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你信嗎?

圖畫書是孩子閱讀的第一個文學品種,從閱讀圖畫書的那一天開始,孩子就向著文學殿堂邁出了小小的第一步。閱讀圖畫書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而且通過語言能力的培養,文學思維也會漸漸生根、萌芽。有一些圖畫書,就是特地為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文學思維的發展而設計的。

兒歌、童謠類圖畫書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最有利於學習語言的書,莫過於兒歌和童謠類的圖畫書了。美國著名童書推廣家DorothyButler曾說:「童謠、玩具熊和尿布,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需品。」這些短小而富有韻律的文字,是最適合寶寶的文學起步讀物。哪怕只有三四個月大,聽著爸爸媽媽念出童謠,也會開心地咯咯笑!

也許有爸爸媽媽會問,兒歌和童謠二者有什麼區別呢?區分標準很簡單:童謠是用來吟詠的,而兒歌是可以唱的歌曲。所以,童謠可以讓孩子在誦讀中感受到語言本身的節奏和韻律,而兒歌類圖畫書一般會配上音樂CD,讓寶寶可以跟著音樂一起唱唱跳跳。

台灣作者李紫蓉和林小杯合作的《早安晚安》就是一本非常適合小寶寶的兒歌圖畫書:從早上起床說早安,到刷牙、吃飯、洗澡、尿尿,再到晚上睡覺說晚安,作者用優美流暢的兒歌貫穿了寶寶的日常生活,在優美的文字及旋律的陪伴中,快樂地發展語言能力,同時學會生活自理。比如,洗澡時可以一起唱:「小寶寶,愛洗澡,小鴨陪他吹泡泡,小魚陪他躲貓貓。」快樂的歌聲,讓洗澡時間變得充滿樂趣,而寶寶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建立對語言韻律、節奏的感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童謠和兒歌類圖畫書雖然沒有完整的故事,但文圖的緊密配合仍然至關重要。因為孩子一邊聽,會一邊關注圖畫的內容,通過耳朵與眼睛的配合,使文圖之間有了關聯。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系博士李坤珊曾指出,這一類圖畫書的配圖應該主題明朗、背景簡單,貼近孩子生活,給他們帶來親切而愉悅的閱讀感受。

平行、開放式敘事的圖畫書

對更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在閱讀過程中,他們不但能夠感受到語言形式的趣味,還可以體會敘事的內容:能夠體驗到情節的跌宕起伏,感受到情緒的微妙變化……讀完故事之後,閱讀過程是不是就結束了?當然沒有。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孩子運用語言去描繪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感受。

有一類圖畫書特別鼓勵孩子參與到故事裡,講述自己的經歷和心情,這就是具有平行、開放式敘事結構的圖畫書,法國作者阿諾·阿梅哈和侯邦合作的《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和《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媽媽》就是這樣的書。

在這兩本書里,每一頁都有一個小動物在講述他們和爸爸媽媽相處過程中的溫暖而有趣的細節:我最喜歡爸爸撕一小塊熱乎乎的麵包給我吃;我最喜歡爸爸讓我騎在他的肩膀上;我最喜歡媽媽帶我在陽台上給花花草草澆水;我最喜歡媽媽每天早上都輕輕地吻我一下……作者以平行結構展開敘事,一方面符合孩子跳躍性思維,告訴讀者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喜歡」理由;另一方面也給小讀者預留了參與故事的空間。孩子可以自己尋找「我特別喜歡爸爸/媽媽」的理由,並用語言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過程,提高孩子概括與表達的能力,同時增進親子之間的互動交流。

更有意思的是,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親身實踐書中寫到的生活細節,讓閱讀過程更加立體、深入,閱讀給孩子帶來的樂趣,也就不僅僅局限於書本之中,而是延續到生活的各個細節中去。

美國圖畫書作者蒂波拉·安德伍德和雷娜塔·麗斯卡合作的《好安靜的書》《好大聲的書》也是這一類的範例。

《好安靜的書》以鉛筆細膩地描繪出各種如毛絨玩具般溫柔可愛的小動物,並富有創意地講述了「安靜」一詞的多種面貌:專心畫圖的安靜、孤單單在學校等著被接回家的安靜、坐在雲霄飛車衝到最高點時的安靜……畫面里的小熊、兔子、糜鹿、小刺蝟在不同情境中,出現安心、沉醉、驚愕、害怕、懺悔、期待、小心翼翼等各種不同的表情,而所有這些表情,都讓「安靜」這個詞變得前所未有的豐富。

《好大聲的書》也是如此,它記錄了孩子從清晨到夜晚遇到的各種吵鬧聲,有歡樂、有緊張、有尷尬,情緒跌宕起伏。

這兩本書講述的彷彿是聲音的「相對論」:孩子會發現,在不同的心情之下,感受到的環境也是不同的。通過閱讀這樣的書,孩子會跟著去體會、思考,進一步地,他們會跟著去描繪、去講述,不但觀察外在的世界,也步入內心的秘密花園。這樣的過程,不但是語言能力的提升,更伴隨著文學思維的萌芽。

來源:《心理育兒》雜誌

推薦閱讀:

自我改善就是改善自己所處的環境
與經典同行 與聖賢為友——閱讀推薦書目
元曲《一枝花·詠喜雨》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荊州,記憶中的地方
如果你正處於人生低谷,推薦看這 10 本書!

TAG:閱讀 | 孩子 | 親子閱讀 | 親子 | 語文 | 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