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學九大流派> 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學九大流派編輯:www.ys137.com 發表於:2013-12-09 14:00 文章來源:轉載

  養生導讀: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歷代養生家和醫家提出了一系列養生原則,其養生之道在順應、養性、動形、靜神、溫補、培元、調氣、藥餌、食養等方面各有所長,從而形成了各有側重、自成體系的諸多學術流派。這些養生流派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共同構建起了傳統養生學的文化寶庫。  一、食養學派:飲食有節葯膳調養。  食養學派主張食養、食補、食療,通過研究食物的性能,以合理飲食來維護健康,延年益壽。  《內經》較早記載了食養的概念:「谷肉果菜,食養盡之」。並認識到飲食營養的重要性:「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說明飲食為人體必不可缺的營養物質。歷代醫家非常重視飲食保健,孫思邈奠定了我國食養學基礎,提出「安身之本,必資於食」;「藥性剛烈,猶若御兵」;「若能用食平痾,適性遣疾者,可謂良工」。這一思想對後世食療學派的醫家、養生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食養學派   孫思邈的弟子孟詵堪稱世界食療的鼻祖,其所著《食療本草》是我國和世界現存最早的一部食療專著,「葯補不如食補」,「是葯三分毒」。孟詵提倡「祛邪用藥,補養用食」。強調食療既可避免藥物偏性,又可維護身體健康。南唐陳士良對其繼承和發展,寫成《食性本草》。繼之,忽思慧的《飲膳正要》、賈銘的《飲食須知》、王士雄的《隨息居飲食譜》等食養著作都豐富了食養學派的飲食養生內容,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食養學派的歷代醫家都主張葯療不如食療,並強調飲食養生保健應注意謹和五味、按時節量、避免偏嗜、宜清潔忌厚味,才能保證機體健康,防止疾病發生,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推薦閱讀:

《畫說中醫》導讀
痤瘡「肺風粉刺」中醫經方加味治療
簡兮的文件夾【中醫】
中醫詳解為何「三焦」不通,百病易生
【中華中醫中藥貼臍療法】精選(1)——感 冒

TAG:中醫 | 養生 | 中醫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