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診圖解
正常舌|裂紋舌|胖大舌|齒痕舌|薄白苔|薄白乾苔|厚白膩苔
白苔燥裂舌|黃膩苔|黃燥苔|黃苔|薄黃苔|灰苔|黑苔|暗紫舌|焦黃苔|淡白少津舌
淡白夾瘀舌|淡白光瑩舌|淡白濕潤舌|鮮紅裂紋舌|鮮紅舌白點|老舌|鮮紅乾燥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正常舌象: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乾濕適中的白苔,常描寫為「淡紅舌、薄白苔」。觀舌,主要是觀察舌質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有胃氣所生。所謂「胃中生氣」是指脾健運化,胃主受納(即認為是人體消化機能正常),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則舌上可現一層薄潤的舌苔。機體在疾病病理變化過程中,陰陽的盛衰,氣血的調和,津液的存亡,均可直接反映在舌苔變化中,察舌苔的變化,即可知臟腑盛衰(內臟器官病變)、病邪凶吉進退(疾病嚴重程度)。
圖解:裂紋舌:舌面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裂紋,稱裂紋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裂紋舌多為陰虛熱盛之證。 裂紋舌主病:(1)熱盛傷陰,多為紅絳舌有裂紋;(2)血虛不潤,多為淡白舌有裂紋,(3)脾虛濕浸,多舌質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有裂紋。治宜滋補陰精,益氣生津;補脾滲濕;補陰瀉火;清熱潤燥。 另外,裂紋舌指舌質之裂紋,也指舌苔之裂紋;在辯證時,應從苔的干潤來辨,若因干而裂,為外感疾病熱灼津傷,燥熱嚴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為氣虛所致。 現代研究認為舌上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粘膜萎縮,使舌的縱紋或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上皮層失去正常結構,部分乳頭變扁平而融合,部分則萎縮斷裂形成裂紋,在其下可見到有增厚的疤痕收縮現象。 《辨舌指南·辨舌之質本》認為平人之舌無紋,有紋為血衰,裂紋多少深淺,反映血衰之甚微。 ——舌生橫裂紋為素體陰虧,如冰片紋,多為老年陰虛; ——舌絳無苔或有橫直紋而短小者,為陰虛液涸; ——舌見裂、斷紋如人字,川字,屬胃燥液枯而實熱內逼。 ——舌紅見人字紋,乃邪初入心.或陰證誤用涼葯; ——舌紅而裂,大渴引飲者為上消; ——紅赤苔膩厚而裂紋,為臟腑實熱; ——無苔無點而赤裂,為陰虛火炎; ——舌絳乾燥裂紋,為邪熱入肝或陰液大傷; ——但裂不光,為胃陰不足,痰熱凝結; ——若舌絳而邊尖破碎,又有血痕而痛,為陰液大虧,心火上熾; ——舌黃有虎斑紋者。為氣血兩播; ——舌紅潤而有黑紋,為厥陽之寒證; ——下後反見人字紋者,為腎氣凌心; ——中有襲紋者,多屬胃氣中虛; ——淡白舌有發紋滿布者,為脾虛濕侯,舌紅露黑紋數條而苔滑者,為水乘火位之寒證; ——舌現藍紋,在傷寒為胃氣衰微,在雜病為寒積滯宮中; ——裂紋而出血,血液灼枯,舌尖出血,為心經邪熱塑盛。 ——由於裂紋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較少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圖解:胖大舌:舌體虛浮胖大,或邊有齒痕,色淡而嫩的稱胖大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胖大舌亦有古籍將其與腫脹舌合論。實則,大舌是由脾之陽氣虛衰,或兼寒濕而致舌體胖大,虛浮,嫩軟色淡,常有也痕,屬虛,當與腫脹舌區別而論。 胖大舌主病: (1)脾虛,證見舌體胖大而嫩,色淡。舌邊有齒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氣懶言,倦怠食少,腹滿便溏,脈虛緩或遲弱。多由於水飲痰濕阻滯,水濕瀦留舌體致舌體胖大。若談白胖嫩,舌面水滑,屬脾腎陽虛,氣不化津,水濕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氣,方宜八理中湯,補中益氣湯類。 臨床多見於肥胖症、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藥有:人蔘健脾丸、藿香正氣丸、參苓白術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2)腎虛水泛,證見舌大胖嫩,色淡,邊有齒痕,腰以下腫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脈沉遲或沉細,治直溫陽利水,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揚之類,另外若見舌淡紅而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所致。治宜化濕逐痰,.宜茵陳、木通、滑石、石膏、梔子以清熱利濕。 臨床多見於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補腰健腎膏、腎炎溫陽片、腎炎消腫片等。
圖解:齒痕舌: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迹,即為齒痕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主虛證。若舌質淡白而濕潤,所為脾虛而寒濕壅盛。 齒痕舌的成因,多由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阻於舌而古體胖大,受齒列擠壓而形成因痕,故齒痕常與胖嫩舌同見,一方面由於舌體水腫,屬脾之陽虛而濕盛,另一方面由於舌體肌肉鬆弛,張口不足,屬脾之氣虛。 齒痕舌主病: ——淡白濕潤而有齒印,屬寒濕壅盛; ——淡紅而有齒痕,屬脾虛或氣虛; ——紅而腫脹滿口,邊有齒痕,多屬濕熱痰濁壅滯; 總之可分成氣虛與陽虛兩型: (1)氣虛型:脾氣虛弱,主證:舌質淺談,舌苔薄白,舌體胖嫩,舌邊齒痕,面色恍白或痿黃,氣短懶言,頭重身腫,倦怠乏力,自汗,飲食減少,食後腹脹,泛惡欲吐,大便溏瀉,脈細弱無力。治則:補中益氣。 (2)陽虛型: 主怔:舌質談白,舌面濕潤多津,或舌面水滑,舌體圓大胖嫩,邊有齒痕。面色蒼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納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溫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見浮腫,脈沉微。治則:辛溫補陽。 常用的中成藥有:人蔘健脾丸、藿香正氣丸、參苓白術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
圖解:薄白苔鋪於舌面,顆粒均勻。干潤適中。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苔,舌色淡紅清潤,為正常情況下最常見之舌苔,當為「胃中生氣所現」。 薄白苔的形成,主要由於口腔咀嚼、吞咽與唾液.飲食的綜合作用,使舌粘膜絲狀乳頭間的物質與角化上皮不斷被清除脫落,使舌苔僅有薄白一層。 但當風寒、風濕、寒濕等六淫之邪(六淫包括:風、寒、暑、濕、燥、火),病尚在表(表淺或初期),還未里傳(加重或發展),且病邪(病情)較輕,臟腑之氣(內臟功能)未傷時,舌苔多見薄白苔。故有「薄白苔主表」之說。 《辨舌指南》中說「凡舌苔白潤而薄,邪在衛分(中醫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分為最輕的層次。),可汗(發汗法),……如麻黃羌活之類 」常見的舌苔薄白而潤滑,舌質正常,多屬外感風寒症,若伴有惡寒發熱,肢體酸痛,頭項強痛.無汗或少汗,脈浮緊,則可用散風寒解表的麻黃湯加減;若舌質紅,苔薄白而潤,屬外感風熱或外感風寒化熱,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常用的中成藥有:感冒清熱沖劑、通宣理肺口服液等。
圖解:薄白乾苔:白苔薄鋪舌面,津液較少而苔偏乾燥。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白乾苔由於肺臟津氣兩傷,氣虛則無以化津,津少則無以潤舌.苔勢因失濡養而乾燥。 主病多為風溫入肺,邪氣傷肺,或為陽虛不能化津上潤,肺之氣津兩傷;前者當清潤化燥,可用銀翹散加養陰清熱生津之法;而後者當益氣生津,宜宣肺益氣湯.昇陽益氣之法。 上述薄白乾苔如伴有感冒、咳嗽、白泡末痰等癥狀可參考用藥。常用的中成藥有:清熱養陰類——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沖劑、銀黃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熱解毒口服液、養陰清肺丸、養陰清肺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 宣肺益氣類——通宣理肺丸、通宣理肺口服液、急支糖漿、止咳橘紅口服液。
圖解:厚白膩苔:舌象為苔色白而厚,顆粒堅緊或疏鬆,可布滿全舌,亦可邊尖較薄,中、根部較厚。 主病及相關研究: 厚白膩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陽氣不振,以致飲食停滯,或為濕濁痰積之候。 《辨舌指南》:「舌苔白膩,胸隔悶痛,心煩乾嘔;時欲飲水,水入則吐,此熱因飲郁,宜辛淡化飲。」 厚白膩苔主病:主濕、主痰、主寒。 由外感寒濕之舌苔白膩,為感受寒濕之邪。寒則令色白,濕則主膩苔;因寒濕在表,故舌苦可呈薄白而膩,治當溫散寒濕,方選羌活勝濕湯。 由濕阻膜原之舌苔白膩,為感受濕熱病毒所致,亦可因濕濁內蘊又復感外邪引發;濕熱由表入里,蘊伏於膜原之間。陽氣被郁,濕濁上泛而見白厚膩而干之舌苔,或白如積粉。治宣化濕辟濁兼清熱,方用達原飲。 由寒飲內停之舌苔白膩,為脾陽不振,水飲內停所致舌苔白而厚膩,或水滑。治宜溫陽醒脾行水,方用溫脾湯。 值得往意的是,熱因飲郁,水飲濕濁之邪盛於外而上溢於舌,使舌苔白而厚膩,並不現黃苔;然畢竟中郁有熱邪,故可見心煩乾嘔,時欲飲水,當辨這種病變不同於濕熱鬱蒸之現黃苔。臨床多見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衰等重症病人的舌象。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也可按證試用部分中成藥。常用的此類中成藥有:小青龍合劑、蘇子降氣丸、止嗽定喘口服液、玉屏風口服液、洋參保肺口服液、蛤蚧定喘丸、生脈散口服液、冠心生脈口服液、活心丸、血府逐瘀口服液益心口服液、安神養心丸等。
圖解:白苔燥裂舌象為苔色白,可薄可厚,顆粒粗糙而疏鬆,乾燥且質硬,望之如砂石,捫之糙手,即為白糙苔,若顆粒較細,質地板硬,巳布有縱橫裂紋,稱白苔燥裂。 主病及相關研究: 白苔和燥裂兩者亦可同現於舌面,故統稱白苔燥裂。總因內熱暴起,津液暴傷所致。多見於急性溫熱病,燥熱暴起,津液暴傷,真陰將竭,而苔色尚未及轉黃之時,若苔雖白裂,卻不甚干,常見於暑溫,暑熱傷氣,內夾濕濁。 《舌鑒辨正》:「白苔燥裂舌,乃因誤服溫補,灼傷真陰,無黃黑色者,真陰將枯竭舌,舌上無津,苔已乾燥,故不能變顯他色。」 白苔燥裂主病,主暴熱傷津;治宜生津瀉熱;主暑熱傷氣,內夾濕濁,治宜清暑益氣。 臨床多見於外感熱病和急性傳染性疾病人的舌象。常用的中成藥有:紫雪散、羚翹解毒丸、板藍根沖劑等。
圖解:黃膩苔:舌象為苔色黃而粘膩,顆粒緊密膠粘,加黃色粉末調塗舌面。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膩苔由邪熱與痰涎濕濁交結而形成。苔黃為熱,苔膩為濕,為痰,為食滯。 黃膩苔主病:主濕熱積滯,痰飲化熱或食滯化熱等證;亦主外感暑熱,濕溫等證。治宣清熱,化濕,祛痰。 另外,辨黃膩苔;尚應注意結合舌質合參。 ——若淡紅舌,黃苔滿布舌面,苔色潤澤不燥;邊尖兼少許白苔,因外邪傳里化熱,進入陽明胃腑而生。主病,熱入陽明證,氣分濕熱症,肝膽疾患及尿路感染,多種發熱疾病.治宜清熱解毒,疏通表裡。 ——若紅舌,黃膩苔,中厚而邊薄,緊密細膩,根部尤甚,則多因熱痰互結,或濕邪入里化熱,或溫熱之邪結於胃腸,尚未至陽明燥實。 ——若舌色深紅髮繹,則又為營熱深重之候;主病;熱痰互結.中焦濕熱;胃腸宿食。治宜清熱化濕,滌淡導滯。 ——若紫舌,灰黃厚苔,苔潤而不燥,即為寒熱錯雜,熱從寒化,或寒從熱化之危重之候,多因為熱病不愈,心陽暴衰,停痰厭飲久久不愈,兼感外邪,入里化熱;盛夏炎熱,恣食生冷而發中寒霍亂;陰盛於內,逼熱上浮;素體內有瘀血.又感邪化熱;故主病為真寒假熱,心腎陽衰,霍亂吐瀉,哮喘諸證。治宜溫通心腎,回陽救迎;清熱化池;活血化瘀。 ——若紫暗舌,黃膩苔,舌體胖,舌面滿布黃苔.夾有白苔,中根較厚,其色黃而厚膩,其形成可因陰證央食,可因痰濕內郁,可因寒邪凝滯,可因濕食阻滯中焦,氣血郁阻,亦有濕熱與胃腸糟粕搏結之證。治宜溫陽健脾,活血消積。 臨床多見於急慢性胃腸炎.膽囊炎,尿毒症等病人的舌象。 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圖解:黃燥苔舌象為苔色黃干而少津(津液),屬邪熱傷津之病變。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燥苔:成因有數種: (1)苔薄黃而干,為病初外邪化熱入里,邪熱傷津; (2)苔黃而乾燥,為氣分熱盛,津液已傷; (3)舌苔干色黃,滿舌厚積,為實熱里證; (4)若苔色老黃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紋,為表邪已解邪氣內傳.結聚臟腑。 (5)若病後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淺,干而少津,則為邪熱雖退,津猶未生之候。 黃燥苔主病:邪熱傳里,治直瀉熱清里。氣分熱盛津傷,宜辛寒清氣,泄熱保津。實熱里證,邪熱結臟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熱救陰。熱退津傷,治宜甘寒生津。 因黃燥苔多合併有複雜的主病,所以用藥也要根據病情來定。常用的清熱去火藥中成藥有:清熱解毒丸、新清寧片、紫雪散、安宮牛黃丸等。
圖解:黃苔是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黃苔正常人中所見的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生隨年齡而增長。 黃苔顏色有淡黃、嫩黃、深黃、焦黃等,多分布於舌根及正中間部分,亦可滿布全舌,同時,如前所述,黃苔也可與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見,而各種黃苔中又有厚薄、潤燥、腐膩不同。 黃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證、主熱證。《百鑒辨正·黃苔總論》認為黃苔,表裡實熱症有之,表裡虛寒證則無。邪熱熏灼令苔現黃色,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結。外感病舌苔由白轉黃為表邪入里而化熱,在傷寒則屬陽明;在溫病則屬氣分。而表證、虛寒證亦可見黃苔:若薄白帶淡黃苔,為風熱表證或風寒在表化熱,若淡黃厚苔,為胸腔濕熱,氣滯不宣;若舌談胖嫩,苔黃滑潤.為陽虛水混下化、因此說,黃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絕對的。 黃苔形成機制的現代研究:(1)黃苔形成與體溫升高有關;(2)黃苔與炎症感染有關;(3)黃苔與消化道功能紊亂有關;(4)黃苔與古苔微生物有關。 總之,研究者們認為,黃苔與感染炎症及發熱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關係最大,由干舌局部絲狀乳頭的增殖,口腔唾液腺體分泌減少.加上局部著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滲出,以及產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黃苔。 由於黃苔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圖解:舌上苔呈黃色,薄黃苔薄白中帶有淺黃苔,色淡黃。 主病及相關研究: 薄黃苔:黃苔是常見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見到黃苔。常見的黃苔主要為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發生隨年齡而增長。 薄黃苔多由白苔轉來,示病變已由寒(六淫中的寒)化熱.由表入里(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長)。 《傷寒論本旨》中說:「凡現黃苔浮薄色談者,其熱在肺,尚未入胃。」其中,言肺,指肺氣所主之衛分(中醫按衛、氣、營、血由淺入深劃分病情深重的四個層次,衛分為最輕的層次。)即病猶在表(表淺);言胃,指里(深層)證。 ——若薄黃而潤苔,多由表邪初入里,里熱不甚(不嚴重),津液未傷;治當清熱透表(把病邪從表淺的衛分通過發汗驅逐出去); ——若薄黃而乾苔,則當辨(分辨)病人不惡不怕)寒反惡熱(反而怕熱),為傷寒外邪初入(剛剛進入)陽明(胃)之里,或溫熱之邪欲入(要進入)氣分,為胃家熱而未實(胃中有熱但並不太重)),熱邪傷津之證。宜甘寒輕劑以濡養津液; ——若薄白而帶淺黃苔,為風熱在表或風寒化熱,當辛涼解表。 上述薄黃苔有伴有: (1)發熱頭痛、咽干乏力、咳吐黃痰等可試用清熱透表類葯。 常用的中成藥有: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沖劑、銀黃口服液、芎菊上清丸、清熱解毒口服液、 養陰清肺丸、養陰清肺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等。 (2)發熱重惡寒輕、咽痛、咳吐黃痰等可試用甘寒輕劑類葯。 常用的中成藥有:抗病毒口服液、金蓮清熱沖劑、銀翹解毒沖劑等。 (3)上述癥狀較重者除可適用上述葯外,還可試用清肺抑火丸、竹瀝化痰丸等葯。
圖解:灰苔:舌上苔色呈現灰中帶黑者,稱「舌苔灰黑」。 主病及相關研究: 灰苔嚴格說,舌苔灰與舌苔黑之色澤、主病不盡相同。然苔色漸黑即為灰;苔色深灰則為黑,苔灰主病略輕,苔黑主病較重,隨病情發展與轉歸,兩者又密切相關。 灰苔常由白苔晦暗轉化而來,或與黃苔同時並見,《辨舌指南·辨舌之顏色》:「灰色苔者,即黑苔之輕也。加以青黃和入黑中,則為灰色也,當與黑苔同治。」一般主里證,但尚有寒熱之分。《傷寒指掌,察舌辨症法》:「舌苔灰黑而滑者,此寒水侮土.太陰中寒證也。……宜理中湯主之。如雜症而現黑滑苔者,必是濕飲傷脾,宜溫中和脾逐飲治之。」可見灰苔濕潤,多為痰飲內停,寒濕內阻;若苔灰而干,多屬熱熾傷津,見於外感熱病.或為陰虛火旺,見於內傷雜病;邪熱傳里,時疫,鬱積,蓄血等,均可見灰苔。 總之灰苔主病:灰苔乾燥,主陽明腑實,陰液已傷,若腑實證在,治直苦寒攻下;若無腑實證候,脈細數,治宜苦寒救液。若灰苔粘膩,主痰濕內阻,溫病兼挾痰濕之證,或伴其他險惡證候,還當細辨。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灰苔滑潤,兼吐利脈細,主陽虛有寒之陰證,治宜溫陽祛寒,如四逆,理中等。 另外灰苔主病有寒、熱、淡濕之不同,臨床還需結合舌質、舌面潤燥及其它證候審察辨證。
圖解:黑苔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黃苔發展而來。 主病及相關研究: 黑苔:常出現於疾病嚴重階段。 《舌鑒辨正·黑舌總論》認為:「凡舌苔見黑色,病必不輕,寒熱虛實各證皆有之,均屬里證,無表證也。」但當辨吸煙染黑之苦。《中醫舌診·診察苔色》辨黑苔,灰黑色為黑中帶紫;乃邪熱在三明經,淡黑色為黑中帶白,屬寒濕在里;若苔薄而黑如煙煤之色,屬中焦陰寒。若中黑而邊白質潤,為虛寒央濕,多見脾陽不振,或水飲內停。若白苔中滿生干黑芒刺,當分潤燥;如濕潤不礙手,剝之即凈,屬真寒假熱,如干糙而刺手,為寒邪化熱,為十二經皆熱極;若黃邊黑膩苔,為濕熱內蘊之徵,嗜酒之人尤多見,治當燥濕清熱。 黑苔主病:主里、上熱極,主寒盛。 若黑灰滑膩苔,為寒濕濁邪停於胃腸之象,主寒飲痰濕.濕痰鬱熱,治宜溫中燥濕,芳香清化; 若黑苔分布於舌之左右,中為白苔,舌色正,干、潤適中,為寒實證,為中焦虛弱,外襲之寒邪入於胃腑,致飲食停積不運;主病:中焦寒況;脾胃實熱,當溫中散寒。 臨床多見於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胃癌等病人的舌象。 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圖解: 暗紫舌:舌色暗紫,晦暗不潤澤,紫中略帶灰色。 主病及相關研究: 暗紫舌成因有三: (1)熱邪深重,津枯血燥,血行瘀滯。主病:熱邪入血,治宜涼血散血。 (2)素有瘀血,又感溫熱之邪熱入於營分,血熱瘀蘊,經脈阻滯,可伴腹內結塊,脹痛,痛以刺痛為主,痛處不定,肌膚甲錯,黑黯消瘦,主病:營熱夾瘀,治宜清營破瘀。 (3)溫熱夾濕兼瘀,濕與熱並,瘀蘊不解,主病:血瘀濕熱,治宜化瘀利濕。 由於暗紫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圖解:焦黃苔:舌象為苔色老黃而焦,或厚而色深黃,黃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為甚。 主病及相關研究: 焦黃苔為胃家實熱內結之象。《國醫舌診學》「黃而干者,胃液傷也;老黃焦裂者.熱甚也;老黃甚而黑者、火極似水也,宜急治;黃而燥刺,中黑通尖.或利臭水者,腸胃腐敗也。」 若細分舌質辨,則分淡白舌,根焦黃苔,為舌體較大,舌質談白,舌尖致舌根滿布黃苔夾白,舌根部干而少津,呈焦黃色。 黃苔乃胃熱熾盛之象,多由病邪入里化熱而發;亦或熱邪直入陽明,溫邪進入氣分,根部焦黃乃胃、腎陰液大傷,故主病:陽明腑實證,臟腑三焦實熱,或溫熱病後期,胃腎陰虧,及多種發熱症及感染性疾病,治宜苦寒瀉下,清熱生津。 又絳舌,焦黃苔,舌質紅絳,兩側絳而發紫,舌根部焦黃色苔,燥而少津,為外感邪氣,化火入里,灼傷營血,津液耗損,胃腸實熱,腎陰虧損,從而使陰津不足。邪熱與糟粕結於胃腑,津液日枯,令舌質由紅到絳,令苔色由黃轉焦而無津。主病:溫熱病邪入營血,或兼陽明燥實證,各種感染性疾病,各種長期發熱不退。治宜清熱通里,涼血解毒。 由於焦黃苔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圖解:舌上津液不足,甚至沒有津液。 主病及相關研究: 淡白少津舌多因陽氣虛損,不能生化津液,或陽虛水停,津液敷布不利,不能上承舌體所致。舌色淡白少津,津液由水谷精微經過陽氣溫煦而化生,復經陽氣運行而輸布全身,若中、上焦脾肺陽氣虛弱,則脾陽不能生津,肺氣無以布津。如腹中停水患者,口舌反而乾燥,即是一證。陽虛,則既不能化水成津,榮潤諸竅,又不能散布津液而致舌淡白少津。 淡白少津舌主病:陽氣虛損,津液不足。治宜扶陽益氣,生津潤燥。 臨床多見於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貧血等病人的舌象。上述舌象如伴有: 脾胃不和——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嘔吐噁心,肢體沉重,舌苔白厚而膩,脈緩者可試用健脾燥濕類葯; 脾胃虛寒——胃脘隱痛,泛吐清水,喜暖喜按,飲食減少,神疲乏力,舌質淡,脈軟弱者可試用健脾開胃,行氣消痞類葯; 常用的中成藥有:平胃丸、香砂枳術丸、香砂養胃丸、理中丸、黃芪建中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圖解:舌苔薄白,舌質淡白,有瘀斑。 主病及相關研究: 淡白夾瘀舌:前人關於淡白含文獻中,較少論及淡白夾瘀(斑、點)舌象,臨床確有此類舌象,分析其形成原因,當與血虛兼瘀有關。現代舌微循環研究發現,淡白白舌之鑿狀乳頭內微血管充盈不足,且血流緩慢,血管口徑變細,而導致局部血流瘀滯,紅細胞聚集,引起局部血瘀而即見淡白舌,邊尖可見瘀斑、瘀點。主病:氣虛血瘀。血虛血瘀。 臨床多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和各類重度貧血病人的舌象。 治宜:養血益氣活血。常用的中成藥有: ——氣血兩虧:歸芪茸血晶、八珍丸等。 ——脾腎陽虛:血速升沖劑、再障生血片、生血丸等。
圖解:舌色淡白,舌面苔全部脫光,顆粒全無,平滑如鏡,舌質似新剝皮之雞肉。 主病及相關研究: 淡白光瑩舌由於脾胃損傷,氣血兩虛,久久不能恢復,造成營養不良,舌質的不到足夠的營養,使舌苔逐漸脫落,又無新苔續生,使全舌淡白而光瑩。 另外當辨淡白光瑩舌與純熟白舌和淡白透明苔舌之區別。《傷寒舌鑒·白苔舌總論》:「舌見白苔如熟之色,厚厚裹舌者,」可見亦有白苔厚積之象,為陽微不能蒸化水谷,致氣血雙虧。有淡白透明首舌,為全舌明凈,被覆一層極薄的透明苔,好似浮胖,淡白濕亮,《舌鑒辨證》:「淡白透明舌,不論老幼,見此者即是虛寒,宜補中益氣湯加姜、桂、附……。」即認為此舌由於中陽不振,水濕之氣反而上顯,出現驟視無苔的透明薄苔,當溫補脾腎之陽。當予鑒別。 在臨床甲狀腺機能減退和水腫的病人多見此舌。 治宜養胃健脾,補氣生血。常用的中成藥有:人蔘歸脾丸、人蔘健脾丸、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丸等。
圖解:淡白濕潤舌:舌色淡白,舌上潤,或濕潤多津。 主病及相關研究: 前者淡白舌為氣血兩虛,其舌體大小正常或略小,氣虛則不能生血,或血虛而後又氣虛,最終氣血兩虛。不能上榮舌面,多由於疾病久延,失血過多所致,治宜氣血雙補,以十全大補湯之類,緩緩圖功。 後者濕潤舌為脾虛寒濕淡白舌,其舌體胖嫩,舌邊有齒印,多因脾陽虧損,脾虛化源匱之,臟腑經絡無以滋榮,則舌淡白無華,脾虛無以制水,水濕失於運化,浸潤於舌,則舌體濕潤胖嫩。治宜溫脾助陽,祛寒逐濕。 臨床多見於虛證、婦科大失血後氣血兩虛證病人的舌象。 常用的補氣養血類中成藥有:金匱腎氣丸、蓯蓉補腎丸、全鹿丸、烏雞白鳳丸、人蔘養榮丸、安坤贊育丸等。
圖解:舌色鮮紅,舌中有裂紋,如人字形等狀。 主病及相關研究: 鮮紅裂紋舌屬心火播灼,熱毒熏蒸;若舌色深紅,苔白而分布不均或無苔,舌面有很多裂紋如刀切狀深溝,多見明虛火旺,不濟火,或真陰耗竭。若舌中碎裂,屬血枯液涸。如裂紋呈「人」、「川」字,或如直槽者,為熱盛傷津,胃液灼傷,或腎水攻心所致。 鮮紅裂紋舌主病:陰虛發熱,邪入營血,胃陰不足,痰熱凝結。治宜清心瀉熱,滋陰養液。 臨床多見於發熱、脫水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慢性腸炎,肝硬變等病人的舌象。 由於鮮紅裂紋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圖解:舌色鮮紅,舌面有散在白色小點,鼓起於舌面,為熱毒熾盛,舌將糜爛之兆。或散在白點,凹陷而低於舌面。 主病及相關研究: 鮮紅舌白點是由於脾胃氣虛,不堪熱毒攻沖之象。 鮮紅舌白點主病:熱鼓熾盛,脾胃氣虛而熱毒攻沖;治宜清熱敗毒,養胃清熱。 臨床多見於心血管疾病心悸、浮腫等病人的舌象。 鮮紅舌白點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圖解: 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即為蒼老舌。 主病及相關研究: 老舌多由於邪氣方盛,正氣不衰,故質堅色蒼。《臨床驗舌法·驗舌分虛實法》認為,凡物之理,實則其形堅斂,其色蒼老;虛則其體浮胖,其色嬌嫩。而且,氣尚稚,其質尚嫩,其氣已盛,其質則堅。故不論舌色苔色如何,舌質蒼老者都屬實證。且邪熱亢盛,氣血塞實於上,正邪劇爭,致使舌形色堅斂,故多主實熱證。 《辯舌指南·辨舌之神氣》亦認為舌質堅斂蒼老,不論苔色黃白灰黑,病多屬實。 《察舌辨證新法·黃苔類分別診斷法》認為,不反舌質有老嫩,苔色亦有老嫩之不同。凡苔色深濃枯暗質暗為老色,或老苔亦主實證。其中老黃色苔,為胃中陽氣旺盛之候。黃如炒枳殼色為胃陽盛極,陽亢陰虛之候,黃黑相間,如鍋焦黃色,撫之棘手,看之不澤,為胃中津液焦灼,口燥舌干之候。亦有陽氣為陰邪所阻,不能上蒸而津液缺乏。 《臨證驗舌法》也指出,舌青蒼老,是肝膽邪盛,宜瀉火精肝飲治之;黃而蒼老,為啤胃兩經邪盛,宜瀉黃散治之;赤而蒼老,為心與小腸邪盛,宜瀉心湯;白而蒼老,為肺與大腸邪盛,直瀉白散;黑而蒼老,為腎與膀眈邪盛,宜清肝飲。 現代研究認為:舌之蒼老當與副交感神經張力減低而交感神經張力亢進有關,使唾液漿液性分泌減少,粘液分泌代之。 老舌兼證較多,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圖解:鮮紅乾燥舌:舌色鮮紅或深紅,舌面干而少津。 主病及相關研究: 《舌鑒辨證》:「紅嫩無津舌,全舌鮮紅,柔嫩而無津液,望之似潤而實燥涸者,乃陰虛火旺也。」在外感病中,熱邪入里,營陰受損,津液被劫可見此種舌象。或為內傷病中,素體陰虧,久病氣血俱虛,津液不布,虛上上浮,失其清潤而成。若僅在舌尖部鮮紅而干,其餘為淡紅色,則是心火獨旺之徵候。 鮮紅乾燥舌主病: ——主熱邪入里,營熱津傷。治宜清營養陰。 ——主陰虛火旺,治宜滋陰降火。 ——主心火獨旺,治宜瀉心火導熱下行。總之凡因暴瀉、消渴而致氣陰俱傷,如脫水,電解質紊亂之鮮紅乾燥舌,均可立清熱生津,滋陰降火之法。 由於鮮紅乾燥舌兼證較多,在臨床疾病的病種中也很多見,具體可參考各兼證。 有此類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較複雜,治療宜按辨證施藥。
推薦閱讀:
※手錶錶鏈怎麼拆?錶鏈拆卸圖解教你輕鬆拆錶鏈
※眉毛面相算命圖解
※圖解戲曲人物
※啞鈴健身動態圖解gif
※【鉤針花樣】鉤針編織圖解,有關各種花紋的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