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探究 | 韓信做了件什麼事,使得劉邦諸將聽後都被他折服?

○摘自《歷史名流-虛實之間的人物傳奇》黃朴民(著),中國工人出版社授權稿。○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請回復『轉載』了解事項。

韓信定江山

文:黃朴民

破魏之後,韓信便向劉邦提出開闢北方戰場,逐個消滅代、趙、燕,東擊齊,南斷楚軍糧道,然後與漢王會於滎陽的作戰計劃。這個作戰計劃可以配合劉邦在成皋的正面戰場和英布在九江的南面戰場,有利於對楚軍逐步實施的戰略包圍。劉邦對計劃大加讚許,命韓信指揮整個北方戰場,還為其增調步兵3萬名,派了熟悉代、趙等國情況的張耳協助韓信。

公元前205年,韓信率軍擊破代國,擒獲相國夏說。戰鬥一結束,劉邦立即把韓信的精兵調往滎陽,抵抗項羽的進攻。次年,韓信僅率領數萬剛招募的士兵,越過太行山,向東挺進,開始攻打趙國。

當時,趙王歇和趙軍統帥陳余集中號稱20萬的兵力屯於井陘口,憑險據守。井陘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有一條長約百里的狹窄驛道,不利於大部隊行動,易守難攻。趙軍不僅在數量、質量上優於漢軍,在地理條件上也對趙軍有利。

趙國謀臣廣武君李左車向陳余獻計:避開漢軍鋒芒,深溝高壘,堅壁不戰;以一部分兵士從小道出擊,切斷漢軍糧道,使其求戰不能,後退無路。然而,缺乏實戰經驗的陳余認為韓信兵少且疲,不應避而不擊,所以沒有採納李左車的計策。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兵家四聖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韓信探知李左車的作戰方案沒有被採納,暗自高興,於是指揮部隊繼續向前推進。韓信挑選2000名騎兵,密令每人手持一面漢軍紅旗,從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寨山(今河北井陘縣北),隱蔽待機。他命令部隊少食充饑,宣布待破敵後飽餐。他又派出1萬人到綿蔓水(井陘縣境)東岸,背靠河水排兵布陣,以迷惑趙軍,增長其輕敵情緒。趙軍將領見漢軍背水列陣,不留退路,都笑韓信不懂兵法。

清晨,韓信率軍向井陘口開進。趙軍出營迎戰。

雙方大戰良久,漢軍佯敗,拋旗棄鼓,向綿蔓水方向後退,與事先背水列陣的部隊會合。趙王歇和陳余誤以為漢軍真敗,便揮軍直追。漢軍士兵看到前有追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抵抗。埋伏在趙營側後的漢軍騎兵則乘勢搶佔了趙軍營寨,換上漢軍旗幟。趙軍將士發現自己的大營全插上了漢軍旗幟,大驚失色,紛紛逃散。佔據趙營的漢軍乘機出擊,從側後切斷趙軍歸路。同時,韓信率軍反攻,兩面合擊,全殲趙軍,俘趙王歇,殺陳余。

戰鬥結束後,許多部將問韓信:「按照《孫子兵法》,行軍布陣應該右面和背後靠山,前面和左面臨水。你背水列陣,反而取得了勝利,是什麼道理?」

韓信說:「背水陣在兵法上也有,只是你們沒有仔細閱讀和研究罷了。兵法雲『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漢兵多是新招募來的,沒有經過訓練,如同趕著集市上的人群去作戰一樣,只有把他們置於後無退路的『死地』,才能使他們死戰!」

諸將聽後,自嘆不如。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兵家的哲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戰術靈活服燕平齊

韓信滅趙之後,北方諸國只剩燕、齊未平。齊位於山東,燕在齊與趙之間。韓信下一個作戰目標自然就是燕國了。燕國雖然沒有像太行山那樣的險阻,但是其國大兵眾,城池堅固。這時的漢軍由於遠離後方,又連續征戰,士卒疲憊,征燕並非易事。於是,韓信就向被俘虜過來的原趙軍軍師李左車請教。

李左車辭謝說:

  • 「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現在我是敗軍之將,亡國的俘虜,哪裡有資格同您談論國家大事啊!」

  • 韓信說服他說:

  • 「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採納他的意見。如果陳余聽了你的計策,被俘虜的就是我韓信了。我誠心向你求教,請不要推辭。」

  • 李左車說: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的採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採用,但我願獻上我的愚見。成安君陳余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現在將軍涉西河,虜魏王豹,擒夏說於閼與,一舉攻下井陘口,不到一上午就打垮趙20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這些是將軍的優勢。將軍的劣勢則是現在漢軍將士疲憊勞苦,實在難以應付大戰。將軍若強行率軍伐燕,勢必遭遇燕國的頑強抵抗,到時大軍停頓在燕國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克,一旦實情暴露,弱燕更不肯降服,就連齊國也會固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相持不下,就會對漢王滅楚造成不利的局面。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確非妙計。將軍此時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犒賞將士。先佯攻燕國,然後遣辯士遊說燕國,陳明利害,燕國一定會聽從您的。」

  • 韓信聽從了李左車的建議,派使者去遊說燕國。燕國一聽韓信大軍壓境,立即投降。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封張耳為趙王。

    古兵法中,有「先聲而後實」的作戰指導法則。

    《孫子兵法》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韓信先聲奪人,不費一兵一卒就迫燕降服,可謂是善用兵的佼佼者。

    拿下燕國之後,韓信率軍東進,意欲伐齊。

    齊國為了阻止漢軍,在歷下(今山東歷城)做了抵抗的準備。韓信軍還未通過平原(今山東平原縣南),就得知劉邦已派酈食其去和齊王田廣講和。韓信乘齊王與漢使講和,疏於戒備的機會,於公元前203年十月,引兵渡河,襲破歷下(今山東濟南市西),進佔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齊王田廣敗走高密(今山東高密市),向楚求救。

    韓信入齊,兵臨楚之側背,對楚威脅很大。項羽為自救,便借救齊之名派名將龍且率精兵20萬北上援齊,與齊軍在高密會合。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項氏,羋姓,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家,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當時有人建議龍且號召失陷區的軍民共同抵抗遠道來戰的漢軍,避其鋒銳,挖溝築壘,以逸待勞。但龍且素來瞧不起韓信,加之求勝心切,就一意孤行,西進迎擊韓信。

    同年十一月,齊楚聯軍同漢軍分別在濰水(今山東濰河)兩岸排兵列陣,準備決戰。但雙方實力懸殊:齊楚聯軍共20餘萬,都是久經沙場的精銳部隊,而漢軍只有數萬,多系新募和趙齊降卒;漢軍長途跋涉,深入敵境2000餘里,戰線長,補給困難,齊楚聯軍則有廣大富饒的後方為依託,在軍事上、經濟上、地理條件上都是齊楚聯軍佔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漢軍要以少勝多、以劣勝優,就看主將的指揮才能了。

    韓信不愧是一位善於用兵的能手。他利用龍且的輕敵心理,來了一招出奇制勝。

    他先令部隊乘夜用萬餘沙袋在濰水上游壘堤截流,然後在拂曉時親率一部分將士渡河進攻齊楚聯軍。渡過一半時,漢軍佯裝不敵,退回西岸,誘敵來追。龍且以為韓信怯弱,於是率部渡河追擊。在上游的漢軍當即決囊放水,下遊河水陡漲,楚軍受水衝擊,被分割在濰水兩岸。韓信乘機率軍回擊西岸追兵,斬殺龍且。東岸的楚齊余軍將士見主帥被斬,隨即潰散。漢軍乘勝追至城陽(今山東莒縣),盡虜殘敵,一舉平定齊地。濰水一役後,漢軍在北方戰場上對楚軍側翼形成牽制,對楚都彭城構成直接威脅。漢軍從此全面轉入戰略反攻。

    韓信平定齊國之後,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當時,劉邦正被項羽大軍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的上書後,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暗中踩劉邦的腳,輕聲勸說他最好同意韓信的請求,以免節外生枝。劉邦一經提醒也明白過來,就改口罵韓信:「要做就做真的齊王,幹嗎做代理!」劉邦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順便徵調他的部隊攻打圍在滎陽的楚軍。

    齊國失利,龍且戰死,項羽驚恐萬分,急忙派人遊說韓信聯楚反漢,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絕說:「我服侍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食物給我吃,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此後,齊國人蒯通知道韓信對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處境很危險。韓信一度動心,但他還是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奪取自己的齊國,就沒有聽從蒯通的勸說。這是韓信少有的錯誤決定,為他後來的遭遇埋下了伏筆。

    奔襲彭城垓下滅楚

    公元前203年九月,劉邦聽信張良、陳平等人的建議,撕毀「鴻溝之約」,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從其背後發動偷襲。不料,劉邦大軍在固陵(今河南淮陽縣西北)遭遇楚軍大舉反擊,並被項羽重兵圍困。劉邦提出劃陳(今河南淮陽縣)以東至海的大片土地給齊王韓信,以此為條件請韓信發兵救援。

    當時,項羽將大部分兵力都用於圍困劉邦,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防守比較薄弱。為解固陵之圍,韓信並沒有揮師直搗固陵,而是遣兵南下,徑攻楚都彭城。楚軍萬萬沒有料到韓信來這一招,彭城一攻即破。彭城一丟,楚軍便失去了後方依託,項羽驚慌之下立即解除固陵圍兵向垓下撤退。韓信揮軍南指,於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與劉邦、彭越、英布等重兵圍楚軍於垓下。

    這時,楚漢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已經起了根本性的變化。漢軍一方,不僅劉賈、彭越、英布、韓信等部都與劉邦自領的漢軍主力會合,而且楚九江守將大司馬周殷也叛楚降漢,率部奔赴垓下,漢軍士氣大振。楚軍則由於濰水、彭城等諸役之敗,元氣大損。鑒於此情,在垓下會戰中,韓信向劉邦獻計,將楚軍「十面埋伏」、圍而聚殲。

    劉邦採納韓信之計,指揮部隊重重包圍楚軍,並派人從四面高唱楚歌。楚軍人少糧盡,加之楚歌四面,軍心更加渙散,士兵紛紛逃亡。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乘夜率800騎兵突圍南逃,為漢追兵所迫,自刎於烏江。長達5年的楚漢戰爭以漢勝楚敗而落下帷幕。

    點擊「稿費作者徵募令」


    推薦閱讀:

    劉邦殺韓信彭越,李世民為什麼說劉邦做得對?說出來很多人不信
    駙馬為討好岳父獻美人,劉邦又為何要捉拿女婿入獄?
    劉邦為何製造西漢史上第一大冤案
    劉邦誅殺功臣,竟然與自己的出身卑微有關,難以置信

    TAG:韓信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