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兩院議會嶄露頭角,基輔羅斯風起雲湧——正說波蘭史(八)
來自專欄歷史⑨課
(關於「雅蓋隆」Jagiellończyk這個音譯,以後我將會採用波蘭語的音譯,即雅蓋隆契克。本篇的兩位主角,楊一世·奧爾布拉希特和亞歷山大·雅蓋隆契克。他們擔任波蘭國王的執政時間相對較短,而再下一位老西吉斯蒙德一世又統治了波蘭幾乎半個世紀。所以本期主要是講述兩位早逝國王的事迹,他們承前啟後,開啟了接下來一百三十年波蘭立陶宛邦聯(聯邦)的黃金時期。)
(本篇兩位國王的事迹並非是一前一後的,前者擔任波蘭國王的時候,後者正在擔任立陶宛大公,因此很多事迹其實是有重合的,為防止讀者搞暈,在此提前說明。同時,我也大幅簡化了波土戰爭的篇幅,濃縮為一段就結束了,因為這場戰爭並沒有什麼值得講的...)
楊一世·奧爾布拉希特,又譯作約翰一世·阿爾伯特,此文簡稱楊大哥
Jan I Olbracht,生1459年12月27日~卒於1501年6月17日(41歲),執政1492年6月7日~1501年6月17日。在他短暫的九年的執政生涯期間,他確立了波蘭議會君主制的基本政體,並且主導了第一次兩院制議會,其結果是進一步增強了地方大貴族的權力,限制了王權。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的慘烈戰爭從他即位之前的1485年就已經爆發,在他執政末期終於與對手停戰,在他去世兩年後,繼任者亞歷山大才與奧斯曼帝國蘇丹簽署和平協定。
楊大哥在小時候和他的眾多兄弟一起在瓦維爾城堡長大,並且在之前介紹過的歷史學家楊·德盧戈的指導下接受王室教育,他天資聰穎,熟練掌握了拉丁文的使用,還學習過最中世紀的歷史和早期文藝復興的成就。在1474年開始跟隨卡四爺參加政治事務,在1486年~1490年期間,他作為羅斯地區的王室總督多次擊敗了韃靼人的進犯,並且在立陶宛大公國的東南邊界修築城堡和防禦局點,以應對韃靼人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的侵犯。
1497年的蘇恰瓦戰役
上一篇說過,卡四爺的長子瓦迪斯瓦夫最終繼承了匈牙利國王之位,然而這次即位並非一帆風順,因為楊大哥也想去競爭這個位置。這並非是他腦袋發熱一拍大腿決定的,他的二哥,也就是後來封聖的那位卡齊米日和匈牙利的一眾貴族都比較支持他當選匈牙利國王。實際上,在1490年6月7日,他就已經被匈牙利貴族選舉成為匈牙利國王了,然而瓦迪斯瓦夫肯定不能讓到嘴的鴨子飛了,於是兄弟二人爆發了爭奪匈牙利王位的戰爭,雙方在科希策大戰一場。
然而到底是親兄弟,轉年他們就和好了......楊大哥主動選擇退出,瓦迪斯瓦夫很感動,給予了他不少土地作為回報。然而,楊大哥後來又反悔了,他趁著瓦迪斯瓦夫生病,再次發兵進攻。此時卡四爺還活著呢,他看到楊大哥這樣胡鬧也氣不打一處來,一度命令他返回波蘭,然而楊大哥裝作沒聽見,繼續他的武裝鬥爭。然而這次幸運女神垂青了他的哥哥,瓦迪斯瓦夫最終獲勝,甚至生擒了這位愛搞事的弟弟。然而哥哥到底是愛護弟弟的,對他好吃好喝好招待後,又把他送回了波蘭(非常仁至義盡了,想想李世民是怎麼做的...)。波蘭兩院制議會制度的形成與確立
沒過多久,1492年6月7日卡四爺去世,楊大哥作為第三位嫡子順理成章的加冕為波蘭國王,同時,他任命自己的四弟亞歷山大擔任立陶宛大公從早期雅蓋隆王室統治的時候,波蘭政府機構中,由國王任命的王室議會在國家治理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使得國內大部分的權力都由各地大貴族和議會分享。楊大哥執政期間,他規範化了議會機制,將其轉變為更加成熟的兩院制議會制度。原來的御前會議演變成了更加規範化的參議院,眾議院由地方議會的代表組成。參眾兩院,合稱兩院議會制。
「波蘭的等級君主制有其重要的特點,這種特點嚴重地影響到波蘭歷史的發展。第一個特點是城市的商人和手工業者逐漸被排斥在等級代表機構之外。第二個特點是波蘭的等級君主制沒有形成強大的中央政權,它沒有像西歐各國和俄國那樣演變為絕對君主制,而是朝著獨特的貴族民主制發展。15世紀末,兩院制議會的形成,正是這種演變的表現。」 ——《波蘭政治體制轉軌研究》
- 兩院議會制度(Bicameralism),兩院議員一般均經選舉產生並定期實行改選,兩院都享有立法和監督行政的權力。
- 兩院制的優點是兩院分別議事,討論議案,分別通過,使得法律案或者其他重大議題能夠慎重。其缺點是分別通過才能作為議會的正式法律,這樣兩院之間容易互相扯皮,實際上阻礙了一些正確法令的實施。
楊大哥在1493年用過的蜜蠟章
但與此相對應的,是在1496年在皮沃特勒庫夫舉行的議會,會中內容主要是更加壓迫市民和農民,提高貴族權力。一個農民每年只有一次離開農村的權利,而且一戶農民也只能有一個孩子進入城市學習或稱為學徒,市民也被禁止佔有和購買土地。這項法律實際上更加束縛了農民和市民階級的自由發展,限制了城市化的進程,可見貴族階級的自由是建立在壓迫下層階級的基礎上的。
但同時,楊大哥也限制了教會階級的權力,他進一步限制了神職人員的很多諸如交易土地貨物的世俗權力。波土戰爭(1485~1503)橫貫了楊大哥的統治生涯,他早期在波蘭東南邊疆負責防禦韃靼人的進攻。在即位之後因為領土糾紛集結兵力討伐已經獨立的而且得到奧斯曼帝國支援的前屬國摩爾達維亞,在圍城中,波軍內部爆發瘟疫被迫撤軍,在撤到克斯米恩森林時被摩爾達維亞大公史蒂芬三世(Stephen III of Moldavia )伏擊,傷亡慘重,自己差點被俘,幸虧部下以死相拼才衝出重圍。在1498he 1499年,楊大哥先後與史蒂芬三世和奧斯曼蘇丹簽訂了停戰協定。
Cosmin森林之戰,波軍慘敗,至少有5,000人被殺
早在1485年,奧斯曼人就佔領了位於黑海的兩座重要港口,這直接影響到了波蘭東部的貿易往來,韃靼人又開始興風作浪,襲擾波蘭屬國摩爾達維亞,楊大哥親率數萬軍隊於1487年在摩爾達維亞擊敗韃靼人。1491年,波蘭人再次成功擊敗韃靼人的入侵。150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對立陶宛發起兼并戰爭,在沃德之戰中,立陶宛軍慘敗。隨後,莫斯科軍隊一路攻城略地,至戰爭結束時,立陶宛已經丟失了東部三分之一的領土。
緊接著,條頓騎士團又開始搞事,新任大團長薩克新的弗里德里克(生1473年10月26日~卒於1510年12月14日(37歲),統治1498 - 1510年)拒絕向楊大哥致敬,後者大怒,準備發兵征討不聽話的小弟,結果就在1501年春天,楊大哥突然染病去世。由於他一直打光棍,也沒有任何子嗣,於是波蘭王位就由他的四弟亞歷山大繼承了。
Aleksander Jagiellończyk
王室紋章
Aleksander Jagiellończyk,生1461年8月5日~卒1506年8月19日(45歲) 。執政1501年12月12日——1506年8月19日。早在1492年7月30日,他就已經加冕為了立陶宛大公,同時,他也是雅蓋隆家族最後一位會熟練使用立陶宛語的邦聯國王。在他統治期間,立陶宛大公國與莫斯科大公國爆發了一系列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由於沒有波蘭的支援以及資金短缺,立陶宛慘敗,並丟失了三分之一的土地。同時,瑟姆議會進一步限制了他的權力,甚至剝奪了一塊屬於他的王室領地。
他僅僅統治了波蘭5年就去世了,但他的死卻開啟了波蘭立陶宛邦聯(聯邦)歷史上的最鼎盛時期,這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還有另一個為人所熟知的名稱:「黃金時代」與其說亞歷山大是一位波蘭人,倒不如說他是一個立陶宛人。因為在加冕為波蘭國王的九年前他就已經在立陶宛擔任大公,因此他為立陶宛做了許多微小的貢獻,比如加強首都維爾紐斯的發展,為立陶宛提供了許多讓其更加獨立的外交政策等。
1501年的冬天,從立陶宛風塵僕僕趕到克拉科夫瓦維爾城堡的亞歷山大匆匆舉行加冕儀式,他想要讓自己的妻子也加冕成波蘭女王,但被波蘭大主教拒絕了,原因很簡單,她的妻子曾經信仰東正教。好,說到這裡我有必要打斷一下,這位被禁止加冕為波蘭女王的妹子叫莫斯科的海倫娜。- (Helena of Moscow 生1476年5月19日~卒於1513年1月20(36歲),從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位大姑娘是個如假包換的俄羅斯人,她早在1495年就嫁給了亞歷山大,而她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伊凡三世是一位傑出的俄羅斯君主,他在位期間,俄羅斯國力直線提高,從邊緣小國一躍成長為可以于波蘭立陶宛邦聯對抗的東歐強權,並且在之後很長時間裡一直都作為波立邦聯的主要對手存在。因為要著重介紹這位猛男,所以立陶宛和莫斯科的戰爭就夾在他的介紹里順便說了。)
莫斯科大公國的崛起與留里克王朝
伊凡三世的蜜封
(我相信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俄羅斯這個國家,有的人對她很感興趣,研究的更深一些。也有人對俄國的了解止於「戰鬥民族」和「伏特加」。如果有人在看了我的文章後去簡單看了一下波蘭接下來的歷史,那麼他們會知道,在18世紀處於鼎盛期的沙皇俄國最終成了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掘墓人,葉卡捷琳娜大帝主導的三國同盟徹底吞併了波立聯邦殘餘的所有土地,實質上滅亡了這個古老的國家。本文雖然站在波蘭視角,但對俄國的描述絕不會站在所謂「最終BOSS」或者「大反派」的偏見角度去描寫,真實客觀永遠是我的第一準則。
為什麼要選在這一章讓俄國登場,因為在當前的歷史階段,出現了一位俄國歷史上我認為功績不亞於彼得大帝的偉大人物,他就是伊凡三世。所以在本篇我會花一定的篇幅去著重講述伊凡三世以及他統治的莫斯科大公國的歷史,只有從頭到尾詳細了解俄國的歷史緣由,政治形態和國家戰略,才能對後來波蘭最終滅亡的原因有最徹底和詳細的了解。)東斯拉夫民族國家概念的誕生
在本系列的第一期,我已經簡單介紹過早起斯拉夫民族的遷移和分布,為了方便部分沒有看第一期的讀者了解,我再複述一下。
巍峨雄壯的喀爾巴阡山脈坐落在歐洲中部,多瑙河中游的東北方向。山脈以北就是一望無際的波德平原,維斯瓦河從山脈腹部奔瀉而出,橫貫波德平原,注入波羅的海,古斯拉夫民族就是起源於喀爾巴阡山脈以北的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波蘭境內。在公元7世紀左右,斯拉夫古部落出事了,只聽有人紛紛大叫:「這日子沒法過啦...」,「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我要去看看這個世界...」,然後有三批人收拾包袱離開了這片故鄉,分別向西,南,東三個方向遷移。(別問我為什麼不去北邊)- 向西的那撥人其實也沒走太遠,走到今天捷克境內,望著此起彼伏的山脈丘陵,累的一屁股坐到地上,他們就成了現代捷克人的祖先,也就是西斯拉夫人。
- 向南走的那波人一路跑到地中海岸邊釣魚,慢慢演變成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他們統稱為南斯拉夫民族。
- 向東走那撥人沒走幾步就後悔了,他們發現越往東走氣候環境越惡劣,東天一來凍的鼻涕都結成冰。他們走到第聶伯河、伏爾加河一帶就停下了腳步,有些則走到了頓河。他們慢慢變成了現代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東斯拉夫民族。
- 至於留在老家,哪兒也沒去的那撥比較宅的人,他們就是現代波蘭人的祖先,也被分到了西斯拉夫民族中。
三大斯拉夫民族的所在地,東邊的兄弟爭氣啊
早期東斯拉夫人只是一個統稱,實際上內部分了N多個分支或者不同的名稱,如「安特人」、「沃倫部落聯盟」、「維亞吉奇人」、「德列戈維奇人」等等,這裡不展開說。因為已經涉及到一些學術的問題,我不想搞的太複雜,所以我們把她們統稱為東斯拉夫人就可以。
與波蘭一樣,早期的東斯拉夫人過著原始的氏族部落生活,由安特人建立起的「沃倫部落聯盟」實行一種軍事民主制度,她可以稱得上是東斯拉夫民族最早的政治聯盟實體,也可以認為是現代俄羅斯國家組織的開端。時間到了8~9世紀,與周邊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使得東斯拉夫人逐漸從最原始的氏族部落開始向早期封建制度演變。
其結果就是在第聶伯河中游的基輔一帶誕生了早期的「羅斯可汗國」,拉多加湖沿岸地區出現了叫做「斯拉維依」的羅斯國家組織。我知道你看的有點瞌睡,別急著往下翻,這兩個政權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基輔羅斯公國」和「諾夫哥羅德公國」的前身!基輔羅斯(Kievan Rus)與留里克王朝(Rurik dynasty)
很多人會問了,「基輔羅斯」是什麼意思?是民族稱呼,還是政權名稱?亦或是地理位置?不慌,且讓我把她分開講述。
- 基輔是地名,就是基輔這個城市。
- 羅斯是指8~10世紀出現在東歐地區的北歐人(諾曼人),他們亦被東斯拉夫人稱為「瓦良格人」。
因此,「基輔羅斯」就是指由羅斯人建立的以基輔這個城市為中心的國家政權,羅斯人,諾曼人,維京人,瓦良格人,本質上都是一個民族在不同地區的不同稱呼罷了。那麼,基輔羅斯的歷史定位是什麼,她是第一個在東斯拉夫人土地上建立的由本民族文化為主體的,施行高度地方自治政策的統一政權,接下來我會簡單講述基輔羅斯大公國的建立。
公元70x年,一個北歐猛男坐在家裡百無聊賴的把玩著手中的戰斧,他在思考一個重要的問題,明天出海搶誰去?西邊不列顛島上的大禿瓢僧侶很有錢,但航程太遠,南邊的日耳曼人也搶過了,北邊太冷不考慮.......突然他一拍大腿,東邊還沒去過呢!於是第二天他就叫上幾位同伴,帶點食物和淡水向東方的未知地帶揚帆出航了。
這一次航行,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深刻改變整個東斯拉夫民族的歷史走向。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可避免的要經受野蠻與痛苦,這是成長為更加輝煌燦爛文明的必經之路
在飽受北歐猛男蹂躪一段時間後,當地人民發現,這些野蠻尚武的北方鄰居還給他們帶來了一樣重要禮物——貿易。
維京猛男雖然喜歡用斧子解決問題,但他們也很熱衷經商賺錢。在他們的努力下,東歐平原出現了一條條繁榮的貿易路線,從伏爾加河到黑海,從基輔到君士坦丁堡。東歐盛產的毛皮和木材順流而下來到阿拉伯哈里發和拜占庭皇帝的手中,文明的交流,科技的交融,就在一次一次尋常的貿易活動中悄悄進行著。當然了,販賣人口、奴隸之類的活兒他們也沒少干......(拜占庭帝國的精銳武裝力量「瓦蘭吉衛隊」的來源就是這裡。)
有些特別喜歡打架的猛男就順其自然的成為本地有權有勢貴族的僱傭兵,留里克王朝的建立者,猛男留里克早期就是僱傭兵出身。紅色和紫色就是維京猛男開闢的貿易路線
「和其他南部草原民族一樣,這些人是些「海上牧人」,即海盜和商人。他們最終在組織多民族貿易和貢賦徵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組建並為基輔羅斯政治領導層提供了精英。」
——《俄國史》到了9世紀中旬,東斯拉夫各王公之間的爭鬥越來越頻繁和激烈,因此有著強大戰鬥力的北歐猛男僱傭兵成了搶手貨,而他們中最能打的就是留里克(Rurik 執政 862–879,生830~卒879,基輔羅斯大公國與俄羅斯留里克王朝的建立者)。
「可把我牛逼壞了,叉會兒腰」
由於年代太過久遠,很多歷史細節已經無從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留里克就是作為東斯拉夫王公的僱傭兵登上歷史舞台的。在留里克的時代,東斯拉夫人已經不是曾經被他們肆意蹂躪的對象,他們的軍事實力有了長足進展,甚至一度將瓦良格人趕回了海上。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加殘酷血腥的內鬥,一些東斯拉夫人覺得現在還不如以前維京猛男當老大的時期過的舒服呢,於是就主動邀請留里克和他的軍隊回到東歐重建秩序。
留里克來到東歐,軟硬兼施下建立了自己的權威和相對統一安寧的統治環境。他最終在諾夫哥羅德地區建造了自己的城堡,這就是後來的諾夫哥羅德城。留里克在879年去世,他將統治大權交給了他信任的親戚奧列格,他的兒子伊戈爾因為太年輕,太天真,有時候還很幼稚,所以暫時不能委以重任。而奧列格則表示自己身經百戰見得多了,於是留里克就暫時把自己兒子託付給奧列格教育一下。
奧列格在位期間做了三個微小的工作:積極擴張,遷都基輔和攻打君士坦丁堡....值得說明的是,就是在這段時期,基輔、斯摩棱斯克等以後經常提及的城市就已經進入基輔羅斯的版圖了。奧列格死前,把權力交還給了伊戈爾(夠義氣)。基輔的伊戈爾(Igor of Kiev )一直統治到10世紀中葉,他在位期間多次圍困君士坦丁堡,但最終失敗,因為他的船隊在海上被對手的希臘火燒成了焦炭。但他們終究還是逼迫拜占庭帝國統治者簽署了對他們非常有利的貿易合約,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基輔羅斯和東方國家的聯繫。伊戈爾死後,他的兒子基輔的斯瓦托斯拉夫一世(Sviatoslav I of Kiev )是一位非常能征善戰的統治者,他擊敗了可薩汗國、阿蘭人、保加利亞王國和伏爾加保加利亞,又吞併了許多東斯拉夫小兄弟的零散部落。儘管他只活了30歲,但在他統治期間,基輔羅斯的版圖急速擴張,向南抵達到了巴爾幹地區,向東到達了伏爾加河流域。
- (注意,此時基輔羅斯統治者的頭銜是Grand Prince of Kiev 即「基輔的偉大王子」,可以理解為同時代波蘭的克拉科夫大公。)
基輔羅斯大公國的鼎盛時期
偉大的弗拉基米爾一世(Vladimir the Great)娶拜占庭安娜公主為妻,並於988~989年宣布東正教為國教,強令全體居民接受希臘正教神甫的洗禮。
11世紀中期,聰明的雅羅斯拉夫(Yaroslav the Wise)施展政治手腕,向北聯合統治了諾夫哥羅德公國。在他統治時期,基輔羅斯的封建進程大幅躍進,各地封建領主對農民的剝削也日益加重。為了保護封建主階級的利益,雅羅斯拉夫編修了《雅羅斯拉夫法典》,雖然這是一個維護萬惡的封建主階級的法典,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部成文法典也是基輔羅斯的文明碩果。在他統治下,基輔羅斯的軍事實力和文化水平達到巔峰。在基輔的司法會議,可以看到基輔羅斯時期有強烈游牧民族風格的盔甲服飾。
賢明者雅羅斯拉夫死後,基輔國家的瓦解和變為封建羅斯的過程開始了,封建羅斯作為封建主統治階級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是與封建分散性相符合的。封建割據時期的社會政治制度是什麼呢?羅斯作為統一的國家不復存在,國土分裂成許多封建的「獨立的半國家」。 ——《俄羅斯統一國家的形成》
基輔羅斯大公國慢慢演變成了「基輔羅斯諸公國」,各地的大公互相征伐,毫無意義的內鬥和戕害將這個東歐的強大國家折騰的四分五裂,無比虛弱。雖然她還勉力維持著一個龐大的身軀,但已經是空殼一座,只等一個強大的對手過來予以最後一擊。相信你們也猜到了,這個對手就是蒙古人。
1237年~1240年,3年時間,蒙古人摧枯拉朽般的滅亡了基輔羅斯諸國。末代基輔王子切爾尼哥夫的邁克爾,俄羅斯民族英雄,他勇敢反抗蒙古人的威脅,最後遇害
我希望大家清楚的是,在蒙古人到來之前,基輔羅斯絕對不是一種「蠻夷之國」,與同時期的西歐和中歐相比,她雖然人口稀少,但土地疆域絕對是最大的,而且他們也擁有相對發達的文明,基輔和諾夫哥羅德等大型城市居民的識字率相比其他的國家並沒有低多少。巴黎的貴族老爺要警惕從天而降的屎尿時,諾夫哥羅德甚至還有一套基礎的污水處理系統。《雅羅斯拉夫法典》里的刑罰相對較輕,很少使用死刑。女性的社會地位並沒有那麼低下,她們甚至還擁有家族和房產的繼承權等。
諾夫哥羅德共和國(Novgorod Republic)
今天的諾夫哥羅德市旗,諾夫哥羅德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城市,沒有之一
(諾夫哥羅德的知名度我估計比基輔羅斯還要低,談起後者,人們好歹還知道她是被蒙古人滅了,提起前者,眾人:???但這並不代表我會遺忘這個屹立在波羅的海南邊,曾經有過輝煌燦爛文明和歷史的國家,這個在東歐世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北境遺珠。)
諾夫哥羅德公國的早期歷史前文已有贅述,法理上講,諾夫哥羅德公國從屬於基輔羅斯大公國,但從誕生的那一刻起,諾夫哥羅德就保持了相當程度的獨立性和相對強大的政治力量。公元10世紀末期,在偉大的弗拉迪米爾統治下,諾夫哥羅德公國的地位越發重要,已經成了基輔羅斯北部最不容小覷的地區勢力。而有趣的是,諾夫哥羅德最終沒有發展成莫斯科大公國或別的國家那樣的君主專制國家,而是變成了一個自由選王,政治氛圍寬鬆,以貿易為主的商業共和國。
9世紀左右,諾夫哥羅德僅僅是這個地區的泛稱,她的含義是「從波羅的海到拜占庭帝國的貿易中轉站」。這裡的原始部落一開始也是互相攻伐,後來他們覺得天天打架大家都落不著好兒,乾脆首領們聚在一起開個會,你退一步,他退一步,能吵吵就盡量不動手。
後來武林盟主留里克來了,這位北歐猛男用軟硬兼施的辦法暫時使這個地區迎來了相對安寧的日子,隨後他在沃爾霍夫河畔建立諾夫哥羅德城,開啟了俄羅斯留里克王朝的歷史序幕。歷史的轉機很快就到了,在11世紀初期,由於感激諾夫哥羅德幫助自己登上王位,偉大的弗拉基米爾授予了她許多更加獨立的政策和各種特權。從此之後,借著獨一無二的優越地理位置和種種政治特權,諾夫哥羅德公國開始飛速發展,逐漸與南方的基輔羅斯斷絕了政治上的從屬關係。在1136年,諾夫哥羅德城的市民將基輔羅斯派來統治的大公趕走,翅膀硬了要單飛,拜拜了您吶~。從此之後,世襲大公們只負責軍事防務,諾夫哥羅德城本身則由基督主教和市民選舉出來的市長共同執政。史學界亦認為從此之後,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歷史就開始了。普斯科夫的維策(Veche )議會,早期中世紀在東歐最重要的立法、議會機構
12~15世紀的300年是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黃金時期,他們努力向東北方向擴張,沿著波羅的海佔領了一大片資源豐富的疆土,諾夫哥羅德人甚至還利用向維京人學來的航海技術繼續向北初步探索了北冰洋、巴倫支海、卡拉海等人跡罕至的寒冷海域。13世紀時,作為漢薩同盟的重要成員,諾夫哥羅德城也擁有了他們的貿易商線。
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走在時代前沿的政治形態
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名義上的統治者是Князь новгородский,即「諾夫哥羅德的王子」(Prince of Novgorod)。值得說明的是,共和國王位並非世襲的,而是由維策會議或其他的方式選舉產生。相應的,共和國議會也擁有罷免(解僱)王子的權力,所以諾夫哥羅德王子的個人權力在很長的時間段里並不是很高。從這個角度看,與其說王子是共和國的統治者,倒不如說是類似今天公司CEO或執行官的角色,實權還是在董事會(維策議會)手裡......
諾夫哥羅德公司的安保部長兼CEO在非戰爭時期最尋常的工作是在城內參與各種法庭的判決事宜,比如伊萬偷了尼娜家的母雞啦,阿廖沙打瞎了安東諾夫的眼睛啦,阿列克謝欠了3.5個億帶著小姨子跑路了等等。。。這些案件都要由CEO(王子)和總經理兼法律顧問(波薩德尼克)共同裁決,如果法律顧問認為判決有問題,CEO也無權做出宣判。
總經理的權力不止於此,如果沒有他的批准,CEO甚至都不能修改和頒布法律。而且為了進一步制約CEO的權力,議會禁止CEO擁有私人的土地,但可以住在議會提供的CEO特供公寓里。你說我徵收稅款總可以吧,不好意思,徵收稅賦的權力依然在議會。一些沒有背景和積蓄的CEO如果不想餓死,就只能乖乖從議會手裡領取工資過活。在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王子(大公)儼然就是一個高級打工仔,從這個角度看,她們的政治形態與之後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共和國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有許多王子在就任之初要與議會簽訂一個名為rad(ряд)的合同,內容林林總總的列舉了許多事例,主要是保護共和國自身的權益。合同還對王子本人有許多的規定和限制,也指出了王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大公幾乎就是個吉祥物,有些則積極維護和擴大自己的權力,最著名的就是13世紀中期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此公的NB事迹接下來會講到。)
- (維策議會的權力非常之大。тысяцкий,泰西雅特斯基(Tysyatsky)即地方軍事指揮官或司法法官;還有посадник,也就是波薩德尼克(Posadnik),翻譯過來就是市長或總督,這個職位亦是在議會中選舉產生的,他們的任期通常也只有一年。)
諾夫哥羅德城的維策會議
在基層方面,諾夫哥羅德有一個非常類似於今天居委會的政治組織:「Strees」和「Ends」,由於沒有很好的翻譯,我就叫他們居委會吧...這個居委會相比西歐和義大利的行會,組織度要差一點,他們的主要職責還是在本地區域內修建教堂,埋葬死者,有時候也會調解一下鄰里糾紛。但居委會也是有政治力量的,他們的代表可以參與到最高回憶中參與本城市甚至國家層面的政治決策,保護他們管轄地區的利益。
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疆域被主要分為兩塊,一個是被稱為伊思雅徹斯(ysyachas)意思是「核心土地」,另一個是弗羅斯特??????(volosts)也就是臣服的或被殖民的土地。諾夫哥羅德城本身屬於特別行政區。在眾多核心土地中,普斯科夫(Pskov)從13世紀開始獨立性就越來越高,最終在14世紀中期的「博洛托沃條約」中獨立了出去。
13世紀,諾夫哥羅德城內繁榮的市場
諾夫哥羅德那旮沓很像我國的東三省,大自然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敢於在嚴酷天氣中堅韌生存的民族。西伯利亞吹來的凜冽北風如刀子般划過你的皮膚時,她也會為你帶來極其豐饒的屬於大自然的饋贈(舌尖上的西伯利亞了解一下)。
芬蘭灣的鐵礦,斯塔瑞亞的海鹽,亞麻和啤酒花被勤勞的雙手種植採集,蜂蜜和豬油在罐子中溢滿而出。絲綢之路的西北端,漢薩同盟的最東端,這些條件為本土產出的商品提供了最好的貿易條件。更別提從拉多加湖到烏拉爾山脈之間,歐洲最優質的動物毛皮在這裡以低廉的成本製作,然後以昂貴的價格銷往西歐,穿在那些達官顯貴身上。- (說個題外話,為保護物種多樣性,請拒絕皮草衣物,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咱東北銀就愛穿貂~!(諾夫哥羅德確實在歐洲東北...)
諾夫哥羅德共和國歷史上有三場最重要的戰爭,分別是與瑞典、北方十字軍戰爭和莫斯科大公國的戰爭。前兩次取得了勝利,最後一次戰敗後被吞併,而毀滅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人,就是在上面提到過的,也是本篇的主角之一,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早在1164年,瑞典人就看東邊的鄰居很不爽,雙方爆發多次武裝衝突。這種小打小鬧直到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成為諾夫哥羅德大公後結束了。
2008年,俄羅斯舉行了一次「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列寧,斯大林,普京,托爾斯泰,伊凡三世、伊凡四世、葉卡捷琳娜、彼得一世、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俄羅斯民族上的偉大人物和各個領域的大師巨匠都輸給了一個在國內知名度極低的人,這個男人在去世745年後獲得了「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稱號。其實這也並不意外,因為在此之前他就已經獲得「涅瓦河上的英雄」、「俄羅斯民族英雄」和「聖徒」的稱號,他就是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歐洲中世紀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前期鏈接:
張益達:聊聊我們比較陌生的中歐國家——波蘭(一)
張益達:波蘭的統一之路、拔都西征與普熱梅斯爾王朝的統治——正說波蘭史(二)(補文)
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三)
張益達:波蘭立陶宛珠聯璧合 條頓騎士團百年悲歌——正說波蘭史(四)
張益達:波蘭國王血灑瓦爾納 ,十三年戰爭普魯士稱臣——波蘭史話(五)
張益達:十三年戰爭對決條頓 ,涅沙瓦法令鬥智斗勇——正說波蘭史(六)
波西米亞胡斯戰爭番外篇:
張益達:偉大的殉道者:楊· 胡斯 ——波蘭史話番外篇(上)
張益達:聖杯派、塔博爾派與胡斯戰車 ——波蘭史話番外篇(中)
獨眼猛男楊·傑士卡與胡斯戰爭——波蘭史話番外篇(下)
本文參考書目資料:
[1]《波蘭史》;
[2]《波蘭通史》;
[3]《波蘭簡史》;
[4]《波蘭政治體制轉軌研究》;
[5]《論波蘭傳統文化的特徵》;
[6]《俄羅斯戰爭史》;
[7]《俄羅斯統一民族的形成》;
[8]《俄羅斯史》;
對波蘭-東歐史感興趣的人,歡迎加群交流學習!
波蘭-東歐史學習交流群號:731688622推薦閱讀:
※黃幫主帶你留學波蘭之——華沙大學
※萃歐2018波蘭工作移民最新政策解讀:工作簽證,回歸本質
※[千里之每周一艦]波蘭海軍普拉斯基級「普拉斯基」號導彈護衛艦
※波蘭名校留學生訪談 | 波蘭留學的四大黃金定律
※波蘭民族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