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戰爭對決條頓 ,涅沙瓦法令鬥智斗勇——正說波蘭史(六)

十三年戰爭對決條頓 ,涅沙瓦法令鬥智斗勇——正說波蘭史(六)

來自專欄歷史⑨課

卡齊米日四世

紋章

Casimir IV Jagiellon 執政1447年6月25日 ~ 1492年6月7日,生1427年11月30日 ~ 卒1492年6月7日(64歲)。他徹底擊敗了北方的條頓騎士團,收復波蘭故地格但斯克和波美拉尼亞地區,並將騎士團降格納為藩屬。波蘭立陶宛邦聯的文學、藝術和科技水平在他統治期間取得了足以與西歐媲美的長足發展。通過積極的外交政策和休養生息,使15世紀末波立邦聯雅蓋隆王室躋身成為歐洲第一流的統治家族。

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的關係

我相信很多人看了上一期會有一個疑問,就是為什麼瓦迪斯瓦夫三世沒有加冕立陶宛大公,甚至他的執政生涯里跟立陶宛壓根就沒什麼關係,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不是結為邦聯了嗎?這就需要涉及到立陶宛本身的政局國情了,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王國名義上是一主共治(雅蓋沃),但實際上兩國的關係遠遠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密切和充滿友愛,可以說是各有各的小算盤。

首先,波蘭王國不論是政治制度、法理等級、軍事能力或是經濟水平,都是比立陶宛大公國更為強大和先進的,這在當時是雙方都默認的客觀事實。兩國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各取所需和抱團取暖,波蘭需要立陶宛廣袤國土上的各種資源和人口,立陶宛需要波蘭分享她的軍事資源和優越的政治資源。我必須要指出的是,國與國之間絕不可能存在某種感性的、溫存的「友情」,波蘭雅蓋隆王室將吞併立陶宛作為政治目標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的事。

立陶宛的統治階層也不傻,他們明白這一點。但畢竟還需要波蘭的幫助,所以只能是一邊維持合作關係,一邊抗拒對方在政治上的入侵。但不幸的是,這種抗拒是徒勞的,從雅蓋沃時代起,來自波蘭的官員就已經大量進入立陶宛的統治階層,建立起中歐式的官僚政治制度。立陶宛的貴族被迫做出痛苦的選擇,如果他們拒絕波蘭官員的滲透,那是可以保證立陶宛的政治獨立性,但立陶宛會止步不前,早晚會被日益崛起的莫斯科大公國吞併。如果接受波蘭的政治入侵,立陶宛會逐漸強大,也可以在波蘭的幫助下抵抗莫斯科的入侵,但早晚有一天整個國家會波蘭化,立陶宛要面臨被波蘭吞併的危險。

兩害相權取其輕,立陶宛還是選擇了波蘭。但實際上後來《盧布林協定》里,波蘭也並沒有做得太絕,至少為其保留了法理上的獨立性,而國名也依然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兩國法理上是平等的兄弟之國,這算是給立陶宛貴族最後一些補償和慰藉吧,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15世紀初的立陶宛,雅蓋沃在維塔圖斯死後是立陶宛的攝政王,但由於立陶宛內戰,他在立陶宛的攝政統治時斷時續,並不安穩。在雅蓋沃去世後,立陶宛的內戰進入白熱化,包括前幾期講到胡斯戰爭中塔博爾派推舉的波西米亞攝政王西吉斯蒙德·科瑞布特,胡斯戰爭結束後,他就回到了立陶宛參加內戰,但最後失敗被殺。立陶宛大公由西吉斯蒙德 · 科斯圖塔特斯(Sigismund K?stutaitis 執政1432~1440.生1365~卒1440.3.20 )繼承。

入主立陶宛

卡四爺是瓦迪斯瓦夫三世 · 雅蓋沃最小的兒子。應該說,他在少年時期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生活在兄長瓦迪斯瓦夫三世的「陰影」中,因為長子繼承法的關係,他雖然貴為波蘭王子,但並沒有什麼權力和地位。但他很快就要接二連三的迎來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點,波蘭和立陶宛的歷史接力棒即將傳遞到他的手上。

1440年3月20日,立陶宛大公爵科斯圖塔特斯在自己的城堡中被人毒殺,立陶宛剛剛平靜下來的政局又陷入到了動亂之中。這一段歷史很亂,大概就是莫斯科大公國、立陶宛宗教勢力和科斯圖塔特斯的兒子們在國內開始爭奪權力,直到六月份,我們的主角卡四爺登場了,他以立陶宛大公爵最有力繼承者的身份來到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6月29日,13歲的卡四爺在維爾紐斯大教堂單方面宣布繼立陶宛大公爵之位。

  • (為什麼我要強調「單方面」三個字,因為卡四爺當時的即位嚴格來講是不被波蘭政府承認的,因為按照雅蓋沃時期訂立的規定,立陶宛大公必須由波蘭國王本人和波蘭威瑟議會承認在會在法理上生效,而此時的波蘭國王小瓦哥正在匈牙利忙著加冕的事情,威瑟議會也被無視。)

卡齊米日大帝時期的威瑟議會

  • (Wiece Veches 譯為「威瑟議會」,Wiece有「理事會」、「律師」和「談論」的意思,是從中世紀早期開始流行於諾夫哥羅德公國、波蘭王國、普斯科夫共和國等地的行政議會。威瑟議會由國內精英階層和貴族階層參加,一起商議各自管轄地區或者整個國家的政策。在「盧布林合併」後,波蘭威瑟議會變成「瑟姆議會」(Sjem),標誌著波蘭貴族階層的權力開始於王權對等,隨著時間推移直到凌駕於王權。)

1444年,卡四爺解決了波蘭和立陶宛的一次邊界糾紛,化解了雙方戰爭的可能,這樣的政績使他在立陶宛的聲望日益升高。同時,他在對莫斯科大公國的領土爭端中一直保持強硬姿態,雙方多次爆發武裝衝突,直到四年後才算達成協議。

入主波蘭

應該說,1440年~1444年的四年間,波蘭和立陶宛的關係非常微妙。原本波蘭不可能無視不符合法理的立陶宛大公的存在,但此時年輕的波蘭國王正率軍在千里之外征戰,根本無暇顧及國內情況,卡四爺也非常謹慎的對待與波蘭的關係,儘力避免任何衝突的發生。直到EU4開局......呃不,11月10日那天,小瓦哥意外陣亡於瓦爾納戰役中,波蘭進入空位期。

這對卡四爺來講簡直是天上掉餡餅,因為沒有什麼人比去世國王的親弟弟更有資格加冕為新王了。

早在1445年四月份,波蘭攝政議會就已經確定了由卡四爺加冕為波蘭國王的事宜,但因為上期講過的種種原因,加冕一直推遲。1446年,卡四爺經過鄭重考慮,他決定有條件加冕波蘭國王,條件如下:「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在政治上是絕對平等的國家,波蘭和立陶宛的貴族也是平等的,立陶宛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在必要時刻有返回立陶宛的權力等等。」實際上通過這些條件我們可以看出,卡四爺是先把自己代入到了立陶宛統治者的角色里了,因此才願意處處維護立陶宛的國家主權。

但就如同我之前所說的,立陶宛在邦聯內的種種特權實際上只是一種政治慰藉,波蘭也絕不可能因為這些條款就放棄對立陶宛的政治野心。但不管怎麼說,自雅德維嘉和雅蓋沃時代的波立邦聯又在卡四爺的手上重新恢復,這對兩國今後的歷史進程起到了積極作用。

白鷹與騎士的結合是一種必然

1447年6月25日,卡齊米日四世在波蘭克拉科夫瓦維爾城堡完成了加冕儀式。

擺在卡四爺眼前的是一個爛攤子,首先在外交方面,他需要儘快結束與莫斯科大公國之間的衝突。為此,他承認了莫斯科極其東正教派在東歐的政治地位(這在當時已經是既定事實),1448年,雙方握手言和。

1449年,沒等卡四爺喘口氣,立陶宛出事了。前任大公的兒子米哈伊洛什科在波蘭克拉科夫大主教歐勒尼茨基等勢力的幫助下發起了武裝叛亂,試圖佔領立陶宛大公國(歐勒尼茨基一直都看卡四爺不順眼,拖延後者即位的事情也有他的參與)。但卡四爺迅速以雷霆之勢鎮壓了叛亂,但他沒有對米哈伊洛什科處以死刑,僅僅將其流放到了韃靼地區。

由於無暇顧及立陶宛國內的政治事宜,卡四爺決定在維爾紐斯建立威瑟議會,協助他統治立陶宛大公國的事宜,成員主要由維爾紐斯和薩摩吉亞(格倫瓦爾德戰役導火索)的主教、官僚階層和一些司法官員組成,這個議會主管立陶宛的基本外交、稅收、財政、司法等事宜。而波蘭國內的問題更加棘手,卡四爺的首要政治目的就是削弱貴族特權,加強自己的王權(波蘭貴族權力膨脹的惡性循環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紀的瓦茨拉夫二世時期)。1448年~1449年期間,卡四爺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與國內大貴族的特權拉鋸戰中。

加強王權,準備戰爭

卡四爺的主要政敵兼國內宗教勢力領袖歐勒尼茨基也正努力與卡四爺在立陶宛的反對者締結聯盟,更加糟糕的是,這位前朝重臣順利晉陞為了紅衣主教(擁有對教皇的選舉權,屬於高級宗教職位),卡四爺與歐勒尼茨基的政治鬥爭持續了好幾年。

現在擺在卡四爺面前的是一個無法兩全其美的方案,即依靠廣大貴族階級的力量戰勝宗教勢力,進一步強化國王的權力。可貴族們並不是傻子,卡四爺必須滿足他們的種種要求,額外授予他們優於國外貴族的特權。但這樣做等於是拆了東牆補西牆,因為權力的蛋糕就那麼大,分給別人就等於變相的削弱自己,卡四爺只能選擇對貴族妥協,畢竟近在眼前的威脅是宗教勢力而不是貴族勢力。

「卡齊米日四世依靠大波蘭貴族和市民,從教會那裡收回了任命主教的權力,使御前會議成為國王的權力機構,使教會喪失了干預國家政治的權力,同時削弱了羅馬教廷對波蘭內政的干涉。」 ——《波蘭通史》

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卡四爺在得到國內貴族的鼎力支持後如虎添翼,他果斷確立了在波蘭由國王本人任命主教的權力和教會必須服從王權的規則。此舉使得在雅蓋沃晚年時期叱吒風雲的歐勒尼茨基勢力黯然倒台,他很快在1455年去世了。卡四爺通過八年的努力終於在波蘭實現了政治統一的局面,同時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王權,而這一切都是為接下來對條頓騎士團的最終決戰做好準備。

1447~1492年,波立邦聯的軍隊

導火索 —— 普魯士聯盟

關於條頓騎士團和波蘭王國的歷史宿怨,之前已經詳細講過,這裡不多做贅述。只說到1411年,波條雙方簽訂《第一次托倫合約》後,雖然邦聯只奪回了一小塊土地,但巨額的戰爭負擔卻是實實在在壓在條頓騎士團頭上的大山,再加上後來對耕地和農民產業造成極大破壞的「饑荒戰爭」,導致條頓騎士團的財政運轉幾乎處於崩潰狀態。條頓騎士團後期面對邦聯對其的小規模襲掠,已經沒有充足的財力去創建更多的駐防軍隊,只能被動的將主力部隊留守在重要的城堡內作消極防禦。

雪上加霜的是,1433年從波西米亞遠道而來的胡斯派遠征軍也抵達了東波美拉尼亞地區,在胡斯軍的幫助下,邦聯的軍隊在聖河之戰中獲得勝利。條頓騎士團被迫再次簽署合約,和平的代價是昂貴的,條頓騎士團的領導層無法再作為一個政治勢力插手波蘭和立陶宛的內部事務,而且還要放棄涅沙瓦(Nieszaw?)堡壘等有外交爭議的軍事據點,同時還必須要對騎士團國內的普魯士民族施以更加寬容的宗教政策等。這一系列的軍事失敗使得條頓騎士團的力量更加虛弱,也給了當地普魯士民族反抗他們野蠻統治的資本。

  • 其實早在1397年,條頓騎士團治下就已經出現旨在保護、維護普魯士民族基本權益的民間組織:蜥蜴協會(Eidechsenbund)。和後世納粹佔領區的地下組織不同的是,蜥蜴協會是主張用和平的方式解決日耳曼統治階層和底層普魯士人的民族對立關係的。隨著1410年在格倫瓦爾德的慘敗,這一組織幾乎被騎士團當局毀滅,但接踵而至的普魯士民族反抗運動又讓蜥蜴協會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直到1454年,最後一筆來自蜥蜴協會的捐助到達普魯士聯盟的賬戶後,這一存在了半個多世紀的組織才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普魯士民族地圖

十五世紀上半葉,歐洲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繫越來越頻繁,騎士團由於自身財政情況日益惡化,對波美拉尼亞地區內城市徵收的關稅反而越來越苛刻,再加上各種苛捐雜稅,使得普魯士地區反抗騎士團的聲音被越來越多的人喊出。1440年,普魯士聯盟創立,十幾年的時間裡,聯盟迅速壯大,反抗運動席捲全國。

1450年,新任條頓騎士團大團長路德維格·馮·埃利希紹森(Ludwig von Erlichshausen 執政 1449-1467 生1410~卒1467)想了一個辦法,他沒有繼續付諸武力鎮壓,而是派人聯繫時任神羅皇帝的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 Holy Roman Emperor 執政1452~1493,生1415~卒1493),對其表示申訴。腓特烈三世聽說自家小弟的地盤竟然還鬧出一個唱反調的公會,豈有此理!皇帝馬上下達了對普魯士聯盟的嚴厲裁決,他逮捕處死了約300名聯盟成員,然後命令聯盟必須馬上解散,否則大軍殺到,雞犬不留。

腓特烈三世

1454年2月4日,在普魯士地區爆發大規模起義,條頓騎士團猝不及防,以格但斯克、托倫、艾爾布拉格為首的許多城市趁機擺脫了後者的控制,進入半獨立狀態。在這重要的關口,普魯士聯盟走出了最關鍵的一步,聯盟的代表團快馬加鞭趕到克拉科夫,代表幾乎整個普魯士地區的城市向波蘭國王尋求庇護,卡四爺表示太好了,正愁沒理由對騎士團動手,雙方一拍即合,達成共識,主要約定如下:

  1. 普魯士的地方權力得到波立邦聯方面的維護,開始執行邦聯法律;
  2. 給予普魯士貴族選舉國王的權力;
  3. 條頓騎士團的貿易關稅和苛捐雜稅被徹底廢止;
  4. 普魯士的商人可以在邦聯全境自由貿易,沒有阻礙。

3月6日,卡四爺宣布將東波美拉尼亞(普魯士)的廣大地區併入波蘭立陶宛邦聯的領土,並同時對條頓騎士團宣戰,十三年戰爭就此打響。

當年普魯士聯盟請求併入波立邦聯的文件

十三年戰爭(Thirteen Years War 1454–66)

戰前歐洲的國際形勢對邦聯是有利的,幾十年的胡斯戰爭,讓歐洲老大哥神聖羅馬帝國的腹心地帶遭受不小的損傷,波西米亞一片混亂。漢薩同盟的立場是值得玩味的,因為他們一直以來都是條頓騎士團的盟友,沒少為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但尷尬的是普魯士聯盟里的城市也加入了漢薩同盟,為了爭取後者在即將到來戰爭中的財政支持,騎士團咬牙給予了他們不少商業特權。丹麥和瑞典的衝突逐漸加深,在未來的戰爭中只能扮演中立角色。此時在西歐,英國還沒從百年戰爭的失敗中喘口氣,又陷入到殘酷的內戰,即玫瑰戰爭中去。法國內部也遭遇勃艮第的獨立問題,無暇他顧。

但勃蘭登堡在這個時候為騎士團雪中送炭,為其提供了40,000個金幣的戰爭貸款,這筆錢為騎士團收買職業僱傭軍起到了關鍵作用。

  • 玫瑰戰爭(Wars of the Roses)刺激了馬胖在冰火的創作靈感,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歷史,推薦大家如果沒時間看書的話,可以收聽這個FM電台。我聽了無數遍~

1453年,所有歐洲人都見證了一個偉大帝國成為歷史的最後一幕。5月29日,屹立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面千年之久的東羅馬帝國古都,歐洲文明精華凝聚之地,君士坦丁堡在經過53天殘酷血腥的戰鬥後宣告淪陷。拉布蘭十字旗在殘破的城牆上折斷,象徵羅馬帝國權威的金色雙頭鷹旗被異教徒踩在腳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血戰殉國。

千年帝國的隕落象徵著歐洲古典文明的毀滅,但同時也孕育了更加輝煌燦爛的文藝復興運動

說回到13年戰爭,波立邦聯的徵召制度比較傳統,即:國王發出召喚命令後,貴族們開始在自己的封地集結軍隊,從公爵到侯爵最後到騎士,每一層貴族階級都需要徵調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多軍隊投入戰場,農民也必須放下鋤頭,在簡單的武裝後作為步兵入伍。

普魯士聯邦也在各自管轄的城市內大量集結徵召兵,戰爭爆發後,他們可以提供近20,000名士兵和各種強大的投石車和大炮加入戰爭。同時,普魯士聯盟還可以提供一支小型艦隊,這些由商船和民船改裝而成的低配海軍無法和正規的戰艦相提並論,但有總好過沒有,事實證明,他們還會在以後的決戰中大放異彩。

條頓騎士團方面就顯得非常窘迫,因為15世紀前期在和波立邦聯的戰爭中遭受慘重打擊,再加上入不敷出的糟糕財政,此起彼伏的叛亂,曾經叱吒東歐的最強武裝力量已如明日黃花。雖然他們還能在控制區徵兵,但其已經難以維持一支堪用的常備軍,曾經縱橫天下的重裝騎士更是無法負擔。在得到勃蘭登堡的借款後,才得以僱傭神羅和波西米亞的僱傭軍作為主力參戰,但這也為後來馬林堡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漢薩同盟勢力圖

但此時的卡四爺也正面臨一個令他左右為難的抉擇,通常來講,國王戰時徵召貴族參戰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波立邦聯的國情不同。自從1374年拉約什一世頒布《科希策法令》後,波蘭的貴族權力就已經高於正常水平,隱隱有擠壓、挑戰王權之意。到1453年,波蘭貴族的權力只增不減,平時還好,一旦到了戰時,麻煩就來了。而且由於先王小瓦哥的連年征戰,王室的儲蓄也捉襟見肘,也無法僱傭足夠規模的僱傭軍。

國內的貴族一聽說要打一場規模空前的全面戰爭,他們開始紛紛質疑這場戰爭的合理性,大家都不是傻子,如果盡全力派出大軍參戰,不管勝敗,一定會有不少的損失,於是滑稽的一幕出現了,貴族竟然與國王討價還價,拒絕出兵。雙方一度陷入僵持。但戰機不等人,卡四爺火燒眉毛,急需貴族的全力支持,他萬般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後退一步。

「卡齊米日四世首先徵召大波蘭的貴族民團戰爭。應大波蘭貴族的要求,國王於1454年9月15日在策雷克維策附近的軍營給他們授予特權。國王答應今後徵召民團必須經地方議會的統一。大波蘭民團於是開赴霍伊尼策前線。」 ——《波蘭通史》

霍伊尼采戰役(Battle of Chojnice)

1454年9月18日,雙方野戰部隊在格但斯克西南方124km處的霍伊尼采鎮相遇,如果不算之前不成功的普、波聯軍馬林堡之圍,這是13年戰爭中雙方的第一次正面交手。波普聯軍有約16,000名騎兵和約3,000+步兵組成,其中包括格但斯克和普魯士聯盟的僱傭兵,總指揮是卡四爺。條頓騎士團方面有約9,000騎兵和6,000步兵,由摩拉維亞的僱傭騎士伯納德·澤姆鮑爾斯基指揮。

霍伊尼采戰役

這是一場「富裕仗」,卡四爺手下的重騎兵部隊遠遠多於對方,於是他便把進攻的主力任務交給了這些勇敢的騎士。戰鬥開始後,波蘭的重騎兵部隊將條頓軍的陣線撕開了一個大口子,但後者仍然堅持抵抗,硬生生抗住了波蘭騎兵的衝鋒,雙方開始肉搏鏖戰。卡四爺指揮一股騎兵突襲了條頓軍的後方,竟然當場活捉了他們的指揮官澤姆鮑爾斯基。就在波普聯軍取得上風沒過多久,他們毫無防備的後方遭到了來自霍伊尼采方向的突然襲擊,波普聯軍被兩面夾擊。而就在這時,澤姆鮑爾斯基趁波蘭人還沒回過神來,竟然逃回了條頓軍中。恐懼傳播的速度是驚人的,波普聯軍很快潰敗,數百名士兵甚至淹死在了附近的沼澤里。卡四爺只能在隨從的保護下帶著殘軍撤退,條頓騎士團首戰大捷。

波普聯軍首戰失利,加上逃跑途中被殺死的,共損失了約3,000人,幾位貴族戰死,300名騎士被俘虜,條頓騎士團方面只陣亡了百餘名士兵。從13年戰爭的全局來講,霍伊尼採的失敗使邦聯和普魯士聯盟之間的通信聯繫遭到打擊,從2月份開始的馬林堡圍城戰也宣告失敗。這場戰役對聯邦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倒不是因為單純的軍事失利,而是它直接引發了後面的涅沙瓦特權。

涅沙瓦特權(Statuty nieszawskie)

1454年11月~12月,卡四爺在華沙西北200公里處的涅沙瓦小鎮與國內貴族就擴大徵兵的事宜上陷入僵持。霍伊尼採的失敗,令卡四爺下決心要擴大徵召力度,從北方几個貴族擴展到全國所有大貴族都要來支持對條頓騎士團的戰爭。但作為指揮官的首戰失利,使得本就做出多次妥協的王權再次受到打擊,聯邦大貴族拒絕為國王提供他急需的軍隊。

但戰事不等人,在貴族階層和迫在眉睫戰爭的強大壓力下,卡四爺無可奈何的又一次選擇妥協,涅沙瓦特權主要條文如下:

  • 大、小波蘭地區的貴族勢力得到進一步的土地和政治特權;
  • 在沒有地區議會點頭的情況下,國王無權增加稅收和徵召軍隊;
  • 限制迫害耕農,取消進出口貿易管制,取消猶太人的一些特權;

特權實施後,卡四爺手裡的軍隊終於再次充實了起來。

今天涅沙瓦小鎮的古教堂

條頓騎士團發起戰略反攻,但奈何自身陸上軍事實力有限,普魯士聯盟的抵抗非常頑強,騎士團方面沒有取得什麼有效的進展,但還是收復了幾座之前陷落的城堡。作為主動方的他們很快施行了經濟封鎖,他們通過駐紮在維斯瓦河畔上的城堡截留通往普魯士聯盟的貿易船隊,這招非常有效的重創了普魯士聯盟的經濟,逼迫其增加稅賦來彌補戰爭開支。

康德島起義(Bitwa o Knipaw?)

這個坐落在布格河畔的美麗濱海城市被認為是東普魯士人的發源地,她孕育了康德、哥德巴赫、希爾伯特、基爾霍夫等文學、哲學、數學和物理學巨匠。自13世紀建城伊始,她的貿易和戰略地位逐漸增強,14世紀,作為漢薩同盟的重要成員,她成為波羅的海東南部的重要貿易港口。她就是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柯尼斯堡,也就是今天的加里寧格勒。

絕對的歷史名城

因為不滿條頓騎士團的加稅政策,柯尼斯堡宣布起義。因為其重要的戰略位置,條頓騎士團大團長路德維希決定親自率軍前去鎮壓。

1455年4月,柯尼斯堡三個城區爆發公開叛亂,義軍推翻市議會,攻下了軍械庫和城門,控制了從城區前往康德島的橋樑。站在後人的角度看,這場戰役簡直可以稱為是傭兵大戰,因為雙方的軍隊主力基本都是臨時徵召的傭兵。條頓騎士團依靠軍隊質量優勢,很快擊破了外城防禦,攻入內城。而義軍也被迫退守康德島做頑強抵抗。

4月13日,島上義軍發起突襲,一度迫使路德維希撤退到城郊,但他們很快又回來繼續包圍。20日,騎士團與義軍展開血腥拉鋸戰,後者的突圍宣告失敗。26日,騎士團又在城市的其他地區殲滅了不少義軍。到5月,騎士團建造了包圍工事,徹底斷絕了島上義軍和布格河上支援的通路。到5月底,康德島依然沒有淪陷,城市外圍,雙方的援軍打成一團。持續的圍困持續到7月,島上的守軍已經耗盡了補給,幾次組織戰船突圍也沒有成功。路德維格見時機成熟,開始準備最後的總攻。

然而5月2日,尷尬的一幕發生了,條頓騎士團僱傭的軍隊宣布佔領馬林堡,拒絕繼續為騎士團戰鬥,還抓捕了路德維格本人當做人質......原因竟是他拖欠了僱傭軍高達40,0000茲羅提的工資。反水的僱傭軍首領想要把手上佔領的約21座城市和據點出售給卡四爺,但他們的要價太過誇張,本來就窮的卡四爺也沒談成什麼。

猛烈的攻防戰持續到7月7日,騎士團在佔盡數量優勢和後勤優勢的情況下還吃了一次敗仗,但他們終究還是獲勝了。義軍終於派出投降代表出面和談,經過8天的談判後,7月14日,義軍宣布投降。但會談的結果對柯尼斯堡來說簡直非常優厚,騎士團並沒有大肆報復這座城市的反叛,反而還寬厚的予以赦免。一些城市難民獲得了房產的優惠,商人公會得以安然離開,同時還保留了城市現有的所有特權,包括自治的市議會、城牆的保留還有稅收。作為回報,騎士團僅僅要求柯尼斯堡從普魯士聯盟退出,然後對前者繼續效忠。

作為帶領騎士團取得最終勝利的將領,海因里希·雷斯·馮·布勞恩(Heinrich Reus von Plauen)在13年戰爭結束後當選為下一任大團長,不過那是後話了。

Heinrich Reus von Plauen

這是一場小規模的戰役,柯尼斯堡的起義部隊主力只有約500名僱傭兵和一些來自低地國家的志願騎士組成。條頓騎士團也只有不到3,000名僱傭軍和不到1,000騎兵組成。可能你會問邦聯的軍隊為什麼不去支援柯尼斯堡起義,其實他們在五月底和另一支因為稅收問題反饋聯邦國家的起義軍打了起來,最後草草了事。但柯尼斯堡起義的失敗造成的後果就是波立邦聯完全吞併普魯士聯盟的計劃落空,柯尼斯堡作為一座日耳曼化的普魯士城市得以繼續留在德語民族的掌控中,這對後來崛起的德國民族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大團長布勞恩度過一個鬱悶的聖誕節後,轉年,也就是1456年1月30日,新年的頭一個壞消息降臨。一些普魯士農民因為騎士團的財政壓迫宣布起義,他們圍攻並且攻下了騎士團的雷恩(Rynem)城堡,可想而知堡內的兵力空虛到什麼程度。許多被俘的騎士和神職人員被農民活活淹死在附近的湖裡。路德維格聞訊大怒,下令奪回了城堡,並且殘酷屠殺參與叛亂的農民,在殺死約500名農民叛軍,奪回本地控制權後才撤回駐地。布勞恩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他在春天積極組織了一次遠征,結果還是失敗了。

留存至今的雷恩城堡的一部分

「贖金爭奪戰」

此時,無論是條頓騎士團還是波立邦聯,雙方都打得筋疲力盡,而且錢也都花光了。於是雙方不得不暫緩陸地上的軍事行動,戰場從土地轉移到了水上。1456年2月,格但斯克市議會向漢薩同盟發布警告後,直接命令手下的艦隊大肆進攻騎士團極其盟友丹麥人的船隊,在這一年裡,來自格但斯克的艦隊開始大展神威,他們贏得了一系列水戰的勝利,擴充了實力,增長了戰鬥經驗。

1456年7月29日,之前與反水僱傭軍的談判有了新的進展,卡四爺在籌到錢後願意和他們達成對21個城市和據點的購買協議,價格為43,6000茲羅提,交易的最終時間定在12月6日。

騎士團方面也不能傻站著看對面強勢翻盤,布勞恩想盡辦法終於籌到了一些錢,然後搶在8月14日聯繫到了反水僱傭軍,他願意在卡四爺付款之前馬上回購一些城堡,並表示願意立刻付款。於是在兩天後的16日,布勞恩便收回了包括馬林堡在內的六座堡壘的控制權。卡四爺被對手搶佔先機的行為十分不爽,作為回應,他立刻對托倫地區施行了一些特權政策,為的就是換取他們更多的資金支持。

雙方在次年8月又打了一仗,邦聯來自大波蘭地區的民兵本來攻城進展順利,但因為內部爆發了叛亂,還是以失敗告終。同時,被解救出的騎士團大團長路德維格一鼓作氣向南進攻,又小勝一場。

緊接著,在1457年8月14~15日之間,雙方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海戰,這場戰役的成敗將直接關乎13年戰爭的最終走向,敬請期待下一期:

波美拉尼亞重回祖國,條頓騎士團俯首稱臣——正說波蘭史(七)

對波蘭-東歐史感興趣的人,歡迎加群交流學習!

波蘭-東歐史學習交流群號:731688622


推薦閱讀:

看完這18部影視劇,我覺得歷史課本太膚淺了!
論活佛轉世制度
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歷史悠久、名人眾多,有四個國家貧困縣
史學青年·薦書 | 歷史學帝國主義

TAG:歷史 | 波蘭 | 波蘭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