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蘇東坡全集》: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東坡全集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詩、詞、文、書、畫俱佳。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與黃庭堅並稱「蘇黃」,開一代詩歌新風;其詞曠達豪放,又兼具多種風格,與辛棄疾並稱「蘇辛」,開豪放一派;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書別開一派,自出新意,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其畫詩畫一律,力求神似,與文同、米芾共創宋代文人寫意畫派。

蘇軾文章獨步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其不改樂觀天性,超然洒脫,正如其詞所謂「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生平

蘇軾(1036-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21歲進士及第,並為主考官歐陽修所賞識。後又應制科考,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名噪京城。先後在鳳翔、杭州、徐州、湖州、登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任職,又數膺京官。因黨爭之故,被誣「謗訕朝廷」獲罪入獄,先後被貶黃州、惠州、儋州。65歲卒於常州,謚號「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蘇軾思想博雜,於儒、釋、道均有吸收融匯,但其「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佞佛」,通三家之變,成一家之言。在政見上傾向於儒學,在處世上出入庄老禪宗,觀察問題頗能超脫,處世接物又較曠達,故雖歷盡挫折漂泊,始終達觀。

蘇軾為人光明磊落,正直坦率。新黨執政,其上書直言新政弊端,為新黨所不容,自請外任;舊黨得勢,他被召還朝,又因反對司馬光等打壓新黨、盡廢新法,為舊黨所不喜,再求外調。蘇軾從政40年,被貶謫流放33年,但不論新黨當政,還是舊黨臨朝,他都始終保持著人格的超然獨立,不慮禍福,正直坦言。

蘇軾愛民如子,政績卓著。外調杭州時,他疏浚西湖,築建「蘇堤」;任職徐州時,他搶修堤壩,安撫生民;流放黃州時,他大興慈善,設立中國首家孤兒院「救兒會」,救助棄嬰;被貶惠州時,他改善民生,開創廣州最早「自來水」供水系統,解決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流放儋州時,他開民心智,興辦學堂、講學授書,培養出海南首位舉人和首位進士……蘇軾每每離開一地、調任他地時,百姓往往夾道相送,涕淚橫流。

蘇軾幽默風趣,智慧超卓,在艱難困苦中仍能曠達自適,一生不棄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他熱愛美食,秉信「人間有味是清歡」,一生留下東坡肉、東坡魚、東坡羹等菜肴60餘道。世人皆以嶺南苦,被貶惠州時他卻活得逍遙,「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嗜酒,每每流放一地,他便就地取材,自釀美酒,款待朋友。他一生釀過米酒、蜜酒等多種酒品,並撰有《東坡酒經》。他專註烹茶,留下許多茶道聖經,與司馬光的「墨茶之辯」,更是被譽為茶道中的「千古真經」……

蘇軾受歐陽修影響,反對五代宋初浮巧輕媚的文風,更不贊成當時流行的艱澀險怪傾向。認為「有意而言,意盡而止,天下之至言也」。又認為詩文「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提倡文藝要「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其理論主張對宋代詩文革新貢獻甚大,對後代也有影響。

文壇巨匠

蘇軾是位難得一見的文藝通才,詩、詞、文、書、畫皆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在他的身上,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

蘇軾 · 飲湖上初雪後雨

蘇詩存世2700餘首,涉及政治、社會、歷史、人生、山水記游、朋友唱和乃至藝術創作等諸多方面,抒寫情懷,慨嘆人生,譏彈時政,寄寓名理,無不形象鮮明,神味完足。蘇詩風格多樣,對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諸人均有繼承發揮,而「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個性極為分明。

蘇軾 · 念奴嬌

蘇詞存世340餘首,為北宋存詞最多者。蘇軾將詩文革新運動擴展到詞的領域,有突出貢獻。在此之前,雖有晏殊、歐陽修、柳永等人的發展開拓,但詞仍未突破「艷科」藩籬,題材狹窄,風格柔媚;而蘇詞則「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擴大了詞的意境,豐富了詞的風格,突破了詞的音律,提高了詞的地位。其《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等均開宋詞風氣,以至「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蘇軾 · 前赤壁賦

蘇文存世4000餘篇,居「唐宋八大家」之列。蘇文堅持了歐陽修行文平易之路,而更為暢達自由;文體多樣,風格各異。政論文如《策略》《策別》《策新》等滔滔雄辯,氣勢逼人,繼承發展了《戰國策》《孟子》及賈誼、陸贄的傳統。抒情小品如書札遊記等,生動傳達日常生活情趣與感觸。貶謫黃州時所作《前赤壁賦》《後赤壁賦》,是抒情小賦之代表作。其散文對宋以後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影響巨大。

書畫

蘇軾 · 枯木怪石圖

蘇軾明確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大大促進了詩、書、畫的結合。自他起,文人畫才著意倡導繪畫的主觀抒情性。其真跡《枯木怪石圖》,以筆墨寫意趣,滋味濃郁,乃文人畫的典型代表。其書法如綿裹鐵,溫潤遒勁,世稱「蘇體」,位列「宋四家」之首。傳世作品頗多,以行楷《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等為代表。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黃州寒食帖》,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在書法史上影響頗大,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詩詞品讀

蘇軾著述頗豐,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東坡書傳》《東坡易傳》等傳世。這裡略舉其詩詞12首共賞。

詞選

1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品評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作者面對人生旅途上的風雨、打擊、磨難,無所畏懼,泰然自若——「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詩人兼哲人的倔強性格、達觀襟懷與睿智情思顯現無遺。

2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品評

蘇軾詞風清雄曠放的代表作。抒寫了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的憤激不平,表達了對宇宙、歷史和人生的深沉思考,更顯示出善於以超然曠達的態度消解歷史的悲劇意識與人生失意的悲傷情懷。

3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品評

借寫打獵習武,抒發渴望為國殺敵立功的壯志豪情。通篇胸襟磊落、壯懷激越,具有一種剛健豪邁的格調,與當時婉約柔麗的詞風形成了鮮明對照,為南宋慷慨激昂的愛國詞開了先河。

4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品評

中秋詠月絕唱。上闕寫出世與入世、退隱與進取的矛盾心理,兩次轉折一氣貫注;下闕化景物為情思,更是一韻一意,一意一轉,愈轉愈深,最後化悲怨為曠達,轉出一個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

5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品評

千古第一弔亡詞。蘇軾夜夢亡妻,醒後作詞悼念。詞為記夢,真幻交織,纏綿悱惻,而又低沉凝哀,催人淚下。在懷舊悼亡中,又揉進了自己坎坷失意的身世之感,使詞的情思意蘊更為深厚。

6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品評

蘇軾既能寫辭氣雄邁的豪放詞,又能作嫵媚清幽的婉約詞。如這首小詞,雖是一幅日常生活小景,卻描畫得意象鮮明,風韻嫵媚,加之音韻迴環,使全章奇情四溢。

7

望江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品評

蘇軾《超然台記》有言:「『超然』,以見余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於物外也。」上闕所見春景即是高處超脫市井之外而觀;下闕結句「詩酒趁年華」仍是超然於物外,以無往而不樂的態度看待人生,化解諸般愁緒。

8

滿庭芳

蝸角虛名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品評

因口舌之禍而身經囹圄的蘇軾,痛定思痛之後,對人生較從前看得更真切、更透徹,認識到得失榮辱、禍福生死自有因緣,不可力求。全篇由諷世到憤世,從自嘆到自適,顯現出作者憤世嫉俗與飄逸曠達兩個性格側面。

詩選

9

飲湖上初晴後雨

其二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品評

詩中,蘇軾對西湖風光做了富於詩情畫意以及美學理趣的藝術概括,清王文誥贊其為「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名篇。後二句將西湖比作西施,西湖別稱「西子湖」即源自於此,此二句亦成為西湖定評。

10

題西林壁

註:西林,佛寺名,在廬山西麓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品評

莊子思想中有一個基本命題,即「小知不如大知」。人往往受個體局限,對事物的認識偏於一隅。蘇軾對莊子心有戚戚然,常在日常生活中觸發一些哲學思考和體悟,本詩就是一個大小之辨的實證。

11

和子由澠池懷舊

註:澠池,地名,今屬河南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品評

自蘇軾此詩後,「雪泥鴻爪」成了人生行蹤偶然無定、留跡瞬間煙滅的一個喻象;同時,這也成為蘇軾「長於譬喻」的例證。此詩起勢超雋,運筆自如,意境恣意而蒼涼,既是東坡本色,又顯出宋代七律的新特色,成為歷代傳誦的名篇。

12

和董傳留別

註:董傳,曾與蘇軾交遊,

後薦舉未果,窮困早卒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品評

此詩讚揚寒士董傳的才學品格,同情其應舉落第的不幸,並表達了深切期望。首聯寫董傳身著粗布衣,但因腹有詩書,而風神秀朗,意氣軒昂。清高步瀛贊此聯「飄然而來,有昂頭天外之慨」。

結束語

蘇軾筆致靈活,情感率真,其詩詞讀來豪氣自生,蕩氣迴腸。雖一生歷經坎坷,但不論出處窮達,他始終堅持四個不變:輔君治國、經世致用的抱負不變,憐恤生靈、為民造福的思想不變,襟懷坦蕩、獨立不阿的品節不變,樂觀豁達、幽默風趣的心性不變。正是這「四不變」,使他的人格熠熠生輝。王國維《文學小言》六云:「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莊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本期參考書目:

《蘇軾詩文鑒賞辭典》 夏承燾、臧克家、繆鉞、周汝昌等領銜撰稿

《蘇軾集》 陶文鵬、鄭園編選

《蘇軾詞集》 劉石導讀

《蘇東坡傳》 林語堂著,張振玉譯

策劃:黨委宣傳部 張春萍 褚財寬 馬丹紅

指導:藝術與傳媒學院 王新惠

編輯:黨委宣傳部 馬丹紅


推薦閱讀:

茲游奇絕冠平生:無人不愛蘇東坡7
蘇東坡「八風吹不動」的小典故
蘇東坡為什麼愛吃芡實
蘇東坡這個人:別樣解讀蘇軾從政之路

TAG:蘇東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