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師陳少梅繪畫作品欣賞

愚雅軒祝您全家幸、安康

一代大師陳少梅繪畫作品欣賞

北京西郊湖南公墓的一座土墳前,立著一塊薄薄的青石墓碑,

上面鐫刻著:陳少梅,一九○九--一九五四。  陳少梅先生雖然只活了短短的四十五個春秋,但是,他卻以他獨具風格的作品,為自己建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畫界老一輩畫家用"當代唐伯虎","唐寅以後第一人","馬夏再世"等贊語來稱讚他。他逝世以後,人民美術出版社兩次出版了他的畫輯,北京榮寶齋、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楊柳青畫店等美術出版單位,多次印刷出版過他的作品,香港及海內報刊多次對他載文介紹,據悉台灣近年也將他的畫選入了《中國近代著名畫家畫選》。  大器早成  陳少梅先生名雲彰,字少梅,號昇湖,湖南衡山人。其父陳嘉言(字梅生)曾任清末翰林院編修,民國國史館秘書,晚年主持衡陽書院(即船山學社),詩文書法當時均有盛名。少梅為嘉言先生第五子,幼年從父攻習時詩文書法。他天資聰敏,又勤奮好學,深得嘉言先生喜愛,為他取字少梅,以嘉其承繼父志。人們說陳少梅的畫古雅高潔,超凡脫俗,這和他的家學淵源是不無關係的。  陳少梅十幾歲時隨父親來到北京,住在宣武門外爛熳衚衕湖南會館。故都不僅景色宜人,也是文人薈萃,畫家雲集之所,許多人亦富收藏。陳老先生攜其愛子,登香山、游北海,到中山公園賞花,同文人名士談詩論畫。這一切使這位湘江少年眼界大開,立下了獻身藝術的凌雲之志。他是從臨摹私人藏畫起步的,每借到一件名作,便如獲至寶,燭光之下徹夜臨摹,臨習數遍這後,按照歸還原主,從不託期。  大約十五歲那年,他加入了由著名國畫家金北樓先生(一八七八--一九二六)主持的"中國畫學研究會",金北樓收下了這位關門弟子。在研究會中陳少梅年齡最小,而畫品最高,被大家譽為"神童"。金北樓先生這位清末民初的畫壇巨星慧眼識才,他曾對人誇讚少梅說:"我一生教授弟子甚多,他是最小的,卻是我最得意的。現在他畫得很好,將來前程無限,故我為他取號昇湖也。"  金北樓先生去世後,其長子金開藩(字潛庵)繼承父志,於一九二六年冬成立"湖社畫會",陳少梅成為畫會之骨幹。湖社成立後,積極開展會國務院總理,加強與日本、歐美的美術交流。一九三○年比利時舉行建國百年紀念國際博覽會,湖社選畫品前往參加,陳少梅的作品榮膺銀獎。當他只有二十一歲。  一九三○年,湖社在天津舉辦畫展,影響很大,其中陳少梅的作品頗為時人矚目。在天津某校執教的楊清我女士,參觀之後,辭去教務專程來北京找陳少梅先生學畫。  鑒於天津畫家們的要求,湖社決定成立天津分會,由陳少梅、劉子久主持。陳少梅主授人物、山水、花卉,參加學習者異常踴躍,開拓了天津美術界的新局面。這時少梅先生只有二十二歲。此後,他便長期在天津課徒作畫,為天津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什麼是先生的成功之路呢?那就是他對藝術的忠誠,幾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地探索,不倦地追求;以及他的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和謙虛的作風。  先生對藝術的熱愛達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以高度的獻身精神投入於藝術的創作之中。先生外出時,身上常帶著紙筆,見有好的景物,即使是一木一石,也隨時記下。有一年冬天,他和朋友一起去看戲,兩人在車站等電車。電車來了,他卻兩眼望著頭上的樹枝,手不停地比劃。朋友見他全神貫注就沒打擾他。幾輛電車過去了,朋友只好提醒他,他才想起是在和朋友一起等車,不好意地說:"實在對不起!冬天樹葉落了,樹枝的走向和穿插都顯露出來了,不可不畫呀!"凡是見過先生畫的人,無不讚歎先生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畫中的一木一石都經過嚴密的構思,一筆一畫都不敷衍,稍有差失他決不拿出來。他畫的《東天目山海亭林瀑布》,雖是尺幅小品,竟也數易其稿。有一次,郵差送來郵件,需寫一個回執,郵差在外面等候多時也不見先生出來。家裡人進屋一看,先生桌上已寫了好幾張回執,但都覺得不好,直寫到自己認為滿意了才送出去。  由於他勤勉刻苦,他的筆墨技巧的嫻熟和高超達到了驚人的地步。陳少梅的老友,天津美院教授王頌余回憶說:"少梅運筆節奏感特彆強,每一根線條都那麼挺、硬、輕快,有靈氣。"人們說陳少梅的畫臨摹起來很困難,因為他的線條筆墨功力很深,一般人難以達到。沒有長期不懈的勤學苦練,是決不會有這樣紮實的功底的。

  一生求索  陳少梅先生的一生,是在藝術上不倦地追求探索的一生。  自明代董其昌劃山水畫為南北二宗之後,明末清初畫壇一味崇"南"貶"北"。南宋馬遠、夏圭,明代仇英及浙派的一種畫風,都被劃入"非吾曹當學也"之列。致使"北派"的藝術風格很少有人問津。到了近代,雖然出現了齊白石、徐悲鴻等一批革新的藝術家,但大多數中國畫家還在繼續沿著"四王"的路子蹣跚,把國畫藝術推進了死胡同。年輕的陳少梅感到應找到一條新的途徑,才能挽回中國畫的頹勢。他從被貶斥為"不當學"的所謂"北宗"藝術中,找到了與自己相近的藝術個性,並希圖從這裡找到一個突破口。他從郭熙、馬遠、夏圭直到仇英、唐寅、吳傳等人的繪畫入手,並沿著這條道路不斷地探索著,奮進著,終於形成了自己寓柔秀於剛陽的清勁畫風,在藝壇獨樹一幟。  三十年代的陳少梅,還處在從傳統的藝術中汲取營養階段,他轉益多師,陶鑄百家。如仿郭熙《松溪泛棹圖》學郭的繪畫特點和筆墨技巧。另一幅《雪景山水》則學郭熙的鷹爪樹,山石筆法與馬、夏的斧劈皴揉於一紙。早期人物畫則受唐、仇影響較多。  四十年代陳少梅的作品藝術上日臻成熟,他把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治為一爐,熔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形成了鮮明的藝術個性。  創作於一九四五年的《西園雅集圖》,描寫了蘇軾、黃庭堅、李伯時、米芾等人在王詵家聚會的情景。畫家沒有把這一故事局限於王氏家園,而是將賦詩、作畫,彈琴、題壁、問道的幾組人物置於大自然的懷抱里,造成了深遠的意境,也表現了文人雅士志在山林的情趣,他將仇英秀雅織麗的筆法,與夏圭勁爽剛健的小斧劈皴交互使用,形成一種嚴謹而不板滯,秀逸而不媚弱,清勁而不霸悍的格調,是工筆山水人物畫中少見的精品。同年所作的《桃花源記》扇面,以鳥瞰的構圖,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宛如仙境的美景,巧妙地安排在一幅小小的扇面上使人不能不讚佩畫家的巧妙的構思,和嚴謹不苟的創作態度。  創作於一九四六的《金陵十二釵》,是一組古典仕女的傑作。這十二幅畫是先由六位著名翰林題讀者論壇,然後在這年農曆四、五月間一氣呵成的。這組畫在統一的風格中有著不同的意境,在相同的筆墨色調中有著不同的情趣。十二幅畫,每幅畫上的一樹一石都不重複,又恰到好處地與所畫人物的性格和諧地統一。雖然是古典畫法,卻把人物的身份、性格、內心世界深刻地表現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和豐富想像的詩意。  這一時期,作者還創作了許多比較粗放的筆意的作品。其中山水如《觀瀑圖》,石用大斧劈皴,蒼勁潑辣;松用中鋒筆,勁若屈鐵;水紋則流動似狂草,使人如聞瀑泄、浪激、松鳴之聲。畫的下部扁舟橫斜,舟上一士人側首觀瀑,悠然自得,整個畫面雄奇蒼潤,加一這淺絳的著色,更增添了古雅超逸的藝術效果。人物畫如《東方朔》,筆法簡率,老辣,大有吳偉、張路遺風。人們說:陳少梅作畫能放能收,寫意如寫狂草,剛勁奔放,酣暢淋漓,使人不知從何處落筆,線條怎樣形成。確切地說明了畫家的藝術功力,達到了怎樣爐火純青的地步。  五十年代初期,陳少梅曾經廣游京郊各地,在他的速寫本上,不再只有山水樹石,而是增加了勞動和生活的速寫。他的最後幾年的作品,雖然仍然延續著水墨蒼勁的畫風,但從意境、筆墨、章法來看,卻已脫去古人成法,完全以嶄新的面目表現了現代生活。如一九五三年創作的《江南春》,以蔥籠疊翠的春山,綠柳掩映的農舍,蓮葉初露的水塘,插秧的農民,送飯的小姑娘和老奶奶,構成了詩一樣的新農村風景畫。畫面明麗,秀美而可愛。這幅畫的青綠著色很有特點,正如王頌余教授所說:"陳少梅以用色淡雅見稱,即使畫重彩青綠山水,也顯得那麼清靈透亮,一點火氣也沒有,這是很難做到的。他是怎樣畫的,到現在我也沒弄清楚,如果能把他這一技法弄清楚,對於畫界無疑是很大的貢獻。"

推薦閱讀:

國畫家吳大愷寫意山水畫作品《春山泛舟圖》
美國藝術家Kyle.Stuckey油畫作品(人物2)
蔣博宇油畫作品
吳門畫派(吳門四家)文徵明繪畫作品選(中)
李澤鈺書畫作品欣賞

TAG:繪畫 | 大師 | 作品 | 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