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種臨床病症的針灸灸法!
因為父輩是從事中醫針灸工作的,從小的耳聞目染下也進入了中醫行業工作,就小就被教育老祖宗的東西,咱不能丟,特此將父輩以及自己在臨床工作中所見的一些病症的針灸灸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用!(因為文章篇幅等因素,一些採取中醫學術名病症的叫法大家可網路查詢,穴位可使用穴位挂圖找穴位)
目痛:灸上星、風池。
目不明:針承泣。
喉病:針風府、少商、合谷、上星;如頰腫及纏喉風等症,實熱針足三里,虛熱灸足三里:如根腳咽喉常發者,於耳垂珠下半寸近腮骨灸,或灸足三里。
頭疼:灸囟會。
口眼歪斜:灸耳垂下,左灸右,右灸左。
中風失音:灸天倉(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穴後動應手)、百會。
鼻病:灸囟會、通天,左臭灸右,右臭灸左。
奔豚:灸氣海、關元、期門;或灸章門;或灸中極。
症瘕:灸太溪、氣海;或灸天樞;或灸中脘。
心痛:灸上脘;或灸中脘;或灸陰都。
腸風下血:灸二十椎;或灸命門、腎俞。
乳癰:以灸炷四枚圍著所作處,同時下火,各灸7~1壯;或隔蒜灸其中心。
肺癰:灸肺俞。
嘔吐:灸尺(在肘約上動脈)、乳根;或灸神光(在兩肋旁二寸),或灸石關。
霍亂:隔鹽灸神闕和灸氣海。
反胃:灸乳根、水分、內踝下三指稍斜向前、中脘、足三里。
咳嗽:灸肺俞或乳根;或灸天突、膏肓俞。
喘急:灸肺俞、天突。
咳逆:灸乳根,男左女右。
下痢:灸脾俞;或灸陰交、神闕、關元;或灸肓俞。
脹滿:灸脾俞;或灸肝俞;或灸水分;或灸氣海;或灸大腸俞;或灸承滿;或灸三焦俞。
吐血:灸中脘;或灸肺俞;或灸大陵;或灸上星和足大指節橫理三毛。
腰痛:針委中出血;或灸命門、腎俞。
臂痛:針肩髃。
腳氣:灸風市;或灸三里;或灸絕骨、犢鼻、肩髃;或灸曲池和氣湍(足十趾端)。
屍厥:灸百會、氣海、石門。
痼冷腎虛:灸腎俞;夢遺灸三陰交;虛極灸膏肓、氣海。
心恙(神志病):灸百會;或灸天憑(在頸大筋前曲頰下扶突後動應手);或灸天樞;或灸手逆注(在左右手腕後六寸);或灸中脘;或灸間使;或灸臣覺(在背上夾內側,反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或灸上星;或灸合谷;或灸左右脅下對屈肋頭兩處;或灸人中、少商、隱白;或針足大指爪甲下。
癆瘵:灸腰眼;或灸四花;或灸膏肓。
疝氣:灸足大指次指下中節橫紋當中;或量口角為一邊成等邊三角形,上角於臍中,兩邊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或灸風市、氣海、外陵(臍旁一寸半)。
脫肛:灸臍中;或灸橫骨和長強。
諸痔:灸命門;或灸脊中;或灸長強。
產後小便不通:於神闕穴隔鹽和蔥白,用艾炷灸。
崩漏:灸小腹橫紋當臍空直下和三陰交;或灸交儀(在內踝上五寸)。
疔瘡:灸掌後橫紋後五指,男左女右。
陰脫:灸關元、大敦。
腫滿:灸足第二指上一寸半或兩手大指縫頭;或灸太沖、腎俞。
小兒龜背:灸肺俞、膈俞。
橫生逆產:灸至陰。
針灸效果由個人手法等眾多因素決定,有涉及到危險部位的,請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施針,臨床效果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有效,出問題,請自行負責!
您的每一次收藏和轉發都能幫助到更多人,每一次留言都是對我鼓勵,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幫到您!
推薦閱讀:
※牛皮癬不是癬,認清病症是關鍵
※有哪些疾病的名字是聽起來很美的?
※辨別小兒病症之虛實
※脊椎的定位診斷與病症之間的關係
※有遺傳性脫髮這種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