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鶯學堂 | 一橋博士超全詳解, 寫研究計劃書必看!
之前我們分享了研究計劃書專題講座的第1章和問答環節, 現在小鶯將帶著大家一起學習講座的後半部分。
主講嘉賓
王老師 一橋大學商學博士
經濟經營課程主任
6年教學經驗案例豐富
教學旁徵博引深受喜愛
第二章:什麼是「研究」
接下來看一下第二部分,針對什麼是研究來闡述一下應該怎麼樣去作研究計劃書。
研究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們來解釋一下我們具體應該怎麼樣去選題,怎樣去做題目的分析。從結論來看,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我們都是在通過研究事物、試著去把握,其實就是所謂的因果關係。
自然科學比如說物理學、化學,可能會研究力的相互作用的因果關係,或者研究化合物之間反應物的條件和生成物之間的關係。
人文科學比如說像是經濟,或者是管理專業、社會專業、哲學,我們可能分析有形或無形的一些社會現象。比如說人的從眾心理,或者經濟現象,為什麼會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種種現象背後的因果關係。
因之後又會出現什麼樣的特定結果,我們找到因和果之間的特定關係把它抽出來,進行總結之後就形成了所謂的理論。也就是只要給定一個因就一定會出現果的類似公式有原則性、規律性的東西。這就是我們搞研究的一個具體過程。
也就是說我們搞研究,研究的是什麼,其實就是因果關係。
選題
選題就是我們要去找到一個現象。如果是搞理工學科同學的話,可能去研究一下理工方向的,比如說為什麼會有摩擦生熱。如果是社會學的同學可能會去研究社會學的現象,像經濟的影響也好或者是人和人之間也好。
驗證方法
我們在選定一些題目之上,有的通過做實驗的方法設計某種實驗條件,有的做數據的統計,有的甚至是做實例研究,做一個公司或者說一個國家某一個人他是怎麼樣進行活動。通過各樣的方法去驗證,就是驗證方法。
那麼,這就構成了選題和研究方法的問題,所有的中心都是圍繞著因果關係。而我們為什麼要去搞研究或者說是我們怎麼樣去搞研究,其實就是為了分析事物ものごと背後的因果關係的問題。
什麼樣的研究課題吸引教授
站在這個角度,一個什麼樣的對於因果關係研究或者分析或比較好的,讓教授比較喜歡的呢?主要來說的話我們提供兩點:一就是反常識性的,二是比較新穎。
第一點:反常識性
大家可能會想什麼叫反常事情呢,是不是一拍腦袋異想天開,其實並不是這樣子,反常往往是指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但實際上還有些少數情況下不是這樣的比較特殊的個案情況。
什麼叫做比較反常式的課題,比如說我們可能會看到很多關於動物世界紀錄片裡面,大洋底,很深很深的海底,有一些通過海底的火山口噴發的硫化物形成生態圈的案例,這些案例的話和我們傳統上認為的必須要通過有有光有氧這樣一些條件隨行的生態圈相比,是一種非常反常的狀態。所以說我們去研究一些反常的案例,就會有些新鮮的知識或者說新的一個因果關係的發現。
第二點:比較新穎
在選題的時候不要吃別人吃過的這個饅頭,可以去找一些相對originality,比較原創性的課題。它的意義在於別人沒有研究過,我們去做研究發現這個事物背後的因果關係的話,可以填補現在的研究空白。這樣一來,我們的研究就非常有意義了。
這也是我們所謂研究意義在哪裡的答案,就是別人沒有做過我們去做的問題。
還存在一種可能性,就是別人都做了,但是他們做的方法或者說對象可能出現了問題,造成答案是錯誤的,我們的研究可以去修改或者彌補錯誤。這種糾正前人研究錯誤的方式,也是非常有反常和吸引力的。
研究方向從哪裡入手
研究方向可以用各種方法去入手,論文庫、某個學校的校內雜誌、workshop、semiar去獲取課題信息。日本對課題的精準度要求非常高,寫出一片完善的研究計劃書,需要花些功夫進去。
所以說,希望大家在選題的時候,怎麼選一個好的題目,並不一定這個題目是大的,比如說怎麼樣去拯救全人類,或者是怎麼樣去解決很多問題的,也並不一定必須非常非常細緻的,像是某一個經濟指數的變化。
我們可以從沒有人去關注過的,或者說大家去解決的時候,可能沒有很細緻關注過程這樣一些課題入手,去深挖的話會出現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第三章:研究計劃書的結構
整體來看,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這四大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問題意識、或いは研究背景,大家可以理解為問題意識。
Part1:問題意識
關於問題意識,大家暫時可以不用深究,只要把它理解為研究對象就可以了,比如人文現象,或者自然界的、和理工相關的現象都可以。那麼為什麼要去著眼於這個現象,並且著眼於現象里具體的什麼部分呢,可分為三個小的層次來寫一下。
明確研究意義
我們著眼的是什麼樣的問題或者課題,它有什麼意義?就是剛才我們強調的,要麼是一個非常新的課題,要麼是一個對前人研究進行修正的課題,這些課題都有著一定意義。
闡述研究對象具體情況
我們在明確了這種意義之後,第二部分詳細描述一下主要研究對象的具體情況,我們把具體的相關數據、新聞報道,或者一些實驗等情況,可以進行詳細的描述。
提出研究問題
第三小部分就是リサーチ?クエスチョン,即英語的research question,就是要提出問題,具體落實到去操作的時候。我們這些研究要解決問題,理清因果關係。那麼這個地方往往表示的方式是,為什麼、怎麼會這樣等,類似於小問題的表達方式。
研究的意義和研究的具體對象是什麼,以及最後實際研究是基於什麼樣的具體問題開始的。這三層我們一旦把握好之後,那關於第一個部分問題意識或者說研究背景,我們基本上可以進行比較紮實的寫作了。
Part2:先行研究和假說
第二個部分是關於,先行研究和假說這個兩個方面,那麼首先來看先行研究方面,主要進行什麼工作。
先行研究部分
先行研究是針對剛才我們在問題意識這個大模塊裡面提出來的,研究的問題,就是research question,還有我們針對的研究對象,通過這兩個主體,來看一下到現在為止的,我們的前人,其他的研究者具體做了一個什麼樣的研究內容。
通過整理別人做了什麼樣的內容,就是今まで,到現在為止其它的研究者做了什麼內容,我們就可以凸顯出,我們的研究與別人研究之間有什麼區別,像問題意義裡面表達過的,我們是去填補一個空白,還是去修正傳統的理論的一些錯誤點。這個地方,就會凸顯出我們的特點。所以希望大家一定把前人的研究內容非常紮實的去整理一下,能對自己的研究非常有幫助。
之後,基於這個先行研究的整理,我們就會發現現在進行這個研究著眼的這個現象呢,要麼是一個空白的,要麼是沒有正確解讀的研究,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要提供一個我們的答案,我們認為這是正確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會被作為假說的形式呈現在這個環節上。
什麼是假說
我們在第二章講過的因果關係概念,針對於我們著眼的現象,為什麼會發生,背後肯定是有某種因果關係,但這個因果關係還沒有被弄清楚,所以說我們假定的認為應該會存在因果關係,這種假定語態呈現的內容就是所謂的假說。
舉一個人文學習裡面經常會講到的很經典的例子:亞馬遜的原始部落會求雨。我們想要研究一下為什麼人會做出求雨這種社會性行為。
我們為什麼要著眼於這個現象呢,有可能是因為別人沒有做過這種研究,或者因為明明求雨和不求雨對於下不下雨沒有什麼影響,幾百年來為什麼會一直有人堅持去求雨呢,所以我們通過研究這個現象去分析他背後的因果關係,即為什麼的問題。
先行研究可能給我們做了很多很多的整理,比如說有的人認為求雨是有意義的,根據宗教或者說某些神話故事求雨有了意義。有的先行研究認為其實求雨就是他們尋求自我安慰的過程,不下雨,心裡就很慌張,所以通過求雨獲得自我安慰。
這個時候我們發現宗教學說肯定是靠不太住的,其他的需求,比如說心理安慰,幾百年來都在尋求心理安慰,最後沒有實際結果的話,他們應該會認清這樣一個行為不可靠的。那麼為什麼他們還在繼續堅持呢,我們認為可能是有別的可能性,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提出我們自己的假說。
我們提出假說可能是,通過求雨這樣的方式大家進行集體活動,在其中產生很多的意見與交流,最後可能會迸發出集體的智慧去解決暫時乾旱帶來的問題,可能是沒有食品、或者說沒有生存條件。類似於公共交流平台,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假說。
Part3:研究方法
接下來就進入了第三大部分,我們有了假說之後要具體的去分析,這個假說到底是不是成立的,那就要用研究方法來解釋一下我們剛才所提出的課題到底對不對。
研究方法大體來說的話,我們可以分為我們用什麼手法去分析的第一部分和使用什麼樣的數據進行解讀的第二部分。具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做統計學的分析、案例的分析,或者做實驗的方式,這些都有可能會出現。所以請大家根據自己選擇課題的特徵,具體來看看有什麼方法比較合適一些。
Part4:預測結果
最後一個那是關於考えられる結果,就是有可能被考慮到或者預測到的結果。這個部分的從結論來說,它是可寫可不寫。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一些課題,在我們在寫研究計劃書的時候已經預見到了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的話,我們寫上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些研究,確實存在不做不知道,而做的話可能會要花時間這種情況,這就可以不寫。
所以說對於那些可能會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預見到結果的同學,可以把結果呈現上去,豐富下自己整個研究計劃書的完整度。實在是不可能預見到的話,寫不寫沒有什麼問題。
今日的資料講解到此結束,想馬上獲得提升規劃的同學可以給小鶯留言預約小鶯出國日本留學專家團隊進行解答哦!
—END—
小鶯出國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推薦閱讀:
※日本留學讀研,該如何準備?
※東大情報理工研究科數理情報學專攻備考入試指南(上)
※日本留學-不會日語如何在學校官網查詢進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