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豐凱美瑞尊瑞長測】凱美瑞尊瑞長測(13)號外:車展看凱美瑞-科技篇

上回寫了成都車展凱美瑞展台的一部分,這回繼續帶大家看看其它部分的介紹。

先從車身的空氣動力學開始。新凱美瑞的風阻係數僅有0.28,這是同級里非常低的數字。這台展示整車在車身上標出了幾處亮點,一是後視鏡內側的擾流鰭,對此我們在之前的一個月小長測里已經特別寫過(請點擊:凱美瑞外形解讀)。二是前後保險杠的邊角,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經埋怨這種造型容易剮蹭,但原來它們是有降低風阻、理順車側氣流的作用。

展車的車底被托起,下面設置了一面鏡,參觀者可看到車底。廠方在車底標出了亮點——原來凱美瑞的車底設有很多整流罩和導流板,它們的作用是將凹凸不平的車底「填平」,使氣流可以快速地流過車底,此舉不但能降低風阻,還可以降低車底的空氣舉升力,從而改善高速行駛穩定性。

雖然整流罩、導流板肯定有用,但我個人對凱美瑞底盤還有一個不滿:排氣管的位置太低了,幾乎是車底離地面最近的部件。雖然這樣布置也許不影響風阻,但行駛惡劣路面時萬一托底,排氣管的受損機率還是比較高的。

這個展位展示了新凱美瑞的新玻璃工藝。採用五層構造取代過去的三層構造,雖然玻璃厚度沒有顯著變化,但隔音效果更強。下圖的兩個盒子內放置了噪音計,可以看到在環境噪音64分貝時,三層玻璃盒子內的噪音為60.5分貝,五層玻璃內的噪音則為59.3分貝。雖然差別並不是太顯著,但這個展位告訴我們,今後也不能僅憑玻璃的厚度去判斷其工藝高低了。

這是發動機的解剖展區,亮點是ACIS-III諧振式進氣系統,以及大家更熟知的雙VVT-i可變氣門正時系統。ACIS(Acoustic Control Induction System)實際上是一個可變長短的進氣管道,可以讓發動機在高、低轉速時兼顧最佳的進氣效果。說實話,單憑解剖模型要弄明白原理並不容易,但現場講解員的一句話我覺得挺能打動人:「簡單來說,我們這是同級別最先進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而且沒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種種缺點」。

這個位置列出了多款同級車的油耗,其中凱美瑞以7.8L/100km的綜合油耗位居最佳,「歐系P車」(帕薩特)次之,為8.3L/100km。最高的「日系T車」(應該是天籟)為9.5L/100km,廠方對比了一年2萬公里的油耗差,總共為340升,按油價計算大約是2700多元。

這個座椅區細列了很多座椅內部的技術,我沒時間細看,因為這座椅我已經實際體驗多時,感覺是夠舒服、無投訴,座椅能做到這樣,其實就可以了。

這是盲區提示系統的演示區,地面藍色區域為後視鏡正常視野,黃黑色區域為盲區。摩托車開近車側後,有可能處於盲區內,這時提示系統就會讓駕駛者知道車旁有障礙物。這個系統在奧迪、沃爾沃等歐系品牌上已經普及,凱美瑞僅有尊瑞的頂配車型提供,所以大家了解一下就好,沒什麼獨特性。

連續用兩篇長測,介紹了凱美瑞這個成都車展展台。也許內容有點「軟」,但客觀地說,8月底我看到這個展台時還未出現中日釣魚島事件,當時我看下來的感覺就是,廣豐的團隊非常用心地去歸納總結新凱美瑞的技術亮點,並且很花心思地用儘可能明了、易懂的方式展示給公眾。這多少扭轉了凱美瑞在一些人心目中就是技術中庸無亮點的印象,看罷你可能會對凱美瑞改觀,認識到這其實也是一款傾注了很多心思和技術去研發的車型。

作為車主,多了解自己的車總是利多於弊,尤其是當你已經擁有了這車的時候,這就是我寫這兩篇長測的心態。下一篇我們會重回現實,繼續和大家分享凱美瑞尊瑞的實際使用心得。

顏宇鵬2012年10月6日

推薦閱讀:

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這麼多軍事科技資源,為什麼沒有發展起來?
【科技】中國現階段的科技實力達到什麼水平了?
死而復生到底有可能嗎?實現的難點在哪裡?
魅族,能否回歸曾經的榮耀?——寫於魅藍S6發布之前
蘋果16g改128g,安全嗎?對機器有什麼損害?

TAG:科技 | 車展 | 凱美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