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今天碰到一個人,他說他叫比干亞玲,姓比干,中國還有比干這個姓嗎?

姓氏是比干


謝邀!

中國有沒有比干這個姓並不清楚,但百家姓里是不存在的。

比乾死後,其後人改名為王、林二姓,並沒有比干這個姓氏流傳下來。而且比干是有姓的,他姓子!

詳見百度百科:周滅商後,周武王很讚賞比乾的忠貞,派人到山林里把他的家人都找回來,並給他們官做。一日,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山林里聚會,一致決定為紀念這個掩護過他們的林子,他們改姓為「林」,尊比干為始祖人。

因為比干是殷王室的人,他後人中另一部分人為不忘自己高貴的王室血統,於是改姓為「王」。也尊比干為始祖人。他們就是王姓中的一部分。

題主你碰到的人可能是和你開玩笑,也許他不姓「比干」而是姓畢呢?


講道理是有這個姓 我有同學就姓上面「比」字 下面「干」字 讀「guan」四聲 但是「因《現代漢語詞典》是一部規範性詞典,對一些國家規定的通用字表之外的字一般不予收錄。信的落款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摘自一封寄給guan姓人向國家反映情況的回信

guan姓來歷已有六百多年 祖源可溯到殷商時代 主要居住在湖南省安鄉縣境內 現有千人 其中 在安鄉境內有500來人 其餘的主要分散住居在安鄉臨近的澧縣、湖北石首以及常德市、長沙、廣州和濟南等地 還有幾個在美國和加拿大的 」guan姓始祖是《元史》里記載的那個「海涯學士」。《元史·小雲石海涯傳》記載,海涯學士是新疆鄯善人,其祖父是阿里海涯,父親是忠惠公,名貫只哥。

海涯學士自幼聰慧善射,承襲父職任兩准萬戶府。由於政績突出,被元朝仁宗皇帝召納進朝,拜為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人,主修國史等官爵。但是,生性耿直的海涯學士看不慣朝廷的腐敗無能,憤然棄官而去,歸隱到現在的安鄉縣安全鄉槐樹村guan家垸一帶。

海涯學士歸隱後,為了繼其遠祖紂王的叔父、商代少師比乾的血緣而托姓比干。同時,為了承父的貫姓和方便隱居,故改姓guan。

1995年第2期《民族論壇》雜誌上發表有一篇雷明所撰、著名歷史學家何光岳督正的《guan姓考》的論文,該文說,比干被紂王迫害後,其部落和家人逃到了新疆鄯善一帶隱藏避難。

同時,《安鄉縣誌》證實了這個說法。該縣誌說,元朝十七學士為比干,號比干德成,字海涯。其後人在明初合比干兩字為guan,在清朝時,當地的姓人約有「三百人丁。」

許多guan姓人一生都為為自己證明而奔波 在工作生活中處處都是麻煩 每個人都持有好奇懷疑的態度 遇人就要解釋一遍 於是很多人為了方便將姓氏改為殷(取比干是殷朝人之意)也有的改姓王(取王族之意)還有的改姓比干也有的跟母親姓

部分資料摘自長沙晚報「一個罕見姓氏(guan姓)的呼喚」


就是我朋友比干亞玲啊,他現在就在我面前。比干氏,原來少數名族融合,她是漢族人


我這裡有族譜


有 就是上面是比下面是干 我以前同學姓氏就是這個 但是字典上沒這個字 據他說所以還挺麻煩的


比干這個英語不知道有沒有,但是有個姓氏挺奇怪的,叫作叱干。這是很多年前,估計要追溯到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就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姓,但是後來漢化了,只有自己的姓氏沒有改變,這也是唯一的遺迹了。我估計那個叫比乾的姓,極其有可能是相同的情況,因為很多少數民族有自己獨特的姓氏,大多不為人知。但是一旦叫出來,絕對不一般,印象深刻。我估計有沒有可能是她故意而為之?好吧,這是我的猜測。


推薦閱讀:

早乙女 這個姓氏很貴族嗎?
你接觸過的英美人士有哪些奇怪的姓或名?
朱波:「姓氏革命」別談錢
張姓是中國一個大姓,為什麼沒什麼非常有名的人呢?
0001 姓氏略考-趙姓-帝王國君-⑹

TAG: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