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台灣作家張文亮曾經寫過一篇名字叫做《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的文章。文章的內容是說上帝交給主人公一個任務: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主人公要配合蝸牛的腳步,所以走得很慢,主人公就生悶氣了,後來當他不再管蝸牛,讓蝸牛自己走,然後自己跟在蝸牛後面慢慢前行的時候,才發現世界鳥語花香,而那些風景恰恰是以前自己拚命趕路錯過了的。然後恍然大悟:原來上帝的意思是,叫蝸牛帶他散步。其實,教育孩子也和牽著蝸牛散步一樣。在《爸爸去哪兒》第二季裡面,曹格曾經說過: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其實,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師,這是一個相互學習關愛對方的過程。是的,在家庭教育中,以父母為主,或者以孩子為主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對的。  社會在進步,科技也日新月異,在這個時間就是金錢的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效率了,而隨著人們的教育意識提高和在「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育兒觀念影響下,很多父母對孩子進行早教的時候,都急於求成,沒有起到期待的教育效果。  很多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其實,他們忘記了: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馬拉松從來沒人搶跑,因為絕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來!而作為家長,只需要,陪著自己家如同蝸牛般慢行的寶寶前行即可。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在完成一件任務的時候,就是他一個學習的過程,正是他採用的最為自然的、自主的學習方式。但在現實生活中,在現實教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原因使得父母,教師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給予孩子慢慢來,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跟在孩子的後面,拚命催促孩子前行,只追求速度,不看過程,讓自己和孩子都錯失了很多人生的美麗風景,讓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了相互折磨的時間,你覺得孩子讓你操心,孩子覺得你們讓他煩心。  每一種生物的成長都需要遵循其自然規律,尤其面對人,這種複雜的生物。他既有成長的共性問題的存在,也有其個性問題。無論作為父母,還是教師,所採用的教育方式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特點進行相應改變,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易於接受,同時也會及時學到應該掌握的東西。  首先就是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有一個較合理、較現實的期望值。如果不顧孩子的年齡特點,向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孩子沒有能力達到標準,會產生自卑,喪失自信。  其次,不可「揠苗助長」,允許孩子點點積累,循序而進。  最後,讓孩子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如果強迫他們做一些他們不願意的事情,會適得其反。雖然所有的育兒經驗都告訴家長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們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如此一來,你的孩子,就變成了一隻流淚的蝸牛,被你拖著趕路。家長們,你們看到蝸牛的眼淚了嗎?孩子是我們在這世上看過的最可愛的人,他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家長又何妨步步相逼,何不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家長們,別讓你家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推薦閱讀:

(轉載)什麼是殭屍蝸牛?殭屍蝸牛可怕在哪裡?
蝸牛先生的夢想——病中記[梧清的博客]
蝸牛不喜歡吃什麼?
周杰倫的蝸牛聽過沒???
《如果蝸牛有愛情》畫面拍齣電影級質感

TAG:孩子 | 流淚 | 蝸牛 |