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淺談篆刻的運刀

014-08-04 16:04 來源:阿滿 作者:阿滿

初習篆刻印章離不開刀法。刀法,顧名思義是指刀與石相互摩擦行進過程中的方法。

古人談論篆刻用刀之法,有其獨特的悟性。在文字的表述中,著作者似乎想把刀法說得詳盡完整、表述得盡善盡美,使後學篆刻者免於走彎路。諸不知,有的表述話語似乎過於太深奧,把簡單的刀法予以複雜化了。比如清人葉爾寬《摹印傳燈》、陳克恕《篆刻針度》等,所述刀法,文中就有正刀、伏刀、舞刀……等十幾種刀法。如讀文章中這段運刀之法的文字,初習篆刻者是否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難窺用刀之謎的感慨呢?我不可得知。但,作為初學者,我是有此經歷的。如今,回望篆刻習作之路,無論是富有個性的皖派和浙派(或其它派系),其篆刻運刀之法,無非「沖、切」二字,運刀的著力點在於「輕、重」而已。

熟練地掌握好「沖」或「切」的運刀法則,就可以初入篆刻門徑了。刻印時,右手三指(拇、食、中)握刀,沿著印石書寫的橫畫、豎畫等墨線「沖或切」(刻白文,篆刻刀向線內;刻朱文,篆刻刀向線外,也有刀對「線」的,向「線」運刀)。沖刀很容易理解,只要用刀角沿著墨線,刀與石有一定的角度,注意「輕、重」,暢快淋漓地行走即可。切刀則是用刀角(將墨線)凝重地刻「點」後成線(篆刻後的線條)。刀在石的行進中,既要放眼於全局,又要著眼於細節。印石的墨線轉角處,刀勢可不變,握石的左手予以轉動,以石就刀,相互配合,協調完成每一個刻印步驟。一般情況下,印石上的墨線在運刀時不可刻得太「過」,刻成的線條稍短於墨線的長度,也無大礙。線條的肥瘦,如刻白文,可以「瘦」一些;刻朱文,線條可略粗於墨線,這樣做,目的是便於修改或補救。在篆刻運刀的過程中,嚴格地說,刀法上的「沖」與「切」是彼此交替、融合一起的,只不過篆刻作品完成後,它所呈現給人們視角中的沖刀成分多於切刀,或少於切刀,這些獨特的「風韻」成分,具體反映在印章體貌的特徵上,就形成風格流派。皖派用刀表現出婉麗、柔美、典雅的一面,浙派用刀旨在古拙、蒼勁、質樸。

其實,篆刻運刀各有習慣,我運刀喜歡在墨線的外緣用沖刀,內緣用切刀。當然,在篆刻藝術中,一方精美的篆刻印章,不是完全靠刀法完成實現的,它是由書寫的字體、設計的章法、用刀的法則三者緊密相連,刀法是其中主要地表現形式。刀法雖然受文字、章法所局限,但又是表現文字、章法的主要手段。對於技藝高超的篆刻藝術家而言,刀法運用得當,能使篆刻作品化腐朽為神奇。如篆刻大師齊白石先生善於獨創,「穩、准、狠」三字拿捏之准。他運用單刀刻白文,使刀如筆,一氣呵成,力能扛鼎,所作篆刻作品不僅有漢代鑿印自然天成的韻味,還表達了不拘小節、天性洒脫的藝術個性。

推薦閱讀:

篆刻技法雜談:徐上達的比喻和四個基本章法原則
漢印作業第104方:橫畫的多樣性
初學篆刻必備工具,治印材料工具的選擇
名家篆刻--張寒月藝術作品
[轉載]名印欣賞(六)明清流派篆刻(2)

TAG:篆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