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 I 修築俄國基石 頓河王吹響反攻號角 —— 正說波蘭史(十)
來自專欄歷史⑨課
本期看點:
- 伊凡一世像秦孝公一樣築造了未來莫斯科大公國崛起所需要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 迪米特里像秦昭襄王一樣第一次大量擴張領土,對外實現重大軍事勝利,保護了處在茁壯成長期的莫斯科公國,鞏固了伊凡一世時期的國力,並且在此基礎上大幅增強。
在他哥哥尤里死後,伊凡繼位,稱莫斯科王公。伊凡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爭取宗教勢力的支持,他和莫斯科主教一直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將主教的講壇遷到了莫斯科。從這時起,教會與莫斯科大公的政治聯盟得以穩固了下來,這在將來莫斯科大量吞併周圍公國時對她給予莫大的幫助。
- 伊凡·丹尼洛維奇·卡利塔是丹尼爾的小兒子,也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孫子。
- 丹尼爾和尤里的稱號是莫斯科王公,並非是蒙古人冊封的大公。
此時的伊凡很愁,因為「全羅斯的大公」稱號現在是在他的死敵,也就是特維爾王公手上。但彷彿是上天保佑新生的莫斯科公國,很快,特維爾自己就出事了。事情的起因是蒙古人往特維爾派去了一隊使臣,然而這些出使特維爾的蒙古人仗著自己的身份,在特維爾公國內欺男霸女,隨意搶劫,搞的特維爾的百姓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蒙古使臣在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一匹健壯漂亮的好馬,當即不由分說的過去要把馬搶走。馬主人哪裡肯干?他大聲呼喊求救,這一下就引燃了導火索。特維爾百姓苦蒙久矣,壓抑的怒火如火山爆發般噴涌而出,暴亂髮生在瞬間。手持農具和簡單武器的特維爾人把城內的所有的韃靼人驅趕到城內的一個角落,一個不留的全部殺死。月即別汗被激怒了。
- 穆罕默德·月即別,生1282~卒1341 統治1313~1341年,是首位改信伊斯蘭教的金帳汗國大汗,但他也對其他宗教持比較寬容的態度,金帳汗國在他手上發展到極盛。
一開始,月即別的是打算讓整個羅斯都承受大汗的怒火,但一個男人的到訪打消了他的這個想法,這個男人就是莫斯科王公伊凡一世。伊凡正在家溜達的時候,聽到特維爾起義的消息,他大吃一驚,馬上快馬加鞭的趕到了大汗的宮廷。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引導大汗將他的怒火傾瀉在自己政敵特維爾公國身上,而不要殃及整個羅斯。
奴顏婢膝也好,溜須拍馬也罷,伊凡獲得了大汗的充分信任,並且被命令和蘇茲達爾王公一起率領50,000蒙古大軍討伐特維爾公國。這稱得上是一箭雙鵰的計策,伊凡即贏得了大汗的信任,同時還消除了自己的政敵,也許在別人看來伊凡的作為幾乎稱得上是「羅斯奸」,但歷史將證明,伊凡是一個能伸能縮的人,而這種人往往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桀驁不馴的特維爾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大批俘虜作為勞動力被伊凡運到了莫斯科城。「卡利塔(伊凡)以摧毀特維爾作為代價拯救了莫斯科,拯救了整個羅斯。」 ——《俄羅斯同一國家的形成》
1328年,在大汗的許可下,伊凡受封為羅斯大公。
同年,伊凡決定對尚不服從自己的普斯科夫公國動手,一開始他派遣大軍征討,但普斯科夫軍民齊心,伊凡碰了一鼻子灰。還記得本篇一開始說的,伊凡和教會的關係很好嗎?這裡派上用場了,莫斯科主教公開絕罰了普斯科夫王公。這一招用的簡直太狠,普斯科夫王公沒有被刀劍打敗,教會的一張紙使得被迫離開普斯科夫,逃亡西邊的鄰國立陶宛。普斯科夫終於承認了伊凡的統治。
天才政治家伊凡
這個時候,我們不得不提到立陶宛大公國,此時的立陶宛正處於上升期,她的統治者就是奧爾蓋德(Algirdas 生1296~卒1377 執政1345-1377)。奧爾蓋德是何許人也?他的第四個兒子名叫約蓋垃,後來這個兒子繼承了立陶宛大公之位,還娶了隔壁波蘭王國的女王雅德維嘉促成了波蘭-立陶宛邦聯。不用我多說了吧,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是的,歷史終於串起來了!
- 儘管地理位置非常接近,但立陶宛人和斯拉夫人沒有任何關係。
此時的立陶宛大公國實力比較強大,切有較強的擴張欲。她一直在試圖向東方擴張,想要趁著羅斯人被蒙古人統治時分一杯羹。這個時期的羅斯的政治局面有點複雜,一方面,伊凡試圖統一整個羅斯的野心剛剛燃起,北面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對伊凡趨向中央集權的風格非常反感,這使得前者甚至不惜藉助立陶宛的力量反抗伊凡的進逼。另一方面,剛剛被趕走的特維爾王公又借著立陶宛的幫助重新回到了普斯科夫,擺在伊凡面前的是一道更加棘手的難題。
但伊凡用他的手段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真正優秀的政治家。
1332年,伊凡已經是名義上的諾夫哥羅德王公,而諾夫哥羅德非常反感這位熱衷中央集權風格的人,各種反對他的統治。伊凡此前得到大汗的信任在這裡發揮了很大的功效,他從大汗那裡得到了以汗的名義收取貢稅的權力,注意,這裡非常重要,這意味著從此之後,莫斯科大公在羅斯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極大提高,這些貢賦也極大的增強了莫斯科公國的實力。諾夫哥羅德人拒絕向伊凡繳納更多稅收後,伊凡便以羅斯老大哥的身份召集大軍前去討伐前者。諾夫哥羅德自知實力懸殊,不惜去立陶宛搬救兵,但悲催的是,不僅被立陶宛人劫掠了一番,最後戰爭依然失敗了,1335年,伊凡重新成為了諾夫哥羅德王公。
1339年,伊凡藉助大汗的命令迫使之前的普斯科夫王公前去覲見,等他一到,伊凡立刻將其斬殺。伊凡的手段雷厲風行,事兒辦的乾淨利落。
伊凡的野望
作為一個東斯拉夫人,伊凡何嘗不想把這些可惡的蒙古鬼子趕走,可惜莫斯科公國的力量暫時不能和鼎盛時期的金帳汗國對抗。想要把蒙古人趕走,必須要統一所有的羅斯公國,要建立一個和蒙古人一樣的中央集權國家,只有把所有權力集於一身,才能發揮這個國家能動員的大部分力量,才有資格和強大的蒙古人在戰場上一決雌雄!
「俄國的集權政府形態就是在這種殘酷的歷史情境下被迫開始的。我們往往苛責後來的沙俄過於專制集權,但如果伊凡這代人不這麼做,那麼東斯拉夫民族就不知道要在蒙古人嚴酷的統治下承受多久悲慘的命運了。沒有憑空出現的所謂「民族性格」,任何歷史事件,都有著必然的客觀歷史邏輯,希望大家能理解這一點,這非常重要。」 ——沃·茲基碩德
伊凡是一個頭腦清醒,眼光長遠的人,這體現在他與金帳汗國的關係上。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月即別汗不是白痴,作為一個同樣老謀深算的政治家,他不可能容忍自己統治下,有人試圖進行任何程度的統一事業,包括伊凡。但為什麼他沒有阻撓伊凡的各種整治行動,原因很簡單,在他看來,伊凡實在太恭順,太忠誠了,堪稱是鐵杆羅斯奸。
伊凡一方面要偷偷的,用最委婉最不激進最不引人矚目的方式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實力,一方面要通過各種手段忽悠那些監視他的蒙古人。一個最高明的騙子,就是把事實的一半,甚至一多半告訴你,你不得不相信他,因為他說的確實是真話。那麼伊凡是怎麼把蒙古人忽悠瘸了的呢?很簡單,蒙古人想要羅斯諸國繼續分裂,那伊凡就幫蒙古人挑起羅斯諸國王公的更多內訌,在不引發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削弱除了莫斯科公國以外所有公國的實力。在伊凡的努力下,大汗看到的是一個兢兢業業不遺餘力坑害自己同胞的蒙古人的走狗,一個隔三差五給自己贈送昂貴禮物的忠實奴僕,因此他也就漸漸的放寬了心,以更加溫和的方式統治著羅斯。而伊凡也利用蒙古人給他撐腰,往自己身上收取更多的權力和利益。
伊凡在位時期,通過高效的集權手段,羅斯諸國基本沒有爆發很大規模的戰爭。伊凡在分裂羅斯諸國的同時,也可以做到有意識的控制這些國家。換句話說,伊凡想讓他們分裂就分裂,不想的話可以隨時合併。同時,他明裡暗裡減免了許多苛捐雜稅,提高行政效率,可以說,羅斯在蒙古人入侵的100年後再伊凡的努力下開始重新恢復了起來。
「馬克思指出:「莫斯科王公伊萬得以奪去了許多公國,並取得凌駕於其他王公之上的最高權力。」同時必須注意到,這裡所說的並非直接奪取各公國,而是說她們加入了莫斯科公國的政治體系。」 ——《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
伊凡在1341年3月去世,他是真正一流的政治家,用外交和政治手段達成了用武力無法完成的成就。他奠定了後世莫斯科大公國統一俄羅斯的政治基礎,對俄國的貢獻是開創性的。
- Simeon Ivanovich Gordiy of Moscow,莫斯科的謝苗·伊萬諾維奇,生1316~卒1353.統治1340~1353。Simeon也可以譯做「西蒙」,但我們還是用更加俄式的風格來翻譯吧。「驕王」的稱號是因為他對其他的王公比較嚴厲,因為在他統治時期,莫斯科公國的大公權力越來壯大,謝苗以一個領導者的姿態管理全羅斯的王公。
我不想在謝苗身上浪費太多時間,原因是篇幅限制,我不想寫的太長,想儘快回到波蘭正史的寫作中。再一個是謝苗的統治也並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謝苗深得他爹伊凡的真傳,統治風格和整體的策略是如出一轍的。謝苗依然保持了對蒙古大汗的效忠,依然保持和鞏固了莫斯科大公對全羅斯的掌控,依然保持了莫斯科公國實力的穩定增長。
如果非得要找出謝苗身上的不同點,那就是他死的不同。。。謝苗先生36歲就去世了,原因是席捲歐洲的黑死病,不光是他,他的兄弟安德烈和兩個兒子也死於黑死病。謝苗死後,他的兒子伊凡二世在1353年4月27日繼位,在同年11月13日,同樣因黑死病去世......如果說伊凡二世給俄國做了什麼貢獻,那就是他生下了長子迪米特里,從這位猛男開始,莫斯科公國將拔地而起,一飛衝天。
「頓河王」迪米特里與庫利科沃戰役(Battle of Kulikovo)
- Saint Dmitry Ivanovich Donskoy 迪米特里·伊萬諾維奇 生1350.10.12~卒1389.5.19 統治1359.11.13~1389.5.19。迪米特里江湖人稱「頓河王」,這個霸氣的稱號是怎麼來的?且讓我慢慢說明。
- 在迪米特里時代,金帳汗國已經開始衰落,國內政治鬥爭頻發,大汗再一次一次的政變中想韭菜一樣的被收割。僅1360~1380二十年時間內,金帳汗國換了14個汗......莫斯科公國在這段時間處於直線上升期。
- 這個雕像是在1862年建立於諾夫哥羅德城的「俄羅斯千年紀念碑」,是圓柱型的由花崗岩和青銅鑄造雕刻而成的。上面有300個俄羅斯歷史上的有名人物,最有名的幾十位領袖以各種姿態屹立在上方,雕塑非常漂亮。
此時的金帳汗國陷入了分裂,一個是奧都剌汗,一個是木里汗。迪米特里送禮買通了木里,於是在1362年,他受封為羅斯大公,年輕氣盛的迪米特里隨即召集軍隊打敗了自己政敵康斯坦丁......經過一系列可說可不說的政治鬥爭後,迪米特里坐穩了大公的位置。
1367年,迪米特里預感到與日中天的立陶宛大公國可能要來進犯,於是他未雨綢繆的在莫斯科木牆的基礎上修建了一道石牆。果然,在1368年,立陶宛大公奧爾蓋德和他弟弟凱伊斯圖特(就是被雅蓋沃鴻門宴幹掉的那位...)以及反對迪米特里的特維爾王公組成聯軍進攻莫斯科公國。聯軍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攻到莫斯科城下,多虧了去年修建的石頭城牆,奧爾蓋德沒啥辦法,只能焚毀掠奪了莫斯科郊外的一些村莊就撤了。
- 這位特維爾王公叫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說實話,這些名字太拗口,而且重複性太高,如果我把每個出場人物的名字都說出來,那閱讀就太困難了。所以在這方面我盡量不說名字,只說她們的稱號。
接下來的幾年,迪米特里就是在馬背上渡過的,他接連發起對特維爾、梁贊等公國的反攻,最後在1372年打敗了立陶宛人的一支軍隊。奧爾蓋德覺得東邊的迪米特里是個硬骨頭,啃不動,於是雙方講和,他答應立陶宛從此以後再也不干涉羅斯的內鬥了。
1375年,經過迪米特里軟硬兼施的手段,特維爾終於被徹底打敗,特維爾王公沒脾氣了,他答應從此之後特維爾再也不會與莫斯科公國作對,會以盟友的身份幫助她對抗任何羅斯的敵人,從此特維爾就成了莫斯科的藩屬。驅逐韃虜,恢復羅斯
與他的高祖父伊凡不同,迪米特里更傾向用武力解決問題,倒不是說他是個暴力狂,而是在迪米特里的時代,莫斯科公國已經有充分的理由和力量用武力來謀取外交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了。此時的莫斯科公國與伊凡時代截然不同,現在的莫斯科無論是軍隊、領主、商業、經濟還是教會都已經是羅斯地區真正的霸主。昔日將梁贊大公弔死在城牆上,橫掃東歐的蒙古帝國現在已經四分五裂。金帳汗國進入了封建割據時代,各種汗、萬人長、將軍、權臣和貴族劃分了地盤互相攻打,金帳汗國在永無休止的內訌中流幹了血。
清算的時刻到了!1376年,迪米特里謹慎的決定先試探一下蒙古人,他派兵襲擊東南方弱小的喀山公國。喀山被擊敗,被迫向迪米特里繳納貢賦。1377年,新任大汗阿剌不沙派來懲罰莫斯科的軍隊與迪米特里相遇在蘇拉河附近,由於輕敵,迪米特里的這支軍隊被擊潰,首戰失利。
經過一年的反省和重整軍備,在1378年8月11日,迪米特里與前來討伐他的蒙古軍相遇在沃扎河,雙方不由分說,直接開打。這一次,憑藉勇敢的戰鬥,合理的戰術和裝備,迪米特里大勝蒙古軍。沃扎河之戰是頭一次東斯拉夫人正面擊敗了蒙古人,擊破了蒙古人不可戰勝的神話。這次輪到蒙古人坐不住了,新上任的馬邁汗暴怒的表示「要重現拔都時代對羅斯人的征服,要燒毀他們的教堂,奪取他們的黃金,毀滅他們的法律。」
決戰之前的準備
1380年,馬邁汗傾巢出動,號稱20,0000大軍,駐紮在沃羅涅日河口附近。值得說明的是,蒙古人此時還有一個盟友,他就是立陶宛大公雅蓋沃,當時他還沒有迎娶雅德維嘉。
梁贊王公奧列格這個人堪稱是欒河城的弗雷,是非常油滑的,這體現在他的雙面下註上。在得知迪米特里要和大汗翻臉的時候,他寫信警告前者要小心應付,沃扎河之戰後,他希望能因此得到獎賞。然而在他得知馬邁汗集結20萬大軍討伐迪米特里的時候,他又寫信給馬邁汗,信中極盡諂媚之能事,把迪米特里描述的軟弱不堪:「......您取得黃金的時間到了......德米特里一聽到你盛怒的名字就溜了......而您的奴隸梁贊的奧列格,我將有幸獲得您的恩典......」
「羅斯奮起了。對壓迫著和掠奪者,對韃靼汗和韃靼貴族,對「韃靼魔怪」的無盡無休的熾烈仇恨迸發出來了。羅斯人進行殊死的可怕戰鬥,他們為家鄉的土地而戰,為自己的遼闊牧場,濃密森林,為家庭和田地,為自己的自由和榮譽而浴血奮戰!」 ——《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
在決戰之前,迪米特里得知了一條重要情報,馬邁汗的戰略計劃是等待立陶宛大公約蓋垃的援軍到達,兩人包圍殲滅迪米特里。他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刻決定不再等待,必須出其不意的進攻,爭取將他們各個擊破。
1380年9月7日,決戰的前一天,迪米特里已經率軍抵達頓河,在他對岸不遠處就是馬邁汗的營地。此時德米特里的中軍營帳正在爆發激烈的辯論,一半的將軍們認為敵多我寡,應該利用頓河天險原地固守,等待對方進攻,如果渡河進攻失利,我軍連退路都會被切斷。另一半將軍認為更應該跨河進擊,如果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退路,反而不會盡全力作戰。良久,一直在沉默的迪米特里嚴肅的出了他思考的結果:「我們不能坐等奧列格和約蓋垃前來支援,我們來到這裡是為了解救羅斯國土免於被奴役和被完全破壞,我們要為羅斯獻出自己的生命。此戰有死無生,有進無退,光榮地死去勝於恥辱地活著!」然後,迪米特里認真的分析了戰場情況,河對岸的庫利科沃原野局促狹窄,兩側不是河流就是茂密的樹林,這嚴重的阻礙了蒙古人最擅長的兩翼包抄的騎射戰術,地形迫使蒙古人只能正面和自己硬沖,狹窄的戰場寬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蒙古人的數量優勢。迪米特里徹底說服了所有將領,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 值得說明的是,這場戰鬥的人數並沒有確切記錄,英文維基記載迪米特里軍有30,000~50,000人,馬邁汗則有30,000~150,000人之眾。俄語維基記載迪米特里有40,000~70,000人,馬邁汗有90,000~150,000。我認為這些數字都有或多或少的誇張,所以我取一個中間值,德米特里50,000軍隊,馬邁汗80,000軍隊。
彷彿上天在眷顧飽受苦難的東斯拉夫人民,迪米特里在晚上下令搭建浮橋渡河的時候,正巧下起了大霧,等到他大部分軍隊都渡過河流的時候馬邁汗才反應過來,但卻為時已晚。 9月8日,在一片清晨的霧靄中,雙方在庫利科沃的原野上排兵布陣。迪米特里的軍隊分為五部分,左軍、右軍、前軍、中軍和後備軍。
馬邁汗的計劃是猛攻迪米特里的左翼,打出一道突破口,迂迴包抄切斷對手的後路,然後將它們逼退包圍在河邊沼澤里殲滅。而迪米特里的戰術很簡單,就是不讓對方得逞,正面打垮他們。迪米特里穿上普通士兵的盔甲騎馬賓士在五公里寬的陣線的最前方,他勇敢熱情的鼓勵裝備簡陋盔甲和武器的士兵,將士們無不高聲吶喊,士氣高漲。
戰鬥過程
蒙古人的前鋒部隊是長矛步兵方陣,他們提起盾牌,架起長矛,邁著緩慢的步伐向前推進。在他們兩翼的是傳統的蒙古騎射手,他們的騎射技藝冠絕東歐。雙方都在緩慢推進,直到走到距離彼此越300米距離的時候,所有人都默契的停了下來,因為現在是傳統的「武將單挑」環節,是的你沒有看錯,這不是演義,不是誇大,就是武將單挑!
亞歷山大·佩列斯韋特拍馬出戰,與蒙古勇士鐵木爾戰至一處,雙方都是響噹噹的戰士,他們縱馬疾馳,大呼酣戰。亞歷山大賣個破綻,貼木兒立刻傾身來攻,然後他一槍將對手戳了個透心涼,帖木兒自知必死無疑,用盡氣力反手一刀劈去,兩位勇士竟然同歸於盡!兩位勇士的身軀剛剛倒地,雙方的先鋒部隊就已經開始推進了。蒙古人利用嫻熟的步騎配合技巧,迅速擊敗了迪米特里的前鋒,他們陳勝追擊,一路往羅斯聯軍的中軍衝去。肉搏戰極為殘酷,由於人數眾多而且戰場太狹窄,導致人和人之間異常擁擠,有些戰士死去了竟然還被擠到「站立」著。
「鍍金的頭盔叮鈴作響,深紅色的盾咚咚隆響。寶劍呼嘯,銳利的軍刀在好漢們的頭顱旁邊閃爍,勇士的獻血沿著包鐵皮的馬鞍留下,鍍金的頭盔在馬蹄旁滾動。」 ——《馬邁大激戰故事》
此時局勢非常不利,蒙古人對左翼的猛攻迫使羅斯聯軍左翼敗退,到下午3點,左翼的防線被撕開一道口子,蒙古騎兵迅速迂迴到了羅斯中軍的後方,羅斯聯軍被迫繼續後退。此時雙方在進行耐力的角逐,蒙古人發起一道又一道的衝鋒,一陣陣可怕的箭雨裹挾著刺耳的破空聲像冰雹一樣砸在羅斯聯軍身上,戰士們一片片倒下,又一排排頂上去。東斯拉夫的漢子們咬碎了牙齒,喊破了喉嚨,依然死戰不退,在他們的拚死抵抗下,蒙古人的進攻竟然被遲滯住了。
就在這時,就在蒙古人的攻勢稍稍停頓的一瞬間,早已在森林中埋伏多時的生力軍在沃倫涅茨的指揮下突然沖向蒙古人的後方。他們體力充沛,戰意昂揚,發出野獸般的怒吼,積壓了140年的憤怒在這一刻爆發了出來。生力軍的投入瞬間扭轉了局勢,迪米特里馬上下令全軍展開反攻,蒙古人再也支撐不住,局部的潰逃迅速蔓延到全軍。馬邁汗見勢不妙,也迅速溜掉了,自己的大批行軍物資和貴重物品也全都打包送給了迪米特里。羅斯聯軍陳勝追擊了30公里,蒙古人肝膽俱裂,聯軍一路追到克拉西瓦河才返回主戰場。
倖存的羅斯士兵聚集在中軍大旗下,他們歡呼著羅斯聯軍統帥迪米特里·伊萬諾維奇的名字。本來大家都期待著統帥能出現在最高處揮手致意,然後發表一通獲勝感言,但奇怪的是什麼都沒有發生。大家開始感到很奇怪,總指揮官去哪兒了?剛才打的太激烈,一時間竟然把這位仁兄給忘了!.
副指揮安德烈急的不行,他大聲詢問誰見到迪米特里了?有人目睹了他正與四個蒙古人四殺,有的人說他受了傷已經走了,更多的人則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統帥丟了,這還了得?!得,大家也別打掃戰場了,先找人吧!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找了好長時間,人們終於在一棵樹下找到了昏睡中的統帥,一身的淤青和外傷以及幾乎破爛不堪的鎧甲證明了莫斯科大公像普通士兵一樣在最前線廝殺。庫利科沃之戰,作為中世紀最大規模的戰役之一載入史冊。此戰按照俄文維基記載,羅斯聯軍至少損失了20,000人,而蒙古人則留下了7~80,000具屍體和俘虜。這場戰役的最大歷史貢獻並非是對蒙古人造成了多麼重大的傷亡,而是昭示著全羅斯人擺脫韃靼人的桎梏與奴役的大規模反抗的開始,雖然東斯拉夫人民還要再花100年才能把蒙古人徹底趕走,但這場偉大的勝利無疑是吹響了蒙古人統治結束的號角。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在庫利科沃原野表現出他個人的英勇和完全不徒有虛名,而西歐各國的國王和統帥,如法國國王「善人」約翰二世、波蘭國王雅蓋沃、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都曾被評為徒有虛名。」 ——《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
- 法國國王約翰二世(John II of France 生1319~卒1364 統治1350~1364),在百年戰爭中的普瓦捷會戰中被英軍俘虜,此戰他吸取之前克雷西(就是英國長弓手大放異彩的那次)的慘痛教訓,命令重裝騎士下馬步戰,約翰二世親自衝鋒在前,頂著箭雨帶隊和英軍肉搏,最後被抄後路,慘敗,自己也當了俘虜。他和英國人商量好,給英國50萬英鎊的賠款,讓自己的兒子過去當人質。結果他兒子偷偷的溜了回來......約翰二世是一個真正的厚道人,他知道自己違背了契約,孤身一人前去英國充當人質,四年後病死在倫敦。
- 雅蓋沃就不說了......這裡只提一點,在庫利科沃之戰中雅蓋沃原本是要率軍作為馬邁汗的盟友投入戰場的,但我在查閱不少資料後發現雅蓋沃在這場戰役中的疑點很多。有的資料說他在遠處觀戰,然後撤軍。有的說他的軍隊被梁贊王公幹擾了。有的說他其實並不想參加。也有的說他直接就被嚇跑了。說法很多,我也無法在這裡下結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雅蓋沃確實作為馬邁汗的盟軍在戰鬥前夕進入了羅斯境內,但因為我們不知道的原因,他沒有參戰,這很大程度上導致了馬邁汗的失敗。
-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Charles XII of Sweden 生1682~卒1718 統治1697~1718)北歐猛男,在科里茲沃戰役以少勝多大敗波-薩聯軍,迫使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退位給斯坦尼斯瓦夫加入瑞典聯盟,這些以後我會講到。為啥書中會提到他,因為查理十二世雖然在前期一路所向披靡,納爾瓦之戰幾乎把沙皇彼得一世逼的自殺......但是最後由於低估對手,孤軍深入,補給不暢,慘敗於波爾塔瓦之戰。
- 看到這裡,感覺作者的自豪之心油然而生,雖然他對這三位國王的態度有些太主觀,但這種主觀在我看來還挺可愛的......
雖然打贏了第一槍,但革命形勢依然很嚴峻,蒙古人在羅斯經營了一個多世紀,不可能一戰就被徹底打垮。而庫利科沃會戰對莫斯科公國造成的損失還沒有完全彌補。新的大汗脫脫迷失在2年後積蓄力量暗中行軍,在迪米特里不知情的情況下反手就攻下了莫斯科,在城中大掠數日,屠殺無數......迪米特里知道消息回去的時候,蒙古人只留給了他一片廢墟。
之後,迪米特里認清了敵強我弱的現實,還是被迫重新向大汗稱臣納貢。1389年,迪米特里去世。雖然迪米特里沒能完成徹底推翻蒙古人的志願,但他的歷史貢獻是巨大的,在他統治下,莫斯科公國已經成為羅斯諸國中公認的領袖,奠定了莫斯科城從此開始直到今天作為俄羅斯中心城市的地位。迪米特里死後,他的兒子瓦西里一世即位,瓦西里在位時期通過外交手段平衡於金帳汗國和貼木兒帝國之間,雖然免不了被劫掠幾次,但他還是用外交和禮物等手段把損失降到了最小。他用相對和平穩健的手段吞併了下哥羅德公國和穆羅姆公國等地區,擴大了莫斯科大公國的版圖,增強了實力,同時他還取了立陶宛的索菲婭公主,但好景不長,兩國還是打了一次,不過也是無關痛癢。1425年,瓦西里一世去世。
瓦西里一世去世後,他的兒子「盲人」瓦西里二世即位,但因為繼承權的問題,莫斯科大公國爆發了一場內戰,從1425打到1453年,瓦西里二世就是在內戰中被弄瞎了雙眼。因為內戰的,莫斯科大公國失去了28年的寶貴時光,在這些年裡,她的領土沒有任何增長。
然而物極必反,就像一根彈簧一樣。莫斯科公國這根彈簧被按壓到了極限,緊接著就是迅猛無比的反彈,因為她的下一任統治者,將以犁庭掃穴之勢迅速統一幾乎全部的羅斯土地,徹底打垮金帳汗國,並且將與波蘭-立陶宛邦聯爆發一場足夠分量的大戰,他就是我原本在上上期就講的,俄國真正的國父——伊凡三世。下期看點:
- 終於和當前波蘭史的時間點:1505年對上了,寫作重心將重回波蘭史。
- 立陶宛大公國和莫斯科公國的三次戰爭
- 伊凡三世的統一事業
本文參考書目資料:
《俄國史》、《俄羅斯史》、《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俄國歷史上的重大戰役》、《俄國軍事史略》、英文維基、俄文維基。
下一期 :伊凡三世一統俄羅斯,利沃尼亞兩強交鋒——正說波蘭史(十一)
前期鏈接:
張益達:聊聊我們比較陌生的中歐國家——波蘭(一)
張益達:波蘭的統一之路、拔都西征與普熱梅斯爾王朝的統治——正說波蘭史(二)(補文)
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三)
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四)
張益達:波蘭國王血灑瓦爾納 ,十三年戰爭普魯士稱臣——波蘭史話(五)
張益達:十三年戰爭對決條頓 ,涅沙瓦法令鬥智斗勇——正說波蘭史(六)
張益達:波莫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上半部分)
波美拉尼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下半部分)
波蘭兩院議會嶄露頭角,基輔羅斯風起雲湧——正說波蘭史(八)
涅瓦河,楚德湖,強敵折戟;莫斯科 漸崛起 驅逐韃虜, ——正說波蘭史(九)
波西米亞胡斯戰爭番外篇:
張益達:偉大的殉道者:楊· 胡斯 ——波蘭史話番外篇(上)
張益達:聖杯派、塔博爾派與胡斯戰車 ——波蘭史話番外篇(中)
獨眼猛男楊·傑士卡與胡斯戰爭——波蘭史話番外篇(下)
對波蘭-東歐史感興趣的人,歡迎加群交流學習!
波蘭-東歐史學習交流群號:731688622推薦閱讀:
※俄羅斯打擊IS,美緣何酸水直冒?
※俄羅斯到底有多少少數民族
※俄羅斯紅場閱兵有何意義?
※美媒:助俄脫困 中國從俄羅斯購買創紀錄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