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盜撞開日本之門】
平戶「歷史之路」的汪直塑像。汪直本是徽商中的一員,說逐利本能也好,說冒險夢想也罷,其畢生志業與海上航行自由通商密不可分。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編者按:兩個逆賊的日本故事
南方周末「櫻花前線」的第二站是日本九州。在兩周時間裡,報道組行程遍及九州的7個縣。報道組拈出兩個「逆賊」,中國海盜汪直,日本叛賊西鄉隆盛,藉此報告日本的「開放與鎖國」。
在平戶的「歷史之路」上,赫然五尊銅像,除了藩主松浦隆信,汪直的位階最高。赴日第一個傳教士沙勿略、第一個外籍日本武士三浦按針,都沒有汪直來得要緊。汪直掀開了日本與西洋文明交往的第一頁,而且作為海商被松浦隆信「招商」,落戶平戶展開平戶的繁華之頁。汪直的終點是被「招降」回國斬首杭州,至死也沒有看到明朝「海禁」的結束。
在明治維新的重臣中,西鄉隆盛的軍事貢獻最大,其人生終點卻是以「逆賊」之名橫死。但是他的死標誌著日本統一的完成——他的曾孫這樣說。
汪直遇險與火槍時代
日本九州平戶島上的汪直宅邸如今湮沒無存,遺迹上建起私宅,掩映在半山樹影中。當年閩浙總督胡宗憲派出的特使跨海而來,想必曾在此訪問流連。他們深知汪直在這海國勢力煊赫,與海灣另一側山峰上的青頂白牆城堡中的藩主松浦隆信亦關係緊密,皆令總督寢食難安。
汪直的事略可以勾勒:商賈、海盜、逆賊,甚至是維護海上秩序的警察。不過在胡宗憲眼中,此乃東南禍首,當以詭道待之。兩名特使遂受命謊稱,嘉靖皇帝已俯允解除海禁開市通商,詔諭汪直回國。
汪直是徽州歙縣人,生年不詳。他是讀書人,以「沈機勇略」著稱,又善施與交際,因此同鄉的葉宗滿、徐惟學等都樂意效命。其時徽商勢頭鼎盛,最高的估計,掌握全國財富的4/7。資本主義的朝霞頗為壯麗,世界亦處於大航海時代,美洲的發現與環球航行既成事實,歐洲到印度的航路日益繁忙。徽州人的生意乘勢遠至葡萄牙。汪直把東海看做是自家花園中的碧水。嘉靖十九年(1540年),海禁略有鬆弛,他在廣東建船起航,往返於日本、暹羅、西洋各國間,因怕連累家族,改稱王直。此即無論中日,後世均以訛傳訛稱其為「王直」的由來。
上國富庶,島國匱乏。《籌海圖編》記載,中日貿易利潤可觀,生絲、水銀等俏貨可以在日本賣得十倍價錢。日本又於1526年(嘉靖五年)發現石見大銀礦,大量出產中國市場必需又不足的白銀,因此汪直一再擴大貿易規模,甚至冒險把政府禁運的武器原料硝黃販往日本,也就不足為奇了,那簡直是在跟造幣廠做生意。
汪直的一次遇險,竟然影響了日本的歷史。汪直貿易首航三年後,據日本文獻《鐵炮記》記載,「大明儒生五峰」,也就是汪直,與西南蠻種賈胡(葡萄牙商人)乘坐一艘大海船遭遇風暴,漂流到了日本種子島。他們賣給領主時堯兩梃「鐵炮」,即鳥銃。這就是著名的「鐵炮傳來」事件。這一偶然事件開啟了日本的火槍時代。
其時,民間的私市貿易壓倒了官方的朝貢貿易,寧波的雙嶼港蔚然而為繁榮的國際自由貿易中心。佛朗機(葡萄牙)、日本諸島、彭享、暹羅等大批商人云集此地,一度「麇集萬人」,「舟舶塞港」。港口形成葡萄牙人與中國人共存的生活社區。葡萄牙人社區內建有教堂、醫院等,設置議會、裁判官、市政書記等管理機構,中國人社區中則建有天妃宮,設置「千戶」、「直庫」等行政單位。據記載當時居民三千多人,其中葡人約1200人。海禁之下,海商不免以武犯禁。汪直敢於冒險,遂脫穎而出,特色之一便是使用日本僱傭兵。從此他與倭寇脫不開干係。
嘉靖二十七年浙江巡撫朱紈調集閩浙兩省水師剿毀雙嶼港。一時繁盛,消逝無蹤。汪直把貿易基地轉到了瀝港。1550年6月,他又遷往東海對岸的日本平戶。正是在這一年,汪直引導葡萄牙海商的船隊,首次抵達平戶,由此開始日葡正式貿易。他選中了平戶的五島列島作為他的「海盜島」,從此自號「五峰王直」。
西鄉隆盛和他的愛犬雕塑。他在日本的口碑毀譽參半。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自由通商與「汪直並非歹人」
如今平戶市的「歷史之路」上樹立著汪直的銅像。對日本來說,其人功莫大焉。葡日貿易的開始端賴汪直的開創。葡萄牙商船或經澳門與日本間直航的亞洲航線,或經果亞-麻剌加-澳門-日本的歐亞航線,夏季乘西南季風到日本,重陽或翌年清明前後返航。科學、技術、眼界隨之而來。
汪直威勢日隆,領眾三千人,船舶數百艘,海上勢力無出其右者。他順勢成為領袖——武力是商業的憑據。若願孤懸海外,他自可享盡榮華,可是為了一番驚天願景,卻落得身首異處。
這番願景就是自由通商。明朝政府的海禁,一為少生事端,二為官家的貿易特權。官方的朝貢貿易合法,私商違法,即為界限。因此汪直領朝廷之命,攻擊其他海商,果然所向披靡。這就是他的海上警察時期。他曾自稱「靖海王」,但同時又深知,他之於明朝政府,猶如卵之於石。他向嘉靖皇帝呈上《自明疏》,坦誠心跡:汪直並非歹人,相反,從事海上貿易,與人同利,為國捍邊;政府應開放海禁,民可獲利,政府可收稅;如皇上仁慈恩宥,赦他之罪,得效犬馬微勞馳驅,他將擴大貿易,浙江定海外長塗等港,仍如粵中事例,通關納稅,又使不失貢期。
汪直甚至願意為皇上剿滅日本。上策是宣諭日本諸島,讓藩主禁制倭寇,不戰而屈人之兵。島夷不從,他則要徵兵攻擊日本,而且以夷攻夷,這是他向來的志向,「事猶反掌也」。
不幸的是,皇上認定汪直就是倭寇魁首。當年忽必烈兩次征日,屠島結仇,倖存的日本島民報復性地襲擊幫助蒙古軍的朝鮮海岸一帶,便是倭寇的源起。倭寇進而為搶奪財物而肆虐中國東南沿海,直到嘉靖年間已經罕見。此時所謂「倭寇」,多是中國海賊。
為了表示忠誠,汪直領受皇命,在海上剿滅同道。他所向披靡,消滅了幾支勢力強大的海商兼海盜。這是他的海上警察生涯。得意之際,他甚至自稱「靖海王」,著紫袍玉帶。然而他與官家的關係時好時壞。地方官報告說,他曾驅使戰船如雲,威脅沿海各省。汪直本人則對此矢口否認,稱系其他海盜所為,真相莫衷一是。
皇上並不信任這個「東南禍本」,胡宗憲亦然。特使帶回毛海鋒後,總督命其如其義父一般,在海上剿滅同道。海鋒回到平戶徵求乃父意見,汪直覺得時機成熟,率領部下千餘人返回浙江沿海的岑港,表示願意投降。胡宗憲立刻派兵合圍。情勢急轉直下,官府居心大白。毛海鋒居胡營,奉命寫信勸降,提及總督待自己如何優渥,汪直回復說,那是因為尚未捕獲乃父,等我束手就擒之時,闔家將死。
海商叛復無常,忠奸難辨;官家也兵者詭道,言而無信,毫無政治倫理可言。汪直終於在一場盛大儀式上受撫。皇上應允開放海禁准許通商云云,自然只是海賊的南柯一夢。胡宗憲一度對汪直頗為禮遇,在奏疏中提出兩種處理方案:一是將汪直誅斬;一是免其死罪,罰充沿海戌卒,「經營自贖」。恰在這時有傳言其收受汪直巨額賄賂,宗憲大懼,截回奏章,盡易其詞,稱汪直罪在不赦,請皇上處死。
對皇權來說,在殺與不殺之間,殺總是更容易的。嘉靖三十八年冬天,汪直在杭州伏法,首級在海濱一帶的城市流傳示眾。至於先後扣押在汪直手中的幾名官方人質,自然被其餘黨虐殺,官家似乎不覺可惜。人們誤會了汪直的姓氏,至今,仍有人視其為附逆和倭寇。如今寧波三門灣蛇蟠島有一座汪直塑像,曾被氣憤的人破壞。塑像旁的洞窟題刻著對聯:「道不行,乘槎浮於海;人之患,束帶立於朝。」至少下聯是對的。
汪直死後,葡萄牙海商接管了生意,展開了近百年的對日「南蠻貿易」。倭寇之患卻並未終結,要到明末海禁解除之際才化為無形。數十年後,平戶建起了一座「出島」,專供西洋商人居住。荷蘭人的學問,日本稱為「蘭學」,由此在日本蔚為大觀。無需描述,出島令人似曾相識,與當年的雙嶼港,儼然一對歷史的芽蕾。
●鳴謝: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日本九州觀光推進機構、日本國駐廣州領事館、中國駐長崎總領事李文亮、段飛、佐藤傑、龍升、羅潔
●部分器材提供:佳能(中國)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
●「櫻花前線」系列報道日語聽譯小組:王唯斯、王格蕾、李乃琦、梁麗佳、周潔、賴展韜、譚莉瑩、趙健強、胡小語、張蓓蕾、莫俞
推薦閱讀:
※梁小民:隱而不傳的中國海盜史
※大明帝國的一支海盜,竟兩次大破荷蘭海軍!
※安樂博 | 大航海時代的東南亞海盜
※江蘇9人自稱索馬利亞海盜盤踞長江口劫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