於梅艷芳病情加重的報道出現,其中一種未經證實的報道稱,有醫生證實,梅艷芳的病情不容樂觀,未來三天,將是梅艷芳生死攸關的時刻,如果能夠平安度過這三天,她的人生歷程,可能還會有一段路可走。然而,這三天如果撐不過,結果就非常難說了。 並且該篇報道還對梅艷芳病情轉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稱她的病情突然轉重,可能存在兩種誘因,一是她吃了過多抗癌藥物而引發的後遺症。抗癌藥物均都有很強的毒副作用,服用過多,身體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這些毒性,很容易引起其他病變。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引起了她急性肝衰竭,目前已經非常危險。二是她的子宮頸癌病情突然惡化,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肝臟和腎臟,情況非常危急。 記者經過與成龍通話了解到的消息是梅艷芳目前病情穩定,至於說梅艷芳曾經昏倒一事他沒有予以承認,而是說剛剛還和她有過談話。但記者並不就此罷休,繼續向院方進行打探,此時有消息稱,當晚,梅艷芳突然昏迷後,院方立即向其親人下發了病危通知書。經過一段時間的全力搶救,當晚22時58分,梅艷芳曾一度蘇醒。但僅僅只是5 分鐘後,她又再度昏迷。 一個善於揣測的記者稱阿梅的這次蘇醒很可能是彌留之際的迴光返照,再次昏迷可能就再也不會醒來,這位記者還因此被稱為烏鴉嘴,遭到了很多人的攻擊,但想不到他的猜測竟然成了讖語。 隨後,便有了眾多人的趕至,和最後的公布。一代天后就這樣香消玉殞。在她走後,香江傳媒大忙特忙,不論平面或立體媒介皆以重點新聞連日報道,播放有關梅艷芳的一切。董建華特首及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 它的前身是新華社) 也致哀悼詞,由此也可以見出梅艷芳在香港娛樂界甚至整個香港社會至高無上的地位。 娛樂界一位優秀的歌手和演員的去世能夠引起這麼廣泛地關注和高度地評價,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獲得這份殊榮。梅艷芳獲得這一切,完全是她自己努力所得。 2004年美國當地時間10月10日,拯救世界的「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夫因心臟病衰竭去世。美國總統布希( 當時還是現任總統,但很快就成了連任總統。) 發表看法:「里夫是個勇敢、樂觀又有主見的人,堪稱美國民眾的楷模。尤其是他在逆境中毫不示弱的精神贏得了成千上萬美國公眾的欽佩。他被我們懷念,不僅因為他是一位著名的演員,還因為他晚年為殘疾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 布希的競選對手克里說:「他(里夫)激勵著我們所有人。他不懈的努力將被永遠懷念和頌揚。」 梅艷芳之所以得到傳媒如此多的關注和歌迷的熱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她不但在演藝事業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還因為她身上顯現出來的那種執著、堅強的精神和對她公益事業的突出貢獻,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她才會得到董建華等人的高度評價,一如「超人」得到美國總統的褒揚。阿梅和哥哥的離開有很大的不同,她走時是香港演藝人協會主席,她像古代的先知一樣,幾句美麗的空話就可以讓處於恐懼中的FANS們鎮定下來,一聲募捐的號召就招來成百、上千萬的善款。 在劉嘉玲裸照風波中,她仗義執言,聲援弱者,向輿論討公道。同時,她對於新人傾注了很多的心血,這點竟然和魯迅先生栽培文學青年都有一點相似,不過拔這麼高本身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一時聯想起而已,僅代表個人觀點。其實自從她經過兩年的休息在1994年復出的時候,便開始注意提攜後輩,如許志安、梁漢文和愛徒何韻詩、陳小春等,她熱心地幫助他們,為他們的出道製造聲勢,提供各種便利條件。新人們都尊稱她為「梅姑」。 儘管她到了臨走的時候也沒有嫁給一個她愛著她的男人,但在每一份感情面前,她從來都是真誠地付出,全心全意地對對方好,其實,何止在感情上,她在事業上也是如此,她的毫無保留地付出,雖然沒有得到她最想要的結果,卻贏得了後來人的尊重和歌迷的愛戴。 在感情面前她是柔弱的,一生之中曾經的渴望不過是嫁給一個想嫁的人,最終卻無法如願;但在事業面前,她又是最堅定最執著最有吃苦精神最敢於嘗試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一位女藝人,她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兼有女人的柔腸和男人的俠骨,儘管並不完美。年輕時也曾揮霍,也曾不顧世俗的眼光我行我素,但在一切塵埃落定之時,她便出落成一位最肯奉獻自己而不計較任何回報的天使。也或許是上蒼決定把她早日喚回到自己身邊吧,所以她才那麼早地離開了人間,把萬千思念留給世人。 所謂,她永遠是美麗的,但並非一個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標準,在愛她的人眼裡,她的美麗是任何語言都無法描述清楚的,而在不欣賞她的人的眼裡,也許她不過是個異類——一個曾經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珍惜自己的感情,最終無法與自己想要嫁的人白頭終老的一個可憐女人。她太孤獨了,我們有理由這麼認為,雖然她有那麼多可以傾訴心聲的男女朋友,雖然她的身邊從來沒缺少過「藍顏知己」,但她的內心是孤獨的,因為身邊缺少一位可以擁抱、撫慰的愛人,真正意義上的愛人。 小時候的不幸經歷不曾使她墮入風塵之中,相反,自始至終,她都是一位珍惜自己的名譽和聲望的女人,也就可以大膽地說一聲,想到她,怎不會想到《紅樓夢》中的尤三姐,質本潔來還潔去,趟過紅塵俗事,歷盡人間真情假意,在梅花尚未凋謝的冬季,她匆匆地離去。 想到她又如何不會想到張愛玲的小說,那一種蒼涼的手勢,有幾個人可以體會得出來,一部《半生緣》,一個徐曼璐,把一個女人內心的孤寂那麼真實地詮釋出來,可以恨她,因為她是那樣刻薄,但也會理解她,因為她也不過是想抓住一點微茫的幸福,哪怕這份幸福要以傷害自己的親人去獲得。那麼多人虧待了她,她索取一點回去有什麼不可以? 最讓人難忘的當然還是2003年11月6 日,在她的最後一場「梅艷芳金曲演唱會」(《AnitaClassicMomentLive》)上,她穿著劉培基親手設計的雪白婚紗,在她摯愛的華麗舞台上 盈盈轉身,無數歌迷當場流下悲喜交集的眼淚。演唱會比預定時間晚了半個小時,但當梅艷芳在台上喊出「我把二十年的青春全部交給了你們……」的時候,紅館內是沸騰的掌聲。 只是,她還是難免傷感地說出:「為了這場演唱會,很多朋友都表示隨時準備幫忙,那時讓我覺得,我在這個圈裡二十多年,贏得最多的不是名利,而是友情,以及歌迷的支持,朋友的鼓勵。惟一的遺憾,就是四十多歲了還沒能嫁出去,但這種事不能強求,我想我要放棄了。生命很無常,我也相信命運,相信大家能夠抱緊眼前人。」 而在她最後穿起她華美的準備了多年的婚紗,戴上她準備了太久、看了太多次的嫁妝的時候,所有的珍惜和悲傷,所有的感嘆和遺憾,可不都當場在眾人面前暴露無疑?「我是個歌手、演員。其實,婚紗在拍戲的時候我已經穿過很多次了,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我沒有機會穿了,真的很想有一次機會,一次就夠了,我能夠穿婚紗給大家看,於是就決定在這場演唱會中穿給大家看……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相信命運,也許到我六十歲的時候,我能等到生命的另一半。唉!還要等二十年。黃昏、夕陽很美,但是一眨眼就要過去了,送給大家最後一首歌《夕陽之歌》」——「斜陽無限,無奈只一休間燦爛,隨雲霞漸散,逝去的光彩不復還。遲遲年月,難耐這一生的夢幻,如浮雲聚散,纏結這滄桑的倦顏。……」聽著這樣傷感的歌,她的歌迷們忍不住傷心地哭出聲來,只有堅強的阿梅,拖著長長的裙擺,徐徐走上舞台上鋪滿紅地毯的階梯,一步步地邁向為她而開的「教堂大門」(「教堂大門」為舞台布景。),她不時回頭向歌迷揮手告別,而長長的婚紗裙擺也隨著她步伐的遠去而逐漸拉長,最後,裙擺從舞台中央直拖下來,垂下阿梅美麗的夢。長長的裙擺就像無窮的連綿思念一樣,一直長存在每一個看過這場演唱會的人的心間,那一刻她美麗絕倫,卻也最寂寞無助,可以想見,她,背過身去,一臉淚水。 所有的這一切,難道不是一個既美麗又決絕的預言? 當大幕落下,她美麗的一生也就這樣完美地謝了幕,她的好朋友們都在她的身邊,劉德華、陳亦迅、謝霆鋒、何韻詩、蘇永康等等,他們真的是來給予她一份安慰的,但也更加重了這場演唱會的悲涼氛圍。舞台彷彿變成了一個探望她最後一面的醫院,至少對於那些無法在養和醫院送別她的歌迷而言。 一切即將結束,一切還要開始,她美麗的生命之花會否還在另一個世界憤怒地綻放,不再為愛情而傷感,哥哥正靜靜地等她在路上。 她平靜地離開,正如她靜靜地來到這個世界,不覺間,她隨風逝去,把美麗的清香永留人間。 多年後,也會像鄧麗君那樣獲得越來越多的回顧和懷念吧! 更為重要的是,梅艷芳並非一個和鄧麗君走同樣音樂道路的天后。她是一個特異的存在,她的歌聲和形象使人們眼界大開,儘管對她的接受需要時間,需要適應,但終於人們慢慢地發現,女歌手原來可以不像鄧麗君、徐小鳳,女歌手也可以表現得很放肆,可以中性化,可以打扮得很帥,可以面無表情。原來,不以柔情、華貴和纏綿標榜的女人也可以很有魅力。梅艷芳的地位越來越不可動搖,媒體和歌迷漸漸習慣了她的冷漠、她的豪邁、她的妖艷、她的百變,還有她熱力四射的性感、她永遠空茫永遠等待的眼神…… 她的美麗無人可以媲美,像是一顆璀璨的照亮夜空的星,儘管短暫,但光輝無限。永遠,她都是哀怨的? 梅艷芳1982年成名,歌影兩方面均有出色的成績,累積身家過2 億元。多年來梅艷芳共推出過近30張唱片,銷量逾30萬,而全部唱片總銷量逾1000萬,以每張80元、分紅15%計算,梅艷芳唱片收入約1 .2 億元。 演唱會方面,梅艷芳在香港已舉行過百場演唱會,以巨星價60萬一場計算,收入約6000萬,巡迴演唱會尚未計算在內。至於電影方面,她拍過約40部電影,如《胭脂扣》、《金枝玉葉2 》及《男人四十》等,以片酬150 萬計算,收入約6000萬。再加上其他外地演唱會、登台及拍廣告等,粗略計算身家逾2 .4 億元。 擁有這麼多的金錢卻沒有給她帶來她最想要的快樂,因為在她的一生中,親情和愛情總是屢屢受挫,這無疑減弱了她對這個世界的留戀,而最終,她摯愛的老師羅文和與她最有默契的哥哥張國榮又先她而去,也許,她的離開不僅僅是疾病的原因,也包含了她對這個世界的厭倦。尤其是在親情和愛情這樣人的生命中格外重要的領域中,她收穫的總是那些無奈和失落…… 梅艷芳重親情,但屢屢受挫。她為協助開辦狗店的哥哥,曾多次被騙去超過百萬元,其後兄妹情破裂。她為助媽媽的抗癌協會度過經濟難關,每次都以過百萬元相助,後來協會的財政出現問題,與母親關係一度破裂(梅媽媽對於梅艷芳每次以百萬元相助的說法予以否認,曾刺傷了她的心。)。梅媽媽抗癌協會的組辦和大女兒死於癌症有直接的關係,她正是由於梅愛芳的辭世,遭受巨大打擊的情況下才創辦了這個抗癌協會的。梅媽媽在喪女之痛中,表現了異乎尋常的堅強,一直都在為戰勝癌魔奔走呼號,在為那些正在同癌魔鬥爭的病友鼓舞打氣。但梅媽媽抗癌協會的財政出現問題還是令梅艷芳十分失望,使本來就不是太好的母女關係進一步惡化。 但令她最痛心的還是姐姐梅愛芳的去世。據說,早在1997年梅愛芳就被發現患有子宮頸癌,經過治療,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到了1997年又再度反覆,不得不入住醫院再次接受治療。姐姐的病令梅艷芳加強了自身的警惕,曾專門前往醫院做全身檢查,結果令人沮喪,她和姐姐患有相同的癌病。不過幸好發現及時,醫院進行治療之後康復,只是後來梅艷芳對自己的患病並沒有太在意,本來應該到醫院做定期檢查的,但有時候因為工作和事業她便忽視了自己的身體變化,直到8 月 29 日,香港傳媒大肆報道梅艷芳入院治療的消息,直接點明梅艷芳患有絕症,曾在養和醫院接受過輸血,梅艷芳患癌的事實才逐步明朗起來。報道稱梅艷芳在醫院期間共輸了兩包血,醫生為她進行了詳細的身體檢查,包括詳細的白血球及紅血球檢驗。由此判斷,梅艷芳可能患有較嚴重的血液疾病。 記者說,這一消息,首先是從香港的一家周刊傳出來的,這家周刊還說,消息已經得到了梅艷芳的證實。 傳媒的無端猜測和對於梅艷芳正常生活的極大妨礙促使她的經紀人王敏慧不得不出面澄清。 王敏慧向媒體稱:「怎麼會又傳此報道?真是離譜。阿梅前天確實是去了醫院,但不是媒體所說的那樣,她只是去取醫院的身體檢查報告。報告也不像媒體說的那麼嚴重,只是說她貧血。很多人都有貧血的,這是一種好普通的病。我不明白為什麼媒體會寫成她患了血癌。」 王敏慧說,可能是不久前,有一家周刊一名高層負責人同阿梅私下接觸的時候,聊天時曾問起她的近況。她說她有貧血,不舒服,隨便聊了幾句。不明白怎麼會傳得如此嚴重。王敏慧證實說,正因為梅艷芳覺得不舒服,才會去醫院做檢查,結果也是證實她貧血,血色素比常人低,所以要進行輸血。因為輸了血,有些護士或許不知道,以為她很嚴重,所以亂說了一通,又被媒體放大了。阿梅因為身體不舒服才去醫院做全面檢查的,10個女人有9 個是貧血的,失血太多了嘛,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而且她的血壓低,貧血,身體吸收有問題,現在最重要的是調理好腸胃。她的腸胃一直都不是太好,這一點,全香港的人都是知道的。 王梅慧強調,如果媒體繼續亂寫,他們將追究其責任。 記者問到梅艷芳此時身在何處以及對這些報道的反應時,王梅慧說:「阿梅現在正在睡覺。就算她看到,也只會一笑置之。而且阿梅下周會出席一位好友商店的開幕活動,到時大家就會見到她。」記者又問梅艷芳是否還需要去醫院檢查時,王敏慧說:「阿梅除非被雜誌的報道氣壞身體,否則不用去醫院。這些傳聞就當是為演唱會宣傳吧。不過希望阿梅快些康復,因為有好多歌迷等著她再唱歌。」 問到梅艷芳何以不早做治療,會弄到要輸血的程度時,王敏慧說,梅艷芳的身體不適,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有些病,可以說是老病,積勞成疾。她並非沒有治療,而是一直都在治,並且有所好轉。但是,今年4 月,她最好的朋友張國榮跳樓自殺身亡,令她悲傷過度。當時,她正忙著籌辦香港抗SARS慈善活動,擔任義演籌款晚會的監製。她是一個對工作極其投入又非常熱心公益的人,工作壓力太大,使得她的休息一直不好,常常失眠,整整三個月時間無法好好地睡覺。 但王敏慧的話並沒有打消記者的懷疑,他們又對阿梅的一些朋友進行了採訪,其中陳百祥對阿梅是否患病這件事表現出一種模稜兩可的態度,大意是說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對於阿梅是否患病則沒有多談。 但與梅艷芳關係密切又直腸子的肥姐沈殿霞則不太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她幾乎是哽咽著接受記者的採訪,並且說:「如果阿梅有事,真是香港的損失。每個認識她的人都會不捨得,希望梅艷芳要好好地、乖乖地醫治和吃藥,人生是應該充滿希望的。」記者又說,有傳言說,梅艷芳是因為好友張國榮辭世,悲傷過度才患病。至此,沈殿霞似乎說漏了嘴,向記者表示,事實並非如此,在張國榮去世之前,梅艷芳就已經病了好久了。她感慨地說:「唉……現在要靠她自己的意志力了。生命是很珍貴的,希望她能珍惜生命。」 記者還採訪了阿梅的前男友趙文卓,他也是同樣的態度,希望阿梅憑藉意志力戰勝病痛。自此,梅艷芳病情不容樂觀的局勢已經十分明了。 9 月,曾經因為報道劉嘉玲早年被人拍下裸照新聞而被停刊的《東周刊》,恢復了刊後第一期,便以大篇幅報道與梅艷芳患病有關的消息。這篇報道對於梅艷芳所患之病,不再閃爍其詞,而是非常肯定地說,梅艷芳並非如坊間所傳的患有血病或者患有血癌,而是另一種不治之症:子宮頸癌。 9 月5 日,梅艷芳在圈內朋友的支持和鼓勵下,為了獲得一份寧靜的生活,得以靜養和有效的治療,勇敢站出來說自己患上了癌症,但強調自己一定會打勝這一仗。 同樣罹患子宮頸癌的姐姐梅愛芳的離世對她的打擊是巨大的,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姐姐一直是一個最溫暖的概念,從四歲半開始登台表演,姐姐一直是離她最近的人,無論是現實的距離,還是心靈上的距離。她們共同生活,同台演出,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她們姐妹倆感情很深,無話不談。最了解自己妹妹性情的就是梅愛芳了,姐姐知道艷芳外表雖然風風火火,熱熱鬧鬧,其實她的內心深處,是一個最怕孤獨的人。有時候,半夜醒來,見到房子里空空如也,只有她一個人,她就會好孤獨好恐懼,甚至有好幾次一個人痛苦地哭起來。在和趙文卓拍拖的那段時光里,趙也曾經接聽過梅艷芳因為害怕孤獨而深夜打來的電話。正因為了解這一切,每個月,愛芳總會抽出時間過來陪妹妹,姐妹倆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甚至常常說到天亮。這種姐妹情不是其他任何感情可以代替的,但愛芳卻那麼早地離開了人世,這是不是可以說成一種無心的拋擲?尤其是自己又患上了和姐姐一樣的疾病,知道自己可能努力治療也抵擋不了死神的腳步,心就更灰了。 小時候,頑皮的阿梅會偷偷地穿姐姐的衣服,塗姐姐的唇膏,當被她發現時,有時候難免被她罵一句,但很快就又和好如初了。在梅艷芳的眼裡,姐姐愛芳是一位孝順母親的傳統女子,但也顯得比較軟弱。 她如此描述自己的姐姐:「媽媽的性格比較剛烈,脾氣又大,而我自小性格反叛,每次做錯事,媽媽都會罰我跟姐姐,最慘的是我這個人不肯認錯,姐姐卻怕事,所以,自小我跟梅愛芳身份似乎對調了。每次有事發生,都是我保護姐姐,不是姐姐保護我。」 多少往事還都歷歷在目,那些一起上廁所的故事,到了年長時回憶起來也是那麼溫馨、甜蜜:「記得我倆十幾歲的時候,臨睡之前,一定把一根木棍放在枕頭邊,因為那時擔心後父會來騷擾我們。你知道嗎?梅愛芳膽子比較小,我倆在外埠登台,大家住在一間房,一定會開燈睡覺,就是因為梅愛芳怕黑,兩個人如果其中一個去廁所,另一個一定要站在廁所門外陪伴對方。」 不過她最難忘記的還是17歲時她參加新秀大賽,是姐姐幫她報得名,從此後也使她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迅速地竄紅,然後成了歌壇大姐大,這一切機會的獲得其基礎都是姐姐幫她報名參加了新秀大賽 她說自己能夠成為歌壇大姐大,有一半的功勞要歸功於姐姐:「當年17歲參加選新秀的我,已經在酒廊及夜總會小有名聲,但我好沒自信,身邊不少人慫恿我參加選新秀,我都拒絕,但梅愛芳卻替我交了報名表格,我們兩個都入圍,但梅愛芳在准半決賽便被淘汰出局,她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總決賽當晚,知道我得冠軍,梅愛芳與媽媽擁抱在一起哭,為我出人頭地而流出真摯眼淚。還記得第一晚開個人演唱會,我還請梅愛芳擔任特別嘉賓,我只是將我的成功及喜悅與她分享,我希望姐姐在另一個空間仍然可以默默地支持我。」 梅愛芳雖然沒有在歌壇繼續發展,但她最終做了別人的幸福太太,也總算是另一種完滿,只是這份完滿被命運的無常破壞得太早了一些,想想梅媽媽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那種心境吧,再多的物質也換不回她兩個女兒的命。 梅艷芳自小體弱多病,媽媽為了讓她可以健康地成長,把她過繼給了觀世音菩薩,希望菩薩可以保佑她,以致後來她也開始十分篤信佛教,還說自己一生最崇拜的就是佛,因為凡人都會犯錯,只有佛祖最令她信服。每個人的童年經驗都會極大地影響一個人未來的成長,無論怎樣,佛,終究還是給了她內心很多的平安,在壓力和苦痛來臨的時候,向佛訴說是一種釋放和緩解。 一個氣質本是哀怨的女子,儘管她可以用瘋狂的舞步和狂傲不羈的歌聲作為面具,但在生命中的某些靜寂的時刻,她的那種冷艷和對萬事萬物的漠然情緒就難免流露在眉宇,在嘴角了。 哀怨如影隨形,更多的卻還是那些她曾經愛過的男人帶來的…… 梅艷芳在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的內心其實是很傳統的女人,我從來沒有給人家感覺到我是個好女人,所以一些男孩子跑掉了。過去的感情,我覺得不一定是對方的錯,可能是我每一次都太投入,投入到別人會害怕。可能是我太緊張了。我認識一個男孩子,我盡量讓他覺得有安全感,我希望在他的眼中我是蠻溫柔的。然後我會把很多事情都安排好。但是最後對方說,你什麼都可以做了,那有沒有我在都無所謂,又是一個借口。愛就是瞎了眼,瞎了眼睛的時候看不到,那個時候什麼都是美好的。現在往回看,我想我當時為什麼跟他在一起呀,可是那段時間會呀,愛情就是那個人瞎了眼睛。」 在梅艷芳20多歲的時候,日本影星三口百慧是她的偶像,她羨慕三口能在事業的巔峰之時,急流勇退,嫁給一個愛她的男人,成立一個幸福的家庭。所以她對未來生活的設想也是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和一個深愛的男人牽著手,走上浪漫的紅地毯——「我原來肯定我的未來是這樣子,26歲退出,然後30歲之前結婚, 31 、32歲開始有自己的兒子。現實是殘酷的,我們必須要接受,我二十幾歲的時候說不拿獎了,可說完以後怎麼辦。現在獎也拿了,愛情也沒有了,嫁也嫁不出去,兒子我更不要。」她這個願望最終落了空,她一生皆在相愛和分手之間徘徊,最終還是一個人走上了毫無牽掛的來時路,未免不是另外一種幸福,但哀怨重重的心境也就很容易讓人理解了。 愛上後又無奈分別,對於任何一個女人來說都是極為慘痛的體驗,而她又戀愛過那麼多回?從初戀到終年,梅艷芳一生經歷的情感,經媒體報道的至少有7 次。緋聞男友有警察、男模特、大學生、還有日本歌手近藤真彥、藝人苗喬偉、趙文卓、劉德華、成龍等,每一段感情,她都傾心付出,正因為這份傾心,才會在分手的時候,傷痕纍纍。粗略地回顧她一生經歷的幾段情,祝福那些曾經愛過她的男人和她愛過的男人能夠惜取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 警察是不是阿梅的初戀?她在新秀比賽中勝出的時候,很多聽眾就覺得這個「新人」與他們心目中的新人有很大的不同,她臉上的那種風塵氣,顛覆了聽眾對於新人的期待,他們很難一下子就被這個經歷了很多人生無常,又把一切寫在臉上的女子,甚至於她的戀愛經歷也比別的女孩子要早一些。她自己公布的她的初戀是13 歲,她愛上了自己的補習老師,後來因為被哥哥發現了才不了了之。她自己說:「當時的我很純很純,一見到補習老師,就一定心跳得幾乎跳上喉頭去,其後因哥哥知道了而告分手!」而後是17歲那年她愛上了一個警察,但由於年輕氣盛,他們經常吵架,後來一次吵架時,她打了男友一個耳光,兩人的關係終告破裂。 1984年苗喬偉與梅艷芳傳出戀情,後因戚美珍的介入而分手。與苗喬偉分手後,梅艷芳與鄒世龍相戀,1985年兩人也分手了,1989年傳複合,還曾達到談婚論嫁的階段,但也只維持了兩個月。1988年劉米高與梅艷芳在合拍MTV 時產生戀情,梅艷芳對這個大男孩的感情最真,分手後每當梅艷芳有不開心的事,她還會到澳門去找米高傾訴。1990年梅艷芳與一大學生保羅(保羅,其英文名為Paul,他當時是一位英國留學生。)相戀,也曾傳出婚訊,但最後還是以分手收場。1991年,梅艷芳與林國斌相戀,這次的戀情維持了近兩年而告終,其間因梅艷芳與黑道人物衝突,林國斌陪她度過一生中較為艱難的時光,可謂是一對患難情侶。可能因為雙方性格都太要強,最後還是分手。1995年,梅艷芳和趙文卓相識並走到一起,但僅一年就分開了。據後來趙文卓說,自從分手後,他很害怕兩人再見時會很尷尬,但豪爽的梅艷芳從來不曾讓這個他最想嫁的男人感到一絲一毫的不自在,總是像老朋友那樣與他打招呼,只是這個自尊的男人當初就是因為怕被朋友笑話而結束了這段感情,又如何做得到大大方方面對這個也是真心真意愛過的女人?如果說酒醉的時候,一個人流露的才是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東西,那麼記得吧,趙文卓曾經說過,他真的很愛梅艷芳,就夠了。最後的花牌只有他一個人那麼勇敢地寫了「此生至愛,一路好走」的祝福語,也可以讓已到另一個世界的阿梅安心了。 哀怨自然常常因情而發,她可以獲得萬千Fans的寵愛,迷魅無數鍾愛她的歌迷的眼睛,但她的離開終究和任何一個男人都沒有最直接關涉的關係,痛也都是表面的痛,哪像她那樣痛徹心扉。她的光華曾經照耀了香港乃至大陸、日本那麼廣闊的娛樂天空,卻也不過是一場華麗的徒勞,這多像張愛玲多數小說的意境,種種的華麗,最後都將是無法逃避的蒼涼。她有破碎家庭里滋長起來的被愛的渴望,有殘酷生活教給的愛別人的能力,但最終世界欠她一個幸福的機會。「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她把生命中最燦爛的光華都灑在了舞台之上,但她得到的所有讚歎,是那麼空洞,那麼淡漠,彷彿與她無攸。 一生在愛與不愛間徘徊,最終沒有一個人給她一世的安穩,那種只要是女人就期待的一世安穩。 2003年4 月,張國榮以身撞擊俯仰的大地,絞斷一切溫柔纏綿,最終化蝶而飛;12月,梅艷芳以她40歲的年紀,帶著眉宇間永遠消散不去的哀怨,對所有人示意一個結語。 一個堅強的阿梅和一個哀怨的阿梅就這樣奇特地綜合在一個女人身上,她從來都是女人,但太多人忘記了她內心真實的感受,她把自己哀怨的一面掩飾得很深,但透過她華麗的生活表象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一顆哀怨的靈魂。 真的,天堂里她會幸福嗎?從來,她都是堅強的 娛樂記者本來就是為了娛樂大眾的,只要可以吸引公眾的眼球,吊足公眾的胃口,他們會不顧「身家性命」也要發掘出最有賣點的娛樂新聞,所以他們把梅艷芳患上重症的消息向公眾發布出來,隨之對梅艷芳的病情也就引起了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議論,就是到她去世之前,各種各樣關於她病情的版本還在流傳不休,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娛樂圈人士皆為阿梅的病情而擔憂,但又不知道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也就難怪最終需要阿梅站出來澄清了。 另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記者的叨擾極大地影響了她正常的生活,更無須說去醫院進行全面的治療了,而作為一名病人,最需要的便是醫治和靜養。可是,作為公眾人物的梅艷芳此時成了公眾的焦點,各大媒體都想要獲得最早最及時的關於她的病情發展的新聞報道,所以誰都不肯放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因為不想歌迷影迷為自己的病情擔憂,她不敢去醫院接受治療,不得不躲在自己的家中。躲在家中也無法寧靜。梅艷芳在香港有四套房子,分別是跑馬地山村道利華閣、快活閣、毓秀大廈以及壽山村道恆安閣的複式單位。在這四套房子周圍,每天24時有記者守候,她別說是出門,就是在窗前活動,在陽台活動,都會被那些攝影記者用特殊鏡頭捕捉到。 她身邊的工作人員以及所有的朋友都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記者們可以耗下去,已經重病在身的她耗不起。可梅艷芳是一個我行我素的人,脾氣擰起來的時候,她就是想和什麼對抗,尤其是身患重病的時候,她深感人生的無奈,就更想和什麼人什麼事斗一斗,現在遇到這幫無孔不入的記者,她因此就和他們抗上了。朋友們一再勸她,有病就要治,肥姐甚至公開暗示,這樣抗下去不是辦法,這種病是需要意志力的,一定要抓緊時間治療,否則就晚了。 她對朋友說,我怎麼治?現在這種情況,只要我走出去,那些人就會跟著我。我如果去醫院,他們還不把醫院門口堵死?朋友說,現在只有一個辦法,公開承認這件事,請求媒體不要再騷擾了,給你一個寧靜的空間。 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梅艷芳決定接受事實。她的經紀人王敏慧向媒體宣布:阿梅已經決定,9 月5 日召開記者會,屆時,阿梅將會出席。你們有什麼問題,到時可以親自向她提問。現在,請你們不要繼續再守候了好不好? 2003年9 月5 日下午,梅艷芳在成龍、劉德華、張學友、謝霆鋒、鍾鎮濤、蘇永康、楊紫瓊、張學友、草蜢、梁家輝、鍾鎮濤、鄭秀文、劉天蘭、張耀榮、何韻詩、許志安、岑建勛、何錦華等圈中好友的支持下,在尖沙咀洲際酒店舉行記者會。她的這些朋友,或者準備去國外演出,或者已經身在異地,但他們得知梅艷芳舉行記者會的事,都紛紛臨時改變行程,來到她身邊支持她。而她的契弟謝霆鋒更是放下手頭的錄音工作來到她的身旁,為她打氣。正是在一幫朋友的支持下,她鼓足勇氣勇敢向外界公布:自己患上子宮頸癌,但並非晚期。她表示,將絕不退縮,會繼續接受治療,現在病情還沒有惡化,她是不會死的。梅艷芳還說,多謝歌迷及朋友的支持,近日受到不少傳言困擾,今日特別召開記者會澄清。她同時向歌迷和到會的記者解釋,先前之所以一直未公開病情是因為擔心家裡的老母無法承受這種打擊,畢竟自己的姐姐剛剛於2000年4 月同樣因為子宮頸癌複發逝世。她說自己在患病期間一直是孤身與癌魔作戰。她還說:雖然我很瘦弱,但我好堅強;這場仗我一定會打贏的,我不是弱者;身為一個專業的藝人,在未來的日子,我一定會繼續以我專業的態度及精神,儘力做到最好。 梅艷芳講完,劉德華首先走上前,熱烈地擁抱她,在她耳邊輕輕說了幾句鼓勵的話。接著,她的好友一一上前和她擁抱。 儘管梅艷芳稱自己患的子宮頸癌是良性的,但等在門口的歌迷們,聽到這一消息時,還是哭聲一片。 一些香港傳媒現場直播了這個記者會,很多梅艷芳的歌迷通過電台和電視台的直播知道了這個不幸的消息,都非常痛心。他們紛紛在網上留言,表達了對梅艷芳的支持和鼓勵。一位歌迷說:「不知說什麼,說實話,我是很有心理準備的,看了這半個月的報道也該知道事實是怎樣的,只是聽到Anita(梅艷芳的英文名) 親口說出來……眼淚早好多天就流過了,現在,只想為她祈禱。大家都一樣,默默地祝福她。」 但是,相信阿梅的Fans看到他們所崇拜的偶像能夠笑對病魔,並充滿了必勝的信心,大概內心深處也有一絲安慰吧。 她說:「其實我覺得這個病我一定可以戰勝,我深信我可以治好它。我想一個人去打贏這場仗,我不想我的朋友、我的歌迷、所有愛我的人為我擔心,所以我將這件事一直埋在心裡。」 「不過,我現在終於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就是最大的力量。連日來,好朋友都想辦法關心我,有人為我煲湯,有人為我煮飯,有人幫我找醫治的方法,這些是什麼?就是關懷。」 一個對朋友向來以義氣為準則的女人,在她困難的時候,自然不會缺少朋友的關懷,但對於病中的阿梅來說,她能夠坦對媒體,並相信自己可以戰勝病魔,還得益於她自小就是一位堅強的女孩,在父親英年早世,和姐姐一起在媽媽的錦霞歌唱團表演度日的時候,她就學會了笑對生活,學會了自救、自助,雖然有很多人成為她生命中的貴人,在關鍵的時候起到「伯樂」的作用,比如當年參加新秀大賽,評委黃霑(香港資深音樂人,黃霑於2004年11月24日凌晨0 點46分,在香港沙田仁安醫院與世長辭,享年64歲。)給了她滿分,也可以稱作知遇之恩了,還有她摯愛的恩師羅文等等。但她同時也清楚無論機遇多麼重要,如果自己不努力,終究還是一無所獲,對待自己的疾病更是如此,如果自己都不能堅持下去了,那麼別人再想幫自己也沒有用處。 她被香港媒體稱為「生命鬥士」,也算名至實歸。儘管她的努力還是沒能抵擋住死神的腳步,但她對於生命的珍惜,曾經做出的努力都是令人振奮的。 最重要的還在於,當她得知自己的生命可能不長久了之後,不但沒有放掉手頭的工作,相反,她以更加飽漲的生命激情投入自己喜愛的演唱事業,還不斷地出現在各種需要她的慈善事業面前,她憑著個人意志和毅力,終於成功完成八場個人演唱會。本來,梅艷芳2003年有兩大心愿:一是參演張藝謀導演的《十面埋伏》,另一就是能夠成功地舉行八場經典金曲演唱會,她想通過這次演唱會,向正處於自信低潮的香港人傳遞一個信息,自己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都不言放棄,而是加倍地努力,希望香港人也都如此,每一個人都抖擻精神,面對艱難,迎接挑戰。 話就得從頭說起,世紀更替之交,素有「東方之珠」美譽的香港,經歷了一連串的重大打擊。先是香港回歸祖國之前,大量的外資和一部分港資流走,使得香港經歷了一次嚴重失血。接著亞洲金融危機嚴重衝擊香港,對亞洲經濟造成慘重打擊,香港更是雪上加霜。進入新世紀之時,世界政治局勢以及經濟局勢均不容樂觀,經濟指數持續走低,香港再一次面臨嚴峻考驗。在房地產市場大滑、失業率上升的背景下,相當一部分香港市民情緒低落,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棄。一部分有識之士,認清了目前的形勢,號召越是在艱難的時候,越是要精誠團結,勵精圖治。梅艷芳正是這種在困難之際站立出來的生命鬥士。她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激勵港人,努力戰勝暫時的困難。另外她之所以希望舉行這樣幾場演唱會,也是對於自己身體狀況的了解,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到盡頭了,可是快到生命盡頭的她依然孑然一身,所以她希望穿上婚紗做一回真正的女人。於是,在舉行的最後一場演唱會上,阿梅穿上婚紗,在圈中多位好友劉德華、謝霆鋒、蘇永康、何韻詩、陳奕迅、蔡一智、蔡一傑等陪同下,圓滿地完成她獻給舞台、歌迷的婚禮。 一向硬朗的阿梅終於沒有讓她的歌迷失望,儘管不能奉獻她早期歌唱生涯推出的快歌勁舞,但在八場演唱會皆能做到精神飽滿,已非不易,又有幾人可以像她那般堅持? 為了不讓記者們失望,抱恙在身的阿梅縱使身軀疲乏,也堅持出席了當晚的慶功宴會,接受現場傳媒的簡短訪問,當晚更以汽水代替香檳祝酒。 在當日的宴會上,她更是以堅定的信心向媒體和她的歌迷保證:她不會放棄,將繼續尋找理想,做更多好東西讓歌迷欣賞;只是舉行演唱會期間,每日睡不到五小時,所以她要好好睡一覺。接下來阿梅還要應付已安排好的工作,對此,阿梅不擔心身體問題,這陣子除了食欲不振,不能吃得太快之外,其它感覺都不錯,還胖了一點。 阿梅很自信地說:「只要有信心,沒有事會難倒我,一個人不想太多負面的東西,就不會不開心。」梅艷芳表示:「多謝好友、徒弟的支持,否則精神和體力上所承受的壓力會更大,要好好多謝他們。」 除了積極籌備新唱片和開辦「阿梅經典金曲」演唱會外,她還原打算於10月去參加瀋陽舉辦的「愛心永恆」慈善演唱會,但由於身體狀況的變化最後只得放棄,為此她還專門給瀋陽方面發了致歉聲明,聲明中稱:「……昨(22)日,醫生給我檢查時,發現病情有所變化,實在無法承受長時間的飛行及演出,我無奈放棄瀋陽之行……其實我的病情一直處於不太樂觀的情況,但我非常想參加這次演出……病情突然變化,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其敬業精神可見一斑。此時,已經有媒體報道稱梅艷芳的血小板只有常人的6%,血小板只有常人的6%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梅艷芳已經是四度骨髓抑止,即最嚴重一級的骨髓抑止。這種情況一般是由化療引起的,導致死亡的病例極為常見。骨髓抑止如果真的到了四度,最普通的磕磕碰碰都可能導致大出血或者是腦溢血,不要說坐飛機了,就算是大便時都可能引發腦溢血。因此只能絕對靜卧,在醫院接受治療。 在此之前她的最後一個生日晚會上,一種預兆之類的感覺已經十分明顯,她圈內的朋友幾乎是傾巢出動為她賀壽,共有四五十位到場,也許是冥冥之中感覺到阿梅陪伴他們的時間可能不長了,所以就算是有特別重要的活動也都推掉了。梅艷芳在家中擺了50張長桌,準備了十分豐盛的自助餐來招待這些關心愛護她的好友。其中到場的還有她的曾經幾乎準備結婚的前男友鄒世龍、趙文卓和林國彬,更不用說盛傳中她暗戀的對象劉德華了。 生日會當晚,梅艷芳的情緒看上去非常好,滿場跑來跑去,不停地與來賓擁抱、敘舊,心情非常開朗。當晚11點,眾人為她齊唱生日歌。切生日蛋糕的時候,梅艷芳十分感慨地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她「希望大家都珍惜眼前人。」言及此,梅艷芳感觸頗深,不禁有些唏噓,雙眼變得通紅。 談到自己目前的現狀時,梅艷芳更是向大家表示:「其實年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境保持青春活力。你們看我的模樣,都不像是有病的人。我的醫生都指我的進展似超人一樣,這是我的意志力在支撐著我。我是不會放棄的。」 為了給大家展示自己依然健康,梅艷芳在外界紛紛傳言其疾病已經惡化的情況下,出現在鄭裕玲主持的無線節目《梅艷芳真心相聚》的錄製現場,節目由晚上10 時30分錄像至深夜1 時許,但梅艷芳整晚的精神還算不錯。當鄭裕玲提到偶像貝克漢姆時,她還興奮地手舞足蹈,但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明顯地說話有些口齒不清。她解釋說:「療程後抵抗力不夠,我只剩下半邊聲,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不過個唱和《十面埋伏》工作未完成前,我不需要再做療程。等工作做好,我才會再去做身體檢查。」她說,「醫生叫我不要操勞,所以我之前沒有去訪京團和瀋陽做慈善表演。我本來好想去的,但醫生好反對。因為如果我去,發生什麼事都不會有人負責。最後我還是聽醫生的勸告,等下次有機會,我一定再去瀋陽開慈善個唱。」 對於答應參加張藝謀的新戲《十面埋伏》的拍攝,阿梅也表示並沒有放棄,並且說已經和張藝謀聯繫過,她告訴記者說:「張藝謀說會將我的戲改以文戲為主,集中在四川和北京拍。導演這麼支持我,我當然希望能拍這部戲。另外,我也希望下個月香港演唱會舉行前,我的聲音可以好八九成。」 最終她如願以償地開完了11月的八場個人演唱會,此時,對於自己的病情究竟如何她是最為清楚不過的,圈內好友紛紛勸其不要繼續搞演唱會了,但她知道自己的時日已經無多,如果不搞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她不能保證還可以像從前一樣狂放不羈,但她會在自己體能允許的情況下,憑著意志力完成這樣一個心愿,她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做人最可貴之處,就是永遠不言放棄。再多的勸阻都改變不了她的決定,她知道的只有一點——「TheShowMustGoOn !」,其實,又何止一個在彌留之際的歌手,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同樣需要一種永不言放棄的精神,說她是生命鬥士,說她像海明威筆下的那個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的老人聖地亞哥又有何不可?每個生命個體都需要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 她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的表演有不少令人遺憾的地方,比如她的聲音有些沙啞,但每首歌她都用盡全力去唱;比如170 分鐘的演唱會上,她只唱了大約70分鐘,但對於一個重病在身的歌者而言,能夠登台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奇蹟了;比如缺少熱力四射的舞颱風姿,一些快歌勁舞都由其契弟謝霆鋒和她的徒弟許志安等代為表演,但以她當時的身體狀況遑論這些快歌勁舞,即使把那些慢歌演繹完畢也是需要極大的意志力的。 演唱會結束後,更是有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發布出來,稱梅艷芳連開八場演唱會後再去醫院例行檢查時,驚異地發現,她子宮頸內的腫瘤竟然奇蹟般消失了。消息引述梅艷芳的經紀人王敏慧的話說,開完演唱會的第二天,阿梅就去醫院做例行檢查,照X 光片觀察腫瘤的變化情況,從X 光片顯示的結果看,她體內的腫瘤已經不見了。同時,王敏慧也表示,醫生認為這個腫瘤是不是已經徹底消失,要觀察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最後確定,因為這個腫瘤很可能隱藏到其他地方去了。醫生也表示,這一現象似乎表明,梅艷芳的抗癌目前是卓有成效的。同時,王敏慧亦透露,其實在演唱會舉行之前,梅艷芳已經完成化療的療程,現在已經停止服用藥物。她甚至主動透露了梅艷芳今後的行程安排,稱她將於12月1 日前往北京出席電影《十面埋伏》的記者會,隨後將參加這部電影的開拍。可惜的是,她最終沒有達成這個心愿。但她忍著病痛仍然去日本拍攝了她的最後一次電視廣告。此次是她得到現代美容中心一擲四百萬港元,應邀擔任瘦身代言人。 2003年11月24日,距離她飛升天國的日子已並不遙遠,她飛到日本京都拍攝瘦身廣告,只是,這則廣告最終成了她的遺作。但她談論美的一番話至今還值得女性朋友們銘記:「我覺得現在對美這個東西,大家的定義和以前都不太一樣。現在的美是有個性的美,而不是統一的樣子。我自己會比較欣賞性格美和內在美,給人一種很舒服、很自然的感覺,天生麗質就是美,我想每個男人的眼中,女人的定義都是溫柔的、體貼的,我會認為我自己是個男性化,很難對付的女性。私底下我也希望我能學到一些溫柔,但是我覺得這是天生的,很難。美麗對我的定義就是自信心。」 為了接拍這個廣告,她冒著嚴寒,不顧身體的病痛,在氣溫不到10度的情況下,依然以低胸大露背晚裝示人,即使一遍又一遍重來,梅艷芳還是很敬業地配合演出。但正是這最後一則廣告拍攝完畢後,回到香港的她,身體情形變得更加糟糕起來,她當時的身體已經經不起如此的疲勞。 為什麼她不接受朋友和醫生的勸告,在生命的盡頭多多休息,而是用盡自己的力氣,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在公眾面前?她是一位娛樂明星,她懂得自己的存在就是為了音樂,為了舞台,所以她不會選擇退縮,亦不會選擇等待死亡,只要可以有一點抗爭的可能,她就不會放棄自己的努力。 在她離開我們一周年的日子裡,請把我們的敬意給予這個奇女子,這個在娛樂界素有「義氣」之名的女人。惟一的遺憾,在她臨走的時候還是沒有找到那個可以牽手一生愛人。她豈非不傷悲,豈非不哀怨,但她在舞台上透明地表達了自己,她為自己沒能嫁給一個想嫁的人而遺憾,這樣毫不隱藏自己的女人是否太過豪爽?造物弄人,沒有人可以承載她激烈的毫無保留的愛。 所有都成為了過去,在她生命的最後一刻,她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她是舞台上的百變歌后,是一個時代的美艷天后,卻沒有把自己的形象簡單地定位在「娛樂明星」這個單純的符號上面,她比這個時代的任何女星都更深刻地顯現了自己身上強有力的一面———提攜新人、熱心公益、維護正義、熱愛生命。當癌細胞吞噬著梅艷芳的精力與體魄之時,她仍然像田野中肆意生長的一棵大樹,把枝椏一樣的個性和力量延伸到了各個角落。無論是劉嘉玲裸照事件,還是為抵抗SARS而舉辦的「1:99演唱會」,她都站在了公益事業的最前線。 為了她曾經帶給我們的快樂,她表露出來的女人的真性情,她對於理想的堅持,她在任何打擊面前表現出來的堅強,歲末了,請干一杯吧,然後在她的鼓勵下,繼續自己的生活,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 生命本就是一場單程路,每個人都買好了走向死亡的車票,不過是早晚的區別,重要的在於,無論短暫還是漫長,都不應該虛度。 阿梅地下有知,也該倍感安慰了! 「明天,誰還記得我?」 60年代,她出生於香港一個貧寒的家庭,四歲半,她就開始在酒廊、歌廳「走台」唱歌。1982年,她參加電視台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獲得冠軍。從此以後,她的命運開始改變,當時她剛剛19歲。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演藝圈,幾乎被美女壟斷。梅艷芳容貌平凡,但她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在,她懂得自己無法與別人比漂亮,但可以和別人比大膽、比創意。最初,她的這些努力依然不被聽眾接受,但她不相信自己永遠是這樣一種遭冷遇的境地。 很多香港人不接受她,大概是因為她那微微上翹的嘴角,讓人覺得她那眉目間總好像有一股不屑一顧的感覺,儘管她並沒有這麼驕傲。另外,她終究是在各種娛樂場合見慣了風雨飄搖的,所以臉上也難免塗抹著一種風塵氣息。這些都可以算是她踏入樂壇的劣勢,但她懂得如何轉變自己的地位,到1985年她推出唱片《似水流年》後,一股穿中性服裝的潮流被她引導了起來。同一年發行的唱片《壞女孩》則塑造了一個豪放不羈的女性形象,更是被一些年輕的女孩作為模仿的對象,她開始走向成功…… 1986年《妖女》、1987年《烈焰紅唇》中,梅艷芳更是勇於嘗試新的造型,顛覆觀眾的期待視野,其大膽性感的造型不敢說是前無古人,也是最獨特的「這一個」。她挑戰觀眾心理的還在後面,1989年的唱片《淑女》中,她又旋風般地做回身穿長裙、溫文爾雅的淑女形象。 評論者稱,她開創了香港樂壇講究舞台演繹和造型的風氣,打破了那時流行的民歌小調風氣,而代之以新潮大膽的勁歌熱舞;同時,梅艷芳一改「花瓶」女歌星只需一臉清純上台的慣例,時而妖女,時而淑女亮相。由此被人稱作「百變梅艷芳」,並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東方的麥當娜」。 在她輝煌的時代,她與譚詠麟、張國榮並稱「三大天皇巨星」。(如果加上陳百強,則是「四大天皇巨星」,但他在多年前即離開了人世,不過留下的《今宵珍重》《偏偏喜歡你》至今仍是。) 她一路唱來,唱過了鄧麗君的時代,唱過了她自己的時代,唱過了王菲的時代……一路唱到了自己歌唱生涯的巔峰。她和張國榮共同成為一個時代的代名詞,有人說,梅艷芳和張國榮的離開意味著一個巨星時代的終結。再沒人能夠呼喚起人們心中的感懷和共鳴了。這樣的評價未免偏激,無法說服所有的樂迷,因為現在的年輕人自有他們自己的天王巨星,比如周杰倫,比如謝霆鋒。但只有那些經歷了時代變遷的人才懂得,當今的娛樂眾星可以你方唱罷我登台,但沒有一個人可以統領整個樂壇,可以像梅艷芳那樣被娛樂圈幾乎所有成員毫無二致地尊稱為歌壇大姐大。這種地位的取得是需要天分的,但更為重要的還是那種敬業精神,那種敢於打破慣例的勇氣。 梅艷芳在影壇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如果說她在歌壇上一直是風流之王,那麼她在影視方面則始終是貌似波瀾不驚,實則是潛流暗涌的。 1988年,女性電影導演關錦鵬在《胭脂扣》中發掘出了梅艷芳氣質冷艷的一面,將她送上了24屆台灣金馬獎和第8 屆香港金像獎影后的寶座,另外這部影片還榮獲了法國第10屆第三世界影展金球大獎。之後,她又在40多部電影作品中演繹蕩婦、怨婦、貴婦甚至男人等不同角色。尤其是2002年,她在電影《男人四十》中與張學友演對手戲,把一個早年經歷了感情的背叛,滿足於在家庭中靜靜守候丈夫孩子每天按時回家吃飯的平凡但又無比堅韌的女人演繹得無比深入人心。如果張藝謀的《十面埋伏》中她能夠扮演那個最終為了紀念她而刪掉的角色,也許她還會給我們另外一份驚喜。 除了在音樂和影視方面的成就讓我們無法忘卻外,她所做的那些慈善事迹也需要我們永遠保留心底。她積极參加各種慈善晚會和慈善活動,尤其是漸到中年的時候,其內心更加平靜,對於手中的財富,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揮霍、一擲千金,而是用手中的財富幫助更多的人。1993年,她進京參加賑災慈善晚會。同年,以個人名義捐出100 萬元建立一所「華東三院梅艷芳護老中心」。之後,她出資成立「梅艷芳四海一心基金會」,資助貧困、年老的人。 當今,美的神話比任何女性的奧秘都更隱晦。一個世紀前,娜拉用力關上了玩偶之家的門,也即是說,曾經,上個世紀的女性,用力表達了一種追求獨立的勇氣並且化成了實際的行動。魯迅先生有文章作《娜拉走後怎樣》,是一個偉大的異性對於女人地位的真誠叩問。但是,經歷那麼多的變遷,很多女性的命運依然操縱在男性的手中,她們之所以不懈地追求美麗,追求苗條,追求性感,大部分還是因為那是男人對她們的期待,所以她們對於展示自己的年輕和柔媚總是樂此不疲的。一句話,多少女人啊,依然是享樂時代的愛物,是不屬於自己的男人的附庸,她們就是那麼心甘情願地充當「花瓶」,並且以為女人的價值就是讓自己美麗即可,「女為悅己者容」的古訓至今市場依然無限廣闊,她們不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只要嫁給一個成功的男人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14世紀,歐洲的一本《好風俗之書》是這樣告訴那些家長的:「如果你有一個女兒,那就教她針線活,別讓她讀書。因為如果她不想成為一個修女的話,知道如何閱讀是不合適的。」但是,香港的記者問梅艷芳:「如果現在來了個小神仙,讓你許一個願望,你要什麼?」她想也不想地說:「我要回到十多歲,重新讀書、重新選擇職業。我想早點嫁人。我想做另一個人,有智慧、有天分。讀書很累、很理智,但跟現在的我剛好相反。我不理智,很情緒化。如果給我機會重新選擇,我會做維持社會秩序的女警司,或者當律師,伸張正義的那一種。」她的表述十分矛盾,但她又想讀書又想早點嫁人的願望不可實現嗎?她想告訴世界的是——「我的夢都是我自己的。」但她又為這個夢承受了太多。她說:「新女性就是不依靠,要靠自己比較有安全感,也可能是我自己從小到大都是靠自己,小時候沒有爸爸真正的疼愛,沒有男朋友可以給你依靠,還是自己照顧好自己。」 她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展露在生活舞台上的女性整體,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切:生活的殘酷和學會苦中作樂。 再多的遺憾也無妨,至少曾經為自己活過!一個叫瑪麗·莎列的英國女醫生曾經告誡所有的女人:「每個女人天生的職業就是做妻子和母親。」如此,很多女人覺得美麗而堅強的梅艷芳終究是不完整的,但,出於這樣一種狹隘的角度去可憐她,去為自己也許很淺薄的幸福沾沾自喜的女人並不一定代表了真正的智慧。因為,並非阿梅不值得愛,而是世上少一個真正懂她的人,其實這並不是女人的悲哀,而是男人的悲哀。 阿梅,不是誰的私有品,她是所有人的,她是把美把愛播撒到可以到達的任何一個角落的女神。她是「香港的女兒」,是女性的驕傲。 讓我們來讀讀這一篇治喪委員會以" 別矣,香港的女兒!" 為題的訃文吧:「我們永遠懷念她在舞台上的絕代芳華。 我們永遠懷念她在銀幕中的似夢如花。 我們永遠懷念她在紅塵里的俠義佳話。 我們永遠懷念這位" 香港的女兒" 和我們一起走過的春風秋雨。 我們將憑著愛、牽著手、忍著淚、送她最後一程。」 阿梅1994年復出的時候曾經說過:「剎那的光輝不能代表永恆,娛樂圈是很苦的,所以當有一天我離開娛樂圈,到底還有多少人能夠真正記住梅艷芳這個人呢?我不要承諾,我只想當大家百般無聊的時候,望著天上的星星,會記得這個曾經好熟悉的名字。」 但是,阿梅,真的再也不要說「明天誰還會記得我?」,相信每一個只要看過你一眼,聽過你一部音樂作品的,欣賞過你的電影的,都會永遠記得你。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詞《相見歡》。)「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繁華往事,已隨沉香煙塵飄蕩無存;流水無情,野草卻年年以碧綠迎春,杜牧《金谷園》。)也許這樣更好,讓我們對她的懷念淡淡地存留著,就像早年激烈的阿梅後來表現出來的那種淡泊一切的神色。人生本來很多無奈,她走了,我們挽留不住,淡淡地記得,永遠不要忘記她,就夠了。相信也是她自己的心愿吧。第二章:與寂寞有個約會守著寂寞長大 寂寞得有點誇張 像正流行的衣裳 電台一放情歌迷漫 許多人紅了眼眶 自由得有點走樣 像手上的方向盤 少了瀟洒多了不甘 忘了目的地在何方 我看著寂寞長大開出了花 哀愁的芬芳已經滿枝 沉默的微笑希望還藏得住舊掙扎 我看著寂寞渲染成一幅畫 憂鬱的留白填滿生活上 我不想這樣但又怕愛回來敲我的窗 寂寞得有點誇張 像正流行的衣裳 電台一放情歌迷漫 許多人紅了眼眶 自由得有點走樣 像手上的方向盤 少了瀟洒多了不甘 忘了目的地在何方 我看著寂寞長大開出了花 哀愁的芬芳已經滿枝丫 沉默的微笑希望還藏得住舊掙扎 我看著寂寞渲染成一幅畫 憂鬱的留白填滿生活上 我不想這樣但又怕愛回來敲我的窗 我看著寂寞長大開出了花 哀愁的芬芳已經滿枝丫 沉默的微笑,希望還藏得住舊掙扎 我看著寂寞渲染成一幅畫 憂鬱的留白填滿生活上 我不想這樣,但又怕愛回來敲我的窗 (《我看著寂寞長大》作曲: 黃中原作詞: 姚謙) 「我看著寂寞長大,開出了花,哀愁的芬芳已經滿枝丫,沉默的微笑,希望還藏得住舊掙扎。我看著寂寞渲染成一幅畫」簡單的幾句歌詞不但勾畫了她童年的足跡,也勾畫了她一生的風景。 1963年10月10日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位於香港旺角的一戶人家又添了一個哭聲響亮的女孩,她那不絕於耳、驚天動地的哭泣似乎預示著她的到來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書寫的大事。但她那副瘦弱的樣子又不由得讓人擔心她能否健康地成長,尤其又是這樣一個已經有了三張吃飯的嘴的家庭(梅艷芳的父親當時已經病重。)。但誰能夠料到,就是這樣一個帶點可憐味道的女孩會成為將來叱吒歌壇的「百變天后」呢? 新生的嬰兒並不曾給做母親的譚美金帶來多少喜悅,反而讓她緊鎖的眉頭又添幾分憂愁。當時正是經濟逐漸起飛,但尚未有太多起色的年代,那時候的人們不像今天的香港人茶餘飯後就大肆談論各種娛樂明星的八卦新聞,他們更關心的是諸如政府下調物價、增減社會福利等關係切身利益的事情。今天的香港旺角,已經是九龍城最繁華的地方。但30年前,那裡和油麻地一樣,是香港最底層的華人市民的生活區,住的是簡易的棚戶,走的是窄窄的泥石小道,街上到處可見那些破衣爛衫甚至是光著屁股的孩子嘻鬧玩耍。梅家的經濟本來還算過得去,但梅艷芳出生之時,父親已經患上了重病,家裡突然的變故使梅媽媽幾乎耗盡了所有的積蓄,待到父親撒手塵寰時,家裡已經變得徒有四壁、空空如也了。苦難下的掙扎與拼搏會讓人變得堅強,但也難免在每日生活的打拚中變得計較和刻薄。在梅艷芳的父親去世之後,梅媽媽獨立撐持一個五口之家,自是十分艱難,但也可以想見她在管教孩子方面會多一些嚴厲,而處於童年時期的任何一個孩子哪個不希望能夠得到媽媽的寵愛?阿梅多次描摹過自己這種遺憾萬分的心境:「每個人都會有遺憾,好似我至今從未見過爸爸,沒父愛,在單親家庭長大,三四歲開始就表演、工作……」,其間的辛酸和寂寞,又有幾人可以體味? 阿梅小的時候,身體非常瘦弱,經常會無緣無故地病倒,媽媽擔心她不能順利地長大,便把她過繼給了觀世音菩薩,也就是讓她做觀世音的養女。奇怪的是,自從她歸屬了觀音娘娘之後,竟然再也沒犯過什麼大病,所以她一生都非常感激觀音娘娘的護佑,做了一輩子虔誠的佛教徒。 父親過早地去世,對於一個本來就經濟拮据的家庭無疑於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部落在了梅媽媽身上。「那個時候,媽媽要獨立撫養兩個哥哥、姐姐和我,真的非常、非常的辛苦!」梅艷芳與母親一直是那種沒有太多交流的母女關係,她非常孝順這個早年受了太多苦的媽媽,但也一生之中與她保持著淡淡的略顯疏離的母女關係,今天再來爭論誰是誰非,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但有一點是十分明確的,即梅媽媽和阿梅都是那種個性要強的女人,她們都非常相信自己的見解、自己的能力,所以也就很容易造成一種誰也不肯服誰的微妙關係。而今,斯人已逝,留下多少讓人可以記憶的點點滴滴,大概只有梅媽媽一人可以懂得了。 梅艷芳這樣說:「我是老幺——家裡最小的孩子,但沒有被寵壞的特權。因為家境清苦,我四歲半就登台唱歌了。」其中必然也包含著對於母親的一絲不快吧,但更多的還是這個女孩子過早地懂得了生活的艱辛,過早地體驗到了生活的磨難,所以在她未來的生活里才願意把自己的愛盡情地給與別人,讓別人不再像她當初那樣缺少溫暖。 梅媽媽當時開了一個粵劇訓練班和一支歌舞團,一方面教授音樂方面的知識,同時也組織學生外出表演,以維持整個家庭的生計。為了提高學生們的演唱水平和音樂素養,梅媽媽經常請一些有經驗的校外老師過來授課,這個時候,梅艷芳就會在旁邊津津有味地觀看,這也許是因為出於梅媽媽的遺傳,也許還因為受到家中音樂氛圍的熏陶,也就無怪乎有評論說阿梅是「一個天生的歌手。一個天生的演員。一個天生的全能藝人。一個華人的音樂神話。一個無人能及的亞洲天后。」了,她的成功毫無疑問帶有一種天分的因素。 隨著跟隨訓練班的各位老師的學習,阿梅的歌漸漸唱得有板有眼了,梅媽媽當然為這個小女兒的天賦而驚喜萬分了,重要的是只要稍加調教,小小的艷芳就可以登台演出了。就這樣,剛剛四歲半,她就和姐姐梅愛芳開始了無奈的「舞台生涯」。 對於梅艷芳來說,快樂的童年短暫而又暗淡,自從四歲半和母親以及姐姐一起登台演唱,開始為生計奔波的時候,她的童年,就算是結束了。她回憶第一次登台時的情景,便會眉飛色舞。她說:「你們肯定不知道,我第一次登台唱歌,和誰同台嗎?」別人當然猜不出來,她於是興奮地說:「鄧麗君。那時候,鄧麗君有多紅,你們不知道吧。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聽到鄧麗君的歌。沒想到,我可以和鄧麗君同台演唱,真是太意外太興奮了。那一個晚上,我激動得睡不著。」 固然梅艷芳一開始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表演欲,很喜歡那種受人矚目的感覺,更為可與名人同台演唱而狂喜,但相信每一個從童年走過來的人都明白,如果只是一時的新鮮,當然誰都會感興趣,一旦成為每日必須完成的「功課」,就難免產生厭倦甚至厭惡的感覺了。但有些時候卻無法選擇逃避。 每日非常刻板地度過上學、放學、練歌、登台、睡覺,然後明早起來……睜開眼睛開始重複同樣的生活。梅艷芳就是這樣度過了自己童年的時光。 最難受的並不是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而是自己沒有朋友。因為每天都要登台演出,其他同學在課間休息玩耍的時間,卻是她努力趕作業的時間,因為她沒有其他同學那樣充裕的時間。時間長了,她與其他同學之間的關係就愈來愈疏遠了。 但令她尷尬和難受的還在後面。在阿梅的童年,那個時候香港的社會風氣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人們普遍地看不起唱歌的人。這種風氣我們可以通過梅艷芳主演的電影《胭脂扣》獲知,十二少在戲班裡唱戲被他父母發現,幾乎把他父親氣個半死。「戲子」在當時實在不是一個表達羨慕之情的辭彙,不像今天,演藝人員的身份地位極大地提高,於是有了很多好聽的稱呼,比如歌唱藝術家,比如歌星,再普通一點,也可以稱為藝人。可在當年,人們的觀念帶著舊時代的烙印,將這類人統統稱為戲子。如果這類人自我介紹的話,他們會說,出身於梨園之家,梅艷芳便是一位出身於梨園之家的「歌女」。所以那些希望孩子好好讀書,將來找一份好工作的父母自然有意無意地讓自家的孩子離梅艷芳遠一些了。 家人們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會跟著阿梅學壞,會「不務正業」,走上歧途。因此他們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離梅艷芳遠一點,否則便會像她一樣「不成器」,只能靠「賣唱」維持生計。 年幼的孩子尚沒有什麼分辨力,既然是自己父母交代的事情,去遵守就是了。所以,無論在學校里,還是在學校外,那些與她同齡的女孩子們都不肯與她一起玩。 多年以後,梅艷芳還一直為別人對她的「區別對待」而耿耿於懷:「以前唱歌的人不被尊重,被稱呼為"歌女』,家人們都阻止同學和我來往,看到同學玩耍,我卻永遠孤單一人。」阿梅從小就面對各種複雜環境,又要承擔家庭重擔,故思想較同齡的孩子成熟許多,但她終究只是一個孩子啊,她像其他孩子一樣渴望友情,渴望身邊有朋友共同分享快樂。然而,殘酷的現實剝奪了她本該享有的權利,她本來是個外向活潑的女孩,卻要忍受沒有玩伴的寂寞。 母親忙於養家也顧不上兒女們的教育問題,也顧不得她在學校里的待遇和感受,她根本就想不到自己的女兒一點也不願意在沒有朋友的學校呆下去。她更喜歡跟著母親的戲劇班裡的老師學一點音樂和文化知識,她更願意跟比她大不了多少的舅父、表哥以及哥哥們在一起玩耍。男孩子們打架,她也去衝鋒陷陣,男孩子們玩打仗一類的遊戲,從來都不會少了她。就是自己的穿著,也十分男性化,留短髮,穿男孩的衣衫。從小在男孩群中逐漸長大的梅艷芳,性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非常男性化,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性格呈現強化的趨勢。和諸多的男性朋友在一起,她和他們稱兄道弟,搭肩摟背,絲毫沒有性別的概念。對待朋友,她俠義忠心,對待錢財,她慷慨大方。她自己也一貫地稱自己更像是一個男人,儘管有著女性的完美身軀。 但,她的大多數時間畢竟還是要在學校之中度過,可以想見她與其他小朋友是多麼格格不入了。她說:「其實我的個性是很喜歡交朋友的。可是,童年的我就像怪物一樣,小朋友及同學都不願跟我玩,也許是我與他們有分別吧,他們就只需要上學,專心讀書便行,而我還得要兼顧工作……也許他們認為我配不上跟他們玩吧。那時的我,有時望著別的小朋友圍在一塊兒玩,不知有多羨慕。而我,永遠只孤零零的一個。」 最終,她不堪忍受讓她恐懼、讓她生厭的學校而選擇了退學,而梅媽媽也看到了潛藏在這個小女兒身上的歌唱天分,如果說的刻薄一點,梅艷芳根本就是她眼中最紅的台柱子,既然她不願意讀書那就退學吧,卻不曾為女兒的未來作長遠的打算,設若當初她不曾退學,堅持著把學業完成也許該是另外一種她所憧憬過的平凡人生了吧。只是,生活從來都沒有重複這一說。她比煙花寂寞 沉寂就似她的心境 在蹉嘆怨不停 成熟眼光滿載空虛 那一個看得清 路該怎樣走 心早已被偷 空虛寂寞 孤單無奈 其實信心逐漸消失 剩得剎那芳華 仍是固執不肯不給 在心裡暗傷悲 過去令她陶醉 以往愛意像那波潮退 星光已逝 過去情似添愁緒 以往愛意仿若胭脂碎 怨恨粉碎再會woo …. 尋覓理想實在厭倦 問一句怎躲避 從前眉目也顯光采 但今己無生機 疲倦滲在裡面 幻覺失去就似煙花流逝 (梅艷芳《她比煙花寂寞》 梅艷芳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內心是否滿足?是否總缺少一個懂她的人?是否她尋覓的愛情總是與她開著善意的玩笑?卻不料想真得成了阿梅一生最大的遺憾。 真得是這樣嗎?上帝鍾愛的人也總得到撒旦特別的垂青,愛給了他們至高的幸福後就準備了最苦的酒。 不然,為什麼她總是與孤獨做伴?早年可以說是因為工作的原因,不能夠像普通女人那樣擁有一份屬於她自己的幸福,可以靠在一個男人的肩上撒嬌、耍賴,那麼當她退出娛樂圈休息調整的幾年裡,為何也沒有等到那個可以白頭終老的男人? 真得是上帝給與了太多的其它方面的成功,所以才會讓她在愛情上屢屢受挫嗎?這就是命運對於每個人的公平嗎? 真得不忍心看她一直寂寞,但誰承諾給她一份普通女人的一世安穩? 舞台上,當所有的閃光燈聚集在阿梅身上時,她是最尊貴的公主,沒有人能夠像她那樣可以一呼百應,可以讓台下的歌迷們隨著她盡情瘋狂,忘卻了時間和地點。她,光彩照人,她,活力四射。但,下得台來,她依然是一個等愛的女人。 三十餘年,捨棄了多少,得到了多少,被多少人背棄,為多少人痴心落淚,有幾人知道?早已無法追究,無法計較。 最初,她的理想並非做一名歌星,她曾經想過當一名律師,也曾經想過當一名模特,她更想要當一名普通女人,和一個男人溫暖地度過一生,養個孩子,每天曬太陽。 但這些夢想都沒有成真。讓我們看一下在她香江隕落後,香港電視台播放的她生前的最後一次採訪內容就可以理解她是帶著多少遺憾離開這個世界的了。 採訪內容大致如下: 演藝:唱歌只是第四個夢想 記者:在娛樂圈經歷了20年,現在希望別人怎樣看你? 梅艷芳:希望人家會看我少,看歌的部分多。其實,我一直想,有一天會發個專輯,它的封面上沒有任何照片,我不想人家是看「梅艷芳」才來聽我的歌。出這樣的音樂,有人喜歡,才擺脫了形象上的東西。 記者:你很小就登台表演,那時想過以後要成為歌后嗎? 梅艷芳:小時候,我想要是書讀得好,就要當警察或律師,做有正義感的工作;其次,就是表現女孩愛漂亮的樣子,當模特;要麼就做舞蹈表演者,因為我喜歡用身體語言表現不同心態;唱歌完全是後期培養的喜愛。那時,我喜歡聽歌要大於唱歌,因為不覺得自己唱的好聽,覺得我的聲音好像男人。 記者:後來怎麼想到去拍電影? 梅艷芳:想在電影中完成夢想。電影是後學的,剛開始完全不懂,後期誤打誤撞地學到很多。直到《胭脂扣》,我的表演才讓人肯定,要謝謝關錦鵬導演。其實,我還有很多幻想,希望在電影上能做到。 記者:如果可以選,願意接拍哪類劇本? 梅艷芳:選劇本,這麼多年來,哪一類都做過。現在的興趣是,想表現人在層次上的不一樣,有多少吸引力。如果能找到好劇本,就是要說服自己被感動的,這樣才選。 記者:有沒有很想合作的導演? 梅艷芳:很欣賞陳凱歌、張藝謀、吳宇森。無論拍誰的電影都是緣。希望將來有機會合作。其實,我是很被動的人,很少自己去找哪個導演,不像好萊塢演員那樣懂得自我推薦。 生活:錢不過是些數字 記者:每年請客大約要花掉多少錢? 梅艷芳:真的不記得。我從沒實拿過錢,一般都是用卡或是簽字。有時拿出1000塊錢感覺很貴,不過簽字就不覺得。其實,錢是用來花的,不然賺那麼多幹嘛呢!有一天人去了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錢就是個數字,如果在社會上能給人幫助就行了。有時我認為錢太多不是好事,能活就行了。 記者:現在很多藝人都迴避媒體,你認為原因出在哪裡? 梅艷芳:藝人與傳媒的關係今非昔比。以前,兩者的關係好,互相信任對方。現在,藝人與媒體越來越沒信任感,距離拉得很遠,除了記者招待會,藝人不會主動去與媒體打招呼。主要是現在的報道太誇張,只有不真實和負面的新聞。現在讀者買報紙,只看標題,內容不看,因為太多的不真實。其實,誰也不願意在三更半夜不睡覺,躲在人家樓下等,希望現狀會改變。 愛情:愛過痛過亦願等 記者:能談談你與劉德華的友誼嗎? 梅艷芳:外面總在傳我暗戀誰誰,一直怎麼樣。我想那是別人的「夢」想,不要打破人家這個夢好了。我也承認,我非常欣賞劉德華。他真的很努力,任何時候都在學,這種人很少找到。對家人、朋友的態度上,他也是個模範。我不知道這種欣賞是不是暗戀,是否一定要擁有。有時候,就希望我未來的老公像他一點,有一點點他的優點就好,不要全部。我們是非常好的朋友,很長久,我們都很公平地對待朋友。 記者:希望什麼時候開始新的愛情? 梅艷芳:每次拍拖,都希望是最後一個,結婚是最好的。曾經在愛情上覺得灰心,認為婚姻沒保障。現在換回來看,那是人生的一個部分,失敗沒辦法,至少去愛過。現在我不認命,我要把握自己,將婚姻把握在自己手上。如果找到一個可以為他犧牲的人,我可以犧牲。 「如果找到一個可以犧牲的人,我可以犧牲。」但直到她離開這個她所眷戀的世界,她也沒能等到那個人。 誰不知道,在台上的光鮮總有那些化妝師的功勞,她們頰上的紅胭脂,燈暗散場後,卸了裝,也只是青黃的尋常面孔。台上不過是人生的一剎,台下的人生於她才更真實貼切。可是,對有些人而言,這一生卻始終站在台前,艷光四射,繁華如錦,紅塵里,觸目皆是仰望的目光,艷羨而冷漠,無論她心裡有怎樣的哀傷孤寂,也無法對眾人言及。直到最後一場演唱會,她卸卻所有的驕傲,穿上那身早年已經準備好的婚紗,她才找回了自己。但遺憾在於她沒能嫁給一個具體的愛人,她直到最後還是無奈地嫁給了舞台。 這一生,她始終站在舞台中間,沒有黯然退場,只有絕決地永別。 聽她的《女人花》,聽她的「緣分不停留,像春風來又走,女人如花花似夢」,多少寂寞都只有在歌里,梅艷芳才能坦白那麼一些,而在平常,她是風光無限的歌壇大姐大,強悍得如同男子,又怎能有小女人的寂寞與憂傷? 是誰說的,她用男人的豪爽和大氣,演繹著女人的寂寞和心碎? 終其一生,她始終只能站在一個人的舞台,演著她艷到極處的孤單與寂寞。再多的繁華景象都要謝幕,細說從前,她連《桑園會》中的柳迎春都比不上,迎春春風幾度,還能守住一扇柴扉,經年等待後,柳隨風舞,終於等到了屬於自己的春天,她就不能等到2004年的春天便匆匆地告別了所有的輝煌和寂寞。 「我很害怕落寞孤寂,也承認我會為了愛,不顧自己。」 「這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把自己嫁出去。」 她最簡單的願望其實就是能夠過上平淡的生活,像普通人行走,回到家中可以盡心地相夫教子。這對絕大多數的女人而言,都成了垂手可得的幸福,但對於梅艷芳來說,想在絢爛之際歸於平淡卻成了一種奢望。於是,她只有不斷地在人群之中盡情高歌忘情歡笑,然後躲在被拉上帷幕後的寂靜和漆黑中,獨自憂傷。人前的驕傲和快樂,背後的寂寞和悲傷。 當她以一個一代歌后的身份出現時,她的生活變成了公眾的,而無法自由選擇。「我二十幾歲的時候說不拿獎了,可說完以後怎麼辦。現在獎也不拿了,愛情也沒有了,嫁也嫁不出去,兒子我更不要。」 一生高高在上又如何?繁華如三春的女人,最終以那麼悲涼的方式揮別人世,一生的輝煌抵不消一生的寂寞。 在很多的影迷心中,她所塑造的如花成了她最經典的形象,其實,除了這個角色之外,在與張國榮合作的電影《金枝玉葉2 》中扮演的角色方艷梅更像是在演繹她自己的一生:同樣是自幼出道、從小便紅,遍嘗人間冷暖;同樣是傲視樂壇的天后級人物;而且,同樣是演藝事業輝煌,個人卻獨守寂寞芳華。——我們看到的當然是梅艷芳台前的無限風光,但一個屢屢遭受感情創傷、四十如花卻孑然一身的女子內心的渴望與痛苦,又有幾人知曉呢? 「路該怎樣走,心早已被偷。空虛寂寞,孤單無奈,其實信心逐漸消失,剩得剎那芳華……」 她,比煙花寂寞。第三章:愈愛愈無求下輩子別再做女人 女人我親愛的姐妹們 你經過千山萬水之後 得到了怎樣的男人 辛苦了女人 療傷是你的本能 與其在回憶之中心疼 還不如早一些清除傷痕 下輩子別再做女人 我們這一生苦得很 別為了一個吻 你也肯去愛上某一個負心人 下輩子別再做女人 快樂的時間少得很 在愛情中打滾 誰是你最後的愛人 ——《下輩子別再做女人》 梅艷芳雖然貴為香港歌壇的「大姐大」,雖然身家上億,雖然被好多歌迷頂禮膜拜,雖然芳華絕代,雖然朋友眾多。可她在喧鬧舞台謝幕後眼神里流露出的落寞又有誰人能懂?她愛情不順遂,情感沒歸宿。在她告別了這個世界後,有不少她的女性Fans指出再苦苦不過梅艷芳。 她只是一個女人。 一個用一輩子去期盼婚姻和尋找「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女人。然而終生不得竟然是她的宿命。 所以才會唱出這種痛里含著淚的《下輩子別再做女人》的歌吧。阿梅唱的很多歌都帶有濃得抹不去的哀怨與憂傷,但少有這首歌如此絕望地表達。 她在舞台上光芒了一生,雖然只是40年。 她與愛情無緣,一個人驕傲f 走過40年。 她唱「芳華絕代」,「孤身走我路」,都是她的寫照。 作為一個孩子,她過早地失去了童年,回首來時路,她最想做的其實是能夠在學校里安靜地讀幾年書,但在她讀初二的時候,便徹底地離開了學校,這與她家裡突然的變故有很大的關係,但根本上還是學校帶給她的不是快樂,而是傷害,而根本上還是因為她是一個小歌女的身份,所以她最反感的便是別人叫她「歌女」。 在阿梅十一歲的時候,梅媽媽認為粵劇訓練班和歌舞團沒有多大的前途,收入不足以滿足家裡幾個孩子的需要,當時,從日本興起的卡拉OK在香港非常流行,受到很多人的歡迎,於是,善於經營事業的梅媽媽便不失時機地開了一間歌廳。 為了節省開支,梅家的兩朵姊妹花便成了主要的演出人員。 在那段日子裡,阿梅整天都十分忙碌,除了上台唱歌,當節目主持人,有時候還要客串樂隊的隊員,甚至還要再兼做服務員,要端盤子、打掃、抹地板,什麼都得兼顧才行。 這樣忙碌的演出對於學習將要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尤其是學校還不是一個溫暖的地方,同學中沒有幾個人願意和這個和他們有太多不同的「小歌女」做朋友,愈是孤單便愈厭倦這種沒有快樂的生活,於是索性選擇了離開了學校,開始全力以赴地唱歌。 但她如此小的年紀就開始了唱歌的職業生涯,真的是內心為了愛好和興趣而做出的選擇嗎?她曾經在一次接受大陸記者的訪談中說過,她此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太小就在舞台上表演,沒接著把書念完。因此她還專門勸告那些準備進入娛樂圈的年輕人,一定要先把書念好,不要像她那樣總是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覺得自己的學識比別人差,要不停地充電。 但在自己家開的歌廳里唱歌的夢也很快就破滅了,一場大火把媽媽的心血全部毀掉了。這場大火不但斷絕了阿梅一家的主要收入來源,而且使得他家負上了沉重的債務。為了還清家裡所欠的債務,阿梅不得不四處登台演出。360docimg_0_ 為了生計不斷地趕場參加演出的阿梅,總是臉上畫著濃妝,穿著登台的表演服,最麻煩的是有時候趕不上的士,坐地鐵、坐巴士、有什麼車就坐什麼車,碰上無聊的人,在一旁嘰嘰喳喳地議論她的裝束,或者就是那種鄙夷不屑的眼光盯著她看的時候,她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但她又有什麼辦法,眼睛和嘴巴長在別人身上,她只好當他們不存在。 最難以忍受的還是有時候難免會碰上那些惹事生非的阿飛們,他們對於裝扮艷麗的阿梅只要有機會自然就會騷擾一番,誰讓她是一個弱女子呢。 很多年以後,她回憶這段趕場的經歷還是心有餘悸:「不錯,家裡人會送我開工,接我放工,但到中間走場,就只剩我一個,自己要好小心,將表演服塞進一個大包里,有個時期,身邊還有一根短木棍,一頭用皮帶纏住雙手,隨時準備自衛,好在始終都沒用上。」 她的聲線非常特別,那種低低的和男人聲音相似的聲音漸漸地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所以生意也漸漸地好起來,有時候就會有一個晚上趕7 場的極限經歷。簡直超越我們的想像。是啊,這要怎麼跑啊?「怎麼跑也要跑,銷金窩啦、新廣州、新藝同、東方劇院,一家家地跑。」說這些話的時候,阿梅的表情好無奈,真是往事不堪回首的心思有幾人可以理解? 一個女孩子那麼小的年齡就見慣了風月場上的種種,還讓她對於未來能有多好的想像?但她從來不曾懷疑過愛情,遇到負心人也許是每個女人的遭遇吧,古今多少情愛故事不斷演繹著男人薄倖,紅顏薄命的道理,似乎女人愛上一個男人也就開始了可能被背叛被拋棄的命運了,但她在愛上一個男人的時候還是會傾心付出,她在接受鳳凰衛視許戈輝的專訪時的一段話那麼真切地表達了她的心聲:「如果要懷疑這麼多的話,那就不是愛,愛就是瞎了眼,瞎了眼睛的時候看不到,有什麼懷疑的,那個時候就是什麼都美好的。現在往回看,好多好多的人,我想我當時為什麼跟他在一起呀,可是那段時間會呀。因為兩個人在一起,愛情就是那個人瞎了眼睛。」 「愛情就是那個人瞎了眼」,不管受到多少傷害和背叛,當在真心地愛著的時候,不會懷疑對方對自己的感情究竟有多深,究竟可以持續多久,只是那麼痴心地愛著,所以她終於一個人上路了,雖然在彼岸世界有最了解她的哥哥在等待,也許她實在不該那麼理想主義,在任何一對男女相愛的過程中,總會是激情過後歸於平淡,絢爛過後歸於黯淡,而阿梅對愛情的期望實在有點高,所以才會失望,才會帶著遺憾離開。 「下輩子別再做女人」不過是表達一種無奈的心境罷了,作為女人她擁有完美的身體,擁有美妙的歌喉,擁有青春歲月里的恣意浪漫,擁有一份又一份愛情,儘管是短暫,但激情泛濫,即使受傷害,女人還是離不開愛情。 女人的黃金年代大概就那麼幾年,一旦錯過了穿婚紗的年齡,也許此生就得忍受自己選擇的寂寞,而這種忍受也許美麗,但必定殘酷,不然她不會在最後一場演唱會上把自己嫁給舞台,到她行將離開,她依然等待著屬於她的那份溫暖,等待著屬於她的可以依靠的肩膀,在舞台上,在電影里,多少擁抱和接吻算得什麼,那都是演戲,都是給別人看的,眾人背後,也許她一直在用自己的生活真實地寫下一首心碎的曲子,有誰懂得,有誰珍惜?這個世界欠她啊,所以她才這麼絕望地喊出下輩子別再做女人的宣言。 「下輩子別再做女人。」那麼做男人嗎?關錦鵬、張國榮……這種男人的心思又有幾人懂得?人生總有遺憾吧,正是因為不完美才真實,才讓人充滿期待,每個人都知道,只有得不到的東西才是最美的,所以她走時是安詳、美麗的,因為她心中裝滿了甜美的回憶。平凡於她本來不相宜,她屬於她自己,她更屬於每一個懂她的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 我是多麼值得愛 冷雨天艷陽天總是有人在門外 用鮮花或情話想攪亂我心海 誰不知道我是多麼值得愛情人不請自來 有外在有內在體貼溫柔不學壞乖 討我喜歡才把門為你開 誰不知道我是多麼值得愛排隊要慢慢來 他要比你更浪漫還有他比你有幽默感 你還有什麼看家本領敢說不耐煩 我是花我是光我讓世界亮起來你想愛別貪快 要真要痴要等待 才願意讓你明白OH我是多麼值得愛 ——《我是多麼值得愛》 從13歲的初戀到終年,梅艷芳一生經歷的情感,經媒體報道的就有許多次,其先有種說法是共有七次,但加上被人猜測的劉德華和成龍大哥等等,也許所有的數字都不真實,到抬棺的最後關頭不還冒出了一個陶喆?其實這些數字能夠說明什麼問題,虛虛實實的只有她自己能夠真正體味,誰愛她,她又最愛誰?所有的又何須打破沙鍋問到底。在愛著的時候是真心地付出就已足夠。 阿梅成名之後,緋聞不斷,傳聞和現實中的情人都是娛樂圈中人,但在阿梅未曾踏入歌壇之前,還有兩段值得珍惜的感情經歷,儘管她一直不曾公布這兩個人的名字,但從她對於自己青春歲月的一些點滴回憶,我們還是可以從中尋到一些少女時期的輕愁。 梅艷芳從學校退學之後,更是成了一個混跡於男人堆中的「假小子」,梅媽媽起初對此並不在意,一切順著女兒的意願,何況她也沒有時間過問女兒太多的事情,但有一日一個朋友對她講的一番話,讓她開始關心起這個經常一副男孩打扮的小女兒來,那個朋友大致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人在童年的時候,一個女孩如果整日里和男孩子在一起玩,便會在長大成人之後,更容易帶上一些男人的性格,甚至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當成男人。而一個男孩子如果在女孩堆里長大,也容易形成陰柔的性格。梅媽媽突然間發現自己的小女兒就一直在男孩堆里成長,會不會對她的將來產生影響?帶著這樣一份擔憂,她開始有意地給女兒找一些女孩作朋友,並且要求她穿裙子、梳辮子。 另外那個好心的朋友還告訴梅媽媽,香港的經濟已經有了很大的起色,未來的社會一定是有知識的人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儘管演藝人員的地位在逐漸提高,但想要進入上層社會,還是需要很高的學識的高學歷才可以。為此,梅媽媽作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為自己的小女兒請一個家教,當然,兩個爭氣的女兒已經為家庭增加了很多的收入,該投資的時候,梅媽媽也是毫不猶豫的。 於是,在她13歲那年,梅媽媽為她請了一個「小老師」,為何說是「小老師」呢,因為他也不過十六七歲的年紀。那時候,梅艷芳的表姐住在她們家裡,補習的時候,表姐就一起跟著聽課,阿梅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她跟自己這位表姐的感情很好,但她不曾預料的是後來發生的事情,她和表姐同時喜歡上了這個為她們補習功課的「小老師」。 阿梅後來承認:「我那時才13歲左右,他是我惟一接觸到的異性,再加上對方頗為俊俏,故才對他傾心。」 但即使是孩子時期那樣幼稚、單純的感情也不容許第三者的存在啊,一旦多上另外一個人,本來甜蜜的感情就難免參雜進苦澀了,那個「小老師」畢竟比阿梅年長几歲,他知道如果這樣和姐妹兩個保持一種三角的關係,遲早要出現問題,必須在兩個中選擇一個。 阿梅說:「我知道補習老師是喜歡我的,可是,表姐卻又……當時我實在不知如何是好!結果,我孩子氣地單對單"講數』,首先是表姐與他先關在房內詳談,然後我跟他談,之後就是我與表姐!」 那天,她也是終於鼓足了勇氣才提出了這樣一種解決方式,就是對待這次初戀,她也表現出來後來的那種豪爽、大氣與俠義的作風,所以她走到「小老師」面前說:「我們之間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今天必須談清楚,我請你和表姐先談,二十分鐘後我們再談。」 表姐和「小老師」關在房間里詳談,貌似大大咧咧的阿梅等在房間外面,就是這次年幼時的「談判」讓她嘗盡了等待的滋味。她說「在房內談判的還好受,等在外邊的那一個,可真苦的,又不知道他們談些什麼,踱前踱後,大鐘上的指針好像有千斤重似的,難以移動!唉,現在想來也覺得好笑!但,但是我是絕對的真心……」 終於,表姐出來,似乎臉上還帶著淚痕,她顧不得表姐的表情究竟如何了,幾乎是迫不及待地衝進了房間,進去後劈頭就問「小老師」:「你決定了嗎?究竟選誰?」 「小老師」一看阿梅的陣勢就有點膽怯了,他幾乎是有點戰戰兢兢地說:「我已經給她說了,我喜歡的是你,可她說對我是真心的,她不想退出。」 「只要你選的是我,剩下的等我來談吧!」 「小老師」退出去,表姐進來。阿梅說:「你們也談清楚了,他說喜歡的是我,而不是你,你再糾纏下去還有什麼意思?」 表姐此時已經沒有話可說,面對她這個打小就男孩子氣很重的表妹,她根本就沒有了競爭的勇氣,就在那裡一直哭。 「我好喜歡他,真的不想離開他。」 「我也好喜歡他,我也不想離開他,最重要的是他喜歡的是我,不是你,現在你必須退出。否則三個人這樣下去更加難過。」 梅艷芳的咄咄逼人最終讓自己的表姐不敢再堅持下去,面對一個敢想敢做的女孩,她從心理上就敗下陣來。 表姐退出以後,她和「小老師」的拍拖才算真正開始。 她和自己的這個初戀情人的確度過了一段非常甜蜜的快樂時光。多年以後,梅艷芳回憶起那段時光還充滿了甜蜜的表情,她說:「我與他的初戀,實在好純好純,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儘是談天說地,甚至就是漫無目的的瞎聊。有時候他會拿著吉他彈給我聽,令我如痴如醉,感到好滿足、好滿足,令我體會到原來戀愛就是這樣甜蜜……」 他們之間的感情的確非常純,其實每個有個初戀經歷的人都可能有過那樣的感覺,就是那種期盼他時時刻刻出現在自己的面前,可來到了跟前卻又連話都說不出口便羞紅了臉的感情。阿梅就是這樣每天期待著這位初戀情人的到來,聽到「小老師」的腳步聲在門外響起的時候,整顆心便會撲通撲通地跳起來。 補習時除了需要學習的功課以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安排成了閑聊,甚至兩個人一句話都不說,只拿一雙眼睛盯著對方也覺得幸福無比。 兩個人自始至終連拉拉手的動作都沒有,但那種年少時的心動感覺,又確確實實是以後任何一場戀愛再也體會不到的。 「小老師」到家後一般會給她報個平安。接到他的電話阿梅會異常興奮,臉上泛著喜悅的光彩,總是拿起話筒便說個沒完沒了,彷彿有說不完的話一樣,說起來每天都見面應該是不會再有更多的話題可以在電話上交流了啊,但這種為愛而愛的初戀,這種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感情,有的是說不完的悄悄話。 起初,家裡人也沒有覺察到什麼不對,當哥哥問是誰的電話時,阿梅便說是補習老師的,她在向老師請教功課問題呢。可是,哥哥發現自己妹妹的表情每次都怪怪的,不像是談學習問題那麼簡單。兩個孩子以為自己掩飾得很好,但不知道身後已經有了一個準備棒打鴛鴦的的哥哥在觀察著自己的行為了。 哥哥知道妹妹不會跟他講實話的,所以就向他的表妹打探消息,和阿梅爭搶男友失敗的表姐幾乎是帶著一點報復意味地說她確實在和「小老師」談戀愛。 倔強的妹妹是不肯放棄這份感情的,哥哥就採取了限制「小老師」繼續做家教的方式,他雖說是出於一片好心,怕自己的妹妹被人騙,但他硬生生拆散一對「小情人」的行為還是給阿梅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甚至成年後和哥哥的關係也一直不好,大概也有這件事留下的一些陰影吧。 「小老師」雖然有心和梅艷芳繼續維持戀愛的關係,可嘆她的哥哥非常厲害,威脅他如果和妹妹繼續來往便採取一些措施,被逼迫的他漸漸就喪失了勇氣,開始躲避梅艷芳了,而阿梅也被哥哥逼著與老師斷絕往來。 一場純潔的初戀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失戀之後的阿梅百無聊賴,人們總有類似的常識,即感情上受到挫折和打擊時便會尋找一些解脫的方式,有些人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哭泣,有些人則投入到工作中,用繁忙的工作來麻醉自己。而梅艷芳的方式則十分特殊,她一頭紮緊了唱片堆里,靠聽音樂來緩解自己的傷心。 當時,香港對於日本有一種莫名的崇拜,什麼事情都想要向這個國家學習,日本的流行歌更是風靡一時,日本的唱片在香港的市場也佔有十分廣闊的市場。所以,某一天,阿梅就有了與西城秀樹的初相逢。當時她對於日語還是一竅不通的,但聽著西城秀樹的歌,她竟然留下了眼淚,她覺得那是一種感動心靈的力量,是一種超越語言限制的音樂的力量。 很快,她像是發瘋般地迷上了西城秀樹,開始四處搜集有關西樹秀樹的消息,跑遍香港九龍尋找西城秀樹的唱片。幾乎所有的假日,她都用來做一件事:尋找西城秀樹——尋找介紹他的有關書籍,尋找他的唱片。哪怕她跑了再多的路,哪怕她再辛苦,一天下來,只要能找到關於西城秀樹的隻言片語,買到一張自己沒有的唱片,她都會欣喜若狂。另一些時候,她會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聽西城秀樹的歌,每一次都是如痴如醉,如癲如狂。失戀的傷痛漸漸被拋在了腦後,當她想起來的時候發覺已經是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了。 她明白是西城秀樹代替了「小老師」在她心目的位置,但她也明白自己和西城秀樹的距離有多麼遙遠,就像姐姐所說的,她對西城的感情不過是一種對偶像的崇拜之情,也許終其一生連見他一面都見不到。但她就是無法控制地對這位日本歌壇的當紅明星魂牽夢繞。 時間就在對西城秀樹的迷戀中一日日流逝過去,其間她沒有再遇見過另外的戀愛對象,直到17歲那年,她生命中第二次難忘的戀愛才開始了。他們的相識還頗有一些傳奇色彩,但結局卻不幸十分傷感。 他們是在法庭上認識的。當時梅艷芳所住的地方發生了一起刑事案,梅艷芳和姐姐梅愛芳,都是目擊者,她們因此被法庭邀請作為證人出庭。那位帥警察也是證人,他是警方的證人。年輕的女孩子,哪個不善懷春?阿梅是自從和「小老師」分手後沒再動過戀愛的心思,她覺得有西城秀樹的陪伴就足夠了,但比她大幾歲的姐姐一眼就看上了那位長相英俊的帥警察。但愛芳和妹妹相比要靦腆、矜持許多,她有心想要與帥警察搭訕,卻沒有勇氣,於是就對妹妹說:「你敢不敢去和他說話?」 阿梅當然覺得沒有必要,又不是自己看上了他,幹嗎要和他說話?但姐姐說:「如果你過去和他說話,我就輸你100 元。」 100 元就這麼容易拿到,未免太簡單了。於是阿梅就上前和那位警察胡說八道了一通,至於說了什麼,梅艷芳事後已經想不起來,但對於輕而易舉就贏了姐姐100元這樣的「壯舉」她是記憶頗深的。 幾天之後,幾乎快要忘記了這位帥警察的時候,姐妹倆在去荔園茶樓喝茶的半道上又碰上了這位帥警察。 或許是一種好勝的心理,也或許是梅愛芳確實非常喜歡這個警察,希望能夠和他繼續交往,於是她就對妹妹講:「你敢不敢約他和我們一起喝茶?」 這有什麼不敢的,但是我又不喜歡他,幹嗎約他和我們一起喝茶啊?姐姐就故意激她:「你是不敢吧,要是你敢請他,我就再輸你100 元。」 「那我只管去請,如果他不來你也照輸不誤嗎?」 「那當然」 「好,一言為定。」 但出乎阿梅預料的是那個外型很帥的警察竟然如約而至,他們三人開始了偶爾的約會。但漸漸地阿梅就覺得有點不對頭了,她明明是幫姐姐追男朋友,但發現那個警察似乎對自己更有意思,尤其是姐姐也對自己說,那警察鍾情的不是她,而是阿梅。她知道自己的姐姐十分喜歡這個警察,她不想奪姐所愛,更何況當時她的心裡也只有西城秀樹一個人的位置,對帥警察不說是視而不見吧,也沒有什麼奇異的感覺。 但帥警察就是認準了他,總是躲避著愛芳,而且發現事情蹊蹺的愛芳也不願意陷入一場姐妹爭奪戰中,尤其是對方喜歡的是自己的寶貝妹妹而不是她,她也就開始十分熱心地為兩人製造單獨相處的機會。 並且梅愛芳知道如若妹妹想與帥警察的關係長久維持,還必須通過梅媽媽這一關。她便「如是這般」地向帥警察傳授了一些「實戰經驗」。 當然了,在姐姐的精心安排和教導下,帥警察自是十分順利地過了梅媽媽這一關:「我媽媽出奇地喜歡他,大概是他經常也到媽媽經營的歌廳當幫手,故此,我與他進展得非常順利!」,他的乖巧和善解人意自然很容易就讓梅媽媽點頭默許他們的關係。但只有一個要求就是阿梅當時年齡還太小,只能先訂婚,然後到21歲的時候再正式結婚。 但也許越是這樣順利進展的感情越是不懂珍惜,不多久兩人之間就發生了問題:「我是很喜歡他,所以我們拍拖一年就訂婚了,那時我才17歲,媽媽說待我滿21歲,便可結婚!然而,我們卻因為性格非常剛烈,再加上他畢竟還年輕,心也比較野,故我們經常為一些瑣碎事而爭執,而我是耐不住他對街上走過的女孩子行注目禮。有一次,我惱火起來,給他一耳光,然後轉身就走!回想起來,也覺得自己是脾氣太大了。然而,那時的我,實在按捺不住心頭怒火,也許是自己太過緊張了!要是我能對那段感情看得輕鬆一點,我是會好過一點!」 過去的事情後悔又有什麼意思,成長本來就需要面對人生的慘淡,體味愛情的糾葛牽絆,不在於天長地久,而在於曾經擁有。年少時,幾個真的懂得愛情? 不過她和這位警察分開也並非是性格不和這麼簡單的原因,一個耳光不至於就把愛情打跑了,主要原因還在於西城秀樹這個「障礙」橫亘在兩人之間。 最初阿梅對西城秀樹也就是一腔崇拜之情,但少女細密的心思又如何說得清楚,那一年,西城秀樹在日本舉辦個人演唱會,梅艷芳得知這一消息,便立即作了一個決定,要親赴日本為自己的偶像捧場。她不僅準備自己去,而且還在自己的親人間廣為動員,竟然組織了一個親友團。 對於阿梅的這種瘋狂、痴迷行為,未婚夫多次予以提醒,警告她如果這樣不顧一切地迷戀一個歌手很可能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但執拗的阿梅根本聽不進未婚夫的警告,為了看西城秀樹的演唱會,她把自己多年的積蓄全部拿出,買了一塊足金的金牌,並刻上西城秀樹的名字,以送給這個最崇拜的日本歌手。 正式起身的那天,男友再次向阿梅提出了勸阻,甚至帶有最後通牒的意味,即如果阿梅堅持去日本看西城秀樹的演唱會,那麼兩個人的關係可能會就此玩完,但只要做出決定便會堅持到底的阿梅哪裡聽得進未婚夫的勸告,她一心只想看到自己的偶像,如果真的因此而失去男友的感情,那就失去好了,對於他在街上對女孩子行注目禮的行為早就有點無法忍受了。 回來後,男友對她的態度就更加惡劣。 這種舉動引起男友的醋意也是很容易理解的。為了這件事,他與阿梅冷戰了三個月,其後便維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並且很快地,他們之間的關係漸漸地變了味,尤其是在與阿梅並未徹底分手的時候,這位未婚夫竟然和阿梅的閨中密友談起了戀愛。 「他竟還帶著我的好朋友,前來歌廳向我示威。他的所作所為,就是連我的姐姐也看不過眼!不過,身為當事人的我,反而三緘其口,將痛苦之情,盡埋於心,而且也沒開過一句口,要他回頭!」 其實是她懂得,一旦心走了,求他回頭也沒有意義!堅強的阿梅從最初的時候就學會了如何面對薄情和背叛,當男人想要離開時,不必挽留,還有可能留存一份友情,愈是苦苦相求愈被男人看輕。所以,她從來不曾低下驕傲的頭,正因為如此,她才被男人和女人共同尊重。 不能說她的生活就沒有任何陰暗面,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雙面的甚至是多面的,也許你可以說她示人的是她美好的一面,在看不見的地方也許她是一個對情感很不珍視的女人。但所有的猜測都會在看到她的最後一場演唱會的時候灰飛煙滅。一個女人,在知道自己去日無多的生命末尾,那麼真誠地說:「……惟一的遺憾,就是四十歲了還沒能嫁出去,但這種事不能強求,我想我要放棄了。生命很無常,我也相信命運,相信大家能夠抱緊眼前人。」 「抱緊眼前人」是阿梅留給我們的最真誠的勸慰。多少婚外戀、第三者、第五種情感……所有的都不過是煙雲,只有那個最愛你的人,才會陪伴你到終老「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慢慢變老。」 在樹下,帶著一個麵包, 一瓶葡萄酒,一本詩集 ——還有你 在這荒野伴隨我身旁歌唱 ——這荒野已是天堂 愛德華·費茲傑羅(1809-1883 )英國詩人。《魯拜集》(1859) 一個女人即使被人遺棄也會比不曾愛過幸福萬分,感情中又如何分得清誰對誰錯?「珍惜眼前人」的箴言就是這個最值得愛的女人給予她的歌迷們最好的禮物。 本應相愛本應相襯 命里註定同行卻未能 捨不得不愛巴不得一世 唯願抱緊眼前人 匆匆一世深深一吻 就此以後無從愛別人 若只得今晚可偷偷走近 誰又理得天鎖禁 愛你就算將跌入永遠黑暗 但這一刻抱緊多麼確實無用再覓尋 浮沉人在世快樂循環又傷心 但願愛得最動人 一宵的愛一生的緣 儘管最後如同過路人 捨不得不愛巴不得一世 唯願抱緊眼前人 (《抱緊眼前人》作詞:潘源良作曲:林子祥編曲: 倫永亮) 和帥警察分手後,阿梅靠著一筆替富士電視台做節目的錢在東京高級住宅的世田谷區,買了一座房子。正是在日本當節目主持人的日子裡,她與日本當紅的歌手近藤真彥擦出愛火,產生了另一段情緣。 當然在此前兩個人已經有了多次交往的經歷,尤其是在一次舞會上,近藤真彥還情不自禁地吻了梅艷芳,這些都促使梅艷芳千方百計前往日本發展。 話還得從頭說起,當年的香港歌壇,和日本走得非常之近,許多歌手,都是靠翻唱日本歌曲成名的。梅艷芳也同樣如此,她的早期歌曲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日本曲子進行填詞的。正是由於這種關係,香港、台灣的唱片影片,常常都希望打開日本市場,這兩地的藝員,也都和日本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梅艷芳早期的一些歌曲有很多就是拿日本的曲子重新填詞的。 1985年,梅艷芳推出了新專輯《壞女孩》,她和公司一行漂洋過海,前往日本做宣傳。宣傳活動的序幕,是由華星公司和當地的唱片發行公司聯合舉辦的一個酒會,日本唱片發行公司請了當地唱片發行界以及歌壇的一些名人前來捧場,嘉賓之中,就有日本當紅歌星近藤真彥。 在來日本之前,梅艷芳對近藤真彥已經十分了解,兩人在日本的酒會上僅是交談了幾句,但彼此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第二年,近藤真彥到香港開個唱會,因為香港歌迷對近藤真彥的崇拜幾近瘋狂的程度,香港傳媒自然對他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從香港機場開始,便派出強大的採訪陣容,全程追蹤。當時,香港有媒體提了一些尖銳的問題,近藤真彥沒有答好,令近藤真彥既尷尬又惱怒,對這名記者的態度不是太好。 也許是一種報復的心理使然,這名記者回去之後便開始拿近藤的太陽鏡大做文章,甚至暗示近藤所戴的眼鏡是日本侵華期間日本軍官最喜歡戴的一種款式。顯然這則新聞成了「宣傳」近藤來港最轟動的一篇新聞,第二天就有記者拿了這篇新聞報道去問近藤,他自然對這種無中生有的採訪十分反感,便又說了一些稍帶偏激的話語,但他不會想到這些話經過記者的整理就變得格外嚴重了,甚至帶上了煽動民族感情的意味。 以至於在近藤居住的賓館外面竟然出現了一些反戰遊行,另外一些媒體對此也一哄而上,稱近藤是日本右翼分子。 他陷入了沮喪之中,本來是要來打開香港音樂市場的,不想一不小心就惹了這麼多的麻煩。演唱會結束之後有一個小範圍的酒會舉行,按說,出現了遊行這樣的事情,酒會很可能被迫取消,但主辦方想到,如果貿然取消可能更容易給媒體抓住把柄,所以只好硬著頭皮把這場演唱會開完。也就可想而知近藤的反應了,在酒會上他一直板著臉,沒有半點笑容。看在眼裡的梅艷芳走到他跟前,勸他想開一些,告訴他香港媒體就是這樣,本來是一件小事,被他們一誇張也就成了天大的事情。 一個人處於憂傷和煩惱之中的時候最需要的便是安慰和傾聽。梅艷芳的一席話徹底驅除了他心頭的陰霾。一開始還不願意跳舞的他開始主動邀請梅艷芳和他共舞,梅艷芳十分爽快地一口答應下來。 兩個人相擁著走進舞池。氣氛開始變得有點活躍起來。對於梅艷芳的貼心安慰,近藤自是充滿了感激,走進舞池之後便擁著阿梅說了很多恭維的話。所謂每個女人對於恭維都缺乏免疫力是一點也不錯。阿梅也難免飄飄然起來。而舞著的近藤十分突然地向梅艷芳提出了一個要求:「梅小姐,你實在是太吸引我了,我可以吻你一下嗎?」 甚至等不得梅艷芳答應,近藤的嘴唇已經吻在了梅艷芳的嘴上,如果說朋友禮節式的輕吻一些臉頰或者額頭也就罷了,他是深深吻在了梅艷芳的嘴唇上,並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絕對是情意非常纏綿。幾乎就是這一吻便讓梅艷芳愛上了近藤。畢竟近藤不僅人長得英俊,而且是才華橫溢,在當時是既會唱歌又會寫歌的實力派歌手,迷倒了大批日本女孩和香港女孩,他能夠像情人一般吻自己,怎不讓阿梅心動神搖,整顆心都為他醉了。 近藤也喜歡上了阿梅,回到日本之後,幾乎每天都給阿梅打一個多小時的越洋電話,電話費當然非常昂貴了,但兩個沉浸在狂熱愛情中的男女哪裡還顧得上這些,再加上近藤又是日本的當紅歌手,積蓄自然也是不菲,為了愛情而耗費大量的資金又有何妨。 但時間久了,兩地的相思之痛還是需要得到釋放,於是梅艷芳就會推掉手頭的事情去日本和近藤幽會。後來更是利用在日本當主持人的報酬在近藤所住的那條街道上購置了一處居所。 簡直可以說是愛情之火熊熊燃燒,一對異國情侶開始上演一出櫻花般絢爛的愛情。 多年以後,阿梅在回憶起這段難忘的時光時,依然充滿了甜蜜的情感:「如果你要我重新再選一遍,我20歲那段,名字不講了,因為那個時候我跟對方都是一樣,大家都是純真的感情,純真的愛,每天晚上通電話兩個小時,不停地講。你回家去等他的電話的時候,心跳的那種感覺很激動。」 但是,阿梅漸漸發現近藤的身邊並非只有她一個女人,在她的一再逼問下,近藤真彥說出了一切。 近藤真彥承認自己的身邊確實有另外一個女人,她是自己公開的女朋友,名叫中森明菜。 提起中森明菜,梅艷芳自然知道。她是日本當時最具盛名的偶像歌手,在日本的名聲,絲毫不輸給山口百惠。只不過,山口百惠演的是電影,出口到國外,可以通過翻譯來放映,山口百惠也因此在東南亞一帶極富盛名。中森明菜則不同,她只是一名歌手而已,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技術將歌進行翻譯,所以,日本以外,她幾乎沒有太大的名氣。香港娛樂圈因為和日本關係緊密,梅艷芳因此很了解中森明菜在日本歌壇的地位。 獲知自己又像從前一樣愛上別人的男朋友之後(在此前的兩次戀愛,一是與表姐爭男朋友,一是姐姐最終有意成全。),阿梅一氣之下就回到了香港,但近藤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一次又一次給她打電話道歉、解釋。並且對她說,他和中森明菜確立了戀愛關係是不錯,不過,他們之間,早已經出現了裂痕,在一起常常吵架。他已經好幾次提出和她分手。可她就是不放手,他自己也感到萬分煩惱,但他保證一定要把此事處理好,請梅艷芳相信他所愛的只有梅艷芳一個人。 在此情況下,梅艷芳也意識到自己可能陷入了一場三角戀愛,但她萬萬想不到的是竟然還是多角。她先通過一些朋友從側面作了一番調查,獲知近藤與中森兩人的關係開始於1983年底。當時,二人合作拍攝電影《愛之旅》,中森明菜對近藤真彥動了心,發起猛烈攻勢,並且主動送給近藤真彥一枚戒指。 日本演藝圈有一種不是習俗的習俗,如果某人給另一個人送戒指,則表明自己已經愛上了對方。對方如果覺得不適合,便拒絕收下戒指。相反,如果收下戒指,則表明自己也樂於接受這段愛情。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近藤真彥再一次給梅艷芳打來電話,告訴她,他已經和中森明菜徹底做出了了斷,而且,他也向自己的家人介紹了梅艷芳,父母都很支持,並且表示,希望能夠儘快安排梅艷芳和他的家人見上一面。 得知這一消息,梅艷芳欣喜若狂。她立即作了一番安排,然後飛到日本和近藤真彥約會,也抽出時間去見了近藤真彥的家人。令梅艷芳十分欣慰的是,不僅近藤真彥喜歡她,他的家人對她也格外熱情,十分贊成自己的兒子和她交往。 那段時間,很可能是梅艷芳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之一。兩地相思的確難熬,可遠方有一個最愛的人牽掛著自己,那種滋味也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可以體味。並且,當時的阿梅事業也是蒸蒸日上,手頭的錢也十分寬裕了,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會飛赴日本和近藤相會,而一旦阿梅去日本,近藤也會推掉手頭的事情,整日里陪伴在阿梅身旁。 但這種甜蜜的關係之下似乎還涌動著冰川之類的危情,她發現近藤和中森明菜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斷,而當她詢問近藤的時候,他就會矢口否認,因此阿梅心頭總是存在消散不去的疑雲,心情也就難免受到影響,兩人之間不斷發生一些爭吵之類的不愉快。因此兩人之間十分甜蜜的關係僅僅維持了幾個月,梅艷芳就痛下決心,宣布和他分手。 而且讓她更加氣憤不過的是近藤除了中森明菜這個女友之外,還和松田聖子有著某種不可示人的隱秘關係。 1989年,近藤真彥與同為日本歌后的松田聖子跑到美國幽會。此事被深愛近藤真彥的中森明菜得知後,自然是憤怒絕望至極,在近藤的家裡割腕自殺,幸好發現及時,才被救活。這件事鬧得日本演藝界沸沸揚揚,此時,阿梅才算是徹底從這種多角關係中擺脫出來。她慧劍斬情絲,使這段感情就此有了一個了結,但複雜的感情又怎麼才算是最後的結束?近藤真彥出現在她的喪禮上難道不是對當年那段情感的一份眷戀和珍惜? 據說,後來一段時期,梅艷芳依然隔段時間便要到日本休假,朋友問她為何那麼頻繁地出入日本,她則開玩笑地說自己在日本交了一個男朋友,但究竟這個日本男朋友是誰她卻不曾公布過。於是人們猜測,她是明知道和近藤做不了夫妻,但又對他割捨不開,才選擇了一種和張國榮之間十分相似的曖昧關係,也算是無奈之舉。 阿梅曾經說過,在她一生中有很多戀情,但最值得重新再來一次的,是跟近藤真彥的一段情。阿梅對他念念不忘,可見近藤在她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當年那段情是多麼令阿梅刻骨銘心,但在阿梅去世後,近藤一直未就這件事表態,正當大家在內心紛紛譴責他薄情寡意之時,他已悄悄地來到了香港,送阿梅走最後一段路。 近藤在阿梅的靈前上香,當他看到阿梅的最後一面後,情緒再也控制不住,當場痛哭起來,他在靈堂逗留了一個小時,因為傷心過度,最終在兩個人的攙扶下離開。近藤離開殯儀館時一臉哀傷,對包圍他的記者毫無反應,但當有記者叫他的名字「Matchy」時,他曾一度抬頭回望,眼睛哭腫的樣子盡收記者眼底,之後他在杜貞貞及連炎輝陪同下,離開了殯儀館。 在阿梅並不漫長的一生中,這段純潔的感情也是十分令她難忘的其中一次,她說最希望重來一次的也是和近藤的這段異國戀,近藤能夠從日本趕至香港專程送別,足以說明近藤對阿梅當年的付出並非毫無留戀,大概阿梅地下有知,也該走得十分安慰吧。 她是那麼值得愛,但為何還是頻頻受傷害?從初戀到和近藤之間的感情,她都是傾心地付出,同時也獲得了對方同樣熱烈的回應,但最終卻沒有一場感情既開花又結果。真的是她付出太多,讓對方喘不過氣來,還是男人面對這麼一位太強的女人感到壓力過重?「過去的感情,我覺得不一定是對方的錯,可能是我每一次都太投入,投入到別人會害怕。」 「可能是我太緊張了。我認識一個男孩子,我盡量讓他覺得有安全感,我希望在她的眼中我是蠻溫柔的。然後我會把許多事情都安排好。但是最後對方說,你什麼都可以做了,那有沒有我在都無所謂,又是一個借口。」 1984年,苗喬偉與阿梅傳出戀情,後因戚美珍的介入而分手。與苗喬偉分手後,梅艷芳與鄒世龍相戀,但1985年兩人就迅速地分手了,1989年傳複合,還曾達到談婚論嫁的階段,但也只維持了兩個月。1988年劉米高與梅艷芳在合拍MTV 時產生戀情,梅艷芳對他的感情也相當深厚,在梅艷芳有生之年,只要有什麼不開心的事,還會到澳門去找米高傾訴。1990年梅艷芳與一大學生保羅相戀,也曾傳出婚訊,但最後還是以分手告終。1991年,梅艷芳與林國斌相戀,這次的戀情維持了近兩年而告終,可能因為雙方性格都太要強,最後還是分手。 繁華似錦的四十歲芳華,阿梅無法等待這些舊愛的一聲承諾,只好把自己嫁給了舞台,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一定有一個男人願意娶她,但一定是她不肯了,如果肯的話不會等到終老之時,而是在自己最光鮮的三十歲。 那是阿梅惟一一次最鄭重其事披婚紗的機會。「其實,30歲左右,我幾乎要嫁人了,不過最後選擇了逃婚。」 為什麼?她為什麼在最後關頭選擇後退?事後的說法是她在婚期將近的時候產生了強烈的恐婚症。她向來自由自在慣了,突然要去做一位家庭主婦,像她年輕時的偶像三口百惠那樣嫁給自己所愛的人,養一群可愛的孩子。她有點懷疑自己是否具備做妻子的能力。人都有這種矛盾的關頭,既想要安寧,又嚮往自由,既想要一個溫暖的窩,又想做浪漫的漂流。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選擇和取捨,阿梅選擇了逃脫,此生的惟一一次披婚紗的機會就在阿梅無邊的想像中葬送掉了。她是否會後悔?會的,畢竟,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年輕,終有一天她會發現,人生最值得珍惜的還是那種忠貞不渝的伴侶之情,她不曾擁有過,所以會遺憾,會後悔,但她已經學會了自我撫慰:當了紅歌星,虛虛實實的情緣一次又一次,自己懂得自己多真心、多用情,但是,就是沒有開花結果的一天,這或許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關,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演戲那麼好,是不是對待感情也像演戲般隨意。美國著名的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不就這樣評價自己的第一次婚姻嗎:「我的第一次婚姻經歷就這樣結束了。我一直認為這是評價過高的一場表演。」 每一個在事業上成功的女性都有可能遭遇婚姻的滑鐵盧,男人總是希望女人做出犧牲,卻不肯主動為一個成功的女人付出所有,「愛對男人來說只是生活中的一樁小事,而對女人來說是生活的全部。」偉大的英國詩人拜倫留下的這句話是否可以作為她樁樁愛情失敗,只開花不結果的一個註腳呢。男人需要愛情,需要女人全部付出甚至服從的愛情,所以面對如梅艷芳這樣一個叛逆、自由的現代女性會產生無從把握的恐慌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他們最終都躲開,誰也不肯站在這個成功女人的背後,她只得 「孤身走我路」。 萬千世事如同煙雲,在眼前的那些東西也不見得就可以抓得住。最後就剩下了大片的感情空白,想要人填補都沒了勇氣,於是更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之中,希望徹底地做一個離開男人也可以快樂生活的獨立女性,何況,一次又一次的潮水般湧起又退卻的感情經歷漸漸地讓心變得僵硬,彷彿真的就像是演戲一樣不真實,所以慢慢地就會看得很開:「事情過去了,再回頭看就會覺得那都是很必然。你一日是梅艷芳,一世都是梅艷芳,擺脫不了;要找一個明白你的工作、明白你的一切的人,很難。」說這話的時候,也笑,似乎很釋然似的。而外人的感覺往往是更加明白──不釋然又該當如何呢? 其實,她多想說的是:我是多麼值得愛!花開無人解花語,空留遺恨在人間。受不了沒有愛情 聽不能夠太仔細你的謊言都不高明 說埋怨也很小心還想愛下去 想用心想用愛想用溫柔慢慢感動你 誰情深誰念舊誰脆弱就只好安靜 受不了沒有愛情受不了夜裡沒有你 我忍下了傷痕纍纍又怎能在此刻放棄 受不了沒有愛情受不了再次說別離 我很怕落寞孤寂也承認我會為了愛不顧自己 ——《受不了沒有愛情》 劉米高是阿梅一生戀情中特別值得珍視的一個愛人,他是除了小時候的補習老師、帥警察以及鄒世龍之外,梅艷芳公開承認的第四個男友。 劉米高,1964出生,澳門人,生得高大英俊,風度翩翩。因為父親在澳門經商,小時候的家境還算富裕,但他進入大學之後,由於種種原因,父親的生意一落千丈,竟欠下了大筆債務,公司瀕於倒閉邊緣。面對如此嚴峻局面,父親便和他商量,如果他繼續求學,用不了多久,公司一旦倒閉,家裡不可能再有錢供他讀書了。不如現在就輟學來幫家裡的忙,希望父子二人共同努力,還有望使公司起死回生。劉米高是個孝順的孩子,既然是父親提出了這般要求,他也就中斷了學業,加入了父親的公司。 但他並非經商的天才,對於一間債台高築的公司,他是回天乏力。他和父親一起苦苦支撐了幾個月,公司最終未能擺脫倒閉的命運。 公司倒閉後。為了改變家裡的經濟困境,劉米高決定靠自己的能力去自謀生路。不久便進入澳門文化東方酒店打工,後又當起了職業模特兒,並且在澳門走紅。 1988年,有一家公司請梅艷芳拍手錶廣告,地點選在上海,與她配戲的,正是劉米高。 劉米高不但人長得帥,還很有修養,雖然是中途輟學,但終究是進過大學的門的,他淵博的學識首先征服了梅艷芳的心。再加上他天性善良,有著孩子的天真活潑可愛。上海畢竟是東方文化之都,玩心很重的劉米高對上海的一切,都十分的著迷,只要有一點時間,就拉著梅艷芳外出,一起去黃浦江邊逛,一起去吃上海的小吃。梅艷芳本來也是那種喜歡熱鬧的性格,遇到一個喜歡玩樂的劉米高自是一拍即合,在拍廣告之餘的時間裡,他們幾乎逛遍了上海比較好玩的地方,等廣告拍完之後,兩人竟都有點戀戀不捨。 但這次梅艷芳沒有像對補習老師和男警察那樣開展主動攻勢,她深知自己和劉米高之間的差距,與學識淵博的劉米高相比,她簡直就像一個文盲。在加上對自己的容貌也缺乏信心,她就不敢貿然地和這個可愛的大男孩開始新一段戀情。 但媒體卻已經開始捕風捉影,大肆報道梅艷芳的新男友就是這個英俊瀟洒的男模特劉米高,最初,梅艷芳對於媒體的報道一概採取否認的態度,但私下裡兩人又忍受不了相思之苦。劉米高對梅艷芳更是格外依戀,他幾乎無法忍受一天看不見阿梅的影子,白天在澳門酒店下班之後,他便會乘船到香港來和阿梅相會,到了碼頭就可以看見已經守候在那裡的汽車,那是阿梅已經安排好的。 漸漸地,兩個人就開始半公開化了,也的確是這個可愛的大男孩帶給了梅艷芳前所未有的快樂體驗,敏感的媒體抓住處於戀愛中的女人容易糊塗的弱點,很快就從她的嘴裡探聽到了她的新男友就是在上海拍廣告認識的澳門人劉米高。 1988年中旬,為了宣傳自己的新專輯,梅艷芳所在的公司舉行了「梅艷芳與你共醉」海上暢遊的宣傳活動。活動期間,一直處於幕後的劉米高開始進入記者的視野,在白天的活動中,劉米高一直把深情的目光聚焦到與記者周旋的女友梅艷芳身上。但除此之外並沒有太多親密行為,但等到記者一散,只剩下她的一幫圈中好友的時候,兩個人就變得有點無所顧忌,晚餐是自助餐,劉米高和梅艷芳各自點了食物,但梅艷芳不時將自己盤內的食物分給劉米高,這些他們以為是不會被媒體發現的,但他們低估了媒體的能量,記者拍到了兩人的親密鏡頭。梅艷芳再不承認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並且很快地,梅艷芳把自己新交的這個男朋友帶到了母親面前過目。對於風度翩翩又有教養的劉米高,梅媽媽和梅愛芳都表現了極大的歡迎。她們十分看好這個讀過大學的男朋友,希望阿梅好好珍惜。 劉米高斯文、禮貌、心地好,待人真誠、胸無城府,這些都是梅愛芳和梅媽媽看好的地方,尤其是梅媽媽,為了小女兒這場戀愛可以成功,她幾乎每日里都燒香拜菩薩,希望可以獲得觀世音的保佑。但觀世音也沒能幫他們一把,兩人最終無奈分手。 劉米高的善良首先表現在對梅艷芳的信任上,他深知娛樂圈有非常複雜的關係,但他對阿梅從來都無所猜忌,只要是阿梅告訴她的他就相信是真的。娛樂圈裡總是難免一些男女之間的八卦新聞,對於阿梅這樣一個事業蒸蒸日上的女星,又加上她走上演藝事業之前比較複雜特殊的經歷,當然也就難免遭到一些負面報道的傷害,但劉米高從來都不懷疑阿梅的感情,這點讓阿梅很是欣慰。 本來阿梅和媒體的關係也曾有過一段相安無事的階段,但很快這種良好的關係不久就告「拜拜」了。為什麼這樣?綜合起來看有十分複雜的原因。當時的阿梅已經穩坐了香港歌壇大姐大的第一把交椅,她的地位幾乎無人可以替代,但聽她歌的那部分聽眾正在逐漸步入中年,而年輕人又渴望聽到新的聲音,由此梅艷芳的存在無疑橫亘了很多新秀的晉身之階。這對於一些培養新秀的唱片公司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新一代的歌迷群體強烈想要顛覆梅艷芳的大姐地位,一些媒體也存有此心,他們覺得梅艷芳在大姐大的位置上呆得越久,他們的讀者就會越來越少。而和梅艷芳所在的唱片公司存在競爭關係的一些公司更是希望把梅艷芳拉下馬。 為了「整治」這個不太配合的天后,他們就難免會有些不擇手段。各種各樣的傳聞開始傳播出來,比如傳說她的私生活極不檢點的,說她嗜酒如命,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大醉一兩次;甚至說她除了酗酒,還兼吸毒;另有一些還把她與黑社會的恩怨搬了出來;還有她早年的歌廳唱歌經歷;更有甚者,一條捕風捉影的消息竟然稱梅艷芳早已經做了媽媽,入行不久,她和一個圈內人同居後懷孕,當時,男友要求她墮胎,可她堅持要將這個孩子生下來,兩人因此大鬧,她則表示,孩子是她自己的,與別人無關,她會自己生自己養。她毅然和男友分手,獨自生下了這個孩子。目前,這個孩子已經6 歲,開始上學了。 這樣的八卦新聞幾乎沒有停止過,不管她是辯解還是不辯解都無法堵住媒體的嘴,對此,劉米高起初還可以忍受,但一旦那些記者開始堵在自家的門口,騷擾他已經年邁的父母,並且到他所工作的酒店對他進行連番「轟擊」,他就有點受不了了。 劉米高對梅艷芳說:「這個圈子如此混亂,如此令人不堪,你為什麼還要呆在這裡?而且,你看看我們的關係,為了躲避這一切,你都快成隱形人了。你能不能下定決心,跳出這個是非圈,我們一起去過普通人的日子?」 任何一個女人,如果她愛上了一個男人,她都希望能夠在他面前達到一種最自由自在的狀態,可以隨意地撒嬌,無所顧忌。而且梅艷芳心目中的男友一定要像大樹一般堅定,可以為她遮風擋雨,但劉米高竟然不與她共度難關,還想逃避。選擇逃避可不是梅艷芳的性格,由最初的默默無聞到今日的風光無限,她是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才得到的,讓她黯然離去,實在是心有不甘。 梅艷芳說:「我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成績,我的家人要我養,我不能就這麼放棄。娛樂圈競爭這麼激烈,新人輩出。只要我稍稍鬆懈,立即就會被別人超過,從此我就再也沒有機會翻身了。你明不明白我的苦衷?」 劉米高當然不理解她的選擇,對於梅艷芳的生活他終究還算是圈外人,他只想過普通人的生活,再也不想在這個魚龍混雜的娛樂圈裡趟渾水,於是他只好痛下決心,表示:「那我們分手吧!」 愛本來就是一種奉獻的激情,愛一個人,就會遏制不住地想為她(他) 做些什麼,想使她快樂,而且是不求回報的。一旦開始計較兩人之間誰犧牲的多,誰犧牲的少,那麼只能說明這份感情不值得留存了。 但其間梅艷芳可能的確也忽略了劉米高的真實感受,雖說兩人的生理年齡僅僅相差幾個月,但在心理年齡上,劉米高明顯比梅艷芳小了許多,比如最初在選擇玩樂的場所時,由於劉米高童心未泯,兩人便曾經為劉米高總是到海洋館玩的事情大吵大鬧過。 阿梅覺得劉米高不成熟,而米高則認為兩人中有一個成熟就夠了,如果都那麼成熟的話就沒有意思了。而且梅艷芳和她的一幫男性朋友摟摟抱抱的行為,劉米高表面上表現出來的是毫不在乎,而內心深處何嘗不希望自己的女友能夠收斂一些,不再輕易向許多男人獻吻。也許,對於劉米高的心理,梅艷芳也沒有認真體會吧,所以一段被朋友和家人十分看好的情緣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梅艷芳曾多次表示,希望能夠在28歲之前結婚。和劉米高戀愛時,她已經25歲,那時,她滿懷著信心,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成為別人的新娘了。豈知這段情感來得快去得也快,僅僅一年多之後,便不得不分手。 阿梅和米高最終沒能走到一起,但這個大男孩帶給她的快樂時光是令她回味無窮的。一句話,一個不曾愛過的女人,她就不曾生活過。而阿梅,儘管每一份愛情都沒能到白頭,但她在愛的當時,真心地付出過,就是有遺憾也是甜蜜的遺憾啊! 女人離不開愛情,她會在任何可以抓住愛情的關頭表現出自己的勇氣,但此時的男人卻可能比女人脆弱,不經意就錯失了一份感情。阿梅曾經在媒體面前說過自己在30歲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次逃婚的經歷,對於結婚的對象是誰她卻從未公布過,對於這個「神秘人物」有人猜測是鄒世龍,有人猜測是劉米高,但更多人猜測是那個只維持了幾個月戀情的大學生保羅。 和劉米高分手後,她和鄒世龍有過複合,但兩人的關係也僅只維持了兩個月便徹底告了結束。但到了1989年夏天,梅艷芳又開始了另一段新戀情,這一次戀情的發展速度可以說神速。7 月份,有媒體報道說,最近一段時間來,梅艷芳幾乎每天都準時出現在香港馬會健身房做健身。而她每次到健身房時,並非一個人,也不是以前人們熟悉的那些朋友,而是一個陌生的新面孔,年齡約有22歲上下。和朋友在一起,梅艷芳介紹這位新朋友,只說叫阿Paul,並不介紹他的全名以及身份。 圈內人都十分了解梅艷芳的性格,她對於感情向來看重的是感覺,如果覺得對方合眼緣,她就會轟轟烈烈地投入到其中,即使燃燒成灰燼也在所不惜,因此他們對於阿梅這麼快又開始了一段新感情也沒有太多的驚奇。 但待到親自看到在她身邊的男孩子的時候,還是不由得為她擔憂起來。這個男孩子當時還在英國留學,是利用放假的時間來和梅艷芳相聚的。別人猜測可能是梅艷芳的歌迷,因為某種機緣相識,又通過書信、電話或者其他方式有了更深一步的交往,此次趁放假時日專門來拜會自己的偶像,沒想到一見面彼此都有好感,就迅速地談起了戀愛。 媒體對於她的每一段感情可謂都投入了大量關注,此次也不例外,但就在媒體紛紛準備從梅艷芳那裡得到更確切的消息的時候,梅艷芳卻突然消失了,後來從圈中朋友那裡探聽得知她到國外度假去了,於是一大幫就提前等候在機場,只等她一出現就向她求證新戀情對象的事情,不出眾人預料,保羅也在她的身邊,阿梅是一臉的幸福,第一次大方地承認身邊的男孩就是她的新男友,請媒體不要打擾他,因為他不是圈內人,有什麼疑問都問她一個人好了。 對於這個新男友的愛護是有目共睹了,她也絲毫不隱瞞自己的感情,談起這個叫保羅的新男友,她幾乎不隱藏自己的喜形於色。並且說在英國馬爾地夫旅遊期間,保羅有多麼細心,不斷地在她耳邊告誡她不要喝酒,不要熬夜之類貼心的話語。 阿梅坦率地承認說:「以我的性格,願意聽一個人的話,已經很乖很乖啦。你們相信不相信?和保羅在一起,我已經乖了好多好多。」 從英國回來之後,阿梅簡直像變了一個人,不再和朋友出去喝酒,不再夜間出去逛街,她是真的乖了,幾乎每個晚上都呆在家裡,有記者問她晚上在家裡都幹什麼事情,她就說有很多事情啊,比如聽聽音樂啊,和朋友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啊。 而白天,和保羅一起去馬會健身房健身,則成了她的必修課。 1989年10月,為了慶賀自己的生日,梅艷芳舉辦了一個小型演唱會。為了慶賀戀人的生日,保羅特意從英國趕到香港。演唱會當日,他更是以男友身份出現在現場,一會兒上台給梅艷芳獻花,一會兒又跟在她的身邊,其親密程度,讓人覺得,他們真的很快就要結婚了。 然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在背後議論,他們在一起實在有點不協調,怎麼看,保羅都更像是一個小男孩,一個歌迷。怎麼看都覺得有些怪怪的。 圈內的好友也不看好這段戀情,梅艷芳的「損友」曾志偉就曾與她開玩笑說她是「未婚生子」,也就是說保羅與她在一起更像是她的孩子。但不管朋友們怎麼勸阻,梅艷芳在不受傷害之前是不會悔改的,對於這一次感情她同樣是全力投入,義無反顧,就像飛蛾投火一般。 所有的朋友看勸也無用,也就只好在內心深處祝福阿梅這朵新的愛情之花可以結出幸福果來。 但,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她就宣布與這位男友分手了,有記者問她為什麼,她就說他太天真、太幼稚了,兩人的差距太大。 這段感情最終又是一個無疾而終的結果。 2004年,梅艷芳的公祭儀式上,記者們的鏡頭聚焦到趙文卓所送花牌上寫的文字:「此生至愛,一路好走!」。趙文卓是梅艷芳緋聞男友中引起媒體較多關注的一個,也是讓梅艷芳遺憾最多的一個男人。 談起趙文卓時,梅艷芳說,「愛不一定是一生一世的,每次我都以為自己已經把它牢牢地抓在手裡時,結果它還是飛走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的話,我一定會解釋清楚導致完美分手的那場誤會,一定會挽救完美的感情。如果當年那麼做的話,那現在我一定已經是趙文卓的太太了。」 小梅艷芳11歲的趙文卓當初和梅艷芳走到一起的時候壓力就很大,有人說他是借梅艷芳出位,也有人說他是有個人目的。梅艷芳說,那時他們相處得好開心,兩人都會給對方很大的生活空間,也不會過多干涉彼此的私事,一切就像是夢一樣美好。 梅艷芳和功夫小生趙文卓是1995年走到一起的,那一年,趙文卓22歲,梅艷芳34歲,無論媒體還是圈內好友都不看好他們,但梅艷芳卻很堅持,阿梅很愛趙文卓那種圈中人少見的純樸及男子氣概。趙文卓,1972年4 月10日出生,哈爾濱人,從小對運動有濃厚興趣。自幼從師學習武術,擅長於劍、槍和拳術。 1990 年考進北京體育學院武術系接受武術訓練。1992年簽約電影工作室擔任演員,第一部擔綱主演的電影是《黃飛鴻之四:獅王爭霸》,1992年曾在徐克導演的《青蛇》中扮演法海。 1995年,趙文卓被香港導演元奎從北京體育學院武術系選拔演員時選中,在導演的新武打戲中和李連杰配戲。元奎與其他香港導演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非常注重演員的真實功夫。就像成龍和李連杰那樣的演員,演技和長相都不見得特別適合演戲,但都有一身真功夫。 趙文卓則更具優勢,除了一身真功夫之外,他還有一張堅毅周正的臉龐,在這次選拔演員時元奎就曾經鼓勵他說,如果他的機遇好,將來的成就極有可能超過成龍和李連杰。 初到香港的趙文卓首先得到了同是從大陸到香港發展的李連杰的照顧,他當起了趙文卓的領路人。 但從北方到南方這樣一種巨大的地域轉換,讓趙文卓很不適應,尤其是香港娛樂圈的演員大都不會講普通話,他和他們的溝通存在很大的障礙,而他對南方的氣候、飲食也不太適應。即使想要一個人坐在房間里看看電視,也很沒意思,許多電視節目都是一些明星的八卦緋聞,而說的又是嘰嘰喳喳的廣東話。這個北方的豪爽漢子對香港的生活感到格外陌生。 但李連杰等一些娛樂圈的朋友不想看著初來乍到的趙文卓落落寡合,他們就在閑暇時候約他一起泡吧或者去卡拉OK,但愈是在這種熱鬧的場合,不能有效交流的他就感到更加孤獨和痛苦,漸漸地,他連這種場合也不願去了,而是躲在自己的房間里看看書,打發自己的無聊時間。 但有一個地方是趙文卓十分感興趣的,那就是健身房。他無處可去,便想到去搞運動,可當他去公共場所練功的時候,總是引來大批人的圍觀,甚至有不少喜歡武術的人糾纏著拜他為師。於是他就向圈內人打聽哪裡有合適的健身場所,和他配戲又同是從內地出道的李連杰師兄自是當仁不讓,把他帶到了他常去的健身房。 就是在那裡,他遇到了張國榮,並隨之認識了梅艷芳。 張國榮看他身手不凡,便對他說:「我有一個朋友想要找一個健身教練,你可以幫忙嗎?」 看到圈內的大牌這麼客氣地徵求自己的意見,剛進入娛樂圈的新人趙文卓自然有點受寵若驚,他幾乎想都沒想就點頭答應了下來,隨後他們約好了見面的時間。 等到見面時,趙文卓真正吃了一驚,原來讓他當健身教練的竟然是歌壇大姐大梅艷芳,他激動萬分,甚至有點手足無措,但梅艷芳十分隨和,對於新人也沒有任何架子。她仔細地問起趙文卓的情況,又問他在香港生活慣不慣。趙文卓直言相告,自己長這麼大,一直生活在北方,到南方來生活,這是第一次。在香港,他真的很不習慣,聽不懂廣東話,吃不慣這裡的飲食,尤其不習慣和娛樂圈交往,因為他既不會抽煙,又不會喝酒,娛樂圈的一些新朋友好心請他出去散心,他坐在那裡,就像是一個外星人來到地球一般。 梅艷芳被這個純樸的北方小夥子逗得哈哈大笑,於量十分豪爽地表示,如果趙文卓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忙,直接找她好了。後來張國榮就曾向趙文卓介紹,香港有兩個大哥,一個是成龍,一個便是梅艷芳,你不必把她當女人。 趙文卓聽了還十分不以為然,她本來就是個女人嘛,幹嗎不把她當女人。張國榮就再給他介紹梅艷芳的情況。說:「我給你講,如果要得到梅姐的喜歡,拚命向她借錢就行,你借的越多,她就越高興。」 張國榮的這段話倒不是空穴來風。梅艷芳就是看不到朋友有什麼難處,所以,只要別人向她開口借錢,她總是不說二話。時間一長,圈子裡都知道她是最容易借到錢的,所以不少人都向她伸手。借的人太多了,她也記不住,甚至根本就沒有認真去記。結果,人家還錢,她還吃驚地問:真的嗎?你向我借過錢?你自己想清楚,可別記錯了。於是,圈內的朋友就相互傳說,如果你想借錢不還的話,找梅艷芳好了。 趙文卓聽到這裡,對梅艷芳的好感更加了一層,她一個女人,竟然如此仗義疏財,甚至是義薄雲天,讓他覺得十分佩服。隨著健身房裡的更多接觸,他對這個歌壇天后的認識越來越深,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光也十分快樂。 但隨著電影的完工,他就從香港回到了北京繼續自己的學業,回到北京以後,他十分懷念在香港度過的時光,尤其是幾乎每天相伴的梅艷芳更是在他心裡佔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他開始盼望著還有機會到香港。正在他日思夜盼之際,新的機會又來了,原來他和李連杰合拍的那部電影引起了香港觀眾的極大關注,尤其是少女觀眾,簡直到了為這個有著英俊面孔的武打新星著迷的地步,香港明星製造工廠自然不會放過新的造星機會。趙文卓再一次來到香港拍戲。 趙文卓與梅艷芳有了更深的接觸,不過最初的時候,誰也沒敢想過兩個人之間會發生愛情,兩個人的年齡差距太大,何況當時的梅艷芳成就已經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而趙文卓不過是剛剛出道,對於香港娛樂圈還缺乏起碼的了解。他只知道他喜歡上了梅艷芳,一天不見她就覺得十分難受。 他開始向梅艷芳表白,但梅艷芳總是一笑了之,她不太把握這個北方大男孩是否真的愛上了自己。但趙文卓內心深處是真的愛上了她,他仔細欣賞了她主演的所有電影和她出的所有的唱片。 他深切地感受到梅艷芳的舞台魅力,實在是太大了。迄今為止,他還從沒見過哪一個華人歌星有著如此之大的可塑性,即使是同一首歌,她在不同的地方演唱,竟然也是不同的風格。她在舞台上一邊表演一邊唱歌,勁歌熱舞,魅力四射。他相信她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一座高峰,幾乎無人能及。 他還認為梅艷芳天生就是屬於舞台的,只要登上舞台,她的光彩就瞬間迸發出來,她在舞台上的繽紛艷麗簡直可以眩傷人的眼睛。而到了台下,她就變成了與其他女人毫無二致的弱女子,她也會流淚,也會有極度脆弱的時刻,她是舞台上的強者,卻又是生活中的弱者,正是這種感受激發了趙文卓的保護慾望,他只想真誠地對待他的愛人,卻不曾想周圍的議論已經如潮水般向他湧來。 關於他想靠梅艷芳出位的報道一篇接一篇地炮製出來,有人說梅艷芳一貫喜歡年輕英俊型的帥男,說她是老牛吃嫩草……看到這些報道趙文卓的心裡很不好受,一個剛剛戀愛的男孩子難道因為他愛上的是一個比他強的女人就該承受別人的惡毒攻擊嗎?他感到十分痛苦,本來話就不太多的他變得更加沉默了,看在眼裡的梅艷芳就安慰他說,香港媒體就是這樣,他們這麼說你,還是輕的,你不知道當初是怎麼說我的,說我紋身吸毒,甚至還說我和別人未婚先孕,難聽的話多了,我不也承受過來了,要想在這個圈子裡立足,就必須變得鋼鐵不入才行。聽到愛人這樣說,趙文卓的心才稍稍安定下來。 但後來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趙文卓的選擇,他終於無法堅持下去了。有人問梅艷芳和趙文卓在為人處世上分歧在哪時,梅艷芳說:「當時他雖然年紀輕,但思想其實很成熟,那時他剛來香港還沒多久,他不喜歡過夜生活,煙酒不沾,而我在這圈子呆久了,看任何問題都很悲觀。有一次,一個朋友無意間和文卓開玩笑說,你什麼時候和阿梅結婚?他說,以我現在的基礎哪有能力養家,對方說,沒關係呀,反正梅艷芳有很多錢嘛,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他,雖然他一直沒有和我提,但我知道他真的很介意!」 他們分手的導火索正是梅艷芳描述的這件事。本來,如果只有媒體的胡說八道,趙文卓可以承受下去,即使媒體再「八婆」,也不過是猜測,但他怎麼也料想不到的是身邊的朋友竟然也持同樣的看法,也認為他之所以和阿梅交往不過是貪圖她的錢財。作為一個典型的北方漢子,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當晚,這個堅毅的北方男孩子哭了,他要結束這段感情,憑藉自己的努力打拚出一方新天地。整整一年,他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都湧上心頭,也有一些爭吵,但更多的是甜蜜和開心,但這一切都將划上一個句號了。他向梅艷芳提出了分手,對於這個結果,梅艷芳十分平靜地接受下來,對於自己的每一份感情她都是真誠付出,但太多的分分合合,她已經就變得麻木起來,分手就分手吧,本來做「梅艷芳的男友」就要承受太多的壓力,如果他承受不住,又何必強求呢? 幾乎沒有任何解釋就結束了這段維持了一年的感情。分手後的趙文卓還是剛到香港時的那種性格,不像梅艷芳那樣大方,她見到昔日的戀人總是十分坦然,甚至會主動地與對方打招呼,也許是在娛樂圈裡歷練的太多了,已經學會了怎樣免疫吧。 在分手的最初一段時間裡,趙文卓甚至拒絕提到梅艷芳的名字,見面時也像仇人一般。 開始在公開場合交談時已經是多年以後了,那是在一次時尚Party 上,趙文卓與梅艷芳又見面了,此時的趙文卓已經不是先前那個剛剛出道的毛頭小夥子了,很多媒體都在觀察兩個人見面會有什麼反應,沒有想到的是趙文卓還是先前的態度,他連個招呼都不打。還是梅艷芳,像沒事一般主動地與他打招呼。後來記者們又鬧著為他們拍合影,趙文卓也是當場拒絕。梅艷芳則巧妙地幫他應付這一尷尬局面。事後,梅艷芳感懷地說:「文卓他一點兒沒變。在這樣一個圈子裡,他能保持自己的本色,真是難得。」 2003年,新版《書劍恩仇錄》製作方想邀請梅艷芳與趙文卓共同演繹主題歌,被趙文卓一口回絕。 但2002年拍攝這部戲的時候,趙文卓已經打破紀錄,第一次開口談到了梅艷芳。當時劇組在橫店拍戲,酒席上朋友們開玩笑般地問他有沒有和圈內人來電?趙文卓沉下臉,脫口說了一句:" 有,是梅艷芳。" 全場一時愕然。 趙文卓表示,他跟梅艷芳分手時,難過了很久,隔了一段時間,他主動打電話給她解釋清楚,之後就成了朋友,到現在,一直都有連絡,趙文卓強調,和她分手,根本不是外界揣測的那樣,對他而言," 年齡不是問題,地位更不是,只是當時剛好有一個很大的誤會!" 究竟這個誤會是什麼,無論是梅艷芳還是趙文卓最終都沒有公開過,也給廣大歌迷留下了一個永久的謎語。 不過,梅艷芳曾多次跟好友表示趙文卓是在她生命中留下最多遺憾的男人,也是她這輩子最想嫁的人。只是當時兩個人都沒有重新開始的勇氣,所以她和這個深愛的男人擦肩而過了。「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一定會解釋清楚導致分手的那場誤會,如果當年那麼做,那現在我已經是趙太太了。」 但感情一旦過去,想要「破鏡重圓」,大都不過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罷了,據說,趙文卓在兩人的誤會消除之後,曾經打電話給梅艷芳希望可以重新來過,但阿梅回答現在的心境已經變了,只能做好朋友。 這就難怪當趙文卓獲知梅艷芳患癌的消息後,會心痛地表示「但願我是神醫!」了,對阿梅關愛若此,也算不枉當日的情深。趙文卓看見被病痛折磨得日漸消瘦的阿梅更是情深意切地說:「如果可以替代的話,我願意為阿梅承受這份痛苦。」梅艷芳去世後,趙文卓拒絕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不發表任何意見,只在自己網站的留言板上悄悄寫下了幾個字——「我會去送她,卓」。他一貫低調,但他用自己的方式懷念這個也許是初戀的女人。在此前他專門抽出時間去看梅艷芳的個人演唱會。之後趙文卓現身殯儀館,並在送給阿梅的花籃上,寫上「此生至愛,一路好走」八個字,也印證了他對阿梅的一份真摯感情,至今未忘。在阿梅死後的一段日子裡,向來愛靜的趙文卓變得更加沉默寡言,有時一整天都不說一句話,還曾靠安眠藥才能入睡。 趙文卓是如何看待和梅艷芳的這段感情的呢? 趙文卓說,「梅艷芳是我1995年到香港後,第一個真正幫我進娛樂圈的人。那時候我很土,在香港看什麼都不習慣,她對我說:"你現在在這裡工作和生活,就要學會適應這裡,特別是娛樂圈,不是你要娛樂圈適應你而是你要去適應娛樂圈。』我很感謝梅艷芳。」當記者問到他與梅艷芳之間的關係時,他說:「我和梅艷芳是這樣,曾經愛過,但愛情是短暫的,過後就是友情甚至親情,彼此很坦誠,不能天長地久,可以是永遠的朋友,這也是一種永久的感情。」 談到為什麼趙文卓在梅艷芳生病時一直不出現,即使因此成為萬夫所指的對象也不去辯解時,趙文卓說「你們不了解她,她太要求完美,太好強,我們在彼此心中都有著很美好的印象,所以在她生病的最後幾周,她拒絕我去探望。在她生病的時候,她特別叮囑我,看到她離開時,絕不能掉淚,只要安安靜靜就好,這樣她才能走得放心。現在我想說的是阿梅要我做的,我都做到了。」 是啊,如阿梅這樣一個追求完美的女人,又怎麼希望自己消瘦的面容被自己最想要嫁的人看見,她只願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給對方,只有這樣,在趙文卓的心裡才會永遠保留著一張美麗的面孔,所有的美好的往事才不會改變。 既然已經愛過,就不必說抱歉,作為梅艷芳的前男友趙文卓已經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她的愛,對於趙文卓的指責本來就不公平,當愛情已經走遠,每個人都有重新開始的權利,難道要讓他一直沉溺在這份早已結束的感情中萎靡不振才能打動人心嗎? 有些感情是不必掛在嘴上的,它們會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深處。如今的趙文卓事業發展順利,愛情路上也是找到了新的知己,再次擁有了愛情,他說自己很幸運,在記得曾經的至愛的同時,他更會珍惜眼前人。而這難道不是阿梅對這位曾經深愛過的沉默男人的期待? 人總是在失去時才懂得珍惜,但一旦過了當時的心境、當時的年紀,很多的事情便回不去了。 今夜還吹著風 想起你好溫柔 有你的日子分外的輕鬆 也不是無影蹤 只是想你太濃 怎麼會無時無刻把你夢 愛的路上有你 我並不寂寞 你對我那麼的好 這次真的不同 也許我應該好好把你擁有 就像你一直為我守候 親愛的人親密的愛人 謝謝你這麼長的時間陪著我 親愛的人 親密的愛人 這是我一生中最興奮的時分 (梅艷芳《親密愛人》編製帥文) 「愛的路上有你,我並不寂寞」,愛的路上有那麼多曾經愛過的人,她一定走得很安詳。一生愛你千百回 日夜為你著迷時刻為你掛慮思念是不留餘地 已是曾經滄海即使百般煎熬終究覺得你最好 管不了外面風風雨雨心中念的是你只想和你在一起 我要你看清我的決心相信我的柔情明白我給你的愛 一轉眼青春如夢歲月如梭不回頭 而我完全付出不保留 天知道什麼時候地點原因會分手只要能愛就要愛個夠 我要飛越春夏秋冬飛越千山萬水帶給你所有沉醉 我要天天與你相對夜夜擁你入睡夢過了盡頭也不歸 我要飛越春夏秋冬飛越千山萬水守住你給我的美 我要天天與你相對夜夜擁你入睡要一生愛你千百回 ——《一生愛你千百回》 她最愛的人是誰? 趙文卓?劉米高?劉德華?成龍? 林國斌?近藤真彥?張國榮?恐怕連她自己也說不清楚吧! 但可以相信的是所有被她愛過的男人都記住了她對他們的付出,所以在她告別人世之前,紛紛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他的愛。 很多人痛罵劉德華不懂得憐香惜玉,明明阿梅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很想和他成一世姻緣,卻得不到他的回應。是啊,阿梅並不避諱談及劉德華是最適合結婚的對象,因為他顧家,負責任,是一等一的紳士,但大家都是圈內的人,彼此非常了解,知道最合適的是做朋友而不是發展一段戀情,所以自始至終,劉德華對於外界的傳聞的都是以沉默回應,但他又會在阿梅最後的演唱會上牽著她的手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真的是想給予這位太過艱難的姐妹一份最後的安慰。 與阿梅傳過緋聞的男藝人不少,哥哥張國榮是其中一人,不過哥哥公開了唐唐,阿梅也傳出有異性友人後,外界才相信兩人真的是好朋友。在阿梅的「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上梅艷芳和林憶蓮共同合唱了《明星》,並且說:「他在我心目中永遠都是一顆明星。」 梅艷芳和張國榮的感情絕對不是一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這從梅艷芳去世後一些網友的一些評論中可以窺見公眾對於二人關係的一種理解。網友「我恨我靚」 說:「我愛的人正奔往天堂的路上,我們在心裡祝福她和哥哥能夠重逢,也在生者的心裡沉甸甸的自問,如何能讓阿梅在天堂微笑?」對二人祝福的留言還有很多,比如「我一直覺得哥哥梅姐還活著,哥哥梅姐現在肯定在天堂里見面聊天,希望你們在天堂里開心。」;QQ號為269640545 的網友發表評論說「……就和哥哥一起在另外的國度好好地生活吧!記得要想我們!因為我們都很想你們!永遠的梅艷芳!!!永遠的哥哥!!!」 細說當年,他們之間的緣分,他們之間的感情可說是超越了任何界限的一種了,曾經梅艷芳問過張國榮:「如果到我死的時候還沒有嫁出去,你娶我好嗎?」 1984年,華星公司推出了梅艷芳的第三張個人專輯《飛躍舞台》,上一張唱片《赤色梅艷芳》的反響平平,為了打個翻身仗,公司特別請專家對她進行重新包裝定位,讓她剪了短髮,服裝上也力求現代感和出新。事後公司方面稱,當時的設想,就是把她設計成東方麥當娜。但最後的結果並不如既定的打算那麼良好,無論歌迷還是輿論都說公司為她重新訂做的形象不適合梅艷芳,簡直可以說是惡評如潮,如果僅僅是歌迷不接受也就罷了,偏偏這個時候,她的恩師黃霑也對她的表現提出了批評意見,大致是說她發紅之後驕傲了,表演不賣力等。阿梅心裡十萬分的委屈,卻是有口難辯,也許她是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但還是沒有達到黃霑的要求,尤其是黃霑之所以批評她,其出發點也是希望她今後更加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問題是,在那種群起攻之的大環境之下,他這個樂壇大佬出面說上一句話,比一張報紙發十個整版的影響還撒大。 這個時期,是梅艷芳事業歷程中最艱難的時期,是處於事業低谷的黑暗期,她自己也曾多次談到,面對那些打擊時,她是真的身心俱疲,萌生退意。如果不是姐姐在背後的支持,如果不是朋友們對她無微不至的關懷愛護,她很可能真的從此退出樂壇了。如果真是這樣,那麼香港歌壇就不會出現一代傳奇了。 在支持和關懷她的朋友中,有一個最重要的人物便是張國榮。 在梅艷芳那段最灰暗的日子裡,張國榮始終陪伴在她的左右,想盡一切辦法令她開心,兩人也因此成了一生一世的朋友。張國榮公開向外界稱,梅艷芳是他惟一的紅顏知己,梅艷芳也表示,在她所有的男性朋友中,張國榮的名字排在第一。 圈內也曾一度傳出兩人拍拖的消息,但最終卻是落花有情,流水無意,終究難成一世姻緣,然而兩人之間似乎又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繫——年初張國榮自殺時,梅艷芳為痛失好友難過得泣不成聲,年終她也走上黃泉路,宛如《胭脂扣》在現實生活中的翻版!但願他們能夠在另一世界成為真正的紅塵伴侶吧。 梅艷芳曾經當著張國榮的面開玩笑說二人是「青梅竹馬」,如果僅指二人剛剛出道便簽約同一家公司,又經常一起參見一些活動的話,此說倒也準確。而張國榮也多次公開向歌迷們承認說,他和梅艷芳是一對「舞台情侶」。他們在一起唱歌,在一起拍電影,無論是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下場合,都顯得異常親密。甚至有許多次,他們同台演出的時候,情不自禁便擁抱在一起,當眾接吻。不是一般藝員間那種臉貼臉的吻,而是百分之百唇對唇的吻。 最初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就是作為同一家簽約公司的歌手之間相互照顧的關係,但國外宣傳活動中的一次意外事件的發生,使二人之間的關係有了突飛猛進地發展。 這是一次去美國和加拿大的巡迴演出,公司自然把二人安排在了同一家賓館,讓張國榮當護花使者也是理所當然。 據張國榮事後回憶,有一天晚上,演出結束已經很晚了,他們回到酒店後,午夜已過。考慮到各自身體狀況都已經透支,在房間門口,他們互致晚安,便各自進了自己的房間。 誰知道半夜時分,已經進入夢鄉的張國榮突然被尖叫聲驚醒,經過辨別發現正是從梅艷芳房間里傳出的,他顧不得穿上衣衫就飛奔下床,到了梅艷芳的房間門口,發現房門開著,燈也亮著,而梅艷芳還呆坐在床上,似乎因為驚嚇過度還在瑟瑟發抖。 後來得知,梅艷芳在快進入夢鄉的時候突然發現房間里有人,她大叫了一聲,那人說了句「我走錯房間了」就退了出去,但梅艷芳卻再也不敢睡了,眼前總是浮現出那個身穿皮衣,身上還纏著鐵鏈的美國男人。 是不是真的走錯了房間?梅艷芳和張國榮商討以後還是拿不準,按照張國榮的分析,此人不應該是走錯了房間,一個高級酒店的房間鑰匙一定是一把只可以打開一個房門的,他怎麼可能就闖進了阿梅的房間,於是兩人就報了警,最終也沒有查出什麼結果,經過分析猜測說可能是美國有一些高級小偷,他們有獨特的方法進入客人的房間,然後在客人熟睡的午夜時分作案,但沒有想到梅艷芳因為演出結束之後已到深夜,加上睡眠質量不好,在他準備作案的時候被發現。 最終,警方也沒有破獲此案,但梅艷芳受此驚嚇,怕得要死,從此以後害怕一個人獨處,夜晚睡覺的時候就更加難以入睡。 張國榮感到沒盡到責任,以後再出席任何活動,需要在外住宿時,兩人便會登記一個有門相通的套間,晚上睡覺時,各人睡各人的房間,但中間的那扇門是開著的,以便張國榮隨時都可以去照顧她。 從美加歸來,張國榮和梅艷芳的關係,立即在圈內小範圍地傳播。之所以有此一說,是因為那時人們還沒有人知道張國榮是同性戀這樣一個事實。 梅艷芳和張國榮之所以惺惺相惜,還與二人之間十分相似的人生經歷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兩人都是憑藉參加歌唱比賽脫穎而出的;兩個人的初戀都是13歲,不過是梅艷芳愛上的是自己的補習老師,而張國榮愛上的則是自己的同學罷了,他的異性戀經歷最難忘的可能也就是這一次了;就連二人的童年經歷都有極大的相似,梅艷芳是年幼失父,又缺少母愛,很小就在歌舞廳唱歌掙錢養家,一生與母親感情都相當疏遠,年幼時更是沒有什麼朋友。張國榮則是因為父母關係不好,他不得不跟著外祖母一起生活在鄉下,童年時,身邊幾乎沒有什麼玩伴;其他的共同點還有很多,比如兩人都是把唱歌當成生命,一生獻身藝術和舞台的一類人;兩人待人都格外真誠,願意掏出一顆心來對待朋友;兩人和親人的關係都不是太好等等。 後來二人再到新馬泰進行宣傳活動時,新加坡媒體就爆出了這樣一條消息,稱張國榮和梅艷芳正在拍拖。 此一消息引起了香港、台灣、新加坡三地媒體的共同關注,但令媒體困惑不解的是,此時梅艷芳正在和鄒世龍戀愛,而不久前張國榮也公布了自己的女朋友。 至於說張國榮是否愛過梅艷芳就比較難講了,在當時的情形下,張國榮公布的女友是如今英皇集團及《東周刊》的老闆楊受成的女兒楊諾思,當時楊諾思尚在美國留學,後於1988年從美國舊金山大學畢業,兩人間的戀情持續了多年,至於深到何種程度,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十分清楚了,在與楊諾思拍拖之前,張國榮進入娛樂圈的第一位女友是毛舜筠,後來還曾經和米雪的妹妹雪梨有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後來才固定為惟一一位女友楊諾思。 他當時之所以一直保持著和楊諾思的關係,據後來分析是為了掩人耳目,為了掩飾他和唐唐之間的關係,至於說梅艷芳當時和鄒世龍相戀是不是掩人耳目,則恐怕不是事實,梅艷芳對待每一份感情都是那種全心付出的投入,對於鄒世龍也不例外。但她也確實對張國榮動過真心,只不過兩人都深知無緣做夫妻,就只好維持一種最親密的朋友關係罷了。 傳媒一再傳說梅艷芳和張國榮是一對情人,可他們自己卻只肯承認彼此感情很好,就像親兄妹一樣。但事實上,他們之間的許多事情,給人的感覺,卻又遠遠超出了親兄妹。但因為張國榮最鍾情的對象是唐唐,梅艷芳也就只好接受二人只能是兄妹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罷了。 梅艷芳自己也承認,她一生中,朋友無數,但真正的知己,卻只有兩位,一位是陳百強,另一位就是張國榮。而這二位又恰好都是那種憂鬱性的男生,無法理解為什麼大大咧咧,一生都喜愛熱鬧的梅艷芳會把這二人當成最好的知己,也許是彼此心靈真正相通的緣故吧。 對於彼此友誼的認定,張國榮公開承認他們是非常非常好的朋友,梅艷芳卻說,就像是兄妹,而且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兄妹。 她說:「我和他就像水和油一樣。怎麼說呢?水和油應該是完全不能相溶的,但我們不同,我們在一起,起了某種化學的反應,於是,非常好的結果就出來了。別人不能相信,卻是事實,的確我們性情相投。」第四章:一個天生的歌手 以新秀比賽第一名的身份簽約華星後,梅艷芳很快成為歌壇上耀眼的新星。1983年港台最有前途新人獎評選時,梅艷芳輸給了蔡琴,但同年她以《赤的疑惑》拿到十大金曲獎。她說:新人獎對我有什麼意思?對不起,我一拿就拿金曲獎。我覺得新人獎只是安慰獎,應該為自己定個高些遠些的目標。 經過華星有計劃地培養和她自身的辛勤努力,她以爽朗、樂觀、活潑、豪邁、有朝氣的獨特氣質徹底改變了她在香港聽眾心目中的形象,原來這個在風塵世界裡熏染過的女孩子依然保持著她本性的純真,他們被她征服了,開始認可這個一出道就彷彿「目中無人」般自信的女歌手,阿梅由此走上了自己演唱生涯中的「星光大道」。 1982年她的第一張唱片《心債》和1983年的《赤色梅艷芳》、1985年的《飛躍舞台》不過是她破繭而出的準備,直到1985年才真正奠定了她在香港歌壇上的地位。這一年,她成功舉辦了第一次個人演唱會,並推出兩張碟片——《似水流年》和《壞女孩》。她開始真正地竄紅,並由此開始被人們稱為「百變梅艷芳」,的確,在舞台上,她風情萬種,形象百變,魅力無窮。 她當年演唱的那些老歌,依然在今天這個浮躁與沉悶的樂壇中驕傲地迴旋著,沒有人可以替代它們的存在,因為它們是那樣直叩人的心扉,衝擊著人的感情防線,有幾人敢於首先唱出女人的慾望?有幾個敢於挑戰男性的霸權地位?梅艷芳曾經引導這樣一股潮流,曾經喚醒了聽著她的歌成長的一代人。 梅艷芳的經典,應該就從似水流年數起。劉培基把她包裝成「男兒漢」,西服加Mark哥褸的她給人一種很豪邁的感覺,大眾亦普遍喜歡她這個全新形象,留下了極深刻印象。而喜多郎執筆的《似水流年》已經經典得成為梅艷芳某方面所能達到的極至。其中收錄的曲目已經成為談及梅艷芳不能越過的一個坎:1.交出我的心2.夢幻的擁抱3.蔓珠莎華4.似水流年5.人在風裡6.問一問你7.歌衫淚影8.紗籠女郎9.一點相思10. 舊歌如夢11. 覓愛重重12. 多少柔情。尤其是其中的曼珠莎華和似水流年兩首歌更是經典,為阿梅贏得了不少獎項。百變天后 出道僅3 年,梅艷芳就於1985年12月舉行首次個人演唱會,並創下首位歌手以最短出道時間及首次開最多場次紀錄。 1987-1988 年梅艷芳舉行「百變梅艷芳一再展光華演唱會」連開28場,在當時以至現今的華語樂壇演唱會紀錄來說,阿梅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傳媒更笑稱阿梅為「梅廿八」,而同期的巨星中,還有譚詠麟在1987年開了17場「富士譚詠麟87演唱會」,而張國榮在1988年開了23場「百事巨星張國榮演唱會」。 在歌壇上精湛的歌藝配合千變萬化的服飾和造型,梅艷芳真正開創了華人娛樂圈「包裝」時代的第一人。從第一張《心債》中的純真造型再到之後《妖女》的埃及豔后造型,梅艷芳每張唱片和每次演出必能在視覺和聽覺上面配合完美,而且每每能夠帶起一股流行的潮流時尚,成為全城的熱門話題,以梅艷芳在唱片和演唱會上的形象來說,其「百變」前期主要由著名造型師劉培基和著名音樂人倫永亮共同完成,美國《時代周刊》曾經用「東方麥當娜」來形容梅艷芳在東方歌壇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她的百變形象和歌曲的流行程度,至今東方歌壇還沒有一個女歌手可以超越,她被海外媒體視為繼30年代周璇、白光等傳奇女歌手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具有時代意義的女歌手。 但,1985年,當阿梅剛剛攀上樂壇天之驕女的地位時,她已經計劃六年後退出娛樂圈。 1989年,梅艷芳宣布從第二年起不再接受任何音樂獎項,以此來提攜新人,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現在每一年的評獎都爭得很厲害,對此梅艷芳當然有她的一番看法:「當年我宣布不領獎,對我來說其實是放下了一個很大的包袱,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歌手,只要把歌唱好就好了,一首歌紅了就已經代表了你的成功,拿不拿獎是很次要的事情。」從1991年12月起,梅艷芳開了30場「告別舞台演唱會」,在事業高峰期向歌迷告別,但她的生活並未歸於平淡,1992 年5 月,阿梅跟圈中人在酒廊消遣時,跟江湖大佬黃朗維發生爭執而被掌摑,之後黃被槍殺,阿梅更因此事離港數月,此後的兩年,阿梅的事業陷入低潮,在這個人生黑暗期過後,阿梅決定於1994年重踏舞台。 黑暗期過後,天生屬於舞台的阿梅,於1994年宣布復出,並舉行《梅艷芳感激歌迷演唱會》。自此阿梅主要精力專註於電影事業。其事業亦隨著她簡單的生活而變得平淡,事業雖已過了光輝日子,但阿梅亦不忘提攜後輩,如許志安、梁漢文及愛徒何韻詩。而她在樂壇的貢獻,亦令她在頒獎禮中,由「最受歡迎女歌手」轉為獲頒「金針獎」及「致敬大獎」等榮耀。 2002年,為了紀念她從藝20 周年,圈中人為她策划了一連串的紀念活動及演唱會。2001年11月,梅艷芳正式宣布加盟正東唱片公司,並全力籌備2002年全新專輯《絕代芳華》。這張紀念梅艷芳出道20周年的專輯,打破了簽約公司的界限,集合了梅艷芳與張國榮、譚詠麟、張學友、劉德華、王菲、黃耀明、陳慧琳、許志安及蘇永康等華語歌壇的重量級人物,梅艷芳在娛樂圈的號召力可見一斑。 1985年演繹林振強的作品《壞女孩》,梅艷芳製造了一個業界內外均異常轟動的話題。當時性感還是一種傳統的禁忌,像《壞女孩》描述的那樣純粹以女性角度去主動表達情慾愛念的感受,更是令當時的聽眾所動容。《壞女孩》的歌詞大膽直接地刻畫了女性的叛逆慾望:「Whywhytellmewhy /沒有辦法做乖乖/我暗罵我這晚變得太壞」通過歌者的自責描述,女性的慾望第一次徹底展露在聽眾面前。《壞女孩》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第一首這樣直接地描述女性對情愛的慾望和反應的粵語流行曲。正是由於她在廣州開個人演唱會時演唱這首大膽暴露的歌,才遭到了她所預想不到的「待遇」——以後不許在內地開個人演唱會。 《壞女孩》的成功,促使梅艷芳與林振強繼續合作。如果「壞女孩」還只是一個對情愛好奇但沒實際經驗的小女孩的話,那麼1986年推出的《妖女》,則讓梅艷芳搖身一變成為愛玩感情遊戲的性感女郎。歌詞先描述一個玩世不恭的BadBoy,再以BadBoy襯托出歌者的妖艷和沉迷玩樂的態度。為了營造吸引男性的性感感覺,歌詞以男性凝視下的女性胴體為描寫對象:「站著坐著都可遭禁的腿/男人望著後/知足的都變空虛/苦苦追/妖女即將收服Bad Boy /可干擾思想的嘴微微張開/妖女即將收服BadBoy/腰間的火花可蒸發每個深海……」 通過歌詞的描寫,我們彷彿能夠看見一個典型的性感女人———美麗的腿、性感的唇,這些都是刺激男性慾望的身體部位。歌者在最後以提問完結整首作品:「可有膽色一起使今宵更精彩?」使歌曲的神秘色彩更濃厚。 《壞女孩》和《妖女》是梅艷芳百變形象中的兩個經典。隨後的《緋聞中的女人》、《黑夜的豹》、《慾望野獸街》、《夢姬》等前衛的女性形象,也只是《壞女孩》和《妖女》的變奏和延續而已,這些歌曲中描述的女性都是追求感官刺激,對感情玩世不恭的妖艷女人。愛情只是遊戲,更是她們藉以征服男人的武器。這些歌不但是百變歌后的精典創造,還表達了新時代女性的一些新觀念。 但到了1996年的《花水月》和1998年的《床前明月光》,阿梅又改換了自己的曲路,她先前的歌大都以歐化、性感、激烈的較多,但後來幾年的《親密愛人》、《女人花》以及《床前明月光》都顯得深沉多了。 其實最後幾年很少出唱片的阿梅,一直在音樂風格上進行著各種嘗試。《床前明月光》是想把古代和現代的感覺融合起來,東方文化本來就博大精深,對它的表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手段,阿梅嘗試著表現這些只是她歌路的一種拓寬,到2003年的專輯裡就再也找不到第二首和《床前明月光》風格一樣的歌,而是呈現了多種類型的音樂風貌,這當然是百變歌后所要追求的。 對於自己百變歌后的稱謂,阿梅是這樣回應的:「我不知道別人說我性感的定義在哪裡,可能是衣服吧。我覺得配合起來好看就很好啦,沒想刻意地去做什麼。音樂風格上的變化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有時候有一點點變化還是蠻好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體驗的增加,可能會變得內斂一點。我不希望再靠誇張的造型吸引人,我希望以後我的每一首歌都能從音樂上打動每一個人的心。」 「以前形象火爆,那是因為比較年輕,年輕當然可以做得比較誇張一點。現在年紀越來越大了,我希望可以在歌唱方面引起大家的共鳴,我的取向是,歌曲都是發自內心的感覺,造型應該是配合主題,而不應該把主題搶走。我告訴大家,以後不會再火爆了。」 正是在她多年的音樂路和影視路上,她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多變的女性形象,很多已經成了無法替代的經典。初出道的梅艷芳彷彿並沒有顯示出她具有那種使人敬多於愛的大姐大的潛質,讓人眼花繚亂的百變女郎也是日後逐漸形成的。第一張專輯《心債》的封面Anita留著大波浪頭,青春雅麗,很合痴情的《心債》形象。這是梅艷芳走進娛樂圈的第一個扮相,在明朗的眉宇間,依稀透出後來發揚光大的那股野性、大氣。 梅艷芳百變的形象是從八十年代中期建立起來的,始作俑者就是85年的專輯《壞女孩》。在這個時期,阿梅主要傾力於塑造自己妖惑、叛逆的形象,使之成為青少年趨之若鶩的仿效對象,從而也使梅艷芳開始成為香港最有特色的女明星。 壞女孩之後,百變系列正式登場。梅艷芳這期間成功營造了自己「魅」的形象,而「87—88再展光華演唱會」更是將這種「百變妖魅」的形象推至極致。那時期的歌曲諸如《烈焰紅唇》、《似火探戈》也都是按著這樣的路線來設計的。 「十二少,你為何不來?」這是如花藏在心裡一直追問十二少的話。關錦鵬成功造就了一個絕世無雙的古典形象,甚至有很多人在看了電影后就認定梅艷芳是古典的。而如花形象的成功就在於人們已經分不清到底是梅艷芳是如花的今世,還是如花是梅艷芳的前世來生,這是梅艷芳百變形象中的經典。 89年推出的《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是《英雄本色》的終結篇。電影中梅艷芳塑造了一個巾幗英雄的形象,然而,戰亂和愛情卻奪走了她的生命。那濃眉與大眼,那白色的挺闊西裝,甚至臨死時那令人絞心的蒼白嘴唇,都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百變形象到九十年代已修成正果,華麗、美艷、妖冶等等詞語交替地在她身上體現。91年告別歌壇巡迴演唱會的舞台形象無疑是梅艷芳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每一張照片都足以登上時尚雜誌的封面。這當中,多年老友兼形象設計師劉培基先生功不可莫。 1994年梅艷芳回歸歌壇,推出大牒《情歸何處》,其形象使當年的人們眼前一亮————好一個嫵媚與帥氣的結合體。白襯衣黑西裝,高貴的紳士帽,百變女郎的這一面的使人耳目一新,她的確是一個能將西裝穿得十分好看的女人。 梅艷芳於1995年在香港舉行了《一個美麗的迴響演唱會》。在此演唱會上,有諸多千奇百怪的形象出現,有野性如埃及法老之女,亦有艷麗大氣的大姐大形象,這是梅艷芳復出後再攀事業高峰的開始。 1999—2000年,梅艷芳在大馬、拉斯維加斯以及香港本土舉行了多場演唱會。這個時期梅艷芳的舞台技藝已是爐火純青,其多變的形象更是發揚光大,每場演唱會上都會換數十套衫,搶盡公眾眼球。這樣的排場當然有賴於形象設計劉培基,劉君本就是香港最有名的「裁縫」之一。 在她的經典金曲告別演唱會上,她的老友劉培基更是滿足她的心愿,共為她設計了六套不同的造型服裝。第一個是宮廷造型,是一身重達36公斤的紅色裙褂;第二個是晚裝造型,是一身黑白色長裙;第三個是性感造型,上身是白色珠片的馬甲,下身是一條紫色的玫瑰裙;第四個是時尚造型,白色緊身上衣加綠色超短裙,外披一件白色透視長紗裙;第五個是懷舊造型,是一套酒紅色的高領旗袍; 生命後期,她的收斂讓喜歡她的歌手更加感動,畢竟任何一個女人,無論她在人前有多麼堅強,背後都有一顆脆弱的心,她用自己的歌唱出這份脆弱、這份孤單、這份心碎,讓人看到一個更加多面的阿梅,更加真誠的阿梅,所以才會更加珍惜她曾經帶給大家的快樂。百變不過是一種形式,人們想要看到的還是一個人本質上的真實,無論她是歌手、影星還是其他公眾人物,以真誠示人的必將獲得真誠。似水流年 望著海一片,滿懷倦,無淚也無言。 望著天一片,只感到,情懷亂。 我的心又似小木船,遠景不見,但仍向著前。 誰在命里主宰我,每天掙扎,人海裡面,心中感嘆, 似水流年,不可以留住昨天。 留下只有思念,一串串,永遠纏。 浩瀚煙波里,我懷念,懷念往年。 外貌早改變,處境都變,情懷未變……」 ( 《似水流年》詞:鄭國江曲:喜多郎) 阿梅出道以來共推出40張唱片,全部唱片總銷量逾1000萬,似水流年中她通過歌聲演繹女人的放縱、勇敢、寂寞、心碎、幸福、陶醉、…… 一支支歌,訴盡千般心事。 1982年《心債》 這是阿梅的第一張唱片,銷量並不是特別好,但第一張專輯即得到顧嘉輝加黃霑的鼎力支持,全力打造了《心債》一曲,這說明阿梅是非常幸運的。二十年後,這首歌仍是魅力不減的經典。 1983年《赤色梅艷芳》 大碟主要改編日本音樂為主,走的是成熟幽怨女人路線。這對剛20歲的阿梅來說並不是很適合,《赤的誘惑》、《千年女王》都成為後來大眾較為熟悉的歌曲。整張大碟尤其讓人叫絕的是其包裝設計獨具匠心,以六張明信片組合成一張歌詞集。 1984年《飛躍舞台》 就在推出這張大碟的時候,阿梅剪了頭髮,開始塑造具有現代感的「東方麥當娜」形象。選曲漸呈多元化,黎小田一人原創了6 首歌。專輯中的主打曲《飛躍舞台》得以廣泛流傳。 1985年《似水流年》 阿梅的經典,應該就從這首喜多郎執筆的《似水流年》開始,劉培基把阿梅包裝成「男兒漢」,西服加領帶的阿梅給人一種很豪邁的感覺。從外表看起來還真的有點「小馬哥」的味道,大眾也普遍接受了她這個全新形象,並在心目中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1985年《壞女孩》 阿梅一身任性不羈的「壞女孩」打扮,衣著服飾均走在時代尖端,成為香港新一代偶像。為了配合舞台上的勁歌熱舞演出,快歌已成為阿梅每張大碟不可或缺的元素,後來的事實證明她是找對了歌路。 1986年《妖女》 比起以前的唱片,這張更加用心。以藍色作為主色調,封面設計、形象以及歌曲的意念都非常統一。劉培基更是將阿梅包裝成一位阿拉伯女郎,極盡妖艷。音樂方面,黎小田已為她把好脈,全碟均走迎合青少年的快歌路線。 1987年《烈焰紅唇》 為了配合《烈焰紅唇》的主題,性感的阿梅令人眼前一亮。倫永亮也首次走進了她的音樂世界,為她寫的《烈焰紅唇》頗具時代感,獲得當年樂評人的一致好評,且在香港唱得街知巷聞。阿梅的音樂事業開始揭開新的一章。 1988年《夢裡共醉》 拍完《胭脂扣》以後,阿梅古典的形象得到港人的高度認可。於是緊接著就推出了這張走復古路線的《夢裡共醉》。很別緻的一張唱片,形象上是30年代的華服、音樂上也是走復古的調子,改編了多首西歐流行曲,旋律全部屬於老一輩的曲調,且以慢歌為主。 1989年《淑女》 阿梅以純白衣著斯文的「淑女」荷葉性不羈的「豹妹」形象出現,一黑一白形成強烈的對比。值得欣喜的是,這是一張完全屬於香港人的唱片,後來個個擲地有聲的名字都出現在這張大碟中:倫永亮、徐日勤、郭曉霖、鮑比達,陣容非常豪華。 1989年《愛我便說愛我吧》 阿梅罕見的以平常夏日女郎的形象出現,更遠赴巴西取景,整張唱片充滿夏日火熱氣息。音樂以輕快的調子為主,然而卻出現了後來成為經典的《夕陽之歌》,讓人想起電影中明媚陽光下帥氣的白西裝,卻是一片悲情叢生。 1990年《封面女郎》 倫永亮終於接替黎小田成為阿梅的第二任製作人,帶來他優雅、性感、布爾喬亞的時尚情調。阿梅從此時開始邁進音樂生涯中最輝煌的時期。《心仍是冷》、《笑看風雲變》、《耶利亞》等讓人為之驚艷的好歌一起出現,使得此碟一推出就已經是經典。 1991年《慾望野獸街》 阿梅的這身形象,當年被認為是「東方的麥當娜」,可見當年阿梅是何等風口浪尖上的人物。《慾望野獸街》是一張很大膽的唱片。主打歌《慾望野獸街》與《夢姬》意識大膽,而且好像是為阿梅量身定做的。「百變女郎」的形象至此已經深入人心。然而就在這年,阿梅激流勇退了。 1994年《情歸何處》 闊別歌壇三年以後,阿梅復出了。黑西裝加紳士帽,一派高雅的復古形象,她是永不讓人失望的阿梅。倫永亮以音樂迎接老友的回歸,寫出了《情歸何處》,這是很代表阿梅心聲的一首歌,多年坎坷的情路,種種心懷都在歌中盡吐。她卸下了妖艷、華麗的裝扮,而是一顆返樸歸真的心。「似戲一場,驟眼的相見相識相愛更時尚,還是感謝,有過一刻將我燃亮,但是誰伴我地老天荒?」感情路上無限曲折的一個女人通過歌聲盡情表達自己的期待,為何偏偏無人了解?! 1995年《歌之女》 「歌之女」這個名字很配阿梅。出道多年,她早已把整個身心都奉獻給了演藝事業。歌路方面更加大眾化,走輕柔路線。其中較為大眾熟悉的有《歌之女》、《心全蝕》等歌曲。歌聲似在吐露自己的心聲,一個為歌而生的女人,就像濟慈筆下的夜鶯不知疲倦地鳴唱著愛情。 1996年《花水月》 這張專輯的形象恢復了當年的風采,專輯封面上有絲妖艷,非常搶眼。其中,電影《金枝玉葉》主題曲《有心人》,張國榮也唱過,兩人的演繹各有千秋,而《抱緊眼前人》一曲亦是後來阿梅很喜歡的一首歌,在很多演唱會上她都多次強調這句話的含義。「浮沉人在世快樂循環又傷心,但願愛得最動人。一宵的愛一生的緣,儘管最後如同過路人。捨不得不愛、巴不得一世,唯願抱緊眼前人。」 「碧空盡,煙波浩瀚。江中月,水中花,相思幾處花自愁」 1998年《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的形象當年曾引起爭議,褒貶不一,不過,奇特的形象確實給人很深的印象。阿梅從這張專輯開始尋覓與新銳音樂人的合作,試圖突破事業瓶頸,音樂取向上更加大膽。 1999年《LargerThanLife》 這張唱片擁有驚人的合作者——黃耀明和人山人海。人山人海將自己新銳的電子樂帶個阿梅,使她的音樂煥發了新的魔力,開始重新走在了時代的尖端,阿梅又一次蠱惑眾生。《艷舞台》一曲配合阿梅艷惑眾生的形象可算是經典之作,對於梅艷芳來說,再沒有什麼東西比舞台更重要,台上的她正是要艷壓天下、艷與天齊。 2000年《I 』msoHappy》 阿梅手持冰淇淋出現在專輯封面上,顯得純真可愛。這個女人,你永遠料想不到下一步她會做什麼?全碟以Happy 作為主題,當中有不少回憶童年的歌曲,如《童年失魂夜》、《由十七歲開始》。她大聲地宣揚著自己很快樂,她真的快樂嗎?也許回到童年和青年時光的她的確找到了屬於她自己的快樂吧! 2002年《With》 2002年春季是完全屬於阿梅的。邀十一位天王天后共同合作的新專輯《With》閃亮登場。大碟《With》找來香港當時最新的製作人們共同參與,其中 DoubleCMusicGroup出力不少,當年梅艷芳將草蜢三子帶入行,今日蔡一智回報恩師,讓人看得眼熱。此外,向來低調的電子派Compose 溫應鴻、TerryChan ,以及如今擲地有聲的陳輝陽都有佳作奉獻。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with後的那一串應接不暇的大名:黃耀明、張國榮、王菲、林憶蓮、譚詠麟、張學友……縱觀整個香港樂壇,怕也只有張國榮還能請來這般陣容。每一個with後面都有一串耀眼的火花迸發出來。 20年音樂路,推出的是一張又一張不同風格不同曲調的大碟,如今重聽,真的可以聽出一個女人在那裡哀怨地訴說心事,人已經遠走,歌聲卻永遠飄揚,多年以後她的創造精神將會感動更多的人,包括聽著她的歌成長的一代和今天這些聽快餐歌曲的年輕一代。 董建華特首就高度稱讚梅艷芳極富有創意和毅力,靠自己的努力將事業帶上高峰,是典型的香港成功的例子。 多年以後,人們終會發覺,原來無論是銘記或遺忘,形式已是不重要,豪華的設計和外觀不過是一種裝飾,人們永遠記憶的是阿梅的那些聲音,那些對於歌曲的突破之功。 時光海洋里,我們的年華彈指間逝去,澎湃心潮而終歸湮滅,回歸寧靜。既是過往,一切終歸會湮沒於似水流年裡,但有些細微的記憶又會永久存在,悄悄感動我們的心靈,淋濕我們的心情。那個瘦弱的背影已經漸行漸遠,那一抹紅唇的烈焰顏色,將永留在時間的長河之中,繼續書寫她一生一世書寫不盡的傳奇,也許會漸漸寂寞,也許喧囂已經不會再來,但總有一些真正懂她的人會不離不棄。芳華絕代 你想不想吻一吻 傾國傾城是我大名 蒙羅麗莎只是一幅畫 如何艷壓天下 皇朝外的伊莉莎白 誰來跪拜她 夢露若果莊重高雅 何來絕世佳話 紅顏禍水錦上添花 教你蕩產傾家 唯獨是天姿國色不可一世 天生我高貴艷麗到底 顛倒眾生吹灰不費 收你做我的迷 得我艷與天齊 你敢不敢抱一抱 瘋魔一時是我罪名 羅蘭自稱芳名蘇菲亞男孩就會倒下 如能獲得芭鐸親一下鐵塔亦會垮 怕你甚麼稱王稱霸來臣服我之下 (《芳華絕代》詞曲:曲: 溫應鴻詞: 黃偉文編: 溫應鴻) 2002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這一年,阿梅出道20年,為了紀念,她攜十一位巨星推出了大碟《With》,其中最搶眼的當然還是她和張國榮合唱的那首《芳華絕代》,不過說這張大碟幾乎首首經典也不為過。 同樣是這一年,阿梅「極夢幻演唱會」3 月28日至4 月1 日在香港紅勘館舉行。那時她的身體已經大不如以前,如果按照她生前好友劉培基的說法,2002年 12 月她就知道自己的病情已經加重,那麼在她舉行這次演唱會的時候,體力和健康人會有很大的不同也就非常正常了,但她還是積極準備演唱會,勤練舞蹈並參加健身運動,每日早睡早起,並嘗試一種先前沒有接觸過的健身運動。 在身體日漸消瘦的情形下,她還是圓滿地完成了總共十場的「梅艷芳極夢幻演唱會」。最後一場演唱會上,現場歌迷非常熱情,其中一個環節,阿梅穿了一套華麗的新衣,她表示是劉培基為她設計的。她說:「這套衣服代表二十年濃濃的友誼,我好珍惜。多謝你們(歌迷)陪我走過人生最光輝的二十年。」跟著有歌迷大叫 「永遠支持你!」之前講過不會哭的阿梅不禁眼睛濕潤,事實上整個演唱會上她曾四度落淚,唱《孤身走我路》和最後的《歌之女》時更哭成淚人。1999年,梅艷芳做例行檢查的時候發覺患上婦科病,子宮長了個水瘤,根據醫生的說法和她對此事的樂觀態度,她相信不過是平常事,但任何樣的病痛都會改變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當時的阿梅對未來已經多了一份憂鬱,所以在演唱會上才會忍不住一次又一次流下傷感的淚水。 當日,哥哥還在舞台上與阿梅大跳艷舞,誰知第二年他就不聲不響地告別了阿梅,其傷痛為何?我們可以從阿梅在台上的「是我生命中惟一的好朋友,像家人的朋友。」這句描述中獲知大概。 當時她還有一個十分美好的心愿,就是可以做真正的音樂劇,她的這次「極夢幻演唱會」已經灌輸進了舞台劇的意念,但她還希望有更多的新突破。她說:「我同劉德華都有這個意願,是共同的心愿,希望音樂劇可以成為香港的文化。」 當晚捧場的嘉賓還有吳君如、陳司翰、陳寶珠等,吳君如的出現,標誌著她跟梅姐的不和之說不攻自破。曾有報道說她因為在和吳君如、劉德華拍《愛君如夢》時,君如有機會吻德華而她沒有而醋意大發,並因此造成了兩人之間的隔膜,但該次演唱會上,吳君如沒有因為外界的不良報道而退縮,倒是親臨現場來給這位老友捧場,阿梅之豪爽、君如之大氣都可見一斑。 但她想要辦音樂劇的願望最終卻因為身體的原因而放棄了,就是在2003年的「梅艷芳經典金曲演唱會」上她依然希望自己今後有機會以其他方式可以和歌迷見面,但當時內心其實是明白的,總結是真的,但想要開始新的卻有可能僅是奢望:「我想做完這個演唱會之後換一個形式同大家見面,可能會是舞台劇或者其他的形式,唱歌我真是好厭倦,已經唱了20年,因為有人聽,我才能堅持下來。」 她在歌壇上屹立不倒,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眼中所見也是舞台上的光鮮奪目,她不屬於寂寞,命運卻偏偏令她寂寞一生。好在,她二十年的歌唱路上交往的那些好友,陪她完成了最後一張大碟,這真的可以稱為一次大手筆的製作。 她選擇的十一位巨星分別是張國榮、譚詠麟、劉德華、黃耀明、張學友、鄭秀文、王菲、陳慧琳、蘇永康、許志安、林憶蓮,這些在二十幾年來的各個時段叱吒香港、台灣樂壇的歌手的加盟助陣,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阿梅在香港樂壇的地位及人格魅力。專輯內最為經典的無疑是和哥哥合唱的《芳華絕代》,甚至你可以感覺到兩個歌手在性別上的反串,而隨著哥哥和阿梅的相繼離開,這首歌更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絕代之作了,兩人皆告別他們的絕代芳華,另一個世界裡他們重新相聚。 這張大碟的曲目具體如下: 1. 芳華絕代 2. 約會 3. 花生騷 4. 相愛很難 5. 兩個女人 6. 彈彈琴跳跳舞 7. 夏娃夏娃 8. 路人甲乙 9. 單身女人 10. 兩粒糖 11. 先慌夜談 12. 芳華絕代亂世佳人 在這張大碟中,阿梅再一次被烘托得光艷異常。梅艷芳在這張概念大碟中也恰如一面「風月寶鑒」,照出了每一位合作歌手的本色,照出了香港歌壇的微妙況味。 1. 梅艷芳WITH張國榮《芳華絕代》 所有的合作者中,張國榮是歌壇傳奇指數最高、最能與梅大姐合拍的一位了,是貴客。兩人的人生軌跡簡直就是香港的文化軌跡,邀哥哥合唱這首《芳華絕代》可謂珠聯璧合。梅艷芳一直看重哥哥的才藝,她也曾說過:假如她跟哥哥合作,一定是觀眾眼福,一定是「天下無敵」!「同其他藝人合作,我不敢講,我同哥哥同一間唱片公司出身,熟識多年,默契已經是無人能及」。80年代梅張二人同為華星台柱,張國榮一直與梅艷芳有很好的交流,在電影《胭脂扣》和《金枝玉葉2 》中,在梅艷芳的演唱會上,哥哥都是配合得利落的常客。 這是梅艷芳第二次與張國榮合唱,第一次合唱是兩人在華星時期的名曲《緣份》。兩個純粹為舞台而生的人,終於有機會又站到了一起。兩位歌者優雅唱和,吐露一種超然塵世之外的孤傲,彷彿帝王在向臣民發布講話,信馬由韁中指點江山。歌中有「傾國傾城、艷與天齊」的自戀,也有「單人匹馬、勝過漫天煙花」的達觀。哥哥的「媚」襯了阿梅的「艷」,兩人類似的聲線交織在一起,拋開一張浮華艷絕的大網。 這首《芳華絕代》以弦樂版和Lego版兩個版本貫穿了整張碟的始終,加起來長達14分39秒,佔了整張碟11首歌的四分之一還要多,從主創的結構意圖上講,這一首《芳華絕代》,絕對是《With》以及梅艷芳從藝20年的靈魂。 從受眾的實際欣賞角度,這首《芳華絕代》也相當稱職。溫應鴻的曲大氣沉實,中性鏗鏘,從調性和旋律上無疑是整張碟中最適於合唱的;黃偉文的詞如一道白光和閃電,語氣霸道自信且深具誘惑,佳句的煽動性令人嘆服————「瘋魔一時,是我罪名;芳華絕代,是我大名」, 最成功的還是兩個合唱的人,阿梅和哥哥。這兩個人男的陰柔女的陽剛,絕對是絕配。從藝術上講,梅艷芳和張國榮都是堪稱「芳華絕代」的一代優伶,舞台感和喜劇感都數上上乘,他們在歌唱方面又皆有所短,但他們身上共通的悲劇色彩,更進一步成就了他們在藝術上的磁力共振——也必讓他們不朽。 2. 梅艷芳WITH黃耀明《約會》 黃耀明在梅艷芳的眼裡是「新人類」,是「一個很新的音樂人」。黃耀明舉行「人山人海拉闊音樂會」時曾邀請梅艷芳亮相。阿梅很有誠意,開場之前即到現場,並認真地看完整晚音樂會。當時是兩人首度於台上合作,音樂會以阿梅與黃耀明合作的「艷舞台」氣氛最為熱鬧,阿梅只要在台上就渾身是勁,不斷扭動,黃耀明也說吃不消,可見阿梅對新人傾力「幫襯」。阿梅壓軸出場時說:「現時的新人類好勁,我也怕別人說我過時,也希望大家多認識新人。」阿梅像一隻可以自由游到任何水域的魚,可以在任何環境中舒展釋放。 這首《約會》是「網戀見面」題材,講的是現代人的愛情觀。「誰是約了我的人?誰是那個有心人?是否很擔心,猜想得太動人,誰是我要愛的人?如若這個再不行,其實我怕你,比猜想美麗,當你知我未相襯,面色不禁一沉! 」犀利的電子配器被限制在了梅姐能接受的程度,黃耀明原有的另類風格在這裡被梅姐的主流拉近、扭轉,反而顯出幾分紳士般的優雅。彷彿往昔的不羈小子盛裝出席朋友的酒會,與梅姐優雅地共舞一曲。當梅艷芳遇到黃耀明,梅在另類中小醉,黃對主流一笑莞爾。 3. 梅艷芳WITH王菲《花生騷》 阿梅曾這樣評論王菲唱歌:「王菲是我個人好欣賞的歌手,她的聲音好靚、好柔、很鄧麗君的感覺。」如果鄧麗君活著,這首歌或許將是梅與鄧的交響。王菲的聲音高飄、柔和,梅艷芳聲音低沉,硬朗,新老兩大頂級唱將的聲音匯合,實屬難得。兩個朝代的天后陌路相逢,沒有刀光劍影,只有一派從容,擁有的是各自的精彩。 兩個人合作確有新的感覺,一低一高、一硬一軟。梅艷芳的聲音與電子節拍結合縝密,而王菲的飄遊聲線卻未能作最大程度的發揮,有點像伴唱背景。林夕的詞作說的是「成人動物園」中「被觀賞者」對「觀賞者」的無奈感嘆————這恰恰反映了王菲的心事:感嘆自己的弱小、無奈,也隱約讓人聽出梅姐對二十年演藝生涯釋然的淡定情懷。不過,此曲中兩種高低不同的嗓音未能被很好地利用,只是交替演唱而已,如果作更多的兩聲部交疊編排可能會更佳,也應該是我們更想聽到的。 4.梅艷芳WITH張學友《相愛很難》 與張學友合唱的這首《相愛太難》,是張學友與梅艷芳合演影片《男人四十》的主題曲,熱賣一個月即拿下香港勁歌金曲季選「最受歡迎對唱歌曲獎」。梅艷芳說她去卡拉OK里也會選張學友的歌來唱,英雄惜英雄吧。 這首歌一下子把人拉回了「歌」的層面上來———這首《相愛很難》是最正統、主流的對唱,主流得沒有一絲懸念。也許是這首歌原本不在這張唱片的概念之中的原因吧,梅艷芳幾乎被學友拉著跑回了十年前的「歌神」時代。這一切得益於張學友的唱,得益於林夕的詞。整首歌都是成年人對愛情的質問和嘆息,不兜不轉,無掩無遮,看不出什麼花巧,甚至顯得急躁,但是唱出了中年男女對於愛情的真實感受,聽來也是最大享受,尤其對於過來人而言。 兩位的演唱也十分投入,深情有力度,似乎前面幾首歌剛剛擺出的「此情不關風與月」的情緒一下子又全然拋開不顧了。 5. 梅艷芳WITH林憶蓮《兩個女人》 林憶蓮是專輯中最後一個確定下來的合作者。林憶蓮很忙,要籌備開演唱會,但最終還是欣然赴會。這是寫兩個女人的歌,梅姐有心約人來拉拉家常,做妹妹的豈有不來之理?梅艷芳把邀請之手伸給了台灣的實力派女人,這位也曾在香港歌壇叱詫風雲的女人。兩個歲月造就的精品女人共訴衷腸,兩縷時光打造的好聲音一起吟詠,阿梅在合作上不僅有了歲月感,還有了地域上的跨越感。這首歌講的是兩個女人同時分享一個男人的故事,林和梅分飾太太和情人,詞曲演唱都十分到位。 這首《兩個女人》的確是一首好的合唱歌。女人的歌很感性,女兒心事娓娓唱來,緩緩展示出姐倆的實力,有一種洗盡鉛華之後的從容。有趣的是林憶蓮早已有家有子,而阿梅尚未婚嫁,兩人在柔腸寸斷地唱著情與愛時,阿梅的那種「過來人」感覺卻絲毫不遜於憶蓮。只是愛得痴痴,卻總是「擇盡寒枝不肯棲」。 6. 梅艷芳WITH劉德華《彈彈琴跳跳舞》 盛傳梅艷芳「情傾」劉德華,梅艷芳也曾說過劉是「理想丈夫」。但就是到阿梅離世之前也沒有擦出愛的火花,當然,梅艷芳與劉德華起碼是很好的朋友,互相欣賞。在唱歌方面,梅艷芳是渾然天成的,而劉德華不是,但劉德華也是勤於打拚的,兩人還曾合作搞過一個「華梅計劃」,在香港培訓演藝界新人。 《彈彈琴跳跳舞》也收錄到《愛君如夢》電影原聲大碟中,這首歌有點探戈的味道,音樂節奏很強,反而關於愛情的意味不太多,歌詞幾乎不知所云,「什麼風景有什麼感受,互不相干怕什麼溫柔」,「就算情在兩臂,友誼第一,別競技」,婉轉悠揚的小提琴貫穿始終,歌曲演唱難度不大,兩人唱來倒也輕鬆。就像歌名一樣,梅艷芳與這位心目中的「模範男人」輕鬆了一把。 7. 梅艷芳WITH譚詠麟《路人甲乙》 譚校長是肯定要請到的!譚校長也曾表示過:「我是懷著這樣的信念,無論要我怎樣支持,怎樣幫忙,即使叫我幫梅艷芳和音,我也會幫忙的。」有譚校長的這句話,作為專輯製作人的蔡一智、林海峰也就不客氣了,弄出一首類似武俠電影片斷的古怪小曲請譚老前輩來跑起了龍套。大家本來以為老天皇譚詠麟與老天后梅艷芳合作一曲,肯定是一首豪情滿懷的大路情歌,不料想校長在這首歌里卻玩起了「偏門」,來了一首幾乎是無伴奏的搞怪歌曲。唱這樣一首極具顛覆性的歌,校長真的是幫忙幫到家! 不是製作人貪玩就譚校長貪玩,《路人甲乙》讓人在武俠/古惑電影情節中浮想聯翩,像是一場夢遊。當過影帝影后的譚梅二人落下「職業病」般地哼唱無厘頭的劇情,配以打鬥音效,譚校長的歌聲中還出現了 「絞帶」之聲,最後還「失落」地唱道「怎麼連配樂都沒有?」歌曲中流淌的是一種香港特有的都市人失落感。 8. ITH鄭秀文《單身女人》 身為華納天后的鄭秀文原先也與梅艷芳同在華星公司,但據說兩人原本聯繫不多,拍過《鍾無艷》後感情就好得像姐妹一樣。這首歌是一首「很女人」的歌,找鄭秀文來合作就相當合適。歌曲唱的是當一個女人感情脆弱的時候,另一個人來安慰、鼓勵。 音樂編配精緻,鋼琴、吉他堆積出一種高貴的鬱悶。鄭秀文在歌中屬「正常發揮」,是其固有的都市情歌本色。搞笑的是這首歌的歌詞,「情侶有哪對真正是快樂」、「單身也可愛、放下愛」之類的字句感覺是一個勁地將別人往「離」與「散」里勸。常言道「寧拆一座廟,不拆一樁婚」,可這歌詞是直把人往「空門」里引!或許也包含了專輯製作者對阿梅身世的一種撫慰。 9. 梅艷芳WITH許志安《先慌夜談》 許志安是梅艷芳的愛徒,是在歌壇靠實力打拚的苦孩子,多年來深得梅艷芳的愛護。他算半個東道主,歌曲排位在最後。已經手執「最受歡迎男歌手」的許志安,確實已不是當年站在阿梅身後唱著「仍笑著置身長路看風雲變」( 《笑看風雲變》)的愣頭少年了。這次的合作對師徒二人來說都應該有一種自豪。 許志安再次與梅艷芳一起合唱,已經沒有了和師傅一起唱歌的壓力和青澀,梅老師也將最恢宏大氣的一首歌留給了愛徒:歌曲的音樂部分在北京錄製,弦樂來自北京愛樂樂團。歌曲淡起淡收,中間的「夜談」情緒激蕩,愛的豪言是獻給戀人的、也是獻給恩師的,層疊的弦樂極好地烘託了人物的表白。隨後漸漸歸於平靜,一場美麗的夜談結束。 也許一些歌手的自身條件本來就好得可以去唱爵士,可偏要一頭扎到卡拉OK製造業里去,可又偏偏不成功;觀眾卻永遠給他們戴著實力派的帽子,這帽子害了歌手自己也壞了不少人的耳朵。這是香港娛樂圈中觀眾與歌手都搞不明白的怪事。這粒糖品著實在不甜,反而有點酸了。 梅艷芳在挑選合作者時以人氣為前提、友情為基礎、唱功為準繩,又兼顧了公司利益、歌迷意願,完成得又相當輕鬆。這是有夢女人的勝利,這是概念化商業運作的勝利;她給了我們驚喜,證明了她不僅代表了上一個時代,而且還緊扣著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會在心底里再一次踏踏實實地默念:她仍然是最出色的!第五章:演繹自己的另一個舞台《胭脂扣》詮釋一個等愛的女人 誓言幻作煙雲字 費盡千般心思 情象火灼般熱 怎燒一生一世 延續不容易 負情是你的名字 錯付千般相思 情像水向東逝去 痴心枉傾注 願那天未曾遇 只盼相依 那管見盡遺憾世事 漸老芳華 愛火未滅人面變異 祈求在那天重遇 訴盡千般相思 祈望不再辜負我 痴心的關注 人被愛留住 (《胭脂扣》曲:黎小田詞:鄧景生) 胭脂扣(Rouge )(1987) 主演:張國榮梅艷芳 導演:關錦鵬 片長:92分鐘 原著:李碧華( 小說) 編劇:李碧華( 小說) 邱戴安平( 金像獎) 監製成龍 導演:關錦鵬( 金像獎) 攝影:黃仲標( 金像獎提名) 美術指導馬光榮朴若木( 金像獎提名) 作曲黎小田( 金像獎) 演員表 梅艷芳……如花 張國榮……十二少 萬梓良……袁永定 朱寶意……楚楚 溫碧霞……淑賢 在1982年成為歌壇新秀之後,阿梅開始涉足電影界,同年便與張國榮主演了楚原執導的《偶然》一片。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商業與藝術兼容的超級巨星,阿梅的魅力也從歌壇延伸到了影壇。 1984年,阿梅開始以演技征服觀眾,在與張國榮、張曼玉一起主演的《緣分》一片中,她的出色表演為她贏得了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從此阿梅在香港便一路高歌猛進,前後共拍攝了40多部電影作品。1987年,阿梅憑《胭脂扣》一舉奪得香港「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影后雙料桂冠。「如花」也成了阿梅塑造的十多個最經典的女性形象之一,阿梅生前甚至說過要以如花的造型作遺照,不過最終還是換成了《是這樣的》唱片封套的黑白照片,融合溫柔及硬朗;再以她百變形象的照片圍在旁邊,但阿梅對於如花這一形象的青睞之情由此可見一斑。 《胭脂扣》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在香港報館任職的袁永定(萬梓良)遇見一位前來刊登尋人廣告的冷艷女子,但她又無錢付廣告費。袁永定借故離開,不料那女子緊隨而來。在閑聊中袁永定驚訝地發現此女子原是鬼魂。她穿一件淺粉紅色寬身旗袍,小雞翼袖,領口袖口襟上捆了紫和桃紅雙捆條,胸前一串細如髮絲的金鏈上系著一個雞心形繪著牡丹與蝴蝶的景泰藍胭脂扣——那是十二少送給她的最後的禮物。她的頭髮用啫喱膏抿向腦後,一絲不亂,服服帖帖,額前幾根劉海,長及眉下,像要刺進眼睛裡去。 早在30年代,她是香港石塘咀的紅牌妓女如花(梅艷芳)。在那風月世界裡,她愛上了人稱十二少的陳振邦(張國榮),並談論嫁娶之事。但是由於身份地位懸殊,婚事遭到陳家反對。陳振邦脫離家庭與如花同居,兩人以胭脂匣定情。在二人同居後染食鴉片,陳振邦乃一紈絝子弟,無養家糊口的本領,漸漸經濟拮据,於是如花計劃與其吞食鴉片殉情。結果如花死去,而振邦被救活。 如花在黃泉久候不見十二少,故回陽間尋找。袁永定與女友無意中發現當年一張《骨子報》,發現振邦原在一家電影製片廠內充當製片場臨時演員。十二少經歲月的折磨,早已窮困潦倒,對往事早已淡漠。如花對此無比絕望,但已不再求取什麼結果,而是將胭脂匣交還,獨自回了陰間。 《胭脂扣》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是香港著名導演關錦鵬的代表作之一。影片雖然同樣以當時香港風行的鬼怪靈異故事為主題,但拍得非常哀怨纏綿、自然流暢,將一段人鬼情敘述得催人淚下,導演把如花這個「鬼」刻畫得甚通人性,而她對陳振邦至死不渝的愛情更令視愛情為調味的現代人感到汗顏。 《胭脂扣》不僅獲得香港金像獎和最佳導演獎,而且在第24屆台灣金馬獎評選中獲得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三項大獎,由於此片和後一部《人在紐約》的大獲成功,關錦鵬成功躋身港台著名導演之列。 昏暗的四角樓里一夥喝花酒的闊少。姍姍來遲的十二少信步走來進來。男裝的如花唱著粵曲迎上去。眉目流露著嫵媚,纖纖玉指划過臉頰,划過唇邊,似在履行一種權利抑或是一種義務。這邊的十二少駐足,與如花四目相對,看著如花在施展媚功,嘴角一絲瞭然的奚落之笑,一副深諳此道的表情。兩人在投入地演著各自的角色:妓女和嫖客。粵曲終止,如花的戲終結了。十二少接唱了一句粵曲,招了如花的一聲玩笑:「哪來那麼多的愁」,在闊少的鬨笑中離去。片刻女裝的如花來謝酒。又是一次短暫的出場。一杯酒後又是轉身而去,只是這一次用了個慢鏡頭。讓人捕捉到如花的笑,一種暫離是非之地的釋然之笑,甚至有點輕蔑的成分。這是如花與十二少的第一次見面。純粹是妓女與嫖客的見面。即使互有了印象,也只是在彼此的名單里多了一個名字。 因為十二少來到怡紅院,如花有了與十二少的第二次見面。在自己房間里的如花素麵朝天,一邊的女伴在搓麻。聽到十二少來了,如花的最初應是拒絕,但是很快她又改了主意;臨出去時要來女伴的胭脂,正想蘭花指抹上,又打住了。兩次選擇發生在幾秒種里,但是如花、十二少和所有的人不會預想到這一次的見面回令如花的生活脫軌,至少在這一次見面後,十二少已不是普通的嫖客了。如花緩緩的穿過走廊,走向十二少,反身關上門。十二少主動地迎上,幾乎是臉貼著臉: 十二少:記得我嗎? 如花: 太近了,看不清楚。 十二少唱起那晚的一句粵曲。 如花:逢場作戲嗎嘛,你不要介意嘛? 十二少:不介意,我連眉毛都沒有動一下。我來的時候在想我靠你這麼近,你會不會躲開?如果你躲開,就不是我要的女人。 如花啞然了。但反射性地拉開了彼此的距離。接著是幾句家常,如花走出去。下面的一組鏡頭是如花在走廊上來回地穿行,時隔一段就來看一看十二少。最後的結束在十二少放在如花手上的手被如花打掉。這次見面看似是十二少敗興而歸。可是當看到如花回房後,對鏡又唱起那晚的粵曲時,每個觀眾心裡都清楚地知道——如花心動了。 也許男人永遠會對得不到手的東西有著高度的征服欲。十二少最初會花心思去追如花大抵也出於此種動機。如花的壽宴上,十二少用鞭炮聲成功地使自己和如花成為焦點。「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是十二少對如花的理解。這邊的如花看似平靜,可眼裡卻是感動、患得患失的混合物。十二少又送了花燈。求籤回來的如花耳邊是老鴇的話:我在怡紅院20多年,從沒見過一個恩客如此用心哄姑娘。如花聽言如同情竇初開的小女人,虛榮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這一刻她決定用力一博,將靈魂交給十二少。十二少終於成為如花的入幕之賓。 十二少:你有很多樣子。 如花:什麼樣子? 十二少:男裝、女裝、化妝、不化妝、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 如花:那你喜歡哪一種? 十二少:都喜歡,加在一起都喜歡…… 這是十二少第一次對如花直接的表白,好像也是惟一的一次。這次如花將自己整個給了他。 時間一下子拉到了現代。報社裡來了一位冷艷的女子。這是死了52年的如花。如花眼裡有著深深的哀怨,深得連自己都無法收回,周圍的空氣也凝固在這份哀怨里。她是來登尋人啟事的:「十二少,3811,老地方見。如花。」在得知兩天後是3月8日時,如花笑了。這應該是如花死了52年後第一次笑。那天晚上如花還笑了一次,因為她發現昔日的怡紅院變成了幼兒園。在世人眼裡中兩個極惡極善的東西的互換,彷彿已經暗示了如花的尋找將會以啼笑皆非的形式告終。 鏡頭又切回到過去。如花一人去見十二少的母親。雙方的衝突在所難免。陳母用一杯龍井不帶一個髒字地奚落了如花,更不堪的是那一襲藍綢緞。透明的綢緞如一面鏡子將如花照得無處遁形。自卑終於決堤泛濫,更在十二少提出買房同居時一發不可收拾。如花第一次哭了。以後的日子自然是貧困交加。於是戲班裡多了一個跑龍套的昔日闊少。正如戲班的班主所說:戲就是將人生的拖拖拉拉的痛苦直接地演出了。戲完了,還是要繼續人生的拖拖拉拉。戲終會結束的,人生的拖拖拉拉還要繼續著。十二少用跑龍套的錢給如花買了一個景泰藍的胭脂扣。十二少給如花靜靜地戴上,忽然他將如花拉到面前,埋頭在她的肩膀上咬了一口。十二少的一咬里有對她的恨、有對他自己的恨,恨自己失控的表現。 「我13歲就做了小婢,20歲做了妓女。每逢初一、十五,我都會去求籤。已經有200 多張,大多是上籤。……以前有這些簽,現在有你,我不枉此生」如花說這話的時候想是已經決定用死來結束這場獨角戲了。「3811,老地方見。」是如花一個人的誓言。 52年在地下的如花抱著自己的誓言,拒絕了喝孟婆湯,繼續生前的痛苦。被遺忘的恐懼猶如陽光無處不在,掙不脫,儘管不再致命,但如花還是本能的害怕。她似乎忘記了吞食鴉片殉情時十二少的遲疑、似乎忘記了當她讀著來世再見的誓言的時候,十二少的惟一反應是痛苦的死亡掙扎,而不是解脫的欣慰表情,也沒有來世再見的期待之情。如花雖沒有喝孟婆湯,她卻選擇忘記一些東西。 後來的事情峰迴路轉。十二少當年沒有死的消息徹底打破了如花的獨角戲。她記起了那天兩人殉情時的情景。這次她記起了十二少的表情:膽怯。心愛的人52年苟活在人世,從未想過給她一個交代。這樣的認識令人冷得徹骨。 電影的最後,如花找到了在片場的十二少。一個已經只會喃喃自語的老頭。如花用那晚的粵曲喚起十二少。十二少的臉已經因為皺紋無法看出任何的表情。「謝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胭脂扣我已經戴了52年,現在還給你。」說完,像第一次見面時轉身而走。 剎那間眼前門庭若市,似是時空倒轉,回到華燈初上的30年代……亦真亦幻的香港,如夢如幻的年代,那個名喚如花,置身柳巷的煙花女子,面容特別地扼抑:蒼白的面容,有著胭脂的紅暈;嫣紅的唇色,有著殘存的微笑。在黑夜裡格外地耀眼!似是女子的嫵媚動人;亦或女子的妖嬈艷麗;許是女子的強顏歡笑…… 等了52,守了52年,為了一個許諾,為了一個信念,為了一個男人。當她看見十二少拿出那個胭脂扣的瞬間,就已把心完完全全地給了他。而當他緊緊抱住這個深愛自己的女人時,又是如何呢?為她帶上胭脂扣的那一刻,他可知道,這個胭脂扣牽絆了她52年? 梅艷芳在這部戲中飾演的如花冷艷中帶幾分凄厲——她是真愛他,然而「天下男子,十九薄倖」,最終也逃不過「誰知負心,恩愛成灰」的結局。她不甘心自己只是他買下的歡笑,她要他,全部。 是,她不甘心。他為了她棄家出走,她作為一個女人是贏了,她打敗了他那古板嚴厲的父親,笑裡藏刀的母親,以及那個賢淑貞靜的表妹。在舞台下相見那一場,她與陳太太對視的眼神,簡直是把陳太太在家裡接待她時句句話里暗藏的刺都還給了陳太太。她贏得這樣漂亮,你教她怎麼甘心面對他的背叛、她的落空?怎麼甘心在社會的壓力下交出她已經到手的勝利?同樣是深愛的男人,同樣是留不住他的心,美狄亞選擇了復仇,她燒死了他的新婦,殺掉了他的兒子。而如花也走到沒有退路,她惟一的辦法是不讓十二少有背叛的機會,換言之,要讓他再沒有選擇的機會。 她要他死。今生緣淺,便寄望於來世,還不過是女人對於愛情失望後的一種自我安慰罷了?! 結果呢?她死了,他沒死。這就是殘酷,等愛的女人總以為只要付出就一定可以打動那個男人,卻不曾想到男人的思維向來和女人不同,他們或許從來不信永恆?! 做了鬼的她,一樣的驕傲。她口口聲聲只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想知道十二少最後去了哪兒。她以為,他也死了,只是沒找到她。她沒想到,他不肯死。過了五十多年,他還活著,儘管活得一身落魄,卻信守著「好死不如賴活」的準則。 她本不是來尋仇的,大失望之後卻也是大平靜。是啊,他負心,又怎麼樣呢?難道鬼還與人爭?還是那麼一個風燭殘年潦倒不堪的老人?交還那盒胭脂,也是交出了對愛情的幻想罷。 如花由人到鬼,沒有完成對愛情的救贖,反而變成了對理想徹底的失望。孤軍奮戰,先敗於世俗的疑慮,再敗於十二少的懦弱,如花的愛情左支右絀、一敗塗地。 梅艷芳幾乎不費任何力氣地就把一個妓女如花演繹到最好,這都是因為她的骨子裡就帶著如花的那種寂寞氣質,和同樣的對於愛情的那種偏執的心理。對於這一出女性的末路悲歌,關錦鵬可以說拍得耐心而又節制,梅艷芳演得投入而有分寸。這份絕望不是藉有捶胸頓足哭天搶地的躁動來表達,而是骨子裡流淌的一種情感感動了報館編輯和如我們一樣的世人。 梅艷芳拍《胭脂扣》的收穫頗大,一是和張國榮開始了銀幕和舞台上的默契合作,一是和導演關錦鵬有了密切的交往,但因為沒有出演關導演的《阮玲玉》也留下了一定的遺憾,但這遺憾是對於影迷而言的,並非對於阿梅而言。 阿梅和「女性導演」關錦鵬的交往是如何開始的?他對這位歌壇大姐大有怎樣的了解和評價?讓我們一起看一篇記者對關錦鵬的採訪實錄。 梅艷芳張國榮合作的《胭脂扣》已成絕響 2002年4 月21日晚,肖執嬰黃桂萍 獲得了11項提名的《藍宇》在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顆粒無收。當晚,導演關錦鵬和主演胡軍、劉燁等一干人馬包下了跑馬地的一家酒吧。記者趕到那裡時,正巧梅艷芳、鄭秀文、劉嘉玲也剛趕到。阿梅沒有說一句安慰的話,她不停地和大家划拳,說笑話,也不停地喝酒,她的良苦用心漸漸驅散了陰鬱的氣氛。以至於早上7 時離開酒吧時,她是伏在鄭秀文身上鑽入車內的。 她和關錦鵬的交情由此可見一斑。前日,關錦鵬來廣州參加一個活動,記者和他聊起了梅艷芳其人其事——— 導演關錦鵬 私交從《胭脂扣》開始 記者:合作完《胭脂扣》之後,你又為梅艷芳度身定做了《阮玲玉》,但最終卻沒有合作成,這是什麼原因? 關錦鵬: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大的遺憾。那個時候,一切想法都是從她出發的。我覺得以出生背景或者代表性來講,梅艷芳跟阮玲玉有著相似之處。說實話,她的離開絕對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阮玲玉的自殺在某個程度上講也是中國默片時代的結束。兩個人有著太多不謀而合的地方。 《阮玲玉》原來設計的形式是——由梅艷芳與阮玲玉進行對話、交流。後來她因為某些原因不能來拍這部電影了,張曼玉就接替了這個角色,當然整個劇本的風格和結構也只好做了調整。 記者:你跟梅艷芳是怎麼認識的? 關錦鵬:就是拍《胭脂扣》時的交往啊,之前我根本不認識她。拍《胭脂扣》以前,有些時候在一個圈裡人常去的餐廳,老是見到有一堆人圍著她,她的聲音很大,她很愛熱鬧嘛。拍《胭脂扣》時,原著作者李碧華也覺得她百分之百最適合演如花,儘管開始設定演員的組合一直在變———中間考慮過劉德華、鍾楚紅、鄭少秋,到最後我定下張國榮演陳十二少,大家就是不願意改掉梅艷芳。她也表示很喜歡那個角色。 從她嘻嘻哈哈地走過來到坐下來很沉默很安靜地聽我講戲,她給我很極端的兩種感覺。那個時候還沒有正式拍,只是在籌備。 記者:你們的私交就從《胭脂扣》以後開始了嗎? 關錦鵬:合作完《胭脂扣》以後,我們基本上就不是導演和演員的關係了,而是朋友。我剛才說過,《阮玲玉》這部片子的整個想法是從她出發的。我還記得當時她告訴我她不能拍的情景——那個晚上她很平靜。1989年與江湖人士發生衝突了以後,她一直在掙扎,掙扎了很久,最終決定要離開。那天她請我到她家吃飯,吃完飯她很平靜地告訴我她不能去上海。我也很平靜。那個時候我們不是導演和演員的關係,而是朋友相互之間的尊重。 「雌雄同體」是她的魅力 記者:她生病後還和你聯繫嗎? 關錦鵬:在她去世前、身體健康還沒到很壞的時候,基本上每個禮拜我們都會通個電話。她的習慣很奇怪———通宵不睡覺,如果白天沒工作的話,她早上十點多一定會給我電話,然後中午吃過一點點東西後才開始睡覺。我只要是早上九、十點鐘接到的電話,不用看電話顯示,八九不離十就是梅艷芳的。大家有了這種默契。 記者:張國榮、梅艷芳在《胭脂扣》里成功地演繹了一出愛情悲劇,如今兩個主角相隔八個月都離開了人世,作為導演,你的心情如何? 關錦鵬:( 哽咽許久) ……你可能不知道,兩年前有一家公司願投資一部戲,他們拉攏了梅艷芳、張國榮和我,劇本已經搞到分鏡頭的階段了,要到歐洲拍。結果後來因為預算太大,就把這個計劃擱置下來了———這一擱置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這麼短的時間裡他們兩個都走了,我當然很難過……我覺得我很幸運,很多人拍過梅艷芳,也有很多人拍過張國榮,但是沒人拍過梅艷芳和張國榮一起的,而且還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記者:你覺得梅艷芳性格上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關錦鵬:俠義啊,仗義啊……這是我們合作完《胭脂扣》以後能成為朋友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她去世之後,很多人都說她個性很俠義、很重情義、願意幫朋友,有評論甚至用「雌雄同體」來形容她。所有的這些形容我覺得基本上都是非常中國化的。 不要看她在舞台上百變,甚至還有些東洋化,她個性上、本質上我覺得是非常中國、非常傳統的。 去世前的一切都是計劃好的 記者:在張國榮的葬禮上,我們看到她比任何人都憔悴、哭得比任何人都傷心,其實她那個時候已經知道自己可能也去日無多了。但據說她早在2002年底就查出患了早期子宮頸癌,她為什麼拒絕治療一直拖到晚期呢? 關錦鵬:我覺得她生活得不是很開心,她自己嘴巴上也這麼說,其實她很孤獨。 記者:可是她朋友那麼多…… 關錦鵬:我們都用一句話來形容梅艷芳———「熱鬧中的孤寂」。大家都說梅艷芳是屬於舞台的、屬於表演的,離開這個她可能就找不到繼續生存下去的支撐點。我願意相信這一點。我跟梅艷芳交往,我知道她承受不了到了五六十歲、六七十歲時沒人理她、沒人認識她———「梅艷芳是誰呀?」那種情景對她是很殘忍的。 在疾病這方面,我覺得她一方面知道自己的病有遺傳因素,治療起來會難些;另一方面羅文、張國榮的離世都給她很大的震撼。所以你看她所有工作上的鋪排,不管演唱會也好,拍廣告也好,出來做1 :99演唱會也好———其實她這是一步步地給自己一個藝術的總結,給愛她的人一個交代。我覺得她是計劃好的。 到了去年9 月份,在華仔的說服下,她終於肯積極面對疾病、並向外界公開病情時,已經是中晚期了。 到10月26日,鄭裕玲錄製《梅艷芳真心相聚》特別節目時,她說話已經口齒不是很清晰了,醫生說癌細胞轉移到了腦部。 記者:在她去世的這一段時間裡,作為一個朋友,你會為她做些什麼? 關錦鵬:她這樣走,對她來說應該是個很完美的結局。我不至於有她那麼大的影響力,用自己的名義去辦一個基金會,但是零零碎碎地做一些小善事的時候,我心裏面都會想到她———甚至要填一些慈善表格的時候,我會填上她的名字。我們這些愛她的朋友能為她做點善事,對她也是最大的安慰。 記者:有沒有想過在將來的作品裡來紀念她? 關錦鵬:目前還沒想過這個。她走了沒兩天,香港有傳言說我要拍《梅艷芳傳》,我當時的回應就是我想都沒想過。以後可能有一些事情可以去做,但不見得一定是電影,這要等沉澱下來的時候再去做。 記者:她有一句話:「好好珍惜身邊人」,這句話看起來很樸實,其實做起來很難。你自己有沒有什麼感悟? 關錦鵬:梅艷芳提攜了許多後輩人,在身邊朋友有難時,她挺身而出———「珍惜身邊的人」,她做到了。 記者:你見到她最後一面了嗎? 關錦鵬:見了。那天到醫院見梅艷芳最後一面的時候,看見她被病折磨得那麼瘦、那麼瘦……我就在想,還是走吧……雖然張國榮和梅艷芳兩個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我覺得梅艷芳的死比張國榮的死更讓我難過…… 一部《胭脂扣》已成絕響,但梅艷芳飾演的女鬼如花卻會永遠存留在人們的心間。《半生緣》她是否也想做曼楨? 《半生緣》 導演:許鞍華 主演:吳倩蓮黎明梅艷芳葛優 出品公司:香港東方影片公司 上映年份:1997年 影片是從多年後,世鈞面無表情地在公車上陷入回憶中開始的。車窗外的夜景交錯重疊地在玻璃上閃過,明艷清晰卻轉瞬即逝。像站在生命的彼岸,回望另一端發黃黯淡的記憶,遙遠隔離,不可觸及,那些年少時的情思像海潮般湧起,但只在世鈞的心裡,不肯通過神情透露太多。 接著一旁空洞的獨白響起,「我想每個人的一生總有些故事可以去回憶,就像我跟曼楨。」故事在平靜舒緩的節奏下娓娓道來,許鞍華迴避了舊日印象中上海的濡熱繁華,特意選擇在冬天拍攝。從頭到尾淡化了季節的轉換。所有人似乎永遠裹在厚厚的風衣里。連空氣中似乎都充斥著揮之不去的惘然蒼涼的氣息,讓人體味到似水流年浮沉世事帶來的別樣滋味。 四十年代上海的生活場景,閣樓,車廂,廊道……晦暗逼仄的空間,若有若無的昏黃光暈,充斥著潮濕而含混的灰藍,為影片抹上一層厚重的悲劇陰影。卻是比張愛玲的小說多了幾許溫情的成分,在忠實原著的時候又加上了許鞍華導演獨特的理解和體驗,與張愛玲的蒼涼相比多一點俗世的溫暖。 《半生緣》中另一段開頭的鏡頭是這樣的,世鈞和曼楨這對男女主人公,一天在工廠的陰暗過道中擦身相向而行,過道中只有一盞昏暗的燈,象徵著他們共同遭際中的一點光明,一點歡樂、一份慰藉。然後,兩人方向相反,各自走向過道的盡頭,其隱喻實在明白不過,人生的過道中,相愛的人往往就有這樣的命運,他們的機遇是短暫的,命運把人生引領向相反的方向,從此緣份成為失之交臂的東西。 《半生緣》開始於青年男女浪漫及友好的相識,這時命運之網剛剛張開。一切從浪漫開始,但一切以現實為過程。世均(黎明飾)經叔惠(黃磊飾)介紹認識了曼楨(吳倩蓮飾),三個好朋友結伴到公園去玩,在那裡還一同照了張友情相。許鞍華用舒緩的節奏、有控制的色彩,以及沒有半分愛情暗示的細節,營造這三位青年人踏上感情歷程的開端,很有生活的質感,又很挑起觀眾對他們的今後關係的懸念。 最後,世均屈從父母,回家守業。世均家因曼楨姐曼璐(梅艷芳飾)曾是舞女而阻止世均追求曼楨。曼璐則為籠住丈夫祝鴻才(葛優飾)居然設圈套讓妹妹落入對其垂涎已久的丈夫手中,並將曼楨禁閉起來。叔惠遠去美國,在那裡結婚離婚,回國時,世均已娶了富家小姐翠芝,而曼楨和世均在小吃店裡重逢,互訴18年來心中的鬱結,《半生緣》就完結在這裡,斬去了小說中兩家人解放後去東北參加國家建設的結尾。 如果用一種更加通俗的手法來講述這個表達了人生哲理的故事,它可以是這樣一種樣態:三十年代的上海。性格內向的沈世鈞結識了顧曼楨,兩人產生了感情,很平淡的、不激烈的感情。曼楨早年喪父,一家人都靠姐姐曼璐當交際花維持生活。曼璐離棄了戀人,嫁給了投機分子祝鴻才。 世鈞的母親撮合他和表妹石翠芝成婚,而世鈞對她卻沒什麼好感。在世鈞離開上海時,曼璐為使祝鴻才不拋棄自己,設下圈套讓曼楨落入祝鴻才的魔掌,並使她懷上了祝鴻才的孩子。當世鈞重回上海尋找曼楨時,發覺已人去樓空。 曼楨被祝鴻才鎖在房中,無法與外界聯繫。世鈞找到曼璐家,曼璐暗示曼楨已經嫁人。此時翠芝也來到上海。失落的世鈞與翠芝相遇,竟不期然產生情愫,兩人出人意料地結成夫婦。曼楨逃離祝家之後,才發現世鈞早已結婚。 幾年後,曼璐患病怕自己活不長,便求曼楨回去照顧她的兒子。曼璐病逝後,曼楨才發覺走了半生的路,原來還是跟在姐姐的後面。十幾年後,世鈞與曼楨再度重逢,當世鈞希望再續情緣時,曼楨卻說此情已不再,大家都回不去了。 《半生緣》表現的是人生的無常和命運的不可抗拒,三對男女,幾乎每個人都承受著感情和命運的折磨,種種不可抗拒的錯誤,造成了各自缺憾的人生,而青春太短,錯過的一切都無法挽回。顧曼楨的命運固然多半是那位略顯陰鷙的姐姐顧曼璐造成的,但又是誰造成了曼璐的悲劇,年輕時也曾經有純凈如水晶的愛情,愛她的男人幕瑾也是一位痴情的男兒,但她為了養活一家人,硬生生地放掉了這份幸福,再想回頭時亦同樣是回首往年已是空。到底誰最可憐?誰最可恨?這真的很難判斷。 梅艷芳在裡面的戲份並不是太多,和吳倩蓮相比,她終不過是個女配角而已,但歷盡奔波之苦、感情滄桑的梅艷芳在拍《半生緣》時為「情」消得人憔悴,加上她獨特的人生經歷,給了她很多闡釋角色的天然神韻。所以最終的結果是她雖為配角,但她對於這個舞女的性格複雜性的塑造非常成功,並因此而獲得了金像獎女配角獎,金紫荊獎女配角獎。除了她,還有哪個女演員與這個角色的內心更容易相通?但也或許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她對於飾演與自己經歷太過相似的女性角色開始感到恐懼,因而拒演關錦鵬的《阮玲玉》,造就了另一位柏林影后。她可能因此後悔過,但她也應該感到慶幸,記得當年費雯麗因為出演《慾望號街車》,最終因為對於角色的深度體驗,兩年以後就鬱郁而死,說出演一個人物即造成了費雯麗的悲劇,當然有誇大之嫌,根本原因在於她患上了「狂郁性精神病」但我相信阿梅之所以辭演《阮玲玉》也必然有她最縝密的考慮,得失又何必計較,也許柏林影后原本就是張曼玉的,經過時光之手的打造,我們看到已經是一個真正的美女,而不是剛出道時的「花瓶」形象。想到此,我們應該覺得慶幸才對,梅艷芳的辭演成全了一位國際級的女星,也使自己避免了一種深痛的角色體驗,想她在另一個世界對張曼玉應該是滿懷祝福的吧,想我們,無論是影迷還是樂迷,都應該記得阿梅奉獻給我們的已經足夠多,不必再提當初的遺憾!《十面埋伏》缺席而又尤在的盛宴 向來大情大性的梅艷芳,在1989年憑《胭脂扣》兩度獲得「最佳女主角」後,在開心之餘,更在公開場合毫無避忌地說:「我好喜歡"如花』這個造型,如果以後死了,我希望用這張劇照作為遺照。」但是,最令二人遺憾的是,阿梅跟「哥哥」自合作《脂胭扣》後,二人均想再度合作,還有計劃再跟《脂胭扣》的導演關錦鵬組成鐵三角,再度合作電影或舞台劇,不過,「哥哥」四月去世時,這個計劃已成為泡影,而當時極度傷心的阿梅,亦自知好夢成空。故此,她在年底病重時,遲遲未肯辭演電影《十面埋伏》,就是為了能在電影上再有代表作,可惜,阿梅這個願望永遠都沒有辦法實現了,也給影迷們留下了很深的遺憾。回頭去看,為了可以參演張藝謀導演的《十面埋伏》,她曾經多麼艱難地支撐啊。 在梅艷芳生命的最後時刻,她想用盡最後一點力氣,為她深愛的歌迷、影迷留下更多的藝術形象。梅艷芳曾不止一次地表示過加盟《十面埋伏》的決心,而張藝謀方面也早將2004年1 月6 日定為梅艷芳進組之日,可最終只能面對生死兩茫茫的現實。 2002年底,張藝謀狂掃2 億票房,被稱為國產影片的拯救者的武俠巨制《英雄》正在熱映之際,《十面埋伏》的劇本已在籌劃之中,而演員方面希望有港台地區的大牌加入,張藝謀在聊天時就提起過梅艷芳,根據《十面埋伏》的製片人張偉平回憶,張藝謀很喜歡梅艷芳的《胭脂扣》,而梅艷芳本人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和她高超的演技在圈內也是有口皆碑的,張藝謀很早就希望與梅艷芳有一次合作。 到2003年初,劇本基本成型,其中一個在江湖中很有地位的「大姐大」角色雖然戲份不如章子怡、劉德華、金城武多,但推動著劇情發展,起著比較關鍵的提示作用。張藝謀認為,梅艷芳身上堅強、果敢的領袖氣質很適合,最後通過和香港製片人江志強的協商,以及檔期等方面的確認,梅艷芳成了最終的人選。 2003年3 月左右,張藝謀、張偉平、江志強在香港香格里拉大酒店與梅艷芳有了第一次會面。據張偉平回憶,當時梅艷芳沒帶任何助理,一個人穿了條素色牛仔褲和白襯衣就來了,她一點架子都沒有,江志強向她介紹我們,梅艷芳連忙握著張藝謀的手:「認識認識,您的片子很棒,我很喜歡。」張偉平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大家沒寒暄幾句,梅艷芳就表示先把正事幹完。於是她開始和張藝謀一行人談劇本,並告訴導演自己的理解,因為對角色比較滿意,梅艷芳一口答應加盟《十面埋伏》,而對於片酬和待遇她則毫不在意。 劇組與梅艷芳的第二次「香港之約」是在非典期間,這次只有張藝謀和江志強兩個人去。回來後兩人告訴張偉平,梅艷芳因為張國榮的逝世顯得非常憔悴,但她還是像勇士般團結演藝界牽頭舉辦「1 :99音樂會」。張藝謀用「堅強的鬥士」來形容當時的梅艷芳,而關於她參演《十面埋伏》的最後細節也基本確定。 然而世事難料,有些事情的到來讓人措手不及。2003年9 月5 日梅艷芳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自己患上子宮頸癌,消息傳到《十面埋伏》劇組,大家都感到突然。隨後,梅艷芳親自給劇組打電話:「我已經確認患有癌症,你們還敢用我嗎?我現在的健康狀況還行,不過這種病比較麻煩,你們有沒有顧慮?」張偉平問: 「你認為自己還能堅持下來嗎?」梅艷芳笑笑:「我想我可以。」張藝謀和江志強表示,絕不做換人的考慮,會等梅艷芳到最後一刻。期間,梅的經紀人王敏慧與劇組保持緊密聯繫,並透露梅的病情有所反覆,但參演《十面埋伏》的信心十分堅定。 考慮到梅艷芳的身體狀況,《十面埋伏》將她的戲份全部安排在了北京和永川。張偉平決定2003年12月8 日在北京為梅艷芳組織一個盛大的進組歡迎儀式,媒體請柬也已全部印好。可是12月5 日張偉平突然宣布儀式取消,當時的理由是拍攝計劃有變動。但後來張偉平坦稱:「那是編的理由,其實是梅艷芳的助理打電話說梅艷芳從日本拍攝廣告回港後,情況不是最好,要休息一下。而我又不想驚動媒體,所以只能說了這個原因。」 取消發布會後,劇組仍在等待梅艷芳儘快康復,2003年12月中旬,張偉平先去了日本處理《十面埋伏》的相關業務,隨後轉道香港看望梅艷芳,但是沒能看到。張偉平表示,其助理說,梅艷芳的身體情況不是最好,不適宜見客。劇組已經意識到情況可能不妙,而張偉平依舊對媒體表示梅艷芳沒有辭演,正在等待。12 月24日,張偉平專門通過電話祝願梅艷芳聖誕節快樂,但助理告訴他梅艷芳在醫院接受治療,已經不方便接電話了。 2004年1 月6 日,永川,梅艷芳原定的進組日。為了梅艷芳能順利進組,張偉平專門從協和醫院請了私人醫生,配備專門的廚師,並包好專機,而張藝謀也專為梅艷芳準備了下戲後的毛毯和比較舒適的場地,武戲的替身也落實了。永川竹海比較冷,梅艷芳的房間特別選在了朝南的套間。 2003年12月30日,永川,梅艷芳逝世的消息傳遍整個劇組,在張藝謀的提議下,劇組在開機後為梅艷芳默哀三分鐘。梅艷芳死後由誰來代替她成為關注焦點。張偉平表示,他們確實考慮過換人, 製片人張偉平曾公開發布這樣一條消息「考慮到阿梅的實際情況,我們只能遺憾地宣布,梅艷芳所主演的角色換人,替代的演員以港台的為首選。劇組已經有了人選,一旦定下來,這個演員將馬上到劇組報到,投入到拍戲當中」。當時傳言由林青霞代替但最後劇組經過商討,決定梅艷芳在《十面埋伏》中出演的角色將不再選擇任何演員替代,而由導演張藝謀負責對劇本結構進行調整,以此表達對這位優秀藝人的敬意。 除了代表作《胭脂扣》、《半生緣》、《男人四十》之外,梅艷芳還主演或參演了很多電影,但只有1983年的一部電視連續劇《香江花月夜》。她的其他電影作品包括《金枝玉葉2 》、《川島芳子》、《殺妻二人組》、《公子多情》、《奇蹟》、《英雄本色3 夕陽之歌》、《九一神鵰俠侶》、《東方三俠》、《醉拳2 》等片,近年更以《慌心假期》、《男人四十》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慌心假期》由張之亮導演。梅艷芳所飾演的角色是一個對婚姻充滿了失望的醫生太太,一個有職業的怨婦,丈夫覺得她性格過於倔強,她自己也期待有所改變。怨婦本想依靠旅行來調整心態,不料同行的女孩子竟然正是丈夫的秘密情人。梅艷芳在電影里很少有笑容,也不再有當年《胭脂扣》里的天真痴情,取而代之的是落寞加絕望、神經質加一些歇斯底里的極端表情。 除了演繹痴情怨女之外,阿梅對於喜劇也極有天賦。尤其是與號稱香港喜劇之王,創造了《大話西遊》經典的周星馳的合作,更令她在喜劇舞台上一發而不可收。 1992年她和周星馳在杜琪峰導演的《審死官》中初結片緣,影片的故事取自民間戲曲故事,周星馳飾演訟師宋世傑,阿梅飾演宋世傑的妻子宋夫人。阿梅將此角色的嘴叼、聰明、善良、仁愛而富有正義感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梅艷芳飾演的宋夫人成了俠女式的角色。該片公映之後受到觀眾的極大歡迎,票房達4900多萬,成為當年香港最賣座影片。 1993年,二人再度合作,出演王晶導演的《逃學威龍3 :龍過雞年》。講述了富家子陳家俊和情人在酒店被殺,警方趕到時,卻不見了屍體。因周星星與陳的相貌相似,於是被派去卧底,假裝未死被陳妻梅領回。周星星發現梅和另一公司的高級職員湄關係密切,兩家公司正進行著不可告人的交易。星星指出梅是兇手時,一群大漢卻向他撲來。該片創意明顯抄自美國影片《本能》,製作水準也屬一般,但周星馳和梅艷芳的精彩表演挽救了整部影片,票房成績還算不錯。 1993年,二人還再度合作了搞笑喜劇《濟公》,這次二人沒有演對手戲,但阿梅客串了「千手觀音」,其端莊的造型格外引人注目。這齣戲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位列仙班的伏虎與眾仙打賭,要在一定時限內令三名凡人肯為他人作出犧牲,否則再受輪迴之苦。他投胎成為濟公,一面遊戲人間,一面普渡眾生,被他選中的三個目標是:祖先犯錯的九世乞丐、被男人玩弄女人唾棄的妓女和殺人如麻的大盜。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她在「三個女人一台戲」——《鍾無艷》和《東方三俠》中的精彩表演。 《東方三俠》中,三位美女——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合作完成了對抗惡勢力的決鬥,結成了現代都市傳說中的「東方三俠」,這與美國好萊塢的影片走了相似的路線,007 身邊的美女們有時候比007 還要風光的原因也就在於此了:大量的新武俠片中,武功高強的女性形象也有著愈來愈多的趨勢,一來迎合日漸增多的女性觀眾,響應社會女權高漲的風氣,二來女性更適合在這種「武」「舞」融合的影片中展現身手,學舞蹈出身的章子怡就是一個特別突出的例子。在《十面埋伏》之前,她已經成功塑造了《我的父親母親》中的「母親」這樣的藝術形象,但直到《十面埋伏》她才把自己的舞蹈才能和片中女主角的武藝結合成一種藝術。 在梅艷芳主演的這部表現女性的影片中,幾個男性角色都成了受到女性保護的形象,女性成了拯救都市的英雄。片中梅艷芳救出嬰兒,飄然而下的形象,簡直是神話中送子觀音的現代都市漫畫版,而與當年周潤發一手抱著嬰兒,一手持槍的形象有著微妙的時代區別。 影片結尾時,三姐妹都是一般打扮,黑色風衣,十足是來自漫畫的構思,也為《東方三俠》打造了視覺上的商標。但要說其中最具俠女味道的當然還是非梅艷芳莫屬。 阿梅喜劇片中的經典除了和周星馳合作的那幾部作品外,同樣是三個女人一台戲的《鍾無艷》也給廣大影迷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鍾無艷》是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2001年推出的賀歲片,「無事夏迎春,有事鍾無艷」,一代醜女鍾無艷的傳奇在三位樂壇天之嬌女的演繹下,有了令人噴飯的喜劇效果。片中阿梅女扮男裝反串齊宣王,在張柏芝扮演的狐狸精和鄭秀文扮演的鐘無艷之間來回遊弋。一個朝三暮四、讓人可笑可氣又可憐的複雜形象被阿梅刻畫得入木三分。 阿梅一人分飾兩角,包括齊桓公和齊宣王。接下這兩個角色之後,阿梅每天都準備許多粵劇黑白片進行參考,「我好喜歡粵語長片,波叔是經典,鄧寄塵、譚蘭卿其實更絕。當時並沒有什麼劇本,是他們隨口講出,又能夠生活化。雖然有時你都不知道他們講什麼,但是又覺得好好笑,很多時候我那些所謂的幽默感就是來自這些粵語長片。」 《鍾無艷》無疑是她飾演喜劇角色的又一個大的突破。 除此而外,她主演的影片被大家多次提起的還有她和劉德華、吳君如合演的《愛君如夢》,因為與吳君如之間「不和」關係的猜測,加之梅艷芳對劉德華暗戀之說廣泛傳播,而使這部影片略略帶上了一股神秘的色彩。 愛不過是一場夢。夢有時會醒,有時會忘記醒。愛上一件物品,愛上一個人,愛上一個明星都如是。倘在夢中最幸福的話,又何必醒?倘是真的愛的話,這夢又怎會碎?《愛君如夢》,一場電影,一個灰姑娘的故事。 梅艷芳曾經接受車淑梅的訪問,談及她對感情的看法:以前她會覺得嫁不出是個遺憾,後來就不當一回事,因為結了婚也不代表會沒有遺憾,如果是一段遲來的婚姻,但能一生一世的話,寧願揀遲些。當時她說:「到我有一日離開,想想這個世界都會是開心的時候多,人間是有情的。」為了阿梅對愛情的這份虔誠,《愛君如夢》也就成了影迷最好一睹的阿梅電影遺作之一了。 阿梅一生共參演了40多部電影作品,無論是早期電影《川島芳子》當中的女扮男裝,《胭脂扣》當中30年代的女鬼如花,還是《何日君再來》當中的歌女以及《男人四十》當中的家庭婦女,《英雄本色3 夕陽之歌》、《東方三俠》中的巾幗英雄,或者《仙鶴神針》、《鍾無艷》中的反串造型,她都演得爐火純青,這當然非一般演員可以做到,有些演員一生之中都在飾演同一類角色,根本無法突破事業的瓶頸。而阿梅可以做到,從文藝片到喜劇片,從動作片到黑社會片,她都演得遊刃有餘、如魚得水。這無疑也得之於她天生的表演天賦。 梅艷芳所依靠的不是漂亮的臉蛋,而是精湛的演技,在她拍完《胭脂扣》之後,曾經招來「梅艷芳是最丑影后」的評論,這一度帶給她傷害:「我覺得很不公平,我真的那麼丑嗎?非要漂亮才能演戲嗎?」但隨著閱歷的增加,她對於自身的認識越來越清楚,心態也就愈來愈平和了:「說我漂亮其實是一種禮貌,不如說我很有性格。現在我放下了包袱,怎麼說都無所謂,既然是演員的身份,就不應該計較漂亮不漂亮,只要有發揮的機會,都會去嘗試。」 自此後,她自稱不漂亮的論調就始終如一了,拍完《胭脂扣》時她告訴媒體:「我又不漂亮,香港美女怎麼數也數不到我,我又不脫,人家不會找我當花瓶。」《胭脂扣》之前,她拍了《殺妻二人組》等喜劇,擔心被人定型成為醜女,她因此希望能塑造一個和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角色。 於是,她飾演的如花出現了,《胭脂扣》里的女鬼如花,站在窗邊思念十二少,幽幽地咬口蘋果,嘴角泛出血絲,人鬼相隔的心痛、哀愁,寫在蒼白的臉上。 「我希望可以從性格上去討好觀眾,我對男裝打扮有信心,我喜歡學男人。」因此出現了《英雄本色3 夕陽之歌》、《川島芳子》里風流倜儻的阿梅。在《慌心假期》里梅艷芳還成功詮釋了那個隱隱指涉女同性戀關係里的「男性角色」。 關錦鵬說,一直想再和阿梅合作,但苦無適合的劇本,直到去年(去年:2003年)初再度邀張國榮與阿梅合演《逆光風景》,卻因預算龐大延後,「我一直以為還有機會和這兩位合作,沒想到……」 梅艷芳是多元化高水準女演員,柔情、搞笑或俠女角色演來都是拿手好戲。——杜琪峰 「她的演技好,而且對角色的理解力非常令我驚訝。」——許鞍華 「我們年紀差不多,好像在一個家庭里長大。她是我心目中的堅強女性,對娛樂圈貢獻很大,很有成就。」——吳宇森第六章:一生娛樂別人俠骨柔腸 梅艷芳個性豪爽,圈內交到許多好友,這些友誼是她打拚演藝圈的真正財富,去年9 月間,梅艷芳的身體狀況尚未惡化,成龍忙著拍「新警察故事」,但一等收工後,成龍就會到阿梅的住所,陪著她聊天,每次話題一開,兩人就聊個不停,還熬夜聊到通宵,隔天他再趕去拍戲,這種好友交情,是講一整夜的話都不夠。而鍾楚紅退隱演藝圈多年,與圈內交情特好的人並不多,梅艷芳是她最愛談心的對象之一,她說很欣賞梅艷芳的個性,永遠替別人著想,當時生病中的阿梅,還很堅強地告訴鍾楚紅事情要想開就好,這也是為何最討厭媒體的鐘楚紅,在阿梅走得當晚,明知媒體都守在醫院外,還是一定要去看她最後一眼。 阿梅曾經私下說都是曾志偉害她嫁不出去,後來在《明報》記者的追問下,曾志偉也對這種指責供認不諱,並且有點內疚地說:「我以為阿梅"百毒不侵』嘛!」 但阿梅對於曾志偉的「有心破壞」並非真的放在心上,仍然把他當成好朋友,並且說:「我常常覺得,交上他們這班朋友,是我一生的福,也是我一生的禍。」所謂一生的「禍」,應該就是指他們總是把她當男人看,卻忽略了她作為女性柔弱的那一面,她渴望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男朋友,這份細膩的情感需要被他們忽視了。 男的朋友常常把阿梅當兄弟。阿梅的身旁一直不乏男人,她也總愛混在男人堆中。只是這群大男人從來不曾有誰對她動起結婚的念頭:「兄弟都把我當兄弟,男人都把我當男人,你說,又怎麼嫁出去?」 豈止在男人堆里像個男人,就是在女人堆里,她也像個大哥一樣保護她們,如果有人給身邊的女朋友敬酒,她就會一把搶過來,說,她們都是女人啊,怎麼喝酒?我來喝。 有時候甚至都不用酒杯,直接拿起瓶子就喝。所以有她在場的時候,男藝員輕易不敢向女藝員敬酒。 對於金錢,她就更加不在乎。借錢,好啊,要多少?朋友私下裡議論說阿梅就是一間小銀行,沒錢的時候向她借准沒錯,香港媒體更是把她寫成「花大姐」,即是說她花錢如流水,對錢財向來沒數,有種說法是,不知道香港娛樂圈裡的人向她借過多少錢,又還了多少,反正她自己是記不得。對於這點,梅媽媽也格外了解,宣稱在女兒去世後便有「爆料」公布的她,稱自己女兒的錢都被一些小白臉敗光了。梅媽媽不尊重自己女兒的做法十分讓人反感,但她一方面也說出了梅艷芳為人處事上的真實,即她對於金錢向來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朋友只要有難處向她開口,她保證會仗義疏財,出手還會十分闊綽。 在男人堆里,她也是一副哥們情誼的感覺,無論是劉德華、譚詠麟還是曾志偉、張國榮,她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向來無比放縱,沒有什麼性別的區分,摟摟抱抱是十分自然的行為。她經常和這幫朋友到酒吧喝酒,不醉不歸,通宵達旦,樂此不疲。 在她眾多的朋友當中,有三個人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學友似家人,華仔愛護她,張國榮是大哥哥。張學友是她乾妹妹的丈夫,大家的感情就像一家人。(他最終因為這種親屬關係而失去了抬棺的資格。)但參加抬棺的台灣歌手陶喆根據自己的觀察,認為梁朝偉和張學友是阿梅最好的朋友,根據是這兩位真性情的男人因為阿梅的離世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衣飾穿著,臉上的憂傷一目了然。 梁朝偉、劉德華和阿梅的交往都已經二十幾年了,他們在無線時期就已認識,幾個人都是依靠自身的努力,不斷奮鬥才有了後來的輝煌。華仔本來就是一個特別顧家的標準男人,對於這個外界傳聞暗戀他的歌壇大姐大,沒有愛情,卻有最深的親情。 早阿梅一些時日先走的張國榮更是阿梅無所不談的聊天對象,他們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舞台上皆配合默契。阿梅曾經表示:「我有什麼事都跟他說,我們什麼都談,他就像大哥哥那樣。」也就無怪乎張國榮的自殺直接改變了梅艷芳對於疾病的態度了。 阿梅把劉德華作為男朋友的理想人選,但華仔終究是對她有親情無愛情,最後也就是在舞台上給了她一份安慰,攜著身穿婚紗的阿梅在舞台上共唱《月亮代表我的心》,但阿梅又如何會責怪他?畢竟劉德華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這個世界上他最重視的女人只有兩個,一個是他自己的媽媽,另外一個就是阿梅,只要阿梅一句話,他就會放下手邊的工作,來到她的身邊,兩人是前生註定的朋友,卻無法做成戀人,不知道這是阿梅的悲哀還是幸運? 「因為我不想失去這樣一段友情,我從來沒有想過和他嘗試開始。」其中的珍惜和無奈又豈是一個「愁」字了得? 除了一大幫男性朋友,她的女朋友也很多,尤其是當她公布了自己的病情之後,他們都陪伴她走到前台,坦然地向媒體和喜愛她的歌迷、影迷們公布自己的病情。鄭秀文、楊紫瓊雙眼通紅;她的愛徒何韻詩眼中泛著淚光……每個人都深情地擁抱過她,給予她力量和戰勝病魔的勇氣。 為什麼她能夠獲得這麼多的友情? 一切都源於她的俠骨與柔腸。她天生是屬於眾人的。在很多人的眼裡,她比任何人都自信、堅強,是公認的所有人的大姐。就是連銀幕上一直飾演無所不能的「英雄」成龍大哥,在不開心的時候也會找阿梅聊天。在太多人的心裡,她就是大家的山。 除了一幫年齡相仿的朋友,她的生命中還有幾個比她年輕許多的小朋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在她的葬禮上手捧遺照的契弟謝霆鋒。眾所周知,謝霆鋒曾經做出了一些讓人失望的事。反觀大陸歌壇亦有同樣的例子,比如趙薇,她也曾經因為日本旗服裝而遭到了不少人的痛罵,甚至一度影響自己演藝事業的發展。其實,何不多一點寬容之心,年少時的輕狂,幾人不曾經歷?阿梅也同樣是從那樣一個時期走過來的,她就會更好地考慮到契弟的感受,而不把他一時的錯誤當成是不可饒恕的。 2003年8 月,她最崇拜的球星貝克漢姆來港比賽,整個香港沸騰了,阿梅熱愛貝克漢姆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據說當她得知陳曉東有皇家馬德里慈善晚宴的門票時,千方百計地搞關係終於徵得了陳曉東的同意,送她一張門票,但陳曉東也提出了一個令她啼笑皆非的要求,就是讓她和媒體講清楚他並不像謝霆鋒那樣認了阿梅做干姐姐。 面對自己最喜歡的球星,阿梅沒有以揶揄自己的契弟為代價,她放棄了這張門票。本來,所謂通過依靠一棵大樹迅速在演藝圈站穩腳跟的事情比比皆是,但為什麼就不能從一種人之常情的角度去理解她和謝霆鋒的關係,如果不是這麼多的猜測,當初她和趙文卓或許也不會分開吧。 一個人,無論是成功之人還是失敗之人,她對於正常的感情需求都是需要得到應有的尊重的,她與謝霆鋒是在佛祖前虔誠跪拜過的,是那種拋開了利害關係的姐弟之情。有的是惺惺相惜的懂得,外人又何必無端猜測,何況所謂謝一度的頹廢和張揚,也並非不可原諒,演藝圈的人,又幾個不曾經歷過這樣一個找不到真實的自己的時期?何況,後來他在為SARS中失去父母的孤兒教育基金「茁壯成長」的籌款表現,足以證明他的善良;這項慈善活動旨在推行兒童教育基金保險計劃,這個計劃的目的,是為了資助內地的失學兒童以及全世界其他地區得不到良好教育的兒童。一向熱心於慈善事業的梅艷芳,被聘為此次活動的「愛心大使」。 在梅艷芳生命的最後一個階段,是謝霆鋒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甚至徹夜陪她聊天、陪她逛街、陪她出席慈善活動……但也正因為如此,香港媒體大肆宣傳兩人是「姐弟戀」。 梅艷芳對此的答覆是:「有一天在佛壇,我在佛祖面前說,這個小朋友不是太壞,他只是不會抒發情感。我就叫他不管發生什麼事,向佛祖面前抒發吧。後來,我又建議大家一齊燒柱香,也不算什麼結拜,大家好像兄弟姊妹,我希望可以盡姐姐的責任,令他好好成長。」 對於年輕的藝人,阿梅向來主張一種寬容的態度,畢竟也是從那樣一種青澀的年齡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她懂得這過程的不易。2003年6 月,一個馬圈的人物公開指責謝霆鋒靠女人做宣傳,梅艷芳駁斥說:「這位先生真是好笑,他是馬圈,我是娛樂圈,關他什麼事呀!他瞧不起娛樂圈的人,我也不需要瞧得起他!」 香港媒體如此解讀梅艷芳的這種行為,稱她是為了這個新戀人重新樹立自己的形象助力,稱二人多次在梅艷芳的香閨或者其他場所幽會,對於這些報道,幾位當事人都採取了不予理睬的態度,無論是媒體盛傳的謝霆鋒的前緋聞女友王菲還是張柏芝,皆是一副放任的態度,這點讓媒體十分不解,直到最終,阿梅離世之後,謝霆鋒的行為才得以以一種正面報道出現。 謝霆鋒出道以後的確是事態不斷,但他最後相扶相攜自己的契姐走過生命末尾的行為大大改變了人們對他的認識,梅艷芳地下也當欣慰了,畢竟她曾經的努力有了回報。 正因為她深知新人的不容易,所以她總是力所能及地提攜新人,照顧一幫「師弟師妹」。 早在1989年的時候,阿梅就宣布從第二年不再接受任何音樂獎項,以此來提攜新人,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 早年的草蜢、郭富城、梁漢文、譚耀文,後來的謝霆鋒、陳冠希、何韻詩等都得到了阿梅的大力幫助,並在她的提攜下走紅。她給予他們鼓勵,但也不忘批評,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他們以後的路可以走得更加順暢。 SARS期間,阿梅組織的《1 :99音樂會》上,謝霆鋒在台上公然摔吉他令她十分不快,回到後台她對這個寵愛有加的契弟的叫道:「舞台既是藝人的生命,我們就應該像愛自己的家一樣地愛護她,你偏激的舉動不僅是對她的不尊重,更是對這份職業的不負責任。」 霆鋒低下了頭,十分真誠地表示自己摔吉他只是因為吉他突然失靈影響了演出效果,覺得對不起觀眾才這麼做的,並沒有想太多。阿梅原諒了他的無心之舉。但我們相信謝霆鋒之後一定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他開始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去做事情了。姐弟兩人的感情也是越來越深。 她對於自己的兩個徒弟的要求就更加嚴格,這種做法讓她的愛徒許志安和何韻詩受益匪淺,許志安說:「我的第一首歌是她給我機會唱的,到現在我可以擁有自己的歌曲,很多人知道誰是許志安也是因為她。她給我太多美好的回憶。」太多的感激溢於言表。 除了這些親近的人,對於其他她不太了解的年輕的藝人,她亦不忘記自己「大姐大」的身份,在多種場合下交給他們怎麼做事、如何做人:「我覺得現在香港的很多年輕歌手都很有潛力,不過呢,說實在話,我覺得他們的演藝壽命很難長久。因為我們那個年代的歌手很多事都是自己去做的,那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現在的年輕歌手都是唱片公司幫他們安排一切,他們根本就不曉得花時間去學習其他的事情,我覺得這是很遺憾的。」 梅姐留下的財富是需要用心去體味的,無論是香港演藝圈裡的新人還是大陸、台灣演藝圈的新人,如果他們可以體味阿梅對他們的殷殷期待,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就不會再出現現在這樣一首歌成名後馬上就銷聲匿跡了的事情了,比如隨著《流星花園》的熱播而迅速竄紅又迅速地低靡下去的F4。梅花香自苦寒來,到什麼時候,阿梅都是最經典的例證。 豪爽,為朋友兩肋插刀、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正是她這副俠骨柔腸,才換來了無數朋友的相伴。 芳華絕代縹緲去,艷影長存紅塵間。此一概括,真好!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阿梅: 「這個是我生命中最難過的時刻,因為我們要說再見了,快樂的時候總是過得很快,我們曾經每天都見面,但是轉眼間我們要分開,我什麼都不想說,只是想你再親吻我多一次,生命是短暫的,將來我們都將再次見面,在這一剎那,我只想和你再擁抱多一陣,然後,kissmeandsaygoodbye 。」 2004年1 月12日,梅艷芳的告別禮於上午11時開始,12時結束,但後來因為一些具體的問題不得不延長了半個小時,中午12時50分,靈車才從殯儀館開出來。 中午12時13分,殯儀館外的群眾越來越多,現場一度出現擁擠。其實早在清晨5 點鐘的時候就已經有歌迷來到公祭現場,希望看一代歌后最後一眼,並親自送這位「香港的女兒」上路。現場的每個人都非常悲傷,許多人的眼淚都在眼眶中打轉,連現場維持秩序的警察神情也是哀傷的。 中午12時50分,謝霆鋒和梅艷芳的外甥捧著她的遺照走出殯儀館,二人眼眶紅腫,滿臉悲傷。隨後裝載著靈柩的靈車正式駛離北角殯儀館,開往哥連臣角火葬場火化。無以數計的香港民眾,以及來自內地、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歌迷,早早沿途黯然會集,陪護著名香港藝人梅艷芳走完最後一程,向心目中喜愛和尊重的 「梅姐」作最後告別。靈車幾乎全部被白色鮮花覆蓋,從殯儀館緩緩駛出時,馬路兩旁的歌迷、影迷聲嘶力竭地呼喊著「梅艷芳」或「Anita」的名字,哭泣聲此起彼落。 為避免記者及歌迷、影迷衝上馬路造成混亂,警方封閉了殯儀館外的一段馬路,以方便靈車開出。其間約有千名歌迷、影迷在馬路兩旁目送靈車離去,與梅艷芳告別。 梅艷芳生前好友成龍、曾志偉、梁朝偉、劉嘉玲、趙文卓、張學友、許鞍華、關之琳、林青霞、苗喬偉、林憶蓮、譚詠麟、沈殿霞、陳慧琳、吳君如、葉倩文、、胡軍、呂良偉、謝賢、謝霆鋒、張柏芝等紛紛抵達現場,到場所有人都身著素服,神情黯然。馮小剛、何平、那英等大陸的一些藝人也專程到香港殯儀館送阿梅最後一程。殯儀館外放滿了明星送來的花籃或花牌。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趙文卓送的花牌,上面寫著「此生至愛,一路好走」八個大字,足以印證他對阿梅的一份真摯感情。其他數以百計的花籃上也寫滿了感人的字句,比如香港特區政府特首董建華:音容宛在;白雪仙:淚影凝艷舞榭歌台外風吹雨打心湖醞芳蓮邦凈土間掛遠煩除;梅媽媽:囝囝、心中永有你陪伴;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聲韻長存。全國人大代表費斐:永遠懷念你;中國原創歌曲委員會:樂壇典範;中華文化城有限公司曾慶淮:音容宛在;中聯辦李剛:悼念梅艷芳小姐;中聯辦文體部:懿德留芳;邵逸夫方逸華:痛失英才;倫永亮:朝著你最快樂的路走吧;樂施會:懷念摯愛的樂施大使梅艷芳小姐;陳秋霞:留芳百世;廣播處長朱培慶及香港電台:留芳百世;張藝謀:往生極樂;曾志偉:往生極樂凈土;中央電視台《同一首歌》:音容宛在;有線電視吳天海:藝壇奇葩巨星隕落;甘國亮暨新城電台:我們永遠懷念你;霍震霆:永遠懷念;商業電台:活在艷舞台比生命更大;亞洲電視:絕代芳華似夢如花俠義佳話永留人間;蘇小姐:有幸陪伴你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永遠懷念你。 從這些花籃中可以清晰地瞥見一個把愛心播撒到各個角落的阿梅,她的光輝並不因為她的隕落而消失,就像許多花牌中表達的那樣,她的音容宛在,她的芳香依然飄滿人間。 這次梅姐的喪禮扶靈人名單上共有8人,為劉德華、劉培基、梁朝偉、陶喆、連延輝、蘇孝良、張敏儀、楊紫瓊,這也打破了以往舉辦喪禮的傳統,一般來講扶靈名單上都是男性,而這次扶靈名單上有張敏儀、楊紫瓊兩位女性,大概是因二人與梅艷芳的交情深厚。 梅艷芳的葬禮上還舉行了佛教法事,有大批法師到場。大概在七、八年前,梅艷芳在朋友介紹下跟西藏的佛教藏師見了面,所以梅姐的喪禮以佛教的禮式進行,有很多法師為梅姐祝福,希望她能入凈土。 令人震驚的是,現場竟然有很多香港記者都自發地穿起黑衣為阿梅送行,他們當中很多人還灑下了傷心的淚水,這種情形在香港十分罕見。阿梅生前一向快人快語,經常聲討狗仔隊,但每每看到有記者通宵達旦地工作,又很心疼,所以總是儘可能回答他們的提問,阿梅因此被香港媒體評選為最受歡迎的明星,這也就是那些記者們在挨過罵之後,依然對她充滿了敬重之情,並且自發地為她送行。 鳳凰衛視、香港有線電視和亞洲電視三家電視台都在現場做了直播,在靈車駛出的一刻,香港有線電視更是租用了直升機來拍攝靈車上的情況,這也是香港多年來最隆重的一次出殯。 早在告別禮舉行的頭天晚上,梅艷芳生前的一些朋友諸如胡慧中、周星馳、前男友近藤真彥等人已經前往拜祭。按照香港老例,白髮人不能進入靈堂送黑髮人,但梅艷芳的母親沒有顧及這些老例,就像抬棺的人中出現了兩位女性一樣,所有的儀式只為表達哀思,而不再在意傳統觀念的束縛。梅媽媽從下午破例進入靈堂。 12日下午3 點半到7 點,是梅艷芳的公祭時間,香港特首董建華特意送來花圈表示哀悼。上萬名歌迷排起的長隊將香港殯儀館附近的廣場擠得水泄不通。他們身著黑色素裝,手持白玫瑰和黃玫瑰陸續進入館中公祭,幾代歌迷和影迷心情沉重,向這位影響力深遠的演員默默告別。由於參加公祭的人過多,香港警方特意增派人手在現場維持秩序,而現場情況一直有條不紊、秩序井然。 在正式的公祭時間內,香港演藝界的明星陸續到來,在梅艷芳去世後一直沒有出現的前男友趙文卓也首次神情肅穆地出現。演藝界的長輩和權威人士則選擇在晚上至午夜點十分前來探望死者家屬,並向逝者致意。 白色鮮花布置的靈堂大廳肅穆而典雅,梅艷芳唱片《是這樣的》封套黑白照片所做成的遺像令人心生感慨,而阿梅生前喜愛的阿迪達斯球衣、高跟鞋和LV手袋也成為陪葬品一起火化。 她生前的一些好友更是對阿梅的離開表達了無盡的哀思: 曾志偉:「梅艷芳小姐是在兩點五十分離開我們的,她是因為癌症引致肺部失調而去世。 成龍:「她很喜歡熱鬧,所以我們所有人在這裡,她見到所有的人了她才走,她喜歡靚,去得很安詳,她走得很美。」 梁漢文:「她走得很美,很安詳。」 梁朝偉:「總之好難過啊。」 甄妮:「希望她好好地走這一程……」 成龍:「阿梅不是屬於我們演藝界的,而是屬於全香港的。」 吳宗憲:「她是一個我永遠都懷念的大姐。」 張惠妹:「其實在這個演藝圈裡面她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梁漢文:「永遠都在我心目中留下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譚詠麟:「將她以往這種鬥志斗心再繼續下去。」 張惠妹:「她的精神跟她在當一個藝人的時候……」 吳宗憲:「昔人已乘黃鶴去啊。」 成龍:「別哭,別叫她的名字,這是她的意願。」 陳小春:「她走得很開心,她很美。」 梁朝偉:「阿梅的堅強和勇氣永遠在我們心裏面。」 陳小春:「如果大家不開心,她反而更加不開心。」 曾志偉:「阿梅姐今晚的病情已經是一直急轉直下,但是她用她頑強的鬥志,她等到每一個她至愛至好的朋友,見到最後一面,得到我們每一個朋友對她最後的祝福,她才含笑上路。」 葉倩文:梅艷芳對香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香港現在少了一顆最閃亮的星星,她是香港的女兒。我會一直想念她。 他的恩師黃霑在談論香港流行音樂時說到:「但像以前譚詠麟的瘋狂沒有了、張學友的瘋狂沒有了、梅艷芳的瘋狂沒有了。」 香港著名導演徐克在接受《南方周末》的專訪中談到:「我認識梅艷芳是和她姐姐一起的,當時我在"無線』,她們來電視檯面試……交往久了,才知道她性格直率,並非人人喜歡,我本人很欣賞這一點,在生活上很自我,有時很情緒化,與她合作的人都受過她的氣,但又是那麼喜歡她。她有晚睡晚起的壞習慣,很多導演在拍戲的時候氣她這一點,可是到了鏡頭前她又是那麼有感覺,那麼聰明,而且她很有品位,對戲也是有她自己的原則。跟她是可以講心裡話,而且她聽見了總是很理解你。跟她很容易溝通,很爽快,很有正義感,可能她的毛病也出在這裡,看到有什麼不對她就會出頭,總是堅持不妥協。」 吳宇森更是親手撰寫一段悼念阿梅的話:「你的歌聲讓我們動容,你的勇氣和大愛,讓我們領會到人生的意義。」 曾經因為裸照事件而得到梅艷芳幫助的女星劉嘉玲更是哽咽著回憶兩人的交往和對阿梅的感激和懷念:「我當時發生那樣的事,她很盡心儘力幫我,令我好感動,她這個人又有義氣,好像古代俠女,連我到了她身邊都變成弱女。」 梅艷芳的經紀人王敏慧女士在阿梅去世之後一度受到梅媽媽的攻擊,但她還是十分真誠地表達了自己對於梅艷芳的敬意:「我能夠和阿梅認識及一起工作,是我一生中最光榮的事,希望大家永遠把阿梅放在心裡。」 剛結婚一個多月的何超儀,亦不忌諱「相衝」之說,參與「白事」,並出席阿梅喪禮,她談及梅艷芳更是情深意切:「阿梅是我認識了20年的好朋友,她重情義、關心他人,希望大家也會珍惜她留給我們的最好的回憶,珍惜她的堅毅精神。」 除此以外一些大陸各行各業的人士也對阿梅的離去表達了各自的懷念和敬意。著名歌手孫楠說:「梅艷芳是空前絕後的叱咤樂壇的女皇,也是香港樂壇成長時代的里程碑,她的去世無疑是華語樂壇的一大損失,她在同行的人品、成就是有口皆碑的,梅艷芳的才藝是這一行的佼佼者,華語樂壇幾乎沒人可以跟她比,她在台上表現古靈精怪,一位歌手肯為舞台作出這樣的犧牲,那才是專業的表現,今天能像梅艷芳那樣尊重舞台,肯犧牲打扮表演的又有幾人?我們及廣大歌迷們會永遠懷念她。」著名製片人張紀中說:「原來曾邀她為《射鵰英雄傳》演唱歌曲,當時她在忙別的事,計劃就落空了,後來我又打算在《神鵰俠侶》中讓她演唱《問世間情為何物》,可惜她離去了,事情太突然了。」後來該歌曲由歌壇常青樹蔡琴演唱,一個同樣堅強執著的女人,阿梅應該不會覺得太遺憾。著名音樂人、電影導演高曉松則說:「我覺得梅艷芳的逝去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家的離去,而是一個年代的逝去似的,因為他們那個時代,是香港最真誠地時候,真誠的在做事、唱歌的年代。」 音樂人洛兵說:「梅姐是乾淨的,善良的,堅強的,以德服人的。梅姐身染絕症卻豪情洋溢,梅姐仗義助人重情輕財,梅姐患癌後還舉行八場火爆透頂的紅磡個唱,梅姐宣布把所有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還說,她不希望把骨灰送上月球,反而想把遺體送上月球,她的靈魂或許不能上天堂,死後遺體卻希望可以。」 但所有這些懷念的文字都抵不過阿梅生前交往甚密的老友劉培基,她的親愛的Eddie 哥哥,所以重讀劉培基的文章是進入梅艷芳生命最後時刻心境的最好選擇。他從阿梅一出道就做她的形象設計,尤其是他為其設計的服裝,一直陪伴她到終老,就是她最後所穿的中西合璧的象牙旗袍也出自這位最尊敬的Eddie 之手,兩人的感情可見一斑。下面就是劉培基的悼念文章。 劉培基的悼念文章: 我曾經跟梅艷芳和羅文說:「我無親無故,假如有一天,我走了,我的身後事就交託給你們了。」做夢也沒想到,他們都比我先走了。 我原以為退休生活優遊自在,開心快樂,想不到,我的好朋友接二連三出事了。由02年5 月接到羅記的電話,告訴我他患了肝癌;然後,Leslie突然離開;連Anita也竟然得了重病。這兩年多來所發生的一切,令我身心疲累,我很痛。 讓她自己作決定 99年,梅艷芳曾跟我說,她做例行檢查的時候發覺患上婦科病,子宮長了個水瘤。我對婦科病並不了解,她輕描淡寫地說:「只是平常事,醫生說會自自然然痊癒的。」02年12月6 日,這是我一生都不會忘記的日子。那天我剛替羅記做完為七,離開香港回到家裡,原以為鬆一口氣,但在凌晨兩點多,收到阿梅的電話,她說:「我剛收到身體檢查報告,醫生說不太好。」我知道事態嚴重,笠日,立刻返港。 見到阿梅,她告訴我她患了子宮頸癌,但她出奇地平靜,她跟我說:「Eddie 哥哥,這一生我都很尊敬你,很聽你的話,但這次希望你讓我自己做一個決定。人生,也不過是這樣,都是辛苦的。我會接受治療,但如果要我受很多痛苦,那我就不想了,因為我覺得我已經很辛苦。我想先試中醫,我比較相信中醫,而且中藥治療沒那麼辛苦。」 愛芳的病令她留陰影 我內心急得不得了,但我不敢在香港有所動作。我知道北京有一位姚教授,是這方面的專家,便請他飛來香港看阿梅,吃了幾次中藥後,姚教授建議阿梅接受中西配合的治療。然而,阿梅姐姐愛芳的病令她留下陰影,愛芳一開始便看西醫,她覺得她姐姐很辛苦,她不喜歡這種感覺。而且,她擔心施手術會令中氣受損,影響唱歌,又擔心接受電療、化療會大量脫髮,影響儀容,無法工作。 在朋友介紹下,我陪著她到蘇州,上海看其他中醫。她很積極地配合,但我發現效果不大。 到蘇州求醫的日子裡,閑著無聊,我教阿梅用手機發簡訊,她很聰明,一學就會了,從那時起,我便經常接到她的簡訊。有一回我收到她的一首詩,我看得傻了,我驚訝於她如此有文采,她一定度過了很多個寂寞的夜晚,才會看到這樣的詩,我當時覺得她很凄涼,良久也不懂答她,因為真的感覺很痛。 腫瘤嚴重出血 一天,友人致電問好,我心裡憋不住,說:「其實我很不好,很辛苦,因為一個朋友有事。」朋友沒有追問是什麼事,倒勸我找個人分擔一下,但我說:「不可以,我對任何人也不能說。」我一直替阿梅保守著這個秘密。 在這過程中,發生了張國榮事件,我和阿梅沉重得不得了。 我開始跟阿梅研究,不如轉看西醫,剛巧有圈中好友致電阿梅,她把病情告訴了這位好友,好友介紹了張醫生( 阿梅的主診醫生) 給阿梅認識。03年7 月23日,阿梅第一次接受電療。 梅艷芳是個很神奇的人。當時她的情況其實已經很嚴重,腫瘤出血得很厲害,也不明白她那麼瘦弱的人竟可以撐得住。接受電療後,她的腫瘤消失了。 病中情緒反覆 在打這場仗的過程中,阿梅的情緒很反覆,希望各位朋友看到這篇文章時,能了解到每個人對生死的看法都不同。我與阿梅除了在工作上合拍外,對生死的看法也很接近。如果可以健康地生活,那是最好的,但可能因為我們經歷得多,覺得生死並不是太重要。阿梅有時候會開心地說:「好番嘍!」有時候不太樂觀便會說: 「無所謂嘍!」我們曾跟對方說,無論誰先走,到了天國,都會回來告訴對方,那邊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我們的話題盡量積極,但也難免有脆弱的時刻。 沒有體力應付綵排 她能夠在生命最後期舉行演唱會,可說是個奇蹟,她是全憑意志支撐完成這件事。她一定要開個唱,我想有兩個原因,最重要的是她希望在台上跟歌迷再聚一次,其次是她真的希望穿一次婚紗,她選擇嫁給舞台。 演唱會前十多天,她因為剛做過化療,身體很弱,雖然安排了綵排時間,但她根本沒有體力去應付。 開show前一星期,我到她睡房裡,摟著睡在床上的她,說:「小妹妹,起身啦!」她一轉身,抱著我,看見她這麼累,我說:「如果真的太累,遲些才做吧( 演唱會)!」但她說:「一定要做,不做沒得做啦!」她的話猶如在我心上插了一刀。 在那刻,我還能說什麼呢?我跟她說:「我了解你的堅持,但你不要告訴任何人,這是我和你做的決定,你天生屬於舞台,任何綵排你也不必理會,你把所有關於演唱會的工作押後,反正不必跟舞蹈藝員綵排,你保留體力至開show前兩三天,才跟上海管弦樂團綵排,不必向其他人解釋原因。」有幸看過這個演唱會的人,都知道阿梅已經盡了全力,做了個好show。 如有毒藥會喝下去 每晚完場後,我都在她家陪她吃宵夜,當時她已經吃不下,因為吃了東西便覺得不舒服,需要吃很多胃藥,我很擔心她的肝或胃出現問題。她吃得那麼少,卻需要大量體力應付表演,發燒也照樣演唱。其實她很應該去檢查,但她抽不出時間。 為了替阿梅做演唱會服裝,我已經在香港留了個半月,因此並沒有陪阿梅去京都。我以為只要待她回港,繼續治療便可以了。可是,當她入院檢查,醫生要求阿梅給他們更多時間。要她留院開始療程,醫生說她能夠做演唱會已是奇蹟,是上天特別賜給她的,但阿梅早已安排了很多工作,在朋友力勸下,她發了個簡訊給我: 「如果我現在不工作,我會胡思亂想,做的話就不會想太多。你知否我做完化療有多辛苦?我想,如果事情發生在你身上,要是面前有一碗毒藥,我相信你一定會喝下去;如果是我,我也會那樣做。」我理解她的想法。 不過,結果她依然要入院留醫,她當時的血小板很低。 眼神充滿不舍與無奈 希望大家不要怪責我們在那時候撒謊,試問有誰願意每天都有一群人站在你家門前,看看你病成什麼樣子?我們唯有用盡不同的方法和途徑進出醫院,那是很不好的經歷。病人是不應該受到騷擾的,應該待她病好了,才出來跟大家見面;加上未免影響到醫院裡的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我們更加不得不這樣做。 過去的一個月真的很難受。阿梅幾乎整個12月都住在醫院裡,我只得不停進出香港,每次陪她三、四天。 12月20日,收到消息說阿梅要進深切治療部接受一些療程,只因為那些儀器都在深切治療部,而不是因為她有生命危險。 笠日我回港看她,其他人都出去了,我坐在她床邊,她把手伸給我,我捉著她的手說:「小妹妹,不用擔心,小事而已,用心,好好休息便沒事了,醫生說你很堅強。今天晚上我就走了,因為沒帶衣服,也沒訂酒店。」她叫我到她家住,說可以叫助手替我買衣服。剛巧醫生進來看她,我怕她不許我走,就趁那機會離開了,當我走的那刻,她看著我的那種眼神,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她的眼神是矛盾的,充滿不舍與無奈。 我離開病房時,覺得有點後悔,但我跟自己說,我坐著也於事無補,只會騷擾其他病人。 最難忘的平安夜 臨行前,我答應24日回港陪她度聖誕。當我在下午四時多抵達醫院,發覺氣氛很有點異樣,當時陪著她的有契媽( 何冠昌太太) 蘇小姐,連炎輝,每個人都好像 「有些事情」。不知道是否由於醫生替她用了鎮靜劑和止痛藥,阿梅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如果你大聲跟她說話,她會醒一會兒,然後又再入睡。我度過了一生最難忘的平安夜。醫生告訴我們:「梅小姐的情況不太好,但我們已經出動每個部門最好的醫生,我們一直搶救她的每一部分,這是緊要關頭,很多事情都要看這幾天了。」我看著醫生替阿梅插喉,真是心都碎了,因為之前她只需要吊營養水,若果不是危急,也不會替她插喉,我知道這是惟一的,也是最好的方法給她營養和增強抵抗力。 我是如此的疼愛她。如果我不是一個非常鎮定、理智的人,如果我稍微衝動,我會寧願就此死掉,有什麼比愛莫能助更難過?看著自己一手培植了這麼多年的人受這樣的苦,我一點也幫不上她。 把關心她的人拒諸門外 往後的幾天,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樣過的。我們不停收到電話,朋友都說要來探望阿梅,我不明白他們的消息從何而來。可是,這是危急關頭,越少人接觸她,她便越少機會受到感染,為她好,我只得硬著頭皮,不住替她擋駕,我把我沒有必要開罪的人都開罪了。凡事沒有絕對,阿梅多朋友本來是好事,但想不到今天會要我替她承擔,把關心她的人拒諸門外。還有一點,很多朋友在那關頭都想給阿梅介紹醫生,認為可以「搏一搏」,但我覺得應該尊重病者意願,這位主診醫生是阿梅自己選的,而且已經有七、八個全港最頂尖的醫生照顧她,若然在那時候突然加入其他醫生,反而打亂陣腳。 她的眼珠不停轉動 12月29日,下午四點,醫生說:「陪她多些,她應該是這個鐘頭的事了。」我的心很急,但急也沒用。很多愛惜阿梅的朋友要來看她,我也不再阻止了,當她還有得救治的機會,我不希望有人打擾她,但如果這時候再不讓朋友見她,是太不近人情了。 我陪在她身邊,朋友每三個三個的到床邊看她,我告訴她誰,誰,誰來了,也不知道她是否聽得到。在那七、八個小時里,她的眼珠不停轉動,醫生解釋說是腦神經線的自然反應,不等於她看得見人。我看著她的心電圖,血壓,呼吸,她不斷奮鬥,她真的很強勁。 直到凌晨兩點多,梅媽的情緒很不穩定,我儘力安撫她。突然,我看見Donny(阿梅的助手) 衝出病房,我心知不妙,他一定是去找醫生,我看見阿梅的心電圖已成一直線,我立刻捉著她的手,叫她放心,不要牽掛,有緣總會再見。她走了,她的樣子很安詳,沒有半點掙扎。 喜歡她的一個表情 回想八二年,我在當時的華星總經理蘇孝良手中接過梅艷芳。二十年來,我是盡心儘力去協助她。( 編者按:當時劉培基已是全港最有名的時裝設計師,許冠傑,羅文,汪明荃,葉麗儀等紅歌星的演唱會服裝,由他一手包辦。) 我和梅艷芳第一次見面,對她來說是印象難忘,她經常對人說:「當時真是給Eddie 嚇死。」 那時候我的工作很忙,我約了她到我寫字樓見面。她參賽那夜,我在熒幕上見過她,但因為沒專心看,對她無什麼印象。 我只把她當作一般模特兒處理,「你坐下先嘍!」打個招呼便繼續忙手邊的事情,忙完了,才跟她說:「你是Anita ?你除衫嘍!」她被我嚇了一跳,其實我的意思是叫她把外褸脫下,她穿得那麼密實,我怎看得清楚她的身形?她很害怕,脫下外褸,裡面竟是一件恤衫。 其實我需要看的是她的骨架,她的鎖骨位置,我於是丟了一件tubetop 給她,她顯得很害羞,但還是去換上了。我看過便讓她離開。 我對她的第一個印象,談不上喜不喜歡,但我喜歡她一個表情,就是當她不笑時,她的嘴巴令她看來有點驕傲,那種味道很特別。 這個人不會怯場 兩、三個星期後,蘇孝良告訴我,梅艷芳要參加東京音樂節,因為是代表香港,我覺得服裝要有點民族色彩,所以給她做了一件白色棉襖,但配一條有型的皮褲,加一塊大披肩。我到她銅鑼灣家裡替她試身,教她試演參賽時怎樣唱,怎樣做動作,她做得非常好,那刻,我就知道這個人不會怯場。她果然贏了。 她出版的第一張個人大碟《赤的疑惑》(有可能是劉培基的記憶失誤,梅艷芳的第一張個人大碟是《心債》。),從形象,服裝到封面設計,都是由我負責。阿梅一下子就走紅了。我跟她合作無間,朋友說我們這樣組合,真是百年難得一見,可說說雙劍合璧,天下無敵。 巴黎倫敦的分別 我和梅艷芳有太多難忘的第一次。八三年,我們一起去巴黎和倫敦,讓她見見世面。我們走進玩具店,她選中一隻毛毛狗,放在收銀處,再走開挑其它的。當我在收銀處見到那頭毛毛狗,一看就喜歡了,也不知道是阿梅放在那裡,便付錢買下。阿梅回頭髮覺毛毛狗不見了,急得呱呱叫,我說那頭狗我已經買了,幸好店裡還有存貨,店員便再拿一隻給她。我們高高興興拿著毛毛狗返酒店,俞崢替我們拍照留念,照片里的阿梅,一臉純真。 只在乎曾經擁有 就這樣,晃眼過了二十一年。阿梅也曾跟朋友說:「Eddie 已經照顧了我這 么多年,我也不好意思再麻煩他。我大個女了,要照顧自己。」 話雖如此,我依然很樂意照顧她,我曾經跟她說:「人世間,無論有多少人欺騙過你,但Eddie 哥哥從來沒有欺騙過你。我從第一次做你開始,都不是用腦來做你,而是用心來做。人間仍是有真愛的。」 我還會替阿梅做最後一套衣服,這件衣服一定是她喜歡的。 她走了以後,我一直為她的事忙著。喪禮過後,人靜下來,肯定比此刻更痛,但我寧願有這個痛,也比沒有的好,起碼我跟她一起經歷過。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借劉培基的這篇文章為這章做個結束吧,是的,如果不能天長地久,就珍惜那些曾經的擁有吧,只是,「天長地久有盡時,此恨綿綿無絕期。」胭脂涼心 人們還是會問:為什麼這樣活色生香的人是這樣一個悲涼的結局? 許多的普通人,能夠擁有幸福的生活,而她傻傻的、執著的等待也換不來對方的愛,所以太多的人都願意相信她走得很安詳,她走後就可以到天堂里和哥哥相聚,但哥哥縱使娶她,也不是愛情啊,他的愛情已經給了唐唐。 世上的事就是這樣不能兩全,無論她在歌壇上多麼風光無限,也是一個不完整的人生。這就是宿命?承受了太多的壓力、太多的痛,卻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 這樣一朵寂寞的「女人花」,任憑自己開到頹麗,開到百媚千紅,卻是既沒有楊玉環的「三千寵愛在一身」,也沒有西施的泛舟江上,優遊自在。是她不夠「傾國傾城」?還是男人太實際?畢竟是紅顏衰老,畢竟是歷盡滄桑,落寞的紅顏已經奄奄一息。 一次次被擊敗,終於被愛情催老,這就是一朵孤芳自賞、孤身走我路的女人的命運?總是有太多的不明白,太多的遺憾,來不及說出來,既是這樣,我便走了。禮佛的她大概已經參透了生生死死。 三十歲的時候,已經不談愛情,為何?她說她怕了。從此以後,明明愛情寫在臉上,也不敢再表白,就讓一切腐爛在心,只要不再承受失敗的滋味。 舞台上,他們對唱著情歌,深情地擁抱、接吻,卻一切都是戲,都是夢,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已經不願意醒來,哪怕瞬間的溫暖也是最後的安慰,她可以摟著她最後的愛人,卻靠不近他的心。優雅的舞步、瘋狂的舞步,卻跳不熱沒有溫度的愛情,火在她的心裡熊熊燃燒,卻必須保持冷靜的表情,因為那個男人沒有回應。她就那樣卑微得使人心疼,執著得惹人悲慟。 友情再多,誰會在身邊日日陪伴? 《女人花》里唱:「愛過知情重,醉過知酒濃,花開花謝終是空」既知是空,又何必切切等待?僅僅因為「女人如花花似夢」,她還在做著夢?不敢再談愛情,卻不代表心中沒了夢,這個夢著的女人很是懂得即使假的愛情也比沒有好,而假的愛情也同樣需要塗抹,塗抹上厚重的胭脂,別人看到便像是繁花似錦了,其實內心的蕭索卻是一點點加重,尤其是深秋或者寒冬,「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因相思而愁苦、而徹夜難眠的凄苦心情,雨也不知,樹亦不懂。 馮沅君在《隔絕》里寫到:「他們因為慰藉我的無聊起見,送了一瓶花來,嫣紅奼紫,清香撲鼻,不過我心中的難受由此更加幾倍。」一個以花為生命的女人,更是容易為花垂淚。讓她像林妹妹一樣提花鋤去葬花大概讓人覺得可笑萬分,無論如何她也沒有林妹妹那種無所依傍的氣質,但正因為骨子裡的那份堅強才更讓她的楚楚動人多了一份單面女子所沒有的女人味啊。 一朵花,卻是一朵禁忌之花,泣血開放。 翻開梅艷芳《滄桑的味道》一書,就像打開一瓶冷藏在地窖中的上等紅酒,那傾瀉出的暗紅色液體除了是酒,還是濃得化不開的過往。 是的,女人們都曾小心地淌過同一條水,但並不是誰都有能這樣的底氣,拿「滄桑」做自己的書名,把愛情灌注進江湖的味道。 花開又花謝。 「如果花開了,就歡喜;如果花謝了,就放棄。陪你在路上滿心歡喜,是因為風景,不一定是因為你。」 閉了眼,靜了心,一切隨風!但懷念她的人還在懷念著…… 王昕寫到:如果手中有一塊橡皮,我想把2003年4 月1 日和12月30日從日曆上抹去。 兩個傷心的日子,我們送走兩位用歌聲陪伴自己多年的朋友,明白生死是自然規律,卻依然抱怨一年兩個,數目太多太殘忍。 一個時代的盡頭在一個年份的盡頭髮生,今年沒有了可以有明年,這個時代結束了卻難再有下一次的重現。屬於梅艷芳和張國榮的時代,藝人只在自己的崗位上綻放自己的璀璨,他們賣藝,卻賣得有尊嚴、有實力、有專業精神,其生為舞台,其死,亦在舞台。從病情公布到離開人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堅強的阿梅,沒有意志頹喪的表露,卻見終極美麗的一次又一次釋放,最後的個唱,生命由此涅磐。 網友woshiyu89 發表評論說:森林裡的一棵樹倒了,如果我們都不知道,那麼就不是新聞!我寧願我不知道阿梅這棵樹倒了的新聞!對於她的死,我是真的很心疼!縱有千般寵,難得有情心!她在美麗的時候死去,沒有留給我們鶴皮雞發紅顏逝去的遺憾,但是我更寧願我能夠看見她六十歲的時候能和相愛的男人幸福相偎的樣子。真的是太心疼這個沒有愛人相伴的女人就這樣芳華早逝! 新浪網友發表評論說:生來孤獨,殘冬里一枝獨放,獨艷一冬。在百花凋謝之時,一枝笑傲風霜雪雨,雖為報春之梅,苦情的卻是自已;來時一人,走時獨身。孤獨的來,孤獨的去,一生註定孤獨。 40年的人生太短,卻贏來了無數個桂冠,「歌后」也好,「天后」也罷,這些都是身前之名,可「死去元知萬事空」,身後之事誰知否?幸好,「梅」雖謝,卻有歌留下凋的是「梅」,留的是歌。 「當繁華握在手中,心情卻變得荒蕪」。這句歌也許更適應「梅」之悲情一生。幸好,她有自已的歌,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上的她,當聽到人間她的歌聲響起,她還會寂寞嗎? 抬眼望雲 網友szjt214 評論說:如果說哥哥的死因是悟透人生之後對世事的倦怠的話,那梅艷芳的死便好似一種梅花極盡榮耀之後,終究敵不過老天的妒意,悄悄零落沉泥,唯有暗香留了! 「風雨飄搖人不留,如歌往事夢相隨,裊裊芳影無覓處,淡笑人間梅花艷。」 人已逝,可知帶走多少人的眼淚?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夜有點涼 讓晚星將這漆黑天際再燃亮 微弱聲浪 逝去的歌風裡回蕩 撲進我的心窗 沒有隱藏 為我的戀愛不止一趟有期望 然後失望 我卻始終一個模樣 實在誰伴我地老天荒 我在尋找 可依偎的胸膛 愛在何方 我笑我紿終希罕 仍然願意 准許當天飄進夢鄉 為紀念曾經遇上( 為紀念曾經巧遇上) 夜那麼長 或間中嚮往孤身一個去流浪 無論怎樣 到了天邊海角還是會有我的方向 似戲一場 驟眼的相見相識相愛更時尚 還是感謝 有過一刻將我燃亮 但是誰伴我地老天荒 (《情歸何處》曲/ 編: 倫永亮詞: 張美賢) 誰伴她到地老天荒? 絢爛中落幕,煙花散盡,只余寂暗天空……曲終魂斷夢猶傷 梅艷芳給劉培基的最後一封信 「……人生在世只是夢一場,一切皆有天意,我只希望我能和我的好朋友歡度可能是短暫但多姿彩及豐富的時光。當我向你說了這件事(罹癌),我好後悔,令你這樣為我費神,心情低落,真對不起,可否答應我不管將來會如何,都請不要難過和傷心,只要我感覺不到痛就已好,更有可能我完全好呢……」 來不及說再見,一切已經走遠。 2003年,好多東西都沒了.就像是遺失在風中的煙花,當我們還來不及說聲再見,就已經消逝不見。梅艷芳、張國榮他們的離開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正是人生壯年時候,卻擋不住死神的腳步。也許這便是人生之無常的最好詮釋。他們的一生都是光輝的一生,儘管都如此短暫。 生命的價值以它的質量來計算而不是以它的長短。 梅艷芳和張國榮、陳百強、譚詠麟曾經在香港的流行歌史上並稱為「譚張梅陳」,他們是香港歌壇輝煌時代的象徵,但到2003年終,4 個已經去了3 個,他們的離去標誌著一個輝煌的時代已經結束。 4 人中譚詠麟成名最早,陳百強中學畢業後還隨兄長在譚詠麟組織的早期樂隊里擔任過樂手。就在譚詠麟如日中天的時候,陳百強和張國榮漸漸異軍突起,瓜分香港歌壇各大獎項,動搖其霸主地位。很快,好事的傳媒開始拿張國榮和譚詠麟做比較,引發雙方歌迷曠日持久的「戰爭」,對張和譚造成了很多的負面影響,最終以譚詠麟宣布不再領獎,張國榮乾脆退出歌壇這樣兩敗俱傷的結局告一段落。陳百強和張國榮是一同在藝壇打拚的好友,曾合作過電影《喝彩》、《失業生》,儘管後來不再合作,但在陳百強昏迷期間,張國榮也曾低調赴醫院探望。梅艷芳是4 大巨星中的小妹妹,4 人中阿梅與張國榮關係最親密、最融洽,年輕時在海外演出,阿梅被闖進房間的黑人驚擾,是張國榮挺身而出英雄救美。 3 位英年早逝的巨星性格、命運中似乎都有點難以擺脫的悲劇色彩——陳百強被林燕妮稱為自毀式的悲劇人物,這個才華橫溢的青年有著與生俱來的、永遠抹不去的憂鬱,用藥物自我摧殘;張國榮是抑鬱敏感與積極勇敢並存的人,他可以原諒傷害自己的人,但會記住傷害本身,種種傷害積鬱成疾,他卻甘願獨自面對,只以最美一面示人;梅艷芳是娛樂圈豪俠仗義的大姐大,性格太過剛烈要強,反而讓很多人忽略了她是需要呵護照顧的女人,如果她不是那麼要強,也許…… 但人生哪有也許?過去的一切都無法重來、無法後悔。最後一場演唱會上她何嘗不想再有機會以其他方式和歌迷見面,但她坐在沙發的姿勢使太多人明白,大家都是來送她最後一程的,雖然也是存著僥倖,希望以後還可以在舞台上重見。 每個來看這場演唱會的人,有幾個不是抱著來看看她究竟還能否堅持下去的初衷來的,幾人在認真地聽她的歌,聽者的心裡關心的不是歌者唱的好與不好,而是她能不能唱下來。朋友幾乎全到了,濟濟一堂,整個舞台變成了另一種形式的病房。都是來觀賞一個身患絕症的女人的最後表演的,每個人的心裡都很清楚,或許這就是最後一次了,最終就變成了最後的告別。 當她穿上婚紗,嫁給舞台的瞬間,許多女人心中大概都有一份慶幸吧,畢竟她風光無限卻喪失了普通女人嫁人的機會,唏噓不已的時候便會嘆息生活是這般殘缺不全。但生命從來沒有完美。雖然我們會為阿梅這樣的巨星隕落感到惋惜,但想到她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已經把最美好的部分貢獻給了別人,就不要再說遺憾,夢裡的憂傷都慢慢地抹去,在愛她的日子裡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 迷亂的時刻,癲狂的時刻,沉淪的時刻,沮喪的時刻,絕望的時刻,出逃的時刻,輕浮的時刻,華麗妖艷的時刻,在她的生命中不斷上演,直到最終,終於把一切看穿,坦然地說一聲「現在一個人挺好。」真的就這樣帶著那麼多人的思念走了,風駐了,身形已經無影蹤,一代傳奇以戛然而止的方式謝幕。 內地追思會上,主持人李霞說:「2003年我們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朋友,梅艷芳作為演藝界最有影響力的女人,她的傑出貢獻和人格魅力令我們永遠記住了她。」 同是過路,同做過夢,本應是一對。 人在少年,夢中不覺,醒後要歸去。 三餐一宿,也共一雙,到底會是誰?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 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戲。 前世故人,忘憂的你,可曾記得起? 歡喜傷悲,老病生死,說不上傳奇。 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俗塵渺渺,天意茫茫,將你共我分開。 斷腸字點點,風雨聲連連,似是故人來。 何日再追,何地再醉,說今夜真美! 無份有緣,回憶不斷,生命卻苦短。 一種相思,兩段苦戀,半生說沒完。 在年月深淵,望明月遠遠,想像你憂怨。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間上終老。 離別以前,未知相對當日那麼好。 執子之手,卻又分手,愛得有還無。 十年後雙雙,萬年後對對,只恨看不到 (《似是故人來》曲:羅大佑詞:羅大佑唱:梅艷芳) 「十年後雙雙,萬年後對對,只恨看不到。」一曲終了,一魂已逝,夢裡的憂傷卻還在糾纏。第七章:梅艷芳精神面對死亡的勇氣 吳倩蓮:拍半生緣的時候她飾演我姐姐,我們常常在一塊兒,就覺得她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堅強,身子很弱,讓你很想保護她的感覺。那個時候才知道梅姐的堅強是心裏面的堅強。 阿梅:「我不是一個弱者。我是一個專業的藝人,面對住你們的時候,每一次我走出來,你們仍然可以見到一個精神奕奕的梅艷芳,我會仍然做一個專業的歌手。」 「大家都知道,女人心,最要緊是得到支持,我會希望我很快再站起來,做好多事,你們不用再擔心,你們看著,我慢慢怎樣打勝這場仗。」 2003年9 月5 日,梅艷芳在好友的陪同下開了一場記者招待會,勇敢承認自己患上了癌症,整個記者會阿梅沒流下半滴淚,還不時展露自己的微笑,並且說罷約十分鐘的心聲後就站在中央,舉起的右手握起拳頭,示意自己有力量打勝仗,現場所有人以拍掌兩分鐘作鼓勵,接著阿梅還與每位到場支持的朋友以擁抱表感激。 當朋友們獲知她的病情後,都急希望做些什麼可以對她的身體有好處,好多人為她煲湯,為她煮飯,四處尋找療法,令阿梅深受感動,她自豪和自信地說:「是他們的力量令我站在這裡,我從來未害怕過,這一場仗我一定會打贏,我不會辜負你們支持。我的Fans,希望你不用擔心,我是一個病人,但我不是一個弱者。」 就是在知道自己去日無多的時候,她依然沒有放棄對於演藝事業的追求,她向所有親友和她的歌迷保證: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動搖她的信心,並感激工作夥伴的支持,矢言繼續做專業藝人,每次出現的,都會是精神奕奕的梅艷芳。 阿梅透露得到張耀榮的支持,會在十一月開演唱會,並舉行巡迴演唱會,更加簽約當瘦身代言人。最後她希望傳媒如實報道還她一個公道,她說:「我很快就會站起來,你們慢慢看我怎樣打贏這場仗吧。」離開會場時,記者問她是否講了出來鬆一口氣?她說:「整個人都輕鬆了!」 幾乎所有在她走前想要完成的心愿都完成了,儘管完成得十分艱難,超出一個正常人所需付出的精力,但她真的以神采奕奕的形象出現在舞台上,沒有辜負眾人對她的期望,也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把自己嫁給了舞台,把生命交給了歌迷們。 所以,她的精神是永恆的,她的光輝永遠照耀我們每一個或平淡或張揚的日子。 「在情歌里,她總是婉約宿命,在舞台上,百變創新,在生活中,她勇敢韌性。」他的契弟謝霆鋒的一番評價大概可以代表許多人對梅艷芳的觀感。想要十分透徹地了解她目前還做不到,在媒體的各種報道面前需要認真地審視,才可以發現那些是涉及本質的東西。其實一切還要從她最初的經歷說起,追溯她一生的經歷是了解她為什麼選擇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置疾病於不顧,在明知去日無多的時候選擇絢爛地燃燒,釋放盡所有的生命激情。 梅艷芳出身貧寒,四歲半就登台演唱,少年艱苦奮鬥的經歷,磨練了她不屈不撓、勇於面對挫折的堅強意志,為她的歌聲注入了堅毅、熱忱和摯愛生命的內涵。所以當她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經歷過最初的情緒波動之後,便開始了與癌症抗爭的歷史,她不甘放棄對生命的追求,儘力向公眾展示剛強硬朗、最美最靚的形象,這種頑強的生命力給予那些選擇輕易放棄生命之者更多的啟示。 她勇敢戰勝病魔的精神,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依然奮鬥不息的精神是需要追憶尊重的。 遺願: 死後要把器官捐出, 遺愛人間。 遺言: 大家不要叫我的名字, 大家不要哭…… 遺照: 將《胭脂扣》中 「如花」的劇照當作遺照。 香港著名詞人林夕先生在《梅艷芳紀念冊》序言中寫道:「( 梅艷芳) 由1967年的荔園飛躍到1985年紅館的大舞台,不單展示了一個堅強女子的奮鬥之路,同時也體現了香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見證了香港起飛的流金歲月。梅艷芳是香港成功的典範。」 香港文匯報2003年12月31日刊出評論文章《催人奮進的生命樂章》,稱讚梅艷芳不僅留下了許多經典名曲和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還在人生的最後時刻,用頑強的意志,迸發出生命的無限光輝,激勵人們勇於面對挫折,熱愛生命。花不再香但美麗心中一再想 夜已輕輕跨進窗疲勞的小星倚在雲上 風中葉兒紛飛飄滿窗 換上當天的晚裝塗唇膏彷彿當晚模樣 深宵獨行盼遇路途上 像地上遺下紙張給風吹進這心窗 願儘力忘掉卻再想未淡忘熱浪留在我心上 他的眼光似夢樣不禁令我想 他的臂彎散魅力不禁又再想 當天夜靜月亮望著我倆跌進夢鄉 蔓珠莎華舊日艷麗已盡放 蔓珠莎華枯乾發上 花不再香但美麗心中一再想 ——《蔓珠莎華》 阿梅已經永遠離開了她所深愛的這個世界和她所喜歡的朋友們,花香已逝,但美麗的靈魂永遠在星光燦爛的夜晚出現,她陪伴著我們每一個平凡的或者不凡的日子,也讓每一個愛著或者等愛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她用自己的人品書寫了大寫的人生,所以在她離世之後才會受到無論是娛樂界還是普通人的無比懷念和追思。 2004年1 月10日,香格里拉飯店的大宴會廳里飄揚著一首阿梅的紅歌《女人花》,梅艷芳內地好友聚集在這裡,共同追思這位好朋友——香港演藝界的傑出藝人。到場嘉賓一律著黑衣,每人手中還拿著白色玫瑰花,追思會現場顯得格外肅穆和凝重。 作為這次活動的發起人之一、著名導演馮小剛第一個走到台前。他身穿黑色中式套服,雙目低垂,許久才說出一句話:「今天我們聚在這裡,阿梅肯定可以聽到我們的聲音,她也會看到我們。」由於馮小剛心情十分悲傷,話音未落,他站在台上已經泣不成聲,而夫人徐帆在台下也不斷擦拭著眼淚。馮小剛的發言不長,但他給梅艷芳的評價極高,阿梅的敬業,包括她在身患絕症的日子裡表現出的堅強,她在最後的日子裡還連開八場演唱會來履行對歌迷的承諾都體現了阿梅的人品,而她的敬業精神更成為內地和香港演藝界的榜樣。曾和梅艷芳合作《半生緣》的葛優,則是默默無語地將手中的白玫瑰放在梅艷芳照片前,並深深地向這位好朋友鞠了一躬。 此外,在梅艷芳去世之後,她的好友馮小剛導演更是從她身上汲取了很多可貴的精神財富,他的2004年度作品《天下無賊》將於年底賀歲檔期公映,但其首映式和以往有了極大的不同,將以耳目一新的慈善首映式揭開序幕。此舉可算是大陸演藝圈慈善活動的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行動。 1991年,國內南寧發生意外大水災,梅艷芳和譚詠麟這一對好友聯袂北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賑災義演。看過這次義演實況的人,無不受到一次巨大的情感震動。不少人事後感嘆:在我們內地,那些藝員賺了那麼多錢,可是,傳出來的如果不是偷稅的消息,就是利用自己的名聲騙取金錢的消息,可香港的巨星,卻會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心,難道他們的心,和內地藝員的心不同? 馮小剛導演受梅艷芳慈善精神影響有多大?從他的這次動作上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來,曾有大陸學者感嘆香港演藝界與大陸演藝圈的極大不同,稱大陸演藝圈沒有核心沒有靈魂,總給人一盤散沙的感受,而香港演藝界之所以以「界」命名,就因為他們有一個稱作香港演藝人協會的組織。 這是一個非贏利性質的組織,1993年8 月選出臨時籌備委員,由成龍出任臨時召集人,許冠文、周潤發為副會長。1993年8 月25日舉行第一次臨時籌委會,經過商議及投票,正式命名為香港演藝人協會(HongKongPerformingArtistesGuild) 。1993年12月12日,該協會舉辦第一屆會員大會,宣告該協會正式成立,第一屆理事會經投票誕生。 2001年12月27日,香港演藝人協會宣布新一屆理事會成員名單,梅艷芳榮登新一任會長之席,成為該協會成立5 年來的首位女會長。被提名為本屆新任會長候選人的,都是香港演藝圈一些著名人物,他們分別有曾志偉,劉天蘭、黃錦、何錦華等人。最終,梅艷芳以高票當選,其他幾人分別榮任副會長之職。梁家輝、葉童、張艾嘉、張達明及邵音音等人,被選為理事。 在成立之後的若干年內,這個組織舉行了多次保障藝人權利的活動,並多次舉辦慈善活動。 1998年香港演藝人協會與業界屬會發表聯合聲明,駁斥美國《舊金山紀事報》指香港演藝界為黑社會組織所操縱的不實報道。 1999年加入「打擊盜版大聯盟」。 2002年就會員陳寶蓮的遺體為不良傳媒偷拍刊登一事作公開聲明,並與新聞界專業團體跟進,為逝者保存尊嚴。 2002年就《東周刊》刊登劉嘉玲裸照事件推動及籌組一連串譴責行動。 多次以協會名義捐贈衣物給華東水災及雲南災民。 1996年成立紅十字會PAG 義工隊,長期參與紅十字會各種慈善活動。 1999年發起「香港演藝界921 傳心傳意大行動」,籌款賑濟台灣大地震災民,共籌得港幣1600多萬元。 梅艷芳生前致力推動的兩大慈善基金為「四海一心」及「茁壯行動」。「茁壯行動」於SARS期間成功籌得逾2000萬善款,幫助受SARS影響的家庭。在《1 :99音樂會》上,梅艷芳說:「雖然沒有東西是完美的,可是我們有一顆完美的心。」 除了馮小剛導演對梅艷芳的一生做了高度評價,內地演藝圈人士也對梅艷芳的逝世發表了感言。歌手解曉東是這樣評價阿梅的: 「我是聽著她的歌成長的。一直到今天,她始終都是我的偶像。雖然沒有機會和她接觸、合作,但一直都知道她對事業很執著,即使患了癌症也依然不斷地追求。她的突然離世,使我有機會看到她大量的節目表演和各種介紹。一瞬間,我才發現我並沒有完全真正了解她。藝術上的成熟魅力和性格上的堅毅,以及對社會公益事業的責任感和投入,包括對朋友的關愛和支持,我對她更是肅然起敬。她不僅是難得的優秀藝人,更是娛樂圈全體同仁的楷模。我們在悼念她的同時,也會將她的這種精神發揚,對於她曾指出的內地藝人不夠敬業一事,我們對她最好的致敬方法,莫過於把這種意見變成對我們的一種鞭策。新近成立的中國音樂家協會音樂表演者權益保障中心將為內地藝人創造一個健康的發展空間和良好氛圍。」 一些年輕的香港藝人更是把自己對於這位大姐的尊敬表白無疑。楊芊華說「很多時候她都會出來幫我們討公道,她給我們非常好的一個啟發,就是我們好應該像她那樣,更加努力地生活,堅持到最後一分鐘。」 梁詠琪:入行以後,看到她本人之後,我覺得她很照顧我們後輩,雖然我不是和她同一個公司,也不是她的徒弟,或者是什麼人,但是她看到我之後,會拍拍我的肩膀,鼓勵我。 容祖兒:我覺得她很好,對每一個人都很好,對後輩也好,所以我覺得,因為我自己有一個非常深的感觸就是,我們工作其實已經很忙,我自己連身邊的家人或者是朋友也沒太多時間去照顧,自己都照顧不了,所以有時候我會覺得她真的好厲害,可以幫很多人。 一個經歷了太多生離的女人,死別對她而言已經不再是什麼無法忍受的痛苦了,反而相信在她告別人世的時候,的確是面含微笑的,因為生離永遠比死別來得慘痛,她走得完美而從容。 花已不再香,但花開的美麗瞬間已成永恆。寒梅極樂吐芳蕊 在梅艷芳的生前,香港媒體對她友好的時候向來不多,但在她過世之後,才終於明白他們失去了怎樣一筆寶貴的財富,失去了怎樣一個可親可愛的「女兒」,所有的媒體幾乎不約而同地發出了讚美的聲音。有學者認為梅艷芳的奮鬥史,對香港當代文化影響深遠,失學的她憑努力而成功,燃起當時草根階層的鬥志;其百變形象大受歡迎,亦標誌港人思想的成熟,從傳統只愛玉女的框框,發展成為接受不同的文化。 而且,梅艷芳雖被稱為東方的麥當娜,其本身又與麥當娜有極大的不同,麥當娜為了搏出位而越來越以性為號召,而梅艷芳則牢牢守住做人的底線。她固然懂得在舞台上娛樂觀眾乃是藝人天職,但這種娛樂功能是有邊界的,它不能以犧牲人格尊嚴和做人原則為代價。 專門研究香港本地文化的次文化出版社社長彭志銘表示,崛起於上個世紀80年代的梅艷芳,對本港當代文化的最大影響,要算是她背負草根的背景,憑著努力一躍成為樂壇天后的奮鬥歷程。 彭志銘解釋說,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一股新浪潮,以海外留學的知識分子作主導,樂壇上的知名人物如許冠傑、林子祥、張國榮等,均是大學生及「番書仔」,草根階層成為天王巨星是遙不可及的夢。惟出身小歌女的梅艷芳,儘管沒有機會受高深教育,仍不斷奮鬥達至成功,對當時的低下階層而言,有不可磨滅的振奮作用,積極深遠的影響。 其實,梅艷芳之所以和成龍大哥、劉德華等成為貼心貼意的一生好友,很大程度上還與他們三人皆文化程度不高,都是經過非常努力地打拚才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的相似經歷有關。 梅艷芳童年的不幸生活不但沒有使之墮落沉淪,相反倒是使她更加珍惜生活,更注意如何維護好一個藝人的形象,除了她有偶爾酗酒的行為之外,在人品、人格上幾乎無可挑剔,而她每次醉酒也都格外注重自己的公眾形象,除偶爾被媒體偷拍或有一點出格行為外,幾乎都是喝完即立刻回到家中,等到宿酒醒過之後再出席公眾活動。 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首席講師史文鴻亦指出,梅艷芳與當代一般藝人歌手不同處,並非以傳統漂亮、玉女的形象如蕭芳芳及陳寶珠,來吸引市民;相反以百變的形象,鮮明的性格,配上滄桑的味道,受到廣大歌迷的喜愛。 史文鴻說,梅艷芳的成功,正好反映出八十年代開始,香港文化成熟了,特別是梅艷芳在電影《胭脂扣》飾演「如花」的角色,那女中帶男、男中帶女的形象,揭示了社會已發展成可以接受複雜性格的人物。同時,梅亦衝破了歌壇由男歌手壟斷的局面,標誌女性的抬頭。 當初梅艷芳接拍《胭脂扣》這齣戲的時候,的確受到了很大的阻力,是當時作為該片監製人的成龍大哥力排眾議啟用了她,加上關錦鵬導演的精心調教,她的演戲才能才被真正發掘出來,無疑,成龍及關錦鵬都是有先見之明的,儘管該片在票房上的成績並不理想,但它已經成為文藝片中的經典,其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至今令香港後輩導演望塵莫及。 當時,成龍之所以選中梅艷芳擔綱這齣戲的女主角看中的正是她的百變,她的詭異,她的不漂亮,甚至她的聲音還帶有一些男人的味道。正是成龍敢於啟用新人的這份勇氣成就了一代天后,她所塑造的女鬼「如花」也成為梅艷芳一生經典形象中的突出代表。 文化評論員胡恩威則指,無論梅艷芳或張國榮均屬有內涵及實力的藝人,他們的死亡標誌貨真價實的藝人漸漸失傳,只剩時下流行只靠包裝、沒有自我的藝人、歌手。 梅艷芳的恩師黃霑同樣表達對梅艷芳這一代歌手紛紛告別人世之後的娛樂界的擔憂。他認為香港現在的歌手、藝人大都不如上一代具有敬業精神,上一代藝人是真正把唱歌當成生命來完成的。 他覺得現在香港的藝人雖然風光無限,但真正有內涵的,真正做出中國精神的並不多,也許周杰倫可以流行不短的一段時期,卻不會如梅艷芳、張國榮他們那樣長青不老,因為如今的年輕藝人做的都是外國的東西。 究竟香港還是大陸的流行歌曲是怎樣一個走向?梅艷芳這一代離去後是否標誌著一個巨星時代的徹底結束,還有待時間的淘洗。大浪淘沙,也許還會有真正發光的金子被埋藏在某個角落,或許,對於流行歌壇也只能寄予這份殷切的期望了。 自從梅艷芳患病消息公布以後,人們眼中所見的梅姐一直以堅強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來面對自己的疾病,她在人生最後一個行程中帶病堅持唱完了她最後一場轟動華人乃至世界娛樂圈的個人演唱會,或許這便是一個追求完美的她告別舞台、告別人生的最為圓滿的方式,還或許這便是梅艷芳為自己人生早已設好的結局。《胭脂扣》的作者、香港著名女作家李碧華在梅艷芳出殯之後,專門撰文書寫梅艷芳生命最後一段時光的回憶散文《花開有時,夢醒有時》,較為詳細地披露了梅艷芳彌留歲月的一些內幕。 李碧華和阿梅、「哥哥」張國榮皆是密友,在《花開有時,夢醒有時》中,李碧華提到:「自知她得病後,也常通電話談心事。但自12月起已聯絡不上了。我只好傳真祝福和支持,希望看得到。後來我才得悉,她看信時已不能起床、進食,甚至活動。醫生用最平和的語氣告訴她,癌細胞擴散至腦部,以後再也不能唱歌、演戲了。她氣若遊絲:"既是這樣,我便走了。 』之後昏迷,一直無言。」 生命大限已來臨,當走之時,無人可留,那就在走前留下最光輝的形象,以生命中的光彩照亮自己的不歸之路。她,走得很無奈,但也很平靜。 一代紅顏終是薄命,但她短暫而輝煌的人生卻給人們留下了不滅的記憶,正如一位網友所言: 生命雖短暫, 但活的光芒四射! 真切地愛過、恨過, 忘我地工作過, 盡情地享受過, 無私地奉獻過。 此生應無撼。 梅艷芳的去世給她眾多的歌迷和圈中好友帶來了深深的傷痛,梅姐蓋世無雙的藝術才華和她做人的真誠品格令所有的人交口稱讚,同時她的離去也讓人感慨憂傷 ——伍佰曾經說過「香港藝人都像衛生紙,而梅艷芳是藝術家」。此不過一家之言,但也可以看出有不少藝人發自內心地崇拜這位像女神一般屹立在香港演藝界的百變歌后。她在演藝界摸爬滾打一生,見證並經歷了香港演藝界二三十年來的整個過程,從起步到輝煌再到所謂E 時代,阿梅都屹立不到,她不僅演藝成績斐然,在做人上,更是堪稱香港演藝界的楷模。 在香港,如果說譚詠麟、張國榮和梅艷芳是巨星,相信是無人會反對的。且不說他們推出過多少張銷售成績傲人的唱片、曾有過一連舉行多少場演唱會的輝煌,就拿他們在娛樂圈中的號召力、在歌迷及影迷心目中的地位來說,恐怕也是一般明星和歌手無法企及的。而對於曾經聽他們的歌成長的歌迷而言,張國榮和梅艷芳的相繼離去恐怕遠不止死亡那麼簡單,他們標誌著一段青春回憶的終結、一個美好時代的句點。在歌迷和圈中人的心中,譚、張、梅三人始終是「高高在上」的,這個「高」絕不是指他們在氣焰上的囂張,而是地位崇高、一呼百應。 她走時,正是寒冬,所有的梅花都綻開了容顏,一如她留下的漸行漸遠的倩影,「寒梅極樂吐芳蕊」,她曾經那樣燦爛開放過,留下的是余香滿懷。 當你見到星河燦爛 求你在心中 記住我 張離世後,梅艷芳哀慟如絕,固然是情深意重,又何嘗不是自傷身世。張說:「我一生不曾害人,為何這樣?」對悲苦的命運仍有不平,梅艷芳雖在人前強自堅強,未嘗不曾問過「為何這樣?」其實也不必追問,這樣的人物,本身就有縹緲的非人間氣息,我們塵世是留不住的,平庸的幸福註定與他們暌違,他們是要給人間留下驚異和嘆惋的,像是一段美得令人心碎的音樂,錦瑟在聲入雲霄時,突然無端端地斷了。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記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梨園先賢有言,做戲如做人。梅艷芳的身份曾經是被人稱為下九流的「戲子」,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娛樂界的人也並非個個只傳緋聞,有些人,一生都在努力地做人,比如梅艷芳。 人已逝,風骨卻長存人間。香港的女兒-----梅艷芳專輯

演藝生活二十多年、從「親密愛人」開始,我們在她低沉的嗓音中、聽到情感的細膩和甜蜜。也許、感情的路往往不是憧憬順遂,局外的人、看著她挫折、也看著她堅強。《女人花》、《下輩子別再做女人》,一首首真性真情、刻骨銘心的歌曲,就這樣深深的植入我們的心底。她愛才惜才、樂壇的初生之犢,她總不吝讚美提攜,她熱心正義、樂壇的大小盛事,她總不忘登高一呼,她歷經許多我們不曾遭遇的人與事。《月亮代表我的心》、《用心良苦》、《你把我灌醉》,她唱別人的歌、多了一番沉穩和韻味。2003年的演唱會上、她穿上一襲新娘禮服,她說她怕這輩子沒機會穿到了,她很坦然的交出自己、就像她的新歌《不惑》。只要看開了、一切就會變得豁達,所有的流言、不安、揣測、再近不了身,勇敢的做自己。1997年到2003年,她唱過的歌、愛過的歌、陪我們走過成長的歲月,也陪我們走過、勇敢的每一天。2003.12.30凌晨2:50,梅艷芳離開了我們,她要我們不要哭、不要喊她的名字,讓她靜靜的離去,那麼多的朋友、那麼多的故事,那麼深刻的體會,那麼精彩的一生,永遠的梅艷芳,勇敢的生命鬥士。香港的女兒-----梅艷芳專輯梅艷芳(Anita Mui,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與何冠昌上契後另名何加男(Karen)。生於香港,籍貫廣西合浦,是一位亞太區著名歌手及演員。梅艷芳在大中華地區的演藝界(尤其是香港)擁有崇高的地位、不但是樂壇巨星,亦被稱為「樂壇大姐大」和「樂壇女王」;因其形象百變,不但被稱為「百變天后」和「東方麥當娜」,而且是大中華地區首位在同一個演唱會換多套歌衫、在不同專輯封面和音樂錄像帶有不同造型的歌手。梅艷芳自小與家人在荔園、啟德遊樂場賣唱。1982年,在無線電視及華星唱片合辦的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中勝出,星途由此展開,成為1980年代至今香港樂壇上重要的巨星。其舞台衣著華麗而大膽、早期歌曲路線冶艷放蕩,「壞女孩」形象深入民心。演唱會場數曾多次創下香港紀錄。事業顛峰期時,於1985至1989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連續五屆奪得「最受歡迎女歌星」及於1989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中奪得「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並培育多名幕後人員成為巨星。同時,電影演出令她獲得多項獎項,演技受到推崇。此外梅艷芳在1988年創下了在同一年奪得影后獎及最受歡迎女歌星獎的紀錄,至今仍未有人打破。 2003年,她因子宮頸癌病逝,離世前對事業上的輝煌與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時有所憾。在她的演藝人生中,先後推出30多張唱片,全球銷量過千萬張,先後接拍約40部電影。香港人昵稱她阿梅(「梅」粵音:mui1)或梅姐(粵音:mui1 dz?4),與張國榮、譚詠麟、陳百強等人成為80年代香港廣東歌曲的文化象徵。梅艷芳(1963—2003),中國香港著名歌手和演員,祖籍廣西合浦,少時因家境拮据,五歲已登台演出,是大中華地區的樂壇和影壇巨星。梅艷芳以其渾厚低沉的嗓音和華麗百變的形象著稱,曾獲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和中國金唱片獎「藝術成就獎」,是香港樂壇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電影方面,她因主演《胭脂扣》而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後亦憑《男人四十》奪得中國長春電影節的最佳女主角。梅艷芳還是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創辦人之一及會長,被認作是香港演藝界的「大姐大」。2003年12月30日凌晨病逝,終年四十歲。梅艷芳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華麗多變的形象和誇張前衛的表演著稱,在香港樂壇有著崇高地位。80年代是梅艷芳大紅大紫的時期,舞台上的她生活照圖冊(20張)不斷突破創新,引領流行音樂潮流,舞台形象長期處於流行時尚尖端。至1994年,梅艷芳的專輯銷量累計突破一千萬張。1998年,年僅三十五歲的梅艷芳榮獲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頒發的最高榮譽「金針獎」,成為香港樂壇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2003年,梅艷芳獲得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評委會藝術成就獎」,亦奠定其在華語樂壇的重要位置。此外,CCTV-MTV音樂盛典、中國原創歌曲獎、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獎以及香港十大勁歌金曲獎均曾頒發梅艷芳榮譽大獎(特殊貢獻獎)。2004年,MTV 亞洲大獎和音樂風雲榜分別追頒梅艷芳「啟發精神大獎」和「突破渴望大獎」,肯定了其一生對華語流行樂的傑出貢獻。2009年,經「中國世界紀錄協會」評定,梅艷芳以全球個人演唱會總計292場的紀錄當選「全球華人個人演唱會最多女歌手」。  梅艷芳還是中國影壇為數不多榮獲過兩岸三地影后殊榮的女演員。在其電影生涯中,共拍戲40餘部,數量不多卻質量頗高,戲路亦頗廣泛。1988年,梅艷芳因主演電影《胭脂扣》而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和台灣金馬獎雙料影后。2002年憑藉《男人四十》奪得中國長春電影節和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最佳女主角獎。此外,梅艷芳還曾兩度獲得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共提名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五次、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四次)。200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追頒梅艷芳「演藝光輝永恆大獎」,同年留名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2005年中國電影百年華誕之際,梅艷芳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大影星」行列,其代表作《胭脂扣》成為中國電影百部名片之一。同年,UA院線公布近二十年(1985-2005)香港地區累計票房數據,梅艷芳位列香港女演員第三位。而香港十大最高票房電影中,梅艷芳出演的《紅番區》(與成龍主演)和《審死官》(與周星馳主演)位列其中。2005年國際《時代》雜誌公布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電影」中,亦有梅艷芳出演的《醉拳II》。  梅艷芳是歌后、影后,同時也是香港演藝界的領軍人物之一。1993年,梅艷芳同成龍、張曼玉等香港藝人發起成立了「香港演藝人協會」,旨在保護演藝人權益,促進香港同內地演藝界的交流合作。2001年,協會創辦人之一的梅艷芳正式出任第五屆香港演藝人協會理事會會長。其後兩年,她為演藝界勞心勞力,替演藝人伸張正義,組織發起慈善義演,貢獻良多。在任期間,梅艷芳兩度帶隊至北京,加強香港同內地演藝人的交流合作,其本人也多次出席內地各種頒獎禮任嘉賓,以實際行動支持內地同行。在此期間,內地演員秦海璐在梅艷芳的積極鼓勵下加入香港演協,成為首位入會的內地藝人,這也進一步推進了兩地演藝界的交流融合。2003年,梅艷芳以會長身份代表香港電影界在特區政府總部向傳媒介紹 「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給香港電影業帶來的機遇。梅艷芳一生積極致力於公益慈善事業,盡己所能提攜後輩新人,因而在演藝界享有聲望。1993年,梅艷芳成立自己的《四海一心基金會》。其後十餘年間,該基金會始終為各地華人籌集善款,直至梅艷芳去世後依然運作。梅艷芳曾連續兩年擔任「樂施會」大使,出訪雲南山區等地普施愛心。2002年,梅艷芳因在海外的突出慈善貢獻,獲得美國加州州長頒發的「傑出慈善藝人」榮譽。2003年「非典」時期,梅艷芳以會長身份組織發起「1:99慈善演唱會」和「茁壯行動」,共籌得兩千三百萬善款。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間(時梅艷芳已去世五年),四海一心基金會向災區捐贈十萬善款,延續梅艷芳的善心。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因病逝世,終年四十歲。梅艷芳病逝後,香港演藝界及社會各界均對其英年早逝表示哀痛和惋惜。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和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李剛向香港演協發出唁電。除華人地區各大媒體大篇幅報道之外,諸多海外媒體如美國CNN電視台、《舊金山編年史報》、英國BBC廣播電台等均報道了梅艷芳病逝的消息。2004年1月10日,中國內地演藝界同行在北京舉行追思會,著名導演馮小剛、何平、張紀中、高曉松,著名演員葛優、李冰冰、趙薇、蔣勤勤等二十餘位內地藝人出席悼念。2004年1月12日,梅艷芳的葬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大批演藝界人士及社會各界代表出席,近萬香港市民和歌迷沿街送別,告別禮溫情而隆重。香港女兒:香港人心中責任、愛心、勇氣、敬業、魅力的標準典型——「香港的女兒」。影響著歌壇、影壇,突破了舞台上男與女的傳統禁忌,引領公眾的正義感、團結精神等價值取向,成為一代草根創業者心中的真正英雄。作為「香港的女兒」,她代表了「香港精神」,從短短的四十年傳奇生涯中展現了一個香港人愛國愛香港的縮影。用「一不、二為、三業」六字來簡單表示對「梅艷芳精神」的理解:「不」是指不屈不撓,「為」是指為善、為義,「業」是指專業、敬業、樂業;還有她對前輩的尊重、對後輩的提攜、對朋友的坦誠、對愛人的執著、對歌迷的傾心。對社會,她以眾人的福祉為己任,當然還有她的敢愛敢恨、她的血性、她的俠骨、她的心懷大愛;她奮鬥中的鍥而不捨,成名後的不驕不躁,功成名就後的虛懷若谷,風光無限卻仍不忘回饋社會,面對生命的終點仍不忘遺愛人間。這一切註定她成為不朽的傳奇!俠骨仁心:1993年,梅艷芳與成龍、張曼玉等香港藝人發起成立了香港演藝人協會。2001年12月27日,梅艷芳正式出任第五屆理事會會長,成為該協會成立以來第一位女會長。[4]從此,梅艷芳的俠義心腸有了更好的方式發揚光大。香港演藝人協會擁有800多名會員,其中不乏耀眼明星和演藝大師,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名利場、是非圈,若非眾望所歸,很難榮登會長之位。當選會長之後,梅艷芳說:「成為第一個女會長,最困難的是要說服一班男人,要花很多心思處理問題。」 實際上,在沒有擔任會長之前,梅艷芳便早已經積極投身協會的各項工作,尤其是慈善事業之中。這麼多年來,梅艷芳捐贈給慈善機構的善款善物,總數千萬以上。而她主持或者積极參与的慈善募捐活動所籌集的善款,更是一個巨大的數字。當上會長之後,梅艷芳對於慈善事業,更是異常熱心。只要是哪裡出事需要支援,她即使是在半夜得知,也會第一時間給有關人員打電話,商量演藝界應該做些什麼給予幫助。2002年,梅艷芳為【陳寶蓮被偷拍遺照事件】、【東周刊事件】勞心勞力。她對那些有違社會公德的事情總是第一個站出來聲討譴責,並曾向政府提出立法保護藝人隱私的建議。2003年「非典」時期,梅艷芳親率香港演藝人協會全力發起【茁壯行動】,數以百計的演藝人及同業精英同心參予【1:99音樂會】,籌得二千三百萬元善款。使受「非典」肆虐的家庭的學子得以受惠。2003年7月梅艷芳獲得由《香港電台》及《明報》合辦的「抗SARS傑出獎」。這位瘦弱的女性,用她堅強的肩膀扛起了香港演藝界的大旗,這位「大姐大」成為香港演藝界的代名詞之一。提攜後輩:梅艷芳在功成名就後特別注重提攜後輩新人,為演藝界培養了多位優秀梅家班圖冊(18張)歌手和演員。梅艷芳縱橫歌、影壇二十餘載,除親自帶門生弟子外,也對眾多後輩關懷有加,如郭富城、陳奕迅、陳小春等藝人初出茅廬時均曾得梅艷芳的指點和幫助。據羅君左回憶,梅艷芳正式收受的弟子只有何韻詩和彭敬慈兩人,而草蜢(蔡一智、蔡一傑、蘇志威)、許志安、譚耀文等藝人因早年跟隨梅艷芳登台表演,得到過言傳身教而都尊稱梅為師父,於是便有了香港樂壇著名的「梅家班」。慈善事業:1993年,梅艷芳為華東水災賑災義演來到北京,與譚詠麟一同擔綱該次人民大會堂義演的壓軸嘉賓,為賑災盡一己之力,之後更成立自己的《四海一心慈善基金會》。 美國三藩市訂立「梅艷芳日」《四海一心》的首次籌款活動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盛大的慈善晚宴加上突破性的梅艷芳溜冰演唱會,籌得超過四百萬善款,均捐贈多倫多大學徐立之博士作遺傳學研究(cystic fibrosis),打破當年多倫多華人社區的最高籌款紀錄,成為一時佳話。1994年,在香港舉行的籌款晚宴及獎券義賣更籌得七百五十萬善款,其中二百萬捐贈瑪麗醫院的肌胳系統再造計劃,用於辦新骨科手術室,院方將其定名為「梅艷芳骨科手術室」。又曾捐贈予華東水災、香港醫學博物館、東華三院福幼基金、九龍醫院、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模擬課室及作國內兒童及福利等用途。也以個人名義捐贈百萬元興建一所「東華三院梅艷芳護老中心」。真正為各地華人社群的醫療、安老、教育、社會福利及研究等各個範疇帶來支持和鼓舞,真正體現及光大《四海一心慈善基金》的「四海同心」慈善精神。梅艷芳還曾連續兩年(1999,2000)擔任「樂施大使」,到窮苦的雲南山區普施愛心。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間,四海一心基金會向災區捐贈十萬善款,延續梅艷芳的善心。宗教信仰:梅艷芳於1993年皈依,是佛門俗家弟子,師父是密宗「第十四世紅寶冠法王」夏瑪巴寧波車。梅艷芳是虔誠的佛教徒,曾在2000年香港「千禧紅觀音法會及大灌頂」法會上演唱歌曲《心經》,為港人新千年祈福。亦曾捐款籌建香港志蓮凈苑的荷花池。而梅艷芳與乾妹羅美薇、乾弟謝霆鋒均在佛前結拜。梅艷芳去世前更訂立遺囑,指認香港妙境佛學會為其遺產收益者之一;去世後,葬禮依佛教禮儀,靈堂掛有「往生凈土」四字匾額,香港佛學會會長覺光法師主持蓋棺儀式,並有僧眾進行葬禮法事。後來志蓮凈苑念及梅艷芳捐助修苑的公德,破例為其做「頭七」法事,也是志蓮凈苑唯一一次為外人做法。夏瑪巴寧波車悼詞:   「她是一位出色的學生,當她知道有阿彌陀佛凈土後,她一直嚮往,不單是為自己,更是為眾生福祉。她是個不平凡的人,有生之年為許多人帶來歡樂,她完成了這高尚的使命。她為人大方,真心幫人,全心參與社會公益。我尊重她這份扶貧濟弱的情懷,她是一位真正有慈悲心的人。」


推薦閱讀:

劉德華:梅艷芳是一個不能得滿分的女人
夕陽之歌,唱盡一生滋味
你是怎麼知道梅艷芳的?
12月30日梅艷芳忌日,為何梅艷芳能夠成為一代傳奇?
梅艷芳做過哪些慈善事業?

TAG:美麗 | 真實 | 梅艷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